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0科学探究题、计算题
展开一、科学探究题(共0分)
1.(2020·北京东城·统考二模)化学小组同学用图1装置探究铝与盐酸的反应。将未去除表面氧化膜的铝箔放入稀盐酸中,刚开始反应现象不明显,一段时间后反应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出现灰色沉淀。
【查阅资料】
①铝粉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且反应均生成氢气。
②氯化铝固体为白色颗粒或粉末,易溶于水和乙醇。
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一】探究灰色固体的成分
【实验二】探究盐酸浓度对灰色固体产生量的影响
取0.09 g铝箔和5 mL不同浓度的稀盐酸,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图1所示实验中,刚开始反应现象不明显,一段时间后才看到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
(3)由实验________(填实验序号)可以判断灰色固体中含有铝。
(4)由实验1-4可知,灰色固体中还含有氯化铝。实验1-3的现象是_________。
(5)实验二的结论是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
(6)为了进一步探究灰色沉淀的出现是否与盐酸中的Cl-有关,可以将稀盐酸换成______进行图1所示实验。
2.(2021·北京东城·统考一模)实验小组进行“蓝瓶子实验”。
【提出问题】影响溶液褪色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查阅资料】
在碱性条件下存在如下转化关系:亚甲基蓝溶液(蓝色)亚甲基白溶液(无色)
【进行实验】
改变条件,按上述装置及操作进行对比实验,第一次褪色时间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1)搅拌的作用是使溶液与_______充分接触。
(2)设计对比实验①②③的目的是_______。
(3)得出“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升高,能使溶液褪色更快”的结论,需要对比_______(填编号)。
(4)实验的结论是:影响溶液褪色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实验发现随着变色次数的增加,褪色时间越来越长,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应对废液中的氢氧化钠进行处理,可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
3.(2022·北京东城·统考二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
【查阅资料】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为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
(2)右表为部分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进行实验一】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中,Na2CO3与C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结合资料分析,实验2中CaCl2与NaHCO3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原因是______。
【进行实验二】改变溶液浓度,进行如下实验。
【解释与结论】
(3)将浊液过滤,滤渣用蒸馏水洗净后,检验滤渣为碳酸盐需要的试剂是______。
(4)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混合。若想观察到浑浊,可选择NaHCO3溶液的浓度为______。
(5)NaHCO3与CaCl2在溶液中的反应为:,部分实验未观察到气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6)综合以上实验可知:
①盐与盐在溶液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也能发生其他类型的反应。
②影响盐与盐在溶液中反应的因素有______。
4.(2021·北京东城·统考二模)84 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具有漂白性,常用于织物的漂白。实验小组对其漂白性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Ⅰ、酚酞在不同酸碱度溶液中的颜色:
Ⅱ、ORP 可衡量 84 消毒液的漂白能力,ORP 数值越大,84 消毒液的漂白能力越强。
III、84 消毒液标签部分内容如下:
【进行实验】
实验 1:验证 84 消毒液的漂白性
实验 2:探究 84 消毒液漂白能力的影响因素
不同条件下,测得 84 消毒液的ORP值,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1)实验 1,向 NaOH 溶液中滴加 2 滴酚酞溶液后,溶液变为______色;加入 84 消毒液后,溶液褪色的原因是______。
(2)实验 2-1 的结论是______。
(3)分析实验 2-2,解释标签中“勿用 40C 以上的热水稀释原液”的原因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4)84 消毒液勿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 HCl)混用,因为 NaClO 与 HCl 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Cl2),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 + NaClO= NaCl +______+ Cl2↑。
(5)根据标签信息,推测 84 消毒液的漂白能力还可能受______影响。
5.(2022·北京东城·统考一模)实验小组探究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
【进行实验】
(1)实验1:向分别盛有Fe片、Cu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①Fe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Cu与稀盐酸不反应,原因是______。
