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
展开 2022—2023学年(上)期末考试
高2025届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被恩格斯列入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B. 细胞学说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
C. 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氧气,这一事实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D. 细胞学说认为,人体的每个细胞都能单独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是19世纪的重大发现之一,其基本内容有三条:(1)认为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3)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因此并非是一切生物,A错误;
B、细胞学说使生物学研究从器官、组织水平进入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B正确;
C、叶绿体只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并非是一个细胞,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氧气,这一事实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错误;
D、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人是多细胞生物,每个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能独立完成自己的各项生命活动,由细胞构成的组织和系统,相互协调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B。
2. 下列关于对“系统”的认识,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和核酸既是系统,也是生命系统
B. 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
C. 生态系统中存在非生命的物质和成分,不属于生命系统
D. 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大明湖中生活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结构层次为细胞。
2、植物和单细胞生物不具备“系统”这一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详解】A、蛋白质和核酸是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结构层次为细胞,A错误;
B、对于植物而言,不具备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B错误;
C、生态系统中存在非生命的物质和成分,属于生命系统,C错误;
D、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大明湖中生活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D正确。
故选D。
3. 下列是有关显微镜使用及观察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①中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后,视野模糊,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B. 图②中当向右方移动装片后可在视野中央观察到c细胞
C. 利用图③观察叶肉细胞细胞质的流动时,可用图③细胞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D. 若按图④调整放大倍数,则视野中的细胞数变为16个,且视野亮度变暗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体的面积的放大的倍数=长度的放大倍数×宽度的放大倍数。
【详解】A、图①中a有螺纹,表示物镜,物镜放大倍数与镜筒长度成正比,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后,放大倍数增大,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A错误;
B、图②中c细胞位于视野的左方,要将c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方移动装片,B错误;
C、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可直接观察,利用图③观察叶肉细胞细胞质的流动时,可用图③细胞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C正确;
D、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所观查的细胞数越少,之前放大100倍看到细胞数有64个,那么放大400倍所看到细胞数就只有原来的1/42,即视野中的细胞数变为64÷16=4个,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亮度变暗,D错误。
故选C。
4. 肺炎链球菌和新冠病毒(病毒)均可引起人类肺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者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两者都含有核糖和碱基A、C、G
C. 两者均能在肺部组织细胞外的液体中大量增殖
D. 它们都不具有核膜,但肺炎链球菌具有生物膜系统
【答案】B
【解析】
【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A、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两者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后者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
B、新冠病毒是RNA 病毒,二者都含有RNA,都含有核糖和碱基A、C、G,B正确;
C、肺炎链球菌能够在肺部组织细胞外液中大量增殖,但新冠病毒需要寄生在宿主活细胞中才能繁殖,C错误;
D、肺炎链球菌不具有生物膜系统,D错误。
故选B。
5. 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中不存在无机自然界没有的元素
B. C是生命的核心元素,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
C. 血钙含量过低时人体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D. 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归根结底是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的,细胞中的元素都能在无机环境中找到。
2、C是生命的核心元素,但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O。
3、钙离子可以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血钙含量过低时人体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4、脂肪中碳氢比例高,含氧少,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脂肪耗氧量更多,释放的能量更多。
【详解】A、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归根结底是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的,故细胞中不存在无机自然界没有的元素,A正确;
B、C是生命的核心元素,但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O,B错误;
C、钙离子可以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血钙含量过低时人体会出现抽搐等症状,C正确;
D、脂肪中碳氢比例高,含氧少,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D正确。
故选B。
6.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骨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构成多聚体的每一个单体如葡萄糖、氨基酸等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B. 细胞骨架维持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持许多细胞器
C.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
D.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和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中的多糖。
2、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详解】A、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A正确;
B、细胞骨架有维持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许多细胞器、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的功能,B正确;
