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清远市南阳中学、清新一中、佛冈一中、连州中学、连山中学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清远市南阳中学、清新一中、佛冈一中、连州中学、连山中学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清远市南阳中学、清新一中、佛冈一中、连州中学、连山中学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清远市南阳中学、清新一中、佛冈一中、连州中学、连山中学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清远市南阳中学、清新一中、佛冈一中、连州中学、连山中学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清远市南阳中学、清新一中、佛冈一中、连州中学、连山中学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清远市南阳中学、清新一中、佛冈一中、连州中学、连山中学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北京时间2022年8月10日12时50分,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成功将16颗商用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批卫星(   )
    A.发射起飞以后立刻就成为天体 B.在轨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在轨运行构成2级天体系统 D.进入预定轨道后成为自然天体
    2.易对该批卫星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严重干扰的因素是(   )
    A.月球引力 B.太阳辐射 C.太阳活动 D.地球运动

    【答案】1.B    2.C

    【解析】1.发射起飞以后的卫星,只有脱离大气层,才能成为天体,A错误;在轨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B正确;在轨运行进入太阳同步轨道,围绕地球运行,构成地球卫星天体系统,和地月系同级,C错误;进入预定轨道后成为人造天体,D错误。故选B。
    2.该批卫星通过电离层向地面传送信息,能严重干扰电离层的因素是太阳活动,C正确,月球引力、太阳辐射、地球运动对电离层没有影响,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光斑、耀斑、日珥等。太阳活动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下列小题

    3.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5.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叶虫化石存在于元古代地层中 B.各类岩石组成的地层中都有化石
    C.化石是埋藏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D.元古代地层中常含有恐龙化石

    【答案】3.A    4.B    5.C

    【解析】3.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另外脊推动物中的原始鱼类也是古生代的生物,含被子植物化石的煤层属于新生代,含恐龙化石属于中生代,所以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含三叶虫和鱼类化石的地层,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4.据图中化石分布情况,结合地球演化历程中动物的演化史,从早古生代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以后又依次出现了晚古生代脊推动物中的原始鱼类、两栖动物,中生代的爬行动物,新生代的哺乳动物和第四纪人类,综上所诉,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5.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A选项错误;含有化石的岩石层主要是沉积岩 ,B选项错误;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C选项正确;含恐龙化石属于中生代,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地层是记录历史的”书页“,化石相当于“文字”。研究意义: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反映了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二、单选题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1年12月9日11时5分,在日本鹿儿岛以南海域发生6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本次地震震源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内核
    7.本次地震发生时,航行在震源附近水域船上的人会感到(   )
    A.强烈的上下颠簸 B.平稳的左右晃动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 D.先左右晃动,后上下颠簸

    【答案】6.B    7.A

    【解析】6.日本鹿儿岛以南海域发生6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km。地震发生在海洋,大洋地壳厚度平均是6千米,此时地震应该是发生在地幔,B正确,A错误。地核、内核位于2900km之下,CD错误。故选B。
    7.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所以航行在震源附近水域船上的人只会感到强烈的上下颠簸,没有左右晃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震波的纵波的波速比横波的波速速度 要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民航客机起飞和降落阶段处于对流层,在平流层都是巡航阶段,也是飞机平飞阶段。民航客机一般巡航在一万米左右高空。孟晚舟女士2021年9月25日乘坐中国航空包机,从加拿大温哥华(49°13′N,123°06′E)出发,途径北极上空到达中国深圳(22°30′N,114°E)。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对对流层和平流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顶部的高度是稳定的,时空变化小 B.平流层顶部气温与对流层底部气温温度相差不大
    C.平流层的空气密度比对流层空气密度小 D.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飞机根本无法飞行
    9.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   )
    A.气温下高上低,大气稳定 B.水汽含量多,但杂质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
    C.存在多个电离层,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信 D.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

    【答案】8.C    9.D

    【解析】8.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对流层顶的高度是由对流层大气受地面辐射增温上升所致,地面辐射的强弱存在时空变化,因此对流层顶部的高度是不稳定的,时空变化大,A错误;平流层顶部气温与对流层底部气温温度相差很大,B错误;平流层比对流层离地面远,受地球的引力弱,因此平流层的空气密度比对流层空气密度小,C正确;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但也会有大气相对稳定的时候,也会经常有飞机在对流层中飞行,D错误;故选C。
    9.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是平流层,该层最有利于机飞行的原因是,气温上热下冷,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不易成云致雨,天气晴朗,能见度高。因此AB错误,D正确;多个电离层存在于高层大气,不在平流层,C错误。故选D。
    【点睛】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它同时是地球大气层里密度最高的一层,它蕴含了整个大气层约75%的质量 。
    下图所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被海风“吹弯了腰”的草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   )
    A. B.
    C. D.
    11.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因海陆间温度差异发生季节变化。盛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最显著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0.C    11.B

