所属成套资源:2022乌苏一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2乌苏一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语文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乌苏一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语文含解析,文件包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乌苏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高一语文(试卷)分数: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中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的道理。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都是瞎了眼睛。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得巧。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艺术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推广地说,艺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无言之关。(摘编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有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明文字不能完全传达出情感的道理。B. 作者认为《归园田居(其一)》虽证明了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无言之美,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乡村景物未能表现。C. 《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借景抒情,将作者的一种凄凉惜别的心绪用简练的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D. 《琵琶行》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平和愉快的感受,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文学不追求用文字语言来全部传达情意拓展开来,论述了一切艺术作品不需苛求把情意全表达出的道理。B. 文章在举出了文学、音乐、雕像等具体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点,并解释了“无言之美”的内涵。C. 文章围绕着“无言之美”这个中心话题,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D. 文章运用了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艺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不露的道理,使抽象的美学原理浅显易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学虽要以言达意,但创作者不必追求用文字全部表情达意,而欣赏者自己的印象和美感,也许还要深刻。B. 欣赏者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时印象常常特别深刻,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C. 已表现出来的美和无言之美,都属于艺术作品的美,这两种美各有特色,如果能够协调融合,将更有感染力。D. 要想让欣赏者获得的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就需要创作者在表现思想情感时,稍微含蓄,甚至留有一些空白。(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3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今年教育部把“双减”工作列入重点工作任务。将对校外培训机构从严审批,强化培训内容监管,创新收费管理方式,规范培训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很显然,“双减”是对以往“校内减负,校外加负”畸形格局的一次修正与纠偏。一直以来,公立学校系统都在“减轻学生负担”,而从现实反馈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是“把学生们往教培机构赶”。后者承接了源源不断的“生源转移”和“需求转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做大做强,时至今日,已经成长为具有支配力的庞然大物。在教育竞争、教育焦虑客观存在并愈演愈烈的今天,唯有“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负担”齐头并进,才可避免把教育阵地“拱手于人”,才可抵制教育产业化对于教育公共性、公益性的蚕食。若是继续放任校外教培机构无序坐大,必然加剧内卷,丧失教育和舆论的双重主导权,最终引发系统性失控。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只有校内“吃得饱”,才不必校外去“加餐”。“课时少”“放学早”,不必然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最低要求,是对学生负起应尽责任,而不是推给市场。(摘编自《持续推动双减,把教育的主阵地重新拉回校内》)材料二:减轻学生负担,不仅是教育的事,更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改革大事。当下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这种困境到底如何破?我们该如何把学生学习的负担变成求知的快乐?新时代下,教育的减负问题亟须一个明晰的方向和解决路径。此次印发的《意见》指向校内校外两个层面的清晰目标。(摘编自《坚持学生为本,坚守立德树人使命》)材料三:落实“双减”要求,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必须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原则。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三点半”放学现象,带来了家长因未到下班时间接孩子难的问题,有的还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过重校外负担,造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使之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是夯实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重要内容,也是为民解忧,满足民众对美好教育的需求,营造更加健康的教育生态的重要举措,一举多得。它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近来,教育部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不断健全完善课后服务有关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6496.3万名学生、465.6万名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部分大城市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超过90%,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但与此同时,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着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还不够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只有师资得到了保障,教师的付出得到了肯定和合理的待遇补助,才能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确保课后服务水平的提升。(摘编自《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继续放任校外教培机构无序坐大,必然加剧内卷,丧失教育和舆论的双重主导权,最终引发系统性失控。B. 素质教育的最低要求,是对学生负起应尽责任,而不是推给市场。“课时少”“放学早”,不必然是素质教育。C. 一直以来,公立学校系统都在“减轻学生负担”,而从现实反馈来看,这就是“把学生们往教培机构赶”。D. 要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确保课后服务水平的提升,就必须保障师资,教师的付出要得到肯定和合理的待遇补助。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创新收费管理方式,规范培训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将是“双减”工作的主要任务。B. 此次印发的《意见》指向了校内校外两个层面,目标清晰,为新时代教育的减负问题指明了方向和解决路径,为破解目前的教育困境提供了可能。C. 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也能够为孩子全面健康成长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学习和发展空间。D. 虽然全国大城市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超过90%,但部分大城市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着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还不够强等问题。6. 根据材料中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国家采取“双减”政策的目的。(三)课内文言知识(本题共4小题,15分)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一组是( )①吾得兄事之 ②如会同,端章甫 ③风乎舞雩 ④常以身翼蔽沛公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刑于寡妻 ⑦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⑨此亡秦之续耳 ⑩此其志不在小A. ①④⑧/②③⑥/⑤⑩/⑦⑨⑩ B. ①④/②③⑥/⑤⑧/⑨⑩/⑦C. ①/②③/④⑦/⑤⑥⑧/⑨⑩ D. ①④/②⑦/③⑤⑧/⑥⑩/⑨8. 