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麻阳县三校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高一地理线上测试
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太阳系局部图(A为地球),完成下面小题。
1. 行星D是( )
A. 火星 B. 木星 C. 土星 D. 金星
2. 关于图中C处说法错误的是( )
A. C是指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
B. C处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
C. 在C处的小行星各有各的运行轨道,都围绕太阳运转
D. 在C处的小行星运行时杂乱无章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据所学及图示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由内到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A代表地球,则B代表火星,C代表小行星带,D代表木星,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C是指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小行星各有各的运行轨道,都围绕太阳运转,具有一定的规律性,D说法错误,故选D。
【点睛】小行星带,主要分布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围绕太阳旋转的为数众多的小天体。
2022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了“夸父1号”卫星,主要用于观测和研究太阳的“一磁两暴”“一磁”指太阳磁场,“两暴”指的是太阳最剧烈的爆发现象。下图示意1985-2020年太阳活动周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两暴”指的是太阳活动中的( )
①黑子②耀斑③日冕物质抛射④太阳风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4. 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小的是( )
A. 极光现象 B. 磁暴现象 C. 有线电话 D. 北斗导航
5. 若需观测第25周期峰年的太阳活动,科学家预计“夸父1号”自发射后至少要工作( )
A. 1年 B. 4年 C. 7年 D. 10年
【答案】3. D 4. C 5. D
【解析】
【3题详解】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物质抛射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而黑子和太阳风都不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因此“两暴”指的是太阳活动中的耀玟和日冕物质抛射。②③正确,D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太阳活动会冲击两极稀薄的大气,产生极光现象,因此极光现象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A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因此磁暴现象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B错误;太阳活动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但有线通讯不会受到干扰,因此有线电话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小,C正确;北斗卫星导航需要无线电短波通讯传输数据,太阳活动会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因此北斗导航受“一磁两暴”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太阳活动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图中第24个周期峰年出现时间约为2014年,则第25个周期峰年预计在2025(2025年-2026年)年出现。“夸父1号”于2022年发射,要观测第25周期峰年的太阳活动,“夸父1号”自发射后至少要工作4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1、太阳黑子的多少变化对地球大气降水有明显的影响。2、耀斑会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干扰无线通讯,强烈时会产生磁暴。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太阳活动还会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下图为火山喷发景观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物质,一般来源于( )
A. D层 B. C层 C. B层 D. A层
7. 对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B圈层的物质最复杂 B. 横波不能向下通过C圈层
C. D圈层物质很可能为液态 D. E圈层的温度和密度都较小
【答案】6. C 7. C
【解析】
【6题详解】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读图可知,A层为地壳,B和C分别是上地幔和下地幔,D和E分别是外核和内核。软流层一般位于地下80~400千米,即图中b1和b2之间,属于B层。故选C。
【7题详解】
由图中地球内部圈层的深度可知,A层为地壳,B和C分别是上地幔和下地幔,D和E分别是外核和内核。据地震波传播至古登堡界面后纵波速度骤降﹑横波突然消失的特点﹐判断外核D部分可能为液态物质;组成生物圈层的物质最复杂,B圈层不是生物圈;横波速度慢,只经过固体物质,可以通过地幔C;E圈层内核的温度和密度都较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表以下为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
城市热岛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热力环流形成的基础。城市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等是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下图示意城市和郊区热力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图示城郊之间热力环流的方向是( )
A. 顺时针 B. 自西向东 C. 逆时针 D. 自北向南
9. 形成城郊之间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A. 人类活动 B. 地表气压差异 C. 植被丰富 D. 地表冷热不均
10. 缓解城郊之间热力环流的途径是( )
