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山东省各地区高考一模模考试题及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3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考试物理试题
展开
2020级高三模拟考试
物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的瞬间,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B. 在力学中,力是基本概念,所以力的单位“牛顿”是基本单位
C. 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D.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A.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的瞬间,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不为零,故A项错误;
B.在力学中,力时基本概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可知
所以力的单位不是基本单位,而是导出单位,故B项错误;
C.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故C项正确;
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故D项错误。
故选C。
2. 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下列正确的是( )
A. 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和三种射线
B.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 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
D. 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经过10天后还剩下25克
【答案】D
【解析】
【详解】A.、衰变是独立进行的,但是在两种衰变的同时都伴随有衰变,故A错误;
B.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让人们认识到了原子核具有核式结构,故B错误;
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轻核的聚变,故C错误;
D.根据半衰期公式
代入数据可得100克经过10天后还剩下
故D正确。
故选D。
3. 某电动牙刷的充电装置含有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50:1,用正弦交流电给此电动牙刷充电时,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220V,副线圈电流的有效值为2.0A,若将该变压器视为理想变压器,则( )
A. 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约为6.2V B. 原线圈电流的有效值为100A
C. 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约为6.2V D.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之比为50:1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理想变压器的变压公式,
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约为4.4V,故A错误;
B.由理想变压器的变流公式
原线圈电流的有效值为0.04A,故B错误;
C.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约为
故C正确;
D.理想变压器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之比为1:1,故D错误。
故选C。
4. 如图所示,O点为两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的中点,一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连线上的A点由静止释放。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到B点。取A点为坐标原点,沿直线向右为x轴正方向。在粒子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粒子运动的速度v和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运动径迹上电势和粒子的电势能随位移x的变化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B.根据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可知,在A到B的运动过程中,电场强度先变小后变大,粒子受到的电场力先变小后变大,则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v-t图象切线的斜率先变小后变大,故A错误,B正确;
C.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电势与位移的图象的斜率表示电场强度,电场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所以图象的斜率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误;
D.根据EP=qφ,得
E先减小后增大,所以EP-x图象切线的斜率先减小后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5. 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在xOy平面内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8m/s,振幅为4m,M、N是平衡位置相距4m的两个质点。时刻,M通过其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运动,N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已知该波的周期大于1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波的周期为
B. 从到,M向左移动了4m
C. 在时,N的速度也一定为8m/s
D. 从到,N的路程为4m
【答案】D
【解析】
【详解】A.时刻,M通过其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运动,N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已知该波的周期大于1s,且M、N是平衡位置相距4m的两个质点,则有
解得波长为
则周期
故A错误;
B.从到,M只是在平衡位置上下振动,不会随波移动,故B错误;
C.只是波的传播速度,在时,N的振动速度不能确定,故C错误;
D.由于
且时刻,N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则从到,N的路程为
故D正确。
故选D。
