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高考语文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语文(六)教师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语文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语文(六)教师版01
    新高考语文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语文(六)教师版02
    新高考语文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语文(六)教师版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语文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语文(六)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语文(六)教师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语 文 (六)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史学演进的过程中,按照史书的体裁和内容,可将史书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两类。通史是按历史演进线索叙述历史的史书体裁,而断代史是指其叙事限定在某一朝代的史书体裁。
    作为一种著史旨趣和价值追求,通史成为中国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从司马迁开始,通史之作连续不断,与此同时,对通史理论的阐释也精见迭出。到了清代,章学诚在其理论著作《文史通义》中把中国史学上重“通”的现象归纳为“通史家风”,对“通古今之变”这一传统进行了精彩概括。揆诸中国古代史学的实际,通史之通,有“纵通”“会通”和“横通”之义。“纵通”,即贯通古今,把历史当作一个因革变通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呈现历史自始至终的联系和演化。“会通”是南宋郑樵极力提倡的作史方法,即在“通古今之变”的基础上“总《诗》《书》《礼》《乐》而会于一手,然后能同天下之文”。“横通”则是在“通古今之变”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史著所载社会历史内容的考量。
    在“通史家风”丰富的内涵中,蕴涵着一种通史精神,这种精神告诉我们,通史不仅是“时历古今”的时间上的连续不断,更是在贯彻了“通古今之变”的意旨后对历史所作出的反思。围绕这一主题,古代史家提出了盛衰、治乱、得失、损益等一系列概念,形成了系统的有关通史之“通”的理论认识。这些理论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强调以通识的眼光和整体联系的观点看待社会历史的变化,进而探求蕴涵在历史变化背后的事理法则,把“通”“变”“理”当作一个完整的体系看待。“通”是为了看到历史的“变”,即在历史的长时段考察人类社会古今之变的轨迹。考察历史之“变”的最终目的是求“理”,也就是找出历史兴亡成败的一般法则和社会新陈代谢的内在机制。
    “通古今之变”离不开别识心裁,章学诚在讨论“通史家风”时,特别强调这一点。在他看来,思想层面的“别识心裁”和“成一家之言”是通史撰述的宗旨。历史上不少在体例上与通史相仿的史书貌似通史,但实际上不能称之为通史,只能叫作“集史”。因为通史“别出心裁,成其家学”,而集史只是“合数代而称为一书”。由此,章学诚在《史考摘录》中指出:“凡所谓通史者,不问纪载短长,学问疏密,要有卓然独见,迥出前人。”中国史学史上经典的通史著作均具备章学诚所提倡的别识心裁和成一家言的特征,流传至今,难以超越。
    (摘编自王记录《通史精神: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材料二:
    20世纪,宣扬进化史观的梁启超、夏曾佑、章太炎以及主张唯物史观的范文澜、翦伯赞等,都对中国通史撰述作出了各自的探索和贡献。通史精神由求道转向对事物内在关系、法则和规律的揭示,撰述形式由传统的编年、纪传等史体转向以章节体为基础的多种体例交互并用,撰述的内容也在天人古今的基础上前所未有地突出了对世界、对民族、对中外关系的认识。唯物史观指导下的中国通史编纂自成一家,马克思主义史学对通史精神进行了辨正扬弃,撰述的方法更是在通变、会通的基础上得到了极大丰富。白寿彝编撰《中国通史》,他创制的“新综合体”吸收了纪传体、典制体等传统史书体的优长,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历史发展的进程,既反映了历史的规律性,又反映了历史的丰富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新的中国通史仍然是时代的需要。新的中国通史要打破教科书式的编写模式,不能把中国通史写成王朝的兴亡史。在这部新的中国通史中,要叙述中华各民族生长繁衍的自然环境,反映中华民族大家庭发展状况,讲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阐述历代生产方式的发展进步。阐述这样多方面的历史内容,需要创新历史编撰的模式。例如法国学者提出的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三种历史时间观念,可以运用于通史的编写。可以用“结构”来表示的内容,如自然环境的结构、经济关系的结构,都是属于长时段的问题,由于变化较小不必每个时期都写;有些属于中时段的可以用“形势”变迁来考察,如秦汉时期、盛唐时期等;短时段的问题,就如传统历史阐述中的“事件”,需要重点加以叙述,如秦的统一、楚汉之争、安史之乱等。这样的中国通史,应该体现鲜明的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继承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优良传统,又能运用反映时代特点和当代学术发展新成果的话语体系,要让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而且还应便于向国外读者推广。
