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任务二 咀词嚼句,鉴赏语言艺术课件PPT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任务二 咀词嚼句,鉴赏语言艺术课件PPT01
    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任务二 咀词嚼句,鉴赏语言艺术课件PPT02
    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任务二 咀词嚼句,鉴赏语言艺术课件PPT03
    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任务二 咀词嚼句,鉴赏语言艺术课件PPT04
    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任务二 咀词嚼句,鉴赏语言艺术课件PPT05
    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任务二 咀词嚼句,鉴赏语言艺术课件PPT06
    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任务二 咀词嚼句,鉴赏语言艺术课件PPT07
    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任务二 咀词嚼句,鉴赏语言艺术课件PPT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任务二 咀词嚼句,鉴赏语言艺术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任务二 咀词嚼句,鉴赏语言艺术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任务,核心内容导图概览,炼字艺术精准赏析,点拨关键,答题三步骤,找准诗眼,答题规范,炼句艺术精准赏析,语言风格精准赏析,豪迈奔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词句、诗眼、语言特色。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因此,仔细品味诗歌的词语,认真分析诗歌的句法,准确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对于提升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至关重要。
    一、理解炼字必备知识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理解运用1.试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 “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写江涛冲击堤岸后激起的浪花像一堆堆雪,形容力度之大。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了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
    2.(1)请简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阔”字的作用。
    答案 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阔”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七组十四个叠字,形象、细致而深入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为全词奠定了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十四个字中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蕴愁,创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读来仿佛可以听到词人那迟缓沉重的足音。“寻”“觅” “冷”“清”“凄”“惨”“戚”,本是富有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词,把它们重叠起来,集中在一起,就更加强了它们的艺术效果。
    3.请赏析《琵琶行并序》中“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半”字的妙处。
    答案 “半”字写出了琵琶女在“千呼万唤”形势下一方面盛情难却,一方面又有几分羞涩、戒备的形态与心态,非常传神。
    4.阅读李煜《虞美人》词的上片,然后回答问题。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有何作用?
    答案 “又”字表示多次,承接“何时了”,怕见“春花秋月”偏“东风”又吹,写出了词人的无奈与痛苦。
    二、掌握赏析炼字艺术的角度与步骤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唐]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注 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鉴赏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诗人是在静寂的夜间,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西楼的。“凉风发”,暗示季节是秋天,与下文的“秋月”相呼应。“望吴越”,点出了诗人登楼的目的。从“夜寂”“独上”“望吴越”等词语中,隐隐地透露出诗人登楼时孤寂、抑郁、怅惘的心情。诗人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写“望”中之景的。“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上句写俯视,下句写仰观。俯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荡;仰观遥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是从月亮中滴出。短短十四个字,就把秋月下临江古城特殊的夜景,描绘得非常逼真传神。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原来他是在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一个“稀”字,吐露了诗人一生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苦闷心情。知音者“眼中”既然“稀”,诗人很自然地怀念起他所敬慕的历史人物。这里“眼中”二字对尾联,在结构上又起了“金针暗度”的作用,暗示下面将要写的内容。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一生对谢朓十分敬慕,因为谢朓的诗风清新秀逸,他孤直、傲岸的性格和不幸遭遇同李白相似。这两句话中有“话”,其“潜台词”是:李白与谢朓精神“相接”,谢朓的诗李白能理解;此时李白写此诗,与谢朓当年的心境相同,可是已经没有人能“解道”,能“长忆”了。可见李白“长忆”谢朓,乃是感慨自己身处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难耐。这正是此诗的命意,在结处含蓄地点出,与开头的“独上”相呼应,蕴含了“月下沉吟”的诗人无比的寂寞和忧愁。
