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镇江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1简答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1简答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铜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应用,冷却后测得装置B增重1.8g,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2、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镇江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1简答题
一.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共1小题)
1.(2020•镇江)铜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应用。
Ⅰ.铜的获得和应用
(1)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中蕴含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2)我国古代制黄铜的原理如图1。
①黄铜的硬度比铜和锌都 (选填“大”或“小”)。
②木炭还原Cu2O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铜可用于制导线,主要利用了铜的 性。
(4)CuSO4可配制波尔多液等。向铜粉中加入稀H2SO4,通入O2并加热可得到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实验及产物组成测定
如图2为某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及现象。
资料:①NaOH和CuSO4溶液混合可生成Cu(OH)2、Cux(OH)y(SO4)z(铜为+2价)等多种产物。
②68℃时,Cu(OH)2发生分解;300℃左右,Cux(OH)y(SO4)z发生分解,生成铜的氧化物和气体。
(一)实验一中蓝色固体为Cu(OH)2,则黑色固体是 。
(二)将实验二反应后的物质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浅蓝绿色固体样品。小组同学称取27.6g样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下列实验。
(1)装配好装置后,实验前先要 。
(2)控制温度为68℃,对样品进行热分解,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再通一段时间N2.冷却后测得装置B增重1.8g。则样品中含Cu(OH)2和 Cux(OH)y(SO4)z。
①再通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 。
②27.6g样品中Cu(OH)2的质量为 g。
(3)取出装置A中加热后的剩余固体,溶于适量稀盐酸后,再向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得11.65g沉淀;继续加入过量NaOH溶液,沉淀质量增加了24.5g。则Cux(OH)y(SO4)z中,x:y:z= 。
Ⅲ.样品的热重分析
另取27.6g样品,利用图3装置控制温度由低到高加热分解,测得A中剩余固体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4。
(1)t1~t2段固体质量未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2)用装置C替代装置B,t2~t3段观察到C中溶液褪色,说明样品加热分解时生成了 。
(3)a点为黑色固体。b点固体中铜、氧元素质量比为 。
(4)写出a~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二.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共1小题)
2.(2021•镇江)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 ,②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A和 (填字母)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中棉花团的作用是 。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装置C相对B的优点是 。
(4)已知C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用图1装置探究制取CO2的实验。实验开始时,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图2表示实验过程中装置G和Ⅰ中的溶液pH变化曲线。
①装置H的作用为 。
②t1时,锥形瓶中石灰石有剩余,无气泡产生。请判断t2时,锥形瓶中 (填“有”或“无”)盐酸剩余。
③t1后,显示器B中曲线几乎无变化,其原因是 。
三.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共1小题)
3.(2021•镇江)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排放,实现CO2“零排放”。
(1)“碳”排放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是CO2排放的主要因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炭、 和天然气。
②下列对节能减排的建议可行的是 (填字母)。
a.停止使用化石燃料
b.推广使用光伏发电
c.鼓励民众公交出行
d.生活垃圾集中焚烧
(2)“碳”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
①绿色植物通过 吸收CO2。
②风化的岩石如CaCO3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转化为Ca(HCO3)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碳”捕捉。利用NaOH捕捉CO2,得到高纯度CO2的流程如图。
转化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aO和X,则X的化学式为 。
(4)“碳”利用。将CO2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以CO2和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可合成C2H6O,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 。
四.碱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4.(2019•镇江)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Fe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生成红褐色固体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提示:①Fe(OH)2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②方程式中FeSO4的配平系数为4。
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共2小题)
5.(2020•镇江)如图为天然气在酸性环境中脱硫过程的原理,总反应为2H2S+O2═2S↓+2H2O。
(1)脱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整个过程溶液的pH (选填“变大”或“变小”)。
6.(2021•镇江)如图表示工业生产中吸收SO2和NO2的原理。
(1)脱硫中,溶液的pH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脱硝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六.物质的鉴别、推断(共1小题)
7.(2021•镇江)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SO4、Cu(NO3)2、KOH、BaCl2、Mg(NO3)2、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 。
