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01正确补写成语精讲速练解析版
展开2023年新高考的语言文字运用题以语段作为试题的主要载体,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避免以单一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避免死记硬背,倡导综合性的测试形式,围绕情境选择相关材料,设置一组有内在联系、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从2022年开始成语试题命制发生很大变化,取消选择题形式,直接变成一道主观题,开始在一段语境中补写相应的合适成语,答案也变得不唯一了,对考生的要求有了很大提高。这种变化要求考生在高考复习当中做好成语储备,辨别出相近成语,从文段中寻找对应成语的依据,不能盲目随手填写,与此同时也要求正确书写成语,不能出现错别字。
【正确补写成语“五角度”】
注意补写成语词义轻重和侧重点。成语的意义有的程度深,有的程度浅。结合语境根据成语意义轻重的不同进行补写。语意相近的成语,往往语气有轻有重,意思有深有浅。辨析时抓住这些成语的轻重差异,可以更准确地将其填入恰当的语境中。如:“咎由自取”与“罪有应得”,两个成语虽然都有“惩罚是自己招来的,应该的”的意思,但“咎由自取”语意比较轻,“罪有应得”语意比较重。
注意明确成语使用对象的合理。部分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主要看成语是用于自己还是用于他人,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是用于一般对象还是用于特定对象,等等。根据语境选用使用对象合理的成语进行补写。
注意明确成语适用范围。成语有适用范围,有时候,误用成语正是因为考生不清楚成语的适用范围。根据成语含义,明确其适用范围,从语境限制明确成语的适用范围。
注意区分成语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有些成语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褒贬分明。有的成语适用于书面语,有的适用于口语。细读文本,明确语境,补写成语可根据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进行填写。有的成语适用于书面语,有的适用于口语。“井然有序”与“井井有条”,虽然两个成语都有“有条有理,整齐不乱”的意思,但“井然有序”多用于书面语,“井井有条”常用于口语。
注意分析成语语法功能。明确成语的词义、词性和习惯搭配对象等,根据语境确定选用的成语。注意成语在语句中的位置,注意其修饰、限制的成分和搭配的对象。成语的语法结构关系:
并列式:披坚执锐 ②承接式:先斩后奏 ③目的式:削足适履
④因果式:水滴石穿 ⑤主谓式:杞人忧天 ⑥动宾式:不见经传 ⑦动补式:退避三舍
⑧连动式:画蛇添足 ⑨兼语式:请君入瓮 ⑩偏正式:衣冠禽兽
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成语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可能犯不合语境的错误。
举例: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被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句子的语境是“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设身处地”用得不合语境。)
【典型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在全国人民__________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媒介成为必需品,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__________。媒介是一座桥梁,联通了人们与外面的世界。网课、网络会议、网上办公、网络购物以及各种App高频率地出现,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青少年可以运用各种媒介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这不但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辨识力: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媒介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今,媒介无处不在,各种__________的信息铺天盖地。青少年涉世未深,思想单纯,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迷失方向。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网上虛拟世界而与现实环境脱节,这导致的精神空虚、文化断裂、学业荒废、人际关系冷漠等问题屡见不鲜。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案】①众志成城 ②息息相关 ③良莠不齐
【解析】第一处,填写“众志成城”。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像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就能取得成功。语境就是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以,此处填写“众志成城”。
第二处,填写“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从后文媒介“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可以看出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此处填写“息息相关”。
第三处,填写“良莠不齐”。良莠不齐: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从后文“青少年涉世未深,思想单纯,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迷失方向”可以看出,这里的信息有良的,还有不良的,所以,此处填写“良莠不齐”。
题型专练
一、简单语境成语填空
在下面文段中画横线部分填入恰当的成语。
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注意________。目前要着重解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加剧问题。
2.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________的不智之举。
3.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时常拿起相机,游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去探寻城市中的那些________的古迹和古迹后面那些有韵味的老故事。
