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4 课文1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4 课文1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试卷01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4 课文1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试卷02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4 课文1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试卷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4 课文1 廉颇蔺相如列传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4 课文1 廉颇蔺相如列传,共12页。

    
    [复习目标]
    1.梳理、积累这三篇文言文分散的基础知识,并做到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
    2.重点掌握实词“负”“易”“当”“坐”。
    3.重点掌握定语后置句的规律特点。
    [单元概览]
    课题
    文体
    作者
    核心内容
    艺术特色
    廉颇蔺相如列传
    传记
    司马迁
    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大智大勇、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和廉颇勇于改错的可贵精神。
    1.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3.善于运用对话和对比来表现人物性格
    苏武传
    传记
    班固
    记叙了苏武被匈奴扣留后的事迹,颂扬了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1.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2.对比手法的运用
    3.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张衡传
    传记
    范晔
    介绍了张衡多方面的才能和他一生在政治、文学、自然科学三个方面的成就。
    1.顺序井然
    2.详略得当
    3.语言凝练平实


    基础积累 奠基高考
    一、诵读全文,用“/”给未加标点的段落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第1段)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①(    )赵将,伐齐,大破②(    )之,取阳晋,拜③(    )为上卿,以④(    )勇气闻⑤(    )于诸侯。
    (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①(    )缪贤舍人②(    )。
    (第3段)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①(    )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②(    )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③(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④(    )见⑤(    )欺;欲勿予,即⑥(    )患⑦(   )秦兵之来。计⑧(    )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第4段)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①(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②(    )计③(    )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④(    )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⑤(    )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⑥(    )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⑦(   )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⑧(   )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⑨(   )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⑩(    )得脱矣。’臣从⑪(    )其计,大王亦幸⑫(    )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⑬(    )可使。”
    (第5段)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①(   )?”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②(   )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③(  )之④(    )二策,宁许⑤(    )以负⑥(    )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⑦(    )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第6段)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①(  )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②(  )美人③(  )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④(   )曰璧有瑕请指示⑤(    )王王授璧相如因⑥(    )持璧却⑦(    )立倚柱怒发上⑧(    )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⑨(    )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⑩(    )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⑪(    )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⑫(    )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⑬(    )大国之威以修敬⑭(    )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⑮(    )礼节甚倨⑯(    )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⑰(    )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第7段)相如持其璧睨①(   )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②(   )固③(   )请召有司案④(    )图指从此以往⑤(    )十五都⑥(     )予赵
    (第8段)相如度①(    )秦王特②(    )以诈佯为③(    )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④(    )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⑤(    )相如广成传⑥(    )
    (第9段)相如度秦王虽斋决①(    )负②(   )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③(    )褐④(    )怀⑤(    )其璧从径道⑥(    )亡⑦(    )归璧于赵
    (第10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①(   )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②(   )约束③(   )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④(    )赵故令人持璧归间⑤(    )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⑥(    )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⑦(    )大王与群臣孰⑧(    )计⑨(    )议之
    (第11段)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①(    )相如去秦王因②(    )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③(    )而厚④(    )遇⑤(    )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⑥(    )廷见相如毕礼而归⑦(    )之
