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洮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根据每个县域单元占全区域的面积和人口百分比,可以绘制出“面积—人口洛伦斯曲线”。下图中,实线表示我国某区域(324个县域单元)的“面积—人口洛伦斯曲线”,虚线表示绝对均衡线。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中信息,该区域人口分布状况的正确判断是( )
A.县域的人口比重与面积比重呈正相关
B.83%左右的土地上分布着20%的人口
C.人口比重小的县域,环境承载力更大
D.人口均衡分布更利于该区域的发展
2、图示地区最有可能是( )
A.西北地区B.华北地区C.华南地区D.江淮地区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读人类大陆图(局部),图中A、B、C为其中三个人类大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未出现的人类大陆是( )
A.北亚地区B.南亚地区C.北非地区D.北美东部
4、图中D处形成一个人口分布的孤岛,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条件B.经济水平C.水源D.地形
5、D处面临的最突出环境问题是( )
A.森林剧减B.水土流失C.酸雨频发D.土地沙漠化
近年来,意大利众多小镇都在以象征性的价格出售房屋。早在2015年,西西里岛的小镇们就开启了“1欧元购房”计划,到2018年底,西西里萨莱米小镇再次提出并完善这一方案,引得周边其他小镇纷纷模仿。虽然房子价格诱人,但大多位置较为偏僻,同时有很多附加条件,当地政府大都希望借助社会力量进行社区翻新和购房人在当地长期工作和生活。下图示意西西里岛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西西里岛小镇们主要气候特征是( )
A.冬季漫长严寒,夏季凉爽短促B.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C.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D.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
7、西西里岛小镇们开启“1欧元购房”计划的根本原因是当地( )
A.人口流失严重,经济活力不足B.房屋古老陈旧,维修资金短缺
C.基础设施薄弱,旅游收入减少D.房产严重过剩,大量房屋闲置
8、西西里岛“1欧元购房”小镇为留住购房者定居需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教育投入,提升科技水平B.扩大旅游宣传,提升城镇形象
C.合理规划小镇,恢复历史风貌D.改善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下图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9、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差异是( )
A.经济发展水平B.教育水平C.历史条件D.自然条件
10、X国针对目前主要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可行对策是( )
A.鼓励生育,提高人口增长率B.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C.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D.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存在着弱回流,农村回流劳动力对乡村振兴与重构极为重要。研究人员对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15个村的部分回流劳动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回流前的最后一份工作和回流后的最后一份工作的行业类型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下图为本次调查中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行业类型分布统计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人口出现回流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相应的就业机会减少
B.珠江三角洲地区房价上涨,交通拥堵加重
C.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活环境改善
D.国家实施振兴乡村政策,鼓励农村人口回乡创业
12、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回流劳动力就业选择的特点,可推测( )
A.回流后其职业选择多倾向于农业生产活动
B.回流前后从事的行业不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C.回流后乡村制造加工业发展最为显著
D.回流后乡村的第三产业将得到很大推动
以每年人均消费粮食200、300、400公斤分别作为温饱、小康、富裕的生活水准指标衡量。下表为我国东部某市2000至2010年间在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三种生活标准下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承载率=实际人口数÷承载人口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按照小康生活水准指标,该市2010年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万人)接近( )
14、表中数据说明( )
A.该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
B.承载率数值越小,表示该地区还能养活的人口越多
C.该地区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与生活水平呈正相关
D.按富裕生活水准指标,从2002年开始需要进口粮食
下图示意某山区小流域人口规模测算数据,目前该流域人口数量为12.4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流域的人口合理容量约为( )
A.7.9万人B.10.9万人C.18.5万人D.32.5万人
16、为使该地的人口规模趋于合理,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增施化肥提升粮食产量B.开垦林地增加耕地
C.加快矿产资源开发速度D.加强贸易保障粮食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卡塔尔地处波斯湾沿岸(图左),大部分地区为覆盖沙土的荒漠,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国内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凭借每年大量的资源出口,其人均GDP常年都保持在世界前列。卡塔尔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2022年总人口约288万人,其中卡塔尔籍公民仅40万人,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图右)。2022年11月20日-12月18日,第22届国际足联世界杯在卡塔尔举行,据统计,其间约有120万外国球迷到现场观赛,对当地影响空前。
17、分析卡塔尔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
18、试说明卡塔尔外籍人口主要来源国的共同特征。
19、试举出外籍人口在卡塔尔从事的主要行业。
20、论述世界杯期间大量球迷涌入对卡塔尔的影响。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我国八十年代中期前人口迁移及改革开放后民工外流示意图。
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22、改革开放后民工的流动方向是?
