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海南省海口市长流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二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海南省海口市长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二
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下图示意的是离太阳最近的彼此相邻四颗行星,其中C行星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据此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d分别代表的是( )
A.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B.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C.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D.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既属于地内行星又属于类地行星的是a和b
B.图中所示的四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不一致
C.小行星带位于c与d之间
D.从运动特征看,地球是一颗特殊行星
【答案】1.D 2.A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太阳系八大行星顺序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因为C是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所以C为地球,图中a、b、c、d分别代表的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地内行星包括水星和金星,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ab既是地内行星又是类地行星,A正确;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B错误;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cd是地球和火星,C错误;地球和其他行星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因此从运动特性看,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顺序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它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点。
二、单选题
3.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B.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
C.海拔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
D.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答案】D
【详解】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D正确;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纬度基本相同,A错;我国西北地区天气晴朗干燥,降水少,B错误;地势高低对距离太阳的远近来说影响极小,C错误。故选D。
4.下列关于太阳大气层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黑子和耀斑分别位于乙和丙层
B.肉眼可见的是丙层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
D.甲、乙、丙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答案】D
【详解】 黑子和耀斑分别位于光球层甲、色球层乙,A错误;平时能用肉眼看到的是太阳的光球层甲,B错误;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C错误;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D正确。故选:D。
5.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太阳爆发最强耀斑。耀斑发生时,可能会对地球带来的影响是( )
①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甚至中断
②海南产生大规模极光
③干扰地球磁场,影响手机通话
④引发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详解】耀斑出现会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甚至中断,①正确。耀斑发生时,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使地球南北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极光现象,海南纬度位置较低,不会出现极光现象,②错误。耀斑爆发,干扰磁场,影响手机通话,③正确。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上降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会引发水旱灾害,④错误。所以选C。
三、选择题组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
6.地震时,位于地震附近海域船只中的人应受到图中____地震波的影响,感到____( )
A.F,上下颠簸 B.E,左右摇晃
C.E和F,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摆 D.E和F,先左右摇摆,再上下颠簸
7.下列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①为地幔,②为地壳
B.地壳的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C.地幔以古登堡界面为界划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D.在古登堡界面处,纵波完全消失,横波波速突然减慢
8.岩石圈位于( )
A.①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③外部
【答案】6.A 7.B 8.C
【解析】6.根据所学可知,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较慢,使人左右摇晃,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较快,使人上下颠簸,可以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中传播。图中E的速度较慢,F的速度较快,因此,E是横波,F是纵波,船上隔着海水,只能感受到纵波,只能感受到F波,上下颠簸。故选A。
7.图中①表示的是莫霍面以上的部分,为地球内部圈层中的最外层,是地壳,A错误;地壳的厚度不均匀,厚度和海拔正相关,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B正确;古登堡界面为界划分地幔和地核,不是上地幔和下地幔的边界,C错误;在古登堡界面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减慢,D错误。故选B。