4.忠实与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应该是统一的整体,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与原意________的文字,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是翻译;同样,译文词不达意也起不到翻译的作用。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往今来,写明月和相思的诗文可谓________,我却独爱此两句。
二、成语填空对点强化训练
1.在下面文段中画横线部分填入恰当的成语。
从南北朝到晚唐宋初,中国佛教雕塑艺术________,其规模、造诣足以和希腊雕塑艺术比肩。在此期间涌现出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大型雕塑群,无一不让今天的艺术家们________。可是,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这些艺术作品却________。
2.在下面文段中画横线部分填入恰当的成语。
国学著作________,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________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唯有________,才能慢慢领悟。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受益无穷。
3.在下面文段中画横线部分填入恰当的成语。
自明、清至民国,对《茶经》的递修、重编和翻刻________。经由社会礼仪制度的建构,《茶经》文化深刻地影响到了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祭祀活动还是文学结社等________的团体活动中,士庶同饮的茶以及________的礼仪规范成为社群关系和谐共存的见证。可以说,每一种学说,甚至是每一种文化,都能从茶中找到智慧的源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品茗文化所展现的也只是________。
4.在下面文段中画横线部分填入恰当的成语。
一个人得有多少烟火气才算合适?烟火气少了,终日高飘于俗世之上,与世界隔绝开来,不合群,也不合流,最后只能________。可要是烟火气过多,浑身铜臭,三句话不离钱,或开口就是________的闲事,也难免油腻得可怕。一本书应该有烟火气。俗世烟火,是书中________的源泉。有了烟火气,才能与读书的人产生共鸣。但一本好书,在烟火之上,总得有那么一些人和事是________的。
5.在下面文段中画横线部分填入恰当的成语。
只有地力得到了恢复,农业生产才能________。地力一旦衰竭,我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就________了。祖先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保住了地力,养活了一代代人——这就是我们的农耕文明。对于土地,不仅要耕,还要养。今天,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保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不仅是要保住面积,更要保住地力。我们再也不能以所谓的“现代化”农业增产增收手段,透支地力,否则,就是________。让早已疲惫不堪的耕地喘口气,为她卸载减负,让她休养生息,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如今,这样的道理________。
6.在下面文段中画横线部分填入恰当的成语。
纵观元散曲由生到灭的全过程,关汉卿确实是一个________的人物。他在元初顺应了知识分子独特的心理和生活需求,在世俗生活中扬起散曲之波,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思想文化力量,使之延伸到了清初。由于关汉卿是元散曲作家中一位集大成者,其文化成就带有________的性质。当诗歌在唐诗、宋词________时,他在曲家中发扬蹈厉,使元散曲这种艺术形式成熟起来,从而推动了中国古典诗词曲的发展。至明清交替之时,散曲虽成为强弩之末,但其形成的艺术光斑________,关曲中适时而动的哲学观念符合历史的潮流,对中国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我们拿许多元代、明代作家的散曲作品与现存的关汉卿作品加以对比,就会发现,关曲是整个散曲发展的“遗传基因”。
7.在下面文段中画横线部分填入恰当的成语。
《觉醒年代》堪称经典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对历史场景的完美再现,既有愚昧的晚清遗老、残暴的北洋军阀、守旧的儒学大家,也有在新思想影响下率先觉醒的青年英才、寻求救国良方的知识分子领袖,还有在近现代中华文化史上留下__________的诸多人物。除了对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人物的__________外,其他人物虽寥寥数笔却极为传神,如鲁迅、钱玄同、辜鸿铭、黄侃等人物均演绎得十分生动传神,就连跟随辜鸿铭的两个封建忠仆也刻画得__________。
8.在下面文段中画横线部分填入恰当的成语。
“杭州变临安、南京变金陵、西安变长安……”一夜之间,冬雪的银装素裹,把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带回到了__________的诗画意境中。一帧帧美不胜收的雪景图,引发了人们对“诗意中国”的审美共鸣,打量那些刷屏的雪景照片,有一种现象耐人寻味:雪落在那些“高大上”的现代建筑上时,显得平淡无奇;而当长桥短亭、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等与皑皑白雪相遇时,总能呈现出让人惊叹的构图与意境。
那些“美到哭”的雪景,仿佛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了唐诗宋词、水墨丹青的世界当中。不管时代怎么发展变化、城市如何__________,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物质上的满足,更有精神上的愉悦。然而,在“推倒重来”和“硬化一切”的思维下,不少奇山异水面目全非、不少文物古建__________……大雪每年来去,不可能真正重构城市的肌理和面目。然而,人们对“诗意中国”的审美共鸣,无疑是一种必要的提醒:留住诗意中国,给我们的乡愁多留一些位置和空间。
【参考答案】
一、1.答案:轻重缓急
解析:文段中提到“目前”,这是一个时间先后顺序的概念;还提到“着重”,这是一个表示重要性的词语,根据语境中的“逻辑关系”推知这些问题有轻有重,故“轻重缓急”是最恰当。
2.答案:削足适履
解析:解答这道题,可以运用“找对应词语”的方法。解答此题就要依据文段中的“砍”“删”两个词同“砍”“删”有一种对应关系,于是可由此得出答案。
3.答案:鲜为人知
解析:语境“探寻城市中的那些________的古迹和古迹后面那些有韵味的老故事”,“古迹”及“古迹后面那些有韵味的老故事”,现在的人们大都不知道,表达这个意思只有“鲜为人知”最为恰当。
4.答案:大相径庭