C、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外部为亲水端,C正确;
D、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D错误。
故选D。
7. 火龙果口感好,营养丰富。其营养物质主要有蛋白质、葡萄糖、膳食纤维、维生素;含铁、磷、镁等。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火龙果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糖类
B. 火龙果细胞中的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
C. 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 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提高果汁产量,使果汁变得清亮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其中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最少的是无机盐。
【详解】A、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火龙果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水,A错误;
B、人体内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因此火龙果细胞中的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B正确;
C、化合物形式存在时,比其单质更加具有稳定性(更不易发生化学变化),因此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正确;
D、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提高果汁产量,使果汁变得清亮,D正确。
故选A。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发芽种子的研磨液中含有大量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会立即出现砖红色沉淀
B. 用高倍镜能清晰的观察到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有双层膜结构
C.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应先将双缩脲试剂A、B混合后,再加入
D.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加入斐林试剂后需要经过水浴加热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
B、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B错误;
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应先计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再加入B液4滴,C错误;
D、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D正确。
故选D。
9. 下列关于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纤维素是构成所有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B. 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碱基5种,核苷酸8种
C. 连接两个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叫肽键
D. 人体细胞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壳多糖),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2、细胞含有DNA和RNA。
3、能够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1种,其中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需要从外界环境摄取的称为必需氨基酸,而人体细胞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详解】A、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壳多糖),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A错误;
B、细胞含有DNA和RNA,故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碱基5种(A、T、G、C、U),核苷酸8种(DNA对应4种脱氧核苷酸,RNA对应4种核糖核苷酸),B正确;
C、连接两个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叫肽键,C正确;
D、能够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1种,其中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需要从外界环境摄取的称为必需氨基酸,而人体细胞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D正确。
故选A。
10. 下列是关于细胞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B. 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的细胞
C原核生物一定有细胞壁 D. 只有细胞生物才有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1、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内含有中心体
2、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3、支原体(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
【详解】A、低等植物细胞也含有中心体,A错误;
B、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真核细胞)也没有细胞核,故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的细胞,B正确;
C、原核生物中的支原体没有细胞壁,C错误;
D、病毒也具有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进入冬季,结合水含量会上升
B. 同一株植物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
C. 晒干和烘干过程中减少的都是结合水
D. 在无土栽培技术中,配制的培养液浓度越高,越有利于植物根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水含量高。
【详解】A、结合水与抗逆性有关,冬季到来时,气温下降,细胞代谢减弱,通常植物体内的结合水含量会上升,A正确;
B、代谢越旺盛的细胞内含有的自由水越多,同一株植物中,幼叶细胞比老叶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B错误;
C、种子细胞中含有自由水和结合水,在晒干过程中,失去的是自由水,在烘干的过程中已经失去了生命活性,不能再发芽,失去的是结合水,C错误;
D、在无土栽培技术中,配制的培养液浓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植物根细胞失水,出现“烧苗”现象,不利于植物根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D错误。
故选A。
12. 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肪的叙述正确是()
A. 糖原和几丁质均为多糖,均可作为细胞的储能物质
B. 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C. 维生素D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D. 脂肪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和核糖、脱氧核糖是单糖,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淀粉、糖原、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详解】A、几丁质也叫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不能作为细胞的储能物质,A错误;
B、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B正确;
C、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错误;
D、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B。
13. 下列物质跨膜运输时需要转运蛋白的是()
A. 酒精 B. 苯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
【详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自由扩散的运输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二氧化碳、甘油、氧气和脂肪酸、乙醇、CO2和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 Ca2+ 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同时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4. 引起腹泻的病原体主要是痢疾杆菌,以下关于痢疾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此菌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得到6种化合物