8.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和地壳;图示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故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即①的全部和②顶部。故选C。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
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各题
9.青藏高原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其影响因素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深秋夜晚,用烟雾防御霜冻,主要是因为烟雾可增加(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9.B 10.C
【解析】9.本题主要考查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原因。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因此海拔越高,距地面越远,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图中序号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此B正确。
10.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过程。深秋夜晚气温低,容易出现霜冻,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秆,烟雾弥漫,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从而防止霜冻,因此C正确。
【点睛】对流层大气受热原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四、单选题
11.我国四川地区多阴雨天气,昼夜温差小,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B.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C.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D.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答案】D
【详解】四川地区多阴雨天气,夜晚因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A错误;大气对集中了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的可见光部分直接的吸收作用非常有限,白天因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夜晚因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B错误;白天因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气温较低,夜晚因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因此昼夜温差小,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散射(一定的选择性)、反射(无选择性)
12.河流与湖泊常具有水源互补的功能,图中四幅图中(箭头表示水源补给方向),正确表示河流丰水期的图示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图示山脉位于北部,河流流向为从西北流向东南,排除BC;汛期时河流水位高,河流水补给湖泊,A错误,D正确,故选D。
13.不同地区的河流有着不同的补给方式,关于河流的补给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塔里木河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高山冰雪融水
B.长江的河流主要补给方式是雨水补给
C.位于我国东北的松花江,河流只有一个丰水期
D.黄河在下游河段的“地上河”,地下水不能补给河流
【答案】C
【详解】塔里木河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但是周围高山由于海拔较高、积累了一定量的冰雪,当气温升高时冰雪融化补给河流,A正确;长江流域的河流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大,因此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雨水补给,B正确;东北的松花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存在大气降水补给,冬季寒冷干燥、但周围高山上存在积雪,春季气温升高时积雪融化补给河流,一年之内存在春季、夏季两个丰水期,C错误;黄河下游河段的“地上河”由于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地下水不能补给河流,D正确。综上所述,说法错误的是C,故本题选C。
五、选择题组
下图为4种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这四种地表形态,其中成因与风力的侵蚀作用有关的是( )
A.A B.B C.C D.D
15.这四种地表形态中,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14.A 15.D
【解析】14.图A是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A正确;B是海蚀柱,属于海岸地貌,B错误;C是刃脊和角峰,属于冰川侵蚀地貌,C错误;D是火山喷发,属于火山地貌,D错误。因此选择A项。
15.图A是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是外力作用,A错误;B是海蚀柱,海水的侵蚀是外力作用,B错误;C是刃脊和角峰,属于冰川侵蚀地貌,冰川侵蚀是外力作用,C错误;D是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力量,属于内力作用,D正确。因此选择D项。
【点睛】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被相继印在了它们的背面,其中5元背后是五岳之首的泰山,10元背后是长江三峡,二十元背后是桂林山水,五十元背后是黄河壶口瀑布,以此完成下列各题。
16.不同人民币背后的各地貌景观与其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5元——风力侵蚀 B.10元——流水侵蚀
C.20元——流水沉积 D.50元——断裂下陷
17.下列四种地貌与20元成因相同的是( )
A.喀斯特地貌 B.雅丹地貌
C.丹霞山 D.黄土高原表面的千沟万壑
【答案】16.B 17.A
【解析】16.5元背后地貌是泰山,泰山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以断裂为主,因此可以简单地认为泰山为断层抬升形成的地貌,与流水侵蚀也有密切关系,但与风力侵蚀无关,A错误;5元背后地貌是长江三峡,三峡是地壳上升过程中,长江下切侵蚀的结果,是流水侵蚀的结果,B正确;20元背后地貌是桂林山水,桂林山水属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流水溶蚀形成,C错误;第四套人民币50元背后为黄河壶口瀑布,是流水侵蚀地貌,D错误。故选B。
