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西省上饶中学高三6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0届江西省上饶中学高三6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西周实行“世禄制”,各级封君享受自己封地上的收入;战国时期,官员大都实行俸禄制,发放粮食依量官职高低而存在等级差别,高者万石。这一变化有利于
A.官员主动性的调动 B.社会阶级矛盾的解决
C.君主集权制的形成 D.建立家国同构的政治
【答案】C
【解析】
西周实行“世禄制”,周天子权力分散,战国时期,实行俸禄制,官员大多由中央任命,君主权力扩大,有利于君主集权制的形成,故选择C项;实行俸禄制,官员大多由中央任命,排除A项;官员的任命属于统治阶级内部制度的调整,与阶级矛盾无关,排除B项;家国同构的政治建立在血缘政治的基础上,排除D项。
2.汉唐盛世皆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玄崇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从“粟”到“稻米、粟"这一变化的主要条件是
A.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形成 B.洲际物种交流影响经济生活
C.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发展完善 D.政府均田限田措施成效显著
【答案】C
【解析】
粟主要种植于北方,稻米主要种植于南方,汉武帝和唐玄宗时期的国家政治中心都位于北方,汉唐太仓的储粮由单纯的粟到粟和稻米相结合,说明南方的稻米大量运输到北方,体现了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C正确;A是在经济重心南移之后出现的,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A项;粟和稻不是洲际物种交流,排除B;均田制的实施与农民选择种植粟还是稻无关,且唐高宗以后,均田制又逐渐被破坏,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土地还授实际上已不能实行,排除D项。
3.北宋在科场考试中,命题并不以儒者为限,多杂出老庄之书,且在思想、学术、文学及艺术上对各个流派都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这反映出北宋
A.正统儒学受到挑战 B.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C.理学在内容上发展 D.学术氛围较为宽松
【答案】D
【解析】
北宋在科场考试命题时,各个学派都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表明北宋学术氛围较为宽松,故选择D项;只是“命题并不以儒者为限”,没有抛弃儒学思想,排除A项;虽然“多杂出老庄之书”但“兼容并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理学的内容,排除C项。
4.“三言”、“二拍”摒弃了前代文学作品中以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为主要描写对象,而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卖油郎、屠夫、轿夫、赌徒、浮浪子弟等成为新的主人公。这主要反映了明代
A.明代文学题材内容广泛 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小说创作进入新的阶段 D.商人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答案】B
【解析】
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市民文学的发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促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从而促进了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因此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等市民阶层成为新的主人公,这表明经济发展冲击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故选择B项;文学题材内容广泛只是表面现象,排除B项;小说创作进入新的阶段是在清朝时期,排除C项;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政治地位一直不高,排除D项。
5.19世纪70年代,江南制造局经费收支状况大致是,光绪元年(1875年)达到接近55万两后,次年开始出现小幅下降,光绪三年(1877年)减少至20万两,光绪四、五两年(1878年、1879年)虽有所回升,但亦未达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水平。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实业救国思潮日渐衰退 B.自强运动潜藏发展危机
C.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D.洋务企业竞争意识不足
【答案】B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江南制造总局的收入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其潜藏着发展的危机,B正确;实业救国思想是在甲午战后出现的,A排除;自然经济解体的典型就是耕织分离和传统纺织业的衰败,C排除;材料与竞争意识无关,D排除。故选B。
6.近代中国沿江沿海地区是近代中国的精华地区,而内地则是落后地区。近代人才、资金纷纷流向精华地区,致使城乡分化更为严重,从而形成双元经济。以下关于双元经济出现主要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继续 B.列强入侵导致区域失衡
C.近代政府大力扶持的结果 D.近代中国国内战争频繁
【答案】B
【解析】
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以后,在沿江沿海地区开埠通商,作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前哨,吸引人才、资金纷纷流入,形成双元经济,故选择B项;双元经济的形成,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在沿江沿海地区开埠通商,不是近代政府主动作为,排除C项;战争频繁是精华地区与落后地区分化严重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7.“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郭沫若在1937年用“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诗句来形容抗日战争。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民族意识,受抗战的洗炼而纯一”。材料体现出
A.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
B.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并引领了政局的走向
C.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走向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D.抗日战争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的局限性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面蹈厉。民族意识,受抗战的洗炼而纯一”表明抗日战争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的局限性,D正确;A错在“消除”;材料没有体现抗战胜利的影响,B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抗战胜利的原因,C错误。
