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PPT讲解】
展开第五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俯瞰(kàn) 寒噤(jìn) 飞毯(tǎn) 怒不可遏(è)
B.棱角(líng) 蠕动(rú) 汩汩(ɡǔ) 挑拨离间(jiān)
C.颠簸(bō) 黝黑(yǒu) 衰竭(shuāi) 纷至沓来(tà)
D.草甸(diān) 霎时(shà) 蔓延(màn) 五彩斑斓(lán)
2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恭顺 虔诚 纵横弛骋 名副其实
B.演绎 瞬息 安营扎寨 风云变幻
C.灼热 驼背 历历在目 轻歌慢舞
D.推搡 暄哗 目眩神迷 亭台楼阁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各种坏消息纷至沓来,他决定立刻动身,去找那几个休戚与共的朋友共同商量对策。
B.会场周围绿树成荫,到处人山人海,大家漫不经心地走进会场,认真地听专家的讲解。
C.她的演出获得成功,各种奖项也接踵而至,包括奥斯卡金像奖和金球奖全都收入囊中。
D.大街上,人们川流不息,戴着五光十色珠宝的女人是人群中亮丽的风景。
4 新考法 [2022·江苏南京模拟]小文决定参加“读书,我有方法”的主题演讲比赛。以下关于演讲内容的相关设想,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以《傅雷家书》为例,介绍选择性阅读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音乐、绘画等,认真阅读,深入思考。
B.以《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为例,介绍做笔记、写心得的阅读方法,将阅读产生的体验、感想记录下来。
C.以《苏菲的世界》为例,介绍代入式阅读法,将自己想象成主人公,达到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的效果。
D.以《平凡的世界》为例,介绍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阅读方法,将书中介绍的历史、哲学思想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以求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5 [2021·重庆校级月考]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
①当时的森林多生长在水陆交汇的沼泽附近,树木死后遗骸沉入水下,与空气隔绝,可以防止被氧化分解。
②总之这些植物遗骸年复一年堆积在地层中,经过3亿年的化学、物理作用,最终变成了黑漆漆的煤炭。
③为什么石炭纪能出这么多煤?
④有些科学家猜测,石炭纪时的真菌、细菌,或许还没有能力分解树木里的木质素……
⑤数百万年的稳定气候,又使一代代植物在当地周而复始地生长,大量堆积。
A.⑤③①④② B.③①⑤④②
C.③④①⑤② D.⑤④③①②
6 新趋势 情境化设题 [2022·北京房山区期中]应对常用的技巧有自嘲、归谬、巧换概念、针锋相对、转换话题、幽默化解尴尬等。下面所给的情境中,用幽默的方式应对的一项是( )(3分)
周末,小A去同学家里玩。同学见他来了,便放下手中的复习资料招待他。过了一会儿,小A说:“我父母不让我在家玩游戏,我能在你家和你玩游戏吗?”同学说:“________”
A.不行,绝对不行!
B.唉,我父母也不让我玩呀!
C.那你就把这儿也当成自己的家吧!
D.我们还是一起学习吧!