B. 痢疾杆菌细胞膜上成熟的蛋白质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C. 此菌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
D. 痢疾杆菌的拟核中含环状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痢疾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具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详解】A、此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彻底水解产物有6种,包含4种含氮碱基、脱氧核糖、磷酸基团,A正确;
B、痢疾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B错误;
C、痢疾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C正确;
D、痢疾杆菌是原核生物,其拟核中含环状 DNA 分子,D正确。
故选B。
15. 关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不能观察到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则可判断其为死细胞
B. 一定范围内,随着细胞失水,细胞液的吸水能力会逐渐增大
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 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答案】A
【解析】
【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详解】A、不能观察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说明细胞已经死亡或者是未成熟的植物细胞,A错误;
B、一定范围内,随着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吸水能力会逐渐增大,B正确;
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因而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也可能不同,C正确;
D、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外因是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D正确。
故选A。
16. 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分泌蛋白,由成对的α链、β链、γ链6条多肽链组成,共含有2964个氨基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纤维蛋白原在细胞内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完成后,才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折叠
B. 合成1分子纤维蛋白原会产生水分子2961个
C. 肝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将纤维蛋白原转运出去,该过程不消耗能量
D. 该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6个游离的氨基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是细胞内合成,运输到细胞外起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运输到细胞膜处,经过胞吐作用排出。
【详解】A、纤维蛋白原在细胞内附着在内质网上核糖体上合成完成后,在内质网腔进行加工折叠,A错误;
B、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目,即2964-6=2958,B错误;
C、胞吐作用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该蛋白质含有6条多肽链,至少含有6个游离的氨基,D正确。
故选D。
17. 下列关于实验的选材、操作或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 鉴定脂肪时可以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B. 科学家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时,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C. 可用黑藻的叶肉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D. 利用黑藻细胞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高倍镜下所见到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与细胞的实际流动方向一致
【答案】B
【解析】
【分析】黑藻是一种常见的单子叶沉水植物,其叶片小而薄,叶肉细胞内有大而清晰且数量较多的叶绿体,液泡无色,可用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和细胞质流动。
【详解】A、检测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染色,用50%酒精洗去浮色,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A正确;
B、科学家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时,运用荧光标记法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不是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
C、虽然黑藻叶细胞没有紫色液泡,但并不影响观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因为其细胞质充满叶绿体,除了液泡外,几乎整个细胞就是绿色的,因此,也能够与外界无色溶液形成对比,分散的叶绿体被挤压在一起,非常容易观察到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C正确;
C、显微镜下细胞质环流方向上下倒、左右到后,环流方向一致,因此利用黑藻细胞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高倍镜下所见到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与细胞的实际流动方向一致,D正确。
故选B。
18. 下列物质中,有的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的不是。若将其中能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均脱水缩合形成一条多肽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多肽链为三肽化合物,其中侧链基团有3种
B. 人体内的抗体可以抵御病原体的侵害,说明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
C. 蛋白质的多样性体现在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组成肽链的化学元素的不同
D. 若此多肽链为某药物的成分之一,则不建议口服该药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氨基酸结构特点为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图中①③⑤属于氨基酸。
【详解】A、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通式为 ,据此可知,图中①③⑤属于氨基酸,因此将其中能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均脱水缩合形成一条多肽链,则该多肽链为三肽化合物,其中侧链基团分别为-H、-CH2-COOH、-(CH2)3-NH2,即有3种,A正确;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人体内的抗体可以抵御病原体的侵害,说明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B正确;
C、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原因取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组成肽链的化学元素主要都是C、H、O、N,C错误;
D、若此多肽链为某药物的成分之一,口服此药物,在消化道内次药物会被消化液分解,失去药效,不建议口服该药物,D正确。
故选C。
19. 如图为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量的变化规律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经阶段Ⅰ吸水后,种子中的水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B. 种子烧尽留下的灰白色灰烬是种子中的无机盐
C. 阶段Ⅱ水分吸收处于停滞期,说明此时期的代谢强度弱于阶段Ⅰ
D. 种子萌发时干重在下降,但有机物的种类却在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