    (第12段)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第13段)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第14段)其后秦伐赵,拔①(    )石城。明年②(    )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③(    )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第15段)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①(    )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②(    )为③(    )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④(    )缶,因⑤(    )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⑥(    )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⑦(    )。于是秦王不怿⑧(    ),为一击缶。相如顾⑨(    )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⑩(    )。”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第16段)秦王竟①(    )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②(    )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第17段)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
    (第18段)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①(    )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②(    )贱③(    )人,吾羞,不忍④(    )为之下!”宣言⑤(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⑥(    )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⑦(    )车避匿。
    (第19段)于是舍人相与①(  )谏曰:“臣所以去②(   )亲戚③(   )而事④(   )君者,徒⑤(   )慕君之高义⑥(   )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⑦(    )。且庸人尚羞⑧(    )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⑨(    ),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⑩(    )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⑪(    ),独⑫(    )畏廉将军哉?顾⑬(    )吾念⑭(    )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⑮(    )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⑯(    )国家之急而后⑰(    )私仇也。”
    (第20段)廉颇闻之,肉袒负①(    )荆,因②(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③(    )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第21段)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答案 (1)断句略。
    (2)(第1段)①为:担任 ②破:打败,攻克 ③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 ④以:凭借 ⑤闻:闻名,出名
    (第2段)①令:头目,首领 ②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第3段)①遗:送 ②易:交换 ③谋:商议,谋划 ④徒:白白地 ⑤见:被,表示被动 ⑥即:则,就 ⑦患:忧虑,担心 ⑧计:计策
    (第4段)①使:出使 ②窃:谦词,私自、私下 ③计:计划,打算 ④止:阻止 ⑤语:告诉 ⑥私:私下里,偷偷地 ⑦幸:宠幸 ⑧乃:竟 ⑨束:捆绑 ⑩幸:侥幸 ⑪从:听从 ⑫幸: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 ⑬宜:应该
    (第5段)①不:通“否”,用在疑问句句末,构成是非问句 ②曲:理亏 ③均:权衡、比较 ④之:这 ⑤许:答应 ⑥负:使……承担 ⑦完:使……完好无缺
    (第6段)①奏:呈献,进献 ②示:给……看 ③美人:妃嫔 ④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⑤指示:指给……看 ⑥因:趁机 ⑦却:退,这里指后退几步 ⑧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⑨悉:全部 ⑩负:凭借,倚仗 ⑪布衣:平民 ⑫逆:违背、触犯 ⑬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⑭修敬: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⑮列观:一般的宫殿,这里指章台 ⑯倨:傲慢 ⑰急:逼迫
    (第7段)①睨:斜着眼看 ②辞谢:婉言道歉 ③固:坚决 ④案:通“按”,审察、察看 ⑤以往:到那里 ⑥都:城
    (第8段)①度:估计 ②特:只,不过 ③佯为:装作 ④上:名词作动词,献上 ⑤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⑥传:招待宾客的馆舍
    (第9段)①决:必定 ②负:违背 ③衣:名词作动词,穿 ④褐:粗布衣服 ⑤怀:名词作动词,怀藏,怀揣 ⑥径道:便道,小路 ⑦亡:逃跑
    (第10段)①引:延请 ②坚明:坚决明确地 ③约束:遵守约定 ④负:辜负,对不起 ⑤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⑥一介:一个 ⑦唯:通常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的语气 ⑧孰:通“熟”,仔细 ⑨计:商议,商量
    (第11段)①引:牵、拉 ②因:于是,就 ③因:由此,趁此 ④厚:优厚 ⑤遇:招待、款待 ⑥卒:终于 ⑦归:使……回去
    (第14段)①拔:攻下 ②明年:第二年 ③诀:告别,有准备不再相见的意味
    (第15段)①鼓:名词作动词,演奏 ②善:擅长 ③为:演奏 ④前进:上前献上 ⑤因:趁机 ⑥刃:名词作动词,杀 ⑦靡:退却 ⑧怿:高兴,喜悦 ⑨顾:回头 ⑩寿:动词,向人进酒或献礼
    (第16段)①竟:结束,完成 ②盛:多
    (第17段)右:上。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第18段)①徒:只、不过 ②素:向来、本来 ③贱:地位卑贱 ④忍:甘心 ⑤宣言:扬言 ⑥已而:过了些时候 ⑦引:掉转
    (第19段)①相与:一齐,共同 ②去:离开 ③亲戚:亲属,指父母兄弟等 ④事:侍奉 ⑤徒:只,不过 ⑥高义:高尚的品德 ⑦殊甚:太过分 ⑧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⑨不肖:不才 ⑩不若:不如(秦王) ⑪驽:愚劣,无能 ⑫独:难道 ⑬顾:只是,不过 ⑭念:考虑 ⑮徒:只是 ⑯先:以……为先 ⑰后:以……为后
    (第20段)①负:背 ②因:通过、经由 ③鄙:浅陋
    二、基础梳理
    1.通假字
    例句
    本字及意义
    ①可予不

    ②拜送书于庭

    ③召有司案图

    ④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⑤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答案 ①通“否”,用在疑问句句末,构成是非问句 ②通“廷”,朝廷 ③通“按”,审察、察看 ④通“穆”,“穆”是谥号 ⑤通“熟”,仔细
    2.古今异义词
    例句
    古义
    今义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②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③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从前,以前
    ④不如因而厚遇之

    连词,表示结果
    ⑤明年复攻赵

    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

    向前行动或发展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⑧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答案 ①指给……看 ②遵守约定 ③到那里 ④趁此就…… ⑤第二年 ⑥上前献上 ⑦扬言 ⑧亲属,指父母兄弟等
    3.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意义或用法
    (1)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徒以吾两人在也