    (摘编自杨艳秋《中国史学通史精神别具民族特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不同的史书体裁,通史纵贯古今,断代史横截历史,二者相比,前者更有价值。
    B.章学诚提出的“通史家风”是通史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其核心是“成一家之言”。
    C.“会通”注重考量历史内容,“横通”注重汇集文献资料,都是对“纵通”的丰富拓展。
    D.有些集史在体例上与通史相似,实质上只是“合数代而称为一书”,不能被称为通史。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前者更有价值”错,文中“通史是按历史演进线索叙述历史的史书体裁,而断代史是指其叙事限定在某一朝代的史书体裁”介绍了两种体例史书的体裁和内容,并没有作出谁更有价值的比较。B.“其核心是‘成一家之言’”错,根据原文“章学诚在其理论著作《文史通义》中把中国史学上重‘通’的现象归纳为‘通史家风’,对‘通古今之变’这一传统进行了精彩概括”可知,通史家风的核心应是“通古今之变”。C.“‘会通’注重考量历史内容,‘横通’注重汇集文献资料”错,“会通”是汇集文献资料,“横通”是对史著所载社会历史内容的考量;“丰富拓展”错,文中无此意。故选D。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没有贯穿古今的“通”,不关注历史之“变”的轨迹,就无从思索治乱存亡之道。
    B.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也具备章学诚所提出的通史“别识心裁,成其家学”的特征。
    C.在新史观的指导下,通史撰述的形式、内容出现了新变化,撰述方法也得到了丰富。
    D.运用不同的编纂模式和时间观念,才能对多方面的历史内容有重点地进行阐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运用不同的编纂模式和时间观念”错,运用不同的时间观念编纂历史是创新历史编撰模式的一种体现;“才能……”错,条件关系不成立,原文“阐述这样多方面的历史内容,需要创新历史编撰的模式”。故选D。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作品中不能够体现通史精神的是(3分)( )
    A.吕不韦《吕氏春秋》 B.司马光《资治通鉴》
    C.白寿彝《中国通史》 D.翦伯赞《中国史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A.《吕氏春秋》虽有“春秋”二字,但不是一部史书,《四库全书》把它归为“子部”。故选A。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参考答案】①首先明确史书分类,可分为通史和断代史。②进而从理论层面阐释通史之“通”的内涵。③然后通过分析“通”“变”“理”的关系阐释通史精神的内涵。④最后提出通史撰述的宗旨和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材料一共有4段,第一段,“按照史书的体裁和内容,可将史书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两类”主要介绍通史和断代史的分类。第二段,首先从司马迁到章学诚对通史概念进行阐释;然后对通史之通,从“纵通”“会通”和“横通”大的角度进行释义。第三段,首先分析有关通史之“通”的理论认识,然后从“‘通’是为了看到历史的‘变’”“考察历史之‘变’的最终目的是求‘理’”的两个角度,分析“通”“变”“理”的关系,阐释通史精神的内涵。第四段,“思想层面的‘别识心裁’和‘成一家之言’是通史撰述的宗旨”总结通史撰述的宗旨和追求。
    5.新时代撰写中国通史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①把握“通、变、理”的内在联系,体现“别识心裁”的撰述宗旨。②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创新撰述理念、编撰模式,阐述多方面的历史内容。③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运用反映时代特点和当代学术新成果的话语体系。④易于中外读者接受,便于推广传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由“通史精神由求道转向对事物内在关系、法则和规律的揭示,撰述形式由传统的编年、纪传等史体转向以章节体为基础的多种体例交互并用,撰述的内容也在天人古今的基础上前所未有地突出了对世界、对民族、对中外关系的认识”“唯物史观指导下的中国通史编纂自成一家,马克思主义史学对通史精神进行了辨正扬弃,撰述的方法更是在通变、会通的基础上得到了极大丰富”可知,新时代的中国通史要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把握事物内在关系、法则和规律,编纂自成一家,体现“别识心裁”的撰述宗旨。由“新的中国通史要打破教科书式的编写模式,不能把中国通史写成王朝的兴亡史。在这部新的中国通史中,要叙述中华各民族生长繁衍的自然环境,反映中华民族大家庭发展状况,讲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阐述历代生产方式的发展进步。