    从炼字的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案 (1)“摇”“滴”二字用得极好。(2)此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内宴奉诏作[宋]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 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鉴赏 首联,诗人回忆了自己三十年前的事情,学习古代兵书,在战场上赢得英名,成为当代俊杰。颔联,写诗人当年为了保家卫国而披坚执锐,如今即便家庭贫困也保留着杀敌的佩刀。颈联,写岁月流逝,诗人虽然已经年老,但身体依然强健,随时都能冲锋陷阵,表现了诗人甘愿为国驱驰、杀敌报国的思想。尾联,点明写诗的季节,主要表明诗人因为如今不能杀敌报国而感到羞愧。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 观点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解析 本题从炼字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找到要比较的内容,即比较原诗颈联中的“健”“明”和题干中的“弱”“昏”哪两个字效果更好。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每组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区别。用“健”“明”,诗句的意思是虽然时过三十年,但“我”的手臂还很强健,目光依旧敏锐,还具有冲锋陷阵的能力,表达了作者虽老之将至,但犹存报国之念。“臂弱”“眼昏”表明作者年事已高;“尚嫌”“犹识”话锋一转,强调“我”虽已年老,但拉弓射箭臂力不减,仍能辨识阵云,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精神。在本诗中,不管用哪两个字,都能表达作者的杀敌报国之心。答题时一定要先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作具体分析。
    1.赏析炼字之妙的五个角度(1)看表意是否丰富凝练。诗歌语言,贵在字约意丰,以少胜多。不少字词之所以用得好,就在于用最少的语言传达出最丰富的意蕴。有的字词有表面义、暗指义、双关义等,赏析时,要赏出其丰富意蕴,读出其弦外之音。(2)看传情是否准确精妙。诗歌语言不但注重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更要借助字词来表情达意。赏析时,要善于结合全诗揣摩字词准确传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意愿。
    (3)看是否能营造意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字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营造美好的意境。(4)看表达上是否有特别之处。如是否活用词性,是否为叠字,是否化静为动,是否化无形为有形,有无使用比喻、比拟、借代、双关等手法。这一角度极为重要,因为高考不选平常语言,总是选富有表达特色的字词来考查。(5)看结构上是否有特别作用。如照应、过渡、对比、点出题旨等。
    三、重点赏析诗眼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注][金]元好问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注 嵩山:古称“中岳”,在河南省登封市北。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元好问因避战乱从三乡(河南省宜阳三乡镇)移家登封嵩山。
    鉴赏 本词上片以豪语绘塞上秋景,起调便营造出一个苍茫雄浑的境界。“塞上秋风鼓角”化用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词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四面边声连角起”,描写边塞特有的风光,变原词意中的悲凉为雄壮之音。“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边塞特有的意象叠加,展现出了一支已经做好战争准备、严整待发的军队和一幅雄浑苍茫的边塞景象。接着便展开了人物的出场,“少年鞍马”以下三句,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年轻勇士横跨战马、威武出征的画面,笔势恣肆腾挪,抒写出想要为国立功的豪壮情怀。
    下片极写从军之乐。“侯骑”二句,轻快跳脱,意谓侦察的骑兵才通过蓟北,而部队的威名已震动辽西。“才”和“已”二字相呼应,表现了边塞部队威名远扬,使敌人望风而逃的气势。后三句虚写遥远后方的情事,将秋风鼓角和落日旌旗变换成依依杨柳和春闺初月,鞍马侯骑亦为红袖佳人所代替,一张一弛,情趣盎然。而“犹”字承前两句“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之余势,以健笔写韵事,刻画出少年多情的性格;“不须啼”三字既呼应“莫问”句,又以婉媚达壮意,颇有词情变化之妙,显得意蕴丰厚深长。
    全词以高昂乐观的基调,唱出了立志报国的壮怀,堪称一首胜利前景的畅想曲。作品先以边地威严雄武的特有景象,烘托出全身戎装的英雄“少年”激情鼓荡、跃跃欲试的情态。他忠诚报国,无论“所从谁”,都乐于效命沙场,万死不辞。其洒脱、旷达的豪迈情怀,于此可见。正因为有出师必捷的信念,才说“归期犹及柳依依”。结尾劝慰闺妇,没有丝毫悲戚惜别之态,却能动人肺腑。该词将青年人特有的豪情壮志与儿女爱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壮志凌云,又非无情铁汉,表现了作者年轻气盛、颇为自负的精神风貌。
    本词的词眼句是哪一句?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词眼句是“从军乐”。本句贯串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人物形象、场景描写和人物心境。(2)①本句奠定了全词乐观高昂的感情基调,自始至终洋溢着报国从军、积极乐观的豪迈之情,给人以鼓舞和向上的力量。②词的上片第三、四、五句刻画出一位横跨战马、威武出征的少年英雄形象,突出的正是这种“从军乐”而澎湃着的为国立功的爱国激情。③词的下片第一、二句写出了壮观的战争场面,这一场面与这位少年不畏生死、勇往直前的“从军乐”气概一脉相承。
    ④结尾三句正因为有少年“从军乐”的气概,才有了出师必捷的信念,才说“归期犹及柳依依”,结尾劝慰闺妇,没有丝毫悲戚惜别之态,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期盼。
    2.多要素、多层级、多角度地赏析诗眼(1)多要素①最生动,最具活力。②最能营造意境。③最易统摄全篇。④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和主旨。抓住这些要素分析诗眼(关键词),是最有效的。(2)多层级诗眼与重点字词在句子中、上下片中、全篇中乃至诗人的情感中,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意义或作用。固然,诗人的情感与句子、上下片、全篇密不可分,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分析诗眼与重点字词在这些层级中的不同表现。