6. 如图所示,一宽为L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在导轨上端接入电源和滑动变阻器R,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ab静止在导轨上,与两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的电阻为,导轨电阻不计。金属导轨与金属棒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重力加速度为g。闭合开关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金属棒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B. 金属棒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 若金属棒恰好不运动,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D. 要保持金属棒在导轨上静止,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B.根据左手定则可知,金属棒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沿斜面向下,由于金属棒的重力分力也沿斜面向下,则金属棒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故AB错误;
CD.若金属棒恰好不运动,此时金属棒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此时是保持金属棒在导轨上静止受到的最大安培力,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又
联立可得
可知要保持金属棒在导轨上静止,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为,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7. 随着“神舟十五号”进驻空间站,标志着我国空间站正式从建造阶段,转入运营阶段,可将中国空间站看作近地卫星,空间站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某科研小组在地球南极点,用弹簧测力计测得质量为m的砝码所受重力为F,在赤道测得该砝码所受重力为。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半径可表示为
B. 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可表示为
C. 地球的自转周期可表示为
D. 地球的自转周期可表示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CD.在两极点时有
在赤道时有
在地球表面时有
解得
AC错误,D正确;
B. 在地球表面时有
解得
B错误;
故选D。
8. 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由左侧弧形轨道与右侧水平轨道平滑连接而成,导轨间距均为L,如图所示。左侧轨道上端连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水平轨道间有连续相邻、宽均为d的区域I、II、III,区域边界与水平导轨垂直。I、III区域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II区域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B。金属棒从左侧轨道上某处由静止释放,金属棒最终停在III区域右边界上,金属棒的质量为m、长度为L、电阻为R。不计金属导轨电阻,金属棒与导轨接触良好,重力加速度为g,则金属棒( )
A. 穿过区域I过程,通过R的电荷量为
B. 刚进入区域III时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
C. 穿过区域I与II过程,R上产生的焦耳热之比为11:25
D. 穿过区域I与III过程,克服安培力做功之比为11:1
【答案】D
【解析】
【详解】A.穿过区域I过程,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
根据电流的定义式有
解得
故A错误;
B.金属棒下滑至最低点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规定向右正方向,穿过区域I过程,根据动量定理有
穿过区域II过程,根据
其中
穿过区域II过程,根据动量定理有
解得
穿过区域Ⅲ过程,根据
其中
解得
穿过区域Ⅲ过程,根据动量定理有
结合上述可知
刚进入区域Ⅲ时有
根据安培力的计算公式有
解得
故B错误;
C.根据上述解得
,,
结合上述,穿过区域I过程,R上产生的焦耳热
结合上述,穿过区域II过程,R上产生的焦耳热
解得
故C错误;
D.根据动能定理可知,穿过区域I与Ⅲ过程,克服安培力做功之比为
代入数据解得
故D正确;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 一定量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原状态,其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气体在a、b两状态的体积相等
B. a、b和c三个状态中,状态c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大
C. 在过程bc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大于气体对外界做的功
D. b到c过程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减少
【答案】AD
【解析】
【详解】A.根据公式
pV=CT
可知,ab过程中气体的体积不变,故A正确;
B.a、b和c三个状态中,状态b、c温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故B错误;
C.在过程bc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Q+W
可知,bc过程中气体吸热等于对外做功,故C错误;
D.b和c两个状态中,气体温度相同,分子平均动能相同,但b状态比c状态压强大,所以b状态下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比c状态多,故D正确;
故选AD。
10.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三角形斜劈B上,现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分别推A和B,木块A和斜劈B均静止不动,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 斜劈B对木块A的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 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 斜劈B对木块A的支持力一定小于mg
D. 地面对斜劈B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
【答案】AD
【解析】
【详解】A.以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若水平推力F较小,则木块A有相对斜面下滑的趋势,则斜劈B对木块A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故A正确;
B.以A和B作为整体研究分析,水平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水平力F刚好是一对平衡力,即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0,故B错误;
C.以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若水平推力F恰好合适,斜劈B与木块A之间无摩擦力,则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有几何关系可知,此时斜劈B对木块A的支持力大于mg,故C错误;
D.以A和B作为整体研究分析,竖直方向只受重力,以及支持力,且竖直方向二力平衡,有,故D正确。
故选AD。