【详解】A、自由水在细胞中含量最多,经阶段Ⅰ吸水后,种子中的水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A正确;
B、种子烧尽后,水和有机物都不存在了,剩下的是无机盐,B正确;
C、阶段Ⅱ,种子吸水量基本不变,处于吸水停滞期,但此时种子正在萌发,所以代谢强度高于阶段Ⅰ,C错误;
D、种子萌发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还在消耗有机物,所以种子干重下降,但存在有机物的相互转换过程,所以有机物的种类增加,D正确。
故选C。
20. 如图是某核苷酸链的片段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核苷酸的种类由碱基种类决定
B. 图中的4既可表示DNA的单体,也可表示RNA的单体
C. D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储存着遗传信息
D. 核酸分子的多样性与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纸1为磷酸,2为脱氧核糖,3为胞嘧啶,4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详解】A、图中是脱氧核苷酸,其种类有含氮碱基的种类决定,A正确;
B、图中含有含氮碱基T,所以是DNA分子片段,4只能表示脱氧核苷酸,不能表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B错误;
C、遗传信息是指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所以D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储存着遗传信息,C正确;
D、核酸分子的多样性与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有关 ,D正确。
故选B。
21. 如图甲为磷脂分子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携带药物的球形结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甲中的a具有疏水性
B. 磷脂和蛋白质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
C. 核糖体不含磷脂分子
D. 图乙的①处应为水溶性药物,②处应为脂溶性药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甲为磷脂分子结构示意图,a为亲水头部,b为疏水尾部;图乙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携带药物的球形结构,①处应为水溶性药物,②处应为脂溶性药物。
【详解】A、磷脂分子是由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组成的,据图可知,a为亲水头部,b为疏水尾部,A错误;
B、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其次还有少量糖类,B正确;
C、核糖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不含磷脂分子,C正确;
D、据图可知,图乙的①处是接触磷脂分子的亲水端,为水溶性药物,②处是接触磷脂分子的疏水端,为脂溶性药物,D正确。
故选A。
22.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各细胞器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B. 糖被位于细胞膜内侧
C. 台盼蓝染液能通过细胞膜,把活细胞染成蓝色
D. 细胞膜非常薄,在高倍显微镜下依然难以观察到
【答案】D
【解析】
【分析】台盼蓝染色原理:细胞损伤或死亡时,台盼蓝可穿透变性的细胞膜,与解体的DNA结合,使其着色。而活细胞能阻止台盼蓝进入细胞内。 台盼蓝是细胞活性染料,常用于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还常用于检测细胞是否存活。活细胞不会被染成蓝色,而死细胞会被染成淡蓝色。
【详解】A、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因此构成生物膜系统的不仅仅是各细胞器膜,A错误;
B、糖被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错误;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染液不能通过细胞膜,细胞死亡,失去选择透过性,台盼蓝染液可以进入,因此能使死细胞染成蓝色,C错误;
D、细胞膜非常薄,使用高倍显微镜也难以看清它的真面目,因此人们对细胞膜化学成分与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很长的过程,D正确。
故选D。
23.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
A. 病毒不含核糖体 B. 可以选择菠菜叶下表皮细胞来观察叶绿体
C. 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D. 液泡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详解】A、病毒属于无细胞结构生物,不含核糖体,A正确;
B、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可以用新鲜的藓类的叶,或者菠菜叶的稍带叶肉细胞的下表皮细胞,表皮细胞内没有叶绿体,B错误;
C、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C正确;
D、液泡中含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调节细胞内的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24. 下列不属于细胞核功能的是()
A. 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B. 遗传信息库
C. 细胞能量交换中心 D. 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的遗传和代谢,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详解】AB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BD错误;
C、细胞核不进行能量交换,C错误。
故选C。
25.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内、外膜在功能上的差异主要与膜上磷脂的种类有关
B. 核孔和胞间连丝都是信息交流和物质运输的通道
C.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进行有氧呼吸
D. 蓝细菌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核膜: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详解】A、线粒体内、外膜在功能上的差异主要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A错误;
B、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信息交流和物质运输的通道 ,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之间信息交流和物质运输的通道,B正确;
C、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主要场所,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进行有氧呼吸 ,C正确;
D、蓝藻是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A。
26.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B. 内质网在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中起交通枢纽作用
C. 具有核酸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D. 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有的依附在内质网上称为附着核糖体,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称为游离核糖体。
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详解】A、细胞核的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和rRNA的合成有关,A正确;
B、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中起交通枢纽作用,B错误;
C、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含有DNA和RNA,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C正确;
D、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有的全部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部分镶嵌其中,D正确。
故选B。
27. 下列关于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酶可以在体外起作用
B. 细胞内的酶均附着在生物膜上
C. 唾液淀粉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D. 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的原因是细胞含有具催化作用的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可以在体内起作用,也可以在体外起作用。
