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课件PPT+学案
【中考一轮专题复习】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十三《做守法公民》课件+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专题复习】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十三《做守法公民》课件+学案,文件包含中考一轮专题复习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十三《做守法公民》课件ppt、中考一轮专题复习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十三《做守法公民》学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复习 专项十二:做守法公民【基础知识——我知晓】一、法不可违1、违法无小事。① 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是人们的行为底线。 ②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 。③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 有效的准绳。④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 。2、 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 、 和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相对轻微,称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 。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①区别:① 不同;② 不同;③ 不同。②联系: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是 ,都具有 ,都应承担 法律责任,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4、身边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线、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 。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 。5、遵章守法的要求。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 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 ,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二、预防犯罪6、刑法是 、保护 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7、犯罪是具有严重的 、触犯了 、应当受到 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8、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 、 、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9、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 ,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 ,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三、善用法律10、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①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 ,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 、 、 、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 。④采取 途径和 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1、诉讼的定义、特点、使用情况和种类。①定义:诉讼是 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②特点: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 、 、 的手段。③使用情况:如果受到非法侵害,通过非诉讼手段不能解决问题,就要通过使用 ,通过 打官司讨回公道。④:种类:诉讼包括 、 和刑事诉讼。12.青少年怎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①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 依法维护正当权益。②要善于斗争,在 、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 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③掌握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方法,如:及时 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 ;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保护好作案现场等。13、生活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应该怎么做?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 、 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易错易混——我清楚】1、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必定违法。2、拘留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拘役属于犯罪。3、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4、赔偿经济损失属于民事责任,没收财产和罚金属于附加刑。5、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触犯刑法才会受到刑罚处罚【中考链接——我明白】(2020年河北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小刘被公司派到外省出差回来后,被社区告知需隔离 14天,于是他向公司报告,第二天公司却要求小刘3天内到岗。因需要隔离小刘没能如期到岗,随后公司通知其已被开除,理由是旷工3日。事件发生后,小刘准备申请劳动仲裁。相关链接(一)>按照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者被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的隔离措施,用人单位不得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依法将新冠肺炎纳人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相关链接(二)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一)》提出,用人单位仅以劳动者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无症状感染者、被依法隔离人员或者劳动者来自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为由主张解除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1)运用相关链接(一)中的信息,指出公司开除小刘的决定是否有效,理由是什么。 (2)如果小刘就此提起诉讼,据相关链接(二)判断人民法院的审理结果。 (3)从以上材料及问题中,我们体会到法治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模拟训练——我加油】据数据统计,近三年,我国交通事故年均发生数 23.19 万次;交通事故年均死亡人数 63243 人。其中 2021 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61703 人、交通事故受伤人数250723 人。据此完成下面1~2 小题。1.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显示,超过两成的交通事故是因闯红灯引起的。小陈同学放学后着急回家,闯红灯导致一辆正常行驶的摩托车侧翻,驾驶员受轻伤。此事件中小陈同学的行为属于 ( ) ①民事违法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 ③刑事违法行为 ④严重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为全面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乐山交警持续推进“打、防、宣”并举的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改善路面交通秩序,引导人民群众守法守规。这有利于 ( ) ①维护正常交通秩序 ②根除道路交通事故 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保障人身财产安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周某因侵害他人名誉被人民法院判处在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某化工厂因污染环境被环保部门处以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周某、某化工厂所受处罚的法律依据分别是 ( ) A.行政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 B.行政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 C.民事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 D.民事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4.某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齐某犯非法采矿罪,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这告诉我们( )A.刑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C.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D.一切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5.根据联合国统计的资料,全世界每年因吸毒至少造成10 万人死亡。毒品泛滥不仅对吸毒者本人,而且对家庭、对社会都有极大的危害。远离毒品,在行动上,中学生可以这样做 ( ) ①不服用来历不明的药品,避免掉进毒品陷阱②增强法律意识,懂得吸毒违法、贩毒犯罪的道理③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④谨慎交友,不涉足酒吧、歌厅等娱乐场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网络主播黄薇因偷逃税款6.43 亿元,少缴税款 0.6 亿元,相关部门依法作出处罚决定;被告人仇子明因诋毁、贬损在中印边境冲突中捍卫国土的戍边英雄,被法院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7.被告人纪某(16 周岁)人室盗窃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 16000余元。法院认为:被告人纪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被害人数额较大的财物,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依照刑法,判定被告人纪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以下是同学们对此案发表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娜娜:纪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B.陇陇: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C.星星:盗窃他人财物的行为违反民事法律D.蓉蓉:纪某作为未成年人不需负刑事责任8.钱某与他人开玩笑,将自己呈阴性的核酸检测报告截图修改成阳性并发微信群,引发了恐慌。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钱某被公安机关拘留8天。钱某的行为是 ( ) ①一般违法行为 ②民事违法行为 ③刑事违法行为 ④行政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游客周某某在某风景区游玩时,用石头在岸壁上刻画名字以示纪念。当地派出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周某某二百元罚款的处罚。关于本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某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周某某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 C.公民的违法行为都要接受罚款处罚 D.综治组队员依法行使了公民监督权10. 2022 年 5 月5 日,因侵害长津湖战役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网络大 V罗昌平被海南省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承担在新浪网和《解放军报》等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的民事责任。可见,罗昌平的行为( )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应受到行政处罚 ③具有轻微的社会危害性 ④应承担民事责任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进法治生活。近年来,北京市数量庞大的超标电动自行车如脱缰野马,成为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隐患,社会各界要求对电动自行车加强管理的呼声日益强烈。经充分调研论证,凝聚共识,2018年9月28 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当年11 月1日开始实施。《条例》规定,电动自行车需登记挂牌才可上路,凡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不能上路行驶。《条例》的出台不仅让车主有了合法身份,也让政府的交管部门摆脱了“无法可依”的尴尬。要发挥《条例》的作用,广大市民和交管部门应该怎样做? 【答案】【基础知识——我知晓】一、法不可违1、法律、不违法、模式标准或方向、是否合法、法律责任2、违法行为、民事违法性、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3、违反的法律、社会危害承担、应受到的处罚、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相应的4、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5、依法规范、严格遵守、从事民事活动二、预防犯罪6、惩治犯罪、国家和人民利益7、社会危害性、刑法、刑罚处罚、刑事违法性8、 拘役、有期徒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9、犯罪危害、不良行为、依法自律三、善用法律10、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救济、非诉讼、诉讼11、人民法院、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诉讼手段、民事诉讼、行政诉讼12、敢于并善于、保全自己、拨打110报警、巧妙周旋13、守法光荣、违法可耻【中考链接——我明白】(1)无效。这一决定不合法。(意思相近即可)(2)小刘胜诉(或公司败诉)。(意思相近即可)(3)维护公平正义。(意思相近即可)【模拟训练——我努力】1-5ABDBC 6-10DBBBC11【答案】广大市民自觉遵守《条例》。交管部门严格按《条例》执法。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道法一轮复习 专项十三《做守法公民》课件+学案,文件包含中考道法一轮复习专项十三《做守法公民》课件ppt、中考道法一轮复习专项十三《做守法公民》学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3】新课标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三:文明上网 媒介素养 (课件+学案),文件包含备考2023新课标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三文明上网媒介素养课件pptx、备考2023新课标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三文明上网媒介素养学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3】新课标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七:崇尚法治精神(课件+学案),文件包含备考2023新课标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七崇尚法治精神课件pptx、备考2023新课标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七崇尚法治精神学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