11. 在光滑水平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甲所示,物体A以速度向右运动压缩弹簧,测得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现让弹簧一端连接另一质量为m的物体B。如图乙所示。物体A以的速度向右压缩弹簧,测得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仍为x,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乙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物体A和物体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 A物体的质量为8m
C.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物体B的速度为
D. 弹簧及压缩量最大时的弹性势能为
【答案】BC
【解析】
【详解】A.乙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弹簧被压缩,物体A、B的机械能一部分转化为弹性势能,物体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
B.设物体的A的质量为M,甲图中物体A压缩弹簧,最大压缩量为x时,A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设为,则有
乙图中物体A以的速度向右压缩弹簧过程中,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当二者共速时,弹簧达到最大压缩量x,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水平面光滑,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联立解得
,,
故B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2. 如图所示,倾斜圆盘圆心处固定有与盘面垂直的细轴,盘面上沿同一直径放有质量均为m的A、B两物块(可视为质点),分别用两根平行圆盘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与轴相连。物块A、B与轴的距离分别为2L和L,与盘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盘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圆盘静止时,两轻绳无张力处于自然伸直状态。当圆盘以角速度匀速转动时,物块A、B始终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当物块A转到最高点时,A所受绳子的拉力刚好为零,B所受的摩擦力刚好为最大静摩擦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运动过程中绳子对A拉力的最大值为
C. 运动过程中B所受摩擦力的最小值为
D. 物块B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为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对A、B受力分析,A在最高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B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解得
故A正确;
B.运动过程中,当A到最低点时,所需的拉力最大设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
故B错误;
C.运动过程中,当B到最高点时,所需的摩擦力最小设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解得
故C正确;
D.由A中公式和结论可得
则B的线速度大小为
B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过程中,合外力的冲量为
由于B受的重力、支持力、绳的拉力合力不为零,故物块B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不等于,D错误。
故选AC。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60分。
13.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传感器进行“探究向心力大小F与半径r、角速度、质量m的关系”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装置中水平光滑直杆能随竖直转轴一起转动,将滑块套在水平直杆上,用细线将滑块与固定的力传感器连接。当滑块随水平光滑直杆一起匀速转动时,细线的拉力提供滑块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拉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力传感器测得,滑块转动的角速度可以通过角速度传感器测得。
(1)小组同学先让一个滑块做半经r为0.20m的圆周运动。得到图乙中②图线。然后保持滑块质量不变。再将运动的半径r分别调整为0.14m,0.16m,0.18m,0.22m,在同一坐标系中又分别得到图乙中⑤、④、③、①四条图线。
(2)本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探究方法与下列哪些实验是相同的( )
A.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B.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C.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D.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3)对②图线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图像,如图丙所示,该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图像横坐标x代表的是___________。(用半径r、角速度、质量m表示)
(4)对5条图线进行比较分析,做图像,得到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则该直线的斜率为___________。(用半径r、角速度、质量m表示)
【答案】 ①. BD##DB ②. (或等带即可) ③.
【解析】
【详解】(2)[1] 本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探究方法是保持滑块质量不变,探究在运动半径在不同值时,滑块的向心力大小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属于控制变量法,与“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探究方法相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两实验的探究方法是等效法。
故选BD。
(3)[2] ②图线中各图线均为曲线,对②图线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当ω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F增大为原来的4倍,当ω增大为原来的3倍时,F增大为原来的9倍……可知,F与ω2成正比,以F为纵轴,ω2为横轴,则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故图丙图像横坐标x代表的是ω2。
(4)[3] (3)中分析知在r一定时,F与ω2成正比;图像又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F与r成正比;同时F也应与m成正比,归纳可知,图像的斜率为。
14.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E(约为3V)和内阻r(约为2Ω)。已知电流表的内电阻约为1Ω。电压表的内电阻约为3kΩ,变阻器最大电阻20Ω、额定电流1A,定值电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丙中用笔面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乙电路图的实物连接。______