阐述这样多方面的历史内容,需要创新历史编撰的模式”可知,新的中国通史要阐述多方面的历史内容,需要创新历史编撰的模式。由“这样的中国通史,应该体现鲜明的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继承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优良传统,又能运用反映时代特点和当代学术发展新成果的话语体系”可知,新时代的中国通史应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继承历史优良传统,话语体系要符合时代的特点。由“要让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而且还应便于向国外读者推广”可知,新时代的中国通史要关注中外读者的接受能力,利于推广。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毫州记
    钱红莉
    自合肥往北,过淮河,景色渐渐不同,大片麦地一直铺到天边,青绿里隐有微微的明黄,似流动着的画。路旁一株株苦楝,树巅紫花,细淡而繁密,犹如钢琴协奏曲急速有声。苦楝花紫嘟嘟的,有微微暗香,每年准时开在小满前后。我生长于斑斓阴柔的皖南,自小看惯水田漠漠的景致,而北方的雄浑开阔,则是另外一层浑厚壮美,看得久了,隐隐有着直指人心的苍凉。
    第一次到毫州来,最先被这里纵横时空的路名打动,分别以植物或古人名,命名每一条道路,清新,雅古。若以路名排行,毫州想必是皖地首屈一指的文雅之城。路过庄周路、漆园路,如若置身古代,庄子于涡水之畔,以夸张的寓言体与你娓娓道来人世的道理;白芍路、菊花路、牡丹路……一路看过去,又是簇新的灵气与山野之气了。国槐森森,绿气盎然,沉稳而持重,仿佛神州五千年文明都被默默承担下来了。真是一座文气、底气兼备的小城。
    夜里,于古街饭罢,步行至十字路口,闲闲抬首,高古的城楼矗立眼前。街上,车少,静谧,时间的钟摆动得慢;灯亮着,影子一直追着你走,走着走着,一颗心倏忽安稳下来,世间仿佛没什么急着赶的事情要做。“闲”的繁体写法,门里一个月,取倚门望月之意。一颗心闲下来,人们才会有倚门望月的雅趣,分明是沐浴而享受生命了。小城的慢与闲,可珍,可贵。
    当望见“建安文学馆”几个字,一颗原本嘈嘈杂杂的心,确乎一个冷战,紧随而来的,则是几千年的浩浩汤汤,岁月在文学面前变得庄严肃穆——三曹,建安七子,以至于整个汉魏文学,令人瞬间有了谦卑心,并陷入长久的缄默。年轻时,热衷于曹植,沉迷于他的华丽、忧伤以及绵延的弱质之美,及至中年,方才懂得曹丕的难得。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曹丕《善哉行》)少年一般的蓬勃朝气,这是要我们积极地活,无须整天愁苦不竭,因为“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是说生命的忧愁自古皆有,好比高山有轮廓树木有杂枝一样天生即在。既然自古皆然,那么,我们何不超越它,活得更好些呢?也就是在尘世的废墟之上给予自己精神的光芒,从而活得更为闪亮……
    每一次,当我对着镜子拔拽白发,他的《短歌行》鸽子一样扑闪着双翅,落至眼前。“嗟我白发,生一何早”——对这个不可把握的浮世,谁不曾独自叹气过?这口气也长,自汉魏延续当今,到了我这里,到底,壮烈少了,执念多了,但,在我们的心性里,更多的还是不甘——我这条小命存于世间,难道不能再做点什么?曹丕的四言诗,言浅,意深,雀跃,幽曲……
    建安文学馆毗邻运兵道,房间曲折幽深,空阔而润凉,墙上布满三曹书法体诗文,一幅幅看过去,手心全是汗,一颗小心脏不明所以,默默悸动。拐一个小弯,便是运兵道,想着这八千米工程竣工后,爸爸来过这里,儿子也会来的。两千余年往矣,作为他俩共同读者的我,也来了,静静走在他们曾走过的砖道,心上有细雨鱼儿出,也有微风燕子斜。这砖道,时窄时宽,布满绿锈,并非青苔,以指触之,冰一般凛冽,直如曹操存世的唯一一幅墨迹“衮雪”二字,望之苍凉,尤其“衮”字那一捺,令人端详良久,隐约有“水何澹澹”之气息。这气息,并非逼仄的涡水之气,而是放眼宇宙星辰的苍茫之气。光阴荏苒两千余年,他一直被误解着,到底知音难觅,肯以大历史观去体恤他的人,大约不止我一个吧。
    自小,我们活在小说演义所灌输的正统意识下浑然不觉,哪怕民间戏曲呢,孟德兄一种白脸形象,几千年这么一路呵呵哈哈唱下来,他一直被钉在耻辱架前炙烤,什么“抉天子而令诸侯”的不忠不义,简直胡扯!等生命成长至一定高度,我们终于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忽然有疑问:如果置身一个昏聩的世界,为何不能打破而取而代之呢?身处无明乱世的他,该有多痛苦。生命因痛苦而厚重,不断涅槃,不断重生,眼界从而更为高远广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回合肥的列车上,窗外北方大地的一马平川以及天上大开大合的灰色云朵,隐隐约约间,总有一种兵气,仿佛时光倒流。史书一页一页翻过,徒留群雄逐鹿中原的喧哗、铿锵,耳畔时有鼓声,轰隆隆的遗韵犹存。
    列车长前来与我攀谈。他自小热爱文学,学画,习古琴,至今笔耕不辍。问他:如此深秀而丰富,做这份工作可委屈?他笑:工作中,每天见众人,忙忙碌碌之中还能积累小说素材……
    忽然记起,有一次,同事同样说起过:你不觉得我们窝在这里挺委屈吗?我的愿望小而又小——但凡可以放下一张书桌,在哪里,都不委屈。
    四小时后,车抵合肥,车长珍重地戴上帽子,为我与同事打开车门,彬彬有礼将我的行李箱提出去。薄暮里,我们于人流熙攘的站台握手告别。
    文学真是神奇啊!因为机缘,被邀至古城毫州,于两千多年前修建的地下运兵道里感受着曹氏父子的气息文脉。未曾料想,回程列车上,有幸遇到了一位有着极高文学素养的列车长,我们畅谈一路。列车呼啸着,令平畴远处的麦子急速向后倒去,小满过后,大抵就要动镰了。
