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素养四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课件
展开第二部分 聚焦五大核心素养,引领高考突破高分
素养四 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一、历史解释核心能力的基本内涵1.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2.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3.一般地说,一切历史叙述都是历史解释。我们要认识到:第一,所有的历史叙述都包含史实和解释两部分;第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叙述会有不同的解释。
二、历史解释高考考查的基本要求1.考查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现象、概念、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阶段特征、历史结论认识的理解掌握。2.考查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要求对同一历史事物不同解释,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3.考查客观论述历史问题,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4.考查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要求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考查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把握历史逻辑,凸显历史解释1.依据——掌握历史事实和史料运用。(1)历史事实和史料。①历史事实是指曾经真实发生的事件。②史料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详细来说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史料是研究历史、获取历史结论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在历史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靠这些资料才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获取历史结论。
(2)史料运用应坚持的原则。①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原始史料。一般而言,实物比文字可信,史学资料比文学资料可信,影像资料比纯文体资料可信。但凡保留过去信息的东西,都有史料价值,关键是能否清晰正确的解读和使用。②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③历史解释具有主观性、动态性和时代性,只有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掌握历史事实和史料运用,才能对历史解释做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2.基础——理解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1)历史叙述是对于历史事件的描述、记录,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由对知识的知晓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由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为对历史的探究。
(2)灵活运用历史解释。首先,要能够引导学生理解教科书及课堂教学所述史事的含义,概括其要点,并同以往所学知识建立联系;其次,要进一步把握其内在历史逻辑,通过严谨、科学的逻辑思维,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梳理逻辑关系来提升相应的学科能力。例如有关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历史解释:①应从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出发,真正理解“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家为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而盲目扩大生产的现实,进而体会到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是供求不平衡、供过于求,并理解经济危机期间物价下跌等现象。
②在此基础上,理解美国政府为渡过这场危机需重点围绕“减少供给”和“刺激需求”两方面下功夫,故可从这两个角度去剖析罗斯福新政的相关举措。为“减少供给”,从国内来看要控制生产,如“农民减耕减产”“控制工业产量与规模”“监督工业生产各个环节”“规定工人最高工时”等;从国际来看,政府既要刺激出口,又要控制进口,具体措施有“抬高关税”“货币贬值刺激出口”等,以此可进一步理解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因为关税战、货币战、市场战而导致各国矛盾激化的现象。③为刺激消费,重点是政府要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并建立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大规模救济”“兴办公共工程”“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等举措。
④抓住“供过于求”这一核心特征,重视经济危机及新政期间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层层剖析,才能将罗斯福新政理解到位,应对高考对综合能力的考查。
3.特点——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1)“历史现象”是指历史表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2)“历史观点”是指某人或者某类人对历史的一些看法等,也属于人的主观认识。(3)历史学的认识功能是指历史知识在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历史知识是人们认识现在和预见未来的前提条件。我们只有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才能把握许多事物、事件、情况、问题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在与未来。(4)运用历史解释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2021·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小英雄”材料 如图为清末儿童读物《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年6月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
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加以阐释。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可从背景角度作答:清末,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清末新政,西学东渐。也可从特点角度作答:即“德”,忠孝报国等;“智”:学习西方技术,博古通今、中西贯通,历史学习等;“体”:雄健尚武等。还可以从评价角度作答,可得出时代的产物,具有新旧杂陈、中西结合的特点
答案:清末,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清末新政,西学东渐。“德”,忠孝报国等;“智”:学习西方技术,博古通今、中西贯通,历史学习等;“体”:雄健尚武等。时代的产物,具有新旧杂陈、中西结合的特点。
1.(2022·浙江温州一模)直隶是指中央政府对有着重要地理位置或特殊作用的区域采取的直接管理方式,即“直接隶属”之意。“直隶”一词始于宋代,历史上有不同称谓,在元代称作( )A.“直道” B.“州部”C.“内廷” D.“腹里”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元朝时期,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区由中书省直辖,被称为“腹里”,因此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这一“黄金时代”的出现,得益于西欧国家( )A.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B.大规模推进国有化改革C.大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多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故这时期良好经济局面的出现,得益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战后西欧国家发展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项。
3.(2022·江苏如皋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下图为唐朝著名诗人籍贯所占比重分布图。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
A.经济政治影响文化发展B.科举选官凸显公平公正C.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文化重心北移趋势明显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学科前沿——五大素养引领历史学习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学科前沿——五大素养引领历史学习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D,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素养五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素养五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A,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素养三史料实证——学科核心方法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素养三史料实证——学科核心方法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答案A,答案C,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