A. 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B. 减少城市人口比重
C 用渗水砖铺设路面 D. 建筑墙面隔热保温
【答案】8. A 9. D 10. A
【解析】
【8题详解】
城市气温高,气流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郊区气温低,气流受冷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为顺时针,A正确,C错误;图中无方向指示,不知东南西北方向,B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与郊区相比,城市人口集中,产业发达,居民生活、生产和交通工具等释放出的热量多,导致城市温度高于郊区,形成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根本原因是城郊之间的温度差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可降低城市气温,缩小城市与郊区的温差,缓解城郊之间热力环流,A正确;减少城市人口比重不符合社会发展,B错误;用渗水砖铺设路面可以促进下渗,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影响,对缓解城郊之间热力环流影响不大,C错误;建筑墙面隔热保温对城郊之间热力环流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热力环流。(2)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完成下面小题。
11. 陆地上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循环( )
A. ②环节加强 B. ③环节增强 C. ④环节减弱 D. ⑤环节季节差异大
12. 2022年第3号台风“暹芭”于7月2日15时前后在广东茂名沿海地区登陆,给广东带来大量降水。从水循环过程来看,“暹芭”带来的降水来源于( )
A. ②环节 B. ③环节 C. ④环节 D. ⑦环节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从图中信息可知,②降水,③为蒸腾,④为海水蒸发,⑤为地表径流。陆地上植被遭到破坏会使空气湿度下降,降水减少,A错;植物蒸腾被破坏,B错;和海洋蒸发无关,C错;调蓄洪水能力降低,地表径流季节差异加大,D对。故选D。
【12题详解】
⑦为海上降水,结合上体分析,台风降水的水汽来源于海洋,不是来自陆地降水和海上降水,A、D错;降水的水汽主要是来自海上,而不是陆地,B错、C对。故选C。
【点睛】“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下图是连云港海洋监测站检测的相关数据,其中①~④图表示2021年8月前21天,2月前21天的表层海水盐度和温度的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四图对应的月份和海水性质分别是( )
A. ①—8月、盐度②—2月、盐度③—2月、温度④—8月、温度
B. ①—8月、盐度②—2月、盐度③—8月、温度④—2月、温度
C. ①—2月、盐度②—8月、盐度③—8月、温度④—2月、温度
D. ①—2月、盐度②—8月、盐度③—2月、温度④—8月、温度
14. 连云港海洋监测站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最小的季节和原因( )
A. 春季最小,蒸发量大 B. 夏季最小,降水量大
C. 秋季最小,蒸发量小 D. 冬季最小,降水量少
【答案】13. A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8月份降水较多,汇入河口的径流较大,海水的盐度较低,故②为2月份海水盐度,①为8月份海水盐度。③的海水温度大约5℃,故为2月份海水温度;④的海水温度高大约25℃,故为8月份海水温度。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14题详解】
连云港属于季风气候,受来自海洋夏季风影响,夏秋季降水多,稀释海水,海水盐度最小,秋季,太阳辐射较强,蒸发量较大,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人们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
新疆喀尔乌勒村依格孜也尔河阶地主要分布于该河下游大约15km的河段两侧,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阶地(T1阶地、T2阶地、T3阶地、T4阶地)。下图为依格孜也尔河河流阶地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形成喀尔乌勒村河流阶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作用 B. 流水作用 C. 风化作用 D. 冰川作用
16. 喀尔乌勒村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外力作用影响最大的时期是( )
A. T1阶地形成时期 B. T2阶地形成时期
C. T3阶地形成时期 D. T4阶地形成时期
17. 图示地区( )
A. 地壳持续下降 B. 砂砾石层形成于河流阶地之后
C. T2阶地形成在T1阶地之后 D. 洪水期一般不能淹没T1阶地
【答案】15 B 16. C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河流阶地是在地壳抬升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形成河流阶地的主要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在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外力作用主要以河流侵蚀和河流堆积作用为主,在侵蚀和堆积过程中,影响强度越大,其侵蚀高程和堆积层会相应增加。据图可知,T3阶地的高程最大,堆积层最多,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河流阶地的形成伴随着地壳的抬升作用,A错误;砂砾石层在受到河流侵蚀作用之前就已经形成,B错误;通常河流阶地的位置越高,形成的时代越老,T2阶地的高程在T1阶地的上面,因此T2阶地形成于T1阶地之前,C错误;河流阶地是由于河流下切侵蚀,使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洪水期不能被淹没,D正确。故选D。
【点睛】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以构造阶地为例: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阶地;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
平潭岛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200毫米,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1.5倍,8级风天数占全年的四分之一。岛上大多数地区自然植被稀疏,多为矮小的灌草丛,“光长石头不长草”。当地高度重视岛屿的造林绿化工作,对岛内植被进行修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制约平潭岛植被发育的条件有( )