    这一路,我还看见了炊烟、绿树、紫花……世间一切,尽收眼底,仿佛一切都在着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提及毫州国槐、路名等,这些事物和三曹的诗句、书法、历史功绩共同增加了此地的历史厚重感以及绵延不断的文脉气息。
    B.文章引用《善哉行》中的诗,意在表明应积极面对忧患,超越自我,方能活得精彩;引用《短歌行》中的诗则表达对人生苦短的悲伤。
    C.文章批判了演义及民间戏曲中对曹操的错误认识,他认为“挟天子而令诸侯”,是身处昏聩乱世具有雄才大略的曹操痛苦而正确的选择。
    D.文章写到了一位热爱生活、富有才华的列车长,表现了物阜民安的世俗气象中、普通人的平凡生活所蕴含着的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的内容的理解能力。B.“引用《短歌行》中的诗则表达对人生苦短的悲伤”是错误的。由原文“对这个不可把握的浮世,谁不曾独自叹气过?这口气也长,自汉魏延续当今,到了我这里,到底,壮烈少了,执念多了,但,在我们的心性里,更多的还是不甘——我这条小命存于世间,难道不能再做点什么?”可以看出,这里面主要是表达内心的一种不甘,对这种生命的短暂的不甘。故选B。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用一种外来者、探寻者的心理,充满感情地表达出对毫州之行的感受与思考,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B.文章开篇选取"铺到天边"的麦田、苦楝花等意象描绘了如画般的景色,与后文"一马平川"的大地,“炊烟、绿树、紫花”等前后呼应,意脉相通。
    C.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将皖南风光与北方之景进行对比,突出了北方的雄浑壮美;将曹植与曹丕的作品进行对比,突出了曹丕的才华更为卓越。
    D.文章运用比喻、通感等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毫州的大好风光,写景富有特色;“仿佛一切都在着了”,凸显了此地的勃勃生机,使结尾韵味悠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艺术特色的把握能力。C.“突出了曹丕的才华更为卓越”是错误的。作者说到早年时热衷于曹植,沉迷于他的华丽、忧伤以及绵延的弱质之美,及至中年,方才懂得曹丕的难得,所以作者是从不同角度来写二人的,并不是在说谁的才华更为卓越。故选C。
    8.本文语言优美典雅,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作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请举两例分析。(4分)
    【参考答案】(1)“他的《短歌行》鸽子一样扑闪着双翅,落至眼前。”此句将诗作比作“鸽子”“落至眼前”,喻体新奇,生动形象,写活了作者对镜弄发时《短歌行》倏忽出现在脑海中的情景。(2)“那一捺……隐约有'水何澹澹'之气息……而是放眼宇宙星辰的苍茫之气。”此句由曹操的书法想到宇宙星辰的苍茫之气,由实到虚,思维开阔,生动体现了一代政治家的宽广胸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本题说到作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表现在善于运用表现手法。比如:“每一次,当我对着镜子拔拽白发,他的《短歌行》鸽子一样扑闪着双翅,落至眼前”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曹丕的《短歌行》诗作比作鸽子,“扑闪着双翅,落至眼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镜拔拽白发时《短歌行》的诗句就倏忽出现在脑海中的情景,用语新奇。“这砖道,时窄时宽,布满绿锈,并非青苔,以指触之,冰一般凛冽,直如曹操存世的唯一一幅墨迹‘衮雪’二字,望之苍凉,尤其‘衮’字那一捺,令人端详良久,隐约有‘水何澹澹’之气息。这气息,并非逼仄的涡水之气,而是放眼宇宙星辰的苍茫之气”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眼前的砖道比作曹操的墨迹“衮雪”,写出了眼前景物的苍凉之感。并且,由眼前的砖道写到曹操的书法,并且由曹操的书法“衮雪”想到宇宙星辰的苍茫之气,从而由实到虚,思维开阔,生动体现了一代政治家的宽广胸襟。
    9.鉴赏散文应从即景、披事、体物入手,进而悟情、明情,欣赏作品的情致之美。本文蕴含着哪些情致?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概括。(6分)
    【参考答案】①对雄浑开阔景色的赞美;②对悠闲宁静生活的向往;③对命途多舛人生的超越与释然;④对历史人物的体恤和认知;⑤对文脉气息经久不衰的欣喜;⑥对文学的热爱与坚持。(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情感主旨的把握能力。文章的开篇写到作者生长于斑斓阴柔的皖南,自小看惯水田漠漠的景致,而北方的雄浑开阔,则是另外一层浑厚壮美,看得久了,隐隐有着直指人心的苍凉,所以首先表达了对雄浑开阔景色的赞美。作者在夜里步行至城楼前,街上车少人少,非常的静谧,小城的慢与闲可珍可贵,从而看出对对悠闲宁静生活的向往。作者在读曹丕的《善哉行》时,认识到生命的忧愁自古皆有,我们应该超越它,活得更好些,从而看出作者对命途多舛人生的超越与释然。两千多年,曹操一直被误解,知音难觅,但作者却能够以大历史观去体恤他,理解他的痛苦,所以体现作者对历史人物的体恤和认知。曹氏父子两千多年前在亳州城修建地下运兵道,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气息文脉,而现在的亳州城的路名纵横时空,分别以植物或古人名来命名每一条道路,并且文章最后写到了一位热爱生活、富有才华的列车长,表现了物阜民安的世俗气象中、普通人的平凡生活所蕴含着的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表达了作者对文脉气息经久不衰的欣喜。