23、近几年来,又出现“民工荒”,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
材料二: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示意图。
24、材料一中A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C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__,它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成负相关的关系。
25、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与西藏自治区相比,分析广东省单位面积资源环境承载力高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据图中信息,83%左右的土地上分布着20%的人口,所以该区域人口分布极不均衡,曲线远离虚线均衡线,县域的人口比重与面积比重不呈正相关,A错误,B正确。人口比重小的县域,可能生态环境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小,难以承载更多人口,C错误。该地区人口均衡分布极不均衡,不利于该区域的发展,D错误。故选B。
2、答案:A
解析:图示地区人口分布不均衡,说明区域环境差异较大,最有可能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区域差异较大,引发人口分布差异较大,A正确。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江淮地区县域单元间环境因素差异较小,人口分布区域差异较小,BCD错误。故选A。
3、答案:D
解析:结合图中轮廓和相对位置可知,A表示欧洲,B表示南亚,C表示东亚和东南亚,除了这三个地区之外,北美东部人口密度也比较大,是第四个人类大陆,但是没有在图中出现,因此图中未出现的人类大陆是北美东部,D正确。北亚地区和北非地区不属于四个人类大陆,AC错误。南亚地区在图中有显示,B错误。故选D。
4、答案:C
解析:图中D处深居亚欧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缺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只在水源充足的D处形成一个人口分布的孤岛,因此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C正确。交通条件、经济水平、地形对中亚地区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
5、答案:D
解析:D处位于中亚,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多大风,植被少,因此土地沙漠化比较突出,D正确。该地水分条件差,地表植被为草原和荒漠,几乎没有森林,A错误。该地降水少,流水作用微弱,水土流失比较少,B错误。该地降水少,工业不发达,酸性气体少,因此酸雨少,C错误。故选D。
6、答案:C
解析:读图,根据图中经纬度或者图中文字可知西西里岛小镇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故选C。
7、答案:A
解析:读材料可知,西西里岛小镇们大多位置较为偏僻,当地政府大都希望借助社会力量进行社区翻新和购房人在当地长期工作和生活。说明随着社会发展,意大利的许多农村地区的当地人大量迁往大都市,小镇人口日渐减少。因此开启“1欧元购房”计划的根本原因是当地人口流失严重,经济活力不足,故选A。
8、答案:D
解析:小镇大量居民迁往大城市,主要是因为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更多的就业机会,故西西里岛“1欧元购房”小镇发展特色经济和改善生活条件是吸引居民定居的关键,D正确。故选D。
9、答案:A
解析:图中X国的少年儿童人口比重高,而老年人口比重低,故判断为发展中国家,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一低一高”模式,因此经济发展水平是导致两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A正确;教育水平、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会影响X、Y两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但不是根本原因,BCD错误。故选A。
10、答案:B
解析:图中X国的少年儿童人口比重高,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加剧,应采取的可行对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B正确;X国人口增长快,应该限制生育,A错误;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不能解决当前人口问题,C错误;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应对老龄化的对策,而该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严重,D错误。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回流前后产业发生一定改变,其中制造加工业在回流前后发生极大的变化,由此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减少,相应的就业机会减少,会导致农村人口出现回流现象,故A是农村人口出现回流现象的原因。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人口出现回流现象与交通拥堵加重关系不大,故B不是农村人口出现回流现象的原因。随着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这对农村人口回流是一个很大的拉力因素,故C是农村人口出现回流现象的原因。从国家角度来说,国家实施振兴乡村政策,鼓励农村人口回乡创业,这给农村人口回流提供了良好的导向和支持,故D是农村人口出现回流现象的原因。根据题目要求,本题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回流后,其职业选择倾向于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故A错误。回流前后批发零售业的比例都比较高,说明从事的行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故B错误。回流后从事制造加工业的人口较回流前减少很多,故C错误。回流后从事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的居多,表明乡村的第三产业将得到很大推动,故D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表格,2010年该市的人口数量为61.33万,小康型承载率为87.48%,根据“承载率=实际人口数÷承载人口数”,则该市2010年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万人)=实际人数÷承载率=61.33÷87.48%≈70.107。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关知识。B项,承载率=实际人口数÷承载人口数,承载率数值越小,则可承载的人口数量相对越多,即该地能养活的人口越多。故B项正确。A项,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速度慢。故A项错误。C项,从表格可以看出,经济水平越高,承载率越大,则承载人口数量相比之下越少,该地区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与生活水平应呈负相关。故C项错误。D项,2002年该地富裕型承载率为93.82%,实际人口数量小于承载人口数量,不需要进口粮食。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5、答案:A
解析:
16、答案:D
解析:
17、答案:卡塔尔纬度低,气候炎热,沿海地区气候相对凉爽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国内大部分地区为荒漠,水资源短缺,沿海地区更易获得生产生活用水;沿海海运便利,便于对外交往与联系。
解析:从气候来看,读图知卡塔尔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地区,纬度低,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非常炎热,只有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气候相对凉爽湿润一些,适宜人类居住;从水资源看,由于属于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加上国内大部分地区地表为覆盖沙土的荒漠,地表河流极少,水资源短缺,沿海地区更易获得生产生活用水;从交通条件看,卡塔尔位于波斯湾沿岸,经济支柱依赖石油出口,沿海海运较为便利,便于对外贸易和对外联系。
