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01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02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03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10题1个正确选项,11-12题至少2个正确选项)
    1.(3分)小王同学身体不适,精神不振、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现象。妈妈发现后,将手背贴在他额头停留了一会儿,然后说:“你有点发烧,可能是感冒了。”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妈妈“将手背贴在他额头停留了一会儿”属于科学探究环节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D.分析与论证
    2.(3分)有些物理量难以直接观测,但它引发的现象或其它物理量变化却易于直接观测。如音叉是否振动不易直接观测,但音叉放入水中是否溅起水花则容易观察到,可以通过观察音叉放入水中是否溅起水花判断音叉是否振动。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研究光现象时,用物理模型“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探究光的传播路径特点,在光经过的空域喷洒水雾或制造烟雾
    C.体温计的玻璃液泡与细长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弯曲的U型细管
    D.都在甲处发射振幅相同的超声与次声,在乙处接收并比较强弱
    3.(3分)2022年9月16日,“歼﹣20”战斗机伴飞护航“运﹣20”运输机,接迎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如图所示。在地面观看的小东作出“‘歼﹣20’战斗机飞行员静止”的判断,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该位飞行员 B.该架“歼﹣20”
    C.飞机下方的地面 D.小东自己
    4.(3分)下列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图甲所示实验,敲击音叉,听到声音,看到音叉将乒乓球弹开
    B.图乙所示实验,敲击蒙在杯口的薄膜,看到蜡烛火焰发生摇晃
    C.图丙所示实验,墙内外的两个人利用“土电话”实现秘密通话
    D.图丁所示实验,抽出瓶内空气,听到的瓶中的电铃声逐渐变小
    5.(3分)下列描述声现象的成语或短句的物理意义,正确的是(  )
    A.“轻言细语”,描述声音的音调低
    B.“震耳欲聋”,描述声音的音调高
    C.“尖厉刺耳”,描述声音的响度大
    D.“悦耳动听”,描述声音的音色美
    6.(3分)芳芳在房间里学习时,客厅里传来的电视声音让她有些分心,于是她建议妈妈把电视音量调小些。从减小噪声的角度看,下面各图描述的情形,与小芳采取的措施相同的是(  )
    A.射击时戴防噪耳罩 B.排气管装消音器
    C.公路旁装隔音板 D.监测器监测噪声
    7.(3分)课堂上,物理老师用特殊方法在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一些白糖水,然后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左外侧将光线斜向下射入白糖水,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

    A.光在介质中总沿直线传播
    B.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C.人的视觉偏差导致的幻觉
    D.糖水浓度不均匀使光发生折射
    8.(3分)足球比赛中,凭裁判肉眼观察判断球员是否越位往往会产生偏差,经常引起争议。为此,2022年在卡塔尔举办的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使用了“半自动越位识别”系统,通过安装在足球内部的微型传感器精准确定足球位置,通过场上的12个跟踪摄像头确定足球与球员的实时位置,综合生成3D图像,精准判断球员是否越位,如图所示。对于跟踪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通过摄像头的镜头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摄像头镜头的成像原理和潜望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C.运动员在摄像头镜头的一倍焦距以内才能够成像
    D.运动员靠近摄像头的镜头,通过镜头成的像变大
    9.(3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评审,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以下四节气时发生的水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雨水,冰雪消融 B.立夏,雾绕山峦
    C.霜降,霜满枝头 D.大寒,滴水成冰
    10.(3分)热爱劳动的小军同学,经常主动与妈妈一起做家务。劳动中,他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下列观察到的生活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鸡蛋过一会儿会“变湿”——附着在鸡蛋表面的小冰粒吸热熔化
    B.用湿帚帕擦地后,打开窗户,地面干得较快——液面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C.沸腾的油能把一些食物炸的金黄焦脆,而沸水却不能——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D.汤沸腾后,大火与小火炖“烂”排骨用时差不多——大、小火加热的沸汤温度相同
    (多选)11.(3分)圆圆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记录如表。以下对于这一探究的实验过程与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0°
    80°
    2
    45°
    45°
    3
    70°
    20°

    A.实验中,纸板漫反射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可据此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B.在如图所示实验的基础上,将光沿FO射向镜面时,发现反射光沿OE射出
    C.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要改变入射角大小多做几次实验
    D.表中记录的实验证据有错的,原因可能是入射角或反射角的位置弄错了
    (多选)12.(3分)密度知识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下列运用密度知识对生活生产相关现象或事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液泡内水银密度变小
    B.能装下500g水的瓶子,也能装下500g的白酒
    C.汽车的悬臂由钢铁换为铝合金,质量大幅减小
    D.航空器材尽量采用高强度、大密度的材料制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3.(4分)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眼睛位置应在图中的    处(选填“A”或“B”)。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如果在另一位置读数会造成    (选填“误差”或“错误”);图乙中停表的示数是    s。