    【解析】10.结合所学可知,海陆风是热力环流的一种典型形式,其形成原因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陆地由于温度较高形成低压,海洋由于温度相对低,形成高压,故在近地面的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间则相反。图中草丛被海风吹向陆地方向,可知选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若从季节的角度考虑,当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说明陆地形成的是热低压,海洋形成的是冷高压,结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特点,可判断此时应为夏季,陆地升温比海洋快,温度更高,故B正确,D错误;春夏季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是特别明显,排除AC。故选B。
    【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同一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12.此时,哈尔滨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3.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   )
    A.气温日较差较大 B.云量较大 C.降水较多 D.气温较高

    【答案】12.C    13.A

    【分析】12.根据图中等压线走向和气压值递变方向判断,哈尔滨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大致由南指向北,哈尔滨位于北半球,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转一个锐角,形成西南风,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3.读图可知,乙地为低气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甲地为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因此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较少,云量较小,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较弱,气温日较差较大,A正确,BC错误;题中没有信息可以判断甲、乙两地该日的气温高低,排除D。故选A。
    【点睛】水平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地转偏向力(改变方向);摩擦力(降低风速)。(2)在不受摩擦力时(如高空大气),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指向右,南半球指向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时(如低空大气),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下图示意水循环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15.我国“三峡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影响的环节主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4.A    15.D

    【解析】14.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A正确。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和水循环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15.水循环的环节中,人类主要干预地表径流,并且三峡水利可以调蓄洪水,发展航运等,④是地表径流,D正确。①是蒸发,A错误。②水汽输送,B错误。③是降水,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辐射能为地球上的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水循环主要环节中的蒸发、水汽输送等,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所以水循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读下图,①为某地海水垂直水温变化曲线,②为表层海水温度纬度变化曲线。完成下面小题。

    16.影响曲线②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太阳辐射 C.大气环流 D.海水比热容
    17.读曲线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 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增
    C.大陆架海区,水温随深度变化最小 D.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

    【答案】16.B    17.D

    【解析】16.曲线②为表层海水温度纬度变化,特点是随着纬度增加,海水温度降低;表层海水升温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B正确;②为表层海水温度纬度变化曲线,因此温度的变化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水比热容无关,AD错误;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对海洋表层水温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B。
    17.读图中曲线①可知,该海域表层水温约25℃,可判断其不可能处于高纬度海区,A错误;观察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可知,大致以1000米深度为界,0—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而大陆架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BC错误;由图可知,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基本保持稳定,变化不大,D正确。故选D。
    【点睛】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2、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三、选择题组
    2018年1月2日,农历十一月十六,是月中天文大潮的日子。退潮后,青岛栈桥滩凃大面积裸露“晒海底”,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赶海,蛤蜊、蛏子、螃蟹、海蛎子等海鲜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赶海市民收获满满,享受大海的馈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有关潮汐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回落称为“汐”
    B.当日、月、地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该地出现大潮
    C.当日、月、地三者连线垂直时,该地出现小潮
    D.潮汐形成的主要动力是日、月对地球的吸引为
    19.渔民赶海主要在潮间带,是因为潮间带(   )
    A.海水周期涨落 B.水产养殖丰富 C.海水深度较浅 D.海面风浪较小

    【答案】18.A    19.A

    【解析】18.白天海水的涨落称为“潮”,夜晚海水的涨落称为“汐”,海水每天有两次上涨和回落,故A选项错误;当日、月、地三者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日月引力相互叠加,所产生的引潮力最大,形成大潮,故B选项正确;当日、月、地三者连线成直角时,日月引力相互抵消了一部分,形成小潮,故C选项正确;潮汐是海水在日、月的引潮力作用下产生的水位周期性涨落现象,故D选项正确;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为A。
    19.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潮间带位于大潮的高、低潮位之间,随潮汐涨落而被淹没和出露的地带,便于渔民采集海产品,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

    四、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图中M、O、P、Q四地分别存在着不同的地貌形态,O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下列地貌最可能在图中M地看见的是(   )
    A. B.
    C. D.
    21.图中O、P、Q三地河谷横剖面分布对应(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答案】20.C    21.B

