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数学高考全真模拟卷05(理科)(解析版)
展开2021年理科数学一模模拟试卷(五) 一、单选题1.已知集合,,则( )A. B. C. D.【答案】C【分析】求出集合后可得【详解】因为,,所以.故选:C.2.已知,若有(为虚数单位),则( )A.1 B. C. D.【答案】C【分析】根据复数模的定义直接计算即可.【详解】因为所以,即,解得,故选:C3.“”是直线“与平行”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分析】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当时,,,此时两直线斜率都是且不重合,所以,即可以得出,若,则 ,即,解得或,所以得不出,所以“”是“直线与直线平行”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4.如图,若是线段上靠近点的一个三等分点,且,则( )A. B. C. D.【答案】D【分析】由,结合的共线关系及向量的加减法的应用,即可得解.【详解】,即,得.故选:D.5.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则( )A.0 B.15 C.20 D.30【答案】B【分析】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求和公式及题干条件,可求得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得答案.【详解】因为为等差数列,所以①,②,①②联立可得,所以.故选:B6.已知,,为两两不重合的直线,,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答案】D【分析】根据空间直线、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判断各选项.【详解】A,若,,,则或,故A错误;B,若,,则可能与成任意角度,故B错误;C,若,,则或,故C错误;D,由,,得,又,得.故D正确.故选:D.7.已知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且是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则等于( )A. B. C. D.或【答案】D【分析】先利用已知条件求得边上的高,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得参数b即可.【详解】因为、两点在圆上,所以,又是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则,边上的高,即圆心到直线上距离,故,即,解得或.故选:D.8.已知,,,则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答案】B【分析】由指数函数的性质可得,由对数函数的性质可得,由幂函数的性质可得,从而可得结果.【详解】∵, ∴,,,∴故选:B【点睛】方法点睛:解答比较大小问题,常见思路有两个:一是判断出各个数值所在区间(一般是看三个区间 );二是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直接解答;数值比较多的比大小问题也可以两种方法综合应用.9.为了让居民了解垃圾分类,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让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某市将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某班按此四类由9位同学组成四个宣传小组,其中可回收物宣传小组有3位同学,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宣传小组各有2位同学.现从这9位同学中选派5人到某小区进行宣传活动,则每个宣传小组至少选派1人的概率为( )A. B. C. D.【答案】D【分析】利用组合计数原理计算出基本事件的总数以及事件“从这位同学中选派人到某小区进行宣传活动,则每个宣传小组至少选派人”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可计算出所求事件的概率.【详解】某市将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某班按此四类由位同学组成四个宣传小组,其中可回收物宣传小组有位同学,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宣传小组各有位同学.现从这位同学中选派人到某小区进行宣传活动,基本事件总数,每个宣传小组至少选派人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则每个宣传小组至少选派人的概率为.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涉及组合计数原理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采用“先分类,再分组”的思想即可.10.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出结果是126,则判断框中可以是( ) A. B. C. D.【答案】A【分析】先根据已知循环条件和循环体判定循环的次数,然后根据运行后输出的结果,从而得出所求.【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该循环体运行情况如下:第1次: S=0+21=2,i=1+1=2第2次: S=2+22=6,i=3第3次: S=6+23=14,i=4第4次: S=14+24=30,i=5第5次: S=30+25=62,i=6第6次: S=62+26=126,i=7因为输出结果是126,结束循环,判断框应该是i>6.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循环结构,条件分支结构,考查了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1.已知,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过点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两点,设点,分别为,的内心,若,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答案】D【分析】结合图形,由双曲线的定义及内切圆的性质可得,即,同理可得,从而可得,再由,可得,设直线的倾斜角为,在和中,分别将,用表示代入即可求出直线的斜率,再结合直线与双曲线右支交于两点,即可求出,进而可求出离心率的取值范围.【详解】不妨设直线的斜率大于0.如图:连接.,,设的内切圆与三边分别切于点,,,则,所以,即,同理可得,所以,设直线的倾斜角为,在中,,在中,,又,所以,即,解得,所以,即直线的斜率为,由题意,直线与双曲线右支交于两点,故,所以.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结合平面几何知识求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属于难题.12.已知函数与函数的图象上恰有两对关于轴对称的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C. D.【答案】B【分析】由题意可得对于恰有两个不等式的实根,等价于方程对于恰有两个不等式的实根,令,可转化为与两个函数图象在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对求导判断单调性,作出其函数图象,数形结合即可求解.