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8 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84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8 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84,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反射弧结构,相对静止,显著活跃,完整性,适宜的刺激,②反射的类型,后天生活,大脑皮层,学习记忆,外正内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核心知识·突破】1.神经元与反射弧:(1)神经元结构:
2.兴奋与反射:(1)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_状态的过程。
(2)反射。①完成反射的条件:a.反射弧的_______。b.___________(超过阈值)。
3.神经系统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及功能。
(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①_________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②位于脊髓的_____中枢受脑中相应_____中枢的调控。③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_____。
(3)人脑的高级功能。①感知外部世界。②控制机体的_____活动。③具有_________________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4)大脑皮层言语区及损伤症(连线):
4.【教材易漏知识】必修3 P17 “思考与讨论”2: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所包含的神经元个数相同吗?如何证明脊髓是上述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
提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包含2个神经元,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包含3个神经元;通过实验破坏脊髓,若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不存在,说明脊髓是这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反之,则说明脊髓不是这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
【微点警示】有关反射的三个“≠”(1)反应≠反射。①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②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对刺激的反应属于应激性。
(2)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效应器分为两种,一种是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另一种是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腺体。(3)神经纤维≠神经。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包裹在外的髓鞘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神经。
【秒判正误】1.兴奋在反射弧中只以电信号的形式存在。( )
2.一个反射弧至少包括三个神经元。( )分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2个神经元组成。
3.反射弧只能先天形成,个体出生后不会出现新的反射弧。( )分析:通过后天的体验、学习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建立新的反射弧。
4.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分析:语言功能属于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5.效应器就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分析: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腺体或肌肉。
6.没有感觉产生,不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不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分析:可能是反射弧的其他部分受损。
【命题案例·研析】【典例】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是效应器,e是感受器B.Ⅱ处发生的变化会引起b的变化C.感受器可以直接感受到疼觉、热觉D.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审答技巧】(1)审题关键:图中“ ”,带此结构的为前一神经元,与之相接触的为后一神经元,由此可以推测,a是效应器,e是感受器。
(2)答题技巧:①明确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的方向:e感受器→a效应器。②理解感受器的作用:收到刺激,产生兴奋。
【解析】选C。比较与a、e相连的神经元带“ ”的为传入神经,因此e是感受器,a是效应器,A项正确。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传递方向是由e→a,Ⅱ的变化会引起b的变化,B项正确。产生疼觉、热觉这些感觉,是大脑皮层才有的功能,C项错误。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D项正确。
【高考长句应答特训】(1)若刺激b处,引起了效应器的反应,能不能称之为反射?为什么?提示:不能。兴奋必须经历完整的反射弧,发生的反应才能称为反射。
(2)图示反射弧会受到高级中枢的调节,这种分级调节有何意义?提示: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使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的进行。
【方法规律】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考点题组·诊断】角度一 兴奋与反射1.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的产生、传导等知识。根据题意可知,食物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铃声引起唾液的分泌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的分泌这两个反射弧中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均不同,属于不同的反射弧;铃声
和喂食反复结合能够使狗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因此能够促进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C选项正确。
2.(2019·济南模拟)关于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不消耗ATPC.兴奋只能发生在神经组织中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选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项错误。根据兴奋产生和传导时的不衰减,可知整个过程是靠能量维持的,肯定要消耗ATP,B项错误。兴奋也可以发生在肌肉或腺体等组织中,C项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项正确。
角度二 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3.在用脊蛙(去除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实验中,破坏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蛙的双侧后肢对刺激的反应,结果如表:世纪金榜导学号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 )①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②感受器和传出神经③传入神经和效应器④传出神经和效应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破坏左后肢的某个部位后,刺激左后肢,左后肢与右后肢都不收缩,可以确定左后肢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遭到破坏;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可以确定左后肢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被破坏了。
角度三 人脑的高级功能4.(2017·海南高考)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解析】选D。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损伤后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项正确;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B项正确;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等,C项正确;下丘脑既可通过分泌神经递质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分泌激素参与体液调节,D项错误。
