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综合考前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基础知识综合考前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试题,文件包含基础知识综合考前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基础知识综合考前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遐及此。……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1)根据要求检索上面两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字。
①用部首检字法查“窥”: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
②用音序检字法查“兀”: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
(2)上面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答案】(1) 穴 8 W wu(wù)
(2) 遐 暇 霄 宵
【详解】(1)本题考查查字典。
(1)“窥”为上下结构,用部首检字法,应先查“穴”,再查除部首后“规”字的笔画数,“规”字笔画为:横、横、撇、点、竖、横折、撇、竖弯钩,共八画。
(2)“兀”读作“wù”,先查音序“W”,再查音节“wu(wù)”。
(2)本题考查字形。
无遐——无暇,意思是:来不及;没有空闲时间。
深霄——深宵,意思是:深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____(kuī)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____(lì)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___(xiā)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2.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1)目不____(kuī)园 (2)____(lì)尽心血 (3)深____(xiā)灯火
3.给语段中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钻____(A.zuān B.zuàn)
(2)壳____(A.kē B.qià)
(3)锲____(A.qì B.qiè)
(4)零____(A.líng B.níng)
4.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均出自______________,句式工整,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实际上是指闻一多在寻找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
B.“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说明探索中华民族觉醒的道路才刚刚起步,甚至是止步不前。
C.“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写出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典籍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活的情形,表现他潜心治学的专注。
D.“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中的“它”指深夜里的灯火,反映了闻一多先生在深夜里进行学术研究,只有深夜灯火相伴而感到孤单、寂寞。
【答案】2. 窥 沥 宵 3. A B B A 4. 《论语·子罕》 对闻一多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和刻苦的钻研精神的敬佩 5.D
【解析】2.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目不窥kuī园:意思是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沥lì尽心血:意思是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深宵xiā灯火:深夜的灯光。
3.本题考查字音。
钻zuān探:向地下钻孔,以探明地质构造、地下矿藏、地下水等的情况。故选A;
地壳qià:由岩石构成的地球外壳。故选B;
锲qiè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故选B;
零líng乱:意思是散乱不整齐。故选A。
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内容分析。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思是孔夫子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钻研它越显得坚固。出自《论语·子罕第九》。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结合“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可知,闻一多先生正在深入钻研中华民族的文化,“仰之弥高”写其已经钻研的非常深入了,但是还是不满足,还是刻苦钻研,表现出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钻之弥坚”写其钻研的非常有韧性,刻苦。流露出作者的敬佩之情。
5.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D.“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单寂寞,结合“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可知,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既是实写,也是虚指,表现了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充满乐观的希望,更是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只有深夜灯火相伴而感到孤单、寂寞”错误;
故选D。
请阅读文段,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① 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文段二】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他对我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⑤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② 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⑥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xiá③ 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xiā④ 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⑦ ,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6.请写出相应的拼音和汉字。
①____ ②____ ③_____ ④____
7.请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潜心贯注 B.锲而不舍 C.沥尽心血
⑤____ ⑥____ ⑦____
8.请选出下面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
A.文段一中划线句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半夜时的声响之大。
B.文段一“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一句中加点字“和”是介词。
C.文段二“深xiā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一句中“漂白了的四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呕心沥血的情景。
D.文段二“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是拟人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9.文段二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是病句,请修改后将正确的句子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0.每天中午的午休时间,校园里有时非常安静,有时也有轻微的声响,请你根据文段一中划线句的形式,仿写三句话。
趴在桌上一时还没入睡,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时而在左边,时而在右边,时而在教室里面,时而在教室外面,极近的又是的极远,极沉重的又是极细切的,像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听着听着,不知什么时候我睡着了。
【答案】6. quán jiǒng 暇 宵 7. B C A 8.C 9.不是“他对我”,是“我对他”。 10. 溪水在缓缓地流动 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 小猫在地板上跑动
【分析】6.①蜷(quán):卷缩,身体弯曲;
②炯炯(jiǒng):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③无暇(xiá):没有空闲;
④深宵(xiā):深夜。
