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龙岩一中、三明二中三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考试时间:2022年12月06日下午14:30-15:45)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每小题 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温盐环流是由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引起海水密度差,进而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温盐环流能够输送物质和能量,对全球气候系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北大西洋环流中,表面暖水向北流而深海冷水向南流,表面海水在位于高纬度的固定下沉区下沉。读图完成1-3题。
图 SEQ 图 \* ARABIC 1 温盐环流
1.关于温盐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净热量向北输送 ②深层海水流速较慢 ③只对大西洋产生影响 ④驱动力来源于海洋表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引起温盐环流下沉区海水强烈下沉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转偏向力大 B.受地形影响 C.蒸发量减小 D.海冰影响较大
3.若北大西洋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会导致( )
A.墨西哥湾沿岸气温升高 B.欧洲西部气候变暖
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减少 D.阿根廷沿海降水减少
海雾是在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特定条件下出现在低层大气贴近下垫面的一种水汽凝结现象。北极地区是全球海雾多发区域之一,7—8月海雾发生天数超过20天。某年7月,我国”雪龙”号科考船北冰洋科考期间遇到了一次严重的海雾天气。图2示意该次海雾天气发生过程中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4-5题。
图 SEQ 图 \* ARABIC 2
4.该次海雾天气持续的时段大约是( )
A.26日12时—26日14时 B.26日14时—26日16时
C.26日16时—26日22时 D.26日22时—27日0时
5.在该次海雾产生与消失的过程中( )
A.低水温促进水汽的凝结 B.风速加大,加快大雾消散
C.气温升高加重大雾强度 D.风向转变,增大相对湿度
我国西北地区有诸多大型闭合沉积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等,它们形成各自独立的水循环系统,盆地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多次转化是区内水资源循环的基本方式,并使得水资源可以多次利用,增加了可用水资源量,但随着转化次数的增多,水质越来越差,盐碱度也不断增高。图3是我国西北地区某内陆盆地剖面图。据此完成6-8题。
图 SEQ 图 \* ARABIC 3
6.尾闾湖的水资源最终来自( )
A.高大山体截留水汽 B.山间盆地集聚水分
C.冲积平原地下水补给 D.冲积平原河流补给
7.内陆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会多次发生转化,图中地下水转化成地表水的地点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在某些内陆盆地,人类的开发利用使最终汇入尾闾湖的地下水盐碱度下降,这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地下水的( )
A.水量 B.水位 C.流向 D.流速
图4灰色部分为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5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破坏生态平衡。自1999年该区域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但坡面林地土壤出现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生长带来威胁,目前环境需要改善。据此完成9-10题。
图 SEQ 图 \* ARABIC 4 图5
9.导致图5所示不同地形部位植被空间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
A.热量 B.地形 C.水分 D.土壤肥力
10.该区域坡面林地干燥化过程是 ( )
①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
②大量吸取地下水,坡面水资源短缺
③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蒸发加剧,土壤变干
④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④①②③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③①