文章最后写到列车长和自己的同事,他们能够热爱文学和笔耕不辍,其实是表达作者自己对文学的热爱与坚持。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唐介,字子方。擢第,为武陵尉,调岳州平江令。民李氏赀而客,吏有求不厌,诬为杀人祭鬼。岳守捕其家,无少长楚掠,不肯承。更属介讯之,无他验。守怒,白于朝,遣御史方偕徙狱别勒之,其究与介同。守以下得罪,偕受赏,介未尝自言。知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入为监察御史,启圣院①造龙凤车,内出珠玉为之饰。介言:“此太宗神御所在,不可喧渎;后宫奇靡之器,不宜过制。”诏亟毁去。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拯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何,复除宣徽使、知河阳。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仁宗怒,贬春州别驾,王举正以为太重,帝旋悟,改置英州。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数月,召为殿中侍御史,遣使趣诣阙下。帝劳之曰:“卿迁谪以来,未尝以私书至京师,可谓不易所守矣。”介顿首谢,言事益无所顾。他日请曰:“臣既任言责,言之不行将固争,争之重以累陛下,愿得解职。”徙江东转运使。治平元年,召为御史中丞。英宗谓曰:“卿在先朝有直声,故用卿,非繇左右言也。”介曰:“臣无状,陛下过听,愿献愚忠。自古欲治之主,亦非求绝世惊俗之术,要在顺人情而已。”介为人简位以敢宣见惮每宣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觉临问流递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
    (节选自《宋史·唐介传》,有删改)
    【注】启圣院:皇家寺庙。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
    B.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
    C.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
    D.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唐介为人正直孤高,凭敢于进言被人忌惮,每次言官空缺,大臣们都希望唐介来担任,看他的风采。等到病情危急,皇帝亲自慰问流泪,后来亲自到他家中哀悼哭泣,因为唐介家中的画像不像他,命令把皇宫中过去收藏的画像赐给他家。第三处不宜在“众”后断开,而应在它前面断开,因为“言官缺”句意完整,如果在“众”后断开,则“皆望”就没有主语,故排除A、C两项。第七处不宜在“流涕”前断开,而应在它后面断开,因为“流涕”做不了“复幸其第”的主语,排除A、D两项。第九处不宜在“命取禁中”后断开,而应在它前面断开,因为“画像不类”句意完整,而“命取禁中”与“旧藏本”联系紧密,排除C、D项。故选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驿即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B.监察御史,隋朝开始设置,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C.阙下,宫阙之下,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借指帝王所居宫廷,也借指京城。
    D.顿首,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是跪拜礼之一,属于正拜,以头叩地后停留而不抬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以头叩地后停留而不抬起”错。顿首是以头叩地即抬起而不停留。故选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介清正自守,不求名利。在担任平江令期间,他审明李氏被诬告杀人的案件,案件经御史审理,结果一致,御史得到赏赐,他并未请功。
    B.唐介坚守正道,处事得法。他处理使者索求无度问题时,亲自坐在驿站门口,发布了明确指令,坚决依法处理事务,切实解决了驿吏的难题。
    C.唐介敢于直谏,无所畏惧。在任监察御史期间,他成功劝止用珠玉装饰龙凤车,又联合大臣共同劝止张尧佐升任四使之事,同僚们一直支持他。
    D.唐介名动天下,屡得重用。他因直言进谏被贬,但也因正直名闻天下,后来仁宗召他回朝,委以重任,英宗也看重他的正直,将他召回朝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同僚们一直支持他”错。由“独抗言”可知他并未得到同僚的一直支持。故选C。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岳守捕其家,无少长楚掠,不肯承。更属介讯之,无他验。
    (2)臣既任言责,言之不行将固争,争之重以累陛下,愿得解职。
    【参考答案】(1)岳州郡守拘捕他们全家,不论老少都进行拷打,(他始终)不肯承认。改换交付唐介审讯他们,(唐介也)没有(发现)别的证据。
    (2)我既然承担言官的职责,进言不能实行将会坚定的争论,争论严重了会连累陛下,希望能够解除职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本题得分点有:(1)无,无论;楚掠,拷打;属,交付;验,证据。(2)任,承担;不行,不能实行;累,连累;固,坚定。
