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南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练习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南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练习题01
    河南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练习题02
    河南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练习题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练习题

    展开

    河南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盛唐诗人王维曾写道:九天闻阖(闻阖chānghé: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旒1iú:天子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诗句主要描绘了唐朝的

    A.政治制度 B.经济状况 C.对外关系 D.社会风气

    2.(2022·河南南阳·统考二模)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兼容并包 B.民族交融 C.繁荣开放 D.盛唐气象

    3.(2022·河南南阳·统考二模)唐太宗认为人智有长短,能有巨细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他用人的办法是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这体现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   

    A.吸取教训,以德治国 B.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C.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D.心存百姓,以民为本

    4.(2022·河南南阳·统考二模)王仲学在其著作中写到:通济渠在大业四年正月开凿,不到几个月就通航了。这巨大的工程,是在官吏督役严急的情况下迅速完成的,不可避免地给人民带来了很多痛苦。掘河的民夫经久不息劳动,受冻挨饿,加上疾病侵袭,死亡的人数半数以上。材料叙述的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隋朝大运河 D.丝绸之路

    5.(2022·河南·校联考模拟预测)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其中这一制度指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6.(2022·河南商丘·校考模拟预测)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发生的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认识。以下关于隋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B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C.隋炀帝统治时期,开凿了大运河 D.科举制度的确立,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7.(2022·河南商丘·校考模拟预测)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A.古代建筑的交流与借鉴 B.佛教的传播推动城市的发展

    C.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D.雕塑形式都具有民族特色

    8.(2022·河南开封·统考二模)考试十分公正,因此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说明科举制度(    

    A.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

    C.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9.(2022·河南商丘·校联考二模)出身寒微不是走向仕途不可逾越的障碍。聪明的男孩,即使出身非常贫寒的家庭,有时也能进入官员之列。与材料相关的是(   

    A.科举制 B.行省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10.(2022·河南南阳·统考三模)西汉时开通的丝绸之路贯穿东西,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纵贯南北。他们像两道美丽的丝线,交织在一起构成绚丽多彩的十字结。十字结的中心位于(    

    A.北京 B.洛阳 C.开封 D.杭州

    11.(2022·河南信阳·统考二模)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    

    A.商品经济发展 B.农业技术进步

    C.文化交流频繁 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12.(2022·河南商丘·校考模拟预测)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的《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唐初

    太宗贞观

    十三年

    高宗永徽

    元年

    武周神龙

    元年

    玄宗开元

    二十八年

    玄宗天宝

    十三年

    200万户

    304万户

    380万户

    615万户

    841万户

    906.9万户

     

    A.唐初重文轻武、经济繁荣 B.唐初风气开放、民族和睦

    C.唐初疆域辽阔、国家统一 D.唐初施行仁政、关注民生

    13.(2022·河南周口·统考二模)隋朝统治者取消了州郡长官选举任命的权力,将人才选用、官员委派的权力全都集中在中央吏部,形成了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毕归考功的局面。相关举措直接有利于(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权威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军事

    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14.(2022·河南周口·统考二模)观察表格,与之相关的人物是(    

    “他是一个描绘历史与地理的能手。”——季羡林

    “如果没有他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印度史学家阿里

     

    A.司马迁 B.司马光 C.玄奘 D.鉴真

    15.(2022·河南信阳·统考二模)如图是隋唐大运河示意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隋唐时期杭州人要到洛阳去经商,走水路先后经过的是(    

    A.江南河——长江——邗沟——淮水——通济渠——黄河

    B.通济渠——黄河——邗沟——淮水——江南河——长江

    C.邗沟——长江——江南河——黄河——通济渠——淮水

    D.江南河——邗沟——长江——黄河——通济渠——淮水

    16.(2022·河南南阳·统考二模)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地区与国都的纽带。这反映了大运河(    

    A.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 B.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C.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D.体现了古人的创造力

    17.(2022·河南南阳·统考二模)西汉初年和唐朝初年,吸取农民起义的教训,轻徭薄赋,分别出现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的局面。这说明(    

    A.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 B.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