    14.(3分)成语“水涨船高”描述的现象中,不考虑船的水平移动,“船高”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    为参照物,则船是静止的(均选填“地面”或“水面”)。船上安装的“声呐”装置,利用了声波能    的功能。
    15.(2分)研究光现象时,建立了“光源”“光线”两个概念,其中    是为了描述物理现象建构的模型,真实并不存在;我们作出“明亮的月亮不是光源”的判断,依据是    。
    16.(3分)泸州的人居环境变得越来越好,街边绿树成荫,散布各处的大小公园鸟语花香。“鸟语”是通过    传入人耳,“绿树成荫”是由于    形成的,我们看到鲜艳的红花是因为红花    (选填“吸收”或“反射”)红色光。
    17.(3分)兵兵同学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根据实验现象收集的证据如图所示。

    (1)根据甲、乙、丙三图所示证据,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
    (2)分析、比较甲图与乙图所示证据,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
    (3)分析、比较乙、丙两图所示证据,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

    18.(2分)如图所示,是钟表师傅在修理钟表时,为了看清微小的零件,眼睛上戴的特殊“眼镜”,其作用是    。他工作时,这种特殊“眼镜”的镜头到钟表的距离u与镜头焦距f的关系是    。

    19.(2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太阳光组成成份的实验。阳光通过三棱镜在白色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M、N是光带边缘,观察到N处是    色的。进一步研究发现,   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其它颜色的光。

    20.(2分)地球上,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    进入大气,又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这种循环过程靠水的    实现,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21.(2分)3D打印是一种依据数字模型文件,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打印”构造物体的技术。我国某企业用3D打印机生产飞机钛合金零件,其物态变化情况是钛合金粉末在激光的作用下先    ,然后    形成零件。
    22.(2分)2022年9月6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五号05组卫星发射升空。为减小火箭体积,采用先降温再    的方法使气态氢、氧变成液态储存。火箭飞行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在火箭头部涂上一层能在高温下熔化并汽化的特殊材料,可防止火箭烧毁,其原理是    。
    23.(3分)为了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关系,同学们找来一些蜡块和干松木块,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不同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选填“相同”或“一般不同”),比值越大说明相同体积的物质    (选填“越多”或“越少”),即这种物质的微粒排列越紧密。物理学据此作出密度的定义,   叫做组成物体的这种物质的密度。

    蜡块
    干松木
    实验
    序号
    体积
    V/cm3
    质量
    m/g
    体积
    V/cm3
    质量
    m/g
    1
    10
    9
    10
    5
    2
    20
    18
    20
    10
    3
    30
    27
    30
    15
    三.作图题与实验探究(24-25题每题2分,28题作图1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24.(2分)如图所示,甲图为一只在空中飞翔的水鸟及其在水中的倒影,岸边的人看到水中有一条鱼与水鸟倒影的喙尖重合,即乙图中的A点。在乙图中用小圆点标出水鸟喙尖的位置B、水中鱼的大致位置C,画出人眼看到水鸟倒影的喙尖的成像光路图。请保留作图痕迹。

    25.(2分)如图为远视眼成像光路图,在虚线方框内画出矫正透镜,再画出矫正后经晶状体折射后的光线。

    26.(4分)如图所示,用带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速度。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1)实验时,斜面放置应    (选填“陡”或“平”)一些。
    (2)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为    s。
    (3)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4)小车在AC段作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7.(4分)如图所示,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图甲所示,固定并点燃蜡烛A后,眼睛在蜡烛A侧观察,移动薄玻璃板后面与A相同的蜡烛B,直到    。
    (2)小芳分别测量并记录蜡烛A、B到薄玻璃板的距离,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结论。其不足之处是    。
    (3)将蜡烛A靠近薄玻璃板,观察到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4)将玻璃板左倾,如图乙所示,蜡烛A的像在图中    处(选填“①”或“②”)。

    28.(4分)图甲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收集的证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6
    7
    温度/℃
    90

    94
    96
    98
    98
    98
    (1)图乙是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其值为    ℃。
    (2)分析可知,水沸腾时吸放热情况和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
    (3)另一小组用相同装置进行探究,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为8min,原因可能是    。
    (4)根据收集的证据,在图丙方格纸上画出实验过程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9.(6分)小亮通过实验探究,帮助邻居王爷爷鉴别花重金购买的实心“金像”是否纯金的。

