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展开丽水市2022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
高二地理试题卷2023.1
一、选择题1(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一个晴朗无云的夜晚,某摄影师在北京长城(40°N,116°E)上,连续拍摄6小时,得到一张绚丽的星轨图(见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星轨运动轨迹( )
A. 由于恒星运动形成 B. 顺时针运动了约60°
C. 由于地球公转形成 D. 逆时针运动了约90°
2. 该地星轨绕转中心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 )
A. 40° B. 30° C. 45° D. 60°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图中的星轨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根据星轨的运动方向可知星轨运动轨迹为逆时针;由于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小时,连续拍摄6小时,则星轨运动了约90°,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由于北京位于北半球,各天体绕转的中心为北极星,北极星的高度角等于该地区的纬度角,由于该地区纬度为40°,故该地星轨绕转中心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40°,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北极星仰角和当地纬度的关系是北极星的仰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纬度为0(赤道),则北极星在北方地平线上,仰角为0度;纬度为90度(北极点),则北极星在头顶,仰角为90度。把地心,观测点,北极星作一个平面,则地球可以看作一个圆。当地的纬度就等于观测点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与北极星的夹角是相等的,所以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纬度。
红柳是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它的枝条瘦细,十分柔软,木质化生长枝上的叶呈披针形,半抱茎,枝条丛生,根系十分发达,可以往地下深扎10米之多。完成下面小题。
3. 形成红柳形态特征的气候环境主要是( )
A. 全年温和湿润 B. 终年高温多雨 C. 终年干旱少雨 D. 全年寒冷干燥
4. 红柳( )
①柔软细枝可以抗风②枝条较长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
③枝条丛生是为了遮挡阳光④叶呈披针形,可减少水分蒸腾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红柳根系十分发达,表现为适应终年干旱环境,终年干旱少雨的气候背景下,土壤水分不足,地下水埋藏较深,C正确;全年温和湿润、终年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土壤水分充足,灌木根系不会深至10米之多,AB错误;全年寒冷干燥,可能存在冻土层,不利于根系向下伸展,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沙柳枝条瘦细,十分柔软,可以适应大风环境,①正确;枝条较长较多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蒸腾作用,②错误;枝条丛生可以增加地表摩擦力,减小风速,达到防风固沙的作用,③错误;叶呈披针形,叶面缩小可减少水分蒸腾作用,④正确。故①④正确,故选D。
【点睛】叶片上的气孔是水分和气体的通道,针形叶,叶片小,气孔少,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岩层没有错动的裂隙叫做节理。美国约书亚树国家公园的花岗岩表现出水平和垂直的节理。数百万年来,风和水破坏了花岗岩,扩大了节理。图1是约书亚树国家公园的花岗岩景观图,图2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地花岗岩是图2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形成花岗岩节理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 B. 风化作用 C. 流水侵蚀 D. 流水搬运
【答案】5. B 6. 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右图信息,丁是由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的,所以丁为沉积岩,乙只能由甲形成,说明乙为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甲为岩浆,丙为变质岩,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6题详解】
根据材料,岩层没有错动的裂隙叫做节理,数百万年来,风和水破坏了花岗岩,扩大了节理,说明形成花岗岩节理的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B正确,题目只是问形成节理的外力作用,并没有发生侵蚀和搬运,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下图为局部海底地形及火山分布图(Ma为百万年)。完成下面小题。
7. 甲处板块边界类型及宏观地貌分别是( )
A. 生长边界、海沟 B. 生长边界、海岭
C. 消亡边界、海沟 D. 消亡边界、海岭
8. 可以快速监测到火山区热异常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BDS B. GNSS C. GIS D. RS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板块界线是消亡边界,海底形成的地貌是海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北斗导航系统(BDS)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用于分析、处理、管理地理数据,不能获取火山区热异常,ABC错误;遥感系统(RS)可以获取地表物体的遥感影像,通过遥感影像即可快速获取火山区热异常,D正确。故选D。
【点睛】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对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各种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进行识别、清查、监测、评估)灾害监测(如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进行监测,有助于防灾减灾)等。
下图为世界某海域表层水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 甲处洋流的性质及流向分别是( )
A. 寒流、自北向南 B. 寒流、自南向北
C. 暖流、自北向南 D. 暖流、自南向北
10. 该季节控制印度半岛的季风及成因分别是( )