17.20元背后地貌是桂林山水,桂林山水属喀斯特地貌,A正确;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B错误;丹霞山和黄土高原表面的千沟万壑都是流水侵蚀的结果,CD错误。故选A。
【点睛】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下图为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8.河流a、b、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
A.a—① B.b—② C.c—③ D.a—②
19.对a、b、c三处所受到的侵蚀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
B.b处以下蚀作用为主,侧蚀减弱
C.c处以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为主
D.下蚀作用是a、b、c三河段共有的主要作用
20.图中ABC河段对应的河流冲积平原正确的是( )
A.a——河漫滩平原 B.b——洪积—冲积平原
C.c——三角洲平原 D.b——三角洲平原
【答案】18.D 19.A 20.C
【解析】18.图中a位于河流上游,以下蚀为主,形成V型谷,对应②,D正确,A错误;图中b位于河流中游,以侧蚀为主,对应③,B错误;图中c位于河流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对应①,C错误。故选D。
19.a处位于上游,流速快,侵蚀能力强,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A正确;b处位于河流中游,地势落差变小,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两岸的侵蚀增强,河道变浅、变宽,B错误;c处曲流处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既有侧向侵蚀又有堆积作用,但由于地势低平,落差较小,因此下蚀作用较弱,C错误;a处河段下蚀作用较强,bc下蚀作用都不强,D错误。故选A。
20.结合图中位置可知,a位于河流上游,而河漫滩平原主要是位于河流中游,A错误;b位于河流中游,而洪积—冲积平原位于河流上游,B错误;c位于河流下游,三角洲平原主要是分布在河流下游或入海口处,C正确;b位于河流中游,三角洲平原主要是分布在河流下游或入海口处,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在上游以侵蚀为主,河床较深,河面较窄;中游既有侵蚀,又有沉积;下游以沉积为主,河床较浅,河面较宽。
六、单选题
21.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详解】一个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值,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值,人口减少。图示①、②、③三点代表的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数,即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该国人口数量在这些时期不会达到顶峰,排除A、B、C;读图可知,④点代表的时期人口增长率为0,之前一直为正,往后为负,即此时人口不再增加,往后人口会减少,因此④代表的时期人口数量达到顶峰,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七、选择题组
我国2017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63万人,有学者认为我国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人口断崖式下降的问题。完成下面小题。
22.未来我国可能出现人口断崖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高 B.死亡率高 C.出生率低 D.死亡率低
23.针对该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调整计划生育政策,适度鼓励生育 B.提升大国实力,鼓励外籍移民进入
C.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延长人均寿命 D.放开户籍制度,促进国内人口流动
【答案】22.C 23.A
【解析】22.我国2017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63万人,说明人口出生率降低,未来我国可能出现人口断崖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低,C对,A错。死亡率变化,不会导致出生人口大量减少,B、D错。
23.针对该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调整计划生育政策,适度鼓励生育,A对。我国人口总量多,压力大,不适合鼓励外籍移民进入,B错。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延长人均寿命,促进国内人口流动,不能缓解出生人口下降问题,C、D错。
八、单选题
24.萧湘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是在长沙工作。小学时每年暑假,萧湘都随妈妈去北京度假;2003年,北京某公司对妈妈开出更好的薪金收入,妈妈去到北京工作,萧湘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08年萧湘到美国出国留学,毕业后在美国工作。每年寒假萧湘都随学校环保组织去我国西北考察。萧湘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①小学时夏天去北京度假
②跟随妈妈到北京上中学
③出国留学,毕业后在美国工作
④寒假跟随学校去西北考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人口迁移应符合:①必须改变居住地;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故夏天到北京度假和寒假到西北考察由于时间短不属于人口迁移,因此①④不符合人口迁移,从长沙到北京上学,出国留学,毕业后在美国工作属于人口迁移,②③符合人口迁移,故选C。
25.关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潇湘妈妈为了更好的薪金收入,去到北京工作,属于教育因素
B.潇湘跟随妈妈去北京上学,属于经济因素
C.美国拥有非常好的高等学府,吸引潇湘去美国留学,属于婚姻家庭因素
D.在美国,叙利亚的难民逃往美国,属于战争因素
【答案】D
【详解】为了更好的薪金收入,去到北京工作,属于经济因素,A错误;去北京上学,去美国留学,属于社会文化教育因素,BC错误;叙利亚的难民逃往美国,属于战争因素,D正确。故选D。
九、选择题组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下列题。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26.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27.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B.减少就业压力
C.缓解交通压力 D.促进经济发展,但加大环境压力
【答案】26.A 27.D