    14.唐介被贬,反而成就了正直的名声,请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①大臣为其求情;②仁宗有所悔悟;③梅尧臣等人写诗赞美。④唐介本人抗言直谏,有忠直之行(答出3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先看别人的原因:“仁宗怒,贬春州别驾,王举正以为太重,帝旋悟,改置英州。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可见这里有三个原因,大臣为其求情,仁宗有所悔悟,梅尧臣等人写诗赞美。再看他自己的原因,“介与包拯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唐介本人抗言直谏,有忠直之行。
    【参考译文】
    唐介,字子方。科举考试及第,担任武陵县尉,调任岳州平江县令。百姓李氏富有但是很吝啬,官吏们向他索取财物得不到满足,就诬告他杀人祭鬼。岳州郡守拘捕他们全家,不论老少都进行拷打,他始终不肯承认。改换交付唐介审讯他们,没有别的证据。太守大怒,向朝廷报告,朝廷派御史方偕换到别的监狱另审,他审讯结果与唐介相同。太守以下都获罪。方偕受到朝廷赏赐,唐介从未自己谈起这件事。唐介任任丘县知县,正处在辽使往来的道路上,驿吏因为辽使勒索以致耗尽家产,苦不堪言。唐介坐在驿站门口,下令说:“不是规定所应该提供的,一切都不给。(只要)谁稍微毁坏我们的东西,就把他抓起来。”(辽使)都顺从地离开了。唐介被召回京城任监察御史,皇家寺庙启圣院新造“龙凤车”,皇宫拿出用珠宝美玉来装饰,便进言说:“这里是太宗的牌位所在,不可喧闹亵渎; 后宫稀奇奢侈的器具,也不能超出制度的规定。”仁宗皇帝立即下令毁了龙凤车。张尧佐突然被任为宣徽使、节度使、景灵使、群牧使四使,唐介与包拯等极力争谏,又请中丞王举正留下百官集体在朝廷上向皇上论争,削去了他的两个使职。没多久,又任命张尧往为宣徽使,兼任河阳知府。唐介对同僚说:“这是皇上要给张尧佐宣徽使这一职位,而借何阳知府这个虚名罢了,我们不能就此罢休啊。”同僚们都模棱两可,只有唐介上言抗争。仁宗大怒,唐介被贬到春州担任别驾。王举正向皇上说这种处罚太重,皇上马上有所醒悟,改贬英州。皇上又担心唐介可能在路上死去,而使自己担了杀忠直大臣的名声,就叫近侍大臣护送唐介到任所。梅尧臣、李师中都写诗赞美唐介,从此他的忠直声誉传遍天下,士大夫都称他是真正的御史,称呼他时一定称他唐子方而不敢直呼他的名。几个月后,征召他担任殿中侍御史,派使者催促他赶紧到京城。皇帝慰劳他说:“您从被贬官以来,从没有写秘密书信到京城,可以说是不改变自己所坚持的事。”唐介叩头感谢,进谏更加没有顾忌。过些日子请求说:“我既然承担言官的职责,进言不能实行将会坚定的争论,争论严重了会连累陛下,希望能够解除职务。”调任江东转运使。治平元年,唐介被召任御史中丞。英宗对唐介说:“你在先朝有敢于直言的声望,因此我才任用你,不是因为大臣们进言。”唐介说:“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陛下太过相信别人对我的夸奖了,我愿意尽忠尽力。自古以来想求得天下大治的君主,也不一定要有超凡的谋略,重要的是顺乎人心罢了。”唐介为人正直孤高,凭敢于进言被人忌惮,每次言官空缺,大臣们都希望唐介来担任,看他的风采。等到病情危急,皇帝亲自慰问流泪,后来亲自到他家中哀悼哭泣,因为唐介家中的画像不像他,命令把皇宫中过去收藏的画像赐给他家。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方岳①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里,菰菜莼羹②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瞑,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③,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①方岳,南宋词人。②《晋书·张翰传》∶“翰因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遂命驾而归。”③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词中有“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两句,形象地描绘出江南秋雨后苍翠一片、晴空如洗的美景,反衬了诗人浓浓的愁情。
    B.“菰菜莼羹”用张翰的典故表达思归之意,但后面加上“一梦”两字,就否定了此事的现实性,只好“无语寄归鸿”了。
    C.下片起首写远山在黄昏中的姿态,暮色中远山敛下了它的眉峰,使用拟人手法将愁苦的感情移入物中,景中带情。
    D.这首词从登平山堂所见景物写起,转入抒情、议论,风格近乎辛派词风,雄浑浪漫、暗含悲凉,表达词人伤怀之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并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D.“浪漫”的说法不恰当。本词中词人通过对山色,身世的描写,融抒情、议论为一体,含义深广,具有一种淡淡的感伤色彩。从语言风格来看,与辛派词风相近,辛词是豪放词风,意象多宏肆;意境慷慨激昂、雄豪悲壮。而“浪漫”一词恰与其风格相反,故错误。故选D。
    16.“天地一孤啸”包含着怎样的丰富意蕴?(6分)
