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第3部分 专题16 Ⅲ 核心突破 突破六 立足文本,思考深广,精准探究丰富意蕴
展开突破六 立足文本,思考深广,精准探究丰富意蕴
[导语] 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鉴赏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层级,是考试能力中的最高级。探究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其设题角度多涉及主旨意蕴、审美意蕴及创作意图等。近年来,高考命题在“探究”上淡化了许多,虽然不冠以“探究”字样,但不少题目的实质仍是探究。散文探究与小说探究在探究角度及方法上差不多,仍以主旨意蕴为主,要求思考深刻、开掘广泛。对于学生复习来说,需要掌握探究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常见探究题型的探究要点。
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如作品中渗透的情感,表现出来的风骨,某种精神或某种取向等。作品的意蕴不等同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它是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属文本的纵深层次。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构成意蕴的主要方面。但是很多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是确定的,或不是唯一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读者感受到的思想有时也是不同的。并且随着读者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转换,也能发现作品的新意蕴。不过,考试中的“意蕴”是实实在在的,有明确的指向,更有明确的答案和得到答案的依据。比如涉及的具体探究有句子意蕴、标题意蕴、主旨意蕴、意象意蕴、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
探究意蕴讲究角度和层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讲的是“广”字,求的是丰富意蕴;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探究,由浅层到深层,讲的是“深”字,求的是深层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春意挂上了树梢
萧 红
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只是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起来。天空打起朦胧的多有春意的云彩;暖风如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春末了,关外的人们才知道春来。春是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拖马车的马冒着气,马车夫们的大毡靴也不见了,行人道上外国女人的脚又从长筒套鞋里显现出来。笑声,见面打招呼声,又复活在行人道上。商店为着快快地传播春天的感觉,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那是布置着公园的夏景。我看得很凝神的时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她也戴着那样小檐的帽子。
“天真暖啦!走路都有点热。”
看着她转过“商市街”,我们才来到另一家店铺,并不是买什么,只是看看,同时晒晒太阳。这样好的人行道,有树,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听着,听着吧!春在歌唱……
“大爷,大奶奶……帮帮吧!……”这是什么歌呢,从背后来的?这不是春天的歌吧!
那个叫花子嘴里吃着个烂梨,一条腿和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好像不存在似的。“我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唉唉……!”
有谁还记得冬天?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
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而挪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
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
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支烟卷,她又换一套衣裳。那是淡绿色的,和树枝发出的芽一样的颜色。她腋下夹着一封信,看见我们,赶忙把信送进衣袋去。
“大概又是情书吧!”郎华随便说着玩笑话。
她跑进屋去了。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
夜,春夜,中央大街充满了音乐的夜。流浪人的音乐,日本舞场的音乐,外国饭店的音乐……七点钟以后,中央大街的中段,在一条横口,那个很响的扩音机哇哇地叫起来,这歌声差不多响彻全街。若站在商店的玻璃窗前,会疑心是从玻璃发着震响。一条完全在风雪里寂寞的大街,今天第一次又号叫起来。
外国人!绅士样的,流氓样的,老婆子,少女们,跑了满街……有的连起人排来封闭住商店的窗子,但这只限于年轻人。也有的同唱机一样唱起来,但这也只限于年轻人。
这好像特有的年轻人的集会。他们和姑娘们一道说笑,和姑娘们连起排来走。中国人来混在这些卷发人中间,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但是汪林在其中,我们又遇到她。她和另一个也和她同样打扮漂亮的、白脸的女人同走……卷发的人用俄国话说她漂亮。她也用俄国话和他们笑了一阵。
