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作业含答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作业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作业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2·湖南模拟)不同种群空间分布类型不尽相同,如:面粉中的黄粉虫随机分布,沙漠中的植物因为竞争水分能导致均匀分布,植物传播种子后以母株为中心扩散,形成集群分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种群均匀分布相对少见
B.种群密度的变化往往会导致空间分布类型有所改变
C.集群分布增强了种群内对食物、领域和光照等的竞争
D.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会促进所有种群随机分布
【解析】 自然状态下,集群分布是种群空间分布最广泛的类型,均匀分布比较少见,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工栽培导致,少数情况下可由于种群内个体之间的竞争形成,A正确;随着种群密度增大,原来集群分布的个体增加了种群内的竞争,空间分布会有所改变,B正确;集群分布的种群内对食物、领域和光照等的竞争加剧,C正确;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导致不同地区资源分布不同,促进生物集群分布,D错误。
【答案】 D
2.(2022·浙江模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用标志重捕法能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B.影响“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的大量生长,使沉水植物由于缺少生存空间而受到影响
D.浮游动物白天分布在较深水层,夜间上升到表层活动,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 采用样方法能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A错误;影响植被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因此影响“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B正确;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和沉水植物生活在不同的空间,因此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的大量生长不会影响沉水植物的生存空间,C错误;垂直结构是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因此浮游动物白天分布在较深水层,夜间上升到表层活动,没有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
【答案】 B
3.(2022·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模拟)种群和群落都是从“群体”的视角来研究生命系统。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种群都有出生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在自然界,种群密度可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而波动
C.群落有种群所不具备的组成成分,如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初生演替趋向形成丰富度更大的新群落,次生演替趋向原有物种的恢复
【解析】 种群不一定都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例如:大肠杆菌无性别比例,人工种植的水稻无年龄组成,A错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在自然界中,种群密度会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而波动,B正确;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而非群落的组成,C错误;初生演替速度慢,趋向形成新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多;次生演替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但不一定是原有物种的恢复,D错误。
【答案】 B
4.(2022·湖北黄冈中学模拟)下列说法中所涉及到生物学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自然界种群数量处于不断变动中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出群落的初生演替
C.“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上下其音”,燕子表达的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D.“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解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所说,生物的种群数量总是处于不断变动中,该过程中温度是影响该生态系统中草生长的因素之一,A正确;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远芳”到“晴翠”由于具备土壤和植被条件,故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意思是燕子飞在天上,参差舒展翅膀,体现的是行为信息;“燕燕于飞,上下其音”意思为燕子飞在天上,鸣音呢喃低昂,是声音,体现的是物理信息,C正确;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应主要为捕食关系,D正确。
【答案】 B
5.(2022·湖南娄底二模)某农户靠养殖黑山羊发家致富,黑山羊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
B.(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
C.捕获黑山羊后种群剩余量最好控制在S3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S5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接近该种群在该环境中的K值
【解析】 在“S”型增长曲线中,K/2之前种群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大,K/2之后种群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减小,不是负相关,A错误;(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种群数量越小,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B正确;图中的S3点时种群数量为K/2,捕获黑山羊后种群剩余量最好控制种群数量在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不影响资源的再生,实现可持续发展,C正确;K值是环境可以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K值-种群数量)/K值=0,即与横轴的相交点,S5点最接近横轴,对应的种群数量接近该种群在该环境中的K值,D正确。
