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2 古诗、词、曲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专题12 古诗、词、曲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教师版.docx
    • 学生
      专题12 古诗、词、曲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学生版.docx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2  古诗、词、曲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01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2  古诗、词、曲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02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2  古诗、词、曲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03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2  古诗、词、曲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01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2  古诗、词、曲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02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2  古诗、词、曲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2 古诗、词、曲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2 古诗、词、曲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文件包含专题12古诗词曲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教师版docx、专题12古诗词曲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 名句名篇默写]
    ※题型一 文学常识识记
    技巧方法指导
    在古诗、词、曲的阅读鉴赏中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题型并不常见。主要考查诗、词、曲的体裁、作家及作品。平时复习时要注意积累。
    1.诗。
    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1)古体诗。可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四类。《诗经》中四言古诗比较多,它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作有《关雎》《蒹葭》等。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如陶渊明的《饮酒》。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最早的乐府诗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等。
    (2)近体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它分为律诗、绝句两种,均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偶数句要押韵。五言律诗如杜甫的《春望》,七言律诗如崔颢的《黄鹤楼》。绝句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求押韵。五言绝句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七言绝句如杜牧的《泊秦淮》。
    2.词。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一般按字句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按创作风格,可将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以柳永、姜夔、秦观、李清照为代表。
    3.曲。
    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到元代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即为小令。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著名的作品有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的《窦娥冤》,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也非常有名。
    经典考题再现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本诗从题材上属于________,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________。
    ※题型二 鉴赏形象特点
    技巧方法指导
    古诗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1.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
    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分析角度,即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②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生活环境;③结合人物个性;④结合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①要在文段的开头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这一步也可以放在最后作为总括);②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表现手法,也可以概括出来;③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2.鉴赏景物形象的技巧。
    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明确全诗表达的情感;②抓住景物与情感的融合点;③紧扣景物的特点;④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题步骤:①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3.鉴赏事物形象的技巧。
    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明确全诗表达的情感;②抓住事物与情感的关联;③紧扣事物的特点;④分析表现手法:象征、拟人、比喻、借代、移情于物、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答题步骤:①概括总结出诗中所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②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等)和环境特点,着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③概括塑造此形象的意义。
    经典考题再现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题型三 赏析表达技巧
    技巧方法指导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包括:
    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等。
    2.表现手法,主要有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题型四 品味炼字
    技巧方法指导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经典考题再现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题型五 分析主旨情感
    技巧方法指导
    经典考题再现
    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题型六 赏析名句
    技巧方法指导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
    赏析名句题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形式方面思考,从用词特点或表达技巧入手,或是修辞,或是表现手法,或是分析句中的语言特点等。
    经典考题再现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题型七 描摹意境画面
    技巧方法指导
    1.找形象。从诗句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和画面。
    2.析特点。抓住诗句关键词与细节,并结合常见形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
    3.明情感。理解诗词形象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4.绘画面。发挥想象,紧扣诗词中的形象和画面,用自己的语言简练概括或生动描绘,突出营造的氛围特点。不可单纯翻诗句。
    经典考题再现
    7.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03 考点备考整合
    一、意象
    古诗词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常见的传统意象有:
    二、不同题材诗歌情感举例
    三、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作用及示例。
    2.表现手法作用及示例。
    3.抒情手法作用及示例。
    04 考点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秋兴八首(其一)[注]
    杜 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 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5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4.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5.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7.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四、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8~9题。
    山 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
    [唐]贾至[注]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
    【注】 贾至曾调守到此。
    8.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
    五、(2018·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
    临江仙①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 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10.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11.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2~14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 D.孤城紧闭
    13.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词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14.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7题。
