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9.0分)
1. 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加强气象预报,降低灾害影响
②严格控制耕地数量,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
③大量进口粮食,替代国内生产
④建立粮食储备,稳定市场供应
⑤大量开荒,提高粮食总产量
⑥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粮食产量
A. ①②③⑤ B. ②②⑤④ C. ①②④⑥ D. ②④⑤⑥
2.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在其开发利用上应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下如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一库净水北送”的主要目的是( )
A. 缓解北方缺水状况 B. 减轻南方洪涝灾害
C. 提高北方河流航运能力 D. 解决沿途河流污染问题
近年来,我国南方一些地区采用“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模式,下层水产养殖、上层光伏发电。如图为“渔光互补”景观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3. 采用“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强土壤肥力 B. 扩大耕地面积 C. 优化能源结构 D. 美化生活环境
4. 与北方相比,南方地区适宜发展“渔光互补”的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强 B. 水域面积广 C. 耕地面积大 D. 技术水平高
5. 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光伏板应朝向( )
A. 东 B. 南 C. 西 D. 北
《中国制适2025》提出,我国应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如图为2017~2021年中国知能制适业产值规模及增速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6. 据图可知,近五年我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 )
A. 基本持平 B. 有增有减 C. 持续下降 D. 持续上升
7. 中国智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归功于我国积极发展( )
A. 家具制造业 B. 高新技术产业 C. 农副产品加工业 D. 棉纺织工业
2020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期间,北京16区推出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在校园、社区、公园、道路等建设中推广海绵工程。如图是“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8. 北京是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密集,生产、生活耗水量巨大 B. 位居全国经济中心,工业需水量大
C. 受我国水资源分布东多西少的影响 D. 气候常年干旱,河流的径流量减少
9. 图中的雨水收集系统,在北方地区吸水、储水功能最活跃的季节是( )
A. 冬春季 B. 春秋季 C. 秋冬季 D. 夏秋季
10. “海绵城市”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雨水利用系统,其目的是( )
A. 减少城市内涝,提高雨水利用率 B. 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的质量
C. 降低地下水位,导致地表的沉降 D. 减轻交通压力,美化社区的环境
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如图是1949~2016年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与总产量的变化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1. 关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总产量随单产提高而增加 B. 总产量基本保持不变
C. 播种面积明显下降 D. 播种面积不断上升
12. 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中的重要线路,2022年6月20日全线通车运营。使郑州由最初的“十”字路口的铁路枢纽逐渐上升为“米”字形高铁枢纽。让更多的城市享受2小时经济圈带来的资源配置优势。当初规划有1线、2线两种方案。如图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各小题。
13. 影响郑渝高铁线路规划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河流 D. 社会经济
14. 郑州至重庆的列车由原来的18个多小时缩短至6个多小时,说明交通运输方式朝着( )方向发展。
A. 大型化 B. 高速化 C. 专业化 D. 网络化
15. 郑渝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有( )
①缩短沿线城市的空间距离
②加强区域间的联系
③加快重庆旅游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农产品的出口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
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而我国中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2022年2月17日,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各小题。
16. 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算力的优势条件是( )
A. 气候条件优越 B. 能源资源丰富 C. 科技发达 D. 基础设施完善
17. “东数西算”工程( )
A. 将加快京津冀地区的能源开发 B. 以数据为纽带促进东西部发展
C. 能进一步发挥长江的运输功能 D. 将减轻长三角地区的人口压力
18. 为适应绿色环保发展的要求,以下关于我国数据中心布局的发展趋势,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向绿色环保能源产地集中
②向大城市集中
③向中西部地区集中
④向科技发达的地区集中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022年6月8日是第15个“全国海洋宣传日”,该环境日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此,完成各小题。
19. 我国最大的渔场和盐场分别是( )
A. 黄渤海渔场、布袋盐场 B. 舟山渔场、长芦盐场
C. 北部湾渔场、莺歌海盐场 D. 南海沿岸渔场、淮北盐场
20. 我国海洋污染源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 )
A. 大陆架采油 B. 大气污染 C. 陆地污水排放 D. 过往船只污染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0分)
21. 读中国铁路运输和工业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歌词赞美的铁路干线是 ______ 。(填数字序号)
(2)家住北京的小华同学想去香港旅游,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是乘火车,最佳铁路线是 ______ 线,该线与沪昆线交汇的铁路枢纽是 ______ 。
(3)A工业基地有10万吨钢材要运往D工业基地,选择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所用的运输工具是 ______ 。
(4)A、B、C、D四大工业基地中水资源最匮乏的是 ______ 。(填名称)
(5)图中C工业区中 ______ (城市)成为该工业区的龙头,并分析该城市的优势条件 ______ 、 ______ 。(至少写两条)
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截止2022年1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超过450亿立方米,全力保障春节、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安全供水。图1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图2为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