    (1)小亮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如图甲所示,其错误是    。
    (2)纠正错误后,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
    (3)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金像”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这个“金像”的质量是    g。
    (4)用量筒和水测量“金像”的体积,如图丙所示。查询资料得知金的密度为19.3×103kg•m﹣3。分析证据可知,该“金像”   (选填“是”或“不是”)纯金的,判断依据是    。
    (5)如果你是小亮,在告诉王爷爷结论时,还准备说点什么,请写出来    。
    四、计算题(31题6分,32题8分,共14分)
    30.(6分)小辉同学的家离学校1.8km,他早上上学出门时看了一下手表,刚好8点。步行通过120m的小区路段到达小区大门时再看一下手表,小辉知道自己通过小区路段用时1min40s。求:
    (1)小辉通过小区路段的平均速度。
    (2)小辉要在8:20前到达学校,接下来的路段,小辉应该保持这个速度,还是要走快一些,或适当慢一些也行,请通过计算说明。
    31.(8分)“失蜡法”是古代铸造青铜器的主要工艺之一,先用蜂蜡或油脂制作模型,再浇铸制作模具,然后将蜡熔化,用模具铸造青铜器。一个工人利用这一工艺制作青铜鼎,制作模型用了4.5kg蜡,用这个模型制作的模具铸造的青铜鼎,测得质量为39.96kg。已知蜡和青铜的密度分别是0.9×103kg•m﹣3、8×103kg•m﹣3。求:
    (1)铸造这个青铜鼎需要的青铜的体积。
    (2)通过计算判断这个鼎的青铜内部是否有气泡,如果有,求气泡的总体积。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10题1个正确选项,11-12题至少2个正确选项)
    1.(3分)小王同学身体不适,精神不振、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现象。妈妈发现后,将手背贴在他额头停留了一会儿,然后说:“你有点发烧,可能是感冒了。”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妈妈“将手背贴在他额头停留了一会儿”属于科学探究环节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D.分析与论证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解答】解: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妈妈“将手背贴在他额头停留了一会儿”是获取事实和证据,属于科学探究环节的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难度不大。
    2.(3分)有些物理量难以直接观测,但它引发的现象或其它物理量变化却易于直接观测。如音叉是否振动不易直接观测,但音叉放入水中是否溅起水花则容易观察到,可以通过观察音叉放入水中是否溅起水花判断音叉是否振动。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研究光现象时,用物理模型“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探究光的传播路径特点,在光经过的空域喷洒水雾或制造烟雾
    C.体温计的玻璃液泡与细长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弯曲的U型细管
    D.都在甲处发射振幅相同的超声与次声,在乙处接收并比较强弱
    【分析】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振动不容易直接观察,通过发声音叉能激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
    A、研究光现象时,用物理模型“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错误;
    B、探究光的传播路径特点,在光经过的空域喷洒水雾或制造烟雾,采用的是转换法,故B正确;
    C、体温计的玻璃液泡与细长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弯曲的U型细管,采用的是实验分析法,故C错误;
    D、都在甲处发射振幅相同的超声与次声,在乙处接收并比较强弱,采用的是实验分析法,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悉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在实际问题中能够识别和应用。
    3.(3分)2022年9月16日,“歼﹣20”战斗机伴飞护航“运﹣20”运输机,接迎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如图所示。在地面观看的小东作出“‘歼﹣20’战斗机飞行员静止”的判断,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该位飞行员 B.该架“歼﹣20”
    C.飞机下方的地面 D.小东自己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A、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不能选自身为参照物,故A错误;
    B、若以“歼﹣20”为参照物,“歼﹣20”中的飞行员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B正确;
    C、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歼﹣20”中的飞行员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C错误;
    D、若以小东自己为参照物,“歼﹣20”中的飞行员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要求学生由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选择参照物,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4.(3分)下列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图甲所示实验,敲击音叉,听到声音,看到音叉将乒乓球弹开
    B.图乙所示实验,敲击蒙在杯口的薄膜,看到蜡烛火焰发生摇晃
    C.图丙所示实验,墙内外的两个人利用“土电话”实现秘密通话
    D.图丁所示实验,抽出瓶内空气,听到的瓶中的电铃声逐渐变小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固体传声的效果比液体和气体的好。
    (4)抽出瓶内空气,听到的瓶中的电铃声逐渐变小,因为空气越来越稀薄。
    【解答】解:A、图甲所示实验,敲击音叉,听到声音,看到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
    B、图乙所示实验,敲击蒙在杯口的薄膜,看到蜡烛火焰发生摇晃,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丙所示实验,墙内外的两个人利用“土电话”实现秘密通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丁所示实验,抽出瓶内空气,听到的瓶中的电铃声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3分)下列描述声现象的成语或短句的物理意义,正确的是(  )
    A.“轻言细语”,描述声音的音调低
    B.“震耳欲聋”,描述声音的音调高
    C.“尖厉刺耳”,描述声音的响度大
    D.“悦耳动听”,描述声音的音色美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A、“轻声细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小,故A错误;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故B错误;
    C、“尖声刺耳”是指声音的音调高,故C错误;
    D、“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音色好,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6.(3分)芳芳在房间里学习时,客厅里传来的电视声音让她有些分心,于是她建议妈妈把电视音量调小些。从减小噪声的角度看,下面各图描述的情形,与小芳采取的措施相同的是(  )
    A.射击时戴防噪耳罩 B.排气管装消音器
    C.公路旁装隔音板 D.监测器监测噪声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芳芳的妈妈建议把客厅里电视节目音量调小些,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戴防噪耳机,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给排气管装消音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公路旁装隔音板,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监测器监测噪声,不能够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及应用,基础题。
    7.(3分)课堂上,物理老师用特殊方法在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一些白糖水,然后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左外侧将光线斜向下射入白糖水,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

