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3——【备考2023】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天津专用)(含解析)
展开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03
天津专用(参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D | C | B | D | A | C | A | D | C | A | C | D | A | B | D |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D【分析】从材料中得知,小明拍摄日出照片后随即就发到朋友圈,已经7点29分,所以可以判断出该地处于冬半年。考虑选项都为中国城市,所以再结合北半球冬半年晨线特征分析出:北半球冬半年,我国城市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日出也就越迟,此时的晨线在我国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小明所在的城市日出和天津接近,因此城市起码应位于天津东北或天津西南,天津位于(117°E,39°N),根据经纬度判断,呼和浩特位于天津西北,杭州位于天津东南,因此排除AC;兰州与天津经度相差13°,地方时差达到52分钟,如果两地同时日出,则兰州昼长比天津昼长长近2小时,而两地纬度相差仅3°,且两者纬度均在40°N以南,因此两地昼长不可能相差近2小时,排除B;南宁位于天津西南方,两地纬度相差9°,纬度相差16°,两地有可能同时日出,D符合题意。故选D。
2.C【分析】根据图文信息,可以得知北半球正处于冬半年,此时无论甲城市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观测到的太阳日出方向都应位于东南方,日落方向都位于西南方。具体纬度位置、经度位置和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都无法从材料提供的数据推断出。故选C。
3.B【分析】考查水循环及其环节读图可知,图中a为地表径流,b为下渗,c为地下径流,d为蒸发。城镇建设中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即b增加,B项正确;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即a减少,A项错误;地下径流增多,即c增多,C项错误;同时由于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即d增加,D项错误。故选B。
4.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图的判读。砂岩、页岩、石灰岩均为沉积岩,一般而言,越向下,沉积岩形成的时间越早。由图中信息可知,①处发生断层且该处地层最上层为石灰岩,其他几处中石灰岩均位于最下层,因此该处应该是最老的岩层;④处地层最上层为页岩,位于石灰岩层之上、③处砂岩岩层之下,所以④处较①处岩层新、较③处岩层老;②处黄土地层位于最上层,应该是最新的岩层。故A,B,C错误,D正确。
5.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岩溶地貌主要是石灰岩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读图可知,该地位于华北某地的,因此与西南地区相比,该地岩溶地貌发育程度低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地水热条件较差,不利于岩溶地貌的形成,A正确;由于两地是同类岩层,因此岩石的可溶性无差异,B错误;地表植被茂密与否对岩溶地貌形成的影响较小,C错误;岩溶地貌的发育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关系较小,D错误。故选A。
【点睛】一般而言,沉积岩是越向下层年龄越老;结合图例,确定①③④为沉积岩是解答第一小题的关键。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一般而言,水热条件越好越有利于岩溶地貌的形成,我国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为云贵高原。
6.C【分析】考查等高线剖面图的判读和地下水的分布特点。甲位于大于400m的山峰,乙处海拔为(300,400),剖面线在甲乙之间经过两个山脊,剖面线在经过乙附近的b旁的海拔低于300m,且甲一侧地势开始下降之后,其剖面线很长一段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坡度变化很小,结合选项图可知,C符合。故选C。
7.A【分析】图中a、b、c、d四处,a处的海拔最低,地下水位最浅,即可知a处是水源最丰富的地方,所以居民点集中建在a处。故选A。
8.D【分析】沿海防潮堤主要体现的是海水的海拔,与地面沉降关联不大,甲图不能反映地面沉降;下沉式广场是建设过程中选择低洼地区建设,本来地势就低的地区不能直观反映地面沉降,乙图不能反映地面沉降;沿海地区人们消费海洋贝类生物较多,产生了大量的贝壳,这部分贝壳原来在地表,现在却出现在地下,说明贝壳堆积在岩层之中,地面沉降,形成地下贝壳层,丙图能反映地面沉降;天津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由于雨季短,且降水季节变化大,水资源相对短缺,天津会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据图示可知明代古街道出现了明显的下沉,这就是天津在上世纪初期开始不断抽取地下水而导致的地面沉降,丁图能反映地面沉降。丙、丁两图能反映历史时期本市平原地区地面沉降,D正确。故选D。
9.C【分析】海陆风中海风是指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此时海洋应气压较高,相对气温较低,而如果海陆同时增温,海洋由于热容量较大,增温幅度小,相对于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故此一天之中地面辐射最多的时刻,也就是气温最高的时刻,海风最大,而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一般是在14时附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因此,海洋升温降温较慢,陆地升温降温较快。白天,陆地受热升温快,海洋受热升温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所以叫做“海风”。
10.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读图可知,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工流动比例上升,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使其就业岗位增加,故A项正确;我国农民工向东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下降,故B项错误;我国农民工向西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与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关系较小,故D项错误;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故选A。