8.如图是1954年初缪印堂所做的漫画《敬祝进步》。作者为画面上的两位人物设计了这样的对话:1954年:“你好啊!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1953年:“哈!我相信你!”该漫画意在说明
A.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全面的胜 B.国家工业化建设已奠定初步基础
C.人大代表履行当家做主的职责 D.人民群众参与工业化的建设热情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1954初”和“1954年:‘你好啊!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1953年:‘哈!我相信你!’”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人民群众参与工业化建设的热情高涨,故答案为D项。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全面的胜利是在1956年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国家工业化建设已奠定初步基础是在一五计划完成时,即1957年,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第一届全国人大于1954年9月召开,晚于材料时间1954年初,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9.在罗马帝国早期.政府大兴土木,修建神庙、广场、凯旋门等帝国英雄的纪念场,还为罗马历代英雄修建纪念碑、纪念像和纪念并铭刻一些英雄人物的个人功绩。其根本目的在于
A.确立神权的统治地位 B.树立统治者的个人权威
C.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绩 D.培育公民的国家荣誉感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罗马重视本国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纪念,有助于培养罗马公民国家观念,故D项正确;神权统治是欧洲进入中世纪后确立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英雄,而不是现实中的统治者,排除B项;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绩,属于直接目的,排除C项。故选D。
10.西方某作家在其一部作品中,细致描写了19世纪初西班牙人民抗击法国占领军的情景,集中塑造了一个曾经参加萨拉哥萨保卫战的女英雄形象.作品以歌颂大海作为结尾,因为大海是自由的象征。该作品
A.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B.揭露了侵略者的残忍
C.体现了现代主义色彩 D.表达了对理想的失望
【答案】A
【解析】
启蒙运动倡导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材料中的作品以大海作为自由的象征说明该作品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A正确;B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现代主义主要是反传统、反理性,C排除。故选A。
11.下表展示的是1928—1937年苏联民众的消费情况(图中数据为相对的消费指数),由此可知
A.新经济政策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B.人口增长抵消了工业化成就
C.五年计划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D.斯大林模式以重工业为中心
【答案】C
【解析】
根据表格计算,消费合计/人口指数,可知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33.8和170.109,两个年份比较人民消费水平增长明显,说明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C正确;1928年起,新经济政策实际被停止,A错误;根据计算,人口增长并没有抵消工业化成就,何况苏联大部分工业品为重工业品,不能直接消费,B错误;材料看不出斯大林模式以重工业为中心,D错误。
12.IBM前副总裁拉尔夫·戈莫里说:“在这个全球化的崭新时代,公司利益和国家利益早已分道扬镳。与过去相比,对美国全球性企业有利的事情,对于美国人民而言,已经未见得是什么好事了。”拉尔夫·戈莫里指出经济全球化
A.使美国国家职能面临新挑战 B.受到原主要推动者的阻力
C.违背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D.不利于美国经济长远发展
【答案】A
【解析】
题干主旨是经济全球化使公司、国家、民众关系及相互之间利益分配发生新的变化。这就对国家的管理提出了新的难题,挑战了国家职能,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原主要推动者的阻力,故B项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仍是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故排除D项。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0年8月12日,拿破仑下令成立民法典委员会,编纂新的民法法典,在他的亲自干预下,法典于1804年3月21日正式颁布实施。1807年,这部法典正式定名为《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确认资产阶级财产所有权原则,保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不可侵犯性,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拿破仑法典》确认了契约自由和契约自治的原则,还确认了自由平等的原则,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人们在民法上是自由平等的,这种对所有法国人都适用的统一的民法,连同大革命时期颁布的各种立法,对于摧毁封建制度、强化资产阶级国家的中央集权制起了重要作用,也确立了资产阶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于欧洲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世界历史解说词100集》
材料二 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民法起草作业曾经几次启动,但又随之几次中断,是因为社会体制一直处于变革之中,法律关系难以确定。后来立法机关鉴于改革开放时代的需求和客观条件,采取先公布《民法通则》、分别制定民事单行法,如1980年的婚姻法、1985年的继承法、1986年的民法通则、1991年的收养法、1995年的担保法、1999年的合同法、2007年的物权法、2009年的侵权责任法等,这些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些法律相对比较散乱、零碎甚至有冲突,在保护人的权利方面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不可能像民法典那样发挥出整体效应和统一规范,待条件成熟后再编纂统一民法典的渐进主义策略。