    【参考答案】①登临平山堂,瞻仰欧阳修苏轼遗迹感叹两位早已逝去,词人黯然神伤;②河洛故国所在之地,渺远不可及,如今仍没有收复,词人只好在夕阳中叹息;③词人于江南江北漂泊无定,匹马孤舟,不得回乡,如今还得再次走上漂泊之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重要句子的意蕴的能力。本题要求解答“天地一孤啸”包含的意蕴,首先要理解此句的意思,即在天地间唱响一声孤啸,也就是词人发出的一声长叹。那么词人为什么要发出这一声叹息呢?这就要结合着词的内容来分析。词以写景开篇,然后引出愁思,尤其这句“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意思是醉酒后的词人双眼朦胧,河洛一带渺不可及,而遗恨于夕阳之中,这不是其字面意思,实质上它抒发的是词人为中原沦落,未能收复而遗恨。可以说这是词人“孤啸”的内涵之一。下片又从眼前景物写起,随后将愁苦的感情移入于物,抒发了自己的感情。“人间俯仰陈迹”至“磨灭几英雄”五句,转入怀古。作者遥想当年与平山堂有密切关系的欧阳修和苏东坡两位“仙翁”已经逝去,黯然神伤扼腕叹息。“杨柳”和“烟雨”是欧阳修和苏东坡词中描写的平山堂景色,作者巧妙地引用这两个词,除了表示对欧苏二公无限景仰外,还寄托了沧桑之感。“杨柳”已非,“烟雨”依旧,而几许英雄,已磨灭于此变化之中。这几乎是文人登临怀古的一个永恒主题,骨子里是感到人生虚幻,蒙上了一层虚无的感伤色彩,这是失意常有的感情。此时词人也不免唉叹,这又是其“孤啸”的内涵之一。最后两句,从怀古议论回到现实,写自己又将匹马登程,在西风凄烈的天地之间,怅然孤啸。其情其景,是够令人感伤的。这一结尾,又回到了飘泊的愁思,与上片遥相呼应。这里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飘泊无定的词人形象,因此他不免“孤啸”。分析出这些意思再加以总结即可得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贾谊《过秦论》(上)中“ , ”两句,形象写出了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派遣得力手下把守要塞,盘问过往行人,来防备百姓起兵造反的情形。
    (2)杜甫《客至》中“ , ”两句,用平白朴实的家常话语描写了主人热情待客频频劝酒的欢快情景,让读者体悟到主客之间的深情厚意。
    (3)周邦彦《苏幕遮》中“ , ”两句用生动传神的笔触,把小鸟欢快的鸣叫、灵动的神态描写得细腻、逼真,也为潮湿闷热的梅雨清晨带来一抹凉意。
    【答案】(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3)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弩、卒陈、飧、樽、醅、窥。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格桑花属菊科植物,多为8片花瓣,中间是淡黄色花蕊。这块格桑花,一株株密密麻麻连成片。格桑花枝杆高一米左右,枝杆上下开满鲜花,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的花,我被格桑花的美丽惊呆了。美丽的格桑花,①如天边的彩虹映红了山岗,②似下凡的仙女靓丽了江岸。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见。格桑花为刚毅的雪山描绘出五彩柔美,增添了勃勃生机。
    我喜欢格桑花,也喜欢格桑花的故事。西藏历史悠久,丈化发达,格桑花演绎出许多美丽的传说。
    关于格桑花的来源,有许多种传说。一说,元代时蒙古人把北方的格桑花种子带入西藏,在寺庙和家庭种植。人们把这种美丽的花叫格桑花,意为盛世之花。
    另有一种传说是,很久以前,西藏地区暴发了一场严重的瘟疫。幸好一位远方的高僧云游至此,以高超的医术,夜以继日,战胜了瘟神,人们称他“格桑活佛”他圆寂后,人们把美丽的花称为格桑花,表达缅怀之情。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B.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D.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格桑活佛”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A.引号的作用是引用。B.引号的作用是重点强调。C.引号的作用是讽刺。D.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故选D。
    19.请简要分析画横线①处比喻的相似性和②处比喻的新奇性。(4分)
    【参考答案】①格桑花色彩多样,与彩虹颜色的多样相似;格桑花开满了山岗,与彩虹照耀下的山岗同样美丽,二者具有相似性。②通常情况下是把人比喻为花来形容人的漂亮,此处把格桑花比喻为下凡的仙女,比喻新奇,富有特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句子“美丽的格桑花,如天边的彩虹映红了山岗”中,把“格桑花”比喻成“天边的彩虹”,格桑花色彩多样,与彩虹颜色的多样相似;格桑花开满了山岗,与彩虹照耀下的山岗同样美丽,二者具有相似性。句子“似下凡的仙女靓丽了江岸”中,把“格桑花”比喻成“下凡的仙女”,通常情况下是把人比喻为花来形容人的漂亮,此处把格桑花比喻为下凡的仙女,比喻新奇,富有特色。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枝杆上下开满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鲜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参考答案】①原句采用倒装句,定语后置,把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强调格桑花的各种颜色。②原句把各种颜色单独成句,与后文“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格桑花的美。