11.C【分析】结合材料可知,自给率主要受到国内粮食产量和粮食进口量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主要是因为我国耕地面积受到国家政策保护,粮食生产面积有保障,并且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单产也提高,故AD错误;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慢,B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品种需求多样化增加,导致我国粮食进口量增加,自给率有所下降,C正确。故选C。
【点睛】耕地红线,指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最低值。它是一个具有下限含义的数字,有国家耕地红线和地方耕地红线。现行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2009年6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提出“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行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的红线不能碰。
12.D【分析】读图可知,铁路枢纽的区位优势对初期城市形成的影响较大,对后期城市的发展影响较小,A项错误;各个产业间的生产大多不具有上下游关系,B项错误;“中国动力谷”仍然有轨道交通产业,并未被轻工业替代,C项错误;该城市初期与中期主要是以交通装备制造专业化为主,后期向综合性发展,D项正确。故选D。
13.A【分析】株洲集聚了动力装备制造产业群,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竞争力,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益,A项正确;株洲集聚了动力装备制造产业群与减少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降低劳动力成本关系较小,B、C、D项错误。故选A。
【点睛】产业集聚:优点:①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③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④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14.B【分析】本题考察读图分析能力。首先要通过选项中描述,确定好对应图中区域。第一幅图是工业用地2004年和2016年情况图,第二幅图是居住用地2004年和2016年情况图。从第一幅图中看,在乙河以西的他区中,甲河以南的区域,工业用地比重的涂色深度略微增加,反映的工业功能是变强,A错;从第二幅图中看,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区域,居住用地的比重的涂色深度明显增加,反映的是居住功能明显增强,B对;从第二幅图中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工业用地涂色明显变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中部没有明显变化,所以也就不存在新建工厂集中在中部的情况,C错;从第二幅图中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居住用地的比重的涂色深度皆有增加,故新增住宅并无在乙河沿岸集中扩大的情况,D错。故本题选择B。
15.D【分析】通过图中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以得知,主城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比重都大大增加,反映的城市化水平大大提升,城市建设过程会出现城市拥挤和交通堵塞,需通过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进行解决,D正确。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增长在乙河以东的南部地区,污染从材料图中得知应该是有向局部区域聚集,并非简单概括为扩散,A错;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增加,反映的是城市的发展,就业岗位会增加,B错;居住用地在图中分布仍然集中在中心城区,距离适合,C错。故本题选择D。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5分。
16.【答案】(1)修建跨海通道群有利于加强区域内城市间、岛屿与大陆间的地域联系(完善交通网络,提高区域通达性);促进区域内资源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扩大区域(港口)服务范围,提升竞争力。
(2)甲处位于岛屿西侧,面向河口,接受河流泥沙沉积明显;有岛屿阻挡,风浪较小;海岸地区平坦开阔。
(3)利用清洁能源发电,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充足的电能,便于生活(利于生产)。
(4)规律:夏秋季节(6~11月)高,冬春季节(12~次年5月)低。
原因:夏秋季节气温(水温)较高,海水体积膨胀;夏秋季盛行东南风,向岸风推升海平面(沿岸河流处于丰水期,入海径流量较大)。
或:冬春季节气温(水温)较低,海水体积收缩;冬春季盛行西北风,离岸风使海平面下降(沿岸河流处于枯水期,入海径流量较小)。
【分析】本题以舟山群岛的港口建设为背景,涉及交通布局,海水的运动及作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知识的运用,地理实践能力。
【详解】(1)图示区域岛屿众多,修建跨海通道群可以缩小区域间的时空距离,加强经济交流,促进人流、物流等经济要素的流动、合理配置,利于区域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图示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多世界级深水港,货物吞吐量巨大,修建跨海通道群,可以扩大区域(港口)服务范围,提升竞争力。
(2)从图中可以看出,秀山岛西侧甲地,面向杭州湾,是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携带泥沙沉积明显;甲地位于岛屿与大陆之间,风浪小,利于泥沙沉积;沿海地区平坦开阔,利于泥沙沉积。
(3)现代生产生活离不开电力,潮流能发电提供充足的电能,便于生产生活;潮流能可再生,清洁污物,对环境友好,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4)读图可知,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表示海平面的高度。曲线6月到11月在常年平均海平面以上,说明夏秋季节海平面高;曲线12月到次年5月,低于常年平均海平面,说明冬春季节海平面低;温度升高,海水体积膨胀,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温度下降,海水体积收缩,海平面会下降;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夏秋季节为东南风,属于向岸风,海水涌向陆地,海平面上升;冬春季节为西北风,为离岸风,海水从陆地退回,海平面下降。