A. 东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东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C. 西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水温判断可知,波斯湾、红海出现了30℃以上的水温,说明此时为夏季。由于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甲处海域受到离岸的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了上升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升流为寒流;同时,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此季节为夏季,印度半岛盛行风为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的成因是由于在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带动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到达北半球,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东南信风偏转为西南季风,即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该地区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盛行东北季风。由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索马里沿海夏季盛行离岸的西南季风,使索马里东部海域形成上升流(寒流),会形成季节性的索马里渔场,同时夏季该海域海水温度和气温差异大,造成海雾多发。受西南季风影响,该寒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沃克环流是太平洋东西两侧表层水温差异形成的大气热力环流。下图为沃克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当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沃克环流分别( )
A. 减弱、减弱 B. 加强、减弱 C. 减弱、加强 D. 加强、加强
12. 当沃克环流较强时( )
A. 南美太平洋沿岸降水多 B. 澳大利亚山火发生频率较高
C. 我国南方容易出现洪涝 D. 秘鲁沿岸上升补偿流较强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导致秘鲁寒流减弱,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偏高,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偏低,从而使沃克环流减弱;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加强导致秘鲁寒流增强,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偏低,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偏高,从而使沃克环流加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沃克环流较强时,发生拉尼娜现象,离岸的东南信风加强,秘鲁沿岸上升补偿流较强,D正确;由于东南信风为陆风,较为干燥,秘鲁寒流较强增大了降温减湿的幅度,使南美太平洋沿岸降水更少,A错误;沃克环流加强,使得更多暖海水向西太平洋输送,澳大利亚上升气流加强,易形成多雨天气,不易发生山火,B错误;沃克环流加强,导致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偏高,副高偏强,雨带偏北,因此我国南旱北涝,C错误。故选D。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成因:一般认为,是由于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逆流增强,温暖的海水被输送到东太平洋而形成的。对全球的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海面温差减小,东部(秘鲁、智利沿海)下沉气流减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相反,西部转变为干燥少雨。秘鲁渔场鱼类减少,水温上升,冷水鱼类不适应环境,导致鱼类大量死亡;上升补偿流减弱,鱼类饵料食物减少。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甲、乙分别是( )
A. 暖锋、暖锋 B. 暖锋、冷锋 C. 冷锋、暖锋 D. 冷锋、冷锋
14. 图中四地天气晴朗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3. C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气旋的水平气流流动方向为逆时针辐合,甲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为冷锋,乙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为暖锋,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4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①地为冷锋的锋后,多阴雨天气,②地为暖锋的锋后,多阴雨天气,③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明朗天气,④地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气旋中气流从四面八方流入气旋中心,中心气流被迫上升而凝云致雨,所以气旋过境时,云量增多,常出现阴雨天气,即气旋雨。在锋面天气系统中,无论冷锋还是暖锋,锋面上方的暖气团都是沿锋面抬升的,都将形成有云和降水的天气,即锋面雨。当两种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后,将辐合成更强烈的上升气流,天气变化将更为剧烈,往往会产生云、雨甚至造成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塔斯马尼亚岛位于澳大利亚的南面,下图为塔斯马尼亚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造成M地土壤厚度比N地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M地地形平坦,流水沉积 B. N地纬度较高,分解较慢
C. N地冰川搬运,流失较多 D. M地位于阳坡,风化强烈
16. 塔斯马尼亚岛的河流
A. 主要补给是冰川融水 B. 水位季节变化小
C. 河流水体含沙量较高 D. 河流结冰期漫长
【答案】15. A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据图可知,M地位于沿海的河流入海口处,由此可知该地区地形较为平坦,同时受到河流堆积作用的影响,使该地的土壤厚度相对较大;N地位于河流上游,河流上游一般多山地,地势起伏大,土层相对较薄,由此可知,A正确;微生物分解较慢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累积,对土壤厚度影响较小,B错误;冰川搬运作用一般不会使土壤大量流失,C错误;M地位于沿海平原地带,而不是山地,同时沿海地区温差较小,风化作用相对较弱,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据图可知,塔斯马尼亚岛位于40-43°S,属于温带海洋气候,该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河流主要是以降水补给为主,河流没有结冰期;由于该地全年湿润,降水变率较小,降水对河流的补给在全年都比较稳定,故使得河流水位变化小,B正确,AD错误;由于该地气候湿润,适合植被生长,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同时降水稳定,径流量变化小,河流含沙量较低,C错误。故选B。