【答案】 A
6.(2022·河北模拟)滇池流域经历了从破坏到治理的过程,近十年来滇池开展的生态修复工程为水鸟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2020年3月~2021年10月进行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显示,较2010年,该流域植物种类显著增加,鸟类较为丰富,入侵鱼类增多,土著鱼类减少。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破坏和治理都能改变滇池流域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治理后的滇池流域群落的空间结构变得更加复杂
C.土著鱼类的减少可能是因为外来鱼类对它们的捕食
D.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最终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
【解析】 破坏使群落退化、物种多样性下降,治理使群落恢复和重建、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破坏和治理都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正确;治理后植物种类明显增多,垂直结构更为复杂,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条件,动物的垂直结构也变得更复杂,B正确;外来鱼入侵该流域,可能是通过捕食使土著鱼类减少,C正确;生物体中有机物中的碳元素还可以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返回到大气中,D错误。
【答案】 D
7.(2022·湖南岳阳三模)研究发现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某植保站的工作人员对影响蝗虫种群数量的因素进行了实验,得到了下图1和图2的两幅曲线。图1是在35 ℃下蝗虫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影响的曲线;图2为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蝗虫的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需采用相同的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绘制出图1、图2,避免产生实验误差
B.由图1可知,相对湿度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蝗虫的产卵量
C.由图2可知,温度为40 ℃时,蝗虫对相对湿度的适应范围最广
D.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蝗虫数量少可能与寄生生物大量繁殖有关
【解析】 图1统计的是蝗虫卵的数量,一般采用样方法,图2统计的是蝗虫成虫的数量,可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由图1可知,相对湿度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蝗虫的产卵量,在相对湿度为65%时产卵数量最大,B正确;由图2可知,温度为40 ℃时,蝗虫对相对湿度的适应范围最广,从60%~100%均能生存,C正确;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等寄生生物大量繁殖,因此蝗虫数量减少可能与寄生生物大量繁殖有关,D正确。
【答案】 A
8.(2022·辽宁三模)“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CO2排放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CO2总量相等,实现CO2的“零排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B.处于平衡的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维持碳的收支平衡
C.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是增加消费者的数量
D.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不参与全球碳循环
【解析】 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无机物CO2的形式循环,A错误;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可以通过呼吸释放CO2,处于平衡的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维持碳的收支平衡,B正确;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是增加生产者的数量,C错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是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参与全球碳循环,D错误。
【答案】 B
9.(2022·山东临沭一中模拟)为保护Y及其栖息地,国家在其栖息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该自然保护区鸟类丰富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主要在森林中生活的鸟类物种数远多于主要在灌木林和草丛中生活的鸟类物种数。某灌木林的食物网简图如图所示(已知D的同化量为e;Y的摄入量,呼吸散失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分别为a、b、c、d)。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自然保护区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B.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比灌木林和草丛更为复杂
C.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e/(a-d)
D.若因某种原因B大量迁走,Y的营养级没有发生变化
【解析】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A正确;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比灌木林和草丛更为复杂,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B正确;同化量=呼吸散失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故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e/(b+c),C错误;B和C都处于第二营养级,若因某种原因B大量迁走,Y依然处于第四营养级,Y营养级没有发生变化,D正确。
【答案】 C
10.(2022·吉林长春模拟)梭梭树是一种固沙能力很强的灌木,阿拉善等地利用梭梭树治理沙漠化,在我国西北地区筑起一座绿色长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沙漠化是群落演替的一种形式,不需要采取应对措施
B.沙漠化治理中最好单独种植梭梭树,有利于减小种间竞争
C.沙漠变成绿洲减少了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D.梭梭林治沙成功的案例,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