中央大街的南端,人渐渐稀疏了。
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那边,还望得见那边快乐的人群。还听得见那边快乐的声音。
三月,花还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
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是冬天吧?是秋天吧?但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1936年5月
(有删改)
1.请探究结尾画线句子的深层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快乐的人们”,如汪林等人,生活富裕,不计冷暖;爱情甜蜜,不知苦涩;激情满怀,抗衡四季。他们的快乐是不分季节的。②“哀哭的人们”,如叫化子,一个寒冬足以使其陷入饥饿和死亡,即便是日渐和暖的春天也温暖不了他们。他们的苦难是周而复始的,四季逃不开的。③写出了作者对世态人情的洞察和对人们悲苦生活的感伤。
2.请探究标题“春意挂上了树梢”的丰富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春天来到了哈尔滨,到处是春意盎然,“汪林”们充分享受春天的温暖。②春天来到人间,但人间的穷人们却感受不到春天的温暖,饥寒交迫,“春天”只是挂在了“树梢”上。③表达了春意下人间的不平等,以及作者呼吁真正的人间春意挂满树梢。
3.请谈谈文章以“春意挂上了树梢”为标题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富有诗意,引发人们对美好春天的想象。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一语双关,既指春天的和暖和盎然生机,同时“春意”又具有象征义,和文章主题相契合,表达作者对人世间的温暖春天的向往,期盼人们能够摆脱苦难。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究意蕴
(1)角度
①主角度:作品角度,对作品中的形象(人物形象和物象)、选用的材料、细节描写以及语言表达(散文中精辟且深刻的议论抒情语句)探究、挖掘意蕴。
②次角度:作家角度和读者角度。作者的思想观点、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都可能对作品写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作品的主旨意蕴。读者角度主要是读者的阅读感受。
(2)层面
表层意蕴 | 文本中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如文中的人、事、物、景等所蕴含的不同意义以及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情感倾向。 | |
深层意蕴 | 民族心理 | ①精忠报国;②崇尚自然;③中庸,稳重;④追求大一统;⑤安土重迁,叶落归根;⑥爱好和平,厌恶战争;等等。 |
人文精神 | 主要指人的意义和价值、社会责任、个人尊严、人生理想等方面,核心是人的价值追求;还指对人性的关怀,如对生命的关怀,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苦难的悲悯情怀等。 | |
学科认知 | 主要指哲学道理(哲理)、美学文学原理、文化历史规律等。 |
2.探究方法
(1)对象切分法
对象切分法是主要运用于主题类探究的重要方法。其实质就是看散文中写了哪些人、事、物、景,看发生了哪些事情,或者有哪几类人,他们各做了什么事情,也就是说找出散文描写的对象及其内容,在此基础上推断、分析各自的意蕴。具体说来,有以下两类切分:
①主要对象切分。任何散文都有一个主要描写对象,作者往往将这一对象的不同阶段、不同内容赋予不同的主旨,我们探究时应以不同时间段、不同内容段为切分点,详细分析这一对象在每一阶段中所表现出的主旨意蕴。
②人事景物切分。把散文中与主要描写对象相关的事物分成四类,即人、事、景、物。这些相关事物(人、事、景、物)都蕴含了丰富的意蕴。探究时只要按照这四类事物明确文中相应的内容,就可以探究出作者对这四类事物及其相互关系赋予的不同主旨意蕴。
对象切分法,其实就是探究的角度在具体题型中的具体化。
(2)见微知著法。即善于从文本材料尤其是细微材料中挖掘出深刻的意蕴。
(3)内引外联法
此法类似于读书中的出入法,既要读进去,深入文本,读出自己正确而准确的理解;又要能准确联系生活、社会、积累的生活知识或阅读体验,有所拓展,有所联系,有所发现,即“跳”出来,读出自我,读出个性化感悟。有“入”有“出”,有“内”有“联”,文本才是活的,读者才能与作品、作者充分沟通和对话。
(4)对立统一法
要善于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去探究文本深意。如文章论古,探究就要想到它的对立面——今;文章写的是对某类现象的忧思,探究则要想到它的对立面——呼唤或追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窗外的春光
庐 隐
几天不曾见太阳的影子,沉闷包围了她的心。今早从梦中醒来,睁开眼,一线耀眼的阳光已映射在红色的壁上,她连忙披衣起来,走到窗前,把洒着花影的素幔拉开。前几天种的素心兰,已经开了几朵,淡绿色的瓣儿,衬了一颗朱红色的花心,风致真特别。同时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喷鼻醒脑,平板的周遭,立刻涌起波动,春神的薄翼,似乎已扇动了全世界凝滞的灵魂。
说不出是喜悦,还是惆怅,但是一颗心灵涨得满满的,她深切地意识到,窗外已充满了春光。二十年前的一个梦影,从那深埋的心底复活了:一个仅仅十来岁的孩子,为了脾气的古怪,不被家人们的了解,于是把她送到一所囚牢似的教会学校去寄宿。那学校的校长是美国人——一个五十岁的老处女,对孩子们管得异常严厉,整月整年不许孩子们走出那所筑建庄严的楼房外去。四围的环境又是异样的枯燥,院子是一片沙土地,没有树也没有花,所以也永远听不见鸟儿的歌曲。
春风有时也许可怜孩子们的寂寞吧!在那洒过春雨的土地上,吹出一些青草来——有一种名叫“辣辣棍棍”的,那草根有些甜辣的味儿,孩子们常常伏在地上,寻找这种草根,放在口里细细地嚼咀。这可算是春给她们特别的恩惠了!