    ③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④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⑤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齐桓晋文之事》)

    (2)患
    ①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荆轲刺秦王》)

    ③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④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

    (3)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

    ④虞常果引张胜(《苏武传》)

    ⑤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

    ⑥引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

    ⑦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

    ⑧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⑨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4)素
    ①且相如素贱人

    ②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伐檀》)

    ③十三能织素(《孔雀东南飞》)

    ④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⑤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


    答案 (1)①副词,白白地 ②副词,只是 ③名词,服劳役的犯人 ④名词,一类人 ⑤名词,门徒,弟子
    (2)①动词,忧虑,担心 ②名词,忧患,祸害 ③名词,忌讳 ④名词,疾病,毛病
    (3)①动词,延请 ②动词,牵、拉 ③动词,掉转 ④动词,牵攀,招供 ⑤动词,举起 ⑥动词,导引 ⑦动词,连接 ⑧名词,序 ⑨动词,拉弓
    (4)①副词,向来、本来 ②副词,空,白白地 ③名词,白色的生绢 ④副词,向来,一向 ⑤形容词,质朴的,不加装饰的
    4.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舍相如广成传

    ②左右欲刃相如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臣乃敢上璧

    ⑤怒发上冲冠

    ⑥而相如廷叱之

    ⑦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⑧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⑨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⑩臣请完璧归赵

    ⑪秦王恐其破璧

    ⑫宁许以负秦曲

    ⑬毕礼而归之

    ⑭且庸人尚羞之

    ⑮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 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②名词作动词,杀 ③名词作动词,穿 ④名词作动词,献上 ⑤名词作状语,向上 ⑥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⑦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⑧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⑨形容词作动词,宽待 ⑩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 ⑪使动用法,使……破碎 ⑫使动用法,使……承担 ⑬使动用法,使……回去 ⑭意动用法,以……为羞 ⑮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5.成语解释
    成语
    释义
    ①完璧归赵

    ②负荆请罪

    ③刎颈之交

    ④怒发冲冠

    ⑤渑池之功


    答案 ①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后借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②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③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④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⑤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6.特殊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③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④而君幸于赵王