【“时空”水不均】
(1)南水北调工程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______。
(2)图中①②代表的是 ______(冬/夏)季风,该季风的不稳定会造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3)受图中季风影响,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位于 ______(甲、乙、丙、丁)区域。
【“南水”送甘甜】
河南工人日报 2022年1月19日报讯:450亿立方米的“南水”为1.4亿人送来甘甜,优化了受水区供水格局,润泽了“干渴”的华北大地,让沿线呵护重现生机,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4)材料中的“南水”是指 ______(河流),该河流水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______。
【“北调”缓干渴】
(5)该中线工程主要调水到 ______(地形区),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有 ______。
23. 北粮南运,保障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每年,有近亿吨的粮食从北方出发通过海运、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穿越数千千米,登上南方千家万户的餐桌,这一粮食大迁徒现象被称为“北粮南运”。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是粮食的主要输出地区。南方的浙江、福建、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区是粮食的主要输入地区。如图为我国粮食供需分布图,下表为2021年东北三省人口耕地和粮食生产状况。
东北三省
人口(亿人)
耕地(万公顷)
粮食产量(亿千克)
总量
0.98
2162
1.45
占全国的比重
6.94%
16.7%
21.2%
(1)读表可知,东北三省粮食生产具有 (单项选择)特点,这里的气温条件能满足农作物 (作物熟制)的需要,冬春季易发生 灾害。
A.商品率较高
B.机械化程度低
C.人少地多
D.总量高单产低
(2)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广布,适宜发展的农产品有 (任答出两个)。近年来东北三省出现了土地质量下降等问题,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大力开垦,确保粮食供给
B.减少灌溉,保护生物多样性
C.秸秆还田,保障土壤肥力
D.节约粮食,降低农业投入成本
(3)近几十年来、北粮南运主要是由于南方地区 。
A.劳动力不足
B.土地贫瘠
C.工业化、城镇化发展
D.气候变化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主要经济大国依靠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其他优势条件,大力发展以原料和燃料为基础的传统工业,涉及煤炭、钢铁、电力、化学、机械等重工业部门,大大提高了本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但近二三十年来,各传统工业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逐渐衰落。
材料二:如图甲和乙分别为我国和美国各自传统的工业区(工业基地)示意图。
(1)图中两国的工业区(基地)都位于本国的 ______(方位)部。
(2)概述两工业区(基地)发展传统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 ______。
(3)请在甲、乙两地的工业区(基地)中任选一处,并说明所选地区传统工业逐减衰落的原因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我国人口数量多,为保证粮食安全,应采取的措施有:保护耕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加强气象预报,降低灾害影响;建立粮食储备,稳定市场供应。大量进口粮食,替代国内生产,大量开荒,提高粮食总产量是错误的做法。
故选: C 。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对未来粮食安全应该做到:培养良种,抵抗病害等。
本题考查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应采取的措施,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理解解答即可。
2.【答案】A
【解析】 解: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在其开发利用上应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长江是我国南水北调的水源地,“一库净水北送”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北方缺水状况。
故选: A 。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最后注入东海,全长 6300 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别是:宜昌、湖口;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分析理解解答。
3~5.【答案】C、B、B
【解析】 解:我国南方一些地区采用“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模式,下层水产养殖、上层光伏发电。其作用并不能增强土壤肥力,也不能扩大耕地面积,更不能美化生活环境,故 ABD 错误;
采用“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的主要目的是优化能源结构,光伏发电属于清洁能源,可以改善环境质量,还可以改善我国能源主要以煤石油为主的消费结构,故 C 正确。
故选: C 。
“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在光伏板下方水域进行鱼虾养殖的模式。
本题以“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景观图为背景,考查了光伏电站建在水面上的好处,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解:南方地区虽然纬度低,但降水多,晴天少,太阳辐射总量比北方低。水域面积广是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发展“渔光互补”的优势。
故选: B 。
目前“渔光互补”电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固定式电站,一种是漂浮式电站。“渔光互补”电站具有几下特点:不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减少蒸发量,抑制藻类繁殖;能够降低组件表面温度,提高发电量。
本题主要考查了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我国位于北半球,太阳光照主要从南面照过来,所以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光伏板应朝向南,才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光照,故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
本题考查了“渔光互补”的朝向,理解解答即可。
6~7.【答案】D、B
【解析】 解:读图可得,近五年我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持续上升,其增速有增有减。
故选: D 。
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布大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发展迅猛。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我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的发展特点,据图中所示的信息解答即可。
解:中国智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归功于我国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影响该产业的主导因素是科技与人才。