【详解】若函数与函数的图象上恰有两对关于轴对称的点,则对于恰有两个不等式的实根,即对于恰有两个不等式的实根,可得对于恰有两个不等式的实根,令,则与两个函数图象在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由可得,由可得,所以在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所以图象如图所示:当时,,当时,,若与两个函数图象在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由图知,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故选:B【点睛】方法点睛:已知函数有零点(方程有根)求参数值(取值范围)常用的方法:(1)直接法:直接求解方程得到方程的根,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2)分离参数法: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的值域问题加以解决;(3)数形结合法:先对解析式变形,进而构造两个函数,然后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 二、填空题13.设实数x、y满足约束条件 ,则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答案】【分析】画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可行域,再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可得目标函数的最大值.【详解】不等式组对应的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表示的几何意义为可行域中的动点到直线的距离,由可得,同理,到直线的距离为,到直线的距离为,故.故答案为:.14.已知向量,的夹角为,,,则___________.【答案】1【分析】由,化简得到,即可求解.【详解】由题意,向量,的夹角为,,,可得,即,解得.故答案为:1.15.已知点在抛物线上,过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若直线,的斜率分别为,,则等于___________.【答案】【分析】由题意将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方程可得的值,进而求出抛物线的方程,设出直线的方程并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求出两根之和及两根之积,求出直线,的斜率之积,化简可得定值.【详解】由题意将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方程可得,解得,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由题意可得直线 的斜率不为0,所以设直线的方程为:,设,,,,联立直线与抛物线的方程:,整理可得:,则,, 由题意可得,所以.故答案为:.【点睛】方法点睛:探索圆锥曲线的定值问题常见方法有两种:① 从特殊入手,先根据特殊位置和数值求出定值,再证明这个值与变量无关;② 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16.已知函数f(x)=cos(ωx+φ)(ω>0,|φ|≤),x=-为f(x)的零点,x=为y=f(x)图象的对称轴,且f(x)在(,)上单调,则ω的最大值为______.【答案】【分析】先根据是的零点,是图像的对称轴可转化为周期的关系,从而求得的取值范围,又根据所求值为最大值,所以从大到小对赋值验证找到适合的最大值即可.【详解】由题意可得,即,解得,又因为在上单调,所以,即,因为要求的最大值,令,因为是的对称轴,所以,又,解得,所以此时,在 上单调递减,即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故在不单调,同理,令,,在 上单调递减,因为,所以在单调递减,满足题意,所以的最大值为5.【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三角函数图像性质的运用,在这里需注意:两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半个周期;相邻对称轴心之间的距离为半个周期;相邻对称轴和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为个周期. 三、解答题17.已知数列中,,,其前项和满足.(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若,记数列的前项和为,证明:.【答案】(1);(2)证明见解析.【分析】(1)将已知变形成,可知,可判断为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求通项公式即可.(2)求出通项公式,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再证明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知,,从而,即,又,∴数列是以1为首项,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故;(2)∴.【点睛】数列求和的方法技巧:(1)倒序相加:用于等差数列、与二项式系数、对称性相关联的数列的求和.(2)错位相减:用于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积数列的求和.(3)分组求和:用于若干个等差或等比数列的和或差数列的求和.(4) 裂项相消法:用于通项能变成两个式子相减,求和时能前后相消的数列求和.18.如图,已知四棱锥,其中,,,,侧面底面,是上一点,且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平面;(2)当点到的距离取最大值时,求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答案】(1)证明见解析;(2).【分析】(1)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出平面,可得出,证明出,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成立;(2)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点,,根据题中条件求出、的值,可得出点的坐标,进而利用空间向量法可求得平面与平面的夹角.【详解】(1),,,侧面底面,侧面底面,平面,平面,平面,,如下图所示,取的中点,连接、,,且为的中点,则,,则,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平面,、平面,,,为等边三角形,则,所以,,,由,,即,,因此,平面;(2),由(1)可知,四边形为矩形,且,,所以,是以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设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则,当且仅当时,取最大值,此时,平面,平面,,,平面,设点,设点,则,,由,可得,①由可得,②所以,,解得,,即点,设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可得,取,则,,则,设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可得,取,则,,则,,因此,平面与平面所成的夹角为.