贺兰山脉海拔1300~3556米,南北长220千米,东西宽20~40千米,东坡海拔1700~2200米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地质时期以来贺兰山的隆起改变了宁夏平原的自然地理环境。据此完成11-12题。
图 6
11.贺兰山东坡海拔1700~2200米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原因( )
A.气温高 B.光照丰富 C.蒸发量多 D.降水量多
12.贺兰山的隆起导致宁夏平原地区 ( )
A.土壤更加肥沃 B.河流径流量减少 C.风沙活动增强 D.寒潮影响增强
我国西部山区比降大的河段常修建窄顶直墙式拦沙坎(图8),以改善局部河床形态,进行冲积河道保护。拦沙坎属低水头挡水建筑物,类似溢流堰,顶部壅水过流,对河道全断面行洪影响不大,运行风险小,应用广泛。据此完成13-14题。
图 7 图8
13.拦沙坎对河道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 ( )
A.减轻河流下切 B.利于裁弯取直 C.削弱溯源侵蚀 D.增加河床比降
14.叶尔羌河拦沙坎最适宜设置在 (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剖面,读图完成15-16题。
图 9
15.图示区域 ( )
A.Q岩石形成时间晚于M岩石 B.断层因甲岩层弯曲形成
C.N岩浆冷凝速度慢于P岩浆 D.共发生了两次岩浆活动
16.Q岩石形成前,可能发生明显地表侵蚀的过程至少有(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第四纪冰期时(开始于距今200-300万年前),呼伦湖区域冰川广泛发育。距今约1万年前,气候逐渐转暖,呼伦湖形成。近100年来,地壳稳定,湖水发生了两次扩张和收缩。新开河连通呼伦湖与海拉尔河,是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的联系通道,其流向随呼伦湖的扩张和收缩发生改变。图10为呼伦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图 10
(1)简述内力作用与气候变化在呼伦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
(2)推测呼伦湖收缩期新开河的流向,并说明理由。(6分)
(3)与扩张期相比,指出收缩期呼伦湖水体盐度变化并分析原因。(8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珠穆朗玛峰北坡雪线高度约6000米,雪线以上昼夜盛行下山风,峰顶经常刮七、八
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全球变暖使珠穆朗玛峰气温也随之升高。图11是冰川风形成示意图。图12是珠穆朗玛峰北坡部分海拔的积雪厚度和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气温升高速度。
图11 图12
(1)分析珠穆朗玛峰雪线以上白天盛行下山风的原因。(8分)
(2)说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珠穆朗玛峰北坡6000米附近气温升高较快的原因。(8分)
(3)简述珠穆朗玛峰峰顶积雪厚度较小的理由。(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广西某天坑(24.5°N)宽度和深度均接近百米,底部植物群落大多由耐荫植物组成,坑口植物群落由喜阳耐早耐贫瘠的物种组成。图13示意该天坑南北方向的地形剖面。
图 13
(1)在图13中绘制冬至日正午时分天坑的入射太阳光线并标注太阳高度。(4分)
(2)说明坑底与坑口植物群落差异的成因。(6分)
2022—2023学年莆田一中、龙岩一中、三明二中三校联考
高三地理答案
C 2.D 3.C 4.C 5.A 6.A 7.B 8.B 9.C 10.D
11.D 12.A 13.A 14.C 15.A 16.B
17(1)(6分)
受地壳运动影响,呼伦湖区域断裂下陷形成湖盆(2分)。冰期时气温低,冰川累积量大(2分);冰期后气候变暖,冰川融水汇入湖盆形成湖泊(2分)。
(6分)
流向:自东北流向西南(或由海拉尔河流向呼伦湖)(2分)。
理由:呼伦湖收缩期,湖泊水位下降(2分),新开河河水水位高于呼伦湖湖水水位,河水流向湖泊(2分)。
(8分)
盐度变化:盐度升高(2分)。
原因:周围入湖河流冲刷地表带来盐分(矿物质)不断积累(2分);收缩期,湖水水位下降,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联系的通道(新开河),其流向为流入呼伦湖,湖水无外泄通道,盐分无法排出(2分);该区域降水较少,随着湖水蒸发,湖泊萎缩,盐分富集(2分)。
18(1)(8分)
雪线以上冰川分布广(2分);冰川表面反射率高,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地表温度较低(2分);空气遇冷收缩下沉,空气冷重(2分);冷重空气沿冰面向下运动,形成下山风(2分)。
(2)(8分)
全球变暖,雪线升高(2分);6000米附近冰川消融,裸露出地面(2分);反射的太阳辐射减少,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幅大,地温升高较快(2分);地面辐射增幅大,大气吸收的辐射增幅多,气温升高速度较快(2分)。
(6分)
珠穆朗玛峰峰顶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3分);峰顶坡度陡,积雪难以堆积(3分)
19(1)(4分)
光线自南向北(2分),正午太阳高度约42°(2分)。绘图如下:
(6分)
天坑底部光照较少,环境萌蔽;靠近地下河,潮湿;堆积物多,土壤较厚,造成群落多由耐荫植物组成(3分)。天坑坑口光照充足,环境干旱,土层较薄,由喜阳耐旱耐贫瘠的物种组成(3分)。
