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新课标)(解析版)
展开绝密★启用前|学科网考试研究中心命制
【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新课标)
第三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类囊体薄膜上有能合成ATP的酶
B.植物根细胞膜上有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蛋白质载体
C.人体线粒体内膜上有运输葡萄糖的蛋白质载体
D.人体黏膜细胞表面有与某些病毒结合的蛋白质受体
【解答】解:A、植物类囊体薄膜上含有能合成ATP的酶,光反应可在类囊体薄膜是把ADP转化为ATP,A正确;
B、植物根细胞膜上有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蛋白质载体,B正确;
C、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因此线粒体内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的蛋白质载体,C错误;
D、人体黏膜细胞表面有与某些病毒结合的蛋白质受体,D正确。
故选:C。
2.图1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图2表示处于分裂期的一个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b为一个细胞周期
B.b→c发生了转录
C.图2细胞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D.图2细胞发生了染色单体分离
【解答】解:A、一个细胞周期从分裂间期开始,止于分裂期结束,c→c为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
B、b→c为分裂期,该时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华,不能发生转录,B错误;
C、图2为有丝分裂后期分裂图象,有丝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错误;
D、图2为有丝分裂后期分裂图象,此时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
故选:D。
3.某油菜新品系经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组别 | 亲代 | F1表现型 | 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
实验一 | 甲×乙 |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
实验二 | 乙×丙 | 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 |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二F2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比例高于纯合子比例
B.R基因存在时,抑制A基因表达,且RR与Rr抑制效果相同
C.实验一中F1与实验二中F1杂交后,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1:1
D.实验一可判断该对性状显隐关系,实验二可判断与之相关的两对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
【解答】解:A、由于实验二子一代全为黄色植株AaRr,则丙的基因型为AARR,子二代黄色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RR、aaRR、aarr,占,杂合子比例为,A正确;
B、AARR和AARr均为黄色,抑制效果相同,B正确;
C、实验一中子一代Aarr与实验二中子一代AaRr杂交后,产黑色种子植株所占的比例为,故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5,C错误;
D、
D、由实验二的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可知F1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D正确。
故选:C。
4.一对夫妇中丈夫患红绿色盲(控制基因为R、r)、妻子表现正常,生育了一个有3条性染色体的男孩(性染色体组成为XXY或XYY的个体,表现为男性)。结合图形分析该男孩的病因,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若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患红绿色盲,则其患病可能与图甲有关
B.若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色觉正常,则三体的形成可能与图丙有关
C.若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患红绿色盲,则其患病可能与图乙形成的精子与基因型为Xr的卵细胞结合有关
D.若该男孩三体的形成与图丁有关,则该男孩的色觉正常
【解答】解:A、红绿色盲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控制基因为R/r,故丈夫的基因型为XrY,妻子的基因型为XRXR或XRXr。若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患红绿色育,则其基因型为XrXrY,可能是其父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图甲),形成基因型为XrY的精子与来自母亲的基因型为Xr的卵细胞结合形成,A正确;
B、若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色觉正常,则三体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其母亲(XRXR或XRXr)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图丙),B正确;
C、若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患红绿色百,则其患病可能与其父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Y染色体未分开(图乙)形成YY的精子与基因型为Xr的卵细胞结合有关,C正确;
D、若该男孩三体的形成与图丁有关,则其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可能形成基因型为XrXr的卵细胞与基因型为Y的精子结合,后代可能患红绿色盲,D错误。
故选:D。
5.如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B.光暗信号可以周期性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该动物的生殖周期
C.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则上图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属于一种激素