(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最左端,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接入阻值,记录下几组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
(3)重复步骤(2)。把甲、乙两组实验记录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系内描点作出图像如图丁所示,可知图中标记为II的图线是采用实验电路______(填“甲”或“乙”)测量得到的。
(4)为了减小系统误差,本实验应选用图______(选填“甲”或“乙”)实验电路。
(5)利用图丁图像提供的信息可以修正该实验的系统误差,则修正后被测电源的内阻______(注:、、、、为已知量)。
【答案】 ①. ②. 甲 ③. 甲 ④.
【解析】
【详解】(1)[1]图乙电路的实物连接图如下图所示:
(3)[2]对图甲而言,根据闭合欧姆定律可得
整理可得
可知,对应U-I图线,当I为零时,对应
对图乙而言,根据闭合欧姆定律可得
可知,对应U-I图线,当I为零时,对应
故可知标记为II的图线是采用实验电路甲测量得到的。
(4)[3]当采用图甲所示电路时,相对误差大小为
当采用图乙所示电路时,相对误差大小为
该相对误差远大于图甲所示电路,故宜选用图甲所示电路。
(5)[4]曲线I对应的U1和I1满足
曲线II对应的U2和I2满足
因此可以解得
则
15. 一个半径为R的半圆形玻璃砖(折射率)的截面图,如图所示,直径AOB与半径OC垂直,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于直径AOB所在的截面射入玻璃砖,其中距离O点的一条光线自玻璃砖右侧折射出来,与OC所在的直线交于D点。
(1)求D点到O点的距离:
(2)若在玻璃砖平面AOB的某区域贴上一层不透光的黑纸,平行光照射玻璃砖后,右侧恰好没有折射光射出,求黑纸在AB方向的宽度。(不考虑光线在玻璃砖内的多次反射)
【答案】(1);(2)
【解析】
【详解】设光线的入射点为F,出射点为F,出射角为,连接OE,即为法线。如图所示,根据光的折射定律
根据几何关系得
(2)如上图所示,设从N点入射时恰好能发生全反射,则可知
由几何关系知
ON=R
所以平行光照射玻璃砖后,要使右侧没有折射光射出,黑纸在AB方向的宽度至少为
16. 如图甲所示,一水平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将一可视为质点的质量的小物块从传送带左端A处以某一初速度释放,时恰好到达右端B处。小物块从A端到B端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求:
(1)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和AB间的距离;
(2)小物块从A端到B端的过程中,系统因摩擦所产生的热量。
【答案】(1),;(2)
【解析】
【详解】(1)根据题意,由图乙可知,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减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解得
根据题意可知,AB间的距离等于小物块的位移,则由图像中图像与横轴围城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AB间的距离为
(2)根据题意,由图乙可知,当,小物块与传送带速度相等,且传送带的速度为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在内小物块的位移为
在内传送带的位移为
则小物块从A端到B端的过程中,系统因摩擦所产生的热量为
17. 如图所示。“L”型平板B静置在地面上,物块A处于平板B上的点,点左侧粗糙,右侧光滑,光滑部分的长度。用不可伸长的经绳将质量为M的小球悬挂在点正上方的O点。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小球可视为质点,将小球由静止释放,第1次下摆至最低点与小物块A发生碰撞,碰后小球速度方向与碰前方向相同,开始做简谐运动,物块A以的速度沿平板滑动直至与B右侧挡板发生弹性碰撞,一段时间后,A返回到O点的正下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此后再过0.75s小球恰好第4次回到最低点。已知A的质量,B的质量,A与B的动摩擦因数,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整个过程中A始终在B上,所有碰撞时间忽略不计,不计空气阻力,求:
(1)A与B的挡板碰撞后,二者的速度大小与;
(2)从小球释放到小球第4次回到最低点,整个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3)悬挂小球轻绳的长度。
【答案】(1),;(2);(3)
【解析】
【详解】(1)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因为点右侧光滑,由题意可知A与B发生弹性碰撞,根据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得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即A和B速度的大小均为;
(2)碰后对B手里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解得
设B经过时间速度减为零
解得
此过程A、B的位移分别为
根据位移关系
又因为
即A在减速之前B速度减为零,且不再运动,整个系统产生的热量为
解得
(3)A剩余匀速向左运动的时间为
解得
A减速运动的时间为,根据动量定理
解得
小球和A碰撞后A向右匀速运动的时间为,则
设小球做简谐振动的周期为,摆长为,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
由单摆周期公式
解得小球的摆长
18. 如图所示为某离子控制装置,离子室内存在大量带正电的离子。其质量,电荷量,控制室被分为I、II、III、IV四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区域,正方形边长,区域间隔、、,I区域左右为中间带有小孔的平行金属板,板间存在电场强度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II,III。IV区域存在包含边界的电场或磁场。以中间小孔为坐标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坐标轴及方向如图所示,II区域存在沿x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图中未画出),电场强度的大小在间变化;III区域充满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IV区域充满平行于平面xoy与y轴正方向成45°角斜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从离子室飘入小孔的离子速率忽略,忽略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不计离子重力。
(1)若离子进入区域III后能返回区域II,求拉子在边界上射入点与射出点之间的距离;
(2)为保证有离子能进入区域IV,求的最大值;
(3)当、为上问中的最大值。若离子在区域III的速度沿z轴时消失,当离子第一次经过边界进入区域IV时。区域III的磁场变为沿y轴正方向、磁感应强度的匀强磁场并保持不变,求离子第4次经过边界时的位置坐标。
【答案】(1);(2);(3)
【解析】
【详解】(1)在区域I,根据动能定理
解得
离子在区域II射出时速度的偏向角为,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则
由
射入点与射出点的距离为
与大小无关,解得
(2)根据
可知当时,离子在III中运动的速度最大,则运动半径最大,有最大值,在区域II做类平抛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根据几何关系
解得
沿方向的位移为
解得
由几何关系得半径
轨迹恰好与边界相切,的最大值
解得