    浣溪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5.上阕描写________(季节)的景色,表现该季节特征的景物有____________。
    16.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参考答案
    02 考点剖析
    1.【解析】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所以从题材上属于边塞诗。唐代边塞诗人主要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王昌龄、崔颢等。
    【答案】 边塞诗 高适(岑参)
    2.【解析】 (1)借代: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貂锦”原指战士身上穿着的衣服,这里采用“局部代整体”借代的修辞手法。(2)诗文的前两句的意思是: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沙场。这两句诗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的悲壮事实。“誓扫”“不顾”等词语,表现了唐军将士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答案】 借代 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3.【解析】 诗文中的“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将士战死沙场的真实场景,一边是梦境中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虚实相对,对比鲜明,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答案】 “河边骨”是实写,“梦里人”是虚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4.【解析】 解答时结合诗句的意思来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儿童偷把长竿”,是词人所见的一个场面:一群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扑打梨枣。“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扑打着梨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答案】 “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梨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5.【解析】 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词上片描写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景象,烘托静谧和谐的氛围。下片摄取一个情趣盎然的生活镜头直接入词,更使此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据此可知诗歌抒发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满足之情,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答案】 ①对松竹的赞赏之情;②对生活的满足之情;③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④对丰收的喜悦之情;⑤对儿童的喜爱之情;⑥闲适之情。
    6.【解析】 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可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答案】 “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7.【解析】 结合诗句,用流利、连贯的语言表述,注意“比喻”修辞的运用。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答案】 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04 考点演练
    1.答案:首联描写了阴沉萧瑟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2.答案:表达了诗人暮年飘零的孤独愁苦之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
    3.答案: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
    4.答案: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
    5.答案:不尽长江滚滚流 烟波江上使人愁
    6.解析:选D。D项表述错误,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7.答案: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的心情。
    8.答案:高山、落叶、秋风
    9.答案:相逢喜悦,感伤惆怅,孤寂落寞。
    10.解析:选D。“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表达的是作者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并非“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
    11.解析:选D。词的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采用的是借物抒情的写法;杜牧的《赤壁》则采用的是借物起兴的手法。
    12.解析:选A。“衡阳雁去”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
    13.解析:选C。C项理解分析错误,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14.解析:选D。D句也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15.答案:春天或春季 兰芽、子规
    16.答案:借溪水西流,表现作者老当益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考点
    分值
    题型
    命题趋势
    古诗、词、曲阅读
    3~8
    ①文学常识识记
    ②鉴赏形象特点
    ③赏析表达技巧
    ④品味炼字
    ⑤分析主旨情感
    ⑥赏析名句
    ⑦描摹意境画面
    ①所选古诗词以课内所学内容为主,所选课外诗词倾向于课标指定的篇目,难度不大。
    ②考查重点集中于常识记忆、词句理解、情景描述、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由考查识记能力向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转化的趋势比较明显。
    ③题型上以简答为主,选择题也有考查,主观题居多,近几年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性试题。
    技巧
    内容
    示例
    一看题目
    诗词题目往往提示内容、点明情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题目就暗示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二看词句
    诗词中往往有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句
    表达情感的词,通常有“别、惜、独、愁、思、沾襟”等,结尾句一般直接表达诗人情感
    三看意象
    诗人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具体的景物中,由此形成了一些特有的意象
    杨柳、浮云等往往用来表达离愁别绪,而明月、鸿雁、杜鹃等则往往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四看题材
    每一题材的古诗常常表达相对固定的情感
    田园诗多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送别诗多表达与友人离别时的惜别之情
    植物类
    举例
    松—高洁、坚韧
    李白《古风》:“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菊—高洁、坚韧
    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梅—高洁、坚韧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红豆—相思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竹—节操、谦虚
    杨万里《咏竹》:“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
    莲花—洁身自好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杨柳、折柳—离情别绪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牡丹—高贵
    罗隐《牡丹花》:“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动物类
    举例
    断鸿、孤鸿—孤独
    柳永《玉蝴蝶》:“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杜鹃—悲哀
    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鸿雁—思念
    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青鸟—传情
    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鸣蝉—哀伤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器物类
    笛声、箫声—乡愁怀远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吴钩—宝刀
    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景物类
    举例
    明月—乡愁、相思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夕阳—时光流逝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青云—远大理想
    张九龄《照镜见白发》:“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关山—思念
    李白《长相思(其一)》:“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阳关—离别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东篱—悠然飘逸
    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长亭、南浦—送别
    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浮云—远行
    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诗歌题材
    概念阐释
    思想感情
    代表诗人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借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淳朴的农人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在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在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①热爱自然、钟情山水;②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③厌恶官场,向往隐逸幽静生活;④抒发一种宁静悠闲、恬淡自足的心境;等等。
    陶渊明、谢灵运、谢朓、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