    从局部角度,看诗眼对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精确性所起到的作用,或者看它是如何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精确性的。从整体(全诗)角度,一看诗眼对揭示主旨所起到的作用或是如何揭示出主旨的,二看诗眼是如何连缀全篇内容的。(3)多角度鉴赏诗眼,不宜笼统解说,也不宜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主要角度有两个: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诗人感情等方面来理解诗眼。艺术角度,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
    一、理解炼句必备知识古人云:炼字不如炼句。所谓炼句,就是根据表情达意或结构的需要,在句中运用恰当的表达技巧或对句子做语法方面的调整。所炼句子,多是能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全诗主旨的关键句,或在结构中起重要作用,在表达上极具表现力的关键句。
    理解运用 赏析下列句子的妙处。(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答案 该句运用互文手法,组成了一幅画面:朦胧的烟雾笼罩着寒冷的秦淮河水,冷冷的月光覆盖着水边的沙岸。诗句中的四个意象“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群,意境凄美而迷蒙,衬托出诗人的凄凉哀伤之情。
    (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案 用于开篇,交代时间、地点,点明季节特征,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答案 以景代情作结,结束全诗,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二、掌握赏析炼句艺术的关键环节炼句题考的一般都是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句子,熔铸了作者强烈感情的句子。这种句子赏析题是一种综合性、自由度大的赏析题型,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题型。它主要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有的句子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所选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就是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来。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鉴赏 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焚起了香,增添了肃静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举子们答题的情况。考生们入场后,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下发后,考生们奋笔疾书,一片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表明考试的意义。作者面对此景象不禁生发感慨:济济贤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栋梁。尾联作者自谦年老多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案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根据题意要求“赏析”“下笔春蚕食叶声”一句。“赏析”意谓要从表达技巧切入,而且是“这一句”,可以按“局部先修辞,再看表现手法”的顺序思考。这句诗可以拆分为“下笔”“春蚕食叶声”两部分,思考二者的联系可知,诗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春蚕食叶声”来比喻考生下笔写字的声音,以此表现作者的喜悦之情;作者用“春蚕食叶声”来反衬考场的安静,是动中见静的方法。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残春旅舍[唐]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鉴赏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当时唐朝已亡,此诗旨在抒发对唐王朝的怀念之情。首联写出春残红飞、夜雨刚晴的景象,再加上作者他乡为客,于是他忆起了阔别久远的帝京——长安。一提起长安,作者自然想起被昭宗信任、做翰林学士时的得意情形,又自然地想到被朱全忠排挤、落魄异乡的遭遇。这难言的种种味道,一时涌上心头。“忆咸京”三字,成为全篇的枢纽,领起后面三联。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
    颈联具体写作者客居馆舍中的寂寞。作者心中有无限的悲苦、说不尽的怨恨,客中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用诗来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几番思考,终未写成。悲忧郁愤越积越深,真如同重重愁阵一样,横亘胸中。作者只好用酒来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醒来之后,将是更大的悲伤。尾联写更大的悲伤使作者产生了信心和希望:他要好好地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言外之意,决不做异姓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想到这,他不愁了,也不悲了,他轻轻地擦拭着朝帽,心中暗暗地表示:一定要耐心地等待,一直等到大唐复兴,戴上朝帽、穿上朝服来参与朝政。
    全诗感情起伏动荡,由悲忧到镇定,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气节。全诗由“旅舍”“残春”总起,颔联承“残春”,颈联承“旅舍”,尾联收束照应全篇,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答案 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解析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的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
    1.准确、全面地判断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赏析句子题既然是以赏析表达技巧为主的暗考题,首要的一步就是要准确、全面地判断它所使用的表达技巧。(1)准确要做到准确,首先,必须要理解每种表达技巧的个性用途;其次,要将读懂诗句和把握诗句的内容实质这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前者是知识储备问题,下面重点说说后者。对于判断表达技巧来说,首先要看句子的表达方式,不少考生未能准确判断的原因就是未能判断句子的表达方式。如果所给句子是描写句,自然离不开描写技巧;如果是抒情句,
    自然离不开抒情技巧。其次看诗句的写作对象,即看它是写景的、写人的、叙事的,还是抒情的,要善于根据写作对象去判断“判断”的方向。(2)全面要做到全面,就要学会多角度分析。因为诗歌内容是相互联系的,考虑句子的技巧,既要考虑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也要考虑结构技巧。例如陆游《秋兴》一诗尾联“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从描写方法看,运用的是虚写;从表现手法看,运用的是想象;从抒情方式看,运用的是寓情于景;从位置结构看,运用的是以景结情。不过,一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是优先考虑角度。