【解析】 土地沙漠化是生态系统结构从复杂向简单变化的过程,也是群落演替的一种形式,但是土地沙漠化会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还会产生其他方面的危害,需要积极应对,合理治理,A错误;生态恢复时不能单独种植一种植物,物种丰富度低的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差,B错误;沙漠化治理并不是完全消除沙漠,而是防止沙漠扩张,保护靠近沙漠的土地或恢复一部分沙漠化的土地,有利于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C错误;自然状态下,荒漠会向沙漠变化,而通过人为的改造可以治理沙漠化,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D正确。
【答案】 D
11.(2022·云南师大附中练习)下图表示某池塘中的部分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由2条食物链构成,e占两个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c与d之间相互争夺食物和空间
C.若浮游植物大量繁殖,c的数量可能增加、减少或不变
D.浮游植物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解析】 图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都不是一种,所以存在多条食物链,且e只占第四营养级,A错误;该食物网中,c与d之间的食物不相同,不会争夺食物,B错误;浮游植物大量繁殖,c可能因为食物增多而增加,若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引起“水华”时,c的数量可能减少,由于e的捕食作用,c可能不变,C正确;浮游植物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D错误。
【答案】 C
12.(2022·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是诗圣杜甫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花的颜色、黄莺的鸣叫均属于物理信息
B.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开花期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为避免果树遭受鸟害,用音响设备模拟天敌声音驱赶鸟类属于生物防治
【解析】 生态系统的光、声、温度、湿度、磁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花的颜色、黄莺的鸣叫均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日照时间的长短为物理信息,其对植物开花期的调节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B正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用音响设备模拟天敌声音驱赶鸟类属于物理信息的应用,是一种生物防治措施,D正确。
【答案】 C
13.(2022·湖南雅礼中学二模)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历史上曾水草丰茂、森林茂密,后因树木被砍伐殆尽,加之山火不断,变成了树木稀疏、人迹罕至的荒原,如今塞罕坝人又在茫茫荒原上营造起了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如图是塞罕坝漫甸地区的群落演替过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塞罕坝漫甸地区由“沙地→草原→稀树草原”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稀树草原群落在过度放牧等人为干扰条件下,可能会退化为沙地
C.人工造林加快了塞罕坝漫甸地区群落演替的速度
D.只要时间允许,稀树草原群落一定会演替为森林群落
【解析】 由“沙地→草原→稀树草原”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人为干扰会影响群落的演替,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B正确;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C正确;由图可知,在该地区,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顶级群落是稀树草原,如果气候湿润化,稀树草原群落可继续演替为森林群落,否则不一定可以,D错误。
【答案】 D
14.(2022·广东模拟)我国第7次人口调查显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出生率不高,人口老龄化日趋显现,人口的增长已满足不了我国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家提出了“三孩政策”。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口调查常常采用的是估算的方法
B.之前在我国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C.出生率低,老龄化严重,我国的人口已经走向衰退了,所以提出了“三孩政策”
D.出生率低导致性别比例失调,所以未来几年我国一定会出现出生率<死亡率的现象
【解析】 人口调查常常采用的是人口逐一调查的方法,A错误;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如人口快速增长会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等,B正确;虽然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是增长率很低,再加上老龄化严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将成为稳定型,“三孩政策”提高了出生率,确保了我国在一定时间内人口的年龄结构仍处于增长型,C错误;性别比例失调不是出生率导致的,而是社会、理念等多个因素,未来几年我国也不会出现出生率<死亡率的现象,D错误。
【答案】 B
15.(2022·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大亚湾中心区,淡澳河入海口处,为咸淡水交汇的河口湿地,这里保存有一片茂盛的红树林群落(如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树林“抗风消浪兼淤土,固岸延潮且护堤”,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红树林中的物种从低潮线到陆地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种群的水平结构
C.招潮蟹→夜鹭→黑耳鸢可能是该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D.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示意图,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100%
【解析】 红树林“抗风消浪兼淤土,固岸延潮且护堤”,体现了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A错误;红树林中的物种从低潮线到陆地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食物链的起点应是生产者,招潮蟹不是生产者,因此招潮蟹→夜鹭→黑耳鸢不是一条食物链,C错误;图示中D1为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能量,D1=A2+B2+C2+D2,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A1+B1+C1+D1,因此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100%,D正确。