2、酶作用条件较温和且具有高效性。
【详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可以在体内起作用,也可以在体外起作用,A正确;
B、细胞内的酶可以附着在生物膜上(如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相关酶附着在线粒体内膜上),也可以存在于细胞质或相应细胞器基质中(如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酶位于线粒体基质中),B错误;
C、唾液淀粉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正确;
D、酶作用条件较温和,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的原因是细胞含有具催化作用的酶,D正确。
故选B。
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八宝粥由桂圆、红豆、糯米等精制而成,不含糖,适合糖尿病病人食用
B. 口服液含有丰富的C、N、P、等微量元素
C. 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时运输方式可能不同
D. 性腺细胞在核糖体上合成性激素,并通过自由扩散排出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淀粉、糖原、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物质。
【详解】A、×× 八宝粥由桂圆、红豆、糯米等精制而成,含有淀粉多糖,A正确;
B、×× 口服液含有的C、N、P都是大量元素,B错误;
C、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时运输方式可能不同,比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C正确;
D、性激素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D错误。
故选C。
29.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B. 当外界溶液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
C. 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类
D. 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1、自由扩散:物质由高浓度→低浓度转运,不需能量,不需要载体。如水、CO2、 O2、甘油,苯、酒精等可以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转运;
2、协助扩散:物质由高浓度→低浓度转运,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
3、主动运输:物质由低浓度→高浓度转运,需要能量,需要载体。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属于 主动运输。
【详解】A、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所以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A正确;
B、当外界溶液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吸水,不一定涨破,B错误;
C、被动运输是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类,C正确;
D、红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半透膜,D正确。
故选B。
30. 如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下列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A. Ⅰ为细胞器Ⅱ为细胞核Ⅲ为内质网
B. Ⅰ为二糖Ⅱ为蔗糖Ⅲ为半乳糖
C. Ⅰ为原核生物Ⅱ为大肠杆菌Ⅲ为变形虫
D. Ⅰ为固醇Ⅱ为胆固醇Ⅲ为维生素D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Ⅰ包含了Ⅱ和Ⅲ,Ⅱ和Ⅲ是并列关系。
【详解】A、细胞器不包含细胞核,A错误;
B、半乳糖是单糖不是二糖,B错误;
C、变形虫是真核生物,C错误;
D、固醇包含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D正确;
故选D。
31. 图一表示正常情况下,甲、乙两种物质在同一动物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图二表示几种物质经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一中乙进入细胞的方式与图二的②相符合,在能量推动下,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B. 甲进入细胞一定有转运蛋白的参与
C.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一样的
D.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只有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图一:图一中甲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甲进入细胞为顺浓度梯度,可以是自由扩散也可以是协助扩散;图一中乙在细胞内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的浓度,乙进入细胞为逆浓度,故乙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分析图二:图二中A为磷脂双分子层,B为蛋白质;①表示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②表示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③表示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详解】A、图一中乙在细胞内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的浓度,乙进入细胞为逆浓度,故乙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与图二中②(主动运输)相符,在能量的推动下,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A正确;
B、图一中甲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甲进入细胞为顺浓度梯度,可以是自由扩散也可以是协助扩散,不一定有转运蛋白的参与,B错误;
C、载体蛋白转运分子和离子时要与分子和离子结合发生构象变化,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不与其结合不发生构象变化,其作用机制不一样,C错误;
D、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主动运输、胞吞、胞吐均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A。
32. 图1中Ⅰ、Ⅱ分别为在无催化剂和酶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图2表示影响酶促反应的相关因素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请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据图1分析,若将酶改为无机催化剂,b点在纵轴上应下移
B. 图1中,若适当提高温度,会减小ac值,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C. 图2中,将处于D点条件下的该酶溶液调整到E点条件下,酶活性显著升高
D. 图2的BC段适当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一定将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1是酶作用的机理,由题图可知,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由于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
【详解】A、在图1中,酶所降低的活化能可以用ab段的能量值来表示;与酶相比无机催化剂降低活化能的作用相对弱些,因此b在纵轴上将上移,A错误;
B、图1中,加热不改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只是为底物提供了能量,适当加热,a在纵轴上不移动,ac值不变,B错误;
C、图2中,D是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升高温度后,酶的活性显著升高,C正确;
D、图2中,BC段可能是由于底物浓度升高,酶的催化速率不变,此时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
故选C。
3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
B. 生物膜是对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C.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糖分的结果
D. 除一些不带电荷的小分子可以自由扩散进出细胞外,离子和较小的有机分子的跨膜运输必须借助于转运蛋白
【答案】C
【解析】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比如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磷脂)都属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比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比如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常用差速离心法,A正确;