    【解析】20.根据示意图可知,M地为山地,C图为角峰,是山岳冰川地貌,分布于高山地区,C正确;根据“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可知该区为我国湿润气候区,B图为风蚀蘑菇,应分布在干旱地区,B错误;A图为“V”形谷,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A错误;D图为海蚀柱,位于沿海地区,D错误。故选C。
    21.读图可知图中O、P、Q三地分别位于河流的上、中、下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O位于河流上游,河流落差大,河水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河道窄且水量少,对应河谷横剖面图③;P位于河流中游,河流落差变小,河水流速渐缓,以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道变宽、水量变大,对应河谷横剖面图②;Q位于河流下游,河流落差小,河水流速缓慢,以侧蚀和沉积为主,河道宽且河床浅,对应河谷横剖面图①。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上游,河流落差大,河水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河道窄且水量少;河流中游,河流落差变小,河水流速渐缓,以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道变宽、水量变大;河流下游,河流落差小,河水流速缓慢,以侧蚀和沉积为主,河道宽且河床浅。

    五、选择题组
    高度和坡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坡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3.图中①、②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400m B.500m C.600m D.700m

    【答案】22.D    23.C

    【解析】22.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大小。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丁地附近等高线最为密集,因此坡度最大,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3.读图可知,图中①的海拔为800~900米,②地的海拔为200~300米,两地海拔范围交叉相减得出相对高度范围,则两地相对高度为500~700米,不等于500米或700米,则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两地均不在等高线上,计算两地相对高度范围,可先根据等高线数值变化规律读出两地的海拔高度范围,用较高地点的低界值减去较低地点的高界值得出相对高度的低界值,用较高地点的高界值减去较低地点的低界值得出相对高度的高界值。

    六、单选题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读红树林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下列关于红树林生长习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多分布渤海沿岸                     ②根系不发达 
    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 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
    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
    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答案】24.C    25.A

    【分析】24.由所学知识可知,渤海位于温带,缺乏红树林海岸,①错误,AD错误。红树林分布于潮间带淤泥质滩涂上,受周期性潮水浸淹,③正确;“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可知,多为常绿灌木和小乔木,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根系发达,②错误,④正确,B错误,C正确。故选C。
    25.由材料信息“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可知,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适合船舶停靠,不仅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也是海洋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可以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A正确,B错误。绿化美化,吸烟滞尘是城市森林的功能,C错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是河流上游植被的主要功能,D错误。故选A。
    【点睛】森林的生态功能:1、改善空气质量 2、缓解“热岛效应” 3、减少泥沙流失 4、涵养水源 5、减少风沙危害 6、丰富生物品种 7、减轻噪音污染8、美化自然环境

    七、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年降水量约40mm,蒸发量超过2400mm,土地盐碱化问题突出,风沙活动频繁,多风成地貌(下左图)为适应和改善当地恶劣的生态环境,2019年“蚂蚁森林”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甘肃阳光国家级自然促护区合作,在敦煌种植了耐盐碱植物梭梭(下右图)1万亩,取得了良好的防风沙及改良土壤的效果。

    (1)左图所示地貌主要是由风力的____(填“堆积”或“侵蚀”)作用形成,推测该地盛行风向为____。
    (2)梭梭叶片退化为鳞片状且根系发达,均可指示当地____的自然环境特征,其防风固沙作用明显的原因是____。
    (3)下图为“土地盐碱化形成过程示意图”,推测当地土地盐碱化严重的原因是( )(填标号)。