7.潜心贯注:形容做事用心专注;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
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第一空:联系前文“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可知,这里是指闻一多先生做学问非常认真,坚持不懈,应当填“锲而不舍”;
第二空:联系前文词语“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可知,这里指的是闻一多先生做学问用心专注,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应当填“沥尽心血”;
第三空:联系前文“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和“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可知,闻一多先生研究典籍著作非常认真,精神高度集中,应当填“潜心贯注”。
8.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理解。
A.分析画线句,由“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可知,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以耳朵里感觉到的声响,烘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生动具体地将自己的深切感受细腻入微地描绘出来,所以本项表述有误;
B.由“上边和下边”可知,这里“和”字是连词,所以“介词”表述有误;
D.“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把“拯救中国文化”比喻成“医生给病人开药方”,而拟人是赋予物以人的情态(动作、心理、语言等),所以“拟人”表述有误;
故选C。
9.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他对我是有着深刻印象的”代词误用,应当是“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句子修改为: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10.本题考查句子仿写。仿写句子指的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特别注意文章的手法,如修辞手法、对偶、排比等;还有词性要相当。
示例:严厉父亲的叮嘱,久远回忆的呢喃,神秘世界的呼唤。
11.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是由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约( )年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此书( )。因此命名为《资治通鉴》。
(2)古代文言文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以下意思写出出自本文的相应成语。
比喻人学识尚浅。( )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
【答案】 (1)资治通鉴 编年体 1362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1)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详解】(1)《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2)明确思路:《孙权劝学》一文中总结出来的成语。结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结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知,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xù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篷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rěn无比的生的意志。在这样一个巨人面前,还有谁不在内心深处顶礼一番?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含xù( ) 坚rěn( ) 深邃(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凝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段中画线句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蓄 忍 suì (2)篷勃 蓬勃 (3)端庄;庄重 (4)在这样一个巨人面前,谁都会在内心深处顶礼一番。
【详解】试题分析:(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如“邃”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蓄”“忍”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蓬勃”就是双音节词语。如“蓬”“篷”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凝重”的语境义是端庄;庄重。也就是在文章中的意思。
(4)考查句式变换。“还有谁不在内心深处顶礼一番?”是个反问句,要求改为陈述句。把否定副词变成“都”,把问号去掉即可。变为“谁都会在内心深处顶礼一番”。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chù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 ① 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 ② ,像山泉在 ③ ,像波涛在 ④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3.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蜷起来( ) chù立( )
14.文段中①②③④处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奔驰 ②呜咽 ③咀嚼 ④澎湃
B.①咀嚼 ②奔驰 ③呜咽 ④澎湃
C.①呜咽 ②澎湃 ③咀嚼 ④奔驰
D.①咀嚼 ②澎湃 ③奔驰 ④呜咽
15.“寒气逼人”属于__________短语,“刺入肌骨”属于__________短语。(填序号)
①主谓 ②偏正 ③动宾 ④补充
16.请准确写出文中画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修辞:__________
【答案】13. quán 矗 14.B 15. ① ③ 16.比喻
【解析】13.本题考查识记字音字形。
蜷起来(quán qǐ lái):原指身体蜷曲、弓着身子卧倒。转而形容人胆怯,不敢露面。“蜷”读作“quán”。
矗立(chù lì):意思是高大而笔直地挺立、高耸。“chù”写作“矗”。
14.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咀嚼”将食物放在嘴里慢慢地嚼;“奔驰”的意思是(车、马等)很快地跑;“呜咽”形容水、风等的声音凄切;“澎湃”形容波浪猛烈发出巨大声响的撞击。
根据第①空前后关键词“春蚕”“桑叶”可知,所填的词应该是指蚕在吃桑叶,所以用“咀嚼”;根据第②空前关键词“野马”“平原”可知,所填的词应该是指马在平原上奔跑,所以用“奔驰”;第③空和第④空,根据“山泉”和“波涛”的特点可知,形容山泉声用“呜咽”,形容波涛声用“澎湃”。
故选B。
15.本题考查短语类型。
“寒气逼人”形容极为寒冷,其中,“寒气”是主语,“逼人”是谓语,该词为主谓短语,故选①;
“刺入肌骨”的意思是:穿过肌肉钻入骨头,形容非常深刻,感觉十分彻底。其中“刺入”是动词,“肌骨”是宾语,受动词“刺入”支配,该词为动宾短语,故选③。
16.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文中划线句“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上的星星”比喻成“宝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星星在黑夜里显得更加闪烁明亮,展现出山高谷深的壮观景象,衬托出红军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17.根据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fàn làn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bān lán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guài dàn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chán rà,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1)这段文字节选自课文_______,作者是______。
(2)给加点的字注音。
(3)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4)解释画横线的词语。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作者描绘美丽而丰饶的故乡,以“它”而指代,富于真挚深沉的情感。( )
②作者以铺陈的手法叠现出家乡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
③作者借助许多富于“关东原野”生活气息事物的形象描写,表达着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
④作者兼用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表达了对故乡强烈的热爱之情。( )
【答案】(1)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2)zhì há gèn qì
(3)泛滥 斑斓 怪诞 缠绕