5.(2018·郑州模拟)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后患者不能写字C.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D.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解析】选A。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正确;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患者不能看懂文字,B错误;温度感受器位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C错误;血糖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D错误。
6.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世纪金榜导学号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__,b是_______,c是_______,d是______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_________的调控。 (3)图(b)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中的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反射弧结构的知识,由该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以及反射弧各部分结构在反射弧中的位置来判断。a、b、c、d分别为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屏住呼吸”等有意识的行为,都是由大脑皮层调控的。
(3)根据接触面的形状,更重要的是根据反射弧从感受器到效应器的方向,作出准确判断。
答案:(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细胞体或树突)
考点二 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核心知识·突破】1.兴奋的产生:(1)静息电位:
①表现:_________。②形成原因:K+外流。
①表现:_________。②形成原因:Na+内流。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过程如图所示:(2)传导特点:_________。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写出图甲中序号代表的结构:①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__。(2)乙图中的突触类型:A:轴突—细胞体型: ;B:轴突—树突型: 。
(3)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_________→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4)信号变化:电信号→_________→电信号。
(5)传递特点及原因:①特点:_________。②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_________释放,作用于__________。
4.神经递质与受体:(1)神经递质。
②释放方式: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_____性。③作用:引起下一神经元的___________。④去向:迅速被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传递做好准备。
(2)受体。①化学本质:_______。②特点:特异性识别并与神经递质结合。
【微点警示】1.离体和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不同:(1)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2)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沿着反射弧单向传导的。
2.突触小体和突触不同:(1)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上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秒判正误】1.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如果神经元太长,电信号会逐渐减弱。( )分析:兴奋产生后,不会在传导过程中衰减。
2.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比静息电位时高。( )分析:兴奋时,大量Na+内流,比值应该减小。
3.兴奋在神经元中的传导是双向的,正常状态下它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传递是单向的。( )分析:正常状态下,兴奋都是从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开始的——兴奋只单向传递;另外在突触部位,兴奋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传递是单向的。
4.如果一个人的手被针扎了,他应该先感觉到疼痛,然后再把手缩回来。因为只有先有感觉,才能接着作出反应。( )分析:缩手反射经历的神经元数量少,速度更快;只有兴奋传到大脑皮层才能感觉疼痛,这个过程经历的神经元多,速度更慢。
5.兴奋在突触处的信号变化形式一般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命题案例·研析】【典例】(2016·全国卷Ⅱ)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
【审答技巧】(1)审题关键:①明确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②据图判断乙酰胆碱分解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2)答题技巧:根据乙酰胆碱的作用推测D酶失活后,突触后神经元的表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递质的产生与作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1)从题图中可以看出,A-C被 D酶水解后产生A和C,其中C又重新被吸收回细胞内,再参与A-C的形成。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传导神经冲动,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A-C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再经自由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相应受体结合,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3)若图中的D酶失活,发挥作用之后的A-C不能被及时水解,则持续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上发挥作用,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答案:(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核心素养新命题】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
(1)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_。(2)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填场所),这种运输方式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兴奋在图示结构中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___(填“快”或“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隙中的运输速率要慢于神经纤维上电信号的变化
(4)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跳反射难以发生,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导
致细胞内大量的K+外流,使细胞的静息膜电位绝对值
【方法规律】巧记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类型及去向
【考点题组·诊断】角度一 兴奋的产生和传导1.(2016·海南高考)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Cl-不参与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解析】选A。NaCl中Na+和Cl-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A错误;静息时由于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这是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正确;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由近及远相继兴奋,是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的结果,C正确;Na+主要在细胞外液,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D正确。