【点睛】常见的河流补给类型如下:大气降水补给、高山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河流补给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它决定了河流水量的多寡和年内分配情势。研究河流补给有助于了解河流水情及其变化规律,也是河水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
下图为世界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形成甲、乙气流的因素分别是( )
A. 热力、热力 B. 热力、动力 C. 动力、热力 D. 动力、动力
18. 图中( )
A. 受甲影响的地区,降水少 B. 受乙影响的地区,降水少
C. 受丙影响的地区,降水多 D. 受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
【答案】17. C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地球上风带、气压带地理分布规律,乙表示的是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的上升气流,甲表示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的下沉气流,赤道低气压的形成是由于赤道地区年接受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地球表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地表形成低压,既赤道低气压。上升后的空气向南北运动,在副热带地区下降,在地表形成高压带,因此甲是动力成因,乙是热力成因,故选C。
【18题详解】
乙表示低气压带控制下的上升气流,所以降水多,B错误;甲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的气流是下沉气流,所以降水少,A正确。丙、丁风带分别是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风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风的特点是高温干燥,CD错误。故选A。
【点睛】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夏季由于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
下图为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图,博格达峰(5445米)位于东经88.3度,北纬43.8度,坐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境内,是天山山脉东段的著名高峰。完成下面小题。
19. 甲自然带为( )
A. 亚寒带针叶林带 B. 山地针叶林带 C. 温带草原带 D. 山地落叶林带
20. 博格达峰北坡自然带从甲到冰雪带的更替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 垂直分异规律 B. 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地方性分异规律 D.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答案】19. B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山为天山山脉的博格达峰,位于43°N左右,处于温带;该山北坡雪线较低,说明北坡降水条件相对较好,且由于是阴坡,温度相对较低;甲位置海拔约为2500米,甲自然带下方为山地草原,而上方为亚高山草甸,综上分析最为符合该地特征的自然带应为山地针叶林,B正确;亚寒带针叶林一般分布在纬度较高的丘陵和或低山地带,A错误;温带草原带一般是温带大陆气候区的基带植被,不符合2500m海拔的自然特点,C错误;43°N处海拔2500m的山地气温较低,不适合山地落叶林带的生长,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据图可知,博格达峰北坡自然带从甲到冰雪带海拔越来越高,体现了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条件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故体现了山地垂直分异规律,A正确;经度地带分异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B错误;地方性分异规律是在自然地带内部,在地方自然特点的影响下,自然环境的组成成分及自然地理综合体的局部分异现象,与题中所示特征不符,C错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是以热量变化为基础的,D错误。故选A。
【点睛】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与纬线大体平行,伸展呈条带状,沿着纬度变化作有规律的更替,即南北更替,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其变化以热量为基础;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呈条带状,沿着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更替,即东西更替,由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大,其变化以水分变化为基础;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表现为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差异大。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7日12时12分,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总研制的“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将六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该日,酒泉的日出时刻6:20,日落时刻20:44(皆为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21. 酒泉的经度约为( )
A. 115°E B. 97°E C. 103°E D. 90°E
22. 未来两个月,酒泉当地( )
①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②白昼时间逐渐变长
③日落方位逐渐南偏④日出方位逐渐北偏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3. 发射时,全球处于新旧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
A. 2:1 B. 3:2 C. 5:3 D. 3:1