【答案】 D
二、综合题(共5题,共54分)
16.(10分)(2022·安徽模拟)研究人员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有多种生物,呈现出“柳岸晓风吹絮外,湖心荷叶擎华盖,叶下鱼儿恋品藻,叶上青蛙叫呱呱,吓得虫儿偷回家”的自然景象,这些生物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种植荷(挺水植物)能够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从种间关系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的。湖岸土壤中有较多以腐殖质为食的蚯蚓,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湖泊的营养结构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鲫鱼→鳜鱼”。其中鲫鱼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分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流向鳜鱼。
【解析】 (1)题干中“叶上、叶下”等是通过上下方向去看群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种植荷(挺水植物)和藻类是竞争关系,挺水植物(荷)与藻类在竞争阳光、无机盐中处于优势,因此种植荷能够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2)光合作用可以将CO2转变为生产者的有机物;蚯蚓为分解者,可以将腐殖质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输入、能量传递、能量散失的过程。鲫鱼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未被利用和流向鳜鱼(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答案】 (1)水平结构和垂直(空间) 挺水植物(荷)与藻类在竞争阳光、无机盐中处于优势(答案合理即可)
(2)光合(或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 将腐殖质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3)(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未被利用
17.(10分)(2022·甘肃高台县阶段练习)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保护区周围的农田被弃耕,成为保护区的一部分。弃耕后的农田先后长出荒草灌木等植物并迁来了兔狼等动物。如图为该区域部分生物能量流动的一部分,①~⑤分别表示相关能量,其中①表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②③均表示摄入量。回答下列问题。
(1)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演替;演替为灌木阶段后,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2)④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兔的同化量,兔同化的能量中,未在图中画出的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与兔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3)狼根据兔留下的气味捕猎兔,兔根据狼的气味躲避狼,此为________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弃耕农田中存在土壤条件和一定的繁殖体,因此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演替为灌木阶段后,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明显,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④表示兔子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因此未在图中画出的部分为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植物与兔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是兔子的同化量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比例,兔子的同化量是②-④,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是①,它们之间比值为(②-④)÷①×100%。(3)狼根据兔留下的气味捕猎兔,兔根据狼的气味躲避狼,此为化学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1)次生 阳光等环境资源
(2)不属于 兔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②-④)/①×100%
(3)化学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8.(7分)(2022·辽宁葫芦岛二模)高原鼠兔是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上的一种小型啮齿动物,其挖洞造丘、啃食牧草可能引起草地退化。科研人员拟通过植被调控来进行生态防控。
(1)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高原鼠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2)披碱草是退化草地改良中常用的草种。科研人员在高原鼠兔分布密集草地建立围栏样地,设置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即鼠害草地部分区域替换成披碱草)和人工披碱草草地三种样地研究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
①通过测定有效洞口数来表示鼠兔的种群密度。图1结果表明,种植披碱草能________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
②高原鼠兔的食物组成为紫花针茅等植物。据此推测,补播草地和披碱草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变化的原因是披碱草与原有植物形成________关系,导致高原鼠兔可利用的食物资源减少。
(3)鼠害天然草地变为补播或人工草地后,原来低矮的草种被高大的披碱草所取代,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发生了改变。继续研究披碱草高度与鼠兔种群密度的关系,图2结果表明,随着披碱草高度增加,鼠兔种群密度________。由此推测,高原鼠兔喜欢生活在____________(填“视野开阔”或“有高大遮蔽物”)环境中。
(4)上述研究表明,披碱草群落对高原鼠兔具有一定的生态防控效果。大量种植披碱草也可能会使草原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下降,致使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______降低。