    A.光在介质中总沿直线传播
    B.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C.人的视觉偏差导致的幻觉
    D.糖水浓度不均匀使光发生折射
    【分析】光只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解答】解:光只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图中,光在白糖水中发生了偏折,说明糖水浓度不均匀使光发生折射。、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以及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同种均匀介质。
    8.(3分)足球比赛中,凭裁判肉眼观察判断球员是否越位往往会产生偏差,经常引起争议。为此,2022年在卡塔尔举办的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使用了“半自动越位识别”系统,通过安装在足球内部的微型传感器精准确定足球位置,通过场上的12个跟踪摄像头确定足球与球员的实时位置,综合生成3D图像,精准判断球员是否越位,如图所示。对于跟踪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通过摄像头的镜头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摄像头镜头的成像原理和潜望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C.运动员在摄像头镜头的一倍焦距以内才能够成像
    D.运动员靠近摄像头的镜头,通过镜头成的像变大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时,物体经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小。
    【解答】解:摄像头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潜望镜的成像原理是平面镜成像,所以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平面镜不同;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运动员靠近摄像头的镜头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通过镜头成的像变大,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求学生会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平时多注意观察,将知识活学活用。
    9.(3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评审,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以下四节气时发生的水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雨水,冰雪消融 B.立夏,雾绕山峦
    C.霜降,霜满枝头 D.大寒,滴水成冰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符合题意;
    B、立夏,雾绕山峦,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飘散在空气中,是液化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冰晶,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故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0.(3分)热爱劳动的小军同学,经常主动与妈妈一起做家务。劳动中,他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下列观察到的生活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鸡蛋过一会儿会“变湿”——附着在鸡蛋表面的小冰粒吸热熔化
    B.用湿帚帕擦地后,打开窗户,地面干得较快——液面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C.沸腾的油能把一些食物炸的金黄焦脆,而沸水却不能——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D.汤沸腾后,大火与小火炖“烂”排骨用时差不多——大、小火加热的沸汤温度相同
    【分析】(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变为固态是凝华;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点;即: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4)液体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
    A、夏天刚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鸡蛋,一会儿它的表面附着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故A错误;
    B、用湿帚帕擦地后,打开窗户,地面干得较快,液面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越快,故B正确;
    C、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油能把食物炸的金黄,而水不能,故C正确;
    D、汤达到沸点后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物态变化、沸腾条件、沸点与气压关系、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
    (多选)11.(3分)圆圆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记录如表。以下对于这一探究的实验过程与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0°
    80°
    2
    45°
    45°
    3
    70°
    20°