下列各句中句式结构中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未之有也 ②百姓之不见保 ③贪于财货 ④以吾一日长乎尔 ⑤何厌之有 ⑥以其无礼于晋 ⑦若属皆且所虏 ⑧良庖岁更刀,割也 ⑨一羽之不举 ⑩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⑪竖子不足与谋 ⑫树之以桑A. ①②⑪/③④⑥/⑤⑨/⑦/⑧⑩⑫ B. ①⑧/②⑨⑪/③⑥/④⑤⑩/⑦/⑫C. ①⑤⑨/②⑦/③④⑥⑫/⑧⑩/⑪ D. ①②⑤/③⑥⑫/④⑪/⑦⑨/⑧⑩9.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宾东向,主西向;以西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东向侍坐。B. 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C. 君、子:尊称也叫敬称。君:是对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统称,引申为对人的尊称。子:古代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D. 宗庙:是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古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10. 文言句子翻译。(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二、古诗文阅读(共34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于芒砀山泽间。沛公起,哙以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败泗水守薛西,击章邯军濮阳,破赵贲军开封,攻武关,至霸上,无不却敌先登。项羽闻沛公欲王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西谷关,进至戏。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飨军士,中酒,亚父使项庄拔剑舞坐中,击沛公,樊哙居营外,闻事急,即带剑拥盾入。项羽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也。”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曰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起如厕,麾樊哙出。与俱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项羽死,汉王即位,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邑八百户。又以将军从高祖平燕王臧茶、楚王韩信,更赐爵列侯,与剖符,世世勿绝,食舜阳,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哙欲以兵尽诛威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帝已崩,吕后释哙,得复爵邑。孝惠六年,哙薨,谥曰武侯。(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11.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B.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C.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D.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参乘:亦作“骖乘”,为陪乘或陪乘的人。古时乘车,尊者在右,御者在中,一人在左陪乘,担任警卫。B. 赐爵,是古代君主赐予臣下的爵位。春秋时期,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C. 剖符,或叫“剖竹”。封建帝王封赏诸侯、功臣时,将铜或竹、木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D.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1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哙骁勇善战、军功卓著。随刘邦征战,樊哙无不冲锋在前;刘邦成为皇帝后,樊哙凭借战功,封爵列侯,官至左丞相。B. 樊哙忠肝义胆、豪气干云。为保护刘邦,他不顾个人安危,私闯鸿门宴,喝酒吃肉的豪爽令项羽赞赏,义正辞严的谴责令项羽无言以对。C. 樊哙直言善谏、循循善诱。刘邦因病重多日不见朝臣,樊哙闯宫直入,指出刘邦不该独自跟一个宦官诀别,用赵高篡权的教训规劝他。D. 樊哙出身寒微、卒于显赫。他早年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刘邦的女婿,关系比诸将更亲近;后因结党吕后,被刘邦下令处斩。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曰:“无有闭关事。”(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鉴赏下列两首诗歌,完成各题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5. 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B. “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C.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振旗鼓,是大有可为的。D.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16. 杜牧和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迥然不同,分别说明二人对项羽自刎的态度及其持此态度的原因。(三)理解性默写(共6分)17. 名句默写。(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______,______。”(2)《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3)《侍坐》中子路急忙回答问题,他想通过军事强国来达到“______,______”的目的。三、语言文字运用一(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同的书像不同的花散发着不同的馨香:温婉雅致的散文,是淡雅的康乃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让我们的心境沉静下来;______________的史书,是一树的泡桐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让我们的心灵充满热情;______________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要与牡丹争高下,让我们的世界充满幻想;美丽隽永的诗歌,是清丽的茉莉,让我们仿佛身心都沐浴在清香之中……这些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陪伴着我们每一段闲暇的时光,让那些入心的文字辗转在五脏六腑之中,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读书,只有读好书,才能闻得______________的书香。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书,错字连篇,粗制滥造,就像石楠花一样,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有些书商,为了节省成本,谋得高利润,便会采用盗版的方式印刷书籍。那样的书,不仅谋取了创作者的权益,也损害了读者的利益。( )书香默默入心来,腹有诗书气自华。爱读书的人,______________之中透出一种优雅感,身上散发着清淡的书卷味,灵魂里沐浴着浓郁的书墨香,有一种气质,会从书韵中获得升华,成为身体的一部分。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气吞山河 引人入胜 沁人心脾 举手投足B. 气贯长虹 娓娓动听 感人肺腑 举手投足C. 气吞山河 引人入胜 沁人心脾 一颦一笑D. 气贯长虹 娓娓动听 感人肺腑 一颦一笑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千万不要让这种书进入我们的视野,腐蚀我们的心灵,从而影响我们美好的心情。B. 这种书切不可进入我们的视野,腐蚀我们的心灵,从而影响我们美好的心情。C. 千万不要让这种书进入我们的视野,腐蚀我们的心灵,进而影响我们美好的心情。D. 这种书切不可进入我们的视野,腐蚀我们的心灵,进而影响我们美好的心情。20. 下列各项中,与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B.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C.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D.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二)语言文字运用二(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声读书一大特点就是听。我们靠听朗读就可以获取想要的信息,不会视觉疲倦;同时也可以放松我们的情绪。不过, ① ,如果朗读者声音不好听,对书籍的内容理解不到位,很容易让人走神。有声读书主要靠听,当视觉和听觉同时启动时,人的视觉会更敏感些, ② ,这往往导致在有声读书时听漏内容,同时容易催眠。有声读书和纸质书、电子书相比,同样一遍阅读,前者能记住的内容相对较少。另外汉字博大精深, ③ ,听书时如果某些字词被误解,那意思就会大不同了。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 结合上面的语段,简要概括“有声读书”的三点不足。四、作文(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陕甘宁边区采访时,把红军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矢志奋斗的坚强意志,称为“东方魔力”“兴国之光”。诚如斯言,“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是人类历史本身丰富而灿烂的精华”。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中,有许多这样的“精华”,它们永远不过时,永远不能丢。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思考认识和未来发展,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一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南漳县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语文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乌苏一中―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次试卷共8页,作答非选择题时须用黑色字迹0, 解析,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