(3)离子从的中点进入区域IV,由
得
重新回到区域III后
解得
如图所示
第4次经过边界时,坐标为
坐标为
坐标为
即离子第4次经过边界时的位置坐标:。
物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的瞬间,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B. 在力学中,力是基本概念,所以力的单位“牛顿”是基本单位
C. 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D.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A.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的瞬间,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不为零,故A项错误;
B.在力学中,力时基本概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可知
所以力的单位不是基本单位,而是导出单位,故B项错误;
C.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故C项正确;
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故D项错误。
故选C。
2. 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下列正确的是( )
A. 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和三种射线
B.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 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
D. 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经过10天后还剩下25克
【答案】D
【解析】
【详解】A.、衰变是独立进行的,但是在两种衰变的同时都伴随有衰变,故A错误;
B.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让人们认识到了原子核具有核式结构,故B错误;
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轻核的聚变,故C错误;
D.根据半衰期公式
代入数据可得100克经过10天后还剩下
故D正确。
故选D。
3. 某电动牙刷的充电装置含有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50:1,用正弦交流电给此电动牙刷充电时,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220V,副线圈电流的有效值为2.0A,若将该变压器视为理想变压器,则( )
A. 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约为6.2V B. 原线圈电流的有效值为100A
C. 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约为6.2V D.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之比为50:1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理想变压器的变压公式,
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约为4.4V,故A错误;
B.由理想变压器的变流公式
原线圈电流的有效值为0.04A,故B错误;
C.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约为
故C正确;
D.理想变压器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之比为1:1,故D错误。
故选C。
4. 如图所示,O点为两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的中点,一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连线上的A点由静止释放。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到B点。取A点为坐标原点,沿直线向右为x轴正方向。在粒子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粒子运动的速度v和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运动径迹上电势和粒子的电势能随位移x的变化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B.根据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可知,在A到B的运动过程中,电场强度先变小后变大,粒子受到的电场力先变小后变大,则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v-t图象切线的斜率先变小后变大,故A错误,B正确;
C.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电势与位移的图象的斜率表示电场强度,电场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所以图象的斜率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误;
D.根据EP=qφ,得
E先减小后增大,所以EP-x图象切线的斜率先减小后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5. 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在xOy平面内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8m/s,振幅为4m,M、N是平衡位置相距4m的两个质点。时刻,M通过其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运动,N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已知该波的周期大于1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波的周期为
B. 从到,M向左移动了4m
C. 在时,N的速度也一定为8m/s
D. 从到,N的路程为4m
【答案】D
【解析】
【详解】A.时刻,M通过其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运动,N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已知该波的周期大于1s,且M、N是平衡位置相距4m的两个质点,则有
解得波长为
则周期
故A错误;
B.从到,M只是在平衡位置上下振动,不会随波移动,故B错误;
C.只是波的传播速度,在时,N的振动速度不能确定,故C错误;
D.由于
且时刻,N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则从到,N的路程为
故D正确。
故选D。
6. 如图所示,一宽为L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在导轨上端接入电源和滑动变阻器R,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ab静止在导轨上,与两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的电阻为,导轨电阻不计。金属导轨与金属棒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重力加速度为g。闭合开关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金属棒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B. 金属棒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 若金属棒恰好不运动,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D. 要保持金属棒在导轨上静止,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B.根据左手定则可知,金属棒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沿斜面向下,由于金属棒的重力分力也沿斜面向下,则金属棒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故AB错误;
