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与法律同行》示范课教案【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展开《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2.内容解析 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树立法治意识”。本目主要帮助学生理解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并自觉树立法治意识,发自内心的认可、尊崇、遵守和服从法律。本目主要讲述了三层意思。其一,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其二,法治意识的内涵。其三,青少年要学会依法办事。第二目“学会依法办事”。本目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并学会依法办事。本目主要表达了四层意思。其一,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其二,依法办事,要树立法律意识。其三,依法办事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其四,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二、教学目标1. 树立法治意识并理解其重要性。2. 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3. 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4.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树立法治意识并理解其重要性。教学难点: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展示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整体了解所学内容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 环节二材料分析,引入新课材料分析教师展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教师提问:(1)这些做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通过疫情期间国家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方面采取的措施,帮助学生感受法治的作用,在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引发学生对如何“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的思考,揭开学习本框内容的序幕。概括明确: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这些法治的基本环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存生活质量,我们与法律同行。过渡:关于法律,中国古代就有“孝公之问”。 环节三探究新知——树立法治意识 1.探究与分享——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教师展示:材料“孝公之问”教师提问:你认为解决“孝公之问”最重要的是什么?教师总结:增强法治意识。学生认真阅读。 学生尝试着回答问题。通过“孝公之问”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让全体人民都遵守法律,认识到树立和增强法治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对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进行宪法宣誓的事例,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尊重法律,从而为学习树立法治意识奠定基础。通过填一填活动和教师讲解,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树立法治意识意义重大。教师播放视频:《我国宪法宣誓制度》教师提问: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可以用平板的互动讨论功能)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树立法治意识意义重大。教师过渡:建设法治中国要靠谁?靠领导人和国家工作人员就可以了吗?教师展示:图示:填一填教师总结: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通过平板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认真填图。 学生认真听讲。概括明确: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过渡:什么是法治意识?2.教师讲解——法治意识的内涵教师展示:名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卢梭教师讲解:法治意识的内涵。 学生认真听讲。通过引入卢梭的名言,帮助学生理解法治意识的内涵,并努力把法律观念熔铸于头脑之中,体现于日常行为之中。概括明确: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3. 材料分析——法治时代对青少年的要求教师展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教师提问:从材料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教师总结: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学生阅读材料。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听讲。 概括明确: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与推动者。过渡:有了法治意识就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吗?环节四探究新知——学会依法办事1.热点探究——依法办事的原因教师播放视频:《依法惩治妨害疫情防控典型案例》教师提问:视频中王某某的行为会造成哪些影响和后果?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教师讲解:依法办事的原因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听讲。通过视频探究,让学生感受到不依法办事的影响和后果,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做到尊崇和遵守法律。概括明确:我们要学会依法办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过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又该如何正确维权呢?2.社会观察——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教师展示:情境一:2021年,重庆的张先生发现爱车被两小孩划开了漆面,一时气恼就把他们暴打了一顿,导致一个孩子肋骨骨折。张先生因此被拘留15天,车辆维修费由双方共摊。教师提问:为何张先生维权不成反被拘?教师展示:相关法律法规教师总结:张先生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教师展示:情境二:王女士准备出门的时候,远远地就看到有一个孩子拿着石头正在自己的车身上各种划擦,她淡定地拿出手机拍摄记录下了全程,随即报警,最后顺利拿到了3万元的赔偿。教师提问:对待“熊孩子”态度不同,结果也截然不同。这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我们要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学生观看资料。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听讲。通过探究材料,面对同一侵权行为的两种不同做法和结果,引发学生深思,维权需要理性,更要遵守法律法规。懂得在生活中遇到问题需要解决,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身的合法诉求与愿望。概括明确: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3.案例分析——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教师展示:教材案例:“如何应对不法侵害”教师提问:你认为晓程应该采取哪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为什么?(采用固定分组,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师总结归纳可能的做法以及相应的结果。教师讲解:依法办事的要求。 学生阅读案例。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听讲。通过选用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法侵害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如何应对不法侵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进行思考,学会依法维权。4.学以致用——小组PK教师展示:三组漫画教师提问:面对以下情况,你会怎么做?活动规则:1.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同学通过抢答功能抢答;2.每答对一个得一分,答错不得分,累计得分高的小组获胜。(本活动可以使用小组PK功能)教师总结正确做法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教师展示:“写一写”表格教师提问:作为青少年你打算为法治中国建设做些什么?教师总结学生的打算。 学生了解问题和活动规则后积极抢答。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写下自己的打算。通过小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加强和巩固依法办事的意识,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通过写一写自己为法治中国建设的打算,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概括明确: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环节五:总结升华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课堂练习1. 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我们青少年应该( D )①树立法律信仰,增强法治意识②学会依法办事 ③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④做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个别下调至12岁,明确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前提下,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严重暴力犯罪,可追究刑事责任。这说明( C )①规范自身行为,不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②青少年要依法自律,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③国家权力机关推进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④青少年要增强自控能力,认清犯罪危害,预防犯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 近年来,外卖队伍不断壮大,为了能准时送餐,部分外卖小哥逆向行驶、超速行驶、闯红灯……成为交通事故的高发群体。对于以上行为认识错误的是( A ) A.为准时送达,偶尔违规可以理解B.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法律,依法办事C.要珍爱生命,生命价值高于一切D.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我们要自觉维护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 课后读一读关于法律的书籍,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一起来参加下节课的法律知识小竞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