【解析】26.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迁出国主要有中国、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迁入国主要有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这些都是发达国家,故A正确;迁入国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都在北半球,B错误;迁出国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都在东半球,迁入国美国、加拿大都在西半球,C错误;迁出国中国、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都是沿海国家,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
27.人口迁入会使得迁入地人口数量增加,但资源数量、就业岗位、交通设施、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因此会增加迁入地资源、就业、交通、环境压力,ABC错误;人口数量增加会增加当地可用劳动力,也会带动当地消费总量增长,因此可以促进经济发展,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
【点睛】气候、水源、自然灾害、战争、就业岗位、福利待遇、教育、医疗等因素都会影响人口迁移的数量和方向,在和平阶段,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十、单选题
28.根据如表,回答下题
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2300万人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
3000万人
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A.环境人口容量为2300万人 B.人口合理容量为1961万人
C.环境人口容量为1961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2300万人
【答案】D
【详解】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才适宜;而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一般来讲,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本题中北京市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人口合理容量为2300万人,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的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十一、选择题组
木桶效应指的是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某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承载人口为40万,耕地的承载人口为67万,森林的承载人口为42万,矿产资源的承载人口为50万,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29.为了提高这一地区容量,根据木桶理论,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开垦耕地 B.开发森林资源 C.海水淡化 D.开发矿产资源
30.下列措施中不利于环境人口容量增大的是( )
A.资源数量增多 B.资源种类增多 C.科技水平提高 D.消费水平提高
【答案】29.C 30.D
【解析】29.水资源是限制该地区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解决水资源问题是提高其人口容量的关键,海水淡化能够提高区域可利用淡水资源的量,能够提高地区人口容量,C正确;耕地、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不是限制人口容量的最短板,ABD错误。所以选C。
30.资源数量、种类增多、科技水平提高都可以增大环境容量,但消费水平提高会使得有限的资源供养的人口数减少,,降低人口容量,D符合题意,ABC不合题意。所以选D。
【点睛】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十二、综合题
31.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甲图)及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乙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
(2)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地;D点比B点的气温____(填“高”或“低”)。
(3)用箭头在图1上标出热力环流模式。
(4)若甲图所示等压面为沿海地区白天等压面,则A、B中代表海洋的是____,此时近地面风从____(海洋/陆地)吹来。
(5)在乙图中近地面风从____(城市/郊区)吹来。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热电厂布局在①②两处中的____处(填图中数字序号)。
【答案】(1) B D
(2) A 低
(3)
(4) B 海洋
(5) 郊区 ②
【分析】本题以热力环流模式图为背景,涉及气压高低的判断,热力环流的原理、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提取能力,同时考查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详解】(1)读“热力环流示意图”,C处等压面上拱,为高压,D处下弯,为低压,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相反,A低压,B为高压,地面气压高于同方向垂直的气压,故B气压高于A,AB高于CD,故最高是B。最低是D。
(2)地面的气压,B大于A,说明A气温高,气流受热上升,D的海拔高于B,按照气温的垂直递减,D比B气温低。
(3)由前面两题的分析可知,近地面气压B大于A,高空C大于D,故热力环流的方向是B-A-C-D.。如图所示:
(4)如图甲是海洋和陆地白天,则B是海洋,A是陆地,原因白天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故海洋气压高,陆地气压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
(5)乙图中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区,原因是郊区气温低,气压高,城市气温高,气压低,风由郊区吹向陆地。热电厂有大气污染,必须布局在热力环流圈之处。
32.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而划分的三类水循环中,图中各箭头①②③④表示三类水循环中的____循环;内流河塔里木河参与的是____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是____循环。
(2)三类水循环都有的环节是____环节(填序号),能使陆地淡水不断得以补充的是____环节(填序号)。
(3)我国修建三峡大坝和跨流域调水影响的都是____环节(填序号),植树造林会增强____和____环节的水量(填序号)。
(4)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叙述正确的有( )
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
②促进地球上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③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④参与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1)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2) ①③ ②