(2)向固体A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继续加入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振荡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原固体中一定还含有 ,一定不含有 。
(3)取少量滤液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 。
七.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共1小题)
8.(2018•镇江)某兴趣小组利用实验室制CO2的废液得到CaCO3和NaCl晶体,过程如下:
(1)试剂X可用 (选填序号)。
a.NaOH溶液 b.Na2CO3溶液 c.K2CO3溶液
(2)操作I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和烧杯。
(3)操作Ⅱ的名称为 。
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共1小题)
9.(2018•镇江)如图,加热密封锤形玻璃泡内的碘颗粒,观察到玻璃泡内充满紫红色气体。
(1)该变化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2)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的空隙 (选填“变大”或“变小”)。
九.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共1小题)
10.(2021•镇江)某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
(1)装置X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Y是将 能转为 能(填“电”或“化学”)。
一十.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共1小题)
11.(2020•镇江)如图表示石油分馏得到多种燃料和化工原料。
(1)石油属于 (填序号)资源。
a.可再生
b.不可再生
c.人工合成
(2)分馏主要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江苏省镇江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1简答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共1小题)
1.(2020•镇江)铜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应用。
Ⅰ.铜的获得和应用
(1)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中蕴含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置换反应 。
(2)我国古代制黄铜的原理如图1。
①黄铜的硬度比铜和锌都 大 (选填“大”或“小”)。
②木炭还原Cu2O的化学方程式为 C+2Cu2O4Cu+CO2↑ 。
(3)铜可用于制导线,主要利用了铜的 导电 性。
(4)CuSO4可配制波尔多液等。向铜粉中加入稀H2SO4,通入O2并加热可得到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2+2H2SO42CuSO4+2H2O 。
Ⅱ.实验及产物组成测定
如图2为某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及现象。
资料:①NaOH和CuSO4溶液混合可生成Cu(OH)2、Cux(OH)y(SO4)z(铜为+2价)等多种产物。
②68℃时,Cu(OH)2发生分解;300℃左右,Cux(OH)y(SO4)z发生分解,生成铜的氧化物和气体。
(一)实验一中蓝色固体为Cu(OH)2,则黑色固体是 CuO 。
(二)将实验二反应后的物质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浅蓝绿色固体样品。小组同学称取27.6g样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下列实验。
(1)装配好装置后,实验前先要 检查装置气密性 。
(2)控制温度为68℃,对样品进行热分解,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再通一段时间N2.冷却后测得装置B增重1.8g。则样品中含Cu(OH)2和 Cux(OH)y(SO4)z。
①再通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 使生成的水被B中浓硫酸全部吸收 。
②27.6g样品中Cu(OH)2的质量为 9.8 g。
(3)取出装置A中加热后的剩余固体,溶于适量稀盐酸后,再向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得11.65g沉淀;继续加入过量NaOH溶液,沉淀质量增加了24.5g。则Cux(OH)y(SO4)z中,x:y:z= 3:4:1 。
Ⅲ.样品的热重分析
另取27.6g样品,利用图3装置控制温度由低到高加热分解,测得A中剩余固体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4。
(1)t1~t2段固体质量未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在该温度下Cux(OH)y(SO4)z未分解 。
(2)用装置C替代装置B,t2~t3段观察到C中溶液褪色,说明样品加热分解时生成了 SO2 。
(3)a点为黑色固体。b点固体中铜、氧元素质量比为 5:1 。
(4)写出a~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CuO2Cu2O+O2↑ 。
【解答】解:Ⅰ.(1)“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中包含的反应原理是Fe+CuSO4=FeSO4+Cu,所以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2)①因为合金比其组分金属的硬度大,黄铜是铜锌合金,则黄铜的硬度比铜和锌大,故填:大;
②分析流程图可知木炭与赤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反应方程式C+2Cu2O4Cu+CO2↑,故填:C+2Cu2O4Cu+CO2↑;
(3)因为铜具有导电性,所以铜可用于制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故填:导电性;
(4)因为向铜粉中加入稀H2SO4,通入O2并加热可得到CuSO4溶液,则反应方程式2Cu+O2+2H2SO42CuSO4+2H2O,故填:2Cu+O2+2H2SO42CuSO4+2H2O;
Ⅱ.(一)实验一发生的反应是CuSO4+2NaOH=Cu(OH)2↓+Na2SO4,68℃时,Cu(OH)2发生分解,即Cu(OH)2CuO+H2O,氧化铜为黑色,所以黑色固体的化学式CuO,故填:CuO;
(二)(1)因为有气体参加和生成的实验装置,实验前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
(2)①因为实验原理是利用加热Cux(OH)y(SO4)z分解生成的水被浓硫酸吸收测其质量,所以再通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使生成的水被B中浓硫酸全部吸收;故填:使生成的水被B中浓硫酸全部吸收;
②设Cu(OH)2的质量为x
Cu(OH)2CuO+H2O
98 18
x 1.8g
=
x=9.8g,所以27.6g样品中Cu(OH)2的质量为9.8g,故填:9.8g
(3)A中加热后的剩余固体,溶于适量稀盐酸后,再向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得11.65g沉淀,即生成BaSO4的质量为11.65g
设Cux(OH)y(SO4)z中SO42﹣的质量为A,
SO42﹣~~~BaSO4
96 233
A 11.65g
=
A=4.8g
继续加入过量NaOH溶液,沉淀质量增加了24.5g即生成Cu(OH)2的质量为24.5g
设Cu2+的总质量为B
Cu2+~~~Cu(OH)2
64 98
B 24.5g
=
B=16.0g
则Cux(OH)y(SO4)z中Cu元素的质量为16.0g﹣9.8g××100%=9.6g
Cux(OH)y(SO4)z中OH﹣的质量为27.6g﹣9.8g﹣9.6g﹣4.8g=3.4g
所以Cux(OH)y(SO4)z中x:y:z=::=3:4:1 故填:3:4:1;
Ⅲ.(1)因为固体质量没变,说明在该温度下Cux(OH)y(SO4)z未分解,故填:在该温度下Cux(OH)y(SO4)z未分解;
