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中考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21.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复习课件)
展开教材知识梳理篇世界古代史第21课时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考点1 封建时代的欧洲·考点2 封建时代的亚洲考点1 封建时代的欧洲2022版课标:通过封君封臣制、庄园生活、基督教的传播,以及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一、基督教二、法兰克王国知识拓展:关键词:1 世纪、耶稣、巴勒斯坦地区。关键词:封臣行“臣服礼”封君行“授职礼”封臣效忠封君封君保护封臣知识拓展:三、西欧庄园四、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图片解读:领主的“自营地”,佃户的“份地”。(1) 庄园是中世纪欧洲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2) 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图片解读:一般是国王或者领主颁发,主要内容是承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工商特权,明确市民的权利和义务。材料:13 世纪中期,英国牛津大学教师罗吉尔·培根勇敢地站出来批判经院哲学,敢于同权威和习惯势力作斗争,曾被教会幽禁长达 14 年,是欧洲脱离唯实论、“走向真实存在的事物的伟大运动的早期先驱者”。——《世界通史教程》解读:(1) 大学的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同样是建立在罗马教皇和世俗国王的支持和限制之下的,是有限度的。(2) 任何历史事件都应该将它置于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下认识才会更加准确。(3) 大学的兴起为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材料:查士丁尼承袭万民法,承认奴隶处于主人的权力之下,主人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主人非依法不得“毫无理由地杀害自己的奴隶”,并且要求主人“善待”自己的奴隶。如果主人非法杀害或过分虐待自己的奴隶,将受到处罚。——摘编自孙义学等主编《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古代史卷》解读:《罗马民法大全》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缓和了社会矛盾。五、大学的兴起六、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 拜占庭帝国2. 《查士丁尼法典》考点2 封建时代的亚洲2022版课标:通过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崛起、日本大化改新,以及非洲、美洲的社会发展概况,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一、日本大化改新(6 年1 考) 知识拓展:感悟: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发展自己;适时改革,大胆创新。二、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6 年1 考) 三大宗教010203041.【2022漳州质检2分】对下图正确的时空定位是( ) A. 奴隶制时代 北非 B. 奴隶制时代 东亚C. 封建时代 西欧 D. 封建时代 西亚C2. 7世纪,日本试图效仿唐朝模式,把自己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事件是( ) A. 大化改新 B. 幕府统治C. 王政复古 D. 倒幕运动A3.【2021福建2分】阿拉伯人将古印度人的数字改造为阿拉伯数字,并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折射出阿拉伯人致力于( ) A. 统一与扩张 B. 冒险与挑战C. 征服与重建 D. 创新与交流D4.【2022福建2分】《查士丁尼法典》无疑是罗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现,也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就。材料叙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 ) A. 编纂背景 B. 适用范围C. 具体内容 D. 历史地位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