D.HPG轴发挥调节作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解答】解:A、分析图解可知,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为:视网膜(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效应器),则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A正确;
B、光暗信号可以周期性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影响该动物的生殖周期,B正确;
C、图中所示的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为神经递质,C错误;
D、在HPG轴中,促性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垂体,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相应激素,该过程体现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C。
6.科学家研究水稻“恶苗病”时发现,是因为感染了赤霉菌,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所致。研究人员选择水稻幼苗随机分组设计实验,下列相关的实验推测与实验设计完全正确的是( )
编号 | 实验组 | 对照组 | 结论 |
A | 喷施赤霉素溶液 | 喷施等量蒸馏水 | 赤霉菌能产生赤霉素 |
B | 喷施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 | 喷施等量不接种赤霉菌的同种培养基滤液 | 赤霉菌产生了促进水稻生长的物质 |
C | 喷施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 | 喷施等量赤霉素溶液 | 赤霉素能促进水稻细胞分裂 |
D | 喷施赤霉素溶液 | 接种赤霉菌 | 赤霉素是一种植物激素 |
A.A B.B C.C D.D
【解答】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喷施赤霉素,因此通过实验可以推出赤霉素的作用,而不能推出赤霉菌能产生赤霉素,A错误;
B、该组用喷施赤霉菌培养基滤液的实验和喷施等量不接种赤霉菌的同种培养基滤液的实验,二者对照,可以证明赤霉菌产生了促进水稻生长的物质,B正确;
C、用喷施赤霉菌培养基滤液的实验和喷施等量赤霉素溶液的实验对照,可以证明赤霉菌产生的促进水稻生长的物质是赤霉素,却不能证明赤霉素能促进水稻细胞分裂,C错误;
D、植物激素必须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植物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因而要想证明赤霉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必须证明植物体可以产生赤霉素,而D组实验没有涉及植物体是否会产生赤霉素,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4分。第29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10分) 科研人员用3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将生长状况相似的三株天竺葵分别罩住形 成密闭气室,在其他环境因素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 强度的影响,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气室中二氧化碳浓度,绘制了如图。假设天竺葵的呼吸作用强度始终不变,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组天竺葵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场所是 。
(2)B组天竺葵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的呼吸速率。
(3)C组天竺葵的叶肉细胞中氧气的扩散方向是 。在0~x1时间范围内,C组天竺葵植株的平均实际光合速率是 ppm/s。
(4)在此条件下,若想确定完全光照是否是天竺葵生长的最适宜光照强度,请在本实验 的基础上写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思路: 。
【解答】解:(1)A组在黑暗条件下,天竺葵只进行呼吸作用,其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据图可知,B组天竺葵的密闭气室内CO2浓度不变,说明该条件下天竺葵的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和天竺葵植株的呼吸作用强度相同,因此,B组天竺葵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
(3)C组天竺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叶肉细胞中氧气的扩散方向是从叶绿体扩散到线粒体和细胞外(密闭气室);在0~x1时间范围内,A组CO2浓度为y3,说明呼吸作用强度为(y3﹣y2),而C组CO2浓度为y1,即C组净光合作用强度为(y2﹣y1),则C组天竺葵植株的总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强度+呼吸作用强度=(y2﹣y1)+(y3﹣y2)=(y3﹣y1),因此C组天竺葵的平均实际光合速率是 ppm/s。
(4)在此条件下,若想确定完全光照是否是天竺葵生长的最适宜光照强度,需要进一步设置光照强度梯度进行实验,实验思路如下:在30%光照和完全光照之间,设置多个梯度的光照强度进行实验,其他条件与原实验相同,测定、比较单位时间内各密闭气室的二氧化碳浓度。
故答案(10分,每空2分):
(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大于
(3)从叶绿体扩散到线粒体和细胞外(密闭气室)
(4)在30%至完全光照之间,设置不同梯度的光照强度,其他条件跟本实验相同,测定气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30.(10分) 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控制,叶片宽窄由等位基因D与d控制。已知花色有三种表现型(紫花、粉花和白花),其中粉花的基因型为A_bb。如表所示为某校的同学们所做杂交实验的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亲本组合 |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 |||||
紫花宽叶 | 粉花宽叶 | 白花宽叶 | 紫花窄叶 | 粉花窄叶 | 白花窄叶 | ||
甲 | 紫花宽叶×紫花窄叶 | ||||||
乙 | 紫花宽叶×白花宽叶 | 0 | 0 | ||||
丙 | 粉花宽叶×粉花窄叶 | 0 | 0 |
(1)根据表中杂交实验结果,请在框中画出甲组中紫花宽叶亲本关于两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
(2)该植物紫花宽叶的基因型有 种。写出乙组亲本的基因型:紫花宽叶植株为 ;白花宽叶植株为 。
(3)若只考虑花色的遗传,甲组产生的F1中的全部紫花植株自由交配,其子代植株中粉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4)该植物的紫花和粉花更具有观赏价值,且窄叶更容易生存,为同时获得紫花窄叶和粉花窄叶的纯合植株,应从表中 组的F1中进行挑选,该F1中纯合紫花窄叶植株在紫花植株中的比例和纯合粉花窄叶植株在粉花植株中的比例分别为 。