    A.实验中,纸板漫反射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可据此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B.在如图所示实验的基础上,将光沿FO射向镜面时,发现反射光沿OE射出
    C.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要改变入射角大小多做几次实验
    D.表中记录的实验证据有错的,原因可能是入射角或反射角的位置弄错了
    【分析】(1)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实验中,纸板漫反射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
    (2)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回答;
    (3)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要把纸板F向后旋转,观察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若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4)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结合表中数据分析。
    【解答】解:A、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一束平行光射到反射面上,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实验中,纸板漫反射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可据此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故A正确;
    B、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在如图所示实验的基础上,将光沿BO射向镜面时,发现反射光沿OA射出,故B正确;
    C、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要把纸板F向后旋转,观察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故C错误;
    D、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10°、45°、70°时,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10°、45°、70°,不是80°、45°、20°,而80°、45°、2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表中记录的实验证据有错误,原因可能是反射角的位置弄错了,同理,也可能是入射角的位置弄错了,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本题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考查对操作过程的及对入射角和反射角的理解。
    (多选)12.(3分)密度知识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下列运用密度知识对生活生产相关现象或事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液泡内水银密度变小
    B.能装下500g水的瓶子,也能装下500g的白酒
    C.汽车的悬臂由钢铁换为铝合金,质量大幅减小
    D.航空器材尽量采用高强度、大密度的材料制造
    【分析】(1)一定质量的物质,体积变大,根据ρ=得,密度变小;
    (2)瓶子的容积一定,最多能装500g的水。由密度公式ρ=可知,和同样质量的其它液体比较,密度大的液体体积比水的体积小,能装下;密度小的液体其体积比水的体积大,装不下。
    (3)(4)在体积一定时,由密度公式ρ=的变形式m=ρV知,密度变小,其质量变小。
    【解答】解:A、在质量一定时,水银温度升高,体积增大,由公式ρ=可知,其密度变小,故A正确;
    B、瓶子的容积一定,最多能装500g的水。由密度公式ρ=可知,和同样质量的其它液体比较,密度大的液体体积比水的体积小,能装下;密度小的液体其体积比水的体积大,装不下。酒精的密度小于水,所以刚好能装下500g水的瓶子不能装下500g的酒精。故B错误;
    C、汽车的悬臂由钢铁换为铝合金,体积不变,密度变小,根据ρ=的变形式m=ρV可知,质量大幅减小,故C正确;
    D、航空器材的体积一定,由ρ=可得m=ρV,可知材料的密度越小,航空器材的质量越小,因此航空器材常采用密度小、强度高的合金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减轻航空器材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此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认真分析即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3.(4分)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眼睛位置应在图中的  B 处(选填“A”或“B”)。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1.40 cm,如果在另一位置读数会造成  错误 (选填“误差”或“错误”);图乙中停表的示数是  307.5 s。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
    (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1)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A错误、B正确;
    图1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1.4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1.40cm;
    按A方式读数由于读数方法不正确,会造成错误;
    (2)图2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没有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7.5s,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7.5s,即307.5s。
    故答案为:(1)B;0.1;1.40;错误;(2)307.5。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和停表使用,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我们要熟练掌握使用和读数方法。
    14.(3分)成语“水涨船高”描述的现象中,不考虑船的水平移动,“船高”是以  地面 为参照物;若以  水面 为参照物,则船是静止的(均选填“地面”或“水面”)。船上安装的“声呐”装置,利用了声波能  传递信息 的功能。
    【分析】(1)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就是静止的。
    (2)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成语“水涨船高”描述的现象中,不考虑船的水平移动,“船高”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船和地面的位置发生变化了;若以水面为参照物,则船相对于水面的位置不变,船是静止的。船上安装的“声呐”装置,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的功能。
    故答案为:地面;水面;传递信息。
    【点评】会根据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选择合适的参照物;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
    15.(2分)研究光现象时,建立了“光源”“光线”两个概念,其中  光线 是为了描述物理现象建构的模型,真实并不存在;我们作出“明亮的月亮不是光源”的判断,依据是  月亮自身不发光 。
    【分析】(1)光线是为了描述物理现象建构的模型,真实并不存在。用一个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2)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太阳是光源。
    【解答】解:研究光现象时,建立了“光源”“光线”两个概念,其中光线是为了描述物理现象建构的模型,真实并不存在;我们作出“明亮的月亮不是光源”的判断,依据是月亮自身不发光。
    故答案为:光线;月亮自身不发光。
    【点评】知道光源的定义;知道光线是一种物理模型。
    16.(3分)泸州的人居环境变得越来越好,街边绿树成荫,散布各处的大小公园鸟语花香。“鸟语”是通过  空气 传入人耳,“绿树成荫”是由于  光的直线传播 形成的,我们看到鲜艳的红花是因为红花  反射 (选填“吸收”或“反射”)红色光。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声;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就会在后面形成影子;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解答】解:鸟和人之间隔着空气,“鸟语”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绿树成荫”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树叶后形成了影子;
    我们看到鲜艳的红花是因为红花反射红色光的缘故。
    故答案为:空气;光的直线传播;反射。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物体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属基础题目。
    17.(3分)兵兵同学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根据实验现象收集的证据如图所示。

    (1)根据甲、乙、丙三图所示证据,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2)分析、比较甲图与乙图所示证据,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当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 。
    (3)分析、比较乙、丙两图所示证据,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的大小应与介质有关;介质越疏松,则折射角越大 。

    【分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本题应分析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1)分析甲、乙、丙三图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且折射角都小于入射角,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的时候,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分析、比较甲图与乙图所示证据可知,入射角为60°时,折射角为41°;入射角为45°时,折射角为37°,由此可得,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当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
    (3)分析、比较乙、丙两图,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不同介质,折射角不同;同样的入射角入射时,在水中的折射角较大,故得出: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的大小应与介质有关;介质越疏松,则折射角越大。
    故答案为:(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当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的大小应与介质有关;介质越疏松,则折射角越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的折射情况,重点是能够根据实验实验从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18.(2分)如图所示,是钟表师傅在修理钟表时,为了看清微小的零件,眼睛上戴的特殊“眼镜”,其作用是  放大镜 。他工作时,这种特殊“眼镜”的镜头到钟表的距离u与镜头焦距f的关系是  u<f 。