18、答案:都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多为距离卡塔尔相对较近的国家;多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人口基数大)的国家。
解析:由材料知,外箱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从人口分布看,都属于南亚地区国家,离位于西亚的卡塔尔距离较近;从人口数量看,这三个国家位于世界人口稠密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而且人口数量都在1亿以上的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这些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
19、答案:石油、服务、建筑等行业。
解析:根据材料,卡塔尔自然条件恶劣,但石油资源丰富,并且大量出口,进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因此来自南亚的经济落后地区的外籍人口主要从事石油、服务、建筑等行业。
20、答案:有利影响:带动卡塔尔航空、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有助于提升卡塔尔的国际影响力;有助于卡塔尔对外文化交流。不利影响:加大了城市管理难度;会增加公共设施负担;还有可能导致交通拥堵、住宿(酒店)环境超载等问题。
解析:首先从有利影响看: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球迷来此观赛,能够带动卡塔尔航空运输业、旅游业、宾馆住宿、餐饮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大量球迷观赛产生的消费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足球世界杯在此举行有助于提升卡塔尔的知名度,进而提高国际影响力;世界各地球迷聚集于此,利于世界各国文化在此碰撞,有助于卡塔尔对外文化交流。其次从不利影响看:大量球迷(120万,占卡塔尔总人口近一半)进入加大了城市管理难度;极大增加了当地供水供电、医疗保障等公共设施负担;还有可能导致交通拥堵、住宿(酒店)紧张、污染加重、社会治安混乱等众多问题。
21、答案: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生活环境较优越等);八十年代中期户籍制度放宽。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或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较完善,收入水平高,生活环境优越,加之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使其大量涌入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务工或经商,形成了“民工潮”,所以形成我国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此外,八十年代中期户籍制度放宽,也是有利于民工潮形成的又一原因。
22、答案:农村流向城市,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内地流向沿海和工矿区。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或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地区经济差异较大,使大量农村、内地、欠发达地区的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发达地区或工矿区等是改革开放后民工的流动方向。
23、答案:国家惠民政策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刺激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近年来经济发展出现热潮,推动劳动力需求的增加,造成劳动力市场短期供需失衡;薪资过低及供需渠道不畅;技术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提高等。
解析:我国政府近年来加强扶持农业,国家惠民政策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刺激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农民工外出数量减少;近年来长三角的崛起,西部大开发的启动等,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热潮,推动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而新型产业需要具有相对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而农民工技术水平落后,形成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国内对劳动力的总需求的增加与工资上涨不挂钩,劳动力工资增长慢、薪资过低、福利水平过低、劳动保障制度缺失以及供需渠道不畅也是造成“民工荒”重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的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的实际成本;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作用,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迅速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吸纳殆尽。
24、答案: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人均消费水平
解析:结合所学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源、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文化观念、科技、经济发达程度等,其中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读图,图中A因素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表示自然资源;图中B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表示科技发展水平;图中的C因素表示人均消费水平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25、答案:东高西低(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呈递减趋势)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总体特征是东高西低,具体来说,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呈递减趋势,华北平原地区最高,青藏高原地区最低。
26、答案:广东省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高。
解析:资源是制约一个地方单位面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西藏地区除太阳能资源以外,大部分自然资源都不及广东,尤其是气候条件,水热组合,广东省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同时,开放程度、消费水平、文化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一个区域的单位面积资源环境承载力,广东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高、开放程度高都有助于提升单位面积资源环境承载力。
年份
人口数量(万人)
温饱型承载率
小康型承载率
富裕型承载率
2001
59.55
45.72
68.57
91.43
2002
59.35
46.91
70.36
93.82
2003
59.36
53.03
79.55
106.06
2004
59.28
57.49
86.24
114.97
2005
60.71
58.67
88.01
117.36
2006
60.84
58.60
87.92
117.20
2007
60.97
58.53
87.80
117.07
2008
61.09
58.46
87.68
116.92
2009
61.21
58.38
87.58
116.77
2010
61.33
58.32
87.48
116.6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二)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学科联赛地理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