【答案】21. B 22. A 23. A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 酒泉的日出时刻6:20,日落时刻20:44,其白昼时间为14小时24分钟;再用白昼时长/2可知当地上午昼长为7小时12分钟,用当地日出时刻6:20+7小时12分钟可得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3:32,北京时间与当地的时差为1小时32分钟,换算后经度差为23°;由于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该地区位于北京以西,相减可得酒泉的经度为97°E,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7月27 日未来两个月为9月27日,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运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北半球白昼时间变短,①正确,②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运动,故日落方位不断向南偏,③正确,④错误。由此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卫星发射时,北京时间为7月27日12时12分,故应先算出7月27日的范围。通过计算可知,180°地方时为7月27日16时12分;而地方时为7月27日0时的经线位于57°W,由此可知,地球上7月27日范围为西4区向东到东12区,7与26日范围为西5区向西到西12区,新旧日期范围之比约为2:1,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方时一般是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形成①②④的地质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②④ B. ④①② C. ④②① D. ②④①
25. 图中区域( )
A. 形成③和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B. 丙处地下溶洞适合储存水源
C. 乙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 甲处顶部岩石受张力,抗侵蚀能力弱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结合图片可知,④岩层来自下方,故应为底层岩浆侵入,但④上方存在三层沉积岩,说明先有④,再有三层沉积岩;而②断层穿过了覆盖在④上方的三层沉积岩,说明②在④之后形成;而①岩浆岩穿过了②断层,说明先有②断层,后有①岩浆岩,故形成①②④的地质过程的先后顺序是④②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据图可知,④是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导致,③是变质岩,受岩浆活动高温高压环境变质作用形成,故两种内力作用不同,A错误;丙有溶洞发育,说明该地区为石灰岩,石灰岩易被水溶蚀而导致水流失,B错误;乙虽然有河流流经,但下发岩层为断层,建水坝易渗漏,地质构造也不稳定,C错误;甲处为背斜顶部,岩石受张力导致较为破碎,易被外力侵蚀,D正确。故选D。
【点睛】背斜、向斜统称为褶皱,它们都是在挤压作用下,岩层受力弯曲形成的。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所以,年代较新的背斜一般形成褶皱山脉,年代较新的向斜一般形成谷地。而在褶皱形成过程中,背斜顶部受张力,发生张裂,物质不坚实,易受外力侵蚀,最终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受侵蚀,最终成为山岭。这叫做地形倒置,一般发生于年代较老的背斜与向斜处。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工程建设上,背斜处适合建隧道,向斜处适合建水库。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
26. 根据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其干流下游分为东河、西河,分别注入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1985年黑河水已经无法注入东居延海,到1992年湖泊彻底干涸。下图为黑河流域图。
(1)黑河补给类型主要有____、____和地下水等,该河中下游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区。
(2)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说明居延海成为咸水湖的原因。
(3)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居延海干涸对湖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1) ①. 大气降雨 ②. 冰雪融水 ③.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旺盛;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河流流出,盐分积累形成咸水湖
(3)湖床裸露,加剧沙尘暴;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湖水盐度增加;土壤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黑河流域图为材料;涉及黑河补给类型、居延海成为咸水湖的原因、居延海干涸对湖区自然环境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对河流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黑河补给类型:春季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以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该河中下游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干旱,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小问2详解】
居延海成为咸水湖的原因:居延海位于内蒙古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蒸发旺盛;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河流流出,蒸发旺盛,盐分无法排除,盐分积累形成咸水湖。
【小问3详解】
居延海干涸对湖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气候更加干旱,湖床裸露,温差加大,风沙天气增多,成为沙尘暴的发源地之一;物理风化加剧,风力侵蚀加剧;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造成植被大面积死亡;湖水盐度升高,水质恶化;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27. 根据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2016年开始规划建设的利马至里约热内卢铁路能够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该铁路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巴西和秘鲁的发展。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区域图。
(1)简述巴西的地形特征。
(2)说明亚马孙河口无明显三角洲的原因。
(3)简析影响M至利马铁路建设的不利自然条件。
【答案】(1)以高原,平原为主;南高北低;地势起伏小
(2)流域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低;中下游地势平坦,泥沙沉积;入海口洋流(海水)搬运能力强