【解析】 (1)高原鼠兔以牧草为食,故属于消费者。(2)①通过洞口数判断,补播草地和披碱草草地中洞口数减少,说明种植披碱草可能降低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②可能由于披碱草与原有植物形成竞争关系,导致高原鼠兔可利用的食物资源减少,从而导致高原鼠兔种群密度降低。(3)低矮的草种被高大的披碱草所取代,该过程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随着披碱草高度增加,洞口数减少,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降低。由此推测,高原鼠兔喜欢生活在视野开阔的环境中。(4)大量种植披碱草会导致其他物种在竞争过程中被淘汰,导致物种丰富度下降,营养结构变简单,使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 (1)消费者
(2)①降低 ②竞争
(3)空间(垂直结构和水平) 减小 视野开阔
(4)抵抗力稳定性
19.(12分)(2022·福建模拟)某湖泊由于受到污染,氮、磷含量上升,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为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科研人员取该湖泊水样,分别种植了芦苇、黄花鸢尾、菖蒲等挺水植物,每3天测定一次水体中氮、磷的浓度,其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大量生物死亡,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降低。
(2)据图分析,净化水体效果最佳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后期,植物根部存在腐烂现象,且有叶片掉落水中。据此推测第12~15天,水体中氮浓度略有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种植挺水植物还能抑制浮游藻类繁殖,请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挺水植物不仅能净化水体,还能美化湖泊景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__价值。
【解析】 (1)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大量生物死亡,生物种类数下降,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抵抗力稳定性下降。(2)净化水体效果与水体中氮、磷含量有关。据图分析,净化水体效果最佳的植物是黄花鸢尾,因为与其他挺水植物相比,种植黄花鸢尾后,水体中的氮、磷浓度下降最明显,说明黄花鸢尾吸收氮、磷的能力更强,净化水体效果最佳。(3)分析题意:水体中氮浓度略微上升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植物根部腐烂,对水体中的氮吸收减少,另一方面腐烂的叶片掉落水中后被水体中的微生物分解,落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为含氮无机盐重新释放到水体中。(4)种植挺水植物还能抑制浮游藻类繁殖,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挺水植物与浮游藻类存在竞争关系,竞争生存空间、阳光和养分,相较于浮游藻类,挺水植物植株较高,在竞争阳光中处于优势,使藻类获得的资源减少,藻类光合速率下降,制造的有机物减少,不利于种群繁殖,种群密度降低。(5)挺水植物能净化水体,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还能美化湖泊景观,提高观赏性,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1)自我调节
(2)黄花鸢尾 种植黄花鸢尾后,水体中的氮、磷浓度下降最明显
(3)植物根部腐烂,对水体中的氮吸收减少。同时,腐烂的根和掉落水中的叶片被微生物分解,氮元素释放到水体中。因此,水体中氮浓度略微上升
(4)挺水植物与浮游藻类存在竞争关系。相较于浮游藻类,挺水植物植株较高,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使藻类获得的资源减少,种群密度降低
(5)直接价值和间接
20.(15分)(2022·海南海口模拟)黄河中游某城市通过建立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对被私挖乱建、土地耕种等人为干扰严重破坏的湿地进行保护和恢复。科研人员对保护区内不同功能区的植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自然保护区的南湖的沿岸分布着芦苇、湖边一定范围内分布着莲藕、湖心分布着浮水植物,这些生物构成了该群落的________结构;研究人员通常采用__________调查该保护区南湖沿岸某陆生植物的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恢复重建区建立后,杜绝了人类在其中的活动,发现物种的丰富度在不断变化,该区域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
(3)据图分析,整个保护区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差的功能区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私挖乱建、土地耕种、大量鱼塘开发,使该地原有植物种群不断缩小甚至消失等现象,已经威胁到黄河湿地该区域中原有的部分珍贵鸟类生存,许多候鸟也不在此栖息觅食,请从群落中动植物的关系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两个方面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该自然保护区南湖的沿岸分布着芦苇、湖边一定范围内分布着莲藕、湖心分布着浮水植物,这是群落中的不同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这些生物构成了该群落的水平结构;研究人员采用样方法调查景区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随机取样。(2)恢复重建区减少了人类的活动和干扰,生物的丰富度在不断变化,在已有植被的区域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3)整个保护区中,各个功能区植被丰富度是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指标,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差,故管理服务区抵抗力稳定性最差。(4)私挖乱建、湿地耕种等已经威胁到该区域中原有的部分珍贵鸟类,分析其原因是一些植物种群的消失使得部分鸟类失去了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生态系统中植物物种数目的减少使得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最终影响到鸟类生存。
【答案】 (1)水平 样方法 随机取样
(2)次生
(3)管理服务区 该功能区中的植物丰富度最低,营养结构最简单
(4)一些植物种群的消失使得部分鸟类失去了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生态系统中植物物种数目的减少使得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最终影响到鸟类生存(答案合理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作业含答案2,共19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作业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作业(广东专用)含答案,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