7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2022·河南中考]河南卫视传统文化创新节目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班级围绕此话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7分)
(1)在制作手抄报时,小文搜集并整理出以下两则材料,但他没有想出能够统领两则材料的标题,请你帮他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0字左右。(2分)
【材料一】2021年年初,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巧妙结合,“破圈”走红。紧接着,《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相继播出,一次次掀起全网关注的热潮。
【材料二】2022年,河南卫视继“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成功播出之后,对传统文化再挖掘,推出了“中国节气”系列节目。目前已播出的《春分奇遇记》《谷雨奇遇记》《立夏奇遇记》等节目,均受到高度关注。
(2)新趋势 跨学科融合 《端午奇妙游》的开场节目《洛神水赋》刷屏,被评为全国“2021年十大文化创意事件”。请你根据下面材料写几句话,把《洛神水赋》推荐给同学们观看。60字左右。(3分)
(3)新考法 此次活动引发了同学们对“如何弘扬传统文化”的热议。请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一组词写一句话,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思考。(2分)
科技 坚守 体验 创意 传承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2022·江苏徐州中考]阅读古代诗歌,完成问题。(5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
8 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简要赏析。(3分)
9 你对“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如何理解?(2分)
(二)[2021·江苏连云港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4分)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尝为司职吏③,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④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
【注释】①季氏史:仓库管理员。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职务。④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⑤折中:调和取证。
10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尝为季氏史( )
(2)齐人称之( )
(3)高山仰止( )
(4)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
11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天 下 君 王 至 于 贤 人 众 矣 当 时 则 荣 没 则 已 焉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2)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13 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11分)
旅行的意义
【材料一】旅游的意义在于带着一定的文化理解去解读和体验一座山,一道河流、一个城市、一个国家。
(选自《旅游天地》)
【材料二】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节选自梁衡《壶口瀑布》)
【材料三】作为亚洲第一长河,长江是仅次于非洲尼罗河与南美洲亚马孙河的世界第三长河。它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上的雪域中缓缓流出,注入浩瀚的东海。长江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孕育着一个个文明。
(节选自《漫步世界看山川》)
【材料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假期间,某初中生随同家人开启了文化之旅。他从沈阳出发,途经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感受欧阳修醉乎山水的情致;再赴杭州西湖,徜徉于白堤柳岸,忆一段白居易勤政爱民的佳话;最后到了武汉的黄鹤楼,登楼游赏,寻觅崔颢在浩渺烟波中眺望故乡的身影。
14 对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景点的外在之美,更在于理解其文化内涵。
B.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亚洲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长河。
C.据《元和郡县图志》所载,现在壶口的位置比当年向下游推了1 500米。
D.游人到杭州西湖,漫步于白堤柳岸,可以感受白居易勤政爱民的情怀。
15 从【材料二】中找出一处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并说说你的理解。(4分)
16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旅行的意义的认识。(4分)
(四)[2021·浙江丽水中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15分)
漓江情韵
从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景象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看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叶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背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17 文章题为《漓江情韵》,文中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4分)
18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19 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为什么“我”想问却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20 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三、写作(5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次旅行,就是一次遇见,遇见风景,遇见别样的精彩;一次旅行,就是一次收获,收获成长,收获心灵的洗涤。在壶口瀑布前,梁衡感受到了黄河磅礴的气势,见识了黄河柔中有刚,勇往直前的伟大性格。在丽江,阿来以一滴水的视角领略了生命旅程的奇幻。
请以《一次的旅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单元综合检测答案与解析