    当然,有时还要关注句子本身的语言特点:句子倒装——错位的美;句子对仗——整齐的美;适当省略——韵味悠长的美;长于炼字——凝练的美。特别提醒:古诗结尾技巧判断①从表达方式看结尾技巧。主要有描写、抒情、议论三种作结方式,重点是描写作结。描写作结主要有景物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三种,其中古人用得最多的是以景作结。它是一种特殊的情景交融。特殊在哪儿?它一定在结尾,它既要求最后一句写景,还要保证倒数第二句一定不能写景,否则就是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
    ②从修辞手法看结尾技巧。主要有比喻作结、以典作结、双关作结、对比作结、疑问作结。下面重点谈谈“疑问作结”。它又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疑而问,很常见;二是无疑却问(反问);三是明知故问(设问)。③从表现手法看结尾技巧。主要有反衬作结、虚笔作结、以理作结等。2.全面、具体地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是赏析句子的最后环节,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一般而言,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写景、造情、达情。具体到诗歌中的某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一定要从句子本身出发,同时联系全文。
    (1)全面分析要有全面分析的意识,既要从内容角度考虑,更要从情感角度考虑。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角度:①内容、主旨角度。看它在塑造形象上是否具体、鲜明、生动,是否有利于主旨的表达。②思想感情角度。看它对思想表达是否突出、深化、升华,对情感表达是否含蓄、强烈、丰富。
    ③技巧自身角度。一般而言,效果与手法密不可分。首先要看句子在表达上有无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根据表达特点再去分析其表达效果。如果句子是借景抒情,其效果就是抒情含蓄,意味深长;如果句子是虚实结合,其效果就是拓宽诗境,表意更为深广等。④位置角度。“效果”就是作用,句子的作用有时还与其在诗歌中的位置有关。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甚至手法就有所不同。如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联、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以景结情。当然,不是所有效果分析都要这样,但关注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关注其表达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
    (2)具体分析所谓分析,就是把你赏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能否结合文本作细致、深入的分析,是评判赏析是否上乘的重要标准。答题规范
    一、理解语言风格必备知识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的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在此有必要提醒考生的是,我们往往给某些词人冠以“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头衔,这只是说明这位词人的作品整体上呈现某种风格,并非说这位词人的全部作品都是这种风格。我们在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时,还应当就诗论诗。
    理解运用 请判定下列诗句的语言风格。(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
    二、掌握语言风格分析角度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感遇(其三)①[唐]陈子昂 苍苍丁零②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③何摧兀④,暴骨无全躯。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注 ①公元686年,陈子昂参与边境平乱,而有此诗。②丁零:古代少数民族,曾属匈奴,唐时称回纥。③亭堠:边境守望的堡垒。④摧兀:险峻貌。
    鉴赏 诗人来到西北边陲,遥望丁零人的居处,只见荒途一直伸向苍茫的远方,用“今古”二字表明,当今边防不仅没有新的设施,而且连旧有的古道也荒废了。对于近处的亭堠,诗人在用“何摧兀”加以赞叹之后,又列举了士兵惨死沙场、曝尸旷野,暗示边塞徒有险峻的堡垒而已。狂风卷起黄沙,漫天飞扬,夕阳西坠,惨淡无光。这阴沉凄凉的景象,使诗人想起汉代三十万大军与匈奴作战,也在塞外遭到了惨败。历史的回顾与眼前的自然环境融汇在一起,渲染了古战场的悲惨气氛,表达了诗人对古今在塞外为国捐躯的士兵的无限感伤。由对死亡士兵的同情,诗人又推及对他们的遗孤的关切。“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直接谴责当政者不吊死问生,冷酷无情。
    请简要概括本诗的语言特色,并举例分析。
    答案 (1)本诗语言质朴劲健、沉郁悲壮。(2)诗人用“苍苍”“荒途”等词语表现出边塞的荒凉,用“暴骨无全躯”“汉甲三十万”“沙场死”等描写战场情境,语言质朴有力;用“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描写阴沉凄凉的景象,充满低沉抑郁之悲;“但见”“谁怜”相呼应,发人深省,语言沉郁,蕴含悲壮之气。
    相关课件

    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任务一 品象悟境,鉴赏形象艺术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任务一 品象悟境,鉴赏形象艺术课件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任务,核心内容导图概览,分析意象体会意境,点拨关键,答题规范,理解物象必备知识,因物寻志鉴赏物象,琵琶女,年老色衰,沦落江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任务三 “法”“情”合一,鉴赏表达技巧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任务三 “法”“情”合一,鉴赏表达技巧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任务,核心内容导图概览,修辞手法,四类技巧精准理解,特别提醒,虚实结合,联想想象,绘声绘色,高低结合,以动衬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微任务二 求同辨异,比较鉴赏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微任务二 求同辨异,比较鉴赏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任务,点拨关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