【方法技巧】K+、Na+运输方式的判断
角度二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2.如图为某反射弧示意图,现a处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
A.既有感觉,同时肌肉又有收缩反应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也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觉,但肌肉有收缩反应
【解析】选C。根据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的位置,可以判断甲为感受器,乙为效应器。a处受损,乙无法接收传来的兴奋。不过,兴奋可以在脊髓中传导、传递,一直传到大脑皮层产生相应的感觉。
3.(2019·深圳模拟)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兴奋传到突触前膜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 )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B.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解析】选C。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都与各自突触后膜对应的受体结合,A项错误;乙神经元兴奋时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故丙神经元不兴奋,B项错误;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只能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C项正确;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项错误。
4.(教材素材新命题·必修3 P22拓展题T1变式)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
A.①② 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解析】选D。由图可知,在箭头处施加刺激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分别向左右传导到达②③后,在②处可正向经过突触到达①,在③处不能反向经过突触到达④,所以①②③处的膜电位会发生变化,④处膜电位不发生变化。
5.(2018·衡水模拟)调查显示,在口味方面,中国人舌尖最爱“辣”,甜紧随其后,接下来是咸和酸,苦则排名最后。但是,与其他四种不同,辣其实并不是一种味觉,而是痛觉。
(1)辣的感觉是通过辣椒素作用于舌头中的痛觉纤维上的_______而产生的,辣椒素跟该结构结合后就激活了与该结构连在一起的TRPV1离子通道,导致阳离子大量内流产生_______电位,并在突触末梢释放_______,将痛觉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2)TRPV1通道也是体温调节中的一个环节,食用含有辣椒素的食物会导致_______分泌增加,_________舒张,从而散热增加。
(3)辣所带来的痛,会促使身体分泌大量内啡肽,内啡肽能产生快感来镇痛,在最初的疼痛之后,反而让人产生了一种愉悦感,让很多人的饮食无辣不欢。内啡肽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一样由_______分泌,并受到肾上腺皮质激素的_______调节。
【解析】(1)舌头中的感受器可以感受到辣椒素的刺激,说明其上有相关的受体。该刺激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方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的方式传递。(2)吃辣椒引起机体产热增加,汗腺活动加强分泌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3)促……激素都是由垂体分泌的,其分泌受到相关激素的反馈调节。
答案:(1)辣椒素受体 动作 神经递质(2)汗腺 皮肤毛细血管 (3)垂体 反馈
角度三 药物或其他因素对兴奋传导或传递的阻断6.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如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选A。本题为实验设计题,其目的是证明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因此,实验中的自变量是药物的作用部位。我们要使用药物作用于神经元上,作用于突触间隙;刺激部位对本实验来说是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但是刺激部位必须能够对药物效果进行有效的检验,所以,刺激A部位是没用的,刺激B部位才是有效的。
7.(2017·江苏高考)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解析】选D。图中①表示线粒体,②表示突触小泡,③表示突触前膜,④表示突触后膜。线粒体可以为神经递质的分泌提供能量,但是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使钠离子迅速内流,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错误;神经递质经②转运到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
释放至突触间隙,C错误;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某些离子(如Na+和K+)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8.某些种类的毒品可以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吸食毒品使人上瘾并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如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为_______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受体蛋白存在于_______上。 (2)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导致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含量_______,最终在_______产生愉悦感。
(3)吸毒成瘾后,吸毒者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获得同等愉悦感,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可知,该图含有突触前膜以及突触后膜,属于突触结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因此受体蛋白存在于突触后膜上。
(2)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导致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不会被转运蛋白运回细胞,因此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含量增加,愉悦感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3)由图可知,吸毒会导致神经系统严重损伤,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数量会减少,为了获得同等愉悦感,就需要更多的神经递质,而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量,从而达到效果。
答案:(1)突触 突触后膜 (2)增加 大脑皮层(3)吸毒导致受体蛋白数量减少,为获得同等愉悦感需要更多的神经递质,而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量
答案速填:[1]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 [6]_________ [7]_________ [8]_____
使相应器官和系统的活动更加有条不紊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8 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84,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反射弧结构,相对静止,显著活跃,完整性,适宜的刺激,②反射的类型,后天生活,大脑皮层,学习记忆,外正内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24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考点二,考点三,网络构建要语必背,重温高考真题演练,课时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 第24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既无感觉又无效应,只有感觉无效应,显著活跃,电信号,双向传导,神经递质,化学电信,word部分,点击进入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