    【分析】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原理工作的,此时物距u<f。
    【解答】解:钟表师傅在修理钟表时,眼睛上戴的特殊“眼镜”,其作用是放大镜,工作时,钟表应位于镜头一倍焦距内(u<f),这样才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放大镜;u<f。
    【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题关键。
    19.(2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太阳光组成成份的实验。阳光通过三棱镜在白色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M、N是光带边缘,观察到N处是  紫 色的。进一步研究发现, 红、绿、蓝 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其它颜色的光。

    【分析】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不同色光的偏折能力不同;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解答】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不同色光偏折能力不同,红光偏折能力最弱,紫光最强,在白色光屏上呈现一条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紫光偏折最强,所有从图可知,最下面的N偏折角度最大是紫光、M为红光,其偏折角度最小;
    (2)红光、绿光和蓝光称为光的三原色,将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故答案为:紫;红、绿、蓝。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色散实验以及光的三原色,难度不大。
    20.(2分)地球上,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  蒸发 进入大气,又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这种循环过程靠水的  物态变化 实现,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地球上,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该过程是汽化中的蒸发现象;大气中的水蒸气上升到气温较低的高空,降温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当它们由小变大,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又回到陆地和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过程不仅是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物态变化,更重要的是使地球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
    故答案为:蒸发;物态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水的三态变化,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平时要多思考。
    21.(2分)3D打印是一种依据数字模型文件,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打印”构造物体的技术。我国某企业用3D打印机生产飞机钛合金零件,其物态变化情况是钛合金粉末在激光的作用下先  熔化 ,然后  凝固 形成零件。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解答】解:钛合金粉末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然后再放出热量从液态变成固态,凝固成型。
    故答案为:熔化;凝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熔化、凝固现象的理解,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22.(2分)2022年9月6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五号05组卫星发射升空。为减小火箭体积,采用先降温再  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气态氢、氧变成液态储存。火箭飞行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在火箭头部涂上一层能在高温下熔化并汽化的特殊材料,可防止火箭烧毁,其原理是  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火箭的温度不会很高 。
    【分析】(1)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解答】解:(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一是压缩体积,长征火箭中的氢、氧燃料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氢、氧液化后储存在燃料室中;
    (2)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熔化和汽化都需要吸热,使火箭的温度不会很高,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火箭的温度不会很高。
    【点评】本题考查汽化吸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属于基础题。
    23.(3分)为了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关系,同学们找来一些蜡块和干松木块,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不同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一般不同 (选填“相同”或“一般不同”),比值越大说明相同体积的物质  越多 (选填“越多”或“越少”),即这种物质的微粒排列越紧密。物理学据此作出密度的定义, 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叫做组成物体的这种物质的密度。

    蜡块
    干松木
    实验
    序号
    体积
    V/cm3
    质量
    m/g
    体积
    V/cm3
    质量
    m/g
    1
    10
    9
    10
    5
    2
    20
    18
    20
    10
    3
    30
    27
    30
    15
    【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某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可知,蜡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0.9g/cm3,干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0.5g/cm3,则可得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比值越大说明相同体积的物质越多,即这种物质的微粒排列越紧密,为了描述这种差异,物理学中引入了密度这个物理量,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故答案为:一般不同;越多;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能力。
    三.作图题与实验探究(24-25题每题2分,28题作图1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24.(2分)如图所示,甲图为一只在空中飞翔的水鸟及其在水中的倒影,岸边的人看到水中有一条鱼与水鸟倒影的喙尖重合,即乙图中的A点。在乙图中用小圆点标出水鸟喙尖的位置B、水中鱼的大致位置C,画出人眼看到水鸟倒影的喙尖的成像光路图。请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由题可知,A的位置是喙尖通过水面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喙尖的位置,人看到的鱼在水中,光是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了人的眼睛,根据光的反射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解答】解:由题可知,A的位置是喙尖通过水面所成的像,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据此画出喙尖的位置B,连接人的眼睛和A,则连线与水面的交点O为反射点,据此作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人看到的鱼在水中,光是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了人的眼睛,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岸边的人感觉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逆着光看去,好像是从光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处来的,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像在实际鱼的上方,故鱼在像A点的下方点C处,连接CO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作图、光的反射的光路和光的折射的光路的画法,难度适中。
    25.(2分)如图为远视眼成像光路图,在虚线方框内画出矫正透镜,再画出矫正后经晶状体折射后的光线。