    A.降水丰富,增加地表径流的含盐量B.大水漫灌,增加地下水的盐分含量
    C.地下水埋藏深,对地表盐分影响大D.蒸发旺盛,地下水将盐分带到地表
    【答案】     堆积     西北风     干旱     提高了当地的植被覆盖率,能够削弱风力,促进沙粒沉积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风沙地貌、土地盐碱化的形成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1)左图所示地貌为新月形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由风力堆积形成;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沙丘呈新月形,沙丘的东南侧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西北侧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表明西北侧为迎风坡,当地盛行西北风。
    (2)梭梭叶片退化为鳞片状,可减少蒸发;根系发达,表明地下水埋藏较深。表明当地气候干旱。梭梭树耐旱性较强,有效提高了当地的植被覆盖率,能够削弱风力,促进沙粒沉积,防风固沙作用较强。
    (3)降水丰富,雨水的淋盐作用强,土地盐碱化程度低,A错;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盐分向土壤表层累积,而不是增加地下水的盐分含量,B错;地下水埋藏浅更易于土地盐碱化的发生,地下水埋藏深,土壤深层盐分不易向表层累积,不易发生盐碱化,C错;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下水将盐分带到地表,土地盐碱化较严重,D正确,故选D。
    【点睛】
    2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甲处附近海域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渔场,面积广阔。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决定,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处理水将排放太平洋。此决定一出,遭到全球特别是太平洋沿岸国家的强烈反对,有研究表明,核废水一经排放57天可污染大半太平洋,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1)据图判断②④洋流的性质,并简述判断理由。
    (2)分析甲处形成大渔场的原因。
    (3)针对日本核废水排放问题,说出该处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答案】(1)②为暖流,海水从低纬向高纬运动;④为寒流,海水从高纬向低纬运动。
    (2)甲地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底层营养盐类上泛至海洋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
    (3)加快了本海域核废水污染的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核废水污染的范围。

    【分析】本题以世界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洋流性质的判断,渔场的成因,洋流对污染的影响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1)北半球越往北水温越低,②洋流由低纬高水温区流向高纬低水温区,②洋流为暖流。同理,④洋流由高纬低水温区流向低纬高水温区,为寒流。
    (2)甲地处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底层营养盐类上泛至海洋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鱼类繁殖,另外也会形成海障,鱼类聚集在甲处,形成大渔场。
    (3)洋流对核废水污染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分析:有利的是加快了本海域核废水污染的净化速度,污染程度减轻,不利的是扩大了核废水污染的范围,核废水影响将通过洋流扩散到北美西海岸甚至全球。
    28.“穿堂风”也“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居民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左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右图为该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1)左图中石质地面在“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加湿度
    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2)下图为沿右图中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_______  。若图中B为陆地,A为海洋,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填白天或夜间)

    (3)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右图中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4)在上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判断甲乙两处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
    【答案】(1)C
    (2)          白天
    (3)B
    (4)如下图:


    甲地风力大。理由:甲地等压面密集,风力大

    【分析】本大题以穿堂风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的原理与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详解】(1)石质地面比热容小,白天增温快,夜间降温快,增加房屋前后的温差,因此增强了穿堂风,C正确;增加地面平整度不是增强穿堂风的主要作用,A错;若主要目的在于增加湿度,则会减小房屋前后的昼夜温差,不利于增强“穿堂风”,B错;石质地面有利于降低夜晚庭院温度,D选项描述正确,但是“穿堂风”是指利用房屋前后温差造成气压差,从而形成建筑物之间的风,D选项描述与题干的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2)读图,结合前面分析,A气压高,温度低,是下沉气流。B气压低,温度高是上升气流,所以环流方向是逆时针方向画箭头,绘制即可,如下图所示。B为陆地,A为海洋,B处是上升气流,推断是B处温度高,气流上升,A处温度低,气流下沉,因为白天陆地升温快,所以形成上升气流,所以出现在白天。

    (3)A处气流下沉,高空空气密度小,气压小于同一水平面的B处高空,同一等压面上在B处高空要向高空突起,在A高空凹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甲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偏东方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摩擦力的影响,风向向右偏转与等压线斜交,所以甲处是西北风,如下图所示。等压线越密集的地区,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所以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太阳能资源总量丰富,但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下图为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

    (1)简述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①②两地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原因。
    【答案】(1)总量分布不均;西北多,东南少。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多,四川盆地少。
    (2)①地太阳辐射最强,是青藏高原;②地太阳辐射弱,是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分析】本题以我国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为材料背景,主要考察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图文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根据材料中的图可看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不均。从空间方位上看,西北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在60~80亿焦耳/平方米左右,东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在40~50亿焦耳/平方米左右,所以大致是西北多,东南少。从地形区上看,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量为70~80亿焦耳/平方米左右,为最多,内蒙古高原、新疆等地区年太阳辐射量为60~70亿焦耳/平方米左右,相对较多,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量小于40亿焦耳/平方米,属最少。
    (2)根据图中可看出,①为我国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70亿焦耳/平方米。②为我国的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小于40亿焦耳/平方米,可知太阳辐射最强的是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弱的是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比较洁净,尘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青藏海拔高,空气比较稀薄,水汽含量少,云量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纬度较低,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平均较大,所以太阳辐射强。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失,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从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所以导致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量远大于四川盆地。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