(2)实验2:探究Fe与硫酸的反应(Fe片大小相同且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硫酸溶液体积相等)
①对比实验①和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②实验③中没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3:探究Cu与浓盐酸的反应
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硫酸溶液与浓盐酸中H+的浓度接近)。
【解释与结论】
① ④是对照实验,目的是排除______的干扰。
② 点燃⑥中气球内的气体,发出爆鸣声,则⑥中气球变鼓是因为生成了______;经检测,⑥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成分是H3CuCl4。
【反思与评价】
③综合以上实验,请写出你对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的新认识______。
6.(2020·北京东城·统考一模)实验小组同学验证Ca(OH)2溶液导电性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观察到灯泡变亮的同时,两个电极上均有气体产生,且阳极附近出现了白色浑浊。小组同学对白色浑浊物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一】甲同学认为:白色浑浊物是Ca(OH)2。
【实验一】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猜想,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白色浊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振荡,观察到仍有白色浑浊。
【猜想二】乙同学认为:白色浑浊物中含有CaCO3。
【实验二】为了验证乙同学的猜想,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白色浊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白色浑浊消失,没有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实验三】为了进一步验证乙同学的猜想,进行如下实验。
【解释与结论】
(1)用石墨电极验证Ca(OH)2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两个电极上产生大量气体,发生的是电解水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甲同学提出白色浑浊为Ca(OH)2的理由是_____。
(3)由实验三得出的结论是____,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反思与交流】
(4)实验二中没有观察到明显气泡的可能原因是____。
(5)丙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白色浑浊物产生的原因,用铂(Pt)电极代替石墨(C)电极完成图1所示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
二、计算题
7.(2021·北京东城·统考一模)氢化钙(CaH2)可用作干燥剂,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现有2.1g氢化钙,理论上可吸收水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8.(2021·北京东城·统考二模)工业生产氯化钡(BaCl2)时会产生有毒的硫化氢(H2S)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的硫化氢,化学方程式为 H2S + 2NaOH= Na2S + 2H2O。现有 40kg 氢氧化钠,配成溶液后,理论上可吸收硫化氢气体的质量是多少?
9.(2022·北京东城·统考一模)用NaH制H2的反应为:NaH+H2O=H2↑+NaOH。若制备2g H2,计算理论上需要NaH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10.(2022·北京东城·统考二模)汽车尾气处理系统为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使用催化转换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计算当有6gNO被转化时,同时被转化的CO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实验序号
1-1
1-2
1-3
1-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有微量气泡产生,固体溶解
有少量气泡产生,固体溶解
____________
固体部分溶解
实验序号
盐酸浓度
实验现象
2-1
4.0%
刚开始反应现象不明显,一段时间后缓慢反应,然后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出现灰色沉淀
2-2
2.8%
先是看不到反应现象,一段时间后缓慢反应,然后慢慢地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出现少量灰色沉淀
2-3
2.1%
3~4小时后明显有气泡产生,反应慢慢地比较快些,试管底部出现少量灰色沉淀
2-4
1.4%
反应更慢,出现极少量的灰色沉淀
装置
操作
现象
打开磁力搅拌器,搅拌
溶液为蓝色
停止搅拌,静置
溶液褪为无色
打开磁力搅拌器,搅拌
溶液变为蓝色
停止搅拌,静置
溶液褪为无色
实验编号
NaOH质量/g
温度/C
搅拌时间/s
搅拌转速/r/min
褪色时间/s
①
1.0
25
60
2500
90
②
2.0
25
60
2500
68
③
3.0
25
60
2500
40
④
2.0
35
60
2500
45
⑤
2.0
45
60
2500
23
⑥
2.0
25
20
2500
39
⑦
2.0
25
100
2500
118
阴离子
阳离子
Cl-
Na+
溶
溶
溶
Ca2+
溶
不
溶
序号
实验装置
实验药品
实验现象
1
0.1%CaCl2溶液+0.1%Na2CO3溶液
有浑浊
2
0.1%CaCl2溶液+0.1%NaHCO3溶液
无明显变化
NaHCO3溶液
0.1%
1%
5%
CaCl2溶液
0.1%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
1%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有微小气泡
5%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有大量气泡