CD.若金属棒恰好不运动,此时金属棒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此时是保持金属棒在导轨上静止受到的最大安培力,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又
联立可得
可知要保持金属棒在导轨上静止,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为,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7. 随着“神舟十五号”进驻空间站,标志着我国空间站正式从建造阶段,转入运营阶段,可将中国空间站看作近地卫星,空间站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某科研小组在地球南极点,用弹簧测力计测得质量为m的砝码所受重力为F,在赤道测得该砝码所受重力为。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半径可表示为
B. 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可表示为
C. 地球的自转周期可表示为
D. 地球的自转周期可表示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CD.在两极点时有
在赤道时有
在地球表面时有
解得
AC错误,D正确;
B. 在地球表面时有
解得
B错误;
故选D。
8. 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由左侧弧形轨道与右侧水平轨道平滑连接而成,导轨间距均为L,如图所示。左侧轨道上端连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水平轨道间有连续相邻、宽均为d的区域I、II、III,区域边界与水平导轨垂直。I、III区域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II区域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B。金属棒从左侧轨道上某处由静止释放,金属棒最终停在III区域右边界上,金属棒的质量为m、长度为L、电阻为R。不计金属导轨电阻,金属棒与导轨接触良好,重力加速度为g,则金属棒( )
A. 穿过区域I过程,通过R的电荷量为
B. 刚进入区域III时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
C. 穿过区域I与II过程,R上产生的焦耳热之比为11:25
D. 穿过区域I与III过程,克服安培力做功之比为11:1
【答案】D
【解析】
【详解】A.穿过区域I过程,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
根据电流的定义式有
解得
故A错误;
B.金属棒下滑至最低点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规定向右正方向,穿过区域I过程,根据动量定理有
穿过区域II过程,根据
其中
穿过区域II过程,根据动量定理有
解得
穿过区域Ⅲ过程,根据
其中
解得
穿过区域Ⅲ过程,根据动量定理有
结合上述可知
刚进入区域Ⅲ时有
根据安培力的计算公式有
解得
故B错误;
C.根据上述解得
,,
结合上述,穿过区域I过程,R上产生的焦耳热
结合上述,穿过区域II过程,R上产生的焦耳热
解得
故C错误;
D.根据动能定理可知,穿过区域I与Ⅲ过程,克服安培力做功之比为
代入数据解得
故D正确;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 一定量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原状态,其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气体在a、b两状态的体积相等
B. a、b和c三个状态中,状态c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大
C. 在过程bc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大于气体对外界做的功
D. b到c过程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减少
【答案】AD
【解析】
【详解】A.根据公式
pV=CT
可知,ab过程中气体的体积不变,故A正确;
B.a、b和c三个状态中,状态b、c温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故B错误;
C.在过程bc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Q+W
可知,bc过程中气体吸热等于对外做功,故C错误;
D.b和c两个状态中,气体温度相同,分子平均动能相同,但b状态比c状态压强大,所以b状态下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比c状态多,故D正确;
故选AD。
10.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三角形斜劈B上,现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分别推A和B,木块A和斜劈B均静止不动,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 斜劈B对木块A的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 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 斜劈B对木块A的支持力一定小于mg
D. 地面对斜劈B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
【答案】AD
【解析】
【详解】A.以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若水平推力F较小,则木块A有相对斜面下滑的趋势,则斜劈B对木块A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故A正确;
B.以A和B作为整体研究分析,水平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水平力F刚好是一对平衡力,即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0,故B错误;
C.以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若水平推力F恰好合适,斜劈B与木块A之间无摩擦力,则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有几何关系可知,此时斜劈B对木块A的支持力大于mg,故C错误;
D.以A和B作为整体研究分析,竖直方向只受重力,以及支持力,且竖直方向二力平衡,有,故D正确。
故选AD。
11. 在光滑水平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甲所示,物体A以速度向右运动压缩弹簧,测得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现让弹簧一端连接另一质量为m的物体B。如图乙所示。物体A以的速度向右压缩弹簧,测得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仍为x,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乙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物体A和物体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 A物体的质量为8m