B、生物膜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是对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正确;
C、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这是由于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失水过多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糖分进入细胞,C错误;
D、一些不带电荷的小分子,例如脂溶性物质,水和气体,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离子和较小的有机分子是通过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进入细胞,都需要转运蛋白,D正确。
故选C。
34. 用物质的量浓度为的乙二醇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B段水从原生质体渗出,细胞液的浓度增大
B. 在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其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空气
C. 大约2分钟后,处于的乙二醇溶液的细胞由于乙二醇逐渐进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D. 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必须是具有大液泡的活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一是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二是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体即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
【详解】A、AB段细胞在失水,水从原生质体渗出,细胞液的浓度增大,A正确;
B、在 2mol⋅L-1 蔗糖溶液中的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而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因此其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蔗糖溶液,B错误;
C、大约2分钟后,处于 2mol⋅L-1 的乙二醇溶液的细胞由于乙二醇逐渐进入细胞,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开始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C正确;
D、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一是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二是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浓度存在浓度差,D正确;
故选B。
35. 如图表示三种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字母A、B、C、D表示构成这些细胞结构的相关化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均以C作为遗传物质
B. 图中B、C、D的组成元素中都含有P
C.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且主要组成成分相似
D. 图中的三种结构普遍存在于真、原核细胞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RNA构成的;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构成。因此三者共有的A就是蛋白质。
【详解】A、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构成,图中的C为DN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
B、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RNA构成的;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构成。因此三者共有的A就是蛋白质,C是DNA,B是RNA,D是脂质(主要是磷脂),所以图中B、C、D的组成元素中都含有P,B正确;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且主要组成成分相似,都主要蛋白质和脂质,C正确;
D、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36. 新冠病毒上有一种重要的结构蛋白:棘突蛋白(S蛋白),新冠病毒利用S蛋白吸附并侵入人体细胞。以下对“S”蛋白”的推测中正确的是()
A. 利用高温消毒时,变性后的S蛋白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 新冠病毒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C. 病毒利用S蛋白识别并侵入人体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 一定含有C、H、O、N元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
【详解】A、利用高温消毒时,变性后的S蛋白,肽键并没有断裂,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错误;
B、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层次,病毒无细胞结构,B错误;
C、病毒无细胞结构,这里没有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错误;
D、蛋白质都有的化学元素是C、H、O、N,D正确。
故选D。
37.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B. 蛋白质结合形成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C. 在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肽键是在核糖体上形成的
D. 大多数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主动运输使细胞能对外界物质有选择的吸收和排出,能维持细胞内元素的平衡,A正确;
B、蛋白质结合Fe2+ 形成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镁离子参与构成叶绿素,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B错误;
C、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在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肽键是在核糖体上形成的,C正确;
D、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D正确。
故选B。
38. 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中科学方法和材料的选择,正确的是()
A. 观察叶绿体——绿色植物根尖细胞
B. 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西瓜汁
C. 罗伯特森拍摄的细胞膜的电镜照片——建构物理模型
D. 由部分植物细胞有细胞核而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的结论——不完全归纳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模型法: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详解】A、绿色植物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用于观察叶绿体的材料,A错误;
B、西瓜汁中虽然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但是西瓜汁的红色会影响砖红色颜色反应的观察,因此不可以用做检测还原糖的材料,B错误;
C、罗伯特森拍摄细胞膜的电镜照片是实物,不属于模型建构,C错误;
D、根据部分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而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由部分→所有,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D正确。
故选D。
39. 真核细胞的核孔数目不定,一般有几千个,体积较大的细胞,如两栖类动物的卵母细胞,其核孔数量可达百万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不都是通过核孔进行 B. 核膜的外膜会与内质网膜相连
C. 核孔数目的多少与细胞代谢旺盛程度一般呈正相关 D.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层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核膜是双层膜,有核孔,核膜使细胞的核质分开;核孔使细胞的核质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如信使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氨基酸、葡萄糖、离子和小分子等可通透核膜,由于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可进行各种生化反应。