    C.杰出的皇帝是历史的创造者 D.我国古代社会以农为本

    18.(2022·河南南阳·统考一模)对下列图片主题概括最确切的是(   

    A.民族融合 B.对外交往 C.社会开放 D.政权并立

    19.(2022·河南安阳·统考二模)经历了12年,5次渡海都没有成功。那时他已经失明,只有志向始终没变。天宝十二年,终于到达日本,第二年在奈良东面建起了戒台,传授佛经。材料中的是(    

    A.郑和 B.鉴真 C.玄奘 D.马可·波罗

    20.(2022·河南商丘·统考模拟预测)由于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长时间在北方,因此,如何对南方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就成了历代统治者所考虑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隋朝(   

    A.开设科举取士制度 B.修筑长城

    C.东征辽东 D.开凿大运河

    21.(2022·河南商丘·统考模拟预测)历史学家陈寅恪在《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下列措施符合陈寅恪所述观点的是(   

    A.开放融合的民族对外政策 B.知人善任的官员任免政策

    C.继承隋代的科举取士政策 D.减轻摇赋的经济恢复政策

    22.(2022·河南商丘·统考模拟预测)以下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A.生产工具的进步 B.文化的发展演化

    C.金属器物的发展 D.封建社会耕作技术的发展

    23.(2022·河南南阳·统考一模)有学者认为,它的功用不仅是南粮北调,更是把南北融为一体。材料中的是(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24.(2022·河南信阳·统考一模)当时隋朝刚刚一统天下,但是由于南北方长期的分裂,各地还离心离德,隋朝的政权还不稳固,不仅仅有江南的叛乱,东北高句丽也对隋朝虎视眈眈。由此可见兴修大运河的目的是(    

    A.加强南北方经济交流 B.缓解都城的经济压力

    C.满足隋炀帝个人欲望 D.巩固国家的统一局面

    25.(2022·河南·校联考模拟预测)虽然唐诗提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学者们长期认为秘色瓷最早诞生于五代;直到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秘色瓷,才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这说明(    

    A.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历史现实 B.唐朝瓷器制造业十分的发达

    C.文献史料更需要实物的印证 D.只有实物史料才是真实历史

    26.(2022·河南·统考模拟预测)下图遗址被称为天下第一粮仓,与该工程修建最密切的是(    

    含嘉仓遗址

    A.李冰修筑都江堰 B.蒙恬修筑长城 C.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D.朱棣营建北京城

    27.(2022·河南周口·统考模拟预测)学好历史必须准确把握每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下列对各历史时期特征归纳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制度初建,文明奠基

    B.隋唐时期——盛世飞歌,兼容并包

    C.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并立,闭关锁国

    D.明清时期——政权分立,民族融合

    28.(2022·河南商丘·统考二模)据统计,《全唐诗》有诗歌48900多首,有边塞诗、山水田园诗、讽喻诗、怀古咏史诗等,描述内容从朝廷大政到市井风情,举凡三教九流、生活琐事等都被唐诗囊括殆尽。这些史实直接表明唐朝(  )

    A.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B.诗歌题材丰富多样

    C.社会经济繁荣强盛 D.中央政权稳固强大

    29.(2022·河南三门峡·统考二模)唐朝元稹的诗歌《法曲》中有这样的描写: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诗句反映了唐朝(    

    A.胡汉胡通婚姻 B.胡汉互相交融 C.国家实力增强 D.社会经济繁荣

    30.(2022·河南南阳·统考三模)玄奘回国后不仅译出佛典75部,还把中国道家代表著作《老子》翻译成梵文,并由此传至印度。这表明玄奘(   

    A.增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B.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D.开辟了中印之间的联系

    二、综合题

    31.(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形势图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局部)

    材料二中国境内地名来源众多。以河南为例,武陟和修武的县名与武王伐纣有关:鹤壁和宝丰的地名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民国时期,商丘境内设民权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现了二七区、红旗区、斯华区等区名…这些地名的由来反映了中国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地名的命名原则或方式。

    (2)请再举一例河南地名,并说明其来源。

    32.(2021·河南许昌·统考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访道远游,请益之隙,存记风土”。十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返回长安,奉命“宜修一传,以示未闻”。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随所游至,略书梗概,举其闻见,记诸慕化”,共记录138个国家与地区,内容包括宗教文化、政治生活,山川水文、气候物产、风俗人情等方面。他所记录的往往不见于前人文字,有补于遗阙,无论是对历史学还是地理学皆有增补意义,重要价值不言而喻。

    材料二: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征战。运用马其顿方阵及令骑步兵海陆军协同作战的严密阵法等创新战法,历时十年,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他对东方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坏,但经这一途径,希腊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亚历山大在征战期间,建造了几十座新城。其中最著名的是埃及亚历山大市,还有如阿富汗的赫拉特和坎大哈等,这些城市后来都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玄奘与亚历山大的行为对文明交流有何共同作用?两者分别体现了文明交流的哪种类型?