    【分析】远视眼看远处物体时,视网膜上能成清晰的像;看近处物体时,由于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太短,使像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应戴凸透镜来矫正,使像会聚在视网膜上。
    【解答】解:如图,看近处物体时,像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戴凸透镜矫正,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见解答。
    【点评】本题考查了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属于基础题。
    26.(4分)如图所示,用带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速度。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1)实验时,斜面放置应  平 (选填“陡”或“平”)一些。
    (2)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为  4 s。
    (3)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  0.16 m/s。
    (4)小车在AC段作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分析】(1)实验中,如果斜面坡度较大,小车运动会比较快,那么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就会比较短,不方便测量时间。
    (2)根据图中数字钟示数求出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
    (3)根据图中刻度尺读出小车通过BC段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
    (4)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比较AB、BC段平均速度的大小,据此分析判断小车在AC段运动情况。
    【解答】解:(1)实验时,为了方便测量时间,应让小车运动慢一点,所以斜面放置应平一些。
    (2)由图可知,小车在B、C两个位置对应的时刻分别为“00:05:06”和“00:05:10”,所以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为tBC=10s﹣6s=4s。
    (3)由图可知,刻度尺分度值为1cm,小车在B、C两个位置左侧对应的刻度值分别为64.0cm和0.0cm,所以小车通过BC段的路程sBC=64.0cm;
    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16cm/s=0.16m/s。
    (4)由图可知,小车在A位置对应的时刻为“00:05:04”,所以小车通过AB段的时间为tAB=6s﹣4s=2s。
    小车在A位置左侧对应的刻度值为90.0cm,所以小车通过AB段的路程sAB=90.0cm﹣64.0cm=26.0cm;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13cm/s=0.13m/s。
    vBC>vAB,所以小车在AC段做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平;(2)4;(3)0.16;变速。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测量,关键是对路程和时间的测量。
    27.(4分)如图所示,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图甲所示,固定并点燃蜡烛A后,眼睛在蜡烛A侧观察,移动薄玻璃板后面与A相同的蜡烛B,直到  与蜡烛A的像重合 。
    (2)小芳分别测量并记录蜡烛A、B到薄玻璃板的距离,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结论。其不足之处是  实验次数太少,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
    (3)将蜡烛A靠近薄玻璃板,观察到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像的大小不变 ;
    (4)将玻璃板左倾,如图乙所示,蜡烛A的像在图中  ② 处(选填“①”或“②”)。

    【分析】(1)如图甲所示,固定并点燃蜡烛A后,眼睛在蜡烛A侧观察,移动薄玻璃板后面与A相同的蜡烛B,直到蜡烛与A的像重合;
    (2)该实验需要多次进行寻找普遍规律,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分析可知将蜡烛A靠近薄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变化情况;
    (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分析可知将玻璃板左倾时蜡烛A的像在图中何处。
    【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固定并点燃蜡烛A后,眼睛在蜡烛A侧观察,移动薄玻璃板后面与A相同的蜡烛B,直到蜡烛与A的像重合;
    (2)小芳分别测量并记录蜡烛A、B到薄玻璃板的距离,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结论,该实验需要多次进行寻找普遍规律,所以其不足之处是实验次数太少,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将蜡烛A靠近薄玻璃板,观察到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像的大小不变;
    (4)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将玻璃板左倾,如图乙所示,蜡烛A的像在图中②处。
    故答案为:(1)蜡烛与A的像重合;(2)实验次数太少,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像的大小不变;(4)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
    28.(4分)图甲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收集的证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6
    7
    温度/℃
    90

    94
    96
    98
    98
    98
    (1)图乙是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其值为  92 ℃。
    (2)分析可知,水沸腾时吸放热情况和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
    (3)另一小组用相同装置进行探究,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为8min,原因可能是  水的质量太大 。
    (4)根据收集的证据,在图丙方格纸上画出实验过程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分析】(1)温度计读数时,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认清分度值,再读数;
    (2)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持续吸热;
    (3)减少水的质量,加热到沸腾所需要的热量减少,在同样的加热条件下,加热时间缩短;
    (4)在做沸腾图象时,要先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
    【解答】解:(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90℃上面第2个小格处,读作92℃;
    (2)根据图象可知,水沸腾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3)减少水的质量,加热到沸腾所需要的热量减少,在同样的加热条件下,加热时间缩短。另一组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偏大;
    (4)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描点,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1)92;(2)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水的质量太大;(4)见解答图。
    【点评】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应会读温度计,并学会记录相关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同时重点观察沸腾过程中的现象,这些都是该实验中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
    29.(6分)小亮通过实验探究,帮助邻居王爷爷鉴别花重金购买的实心“金像”是否纯金的。