【详解】A、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氨基酸、葡萄糖、离子等小分子物质可通透核膜,核孔实现大分子物质在细胞的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如信使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因此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可以通过核膜和核孔进行,不都是通过核孔进行,A正确;
B、核膜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会与内质网膜相连,B正确;
C、细胞核膜上有核孔,核孔使细胞的核质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核孔数目的多少与细胞代谢旺盛程度一般呈正比,C正确;
D、核膜具有双层膜,一层膜是由双层磷脂分子组成的,因此核膜由四层磷脂分子层组成,D错误。
故选D。
40.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
B. 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C. 刚采摘的新鲜玉米立即放入水中热烫可较好保持甜味,原因是加热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活性下降
D. 探究对酶活性影响时,应先将酶与底物混合处理,再调节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详解】A、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而保存温度是在低温条件下,A错误;
B、由于蔗糖是否发生水解,都不与碘液反应,因此如果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B错误;
C、高温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从而使酶活性降低,降低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所需酶的活性,从而使可溶性糖能较长时间存在于玉米中保持甜味,C正确;
D、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操作顺序一般是先将各组酶在不同pH值下处理,再与底物混合,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41. 如图1表示冬小麦细胞中的部分有机物及元素关系示意图,已知A、B、C、D和E为生物大分子。图2表示冬小麦细胞中二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图1中的x、y代表的元素分别是__________;若B是储能物质,则B为_____________。
(2)D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与E相比,D特有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
(3)某条肽链由100个氨基酸构成,具有2个二硫键。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该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图2方框内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N、P ②. 淀粉
(2) ①. 脱氧核糖核酸 ②. 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T)
(3) ①. 100a-1786 ②.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为组成细胞的有机物及元素,已知A、B、C、D和E为生物大分子,D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DNA,E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是RNA,所以C是核酸,小分子c是核苷酸,核苷酸由C、H、O、N、P组成。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所以x是N,y是P,A是蛋白质,小分子a是氨基酸,糖类是由C、H、O组成,所以B是多糖,小分子b是葡萄糖。
【小问1详解】
图1中A是蛋白质,C是核酸,所以x、y代表的元素分别是N、P;如果B是小麦的主要储能物质,则B是淀粉。
【小问2详解】
D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是DNA(脱氧核糖核酸),E是RNA,DNA与RNA相比,特有的成分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T)。
【小问3详解】
肽链的分子质量=氨基酸总质量-脱水的分子量-二硫键脱氢的分子量=100a-(100-2)×18-2×2=100a-1786,图2方框是脱水缩合形成的结构,是氨基脱氢和羧基脱去羟基形成的,其结构为-CO-NH-。
42. 胰岛B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参与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图甲为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的过程示意图,图乙是胰岛B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1)图甲所示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的功能,图中结构a为_____________。
(2)胰岛素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经过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填图乙中序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细胞膜具该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
(3)图乙细胞与绿色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相比,没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图乙中③的功能是________。
【答案】(1) ①.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②. 胰岛素受体(受体)
(2) ①. ②④⑦ ②. 一定流动性 ③. 磷脂分子和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3) ①. 液泡 ②. 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解析】
【分析】图乙中①是线粒体,②是高尔基体,③是中心体,④是核糖体,⑤是细胞膜,⑥是细胞核,⑦是内质网。
【小问1详解】
图中内分泌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a是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
【小问2详解】
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由②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经过④内质网和⑦高尔基体的加工,发送出细胞,所以参与合成和分泌并经过的细胞器有②④⑦;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涉及生物膜通过囊泡转运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点;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是由于在组成细胞结构的磷脂分子和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小问3详解】
图乙是动物细胞,和根尖成熟区细胞相比,没有大液泡这种细胞器;图乙的③是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43. 如图甲为“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某一时刻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图像,图乙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D表示某些物质或结构,a、b、c、d、e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1)图甲中构成原生质层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作为系统边界的是________(填序号),此时细胞的外界溶液为_____________(填“质量浓度为的蔗糖溶液”或“清水”或“无法判断”)。
(2)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是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大多数水分子进出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填名称),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可用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填字母)表示,下列曲线与甘油跨膜运输方式相符合的是_____________。