那个孤零的孩子,处在这种阴森冷漠的环境里,更是倔强,没有朋友,在她那小小的心灵中,虽然还不曾认识什么是世界;也不会给这个世界一个估价,不过她总觉得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是有些乏味;她追求另一个世界。在一个春风吹得最起劲的时候,她的心也燃烧着更热烈的希冀。在下课后,她独自跑到地窖里去,那是一个更森严可怕的地方,四围是石板作的墙,房顶也是冷冰冰的大石板,走进去便有一股冷气袭上来,可是在她的心里总觉得比那死气沉沉的校舍,多少有些神秘性吧。最能引诱她的当然还是那几扇矮小的窗子,因为窗子外就是一座花园。这一天她忽然看见窗前一丛蝴蝶兰和金钟罩,已经盛开了,这算给了她一个大诱惑,自从发现了这窗外的春光后,在她生命上,也开了一朵光明的花,她每天一只猫儿般,只要有工夫,便蜷伏在那地窖的窗子上,默然地幻想着窗外神秘的世界。
那里一切都是美丽的,和谐的,自由的吧!她欣羡着那外面的神秘世界,于是那小小的灵魂,每每跟着春风,一同飞翔了。她觉得自己变成一只蝴蝶,在那盛开着美丽的花丛中翱翔着;有时她觉得自己是一只小鸟,直扑天空,伏在柔软的白云间甜睡着。她整日支着颐不动不响地尽量陶醉,直到夕阳逃到山背后,大地垂下黑幕时,她才怏怏地离开那灵魂的休憩地,回到陌生的校舍里去。
她每日照例地到地窖里来,——一直过完了整个的春天。忽然她看见蝴蝶兰残了,金钟罩也倒了头,只剩下一丛深碧的叶子,苍茂的在薰风里撼动着,那时她竟莫名其妙地流下眼泪来。在她的童年里,便只能在梦境里寻求安慰和快乐,一直到她否认现实世界的一切,她终成了一个疏狂孤介的人。在她三十年的岁月里,只有这些片段的梦境,维系着她的生命。
阳光渐渐地已移到那素心兰上,这目前的窗外春光,撩拨起她童年的眷恋,她深深地叹息了:“唉,多缺陷的现实的世界呵!在这春神努力创造美丽的刹那间,你也想遮饰起你的丑恶吗?人类假使连这些梦影般的安慰也没有,我真不知道人们怎能延续他们的生命哟!”
但愿这窗外的春光,永驻人间吧!她这样虔诚地默祝着,素心兰像是解意般地向她点着头。(选自《人间世》杂志1934年第1期,有删改)
1.请探究最后一段画线句的深刻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窗外的春光”既指现实生活中眼前所见窗外的阳光以及素心兰等撩起思绪的春光,又指美好、和谐、自由的生活;(2)美好的春光终会逝去,现实的世界总是充满着丑恶,是“多缺陷”的,“窗外的春光”不能永驻人间;(3)“但愿”既表达了对窗外春光终将逝去,人间生活冷硬淡漠的无奈和叹息,又表达了对人间生活永远美好、和谐、自由的希冀和祝愿。
关于句子意蕴探究题,其方法同理解句子含意差不多,或者说它要以理解句子含意为基础,善于抓住句子的具体特征,从关键词语、内部结构、表达特点等入手。但是,它与理解句子含意毕竟不在一个能力层级,它是“探究”层级,其难度与广度均超过“理解”层级中的句子含意。探究所选择的句子位置靠后(多是文末句),内涵深厚,是要从全文乃至文外的角度来探究的。具体说来有:
(1)看看该句与主旨之间的关系。探究所给句子都是与全文主旨相联系的,所以,在弄清句子的具体含意后,还要看看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关系,或者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主旨。联系主旨探究句子,一定能探究出句外意蕴、更深层的意蕴。
在联系主旨这一点上还可以再深入挖掘。看该句是否体现了“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看看该句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对于所给句子的深层意蕴,要特别善于抓住它背后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善抓“作者”要素。
(3)看看文本写作的时代背景。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这就意味着要结合作者和相关背景等资料对作品或作品中特别重要的句子进行合理的解读、探究。当然,我们反对机械、生硬地联系。
2.根据文意,说说“窗外的春光”的多层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是现实中的春光,眼前所见窗外的阳光,以及素心兰等撩起思绪的春光;二是回忆中的春光,童年时在教会学校地窖中“她”所见到并给心灵以安慰的窗外的美丽世界;三是寄托中的春光,“她”曾幻想自己变成蝴蝶和小鸟自由快乐地飞翔。故“窗外的春光”象征着美好、和谐、自由的生活。
1.总体要求
(1)弄清标题自身的含义和特点。
①抓标题关键词,分析其结构,真正弄清标题的意思。
②看拟题方法及其效果。拟定标题的方法有很多,如以人物(物象)命名,以环境命名,以主要事件命名等;看标题在表达上有无特点,如有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等。
(2)弄清标题与文本在内容、主旨、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联系,这是做标题类试题的核心。一定要抓住标题与文本在哪个(些)方面、角度有着什么样的联系,把这种联系找出来至关重要。
2.思维路径