C.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物体B的速度为
D. 弹簧及压缩量最大时的弹性势能为
【答案】BC
【解析】
【详解】A.乙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弹簧被压缩,物体A、B的机械能一部分转化为弹性势能,物体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
B.设物体的A的质量为M,甲图中物体A压缩弹簧,最大压缩量为x时,A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设为,则有
乙图中物体A以的速度向右压缩弹簧过程中,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当二者共速时,弹簧达到最大压缩量x,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水平面光滑,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联立解得
,,
故B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2. 如图所示,倾斜圆盘圆心处固定有与盘面垂直的细轴,盘面上沿同一直径放有质量均为m的A、B两物块(可视为质点),分别用两根平行圆盘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与轴相连。物块A、B与轴的距离分别为2L和L,与盘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盘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圆盘静止时,两轻绳无张力处于自然伸直状态。当圆盘以角速度匀速转动时,物块A、B始终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当物块A转到最高点时,A所受绳子的拉力刚好为零,B所受的摩擦力刚好为最大静摩擦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运动过程中绳子对A拉力的最大值为
C. 运动过程中B所受摩擦力的最小值为
D. 物块B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为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对A、B受力分析,A在最高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B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解得
故A正确;
B.运动过程中,当A到最低点时,所需的拉力最大设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
故B错误;
C.运动过程中,当B到最高点时,所需的摩擦力最小设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解得
故C正确;
D.由A中公式和结论可得
则B的线速度大小为
B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过程中,合外力的冲量为
由于B受的重力、支持力、绳的拉力合力不为零,故物块B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不等于,D错误。
故选AC。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60分。
13.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传感器进行“探究向心力大小F与半径r、角速度、质量m的关系”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装置中水平光滑直杆能随竖直转轴一起转动,将滑块套在水平直杆上,用细线将滑块与固定的力传感器连接。当滑块随水平光滑直杆一起匀速转动时,细线的拉力提供滑块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拉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力传感器测得,滑块转动的角速度可以通过角速度传感器测得。
(1)小组同学先让一个滑块做半经r为0.20m的圆周运动。得到图乙中②图线。然后保持滑块质量不变。再将运动的半径r分别调整为0.14m,0.16m,0.18m,0.22m,在同一坐标系中又分别得到图乙中⑤、④、③、①四条图线。
(2)本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探究方法与下列哪些实验是相同的( )
A.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B.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C.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D.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3)对②图线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图像,如图丙所示,该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图像横坐标x代表的是___________。(用半径r、角速度、质量m表示)
(4)对5条图线进行比较分析,做图像,得到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则该直线的斜率为___________。(用半径r、角速度、质量m表示)
【答案】 ①. BD##DB ②. (或等带即可) ③.
【解析】
【详解】(2)[1] 本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探究方法是保持滑块质量不变,探究在运动半径在不同值时,滑块的向心力大小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属于控制变量法,与“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探究方法相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两实验的探究方法是等效法。
故选BD。
(3)[2] ②图线中各图线均为曲线,对②图线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当ω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F增大为原来的4倍,当ω增大为原来的3倍时,F增大为原来的9倍……可知,F与ω2成正比,以F为纵轴,ω2为横轴,则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故图丙图像横坐标x代表的是ω2。
(4)[3] (3)中分析知在r一定时,F与ω2成正比;图像又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F与r成正比;同时F也应与m成正比,归纳可知,图像的斜率为。
14.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E(约为3V)和内阻r(约为2Ω)。已知电流表的内电阻约为1Ω。电压表的内电阻约为3kΩ,变阻器最大电阻20Ω、额定电流1A,定值电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丙中用笔面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乙电路图的实物连接。______