【点睛】思路点睛:利用空间向量法求解二面角的步骤如下:(1)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二面角对应的两个半平面中对应的点的坐标;(2)设出法向量,根据法向量垂直于平面内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求解出平面的法向量(注:若半平面为坐标平面,直接取法向量即可);(3)计算(2)中两个法向量的余弦值,结合立体图形中二面角的实际情况,判断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从而得到二面角的余弦值.19.2020年10月份黄山市某开发区一企业顺利开工复产,该企业生产不同规格的一种产品,根据检测标准,其合格产品的质量y(单位:)与尺寸x(单位: )之间近似满足关系式(b、c为大于0的常数).按照某项指标测定,当产品质量与尺寸的比在区间内时为优等品.现随机抽取6件合格产品,测得数据如下:尺寸384858687888质量16.818.820.722.42425.5质量与尺寸的比0.4420.3920.3570.3290.3080.290(1)现从抽取的6件合格产品中再任选3件,记为取到优等品的件数试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期望;(2)根据测得数据作了初步处理,得相关统计量的值如下表:75.324.618.3101.4①根据所给统计量,求y关于x的回归方程;②已知优等品的收益z(单位:千元)与x,y的关系为,则当优等品的尺寸x为何值时,收益z的预报值最大?(精确到0.1)附:对于样本,其回归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公式分别为:,,.【答案】(1)分布列答案见解析,数学期望为;(2)① ;② .【分析】(1)由题意首先确定的取值,然后求对应的概率,即可列分布列,求出数学期望;(2)①结合题中所给的数据计算回归方程即可;②结合计算求得回归方程得到收益的函数,讨论函数的最值即可得最终结果.【详解】(1)由已知,优等品的质量与尺寸的比在区间内,即则随机抽取的6件合格产品中,有3件为优等品,3件为非优等品.现从抽取的6件合格产品中再任选3件,则取到优等品的件数,,,的分布列为 0123 ∴(2)对两边取自然对数得,令,得,且,①根据所给统计量及最小二乘估计公式有:,得,故所求y关于x的回归方程为② 由① 可知,,则由优等品质量与尺寸的比,即.令,当时,取最大值,即优等品的尺寸,收益的预报值最大.【点睛】思路点睛: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期望的一般步骤:(1)根据题中条件确定随机变量的可能取值;(2)求出随机变量所有可能取值对应的概率,即可得出分布列;(3)根据期望的概念,结合分布列,即可得出期望(在计算时,要注意随机变量是否服从特殊的分布,如超几何分布或二项分布等,可结合其对应的概率计算公式及期望计算公式,简化计算)20.已知点在椭圆上 ,的离心率为.(1)求的方程;(2)点与点关于原点对称,点是椭圆上第四象限内一动点,直线、与直线分别相交于点、,设,当时,求面积的取值范围.【答案】(1);(2).【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出关于、、的方程组,解出这三个量的值,由此可得出椭圆的方程;(2)设点的坐标为,求出、关于、的表达式,由可求得的取值范围,进而可求得的取值范围,再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求得面积的取值范围.【详解】(1)点在椭圆上,且椭圆的离心率为,由题意可得,解得,因此,椭圆的方程为;(2)点与点关于原点对称,所以,点的坐标为,设点的坐标为,点在第四象限,则,,又,所以,解得,是椭圆上,且在第四象限,则,直线的方程为,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又,,,,且随着的增大而增大,所以,,.面积的取值范围是.【点睛】方法点睛:圆锥曲线中的取值范围问题解决方法一般分两种:一是几何法,特别是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平面几何的有关结论来求取值范围;二是代数法,常将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或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函数的单调性或三角函数的有界性等求值域.21.已知函数.(1)若,求函数单调区间;(2)当时,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的单调增区间为,单调减区间为;(2).【分析】(1)求出导函数,由确定增区间,由确定减区间;(2)时,原问题利用分离参数变形为恒成立,引入函数,利用导数求得有单调性,求出取值范围,从而可得的取值范围.【详解】(1)定义域为,由得,,令得,令得或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单调减区间为.(2),即.,原问题等价于恒成立令,令,则,当时,,当时,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又,当时,,,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即实数的取值范围为.【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用导数研究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是分离参数,然后引入新函数,再由导数求出函数的单调性,确定最值或取值范围,从而可得参数范围.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1)求曲线的普通方程与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2)点为曲线上的动点,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答案】(1),;(2).【分析】(1)将除到等式的另一边,两式平方,消去参数即可得到曲线的普通方程;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展开,由 即可求解.(2)设曲线上的点,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以及三角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曲线的普通方程为将代入上式,得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设曲线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当时,取得最大值为23.已知函数.(Ⅰ)求不等式的解集;(Ⅱ)若函数的最小值为M,正数a,b满足,求的最小值.【答案】(Ⅰ);(Ⅱ)1.【分析】(Ⅰ)去掉绝对值符号,得到分段函数,然后分类讨论求解不等式的解集;(Ⅱ)由绝对值三角不等式求出函数的最小值为M,再利用基本不等式计算可得;【详解】解:(Ⅰ)由,得或或解得或,故不等式的解集为(Ⅱ)由绝对值三角不等式的性质,可知,当且仅当时取“=”号,∴,∴,所以.,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所以的最小值为1【点睛】在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把握不等式成立的三个条件,就是“一正——各项均为正;二定——积或和为定值;三相等——等号能否取得”,若忽略了某个条件,就会出现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