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176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成都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176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成都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1769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成都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单选题1.(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观察乳化现象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比较铁、铝金属活动性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2.(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3.(2021·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转化的是A. B.C. D.4.(2018·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方法与结论A黄铜与铜相互刻画,留下痕迹的是黄铜B高锰酸钾与二氧化锰取样加热,伸入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高锰酸钾C氯化钠与硝酸铵取样溶解,试管外壁有水雾的是氯化钠D稀盐酸与稀硫酸取样测pH,pH大的是稀盐酸 A.A B.B C.C D.D5.(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成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A.石油炼制 B.太阳能发电 C.燃煤脱硫 D.酒精作燃料6.(2020·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按如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C.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7.(2018·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活性炭作除味剂B.液氧用于火箭发射C.石墨用作电刷D.干冰用于食品保鲜8.(2020·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成都出土的文物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东汉说唱俑 B.“郫”字青铜戈C.龙纹铅饼币 D.黄金面具9.(2019·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A.废旧金属回收利用 B.农业上过量施用化肥、农药C.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 D.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制品10.(2019·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水对铁生锈有无影响B.探究质量守恒定律C.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D.探究甲烷的组成11.(2018·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探究锌、铜、镁的金属活动性时,下列现象、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A.盐酸的浓度可以不同 B.铜片表面有气泡C.镁片的试管表面发烫 D.活动性Cu>Zn>Mg12.(2018·四川成都·中考真题)科学家发现一种新金属。根据右表信息推测其用途错误的是熔点2500℃密度3g/cm3强度与钢相似导电性良好导热性良好抗腐蚀性优异 A.用于焊接金属 B.制造航天飞机C.制外科手术刀 D.用于通讯设备13.(2020·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点燃氢气前不用检验纯度B.干冷烧杯内壁无明显变化C.b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14.(2018·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期饮用蒸馏水有益健康B.肥皂遇到硬水容易起浮渣C.霉变花生洗净后可以食用D.为了健康大量服用保健品15.(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根据图示实验和溶解度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NaCl35.736.036.637.338.4KNO313.331.663.9110169 A.若a是NaCl,则③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若a是NaCl,则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7.2%C.若a是KNO3,则③到④溶液由不饱和转化为饱和D.实验证明溶液是否饱和与温度、溶质的量和溶剂种类有关16.(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化学实验中常用到玻璃棒,下列操作中其用途不同的是A.溶解固体 B.蒸发溶液C.过滤液体 D.稀释浓硫酸17.(2021·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将1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10%的稀硫酸。有关步骤的说法正确的是A.计算需水98g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C.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配制好后,装瓶贴标签18.(2021·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60℃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1,结合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的KNO3质量为41.6g B.降温过程中KNO3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C.蒸发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 D.20℃时,100g KNO3饱和溶液中有KNO331. 6g19.(2021·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B.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C.液氮制造低温环境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20.(2019·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B.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D.常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氯化钠晶体21.(2019·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都是固体 B.乳化能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搅拌可增大物质的溶解度22.(2018·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根据图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溶液不能溶解其他溶质B.20ml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是定值C.加热后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大D.加热后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参考答案:1.B【详解】A、图中无乳化剂(如洗涤剂等),无法观察乳化现象。所以A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在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不会逸出。只要少滴稀盐酸不使锥形瓶内压强过大即可。所以B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C、铁片与铝粉与5%稀硫酸反应速率不同,但不能比较铁、铝金属活动性,还应控制铁、铝的形状相同。所以C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应用红磷作反应物,用足量木炭生成二氧化碳是气体占据了消耗的氧气体积,压强变化不明显。测定失败。所以D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综上所述:选择B。2.D【详解】A、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A错误;B、化石燃料燃烧会消耗氧气,但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故大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B错误;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不能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C错误;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D正确。故选D。3.B【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是三氧化硫,不符合题意;B、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氯化钡和硫酸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硫酸钡,符合题意;C、氧化铜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铝比铜活泼,铜和硫酸铝不反应,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硝酸钠和氢氧化钾不能形成沉淀、气体和水,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4.B【详解】A、合金比组成金属的硬度大,故留下痕迹的是铜,故错误;B、高锰酸钾加热 可生成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二氧化锰不能,故正确;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而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试管外壁有水珠出现, 故错误;D、溶液的pH的大小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的浓度有关,通过测量pH不能确定溶液是稀硫酸还是稀盐酸,故错误。故选B。5.B【分析】低碳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详解】A、石油炼制,石油是含碳的有机物,石油产品应用会产生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C、燃煤脱硫,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D、酒精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故选B。