(4)标直:笔直; 谰语:没根据的话。
(5) × √ √ √
【详解】(1)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结合“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的内容可知,这段文字节选自课文《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是当代作家端木蕻良创作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文章中作者抒发了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此文的结构看似复杂,实则线索清晰,结构简单。两段文字一气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倾泻,在结构上有如双峰对峙,又宛若对仗工整的一副长联。
(2)考查字词注音能力。
挚——zhì,挚痛:诚恳而深切;
嗥——há,嗥鸣:(野兽)大声嚎叫。多用于奔放的兽类,鸟类;
亘——gèn,亘古:远古;
契——qì,默契:心灵相通,配合得很好。
(3)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fàn làn——泛滥,江、湖水溢出,淹没土地。形容事物、思想到处扩散;
bān lán——斑斓,色彩灿烂绚丽的样子,非常灿烂多彩;
guài dàn——怪诞,荒诞,古怪,离奇;
chán rà——缠绕,用带状或条状物盘绕其他物体。
(4)考查词语的理解。
标直:笔直;结合“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的内容可知,形容了白桦树的笔直高大;
谰语:没根据的话。结合“狐仙姑深夜的谰语”的内容可知,突出了狐仙姑怪异无稽,荒诞离奇。
(5)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辨析。
①有误,联系“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的内容可知,作者描绘美丽而丰饶的故乡,以“她”而指代,运用拟人修辞,富于真挚深沉的情感;
②正确,联系“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的内容可知,作者以铺陈(排比)的手法叠现出家乡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③正确,联系“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的内容可知,作者借助许多富于“关东原野”生活气息事物的形象描写,表达着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④正确,联系“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的内容可知,作者兼用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表达了对故乡强烈的热爱之情;
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lán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dàn的狂风……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嗥鸣( ) ②怪dàn( ) ③斑lán( )
(2)下面与“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情”抒情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B.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到整整齐齐,他常常把要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
【答案】(1) há 诞 斓
(2)A
【详解】(1)本题考查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嗥——há,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dàn——诞,怪诞:离奇荒诞。
lán——斓,斑斓:颜色灿烂丰富。
(2)本题考查对抒情方式的理解。
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情”这一句是直接抒情,直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A.“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黄河哺育下的祖国英雄儿女的赞颂之情;
B.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这一句是议论句,这句话的含义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求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讲求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而邓稼先汲取其中的先进成分,把它变成自己的优秀品格和气质。因此说他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在议论之中饱含敬仰之情,属于间接抒情。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运用设问,在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来寄托思乡之情,流露出思想愁绪。这是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
D.“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到整整齐齐,他常常把要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这是对鲁迅日常生活中一些琐事的细腻描绘,在描绘之中饱含赞美之情,属于间接抒情。
故选A。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①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①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②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②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
(选自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19.下列短语结构与“清亮透明”相同的一项是( )
A.驿路梨花B.孙权劝学C.登飞来峰D.最苦与最乐
20.对加点的“都”“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个“都”,副词,表示范围。
B.第②个“都”,连词,起到连接作用。
C.第①个“在”,介词,不能独立使用。
D.第②个“在”,介词,表示时间。
21.对画线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对偶,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抒发了对家乡强烈的眷念、热爱之情。
B.运用对偶,结构相似,构成了一个又一个有意味的特写画面,境界优美。
C.运用排比,语势忧伤、舒缓、柔和,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D.运用排比,形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打发了对家乡强烈的眷念、热爱之情。
【答案】19.D 20.B 21.D
【解析】19.本题考查短语结构。“清凉透明”是并列短语。
A.“驿路梨花”是偏正短语;
B.“孙权劝学”是主谓短语;
C.“登飞来峰”是动宾短语;
D.“最苦与最乐”是并列短语;
故选D。
20.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
B.结合句子“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可知,这里的“都”是副词,表示加强语气,强调的是欢喜的气氛非常浓烈;
故选B。
2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结合划线句“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里的三个“在那”可知,这里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我的欢笑”“我捉过蚱蜢”“我的手印”这些都是作者对故乡的回忆,语气欢快,气势强烈。根据本段内容“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可知,这里体现出“我”对家乡深深的怀恋以及热爱之情;
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综合性学习考前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试题,文件包含综合性学习考前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综合性学习考前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作文考前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试题,文件包含作文考前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作文考前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字音字形考前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试题,文件包含字音字形考前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字音字形考前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