①大风天数多②干旱③土壤贫瘠④环境差异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9. 基于平潭岛的环境特点,当地植被修复应当( )
A. 选用北方耐旱乔木树种 B. 在海岸带处布局耐盐碱植物
C. 增大树间距以利于通风 D. 选择旱季施工以加快进度
【答案】18. A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8级风天数占全年的四分之一,说明岛上大风天数多,风力侵蚀对土壤侵蚀严重,影响植被发育,①正确;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1.5倍,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干旱,②正确;“光长石头不长草”说明土壤贫瘠,③正确;平潭岛面积小,岛上大多数地区自然植被稀疏,多为矮小的灌草丛,环境差异不大,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选A。
【19题详解】
乔木较高大,而岛上多风,高大的乔木不抗风,A错误;海岸带受海水影响盐碱度大,适宜布局耐盐碱植物,B正确;岛上风力大,为植被修复应减小风力,而不是用来利于通风,C错误;植物生长需要水分,旱季时植物成活率低,D错误。故选B。
【点睛】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吸烟除尘、美化环境等功能。
20. 2022年8月17日,青海省大通县受暴雨影响,引发泥石流灾害,多地受灾。下图为大通县某村庄受灾现场图。该村可采取有效防治泥石流的措施是( )
A. 修建梯田 B. 开挖坡脚 C. 修建水库 D. 修建导流渠
【答案】D
【解析】
【详解】修建梯田主要是减少水土流失,A错误;开挖坡脚,加剧泥石流灾害发生,B错误;修建水库对防治泥石流灾害作用不大,C错误;修建导流渠能起到顺畅排泄泥石流的作用,使之在远离保护区停积下来,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共4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发现】
探究名称:认识土壤
探究资料: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质松软,有机质含量高,有着“一两土,二两油”的美称。近些年来,东北地区出现严重的黑土退化和流失现象,春季黑土流失尤为严重。下图示意黑土的形成过程,其中淀积层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土层。
探究思考:
(1)指出影响黑土形成的主要因素。
(2)说出图中黏粒淀积层的主要作用。
(3)从气候和植被角度,解释东北地区春季黑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答案】(1)成土母质;时间;生物;气候;地形。(任答三点)
(2)利于土壤有机质和水分的沉淀和积累;保持肥力,存蓄水分等。
(3)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多大风,对土壤的侵蚀力强;正值播种季节,缺乏植被对土壤的保护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东北地区黑土结构图为资料,涉及了土壤形成,土壤分层和黑土流失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影响了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东北地区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枯枝落叶较多,有机质来源充足;气候因素,东北地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弱,有机质积累较多;时间因素会影响土壤层的厚度,时间越长,肥力越高;东北平原地势平坦,流水侵蚀作用较弱,土壤肥力较高;因此黑土形成的主要因素应为成土母质;时间;生物;气候;地形等。
【小问2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黏粒淀积层土质细腻,黏性较强,密度较大,位于腐殖质层下,能起到保存水分的作用,阻挡腐殖质层因水下渗导致的肥力流失,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和水分的沉淀和积累。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东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较快,降水较少,风力较大,对土壤的侵蚀作用较强,因此黑土流失较严重;东北地区播种春小麦为主,因此春季正值当地的播种季节,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因此黑土在春季流失严重。
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全省大部出现暴雨、大暴雨。2021年7月20日晚,郑州气象局对这次特大暴雨做了一个数据的梳理和总结:郑州20日16时~17时,一个小时的降雨量达到了201.9mm;19日20时到20日20时,单日降雨量552.5mm;17日20时到20日20时,三天的降雨量617.1mm。其中每小时降水,单日降水均已突破自1951年郑州建站以来60年的历史记录。郑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为640.8mm,相当于这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
材料二灾后调查报告指出: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共造成河南省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占全省95.5%;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其中郑州市409亿元、占全省34.1%。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
材料三水循环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三,分析郑州市洪涝灾害的形成与水循环哪些环节关联最紧密。(填写环节序号及名称)
(2)结合材料分析,导致郑州市灾情严重的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从政府角度出发,防范城市内涝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径流
(2)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郑州市人口、经济密度大;政府部门防范意识不强,应急处理不当;
(3)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城市洪涝灾害的预报预警机制和科学调度,提高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水平;整治河道,加强排水管网建设;增铺渗水砖,建设“海绵城市”。
【解析】
