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三首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12 古诗三首 课件,共39页。
《千里江山图》(局部)——北宋﹒王希孟背景知识 北宋末年,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和,最终灭国,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北宋覆亡,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后宋室南迁至杭州,升为“临安府”,正式定都临安府。由于疆域相对于北宋而言位置靠南,史称南宋。 时势造英雄,南宋也是爱国志士、民族英雄辈出的年代。南宋王朝长期处于金国、蒙元等外族入侵的严重威胁之下,为此南宋军民进行了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抵抗斗争,涌现了无数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等。《宋史·忠义列传》收录爱国志士277人,其中大部分是南宋人。岳飞文天祥 同时,南宋时期,经济、科技、文化等繁荣发展,南宋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构成了当时世界贸易圈的两大轴心。以浙江湖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区的农业和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泉州、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南宋商人驾驶着装有指南针的船,生意版图扩展到日本、朝鲜,甚至非洲。 另外,南宋又是古代中国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的兴盛时期,宋词在南宋达到鼎盛,著名词人有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李清照陆游辛弃疾这个特殊的时代,掌握国家命运的王公贵族,和有心收复祖国河山的爱国志士,有何不同举动?背景知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其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因坚持抗金,屡遭宰臣秦桧等主和派排斥。曾投身军旅,与范成大相知。后期因“不合时宜”而遭罢官,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于八十五岁时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又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背景知识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温州苍南县)人。 《题临安邸》写于北宋靖康二年,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当时,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中原国土全被金人占领。当时的康王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小组讨论1.朗读《示儿》和《题临安邸》,尝试给诗歌划分节奏、读通顺。2.合作理解诗题和整首诗的内容。3.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4.寻找两首古诗之间的联系(如写作背景、诗人的感情、表达方式等)。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朗读七言古诗时,一般每句的节奏划分是二/二/三。朗读指导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朗读七言古诗时,一般每句的节奏划分是二/二/三。朗读指导示儿 看了诗题,你有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一起解诗题给儿子看示儿这首诗是给儿子的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诗意:本来就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一起解诗意同“原”,本来。 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元知死去万事空”。一切事情。只,只是。一个“悲”字,点出作者的遗憾。国家统一诗意:只是悲伤没能(亲眼)看见祖国统一。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朝的军队。平定北方。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祭祀家中先人。不要。你的父亲。“北定”,点出作者对定能收复失地的信心。 诗意: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歌前两句写对未见祖国统一的无穷遗恨,后两句写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这首诗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朗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思考下列问题:①这两句诗中,最让你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的是什么?②在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感? 把握重点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 即使死去,也会惦记收复失地。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我们能看到诗人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奈。1.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2.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3.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4.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爱国情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带着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陆游留下绝笔。现在我们看看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题临安邸古诗三首林升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起解诗题旅店。题临安邸题写。题写在临安旅店里的诗。南宋京城。请品读一下“临安”这个名字,你想到了什么?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诗意: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一起解诗意停止。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北宋京城。简直。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颓废之风。这里指的是达官显贵。~~~~~~~~~~~ 南宋时期,经济、科技、文化等繁荣发展,南宋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构成了当时世界贸易圈的两大轴心。以浙江湖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区的农业和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泉州、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南宋商人驾驶着装有指南针的船,生意版图扩展到日本、朝鲜,甚至非洲。另外,南宋又是古代中国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的兴盛时期,宋词在南宋达到鼎盛,著名词人有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 虽然被金人打败,但南宋王朝依然实力雄厚,并非没有收复中原的实力。为何,陆游等遗民终其一生,还是没能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呢?悟诗情 伴着西湖的美景,统治者们醉生梦死,早已乐不思蜀,哪还会想到收复失地。 背景补充 《题临安邸》这首诗歌写于北宋靖康二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中原国土全被金人占领时期。当时康王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而只求苟且偷生,对外一味屈膝。同时,一些达官显贵们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通过对杭州西湖秀丽风景和达官显贵们奢靡生活的描写,辛辣讽刺了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丑态。你觉得“熏”“醉”好在哪里?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你觉得,本诗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巧妙?悟诗情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游人” 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暖风熏得游人醉”一句中,“暖风”一词有何妙处?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作:当作。直斥南宋统治者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悟诗情醉生梦死 假如,统治者决心奋发图强,他们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尝试用学过的诗词和名言来回答)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不拘一格降人才。拓展迁移 示 儿 [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朗读指导读这首诗,要在悲伤遗憾中展现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让我们带着对诗意的理解再次朗读诗歌。朗读指导读这首诗,要读出对醉生梦死的达官显贵的讽刺。让我们带着对诗意的理解再次朗读诗歌。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朗读指导读这首诗,要读出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让我们带着对诗意的理解再次朗读诗歌。古诗三首《示儿》------ 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怀《题临安邸》---忧国忧民以及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