故选: B 。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本题考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理解解答即可。
8~10.【答案】A、D、A
【解析】 解: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少其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但是北京人口密集,生产、生活耗水量巨大,所以缺水严重。
故选: A 。
北京的环境问题有自然环境问题和人文环境问题。北京市自然环境问题有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表现加剧、水资源匮乏等;人文环境问题有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空气污染严重等。
本题主要考查北京缺水的原因,要结合北京的降水和耗水两方面来解答。
解: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因此图中的雨水收集系统,在北方地区吸水、储水功能最活跃的季节是夏秋季。
故选: D 。
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从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也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本题考查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熟记北方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是答题的关键。
解:北京市大力建设雨水利用系统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缓地表径流的会议速度,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提高雨水利用率,也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因此 A 符合题意。
故选: A 。
根据图文信息可知,雨水利用系统是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利用起来,使其渗入地下,增加地下水的含量,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即可。
11~12.【答案】A、D
【解析】 解:读图可知,我国粮食总产量随单产提高而增加,播种面积变化不大,先下降,后上升。
故选: A 。
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
本题主要考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解答即可。
解:我国为确保粮食安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制定了两项基本国策,人口方面的是计划生育,土地方面的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D 是保护耕地的做法,符合题意; ABC 都是乱占耕地的现象,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故选: D 。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入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示的理解,结合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分析作答。
13~15.【答案】A、B、A
【解析】 解:郑渝高速铁路连接的是郑州和重庆,该铁路可以使人们便捷地从郑州到达重庆市。影响郑渝高铁线路规划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沿途经过秦岭,地面起伏较大。
故选: A 。
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纵横交错的铁路分布全国各地,并与公路、河道、航空港相连,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我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向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 - 焦柳线、宝成 - 成昆线等;东西向干线有滨洲 - 滨绥线、京包 - 包兰线、陇海 - 兰新线、沪昆线等。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铁路线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解:郑州至重庆的列车由原来的 18 个多小时缩短至 6 个多小时,说明了我国的交通运输方式正在向高速化方向发展,效率越来越高。
故选: B 。
郑渝高速铁路,简称郑渝高铁,又名郑渝客运专线,是一条连接河南省郑州市与重庆市的高速铁路。
认真审题,把握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方向,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解:郑渝高铁的开通,促进沿线地区交通的发展,促进了郑州、重庆两地间的经济发展,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加快了重庆旅游业的发展,②③正确;空间距离没有变,只是时间更短,①错误;高铁是客运专线,与农产品出口无关,④错误。
故选: A 。
郑渝高速铁路,简称郑渝高铁,又名郑渝客运专线,是一条连接河南省郑州市与重庆市的高速铁路。
本题考查郑渝高铁的开通意义,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16~18.【答案】B、B、C
【解析】 解:根据材料“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而我国中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可知,“东数西算”要求承接地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故选: B 。
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的产业主要是附加值较低的资源密集型和廉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西部经济落后,发展这些产业部门的优势主要是劳动力丰富廉价;地价低;政策支持等。低附加值的产业转出后,有利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高附加值产业部门,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同时有污染的工厂企业转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但同时会有就业机会减少的不利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问题,熟练掌握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及发展状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东数西算”工程可以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由东部向西部转移,有效利用西部地区充足的土地资源,通过数据为纽带促进东西部协同发展,缓解东部地区能源和资源紧张问题。
故选: B 。
“东数西算”工程是我国从国家战略、技术发展等方面出发,启动的一项国家级算力资源跨越调配战略工程。“东数西算”指把东部地区经济活动产生的数据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计算和处理。
认真审题,把握“东数西算”工程的意义,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解:根据题干“适应绿色环保发展的要求“可知,全球数据中心的布局应考虑向绿色、环保能源产地集中,①正确;大城市人口众多、地价高,不适合布局数据中心,②错误;向中西部地区集中,地价低,适合布局数据中心,③正确;科技发达地区一般地价较高,不适合布局数据中心,④错误。
故选: C 。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政府政策等。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9~20.【答案】B、C
【解析】 解:我国最大的盐场为长芦盐场,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故选: B 。
熟记我国最大盐场及最大渔场,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海洋资源概况,理解掌握.