    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多以描述边塞独特风光、风景、人物为对象,借以表现军旅生活、边塞苦寒、风光美景等。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①抒发建功立业、杀敌报国、报效祖国的豪情;②状写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亲之苦、家中思妇的孤寂惆怅;③惊叹边地奇异风光;④表达山河沦丧的痛苦;⑤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等等。
    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咏物抒怀诗
    咏物抒怀诗是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也就是说,要写出较好的咏物篇章,就要做到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借物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这类诗歌常用的技巧。
    ①咏怀心志;②寄托品质;③思乡怀亲;④美好祝愿;⑤寄情山水;⑥感叹时光;⑦表达悠闲;等等。
    骆宾王、陆游、王安石、郑燮、贺知章等。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等为题材来抒发诗人怀抱情志的诗。一般而言,这种诗歌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不仅叙古事,而且融入自己的感受或评论,曲折地反映情思。
    ①怀古伤今,表达对统治者的劝谕;②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痛苦;③曲折地反映对客观现实的关注,表达自己的意向志愿;④对历史、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等做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等等。
    杜牧、陈子昂、李商隐、李白等。
    送别怀远诗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此类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通常有“赠、别、送”等字眼。
    ①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留恋及勉励;②对友人前途的担忧;③友人离别后的孤寂惆怅和落寞情感;等等。
    刘长卿、王维、李白、王昌龄、王勃、白居易等。
    羁旅乡愁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生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月、雁、笛、柳)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也有用乐景衬哀情和侧面落笔的。
    ①表现了客居他乡的艰难和漂泊无定的辛苦;②抒发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温馨家庭的憧憬;③抒发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等等。
    孟浩然、李白、温庭筠、张继等。
    即事抒怀诗
    即事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某种情景而抒发自己的感慨。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抒怀诗”。
    ①被大自然的美景所吸引,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②抒发对昔盛今衰的感慨;③抒发青春易逝的伤感;④对自己仕途失意的伤感;⑤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等等。
    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
    修辞
    作用
    举例
    具体分析
    比喻
    运用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表达了词人心底的焦躁、不安、痛苦、哀伤等复杂的心情。
    拟人
    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达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诗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设问
    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巧用设问,自问自答,说明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爱国精神。
    借代
    运用借代,不但能使语言简练生动,而且还能达到含蓄而富于变化的境界。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用“后庭花”代指亡国,表面上看似批评“商女”,实际上是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夸张
    运用夸张,可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以启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运用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用典
    引用典故,化用诗句,可以丰富诗句内涵,引人联想。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运用典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表达内心对世事沧桑、人事已非的怅惘。
    反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使内容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运用叠字反复,不见一个“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
    双关
    运用双关,不但能使语言含蓄风趣,而且还能耐人寻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句中的“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既写出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诗中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巧妙地表现了出来。
    对偶
    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思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运用对偶的修辞,“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闷。
    反问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使用反问的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的必然。
    手法
    作用
    举例
    具体分析
    白描
    白描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采用白描手法写的诗歌,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连用九个名词,九个意象构成一幅苍凉寂寥的深秋景色图,孤独凄凉之感在这种苍凉的暮景中显露无遗。
    烘托
    在文学创作中,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烘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冬天恶劣环境的烘托,刻画了钓叟的独特个性及其乐观豁达的情怀。
    动静结合
    动和静这对矛盾,在诗歌中常表现为互相转化、对立统一。把诗中人、事、物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使事物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静景“松间”“明月”和动景“清泉石上流”相映衬,相映成趣。
    虚实相生
    虚实结合,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感情,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加。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人病卧孤村,雨夜听窗外风吹雨打是实写,深夜梦见铁马冰河、为国奋战疆场是虚写,诗句中“风吹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虚实结合,把诗人忧国忧民、渴望收复河山的爱国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渲染
    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表达效果。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诗句中用“家家雨”“处处蛙”渲染出约客时的环境气氛,突出诗人心中的孤寂落寞。
    手法
    作用
    举例
    具体分析
    直抒胸臆
    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感情强烈。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个“最爱”,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借景抒情
    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使得感情的抒发更加含蓄、委婉。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通过花落、燕归等自然景象变化的不可阻挡来抒发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托物言志
    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可以更好地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者托物言志,借“落红”的自白表达了自己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奉献全部的力量。
    情景交融
    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和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使客观景物明显地涂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在外,看到归雁这种悲凉之景,勾起了自己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7 议论文本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7 议论文本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文件包含专题17议论文本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教师版docx、专题17议论文本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8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8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文件包含专题1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教师版docx、专题1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5 记叙性文本阅读:小说(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5 记叙性文本阅读:小说(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文件包含专题15记叙性文本阅读小说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教师版docx、专题15记叙性文本阅读小说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2 古诗、词、曲阅读(讲通)-【2022讲通练透一轮】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