在一个成文法体系的国家,没有民法典,公域与私域之间的边界就是模糊不清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很难明确化、稳定化。因此,我们的确需要一部高质量的、适应结构大转型趋势的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摘编自安徽凤凰网络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法典》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答案】(1)特点: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体现了启蒙思想的精神;影响比较广泛。
意义: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和促进了欧洲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一些法律原则被世界其他国家借鉴。
(2)背景:改革开放发展的需求;原有的民事法律的弊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3)关系:法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法制建设必须随国家治理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拿破仑法典》确认资产阶级财产所有权原则,保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不可侵犯性”可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据材料一“还确认了自由平等的原则,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可知体现了启蒙思想的精神;根据材料一“对于欧洲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可知影响比较广泛。意义,根据材料一“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可知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对于摧毁封建制度、强化资产阶级国家的中央集权制起了重要作用”可知影响和促进了欧洲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根据材料一“对于欧洲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可知一些法律原则被世界其他国家借鉴。
(2)背景,根据材料二“鉴于改革开放时代的需求和客观条件”可知,改革开放发展的需求;根据材料二“这些法律相对比较散乱、零碎甚至有冲突,在保护人的权利方面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可知,原有的民事法律存在弊端;根据材料二“需要一部高质量的、适应结构大转型趋势的民法典”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分析可知,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设的要求分析可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分析可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3)关系,根据两部法律在国家治理的作用进行分析可知,法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两部法律在经济建设的作用进行分析可知法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根据我国民法典的制定过程可知,法制建设必须随国家治理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洋政府时期货币的流通十分混乱,各种银两、银元、铜元、纸币、外国银行的货币等同时流通,名目繁多。1912年秋,北洋政府财政部特设币制委员会讨论币制。经过多方详加讨论,最终确定了实行银本位制,并于1914年2月7日正式颁布了《国币条例》、《国币条例施行细则》。《国币条例》规定:国币之铸发权,专属于政府,币面铸有袁世凯头像和铸造年份,通称“袁头币”。银币有壹元、半元、贰角、壹角4种;辅币有镍.币和铜币,币值为伍分、贰分、壹分、伍厘、贰厘、壹厘6种。《国币条例施行细则》还规定“凡在中国境内,以国币条例授受者,概不得拒绝”。银元制的确立,是中国近代货币史上的一次变革,它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其式样新颖、形式划一、重量成色符合既定标准,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币,为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郭剑林《北洋政府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币制改革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洋政府币制改革的意义。
【答案】(1)设币制委员会;实行银本位制;立法保障;主币和辅币相结合,币值多样。
(2)改变了币制混乱的局面;加强了政府对金融的监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后世币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解析】
(1)根据“北洋政府财政部特设币制委员会讨论币制”得出设币制委员会;根据“最终确定了实行银本位制”得出实行银本位;根据“正式颁布了《国币条例》、《国币条例施行细则》”得出进行立法保障;根据“银币有壹元、半元、贰角、壹角4种;辅币有镍币和铜币”得出主币和辅币相结合,币值多样。
(2)根据“它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其式样新颖、形式划一、重量成色符合既定标准,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币,为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打下了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北洋政府币制改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改变币制混乱局面,有利于加强政府对金融的监管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便利人们日常生活,为后来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奠定基础。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流感席卷美国,并向世界各地蔓延,与正在进行的世界大战相互影响,造成约5000万至1亿人死亡。借战争的主导作用,成千上万的军舰、商船,列车,运载着军队、物质资源和致命的病毒,在各大洲各大洋.上穿梭;庞大的战争机器让各个国家的生产围绕战时军需品而进行,大量工人涌入城市,带来城市卫生条件糟糕、管理混乱等问题。每个参战国家都将战争放在首位,忽视疾病宣传,如《伦敦时报》认为流感是德国人的阴谋,是因为营养不良、厌战情绪。战争期间,印度等殖民地也被卷入战争,其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被战争抽走,物资匮乏与流感交织在一起,使平民死亡率大大增加。流感病人带走了远征军中成千上万的健康的士兵,使火车、战地医院拥挤不堪,流感病人消耗着军队的各种资源。很多城市如德国法兰克福频临崩溃,到处是饥饿与不满,人们要和平、面包、自由。
——摘编自王叶英(1918年大流感和第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流感”在一战期间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流感”对一战的影响。
【答案】(1)世界市场推动世界联系加强;军队的全球调动;战争优先,政府忽视疾病宣传和防治;战争带来的特殊城市化;物资匮乏使人民身体素质下降。