    (2)请再举一例我国古代文明交流的壮举。

    33.(2021·河南开封·统考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玄奘带回佛经657部,经过20余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他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这就是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他还曾把《老子》翻译成梵文,介绍到天竺。

    1)据材料一,概括三幅图片所示建筑有何内在联系。

    2)据材料二,概括中外文明交流的特点。

    3文明因互鉴而发展。请再举出一例说明这一观点。

    34.(2021·河南平顶山·统考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汗血马、音乐、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

    大食人俑

    东罗马金币

    非洲黑人俑

     

    1)材料一中的这条道路开通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除材料提到的内容外,请各举一例说明这条道路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3)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人类社会哪一特定历史阶段的状况?

    35.(2021·河南新乡·河南师大附中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列图片(或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世纪,东西方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处于东西两端的分别是中国和罗马的变化。我国丝绸传入古罗马以后,迅速受到了古罗马人的喜爱。但古罗马与东方的陆上贸易一直存在障碍。在不能打通陆上丝绸之路的情况下,古罗马只能寻求开辟从海上进行丝绸贸易的通道。到公元前1世纪时,古罗马征服了地中海地区并发现了利用季风进行航海的规律,摆脱了沿海近距离航行的束缚,可以从红海直达印度的港口。

    ——《回望古今:揭秘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

    1)材料一中考古现象的出现主要依赖于哪条著名的交通路线,并任选两幅图片说明你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世纪,促使西方到东方的海上贸易交通线发展的因素是什么。请再结合一例位于河南的古代交通遗址,谈谈交通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1C2C3C4C5D6D7C8D9A10B11B12D13A14C15A16D17B

    18A19B20D21A22A23C24D25C26C27B28B29B30A

    31(1)根据当地的地理特征、历史渊源、文化遗存、神话传说;或与重大事件有关;或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2)禹州市:明万历三年(1575)避神宗朱翊钧讳改钧州为禹州,1913年降为禹县,1988年改市;传禹治水有功,禹子启在此建夏朝故名;另说因相传此为夏禹所都得名;据《水经注》:夏禹始封于此长葛市:隋开皇六年(586)长社县更名长葛县,199312月设市;传此地为远古氏族部落葛天氏故址,后人永思其泽,故名;另说创邑之始,有葛条附树,故名;据《长葛县志》:邑以葛天氏得名鄢陵县:郑武公元年(770)郑武公灭鄢国,废鄢国为鄢邑,后更名鄢陵;因城筑在一南北向土陵上,故名襄城县:秦王政二十六年(221)始设襄城县,因周襄王曾居此,故名;据《太平寰宇记》:周之襄城,楚灵王所筑;京相璠曰: 周襄王居之,因名等。

    32(1)共同作用:都推动了各个地区的科学技术、文明交流;客观上都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都加深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类型:玄奘的行为代表了和平的交流方式;亚历山大的行为代表了暴力冲突的交流方式。

    (2)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等。

    33.(1)那烂陀寺是古代印度著名佛教寺庙,汉初印度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唐招提寺是鉴真在日本主持修建的。

    2)和平交往,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3)古代造纸术由中国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到了近代,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造纸术的技术革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34.(1)张骞通西域;文化交融:佛教、伊斯兰教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科技交流:造纸术等重大发明传到西亚和欧洲(举出其他符合题意的例子也可)

    2)交往国家多;交流领域宽;交往范围广;交流渠道多;交流内容多样等。(任意两点即可)

    3)封建社会。

    35.(1)海上丝绸之路。图一:我国古代和埃及存在商品贸易;图二:南宋时期,海上瓷器贸易发达;图三:广州是古代中国和阿拉伯人交往的重要港口。(任写两幅图片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陆上贸易存在障碍;古罗马的积极探索。大运河河南段,沟通南北交流,巩固国家统一。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河南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练习题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