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四章 4.1有多重 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
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使学生获得克、千克的明确观念,要充分利用直观,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使较抽象的质量单位能被学生具体地感知。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重难点: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
课前准备: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秤及用途。
教学手段:合作交流 感知体验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预设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千克”和“克”与生活的联系 | 1.观察主题图,找出有关信息。 提问:(1)图中淘气和小鸟分别在做什么? (2)他们分别有多重? (3)谁的体重更重一些? (4)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结:淘气的体重是用“千克”作单位,小鸟的体重是用“克”作单位。这两个单位表示的质量是不同的,一个重一个轻。
2.认识秤,学会看上面的读数。 (1)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标示的净重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 例如:学生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重量该怎么办?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
(2)出示实物秤(托盘秤),提问:你知道圆盘上的刻度和数表示的意思吗?如果指针指向1,表示托盘上的物品有多重? (3)教师或学生介绍:“生活中常用‘千克’和‘克’表示物体的质量”,引出下面对这两个单位的认识。 | 生:淘气的体重是30千克,小鸟的重量是50克,淘气比小鸟重。 生:人比小鸟重多了。
学生可能在生活中或者通过看图,见到过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
|
课前充分准备,保障活动质量。 (1)学具准备充足。 (2)合理划分活动小组。 (3)制作活动记录表。 (4)明确活动内容和要求。
本节课操作活动多,教师要及时了解活动的进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活动时间及范围,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参与,都能在活动过程中有所收获。
| ||||||
二、动手实践: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千克”的概念 | 1.称一称。 称一称两袋盐的质量,建立1千克的概念。 2.掂一掂。 把两袋盐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3.估一估。 用手掂一掂苹果,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的质量是1千克,然后再用秤来量一量,验证自己的估计。 4.找一找。 (1)动手称一称多少个鸡蛋的质量是1千克,几袋牛奶的质量是l千克。 (2)找一找周围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l千克。
5.掂一掂。 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书包、苹果、洗衣液、白菜等课前准备好的物品) 6.抱一抱。 汇报自己的体重,互相抱一抱,感受几十千克的质量。 |
生:两瓶矿泉水大约是1千克。 生:一大袋洗衣粉大约是1千克。 生:10本数学书大约是1千克。…… |
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等活动中,要强化学生的真实体验,给予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原本模糊的生活经验逐步转化成为清晰的知识体验,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
| ||||||
三、放手实践:称一称、说一说、找一找,建立“克”的概念 | 1.称一称。 (1)示范如何使用天平。 (2)分小组称量物品。 用天平称出桌上的几粒黄豆、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并做好记录。
2.说一说。 汇报自己的实践成果。 引导发现:称量比较轻的物品都使用克作单位。 3.掂一掂。 把刚才称的1克的物品拿出来,比如一枚2分的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 4.找一找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
生:2粒药片大约是1克。 生:我称的一粒花生米大约是1克。 生:5张纸的质量大约是1克。 |
| ||||||
四、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 | 1.估一估。 可以把一枚2分硬币和一桶油比较,让学生通过刚才掂一掂的实际体验进行估计,多少个2分硬币和一桶油差不多一样重,也就是1千克里面大约有多少个1克。 2.认一认。 学生估计的结果不一定准确,这时可以出示教科书中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左右两边,自己得出“l千克=1000克”的结论。 |
|
| ||||||
五、进一步深化对千克、克的认识及应用 | 练一练 第1题学生要根据托盘秤上的指针,准确读出所示质量。 第2题学生根据情境图所示称量内容并结合刚刚的实际称量体验,填出准确的质量单位。 第3题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进行准确的单位换算。 第4题比较“1千克的棉花和l千克的盐,哪个重?”这道题容易让学生产生误区,虽然很多学生能够明确相同质量的东西应该一样重,但是仍然会在潜意识里认为盐重,这是因为二者密度差距太大,体积大小不相同,从而产生质疑。但是要让学生明确研究的本质就是比较质量,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
|
| ||||||
六、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开展了什么样的活动?你们在学习活动中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
|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共8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四 千克、克、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四 千克、克、吨有多重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趣由境生,引入新知,体验感悟,整合拓学,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四 千克、克、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四 千克、克、吨有多重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引入,学习新课,巩固反馈,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