17.【答案】(1)革命传统教育功能突出;历史文化价值高
(2)改善当地的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接待能力;开发并保护了当地的旅游资源;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扩大客源市场。
(3)海拔较高(气候冷湿、空气稀薄);草甸面积大;水源充足。
【分析】本题以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区为背景,涉及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农业区位相关知识,考查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
(1)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当地旅游资源的功能可以从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革命传统教育功能突出的角度组织答案;价值可以从历史建筑、纪念地较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角度组织答案。依据材料,当地有多处红军长征纪念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价值高,可通过开展研学等活动发挥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功能。
(2)本题主要考查旅游与景区建设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接待能力、保护旅游资源、提高知名度、开拓客源市场等角度分析作答。依据材料,天津援建了许多基础设施和商业网点,改善了当地的旅游服务设施,提高了景点的接待能力,同时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管理经验支持,促进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通过帮扶宣传,提高景点的知名度,扩大客源市场。
(3)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当地形成特色畜牧业的自然条件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海拔、草甸面积、水源条件等角度分析作答。该地海拔高,气温低,年降水量少,适合牧草的生长,草甸面积大,河湖众多,水草丰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畜牧业。
18.【答案】(1)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答出三点即可)
(2)历史文化价值高;地域特色突出(民族特色鲜明)
(3)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分析】本题以贺兰山的地貌情况、旅游、以及宁夏为背景的生态移民问题,考察学生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分析、旅游地理中旅游资源价值和迁入地的区位地理条件等相关知识。
【详解】(1)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题干中的关键词为“岩石破损”,解题方向为“自然条件”,一般从气候(温度、降水、光照)、天气、地形地势、植被、自然灾害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
(2)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题干中的关键词为“景点吸引游客”、解题方向为“共同原因”,一般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分析组织答案:历史文化价值高;地域特色突出(民族特色鲜明)
(3)该题为条件分析类题,关键词“安置、迁入地”解题方向“哪些条件”,可以归结和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类似。结合材料,从自然条件的地形、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和历史文化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真题重组卷0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天津专用): 这是一份真题重组卷0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天津专用),文件包含真题重组卷0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天津专用解析版docx、真题重组卷0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天津专用原卷版docx、真题重组卷0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重组卷天津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卷03——【备考2023】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江苏专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卷03——【备考2023】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江苏专用)(含解析),文件包含卷03备考2023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卷03备考2023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江苏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卷03——【备考2023】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山东专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卷03——【备考2023】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山东专用)(含解析),文件包含卷03备考2023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山东专用解析版docx、卷03备考2023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山东专用原卷版docx、卷03备考2023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山东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