【解答】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甲组中紫花宽叶植株与紫花窄叶植株杂交,所得F1共有32份,只考虑花色,紫花:粉花:自花=9:3:4;只考虑叶片宽窄,宽叶窄叶=1:1,说明这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_B时表现为紫花,基因型为a_时表现为白花。乙组实验中宽叶植株与宽叶植株杂交,后代出现了窄叶植株,说明窄叶为隐性性状,故可推出甲组中紫花宽叶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Dd,该植株关于两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见答案。
(2)该植物紫花相关基因型为A_B,有4种,宽叶相关基因型为D,有2种,故紫花宽叶植株的基因型有4×2=8(种)。乙组杂交后代中,只看花色,紫花:粉花=3:1,没有白花出现,因此紫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只看叶片宽窄,宽叶:窄叶=3:1,因此亲本基因型均为Dd综合分析乙组亲本组合是 AABbDd(紫花宽叶) x aaBbDd(白花宽叶)。
(3)甲组杂交后代中,紫花粉花:白花=9:3:4,因此关于花色,甲组亲本组合为 AaBh x Aabb,甲组F1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产生配子比例为AB:Ab:aB:ab=4:2:2:1,F1中紫花植株自由交配得F2,所以F2中A_BAbb:aB:ahb=64:8:8:1,故F2中粉花植株(A_bb)占。
(4)分析表中数据,只有甲组和乙组中F1同时有紫花窄叶和粉花窄叶,乙组中亲本组合为 AABbDd x aaBbDd,F1中的紫花窄叶植株和粉花窄叶植株均不是纯合子,应从甲组的F1中挑选,甲组F1中纯合紫花窄叶植株( AABBdd)占紫花植株(A_B_)的,纯合粉花窄叶植株(AAbd)占粉花植株(Abb_)的。
故答案(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2分)
(2)8 AABbDd aaBbDd
(3)(2分)
(4)甲 、(2分)
31. (10分)热性惊厥(FC)是指当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导致体温在38~40℃时发生的惊厥。与小儿脑发育不成熟、神经细胞结构简单、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不平衡等有关。分析回答问题。
(1)当机体发热时,神经细胞的代谢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高级神经中枢 产生强烈的放电,患儿全身或局部出现肢体抽搐等现象。
(2)脑中约60~70%的突触利用谷氨酸作为主要的神经递质,患儿高热时神经细胞会释放大量的谷氨酸,如图为其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
①大量的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结合,促进大量Ca2+进入细胞内,激活 进而产生过量的NO,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同时使神经与肌膜对 通透性增高引发动作电位,导致惊厥发作。
②正常生理状态下,当细胞内Ca2+过多时,通过 (结构)逆浓度将过多的Ca2+排出,以避免可能引起的神经细胞衰老或死亡。
(3)长期的反复发生的FC可移行为癫痫(EP),通过对156例FC患儿的脑电图(EEG)进行分析,得到FC的临床与EEG分析如下表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体温/℃ | FC发作 | EEG检查 | 年龄/岁 | ||||
| ≤38.5 | >38.5 | 首次 | 反复 | 二周内 | 二周后 | ≤3 | >3 |
EEG正常例数 | 10 | 101 | 74 | 27 | 45 | 65 | 100 | 11 |
EEG异常例数 | 15 | 30 | 24 | 31 | 34 | 11 | 28 | 17 |
合计 | 25 | 131 | 98 | 58 | 79 | 77 | 128 | 28 |
①首次发作体温越低,FEG异常率越高
②FC患儿年龄越大,EEG异常检出率越低
③若二周后EEG检查仍然异常,则需进一步治疗以避免FC可能移行为EP
④减少长期的反复发生的FC对EP的预防有一定的价值
【解答】解:(1)当机体发热时,神经细胞的代谢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强烈的放电,患儿全身或局部的骨骼肌不自主收缩,即出现肢体抽搐等现象。
(2)①由图可知: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结合,促进大量Ca2+进入细胞内,激活一氧化氮合酶促进精氨酸转化为NO,过量的NO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或痉挛;同时使神经与肌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高,使得钠离子大量内流引发动作电位的产生,导致惊厥发作。
②正常生理状态下,当细胞内Ca2+过多时,通过Ca2+泵将过多的Ca2+运出细胞,以避免可能引起的神经细胞衰老或死亡。
(3)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首次发作体温≤38.5℃,EFG正常的有10例,而EFG异常的有15例,体温>38.5℃的,EFG正常的有101例,而EFG异常的有30例,因此首次发作体温越低,EEG异常率越高,①正确;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C患儿年龄≤3岁的,EFG正常的100例,异常的28例,而FC患儿年龄>3岁的,EFG正常的11例,异常的17例,因此FC患儿年龄越大,EEG异常检出率越高,②错误;
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若二周后EEG检查仍然异常,则需进一步治疗以避免FC可能移行为EP,③正确;
④根据表中数据FC的发作和二周前后EFG的检测情况可知,减少长期的反复发生的FC对EP的预防有一定的价值,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
故答案(10分,每空2分):
(1)大脑皮层
(2)①一氧化氮合酶 钠离子 ②Ca2+泵
(3)①③④
32.(9分) 年初,起源于东非的蝗虫已渡过红海到达巴基斯坦,导致严重蝗灾,而巴基斯坦计划从我国引入鸭子防治蝗灾。如图是科学家在研究蝗灾中构建的鸭﹣蝗虫模型,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型属于 (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 调节。
(2)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蝗虫和鸭的K值分别为 和 。
(3)巴基斯坦地区蝗虫种群密度急增的直接因素主要是 。下列属于蝗虫种群基本特征的有 (填序号)。
①密集型分 布②出生率 ③捕食 ④优势种 ⑤信息传递
(4)有人说引入鸭子防治蝗虫属于外来物种入侵,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