(2)依据C装置中的药品是稀高锰酸钾溶液,实验现象是t2~t3段观察到C中溶液褪色,SO2可以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样品加热分解时生成SO2,故填:SO2;
(3)分析图象中数据b点固体质量为19.2g,样品中铜元素的总质量是16.0g,则b点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为19.2g﹣16.0g=3.2g,所以铜、氧元素质量比16.0g:3.2g=5:1,故填:5:1;
(4)c点固体质量为18.0g,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8.0g﹣16.0g=2.0g,所以固体中铜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化学式为Cu2O,因此a~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CuO2Cu2O+O2↑;故填:4CuO2Cu2O+O2↑。
二.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共1小题)
2.(2021•镇江)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 酒精灯 ,② 长颈漏斗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A和 D或E (填字母)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试管中棉花团的作用是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选用装置C相对B的优点是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4)已知C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用图1装置探究制取CO2的实验。实验开始时,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图2表示实验过程中装置G和Ⅰ中的溶液pH变化曲线。
①装置H的作用为 除去氯化氢气体,防止影响装置Ⅰ中pH测定 。
②t1时,锥形瓶中石灰石有剩余,无气泡产生。请判断t2时,锥形瓶中 有 (填“有”或“无”)盐酸剩余。
③t1后,显示器B中曲线几乎无变化,其原因是 二氧化碳的溶解已经达到饱和 。
【解答】解:(1)①是加热仪器酒精灯,②是添加液体药品时使用的长颈漏斗。
(2)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D或E收集;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加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3)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C装置可以通过控制旋塞调节装置内气压来实现反应物的分离与接触,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①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制取的CO2中含有HCl气体,碳酸氢钠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防止影响装置Ⅰ中pH测定;
②t2时,显示器A显示的数值约为2,显酸性,说明锥形瓶中有盐酸剩余;
③随着二氧化碳的溶解生成碳酸,溶液的pH从7逐渐减小,当溶解达到饱和时,pH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酒精灯;长颈漏斗;
(2)D或E;2KMnO4K2MnO4+MnO2+O2↑;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3)CaCO3+2HCl=CaCl2+H2O+CO2↑;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①除去氯化氢气体,防止影响装置Ⅰ中pH测定;②有;二氧化碳的溶解已经达到饱和。
三.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共1小题)
3.(2021•镇江)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排放,实现CO2“零排放”。
(1)“碳”排放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是CO2排放的主要因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炭、 石油 和天然气。
②下列对节能减排的建议可行的是 bc (填字母)。
a.停止使用化石燃料
b.推广使用光伏发电
c.鼓励民众公交出行
d.生活垃圾集中焚烧
(2)“碳”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
①绿色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 吸收CO2。
②风化的岩石如CaCO3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转化为Ca(HCO3)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CO2+H2O=Ca(HCO3)2 。
(3)“碳”捕捉。利用NaOH捕捉CO2,得到高纯度CO2的流程如图。
转化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aO和X,则X的化学式为 NaOH 。
(4)“碳”利用。将CO2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以CO2和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可合成C2H6O,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 22:3 。
【解答】解:(1)①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故答案为:石油;
②目前化石燃料仍然在能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停止使用不现实;生活垃圾集中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可行;故选:bc;
(2)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是绿色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故答案为:光合作用;
②风化的岩石如CaCO3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转化为Ca(HCO3)2,是碳酸钙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的过程,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CO2+H2O=Ca(HCO3)2;故答案为:CaCO3+CO2+H2O=Ca(HCO3)2;
(3)氢氧化钠在捕捉室中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在转化室中,CaO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X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故答案为:NaOH;
(4)合成C2H6O的反应为2CO2+6H2C2H6O+3H2O,CO2和H2的质量比为88:12=22:3,故答案为:22:3。
四.碱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4.(2019•镇江)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Fe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6 。
(2)生成红褐色固体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SO4+2H2O+8NaOH+O2=4Fe(OH)3↓+4Na2SO4 。
提示:①Fe(OH)2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②方程式中FeSO4的配平系数为4。
【解答】解:(1)FeSO4中,铁元素化合价是+2,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