(3) ④ ⑤ ⑥
(4)D
【分析】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类型、环节、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详解】(1)箭头①②③④表示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故代表海陆间循环;内流河塔里木河未流入海洋,水循环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故表示陆地内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故表示海上内循环。
(2)海陆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①②③④⑤⑥环节;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①⑦③,海水内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①③,故三类水循环都有的环节是①③。海陆间循环通过海洋水汽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使陆地淡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和补充,因此能使陆地淡水不断得以补充的是②水汽输送环节。
(3)修建三峡大坝和跨流域调水改变了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和流向,因此属于影响了④地表径流环节;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即⑥环节,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即⑤环节。
(4)水循环可以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也可以促进地球上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但是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的是内力作用,水循环仅参与部分沉积岩形成,故本题应选择①②,故正确答案为D。
33.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背斜或向斜),丙地地形为____(山岭或谷地)。其成因____
(2)在图上,沿直线从乙到丙,沿途岩层新老关系分布情况是( )
A.由新变老 B.由老到新 C.由新变老,再变新 D.由老变新,再变老
(3)若要修一条地下隧道,应该选择____(乙或丙)处。
(4)在甲、乙、丙、丁四处地质构造中,____是良好储油构造,____是有利于储存地下水,大型工程选址尽量避开____。
【答案】(1) 向斜 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外力侵蚀而形成山岭
(2)B
(3)乙
(4) 乙 丙 丁
【分析】本题以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为资料,涉及了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丙处的岩层向下弯曲,因此应为向斜 ;结合地貌外观可知,丙地中间高,四周低,因此应为山岭;结合所学可知,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结合所学可知,向斜的岩层为中间新两侧老;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丙地为向斜,因此沿直线从乙到丙,应为由老到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结合所学可知,背斜为天然拱形,不易坍塌,不漏水,因此地下隧道一般应选择修建在背斜,结合图片可知,乙地岩层向上拱起,应为背斜,因此应选择在乙处修建。
(4)结合所学可知,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隧道、水库建设,则应尽量避开断层;结合图片可知,乙为背斜,因此是良好储油构造;丙处为向斜,因此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丁处为断层,地质环境不够稳定,因此大型工程选址尽量避开。
34.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该地北部是山区,南部是平原濒临大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城市位于山前冲积扇,在这里发现堆积物颗粒大小从出山口往下逐渐变____(粗/细)。
(2)修建b村镇到d城的公路,较合理的方案是____(用字母连线表示)。原因是____。
(3)计划修建a村到b村镇的交通线路,在①、②两个线路方案,较为合理的是____,其理由是____(选择填空)。
A.线路①距离短,修建公路工程量小
B.线路①路途短,经济效益高
C.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D.线路②工程量大,成本高
(4)a与b两地相比,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其原因是____。
【答案】(1)细
(2) b-c-e-d 连接村镇较多,运输效益好。
(3) ② C
(4) b b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且有便利的交通。
【分析】本题以某地区规划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山前冲积扇沉积物组成、公路规划布局因素、城市建设的自然区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
【详解】(1)山前冲积扇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越靠近出山口河流流速越快,沉积物颗粒越大;越远离出山口河流流速越慢,沉积物颗粒越小,沉积物逐渐变细。
(2)d城市坐落在沿海平原上。修建b村镇到d城的公路,较合理的方案是b-c-e-d。交通线是为人们出行和货物中转服务的,该线路连接较村镇多,运输效益好。
(3)在①、②两个线路方案,较为合理的是②,②线路地势起伏和缓,建设成本更低。山区建设道路尽量要少跨过陡坡,线路①距离虽然短,但是经过山区,地势崎岖,修建公路工程量大,A错误;线路①路途短,工程量大,经济效益不高,B错误;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C正确;线路②工程量小,成本低,D错误。故选C。
(4)城市建设需要考虑建设空间和成本,b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建设成本较低,且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城市发展,最后地形平坦有利于陆地交通运输建设,b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也较为便利,故此分析a与b两地相比,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b。
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高考全真模拟地理试题(六)(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高考全真模拟地理试题(六)(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