解析:根据文段意思,横线中需要填入的成语,构成的语义是“称不上是翻译”,而文段中又提到“不管多么通顺”,这就说明,文段表达的是不忠实于原意的文字,就是说翻译出来的东西与原文相差太远,因而用“大相径庭”。
5.答案:盈篇满籍
解析:语境中第一句引用的是写明月的古诗,最后一句“我却独爱此两句”可以推出大意是写明月的古诗很多,我喜欢的却只有两句,空格处应该填一个表示诗句诗篇多的成语。
二、1.答案:大放异彩 赞不绝口 视而不见
解析:大放异彩:闪耀着无比灿烂的光辉,散发出奇异的光彩或色彩。比喻有优异的表现或者突出的成就。第一句话是将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和希腊雕塑艺术比较,所以第一空应填“大放异彩”,第二空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今天的艺术家们面对敦煌石窟等大型雕塑群应该是“赞不绝口”。第三空视而不见: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结合前面语境,从情感色彩来看,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敦煌石窟等艺术作品应为“视而不见”。
2.答案:汗牛充栋 参差不齐 细嚼慢咽
解析:第一空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与语境“国学著作”多相合。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第二空前后语境指质量有好坏,故应选“参差不齐”。细嚼慢咽:慢慢地吃东西。引申为慢慢去体味。因此,第三空应选“细嚼慢咽”。
3.答案:史不绝书 诸如此类 不言自明 冰山一角
解析:史不绝书:指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根据语境“对《茶经》的递修、重编和翻刻”,第一处横线应选填“史不绝书”。诸如此类:指像这一类还有不少,也表示其他以此类推。根据语境,此处强调活动之多,选用“诸如此类”比较妥帖。不言自明:意思是不用说话就能明白。根据语境“的礼仪规范成为社群关系和谐共存的见证”,第三处横线应选用“不言自明”。冰山一角:指所暴露出来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根据语境“而品茗文化所展现的也只是”,第四处横线上应选用“冰山一角”。
4.答案:孤芳自赏 鸡零狗碎 喜怒哀乐 超尘脱俗
解析:“孤芳自赏”侧重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切合“不合群,也不合流”的语境;“鸡零狗碎”强调琐碎、庸俗,切合“闲事”的语境;“喜怒哀乐”侧重指各种情感,切合“俗世烟火”的语境;“超尘脱俗”强调高雅而不同凡俗,切合“人和事”的语境。
5.答案:驰而不息 危在旦夕 竭泽而渔 不言而喻
解析:驰而不息:向前奔驰,发展,不停止。语境是说地力得到了恢复,农业生产才能持续发展,故选用“驰而不息”。危在旦夕:强调危险就在眼前。语境是说地力一旦衰竭,我们的生存就危险了,故选用“危在旦夕”。竭泽而渔:掏干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根据语境说的“我们再也不能以所谓的‘现代化’农业增产增收手段,透支地力”分析,可知此处说的是我们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为了农业增产增收而透支地力,故选用“竭泽而渔”。不言而喻:指事态明显,道理很浅显,不用说明就可以明白。语境说的是“让早已疲惫不堪的耕地喘口气,为她卸载减负,让她休养生息,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道理不用说明大家都明白,故选用“不言而喻”。
6.答案:举足轻重 兼容并包 盛极而衰 若隐若现
解析:第一空,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语境强调的是关汉卿在元散曲发展中地位重要,故选用“举足轻重”。第二空,兼容并包:把各个方面或各种事物都容纳进去。根据“关汉卿是元散曲作家中一位集大成者”可知,此处强调关汉卿的文化成就的兼容性,故选用“兼容并包”。第三空,盛极而衰:形容事物的繁荣达到了顶点,就会转为衰落。语境是说唐诗、宋词由繁荣转为衰落,故选用“盛极而衰”。第四空,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的状态。从与表述对象“艺术光斑”的搭配看,选用“若隐若现”恰当。
7.【答案】①雪泥鸿爪(丰功伟绩) ②精雕细琢 ③惟妙惟肖
【解析】第一处,填写“雪泥鸿爪”。雪泥鸿爪:原意为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后比喻遗留的痕迹。语境是说在中华文化史上遗留痕迹,所以,此处填写 “雪泥鸿爪”。另外从贡献上也可填写“丰功伟绩”。但全段都是从人物刻画角度描绘的,“雪泥鸿爪”最正确。
第二处,填写“精雕细琢”。精雕细琢:精心细致的雕刻琢磨。形容做事仔细用心。多指艺术品的创作。语境是说电视剧《觉醒年代》对革命者精心细致的刻画,与后面的“寥寥数笔”相对比,所以,此处填写“精雕细琢”。
第三空处,填写“惟妙惟肖”。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语境是说形象刻画十分生动传神,非常逼真,所以,此处填写“惟妙惟肖”。
8. 【答案】①如梦如幻 ②日新月异 ③轰然倒下
【解析】第一处,填写“如梦如幻”。如梦似幻:意为很美,朦朦胧胧,不像是在现实中,像梦又像幻觉,指人的感受,多指美好事物,也有镜花水月的意思。后文的“诗画意境”说明意境如诗如画,由此想到如梦如幻,所以,此处填写“如梦如幻”。
第二处,填写“日新月异”。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根据前面时代的“发展变化”,推测后文城市的“日新月异”,所以,此处填写“日新月异”。
第三处,填写“轰然倒下”。轰然倒下:轰的一声都倒下。有点让人猝不及防的样子。前文有“推倒重来”的思维,又有“奇山异水面目全非”状况,自然联想文物古建轰然倒下,所以,此处填写“轰然倒下”。
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0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精讲速练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0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精讲速练原卷版,共11页。
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0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精讲速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0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精讲速练解析版,共13页。
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04精准补写句子精讲速练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04精准补写句子精讲速练原卷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