【解答】解:(1)图中显示了蝗虫与鸭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所示模型为数学模型;该曲线变化反应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2)由于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围绕K值波动,所以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蝗虫和鸭的K值分别为N2和P2。
(3)由题干中“起源于东非的蝗虫已渡过红海到达巴基斯坦,导致严重蝗灾”,可知巴基斯坦地区蝗虫种群密度急增的直接因素主要是迁入率。种群数量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密集型分布和随机分布,题中属于蝗虫种群基本特征的有①②。
(4)引入鸭子防治蝗虫属于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的优点在于不污染环境、成本低,可持续;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田引入鸭子的意义是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物种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而引入鸭子防治蝗虫并没有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这并不属于物种入侵。
故答案(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数学 负反馈
(2)N2 P2
(3)迁入率 ①②(2分)
(4)不同意,外来物种入侵会影响本地物种生存,破坏当地生态系统,而引人鸭子防治蝗虫有利于当地生态平衡(2分)
(二)选考题:15分。请考生在第37、38题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1)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该过程中对采集到的新鲜血液要进行洗涤和粗分离,洗涤红细胞用的试剂是 ,其目的是 。红细胞破裂后,需用离心的方法分离血红蛋白溶液,离心后位于第 层的液体是血红蛋白水溶液。 血红蛋白提取液的纯化过程是采用 方法。
(2)如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中的X溶液的作用是 。在制备海藻酸钠与酵母细胞的混合液时,应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目的是防止 。
(3)为了探究某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含量与洗涤效果的关系,某同学通过实验获得如上图2所示的结果。由图可知,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是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解答】解:(1)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洗涤红细胞用的试剂是生理盐水,其目的是去除血浆蛋白。红细胞破裂后,需用离心的方法分离血红蛋白溶液,离心后位于第3层的液体是血红蛋白水溶液。 血红蛋白提取液的纯化过程是采用凝胶色谱法方法。
(2)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中,烧杯中的X溶液为CaCl2溶液,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聚沉,形成凝胶珠。在制备海藻酸钠与酵母细胞的混合液时,为防止高温杀死酵母细胞,应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
(3)由图可知,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是0.6%,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碱性蛋白酶的含量。
故答案(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生理盐水 去除血浆蛋白 3(1分) 凝胶色谱法
(2)使海藻酸钠与酵母混合液凝聚成凝胶珠 防止因温度过高导致酵母细胞失活
(3)0.6 碱性蛋白酶含量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冠状病毒属的病毒是一类正链单股RNA病毒。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若要生产用于治疗某冠状病毒的抗体,请根据下面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感染病毒的动物或人体内的 细胞。
(2)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形成 种类型的C细胞,此时需用 培养基筛选出 ,还需进行 和 进行多次筛选,获得细胞D用于培养,D细胞的特点是 。
(3)注射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感染的一种措施,目前疫苗攻关正采用不同的研究方式研制不同类型的疫苗,主要有 (答出两种即可)。
【解答】解:(1)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B细胞是取自感染病毒的动物或人体内的(已免疫)B淋巴细胞(浆细胞)。
(2)若只考虑两两细胞融合,则融合的细胞有三种:B细胞之间融合、骨髓瘤细胞之间融合及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之间的融合,所需还需要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进行多次筛选,该培养基中只有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存活,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注射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感染的一种措施,疫苗主要有灭活病毒、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
故答案(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已免疫)B淋巴(浆)
(2)三(1分) 选择 杂交瘤细胞 克隆化培养 抗体检测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灭活病毒、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
高中生物高考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新课标)(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新课标)(解析版),共15页。
高中生物高考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新课标)(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新课标)(解析版),共9页。
高中生物高考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新课标)(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新课标)(解析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