(3)西段气候炎热干旱;中段高山地形复杂,海拔高气候寒冷;东段高温多雨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南美洲局部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区域发展差异、影响交通线建设的区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巴西北部的亚马孙河的广大流域等高线在200米以下,说明该地区平原面广大;而巴西南部和东南部等高线在1000米以上,且面积较大,内部等高线稀疏,说明为面积较大的高原。故该国主要以平原、高原为主;根据等高线可知,该国地势南高北低;等高线稀疏,整体上起伏较小。
【小问2详解】
由于亚马孙河流域主要是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使得河流含沙量低;由于中下游地区流经了亚马孙平原,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流速慢,有利于泥沙沉积;入海口处有洋流经过,洋流将河口泥沙带走。故该河河口泥沙不易沉积,从而未发育明显的河口三角洲。
【小问3详解】
该铁路西段利马附近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旱,不利于工人在此进行施工;中段翻越安第斯山脉,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工程量大;同时途径安第斯山脉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对人员和设备影响大;东段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该气候也易对施工造成困难。
28. 根据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20年由于副高前期偏北,后期偏南,江淮流域6月10日入梅,较常年提早11天,梅雨期长达50天,较常年偏长31天。梅雨期间安徽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洪水,造成局部地区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
材料二图1为2020年6月10日~7月31日淮河流域安徽片累计雨量图。图2为1985~2020年6月10日~7月31日淮河流域安徽片降水量历年变化曲线图。
(1)描述2020年6月10日~7月31日淮河流域安徽片累计雨量空间分布特征。
(2)简析2020年梅雨期间安徽境内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洪水灾害的自然原因。
(3)从水利工程建设角度,说明淮河流域安徽片采取的有效防洪措施。
【答案】(1)降水分布不均匀;整体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少
(2)梅雨时间长,累计雨量大;流域大部分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支流成南北分布汇水集中
(3)建设人工河道泄洪;沿河修建堤防;上游山区修建水库
【解析】
【分析】本题以淮河流域安徽片累计雨量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及防御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1可知,2020年6月10日~7月31日淮河流域安徽片累计雨量空间分布不均匀;从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可看出,整体南多北少;结合地形分布可知,山区多平原少。
【小问2详解】
据材料“江淮流域6月10日入梅,较常年提早11天,梅雨期长达50天,较常年偏长31天”可知,梅雨时间偏长,降水量大,累计雨量大;流域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排水不畅;淮河支流众多,成南北分布,汇入干流,干支流同时涨水,汇水集中,引发洪涝灾害较大。
【小问3详解】
淮河下游没有直接入海的通道,导致排水不畅,可建设人工河道泄洪;淮河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抬高河床,可沿河修建堤防;上游流经山区,水流速度快,可修建水库,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等。
2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新加坡港毗邻马六甲海峡,是综合服务功能齐全的世界级航运中心。原有港区面临基础泊位不足难以提升港口吞吐量的问题,为此自2013年开始迁港至大士港口,利用现代新兴科技打造全自动智能码头,建设双层集装箱码头,预计将港口吞吐量提高现有水平的2倍。
材料二新港大士港受陆地可用空间的限制,需要填海造地。采用沉箱技术,首先在陆上工地建造预制的超大箱型混凝土结构,再将其运到海上沉入水中,作为港区的地基。填海所用砂石大量利用航道疏浚、地铁站及隧道等工程挖掘的泥土,减少进口砂石。
材料三下图为新加坡港区分布图。
(1)与原港区相比,新港大士港发展潜力较强,请简述其主要原因。
(2)说明大士港填海造陆,采用沉箱技术相较于传统打桩的益处。
(3)分析新加坡港迁址大士港的意义。
【答案】(1)远离城区,地价更低;可建港区的空间更大;科技水平更高;远离城区,对城区的影响更小
(2)建设深厚的基底,可提高码头结构的质量;多方同时施工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减少大规模运输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小。
(3)增加货物吞吐量,扩大港口规模;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运输效率;提高港口国际地位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加坡港区分布图及相关资料为载体,主要涉及港口区位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大士港远离城区,地价更低,同时对城区的影响更小;由图中信息可知,大士港,可建港区的空间更大;根据材料,大士港口,利用现代新兴科技打造全自动智能码头,建设双层集装箱码头。说明科技水平更高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沉箱技术是陆上工地建造预制的超大箱型混凝土结构,再将其运到海上沉入水中。要比传统的打桩建设的基底更深厚,可提高码头结构的质量;根据材料,首先在陆上工地建造预制的超大箱型混凝土结构,再将其运到海上沉入水中,作为港区的地基。说明可以多方同时施工缩短工期;节约成本;采用整体运输,减少大规模运输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小。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大士港打造全自动智能码头,建设双层集装箱码头,预计将港口吞吐量提高现有水平的2倍。说明增加了货物吞吐量,扩大港口规模;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运输效率;由于港口吞吐量的提高,使其提高了港口国际地位。
点睛】,
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Ⅰ,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诸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诸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Ⅰ,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