1. 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B项,“棱”应读léng,“间”在“挑拨离间”中应读jiàn;C项,“簸”应读bǒ;D项,“甸”应读diàn。
2. 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字形的能力。A项,“纵横弛骋”应为“纵横驰骋”;C项,“轻歌慢舞”应为“轻歌曼舞”;D项,“暄哗”应为“喧哗”。
3. 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B项,“漫不经心”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用在此处,与后面的“认真地听专家的讲解”矛盾。
4. D【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D项,《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万字长篇小说。该书并没有很多对历史的介绍和对哲学思想的论述,也没有关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方法。D项表述不正确。
5. B【解析】本题考查给句子排序的能力。通读这几句话,可以看出这几句话解释了石炭纪能出这么多煤的原因。第③句引出说明对象,应放在首位。可排除A、D。第①句中的“当时”承接第③句中的“石炭纪”,第①句应放在第二位,可排除C。故答案为B。
6. 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ABD三项都比较直接,而且不幽默。C项“那你就把这儿也当成自己的家吧”暗示同学不能玩游戏,还表现出了主人待客的热情,有幽默的效果。故选C。
7. (1)【示例一】从“奇妙游”到“奇遇记”,河南卫视不断给你惊喜(2分) 【示例二】从“中国节日”到“中国节气”,河南卫视再度“破圈”(2分) 【示例三】传统文化生新根,河南卫视引热潮(2分)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内容拟写标题的能力。题干要求拟定一个能够概括两则材料内容的标题,那就要找出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如【材料一】中的《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和【材料二】的《春分奇遇记》《谷雨奇遇记》《立夏奇遇记》等都和传统文化的创新有关;由【材料一】中的“一次次掀起全网关注的热潮”和【材料二】中的“均受到高度关注”可知,河南卫视推出的这些节目都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和认可。拟标题时要将上述共同特点囊括其中,语言简洁明了。
(2)【示例】同学们,《洛神水赋》是《端午奇妙游》的开场节目,堪称视听盛宴,在整台节目中网络传播热度指数遥遥领先,网上评价很高,大家一定要看看!(3分)【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语的能力。根据统计信息可知,《端午奇妙游》中的《洛神水赋》这一节目的网络热播指数最高;根据网友留言可以概括《洛神水赋》的一些特点,如由“视听盛宴!美哭了”可知,这一节目给观众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带来美的感受;由“曹植笔下的洛神复活了”“我是看到神仙姐姐了吗”等评论可知,水下舞者将洛神演绎得生动惊艳。在写推荐语时,要将《洛神水赋》的以上特点表述清楚,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达到写推荐语的目的,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3)【示例一】我们要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美,用实际行动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2分)【示例二】我们要用现代科技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用创意表达让传统文化美起来。(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题干要求选取一组词语,围绕“如何弘扬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表达观点,叙述时注意契合主题,语言简洁明了。
8. 这两句诗采用了移情于物(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了雨后山城百花落尽、榕叶满庭、莺鸟乱啼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愁苦(凄黯迷惘)之情。(3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从题目及第三、四句诗可以看出,此时虽是仲春时节,但遇到春雨,花朵凋零,榕叶落尽,似为秋季的感觉;从首句可以感知,作者因遭贬谪及远离故乡,心境凄凉,也似处在秋天。这两句诗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愁苦(凄黯迷惘)之情。
9. “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既包含仕途不顺的贬谪之思(政治失意的郁结或宦情的凄凄),又包含羁旅无归的怀乡之念(漂泊在外的愁绪或羁思的凄凄)。(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宦情羁思共凄凄”直接抒发“被贬”及“流落异乡”的凄凉之情。“共”字既写出政治失意的郁结,又包含漂泊在外的愁绪,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
10. (1)曾经 (2)称道,称赞 (3)仰慕,敬仰 (4)按照(每小题1分,共4分)
11.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2分)
【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断句时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有很多,(他们大多是)当时很荣耀,死了之后就销声匿迹了”,据此可断句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12. (1)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昭子结识景公。(2分) (2)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有学问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2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做到语句通顺。适,到;为,做;通,结识;布衣,平民百姓;学者,有学问的人;宗,尊敬推崇。
13. ①做事认真,尽忠职守(1分);②学习专注而深入(1分);③处变不惊有定力(1分);④思想学说影响深远。(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主要是因为他有高尚的品质。如第一段说的是孔子做事的情况,他做事认真,忠于职守;第二段是说他学习音乐的情况,“三月不知肉味”可见他学习专注。第三段说他遇到刺客能够从容面对,处乱不惊;最后是太史公的评价。据此梳理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孔子早年,既穷苦又没地位。等到成年以后,曾经担任过仓库管理员,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曾经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职务,而场中牲口就越养越多。因此他出任主管营建的司空。