(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最左端,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接入阻值,记录下几组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
(3)重复步骤(2)。把甲、乙两组实验记录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系内描点作出图像如图丁所示,可知图中标记为II的图线是采用实验电路______(填“甲”或“乙”)测量得到的。
(4)为了减小系统误差,本实验应选用图______(选填“甲”或“乙”)实验电路。
(5)利用图丁图像提供的信息可以修正该实验的系统误差,则修正后被测电源的内阻______(注:、、、、为已知量)。
【答案】 ①. ②. 甲 ③. 甲 ④.
【解析】
【详解】(1)[1]图乙电路的实物连接图如下图所示:
(3)[2]对图甲而言,根据闭合欧姆定律可得
整理可得
可知,对应U-I图线,当I为零时,对应
对图乙而言,根据闭合欧姆定律可得
可知,对应U-I图线,当I为零时,对应
故可知标记为II的图线是采用实验电路甲测量得到的。
(4)[3]当采用图甲所示电路时,相对误差大小为
当采用图乙所示电路时,相对误差大小为
该相对误差远大于图甲所示电路,故宜选用图甲所示电路。
(5)[4]曲线I对应的U1和I1满足
曲线II对应的U2和I2满足
因此可以解得
则
15. 一个半径为R的半圆形玻璃砖(折射率)的截面图,如图所示,直径AOB与半径OC垂直,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于直径AOB所在的截面射入玻璃砖,其中距离O点的一条光线自玻璃砖右侧折射出来,与OC所在的直线交于D点。
(1)求D点到O点的距离:
(2)若在玻璃砖平面AOB的某区域贴上一层不透光的黑纸,平行光照射玻璃砖后,右侧恰好没有折射光射出,求黑纸在AB方向的宽度。(不考虑光线在玻璃砖内的多次反射)
【答案】(1);(2)
【解析】
【详解】设光线的入射点为F,出射点为F,出射角为,连接OE,即为法线。如图所示,根据光的折射定律
根据几何关系得
(2)如上图所示,设从N点入射时恰好能发生全反射,则可知
由几何关系知
ON=R
所以平行光照射玻璃砖后,要使右侧没有折射光射出,黑纸在AB方向的宽度至少为
16. 如图甲所示,一水平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将一可视为质点的质量的小物块从传送带左端A处以某一初速度释放,时恰好到达右端B处。小物块从A端到B端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求:
(1)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和AB间的距离;
(2)小物块从A端到B端的过程中,系统因摩擦所产生的热量。
【答案】(1),;(2)
【解析】
【详解】(1)根据题意,由图乙可知,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减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解得
根据题意可知,AB间的距离等于小物块的位移,则由图像中图像与横轴围城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AB间的距离为
(2)根据题意,由图乙可知,当,小物块与传送带速度相等,且传送带的速度为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在内小物块的位移为
在内传送带的位移为
则小物块从A端到B端的过程中,系统因摩擦所产生的热量为
17. 如图所示。“L”型平板B静置在地面上,物块A处于平板B上的点,点左侧粗糙,右侧光滑,光滑部分的长度。用不可伸长的经绳将质量为M的小球悬挂在点正上方的O点。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小球可视为质点,将小球由静止释放,第1次下摆至最低点与小物块A发生碰撞,碰后小球速度方向与碰前方向相同,开始做简谐运动,物块A以的速度沿平板滑动直至与B右侧挡板发生弹性碰撞,一段时间后,A返回到O点的正下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此后再过0.75s小球恰好第4次回到最低点。已知A的质量,B的质量,A与B的动摩擦因数,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整个过程中A始终在B上,所有碰撞时间忽略不计,不计空气阻力,求:
(1)A与B的挡板碰撞后,二者的速度大小与;
(2)从小球释放到小球第4次回到最低点,整个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3)悬挂小球轻绳的长度。
【答案】(1),;(2);(3)
【解析】
【详解】(1)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因为点右侧光滑,由题意可知A与B发生弹性碰撞,根据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得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即A和B速度的大小均为;
(2)碰后对B手里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解得
设B经过时间速度减为零
解得
此过程A、B的位移分别为
根据位移关系
又因为
即A在减速之前B速度减为零,且不再运动,整个系统产生的热量为
解得
(3)A剩余匀速向左运动的时间为
解得
A减速运动的时间为,根据动量定理
解得
小球和A碰撞后A向右匀速运动的时间为,则
设小球做简谐振动的周期为,摆长为,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
由单摆周期公式
解得小球的摆长
18. 如图所示为某离子控制装置,离子室内存在大量带正电的离子。其质量,电荷量,控制室被分为I、II、III、IV四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区域,正方形边长,区域间隔、、,I区域左右为中间带有小孔的平行金属板,板间存在电场强度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II,III。IV区域存在包含边界的电场或磁场。以中间小孔为坐标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坐标轴及方向如图所示,II区域存在沿x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图中未画出),电场强度的大小在间变化;III区域充满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IV区域充满平行于平面xoy与y轴正方向成45°角斜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从离子室飘入小孔的离子速率忽略,忽略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不计离子重力。
(1)若离子进入区域III后能返回区域II,求拉子在边界上射入点与射出点之间的距离;
(2)为保证有离子能进入区域IV,求的最大值;
(3)当、为上问中的最大值。若离子在区域III的速度沿z轴时消失,当离子第一次经过边界进入区域IV时。区域III的磁场变为沿y轴正方向、磁感应强度的匀强磁场并保持不变,求离子第4次经过边界时的位置坐标。
【答案】(1);(2);(3)
【解析】
【详解】(1)在区域I,根据动能定理
解得
离子在区域II射出时速度的偏向角为,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则
由
射入点与射出点的距离为
与大小无关,解得
(2)根据
可知当时,离子在III中运动的速度最大,则运动半径最大,有最大值,在区域II做类平抛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根据几何关系
解得
沿方向的位移为
解得
由几何关系得半径
轨迹恰好与边界相切,的最大值
解得
(3)离子从的中点进入区域IV,由
得
重新回到区域III后
解得
如图所示
第4次经过边界时,坐标为
坐标为
坐标为
即离子第4次经过边界时的位置坐标:。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