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4-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0828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高考4-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08286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高考4-2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4-2,共5页。
1.(2019·建瓯二中检测卷)某同学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B.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C.某一细胞由后期逐渐过渡到末期,形成细胞板D.在部分细胞中能清晰地看到中心体和染色体解析: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观察不到染色体,A错误;着丝点分裂前后各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B正确;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细胞已被杀死,不能看到细胞由中期逐渐过渡到后期,C错误;洋葱细胞中不含中心体,D错误。答案:B2.(2017年高考·北京卷)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解析: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是先使用低倍镜找到细胞,再转动转换器转为高倍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B项正确。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需要解离(用酒精和盐酸混合液处理),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不需要解离,A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着丝点分裂时,中期是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的时期,C项错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会形成细胞板,最终形成细胞壁,而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从细胞中央缢裂成两个子细胞,不会形成细胞板,D项错误。答案:B3.(2019·福建福安一中高三模拟)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B.视野内可以看到某个细胞分裂的连续变化过程C.看到的根尖细胞都正在分裂D.看到的分生区细胞大多具有完整的细胞核解析:应该先漂洗去掉多余盐酸,避免影响染色,再进行染色,A错。活细胞一旦被盐酸解离,细胞就死亡,故看不到某个细胞分裂的连续变化过程,B错。分裂间期时间长于分裂期,绝大多数根尖细胞处于分裂间期,C错。大多数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具有完整细胞核,D正确。答案:D4.(2019·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质量检测)下图是某同学实验时拍摄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图,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时期整个细胞的DNA与染色体数量之比等于1B.②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细胞板上C.④时期细胞内两组中心粒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D.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解析:据题图分析,①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核中的DNA与染色体数量之比等于1,A错误;②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所以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B错误;洋葱属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C错误;图中的①→⑤分别表示后期、中期、末期、前期和间期,因此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答案:D5.如下图所示是关于观察洋葱有丝分裂的实验的部分操作,下列评价合理的是( ) A.剪取洋葱根尖2~3 mm,因为该区域属于根毛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B.该实验步骤中唯一错误的是在②和③之间缺少用清水漂洗这一环节C.在观察的图像中,甲、乙属于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已死亡D.统计图⑧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可计算细胞周期的长短解析:根尖2~3 mm的区域属于分生区,A错误。在②和③之间应增加清水漂洗这一环节,而③和⑤之间的清水漂洗环节应删除,B错误。分生区的细胞呈正方形,细胞经解离已死亡,C正确。统计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只能推算出间期和分裂期所占时间的比例,无法知道细胞周期的长短,故D错误。答案: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中学生生物学初赛 答案,共1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海南省澄迈中学高一上学期学科竞赛生物试题含解析,共5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生物基础知识竞赛(必修二),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摩尔根用果蝇做了大量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