6.C【详解】A、试管中有空气,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的是受热膨胀的空气,不能说明反应开始,不符合题意;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此时产物铜的温度较高,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又产生黑色的氧化铜,所以要等固体冷却后才能倒出,不符合题意;C、木炭具有还原性,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元素,使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单质铜,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碳元素的质量的总和,反应中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固体减少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不符合题意。故选C。7.B【详解】A、活性炭作除味剂,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液氧用于火箭发射,利用氧气助燃性,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C、石墨用作电刷,利用石墨导电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干冰用于食品保鲜,利用干冰生化吸热,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8.A【详解】A、该物品的材料是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正确;B、青铜是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C、铅是一种金属,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D、黄金是一种金属,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故选A。9.B【详解】A.、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可以有效地减少金属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并能节约金属资源,选项正确;B、农业上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会污染土壤,可能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不符合世界地球日的主题,选项错误;C、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能够有效地保护矿物,并能避免过度开采形成的污染,选项正确;D、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制品,能够有效地减少白色污染,选项正确,故选B。10.A【详解】A、由图可知,实验中的变量只有水,可以探究水对铁生锈有无影响,选项正确;B、氯化钠不与稀硫酸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必须通过化学反应加以探究,故选项错误;C、铜与铝均能与硝酸银反应,能证明铜、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但无法证明铜和铝的金属活动性的强弱,选项错误;D、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烧杯只能证明有水生成,不能检测二氧化碳的生成,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如果某种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探究其中一种因素的影响方式时,其它因素应保持相同。11.C【详解】A、用盐酸与三种金属反应探究金属的活动性时,要求酸的浓度相同,故错误;B、铜的活动性比氢弱,故不能与酸反应,故错误;C、镁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故试管表面发烫,正确;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Mg >Zn> Cu,故错误。故选C。12.A【详解】A、该金属的熔点高,不能作为焊接金属,错误;B、该金属的硬度大,耐腐蚀,密度小,熔点高,故可以制作飞机,正确;C、该金属硬度大,耐腐蚀,可以制外科手术刀,正确;D、该金属具有导电性,故可用于通讯设备,正确。故选A。13.D【详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如果不纯点燃氢气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不符合题意;B、氢气燃烧生成水,干冷烧杯罩住火焰,内壁有水雾产生,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所以 b管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氢气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不符合题意;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化合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也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符合题意。故选D。14.B【详解】A、人体正常生长需要从水中摄取少量的矿物质,故不能长期饮用蒸馏水,错误;B、肥皂遇到硬水容易起浮渣,正确;C、霉变花生有毒,不能食用,错误;D、不能大量的摄入保健品,错误。故选B。15.B【详解】A、60℃时,NaCl的溶解是37.3 g,所以60℃时,20 g水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故③中的溶液是6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③中的溶液是6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由③恒温度蒸发5g 水后所得④中溶液仍为60℃的NaCl的饱和溶液,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可得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B正确;C、60℃时,KNO3的溶解是110 g,所以60℃时,20 g水最多能溶解KNO3的质量是,15g水最多能溶解KNO3的质量是,所以③和④中的溶液都是6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D、实验证明溶液是否饱和与温度、溶质的量和溶剂质量有关,与溶剂的种类无关,故D错误。故选B。16.C【详解】A、固体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B、蒸发溶液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C、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D、浓硫酸稀释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浓硫酸充分稀释并散热;过滤与其他操作中玻璃棒作用不同。故选C。17.D【详解】A、溶质质量=(10×98%)g=9.8g,10%=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质量=(9.8÷10% )=98g,溶剂质量=(98-9.8)g=88.2g,不符合题意;B、量取水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平齐,不符合题意;C、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浓硫酸加入水中,不符合题意;D、配制好后,装瓶贴标签,符合题意。故选D。18.A【详解】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故60℃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共析出10g硝酸钾,说明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41.6g,符合题意;B、由图2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由图1可知,降温过程中,一开始没有溶质析出,说明一开始是不饱和溶液,后有溶质析出,变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C、M点为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N点为2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增加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不符合题意;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131.6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31.6g,不符合题意。故选A。19.B【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特殊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A错误。B、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用于食品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B正确。C、液氮气化吸热,制造低温环境,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C错误。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D错误。故选:B。20.C【详解】A、由溶解度图可知,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g,则20g水中溶解氯化钠最大质量大于5g,可判断a中一定为不饱和溶液,选项错误;B、c中溶液的温度为100℃,此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40g,则2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8g,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28.6%,选项错误;C、由选项B判断,c为饱和溶液,由图中可知溶液b中氯化钠未溶解完,则b溶液在加热过程中一直为饱和液,选项正确;D、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受温度影响较小,应用蒸发结晶法提取氯化钠晶体,选项错误,故选C。21.B【详解】A、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都是固体,如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选项错误;B、乳浊液静置后会出现分层现象,这体现了乳浊液的不稳定性,加入乳化剂后,乳浊液不易分层,较为稳定,选项正确;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就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选项错误;D、搅拌只能加快溶质溶解的速率,不会增大物质的溶解度,选项错误,故选B。22.C【详解】A、饱和溶液只对某种溶质而言是饱和的,而对于其他的物质是不饱和的,故氯化钠溶液可以溶解其他的物质,故错误;B、20ml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与溶液的温度有关,故不是定值,错误;C、加热后溶液中水蒸发,故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大,正确;D、加热后硝酸钾溶液中的水蒸发,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错误。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内蒙古呼伦贝尔三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宁夏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氧气、碳),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巴中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氧气、碳),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