解: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 80% 来自陆地,每年仅沿海工厂和城市直接排入海洋的污水就达 100 亿吨,其中含有毒物质数百万吨。近年来,海事时常发生,使我国海域的石油污染日趋严重。
故选: C 。
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如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等。
考查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治理,属于基础题,牢记即可。
21.【答案】② 京九 南昌 轮船 京津唐工业基地 上海 便利的交通运输 雄厚的科技力量
【解析】 解:( 1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歌词赞美的铁路干线是②青藏铁路。
( 2 )家住北京的小华同学想去香港旅游,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是乘火车,最佳铁路线是京九线。京九铁路从北京到香港的九龙,是香港与祖国内地联系的一条南北向铁路干线,该线与沪昆线交汇的铁路枢纽是南昌。
( 3 ) AD 两个工业基地都临海, A 工业基地有 10 万吨钢材要运往 D 工业基地,选择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水运,所用的运输工具是轮船。
( 4 ) A 辽中南工业基地、 B 京津唐工业基地、 C 沪宁杭工业基地、 D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中,水资源最匮乏的是京津唐工业基地。
( 5 )图中 C 沪宁杭工业区中,上海成为该工业区的龙头,该城市的优势条件有:便利的交通运输、雄厚的科技力量、广大的市场、雄厚的工业基础等。
故答案为:( 1 )②;( 2 )京九;南昌;( 3 )轮船;( 4 )京津唐工业基地;( 5 )上海;便利的交通运输;雄厚的科技力量。
( 1 )中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向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 - 焦柳线、宝成 - 成昆线等;东西向干线有滨洲 - 滨绥线、京包 - 包兰线、陇海 - 兰新线、沪昆线等。
( 2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是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其中沪宁杭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考查铁路干线的分布、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四大工业基地位置等,读图解答即可。
22.【答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夏 丁 长江 长江流域降水多,该河流支流多且流域面积广 华北平原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少且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华北平原人口稠密,工农业比较发达,需水量大
【解析】 解:( 1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该工程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 2 )图中①②代表的是夏季风,其特点是温暖湿润,该季风的不稳定会造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 3 )受夏季风影响,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位于丁南方地区,该地区雨季长。
( 4 )材料中的“南水”是指长江,该河流水资源丰富的原因是:长江流域降水多,该河流支流多且流域面积广。
( 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调水到华北平原,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有: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少且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华北平原人口稠密,工农业比较发达,需水量大。
故答案为:( 1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 )夏;( 3 )丁;( 4 )长江;长江流域降水多,该河流支流多且流域面积广;( 5 )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少且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华北平原人口稠密,工农业比较发达,需水量大。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了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我国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据题干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知识点,知识点较多,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3.【答案】C 一年一熟 低温冻害 黑土 玉米、小麦 C C
【解析】 解:( 1 )从表可知,东北三省粮食生产具有人少地多的特点,这里的气温条件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冬春季易发生低温冻害。东北三省主要位于中温带,该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候寒冷。
( 2 )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突出优势是黑土广布,适宜发展的农产品有大米、小麦、大豆、甜菜等,近年来东北三省出现了土地质量下降等问题,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应采取的措施是秸秆还田,保障土壤肥力。
( 3 )近几十年来,北粮南运主要是由于南方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耕地面积减少造成的。
故答案为:( 1 ) C ;一年一熟;低温冻害;( 2 )黑土;玉米、小麦; C ;( 3 ) C 。
( 1 )东北三省粮食生产具有商品率较高的特点,冬春季易发生低温冻害。东北三省主要位于中温带。
( 2 )东北三省黑土广布,适宜发展的农产品有米、水稻、大豆、甜菜等。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东北三省要做到:秸秆还田,保障土壤肥力。
( 3 )近几十年来,南方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造成其耕地面积减少。
本题考查我国粮食供需示意图的判读等相关知识点,知识点较多,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24.【答案】东北 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海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较好,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工业结构单一;资源衰竭;新兴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冲击;国际市场的冲击使其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减少
【解析】 解:读图可知,( 1 )图甲是美国五大湖附近的东北部工业区,图乙是中国辽中南工业区,两工业区都位于本国的东北部。
( 2 )两工业基地发展传统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海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较好,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 3 )辽中南工业基地传统工业逐减衰落的原因是:工业结构单一;资源衰竭;新兴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冲击;国际市场的冲击使其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减少。
故答案为:
( 1 )东北;
( 2 )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海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较好,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 3 )工业结构单一;资源衰竭;新兴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冲击;国际市场的冲击使其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减少。
( 1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及特点是:沪宁杭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我国四大工业基地都分布在沿海地区。
( 2 )美国工业的分布大体上分为三大地区。东北部地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全国的钢铁、机械、汽车、化工等传统工业大部分集中分布在这里。南部地区过去以农业为主。由于这里地价便宜,劳动力充足,环境污染较东北部小,美国工业逐渐由东北部向南部发展,形成美国新兴的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基地。太平洋沿岸的狭窄平原和谷地,是西部工业的集中地带,宇航、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工业发展较快。
本题考查我国和美国东北地区工业基地的分布及特点,读图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