    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⑥使不辱于诸侯

    ⑦君何以知燕王

    ⑧求人可使报秦者

    ⑨故燕王欲结于君

    ⑩设九宾于廷

    ⑪以勇气闻于诸侯

    ⑫会于西河外渑池

    ⑬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答案 ①判断句 标志词:者……也 ②判断句 标志词:也 ③判断句 标志词:者……也 ④被动句 标志词:于 ⑤被动句 标志词:见……于 ⑥被动句 标志词:于 ⑦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何(疑问代词)、以(介词) ⑧定语后置句 标志词:者 ⑨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 ⑩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 ⑪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 ⑫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 ⑬固定句式 标志词:孰与(……与……相比,谁……)
    7.文化常识
    (1)拜为上卿
    上卿:是古代的________。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帝王的青睐。
    (2)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斋戒:古人在________或________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3)召有司案图
    有司:________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答案 (1)官职名 (2)祭祀 行大礼 (3)官吏
    三、典句翻译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计策没有定下来,寻找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得分点:求、使、报,定语后置,句意通顺)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得分点:均、之、许、负,句意通顺)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让人拿着和氏璧回去,已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得分点:诚、被动句、间,句意通顺)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德。(得分点:所以、去、亲戚、徒、义,句意通顺)
    5.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虽然愚劣,难道害怕廉将军吗?(得分点:虽、驽、独,句意通顺)
    拓展训练 走进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乡射邹、峄;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南略,还报命。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子迁适使反,见父。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典天官事。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上大夫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汉兴以来,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于是论次其文。七年遭李陵之祸。退而深惟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
    B.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
    C.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
    D.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
    答案 A
    解析 “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是对称句式,分别在其后断开,排除B、D两项;“一统”是“海内”的谓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耕牧河山之阳”就是说司马迁小时候在黄河以北、龙门山以南一带生活劳作。
    B.“射”是古代读书人必学的六种技艺之一,“乡射”是指古代射箭饮酒的礼仪。
    C.古时帝王赐给臣子爵位或称号叫“封”。文中是指汉武帝给开国功臣赐封的仪式。
    D.太史公(令)是古代掌天文图书之官,此处指司马迁之父,后文中则指司马迁。
    答案 C
    解析 “封”在此处的意思是汉武帝行封禅大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家世职史官,司马迁年轻时仕游天下。他的祖上自周朝就是太史,曾经声名赫赫。他自幼聪慧,成年后四处游历,遍访河山,极大地丰富了人生阅历。
    B.司马迁理想远大,修史书义不容辞。他牢记父亲的遗言,立志完成父亲未完成的史著,且认为孔子之后继承清明盛世,论订六艺经传者,舍我其谁。
    C.司马迁身残志坚,忍屈辱书成巨著。遭李陵之祸时,他已经陆续写作了七年,他以古圣先贤逆境中发愤著书的事迹勉励自己,终于成就了一代大典。
    D.司马迁呕心沥血,为后世立德立言。他著史家绝唱《太史公书》,融独特的见解、自成的体系、个人的情感于其书,也践行了为文化存亡续绝的大责大德。
    答案 B
    解析 “完成父亲未完成的史著”理解错误,文中“无忘吾所欲论著”,表明司马迁的父亲想要写点什么,但还没来得及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儿子虽然驽笨,仍请允许我详尽地论述您所整理的史料逸闻,不敢有半点缺漏。(得分点:“悉论”,详尽地论述;“次”,整理;“阙”,缺漏)
    (2)我要做的只能说是记述旧事,整理世代相传的史料,不是人们所说的创作。(得分点:“故事”,旧事;“整齐”,整理;“作”,创作)
    5.司马迁能将一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整理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父亲司马谈的临终嘱托;②作为自己职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③对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追求。
    参考译文
    司马迁生于龙门,曾在黄河之北、龙门山之南过着耕种畜牧生活。年仅十岁便已习诵古文,二十岁开始南游江、淮地区,北渡汶水、泗水,在齐、鲁两地研讨学问,在邹县、峄山行乡射之礼;经过梁、楚之地回到家乡。这时司马迁出仕为郎中,奉命出使西方经略南部,归来向朝廷复命。这一年,天子开始举行汉朝的封禅典礼,而太史公司马谈被留在周南,没能参与其事,所以心中愤懑,致病将死。其子司马迁适逢出使归来,拜见了父亲。太史公司马谈握着司马迁的手哭着说:“我们的先祖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便显扬功名,职掌天文之事。我死之后,你必定要做太史,不要忘记我想要撰写的那本著作啊。再说孝道始于奉养双亲,进而侍奉君主,最终在于建立功名。让自己名扬后世,让父母也跟着光荣,这是最大的孝道。如今汉朝兴起,天下统一,那么多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评论记载,对此我感到非常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司马迁低下头流着眼泪说:“儿子虽然驽笨,仍请允许我详尽地论述您所整理的史料逸闻,不敢有半点缺漏。”司马谈去世三年后司马迁任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说:“我父亲说过:‘周公死后五百年出了孔子。孔子死后到现在又五百年了,到了该出现一个能继承清明之世,订正《易传》,接续《春秋》,阐述《诗》《书》《礼》《乐》之人的时候了吗?’到这个时候了!到这个时候了!我又怎敢推辞呢?”上大夫壶遂说:“孔子那时候,上没有圣明君主,他处在下面又得不到任用,所以撰写《春秋》。现在先生您上遇圣明天子,下能当官任职,万事已经具备,先生所撰述的,想要阐明什么呢?”太史公司马迁说:“汉朝兴建以来,我曾担任太史令的职务,如果放弃了天子圣明的美好德行不予记载,埋没了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不予传扬,违背先父的临终遗言,罪过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我要做的只能说是记述旧事,整理世代相传的史料,不是人们所说的创作。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于是开始论述编辑所得到文献和材料。到了第七年遭逢李陵之祸。退一步而深思道:“从前周文王被拘禁在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思考未来。”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武帝获麟那一年的历史,而始自黄帝。总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叫做《太史公书》,成为一家之言,正本藏在名山,副本留在京城,留待后世圣人君子观览。
    相关试卷

    新高考语文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1 课文1 烛之武退秦师: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1 课文1 烛之武退秦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化常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上册 Ⅰ 课文4 登泰山记: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上册 Ⅰ 课文4 登泰山记,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梳理,典句翻译,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上册 Ⅰ 课文1 劝学: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上册 Ⅰ 课文1 劝学,共9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