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动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助昭子结识景公。孔子和齐国的乐官之长讨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专心地把它学起来,三个月期间,吃饭时连肉味都觉不出来,齐人都很称道这件事。
孔子又离开曹国,来到宋国,和弟子们在大树下讲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孔子,把大树给砍了。孔子只好离开(宋国)。弟子催促说:“我们行动该快一点。”孔子说:“上天已经把道德使命赋予了我,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
太史公说:《诗经》上有这样一句话:“巍峨的高山让我仰望,宽广的大道让我顺着它前进。”我虽然不能达到那样的高度,但是心中一直向往着它。我读孔子的书,心里(总是)想见他的为人。(我)到了鲁国,观看了孔子的祠堂、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不已,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有很多,(他们大多是)当时很荣耀,死了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有学问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讲“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14.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材料内容的能力。C项,根据【材料二】中的“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可知,“现在壶口的位置比当年向下游推了1 500米”说法有误,应是“现在壶口的位置比当年向上游推了1 500米”。
15. 【示例】“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2分)作者由自然联想到人本身,巧妙地把水的多样与人的多情联系起来,文章的意蕴也变得丰富起来——水的种种形态,正是人生百态的象征。(2分)
16. 【示例】旅行可以拓展人的见闻。(1分)如我在暑假期间随父母到北京旅行,曾到长城游览,了解到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3分)
17. 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1分)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的品质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1分)③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1分)④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1分)
18. ①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摇船人的乐观阳刚和对生活的热爱。(1分)②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悬,吸引读者。(1分)③欲扬先抑(或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中差别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敬佩。(1分)④烘托(或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1分)
19. ①“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2分)②摇船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这是两个问题:“为什么想问”“为什么张不开嘴”。要结合上下文依次分析、回答。回答“想问”的原因,结合上文内容,“沉默”“腿部残疾”“少了一条腿”“苦心经营”等,表现出“我”对摇船人的同情和对他收入的担心,“想问”还包含“我”想帮助他的意思;回答“张不开嘴”的原因,要结合上下文中摇船人的性格特点回答,“朗朗的笑声”“不甘心”“爽朗地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表现出摇船人自强自立的品质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样的人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我”“张不开嘴”。
20. 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1分)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1分)③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1分)
21. 【示例】
一次快乐的旅行
“同学们好,今天能够出去秋游,大家一定非常开心。”刘老师微微一笑,说道,“这次出行,咱们分两批,第一批八点去,第二批九点半去,下面报一下分组情况……”
“客车来了!”一个同学指着窗外说。
“好了,第一批跟我走。第二批等待一小时,跟着高老师走。”刘老师边说边带着第一批学生上车。我眼馋地看着第一批同学走上大巴车,心里像揣着个小兔子,跳个不停。
好不容易盼到了第二批大巴车。高老师让我们排队上车。我的小心脏简直兴奋得都要跳出来了。
坐在大巴车上,不知不觉就到了泰州,我们陆续下了车。进园之后,我们先参观了鸟类。一进入鹦鹉园,就听见小鹦鹉们学着同学们叫道:“你虎(你好),五四(我是)……”我们听到这些四不像的普通话,就哈哈大笑起来。我们又看了小巧可爱的珍珠鸟,它有一张尖尖的红嘴巴,一身雪白的羽毛,漂亮极了!我们继续向前走。突然,我尖叫一声:“快看,孟肯(monkey)!”大家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机灵可爱、行动敏捷的小猴子。你看它一会儿攀吊在一棵落光叶子的大树上,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们;一会儿又跳到一张光滑的木头椅子上,等待着饲养员来给它喂香甜可口的香蕉;一会儿又爬到钢丝网上,做高难度的动作。离开猴山之后,我们还参观了斑马、骆驼、梅花鹿、老虎等动物。
离开动物园,我们又去了博物馆。
刚进门,我就感觉这里挺气派的。它是一幢两层大楼,高高的屋顶上悬挂着一盏晶莹透亮的水晶大吊灯。我们乘着电梯到了二楼。讲解员首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古币:“这些铜钱都是从泰州本地挖掘出来的,虽然看上去比较破烂,但是十分珍贵。”我们还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古币,讲解员又神秘地喊道:“大家再来看这是什么?”同学们上前一看,都吓了一跳——这是两具保存完好的男女尸体。“这也是从泰州挖掘出来的,是罕见的明朝不腐之身。”讲解员说。听了讲解员的讲解,我被泰州的文化所折服。
不知不觉间,博物馆参观完了,该吃午饭了,我跟几个好朋友在馆外的草地上铺上桌布,拿出食物。我们边吃边聊,开心极了。吃完饭,我们来到了泰山公园自由活动。同学们奔跑着,活像一只只奔腾的小骏马。
旅行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泰州。感谢这次旅行,因为它让我获得了不少知识,也让我得到了不少快乐,真希望下次还能参加这样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