(2)加强殖民地的掠夺,加深了殖民地的负担;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激化了国内矛盾,加速了战争结束。
【解析】
(1)根据材料 “大流感席卷美国,并向世界各地蔓延”“借战争的主导作用,成千上万的军舰、商船,列车,运载着军队、物质资源和致命的病毒”“大量工人涌入城市,带来城市卫生条件糟糕、管理混乱等问题”“物资匮乏与流感交织在一起” 分别得出世界市场加强了世界联系,军队的全球调动、政府忽视、战争推动的城市化、物资匮乏等因素。
(2)根据材料“印度等殖民地也被卷入战争,其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被战争抽走……流感病人消耗着军队的各种资源……到处是饥饿与不满,人们要和平、面包、自由”可从对殖民地、军队战斗力、各国国内矛盾及战争进程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鄂尔泰,满洲镶黄旗人。雍正四年,鄂尔泰提出改土归流建议。雍正帝授其云贵总督之职,以提高其威望和事权。鄂尔泰亲赴广西和贵州思威并施,基本上实现了西南改土归流。有关他在云贵广西总督任上的奏书和诗文,都收录在他著写的《西林遣稿》中。作为封疆大吏和雍正宠臣,鄂尔泰把社稷利益放在首位,对人才“惜之教之”,捉拔并重用哈元生、张广泗等人,促进了改土归流事业的成功。雍正帝崇信祥瑞,鄂尔泰每每以报祯祥取悦雍正帝。其实鄂尔泰本人也知道祥瑞之说的荒诞,对奚落他的大理县刘知县不但不记仇,反而嘉奖他正直,并向雍正帝推荐。他不惜毁坏自己的名誉,假报祥瑞,目的在于政治上支持雍正帝“大孝格天”,忠君之心昭然可见。
——摘编自冯尔康《清代人物三十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鄂尔泰在清朝历史上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鄂尔泰得到雍正帝重用的原因。
【答案】(1)贡献: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加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和开发;著有《西林遗稿》,保存了清代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社会风貌;提出重用人才,提拔和举荐人才,有利于国家治理。
(2)原因:身为旗人,又坚守忠君观念;善于迎奉,投雍正帝所好;见识远卓,知人善任,施政有方,政绩显著。
【解析】
(1)贡献:根据“鄂尔泰亲赴广西和贵州思威并施,基本上实现了西南改土归流”得出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加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和开发;根据“有关他在云贵广西总督任上的奏书和诗文,都收录在他著写的《西林遣稿》中”得出著有《西林遗稿》,保存了清代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社会风貌;根据“捉拔并重用哈元生、张广泗等人”得出提出重用人才,提拔和举荐人才,有利于国家治理。
(2)原因:根据“满洲镶黄旗人”“忠君之心昭然可见”得出身为旗人,又坚守忠君观念;根据“鄂尔泰每每以报祯祥取悦雍正帝”得出善于迎奉,投雍正帝所好;根据“对奚落他的大理县刘知县不但不记仇,反而嘉奖他正直,并向雍正帝推荐”“促进了改土归流事业的成功”得出见识远卓,知人善任,施政有方,政绩显著。
三、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存在着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确定的趋势;偶然性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历史的必然性总是要通过历史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历史偶然性是历史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这就使历史发展的进程不是单调的,而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内容的。
——摘编自王明辉、王晓菊《何谓历史学》
材料提供了一个认识历史的观点,对此观点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答案】示例一观点: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这就使历史发展的进程不是单调的,而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内容的。
说明: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不断推进,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下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各国发展道路、历史传统等国情的不同,在各种偶然因素的推动下,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又各有特色。如英国,德国、日本等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法国则建立了民主共和制;英国国王、德国皇帝和日本天皇的地位和作用又不尽相同,美国的总统制和法国的总统制也有区别;同样是两院制,英国的上院和下院与美国的参议院和众议院的产生方式、权力分配又各有特点等。③由此可见,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但各国的发展道路则具有偶然性且各有特色,丰富多彩。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任一角度去论证,言之成理皆可)
【解析】
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提取作者的观点,如根据材料“历史的必然性总是要通过历史的偶然性表现出来······这就使历史发展的进程不是单调的,而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内容的”可知,作者的观点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这就使历史发展的进程不是单调的,而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内容的;然后,对这个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赞成、或质疑、或修改),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如首先论证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史,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这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如引发美英德日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及直接原因各不相同,因而过程、最后的结果、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具有丰富、生动的内容;最后,总结前文,明确观点。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高三5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高三5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全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全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