    (1)小亮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如图甲所示,其错误是  调平前游码未归零 。
    (2)纠正错误后,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调。
    (3)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金像”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这个“金像”的质量是  78.4 g。
    (4)用量筒和水测量“金像”的体积,如图丙所示。查询资料得知金的密度为19.3×103kg•m﹣3。分析证据可知,该“金像”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纯金的,判断依据是  “金像”的密度小于金的密度 。
    (5)如果你是小亮,在告诉王爷爷结论时,还准备说点什么,请写出来  在购买前先鉴别“金像”是不是纯金的,以免上当受骗 。
    【分析】(1)天平在调节时,首先应将其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此时表示天平已经平衡;
    (2)天平的调节: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3)“金像”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注意分度值;
    (4)“金像”的体积等于“金像”浸没水中前后量筒的示数差;
    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出“金像”的密度,并与金的密度比较判断出“金像”是否为纯金的;
    (5)为防止受骗,在购买“金像”前先鉴别其是不是纯金的。
    【解答】解:(1)天平在调节时,首先应将其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所以明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没有将游码调零;
    (2)调节天平时,指针向右偏,平衡螺母应向左调;
    (3)这个“金像”的质量为:m=50g+20g+5g+3.4g=78.4g;
    (4)由图丙知,量筒内水的体积为30mL,量筒内水和“金像”的总体积为40mL,则
    “金像”的体积为:V金像=40mL﹣30mL=10mL=10cm3;
    “金像”的密度为:
    ρ===7.84g/cm3=7.84×103kg/m3<19.3×103kg/m3,所以不是纯金的;
    (5)如果你是小亮,在告诉王爷爷结论时,还应该告诉王爷爷,让王爷爷在购买前先鉴别“金像”是不是纯金的,以免上当受骗。
    故答案为:(1)调平前游码未归零;(2)左;(3)78.4;( 4)不是;“金像”的密度小于金的密度;( 5)在购买前先鉴别“金像”是不是纯金的,以免上当受骗。
    【点评】本题是测量固体物质密度的实验,考查天平和量筒的使用,以及密度公式的运用,注意单位换算。
    四、计算题(31题6分,32题8分,共14分)
    30.(6分)小辉同学的家离学校1.8km,他早上上学出门时看了一下手表,刚好8点。步行通过120m的小区路段到达小区大门时再看一下手表,小辉知道自己通过小区路段用时1min40s。求:
    (1)小辉通过小区路段的平均速度。
    (2)小辉要在8:20前到达学校,接下来的路段,小辉应该保持这个速度,还是要走快一些,或适当慢一些也行,请通过计算说明。
    【分析】(1)已知小区路段的长度和通过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其平均速度;
    (2)根据时间要求,可求出从家到学校的总时间,知道自己通过小区路段用时,可求出剩下路段的用时;求出剩下路段的平均速度,与(1)的平均速度相比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小辉通过小区路段的平均速度为:v1===1.2m/s;
    (2)从家到学校的总时间为:t=8:20﹣8:00=20min=1200s,剩下路段用时为:t2=t﹣t1=1200s﹣100s=1100s,
    剩下路段的长度为:s2=s﹣s1=1.8×103m﹣120m=1680m,通过剩下路段的速度应为:v2==≈1.53m/s,V2>V1,
    通过以上计算得,小辉要在8:20前到达学校,接下来的路段,小辉应走快一些。
    答:(1)小辉通过小区路段的平均速度为1.2m/s;
    (2)通过计算得,小辉要在8:20前到达学校,接下来的路段,小辉应走快一些。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基础性题目。
    31.(8分)“失蜡法”是古代铸造青铜器的主要工艺之一,先用蜂蜡或油脂制作模型,再浇铸制作模具,然后将蜡熔化,用模具铸造青铜器。一个工人利用这一工艺制作青铜鼎,制作模型用了4.5kg蜡,用这个模型制作的模具铸造的青铜鼎,测得质量为39.96kg。已知蜡和青铜的密度分别是0.9×103kg•m﹣3、8×103kg•m﹣3。求:
    (1)铸造这个青铜鼎需要的青铜的体积。
    (2)通过计算判断这个鼎的青铜内部是否有气泡,如果有,求气泡的总体积。
    【分析】(1)已知蜡模型的质量和蜡的密度,根据V=可求出蜡模型的体积即为该鼎的体积;
    (2)已知青铜鼎的质量和青铜的密度,根据V=可求出青铜鼎中青铜的体积,然后与青铜鼎的体积相比较,若二者相等,则青铜鼎内部没有气泡,否则青铜鼎内部有气泡;青铜鼎内部气泡的体积等于青铜鼎的体积减去青铜鼎中青铜的体积。
    【解答】解:(1)由V=可得,该鼎的体积:V=V蜡===5×10﹣3m3;
    (2)青铜鼎中青铜的体积:
    V青铜===4.995×10﹣3m3,
    由V>V青铜可知,青铜鼎内部有气泡,则气泡的体积:
    V气泡=V﹣V青铜=5×10﹣3m3﹣4.995×10﹣3m3=5×10﹣6m3。
    答:(1)该鼎的体积为5×10﹣3m3;
    (2)通过计算可知,这个青铜鼎内部有气泡,气泡的体积是5×10﹣6m3。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蜡模型和青铜鼎的体积相等。
    相关试卷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共6页。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题,共4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九上物理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九上物理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