解释
1.根据图上信息,在北大西洋净热量是向北输送,但是温盐环流不仅仅存在于北大西洋中,①错;温盐环流是由温度和盐度变化引起海水密度差形成的,深层海水中温度和盐度的递变幅度不会太大,因此密度差变化幅度小,故海水在深层流速较慢,故②对;结合材料中温盐环流的定义判断,温盐环流在大洋中普遍存在,因此不只对大西洋产生影响,故③错;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海表太阳辐射不均及降水引起的,因此驱动力来源于海表,故④错;故C正确,选C。
2.海水强烈下沉的主要原因为温度和盐度变化,使海水密度增大。地转偏向力对海水盐度不产生影响,A错误; 温盐环流由密度驱动,受地形影响较小,B错误;蒸发量减小对海水盐度的影响极小,C错误;海水结冰会导致盐分析出,加大未结冰海水的盐度,使海水密度增大,导致海水下沉强烈,D正确。故选D。
3.北大西洋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表层海水北上减弱,受其影响,欧洲西部气候变冷、降水减少,B错误;北大西洋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表层北上的墨西哥湾沿岸暖流减弱,受其影响沿岸气温降低,A错误;北上的暖水与南下的冷水相遇,搅动减弱,会使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减少,C正确;阿根廷位于南半球,北大西洋海区的温盐环流对其降水影响极小,D错误。故选C。
4.大雾发生时,水汽在近地面冷却凝结,相对湿度会达到饱和状态。据图判断,相对湿度达到饱和状态的时段大约是26日16时—26日22时。
5.据图判断,大雾发生时,水温低于气温,所以低水温起到了降低气温、促使水汽凝结的作用;大雾消散时风速并没有增大;气温升高会使水汽不易凝结,增强空气对流,加快大雾消散;风向转变时,相对湿度没有增大。
6.内陆盆地处于高大山系之间,由于高大山脉对于暖湿气流的截留能力更强,将其转化为山地降水,A正确;而山间盆地的积聚水分也是来自于山脉阻挡后的降水或冰川融水,B错误;冲积平原地表水、地下水最初也是来自于山脉对水汽的阻挡,C、D错误。
7.高山冰雪融水下渗,地下水向山麓渗流,遇到不透水层后,沿断层出露地表。①处的地层有裂隙,地下水转化为地表水,③④之间分布着不透水岩层,因此向山麓渗流的地下水会在③处出露地表,由地下水转化为地表水,故B正确。
8.由图文材料可知,尾闾湖的盐碱主要来自地下水,由于人类活动如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地下水的盐碱一部分在沿途地表通过蒸发析出,一部分流入尾闾湖,导致最终进入尾闾湖的水体盐碱度下降,B正确;地下水盐碱度与地下水水量关系不大,A错误;流向、流速不会使盐碱度降低,C、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9.图中显示,该区域沟壑底部是落叶阔叶林,主要是森林植被,坡面为疏林草原,丘陵顶部是灌木草原。根据所学可知,水分条件是影响森林、疏林、灌木、草原等不同植被类型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合图示可知,当地的地表径流会随坡向下流动,因此沟壑底部水分条件最好,能够生长森林植被,随着海拔升高,水分条件变差,植被类型依次变为疏林草原和灌木草原,C正确。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部位的热量条件差异不大,A错误;地形对植被空间差异有影响,但不是直接的主要因素,B错误;土壤肥力主要影响农业生产,对植被空间差异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
10.坡耕地转为林草地之后,区域内的植被覆盖率会显著提高;而林草的需水量比农作物大,因此植被大量吸取地下水,进而导致坡面水资源短缺;水分减少,林地数量减少,植被变得稀疏,大量地面裸露,接收太阳辐射增多,地表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土壤变干;进一步导致森林退化,使得森林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又加剧土壤的干燥化。因此该区域坡面林地干燥化过程是④→②→③→①,D正确,ABC错误。选D。
11.贺兰山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自山麓至山体中部逐渐增多,自山体中部向山顶逐渐减少,东坡海拔1700-2200米处,降水最多,热量适宜,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D正确;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逐渐降低,A错误;此处光照与西坡类似,不是影响该地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因素,B错误;蒸发量不是影响该地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D。
12.贺兰山阻挡了腾格里沙漠向东迁移,抵挡了西北寒流向东南侵袭,因贺兰山的隆起抬升,成为与西部沙漠之间的屏障,阻止了沙漠东移,也抵挡了来自西北的冷空气,并且在山麓形成的众多冲积扇,再加上黄河之水的浸润,土壤更加肥沃,A正确;地形抬升降水增多,河流径流量增大,B错误;山阻挡了寒流,挡住了风沙,C错误;贺兰山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D错误。故选A。