第一步:理解标题的本义。标题的本义一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它的引申义。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标题除了有它的表层意思外,还有更为深层的含义,即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要明确标题的语境义就必须找到相关的关键句。所谓关键句,就是指文中点题句,能概括本段文字的句子,能透露作者情感的句子,或能体现本文主旨的句子。
第三步:深究标题的中心义。中心义指的是文章的主旨义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有时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也是本文揭示的中心。答题前首先要对该文主旨进行推敲,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可以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顺藤摸瓜,会对标题的中心义有更加明确的印象。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从标题的本义、语境义、中心义中提炼答案,用文章的点题句、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进一步印证标题的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之后,按照要求,精练语言,整合答案。
散文标题作用的分析、探究方法
(1)注重结合标题含义分析其作用。理解标题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看是否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注重结合标题特点分析其作用。以人物为题,主要点明写作对象和特点;以时间、地点为题,主要有创设背景、渲染气氛的作用;以景、物为题,主要有线索、表情、暗示主旨的作用。常见的作用术语有: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省、激发兴趣等。
(3)注重结合与文章的关系分析其作用。从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看,许多标题概括或暗示了文章的内容重点;从标题与文章主旨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就是文眼,点明了文章主旨;从标题与文章情感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从标题与文章思路、线索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是行文思路的体现。
3.请探究这篇散文的情感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女孩虽遭压抑,但不甘寂寞,努力追求春光、自由的行为的赞美。②对压抑儿童成长的现实的批判。③对人间生活永远美好、自由、和谐充满希冀和祝愿。
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等。它不同于思想意蕴,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的思想意义或价值,是作品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
探究散文的情感意蕴,要重点抓住以下几点:
(1)抓住文中的“情语”。要捕捉文中断断续续、或显或隐的情感语言,从而确定作者的情感倾向。尤其要抓住文眼句、议论抒情句这些能直接、鲜明地表达作者情感的语言。
(2)抓住文中众多不同的材料,挖掘作者对它们的不同情感态度。“不同的材料”在文中主要指不同的人、物、景、事等。
(3)学会转换视角,挖掘深层情感。
常见的转换视角有:①历史与现实的转换,如文本写的是历史,可能暗含着对现实的期待;②批判与希望的转换,如文本在批判一些问题,可能它在希望积极层面的东西;③正面与反面的转换,如文本写了反面的东西,可能暗示着它要肯定正面的东西。
(4)答案表述必须有情感术语。如赞扬、担忧、期待、希望、不满、无奈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分析主旨意蕴——立足文本,思考深广: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分析主旨意蕴——立足文本,思考深广,共22页。
新高考语文第6部分 专题16 对点精练六 精准探究丰富意蕴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6部分 专题16 对点精练六 精准探究丰富意蕴课件PPT,共27页。
新高考语文第8部分 散文阅读 课时67 精准分析主旨意蕴——立足文本,思考深广: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8部分 散文阅读 课时67 精准分析主旨意蕴——立足文本,思考深广,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析物象意蕴,分析标题意蕴和作用,分析作品风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