A. B.C.D.
【答案】(1) ①. ②④⑤ ②. ② ③. 无法判断
(2)A(3) ①. 协助扩散 ②. b ③. B、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是植物细胞,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细胞核,④是液泡膜,⑤是细胞质,⑥是外界溶液,⑦是细胞液。
图乙中A为蛋白质,B为磷脂双分子层,C为糖侧链,D为糖蛋白,上面部分为细胞膜的外侧,下面部分为细胞膜的内侧。
【小问1详解】
原生质层由②细胞膜、④液泡膜和⑤细胞质组成;系统的边界是②细胞膜;从图中无法看出该细胞是在质壁分离还是正在复原还是保持状态不变,所以无法判断此时外界溶液的种类。
【小问2详解】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所以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是图乙中的A蛋白质(转运蛋白)。
【小问3详解】
大多数水分子进出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所以对应图乙的b。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随着外界物质溶液浓度的提高,物质运输速率不断提高,且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O2浓度不影响其跨膜运输速率。
故选BC。
44. 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有关步骤如表格所示,请回答:
小组
试管
步骤①:唾液淀粉酶溶液
步骤②:质量分数为5%的淀粉溶液
步骤③:置于不同温度中
步骤④
1
1-1
1
冰浴
将每组淀粉酶和淀粉溶液混匀并保温5min
1-2
2
2
2-1
1
恒温水浴
2-2
2
3
3-1
1
沸水浴
3-2
2
(1)本实验应选择______(碘液/斐林)作检测试剂,检测时反应颜色越深代表酶活性越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步骤③与步骤④的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是:______。
(3)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是____________(至少写两条),若要验证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除了将温度均设置为外,还要增加一组实验,该组实验的操作是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等量______________(蒸馏水/溶液/蔗酶)
【答案】(1) ①. 碘液 ②. 低##弱##小##差
(2)防止在未达到预设温度时,酶就已经催化底物反应而影响实验结果
(3) ①. 、唾液淀粉酶的量、混均后保温时间、淀粉溶液的浓度等 ②. 蒸馏水
【解析】
【分析】1、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水解作用下可以生成麦芽糖(还原糖),可以用碘液或斐林试剂去检测,但是由于本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为实验的自变量,需要严格控制,而斐林试剂的使用需要设置一定的温度,故本实验不适合用斐林试剂检测,而应选用碘液。
2、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酶和底物在未接触之前先保温,混合之后再保温,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3、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点。
【小问1详解】
本实验用到的底物为淀粉,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水解作用下可以生成麦芽糖(还原糖),可以用碘液或斐林试剂去检测,但是由于本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为实验的自变量,需要严格控制,而斐林试剂的使用需要设置一定的温度,故本实验不适合用斐林试剂检测,而应选用碘液;选用碘液检测,若反应颜色越深,意味着碘液剩的越多,水解的越少,即酶的活性越低。
【小问2详解】
若将实验中将每组淀粉酶和淀粉溶液混合摇匀然后再分别保温,由于酶具有高效性,可能在没有保温前就已经发生催化反应,影响实验结果,故为了防止在未达到预设温度时,酶就已经催化底物反应而影响实验结果,应先分别在预设的温度下保温,混合之后再保温,即实验中步骤③在步骤④之前。
【小问3详解】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除了温度之外的但凡能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但是每组均要控制一样的为本实验的自变量,可以有:PH 、唾液淀粉酶的量、混均后保温时间、淀粉溶液的浓度等。若要验证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除了将温度均设置为 37℃ 外,还要增加一组实验,该组实验的操作是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若要验证酶催化的高效性,则是增设一组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等量FeCl3 溶液。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主城区七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主城区七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 90分钟,试题总分 100分,试卷页数 13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主城区七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主城区七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 90分钟,试题总分 100分,试卷页数 13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主城区七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主城区七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 90分钟,试题总分 100分,试卷页数 13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