13.由材料可知:拦沙坎主要修建在我国西部山区比降大的河段,比降大的河段,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流水的下切侵蚀力强。而结合拦沙坎示意图可以发现:拦沙坝的修建降低了河流的比降,D错误;降低了流速,减缓了水流向下冲击的力度,可以减轻流水的下切侵蚀作用,A正确;裁弯取直主要发生在河流中游地势较为平坦的河段,与题意不符,B错误;溯源侵蚀主要是往河流源头侵蚀,与题意不符,C错误。故选A。
14.由左图可知:丙和丁位于河流上游山区,河流比降较大,容易发生下切侵蚀,因此需要设置拦沙坝。而根据等高线的疏密情况可以判断,丙处的等高线更密集,河流落差更大,最适宜设置拦沙坝,因此C正确,D错误;甲和乙位于河流下游,等高线稀疏,地形较为平坦,河流比降不大,不适宜设置拦沙坝,因此A、B错误。故选C。
15.Q岩石在最上层的砂岩形成之后形成,可判断形成时间晚于M岩石,A正确;断层形成于甲岩层弯曲之后,与其弯曲无关,B错误;N岩浆喷出地表,冷凝速度快于P岩浆,C错误;图中显示的岩浆岩形成于三个不同时期,D错误。故选A。
16.图中下部,弯曲的砂岩地层表层被侵蚀过;图中断层的右侧上部石灰岩所在岩层顶部也发生过侵蚀,所以至少发生了两次明显的地表侵蚀过程,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7(1)从内力作用角度:由于地壳运动,呼伦湖区域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湖盆。从气候变化角度:第四纪冰期时,气温较低,呼伦湖区域冰川广泛发育,而后由于气候逐渐转暖,冰川融化,大量水源汇入湖盆,形成呼伦湖。
(2)结合材料“新开河连通呼伦湖与海拉尔河,是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的联系通道”,呼伦湖收缩期时,湖水水位下降,新开河的河水水位高于湖水水位,因此此时是河水补给湖水,故新开河河水流向呼伦湖,可推测新开河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3)结合材料“新开河连通呼伦湖与海拉尔河,是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的联系通道”,收缩期时,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河水汇入湖泊中,河流带来大量盐分,而湖泊由于水位较低,且无外泄通道,盐分无法排除,加之收缩期时该区域降水较少,蒸发量大,因此湖泊水量不断减少,盐分不断累积,导致湖水盐度升高。
18(1)由雪线关键词可以推断出雪线以上的下垫面是冰川,冰川表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多,而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所以温度较低,冰川附近的空气遇冷收缩,密度变大,快速下沉便形成下山风。
(2)6000米附近的下垫面原本是冰川,反射的太阳辐射多,吸收的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而现在在全球变暖情况下,雪线上移,6000米附近冰川消融,裸露出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减少,而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裸露地面吸热多,较之前增温快,释放的地面辐射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和之前相比较要多,因此气温升高速度较快。
(3)珠穆朗玛峰峰顶积雪厚度小可从风力大小和坡度大小两方面分析。根据材料“雪线以上昼夜盛行下山风,峰顶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可知,珠穆朗玛峰峰顶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峰顶坡度陡,在重力作用下,积雪难以堆积。因此峰顶厚度较小。
19(1)根据材料广西某天坑(24.5°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冬至日正午时分天坑的入射太阳光线自南向北,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天坑的正午太阳高度=90°-(24.5°+23°26′),约等于42°。绘图如下:
(2)根据材料天坑坑口植物群落由喜阳耐早耐贫瘠的物种组成可以得知天坑底部和坑口的植物有明显的差异,底部植物群落大多由耐荫植物组成,是因为天坑底部深度较深,太阳难以照射,光照较少,环境萌蔽;同时,底部靠近地下河,土壤潮湿;堆积物多,土壤较厚,造成群落多由耐荫植物组成;天坑坑口光照充足,地势陡峭,不利于储水,环境干旱,以石灰岩为主,土层较薄且贫瘠,造成天坑坑口群落多由喜阳耐旱耐贫瘠的物种组成。
2022-202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龙岩一中、三明二中三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龙岩一中、三明二中三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龙岩一中、三明二中三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龙岩一中、三明二中三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龙岩一中、三明二中三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龙岩一中、三明二中三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