装置
操作步骤
现象
(1)滴加2滴酚酞溶液
溶液显______色
(2)滴加一定量84消毒液
溶液恰好褪为无色
(3)测所得溶液的pH
pH约为13
(4)再滴加2滴酚酞溶液
溶液恢复为步骤(1)中的颜色
实验组
序号
84 消毒液与水体积比
温度/℃
ORP 值
2-1
①
1:100
18
667
②
1:25
18
610
③
1:10
18
577
2-2
④
1:25
3
608
⑤
1:25
16
592
⑥
1:25
52
558
序号
药品
现章
①
Fe片+硫酸溶液(V浓硫酸:V水=1:2)
快速产生气泡
②
Fe片+硫酸溶液(V浓硫酸:V水=1:200)
缓慢产生气泡
③
Fe片+硫酸溶液(V浓硫酸:V水=1:200000)
无气泡产生
装置
序号
药品
现象
④
浓盐酸
24小时后仍无明显变化
⑤
Cu粉+硫酸溶液
24小时后得无明显变化
⑥
Cu粉+浓盐酸
24小时后气球变鼓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注射器内稀盐酸推入瓶中,并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得装置内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I.白色浑浊消失,没有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II.检测到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参考答案:
1. 盐酸先与表面的氧化铝反应,该反应无明显现象,再与铝反应,出现明显气泡 1-1 和1-2 固体部分溶解 在实验二的条件下,稀盐酸浓度在1.4%~4%之间,随着盐酸浓度的降低,得到灰色沉淀的量依次减少 稀硫酸
【分析】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盐酸和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
【详解】(1)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盐酸先和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然后盐酸和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故图1所示实验中,刚开始反应现象不明显,一段时间后才看到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盐酸先与表面的氧化铝反应,该反应无明显现象,再与铝反应,出现明显气泡。
(3)铝粉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且反应均生成氢气,实验1-1有微量气泡产生,固体溶解,实验1-2有少量气泡产生,固体溶解,故由实验1-1 和1-2可以判断灰色固体中含有铝。
(4)氯化铝固体为白色颗粒或粉末,易溶于水和乙醇,由实验1-4可知,固体部分溶解,则灰色固体中还含有氯化铝,故实验1-3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
(5)实验二的结论是在实验二的条件下,稀盐酸浓度在1.4%~4%之间,随着盐酸浓度的降低,得到灰色沉淀的量依次减少。
(6)为了进一步探究灰色沉淀的出现是否与盐酸中的Cl-有关,稀硫酸中不含氯离子,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故可以将稀盐酸换成稀硫酸进行图1所示实验。
【点睛】盐酸先与铝表面的氧化铝反应,该反应无明显现象,再与铝反应生成氢气,出现明显气泡,在实验二的条件下,稀盐酸浓度在1.4%~4%之间,随着盐酸浓度的降低,得到灰色沉淀的量依次减少。
2. 氧气 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时,NaOH溶液的浓度对溶液褪色快慢的影响 ②④⑤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温度和搅拌时间 溶液中的葡萄糖因反应不断消耗而逐渐减少 盐酸(或硫酸)
【详解】(1)根据题目信息发生颜色变化,需要亚甲基白溶液与氧气接触,因此搅拌可以使溶液与氧气充分接触,实验现象明显变化,便于观察;故答案为:氧气。
(2)①②③中变量为氢氧化钠的质量,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因此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对褪色现象的影响;故答案为: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时,NaOH溶液的浓度对溶液褪色快慢的影响。
(3)实验变量为温度,其他实验条件需要保证相同,符合此要求的为②④⑤;故答案为:②④⑤。
(4)根据实验内容可以看出,变量有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温度和搅拌时间,因此探究影响溶液褪色快慢因素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温度和搅拌时间;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温度和搅拌时间。
(5)由于葡萄糖不断消耗,亚甲基蓝溶液与葡萄糖反应需要的时间增长,所以造成褪色时间变长;故答案为:溶液中的葡萄糖因反应不断消耗而逐渐减少。
(6)氢氧化钠为碱性,需要酸来中和,因此可以用盐酸或者硫酸进行处理;故答案为:盐酸(或硫酸)。
3. Na2CO3 +CaCl2═2NaCl+CaCO3↓ NaCl和Ca(HCO3)2均可溶,没有沉淀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1%##5% NaHCO3溶液的浓度小,CO2产生的量少,溶于水中 盐的种类、盐溶液的浓度
【详解】(1)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2NaCl+CaCO3↓;
(2)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交换成分后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钙交换成分后为NaCl和Ca(HCO3)2均可溶,没有沉淀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检验碳酸根离子常用的方法是:在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然后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故检验滤渣为碳酸盐需要的试剂是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4)从表中的信息可以看出,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混合,若想观察到浑浊,可选择NaHCO3溶液的浓度是1%(或5%);