【分析】本题以河南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相关情况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水循环环节、导致郑州市灾情严重的原因、防范城市内涝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材料“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可知,郑州市洪涝灾害的形成与降水和水排不出去有关,故与水循环中的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径流有关且关联最紧密。
【小问2详解】
材料“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可知,本次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郑州作为河南省会,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材料“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可知政府部门防范意识不强,应急处理不当;这些都是导致郑州市灾情严重的原因。
【小问3详解】
可以从政府政策文件入手,重在防范,提出措施。如:通过政策宣讲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来增强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建设和强化城市洪涝灾害的预警机制,落实责任,强调细节,科学调度,提高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水平;为了加快水的排出,可以整治河道,加强排水管网建设;增铺渗水砖,建设“海绵城市”。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6~8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气候异常,尤其是南方地区,中央气象台连续一个多月发布高温预警,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等多省份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并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图下示意2022年8月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
(1)指出2022年8月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下我国南北降水的差异。
(2)解释2022年8月川渝地区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原因。
(3)简述2022年8月长江流域持续的极端干热天气对该流域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答案】(1)表现:位置偏西(或范围扩大,或势力增强)。
差异:南方地区长时间受副热带高压的直接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北方地区长时间受夏季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影响,降水丰富。
(2)纬度低,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昼长夜短,太阳辐射量大﹔长时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持续形成晴朗天气﹔四川盆地,地形封闭,不易散热﹔海拔低。
(3)干热天气促进土壤水分加速蒸发,土壤严重缺水﹔干热天气使得河流水量大幅度减小,地下水位降低﹔干热天气造成植物死亡,并引发森林大火,使得植被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降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方地区气候异常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降水的影响因素,气温的影响因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得到结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西,范围扩大,故势力异常增强。根据已学知识可分析出,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因而夏季风势力增强,故南方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易产生干旱灾害,北方受夏季风控制,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影响,降水丰富,易产生洪涝灾害,形成北涝南旱的格局。
【小问2详解】
气温高低需要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来解释,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位置、下垫面状况(地形、海陆因素、植被状况等)、大气环流、洋流等,其中地形又包括海拔高低、地形形态、焚风效应、地形阻挡、阴阳坡差异等。川渝地区位于我国四川盆地,海拔低,属于亚热带地区。8月,这里太阳高度角大,昼长夜短,加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持续晴朗天气(材料提示:中央气象台连续一个多月发布高温预警)﹐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且盆地地形导致热量不易散失,海拔较低,因而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小问3详解】
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气候要素的变化会引发土壤、水文、生物等其他自然要素变化。根据图文材料可知,2022年8月长江流域出现了持续的极端干热天气,高温促进地表强烈蒸发,使得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干热天气促进土壤水分加速蒸发,土壤严重缺水,地表干旱,河流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降低,动植物死亡,甚至可能引发森林火灾,进一步降低生物多样性和植被覆盖度等。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地理试题(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地理试题(PDF版),共9页。
湖南省湘潭市两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湘潭市两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第二中学等多校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第二中学等多校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