故填:+6。
(2)硫酸亚铁和水、氢氧化钠、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SO4+2H2O+8NaOH+O2=4Fe(OH)3↓+4Na2SO4。
故填:4FeSO4+2H2O+8NaOH+O2=4Fe(OH)3↓+4Na2SO4。
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共2小题)
5.(2020•镇江)如图为天然气在酸性环境中脱硫过程的原理,总反应为2H2S+O2═2S↓+2H2O。
(1)脱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Fe2(SO4)3=2FeSO4+H2SO4+S↓ 。
(2)整个过程溶液的pH 变大 (选填“变大”或“变小”)。
【解答】解:(1)由流程图的左半部分可知,硫化氢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和硫,化学方程式为H2S+Fe2(SO4)3=2FeSO4+H2SO4+S↓;故填:H2S+Fe2(SO4)3=2FeSO4+H2SO4+S↓;
(2)整个过程的总反应为2H2S+O2═2S↓+2H2O,生成的水使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故填:变大。
6.(2021•镇江)如图表示工业生产中吸收SO2和NO2的原理。
(1)脱硫中,溶液的pH 变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脱硝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4)2SO3+2NO2=4(NH4)2SO4+N2 。
【解答】解:(1)脱硫中,氨水不断减少,碱性减弱,溶液的pH变小。
故填:变小。
(2)脱硝时,亚硫酸铵和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4)2SO3+2NO2=4(NH4)2SO4+N2。
故填:4(NH4)2SO3+2NO2=4(NH4)2SO4+N2。
六.物质的鉴别、推断(共1小题)
7.(2021•镇江)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SO4、Cu(NO3)2、KOH、BaCl2、Mg(NO3)2、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 Cu(NO3)2 。
(2)向固体A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Na2CO3 ;继续加入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振荡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原固体中一定还含有 BaCl2 ,一定不含有 Na2SO4、Mg(NO3)2 。
(3)取少量滤液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 KOH 。
【解答】解:(1)硝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1)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Cu(NO3)2;
(2)向固体A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固体A中一定含有碳酸钡、碳酸镁中的一种或两种,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继续加入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所以固体A中一定不含硫酸钡,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钠,振荡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镁离子,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硝酸镁;
(3)氢氧化钾显碱性,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钾。
故答案为:(1)Cu(NO3)2;
(2)Na2CO3;BaCl2;Na2SO4、Mg(NO3)2;
(3)KOH。
七.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共1小题)
8.(2018•镇江)某兴趣小组利用实验室制CO2的废液得到CaCO3和NaCl晶体,过程如下:
(1)试剂X可用 b (选填序号)。
a.NaOH溶液 b.Na2CO3溶液 c.K2CO3溶液
(2)操作I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玻璃棒 、 漏斗 和烧杯。
(3)操作Ⅱ的名称为 蒸发结晶 。
【解答】解:(1)利用实验室制CO2的废液得到CaCO3和NaCl晶体,不能生成新的杂质,不能使用K2CO3溶液,否则会生成新杂质氯化钾;试剂X可用碳酸钠溶液,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能与稀盐酸反应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不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
(2)操作I是将碳酸钙与氯化钠溶液进行分离,是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3)操作Ⅱ是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利用的蒸发结晶的方法。
故答案为:
(1)b;
(2)玻璃棒、漏斗;
(3)蒸发结晶。
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共1小题)
9.(2018•镇江)如图,加热密封锤形玻璃泡内的碘颗粒,观察到玻璃泡内充满紫红色气体。
(1)该变化属于 物理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2)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的空隙 变大 (选填“变大”或“变小”)。
【解答】解:(1)对玻璃泡缓慢加热,可以看到泡内固态碘颗粒变为紫红色的碘蒸汽,属于升华现象,升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的空隙增大了。
故答案为:物理;变大。
九.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共1小题)
10.(2021•镇江)某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
(1)装置X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2)装置Y是将 化学 能转为 电 能(填“电”或“化学”)。
【解答】(1)装置X中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答案为:2H2O2H2↑+O2↑;
2)在装置Y中构成燃料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作用于马达实现了电能与机械能的转化,故答案为:化学;电。
一十.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共1小题)
11.(2020•镇江)如图表示石油分馏得到多种燃料和化工原料。
(1)石油属于 b (填序号)资源。
a.可再生
b.不可再生
c.人工合成
(2)分馏主要属于 物理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解答】解:(1)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的遗骸埋在地下亿万年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填:b;
(2)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填空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化学符号表示,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简答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选择题(基础题),共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