(5)NaHCO3与CaCl2在溶液中的反应为:2NaHCO3+CaCl2=2NaCl+CaCO3↓+H2O+CO2↑,部分实验未观察到气泡,可能的原因是NaHCO3溶液的浓度小,CO2产生的量少,溶于水中;
(6)根据实验的过程,影响盐与盐在溶液中反应的因素有盐的种类、盐溶液的浓度。
4. 红 次氯酸钠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 其它条件相同时,消毒液浓度越大,84 消毒液的ORP值越大 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84 消毒液的ORP值越小 H2O 光照
【详解】(1)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实验 1,向 NaOH 溶液中滴加 2 滴酚酞溶液后,溶液变为红色;84 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具有漂白性,加入 84 消毒液后,溶液褪色的原因是次氯酸钠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
(2)实验 2-1 控制的变量为消毒液的浓度,比较数据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 消毒液浓度越大,84 消毒液的ORP值越大。
(3)实验 2-2控制变量为温度,分析数据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84 消毒液的ORP值越小,故“勿用 40C 以上的热水稀释原液”。
(4)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氢、氯、钠、氧数目分别为2、3、1、1,反应前氢、氯、钠、氧数目分别为0、3、1、0,故空格处化学式为H2O。
(5)根据标签信息,宜贮存在避光阴凉处,可推测 84 消毒液的漂白能力还可能受光照影响。
5.(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
(2)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酸的浓度越低,铁与硫酸的反应速率越慢 酸的浓度太低,铁与氢离子接触少
(3) 浓盐酸挥发 氢气##H2 一定条件下,氢后金属也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详解】(1)①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故铜与稀盐酸不反应;
(2)①实验①和②中,酸的浓度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且酸的浓度越低,产生气泡的速率越慢,说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酸的浓度越低,铁与硫酸的反应速率越慢;
②实验③中酸的浓度太低,铁与氢离子接触少,故没有气泡产生;
(3)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故④是对照实验,目的是排除浓盐酸挥发的干扰;
②点燃⑥中气球内的气体,发出爆鸣声,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Cu、H、Cl,生成的气体具有可燃性,故则⑥中气球变鼓是因为生成了氢气;
③由以上实验可知,铜与稀盐酸不反应,但是铜粉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一定条件下,氢后金属也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6. 2H2O2H2↑+O2↑ Ca(OH)2已经饱和,水因反应而被消耗,使体系内水减少,导致Ca(OH)2析出 白色浑浊物中有CaCO3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含量较少,使反应生成的CO2太少,没有明显逸出 探究白色浑浊物的产生与石墨电极有关
【详解】(1)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2)饱和的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水因为电解而部分被消耗,所以导致氢氧化钙析出;
(3)由图象可知,装置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这是因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白色浑浊物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因为碳酸钙的含量较少,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太少,所以没有观察到有明显的气体逸出;
(5)用铂(Pt)电极代替石墨(C)电极完成图1所示实验,其目的是探究白色浑浊物的产生是否与石墨电极有关。
7.解:设理论上可吸收水的质量为x,
解得:x=1.8g。
答:理论上可吸收水的质量是1.8g。
【详解】详见答案。
8.解:设可吸收硫化氢气体的质量是x
答:可吸收硫化氢气体的质量是17kg。
【详解】见答案。
9.解:设理论上需要NaH的质量为x
x=24g
答:理论上需要NaH的质量为24g
【详解】见答案。
10.解:设被转化的CO的质量为x 。
答:当有6gNO被转化时,同时被转化的CO的质量为5.6g。
【详解】详解见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63科学探究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63科学探究题,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盐城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77科学探究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77科学探究题,共6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54科学探究题(提升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54科学探究题(提升题),共5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嗅盐”中碳酸铵含量的探究,铜的化合物的制备研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