③原句颜色后面是省略号,表示颜色未列举尽,表现格桑花颜色众多,改句只是三种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枝杆上下开满鲜花,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采用倒装句,“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作为“鲜花”的定语,定语后置,并且把修饰成分“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单独成句,强调格桑花的各种颜色: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②原句把各种颜色“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单独成句,与后文“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格桑花的美。③原句“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颜色后面是省略号,表示颜色未列举尽,表现格桑花颜色众多,改句“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鲜花”只是三种颜色。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近日,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安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街道韩家村发掘了一座完整的隋代家族墓园——隋王韶家族墓园。该墓园由方形围沟和7座墓葬组成,面积2.1万平方米。其中,王韶墓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出土各类随葬品67件(组)。据悉,隋王韶家族墓园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墓主身份明确,出土物较为丰富,为北周至隋家族墓地的特征、成员的埋葬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参考答案】①近日,②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安发掘了隋王韶家族墓园,③这座完整的隋代家族墓园,④为北周至隋家族墓葬研究⑤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这是一则新闻报道。新闻报道一般由导语和主体构成,导语部分是新闻内容总括,主体部分是对导语部分是解说和补充。这段文字共四句话,第一句“近日,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安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街道韩家村发掘了一座完整的隋代家族墓园——隋王韶家族墓园”是导语,交代事件,即“近日,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安发掘了隋王韶家族墓园”,二三两句是对墓园具体情况的介绍,第四句是交代墓园的价值,“为北周至隋家族墓地的特征、成员的埋葬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由此可知,这段文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事件,即发掘隋王韶家族墓园以及这座墓园的价值。
    22.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造成传统文化魅力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缺乏重视,②以至于人们对传统文化表达缺乏兴趣。③社会上“回归传统,重视传承”意识增强,④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正逐渐得到释放。⑤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⑥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生活,⑦通过融合彰显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⑧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是对传统文化自身价值的一次检验,⑨好的表达方式能改变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认知。
    【参考答案】①去掉“造成”;③“社会上”前加“随着”;④“释放”改为“缓解”;⑨“评价”和“认知”互换位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结构混乱,“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句式杂糅,去掉“造成”或“主要原因”;③“社会上‘回归传统,重视传承’意识增强”与“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正逐渐得到释放”都是完整的句子,无法关联,表意不明,应在“社会上”前加“随着”;④“压力……释放”搭配不当,“释放”改为“缓解”;⑨“评价和认知”语序不当,“评价”和“认知”互换位置。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她说:“我们要松弛下来,要发现孩子的喜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引领孩子发现自我,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而她说:“我们必须拼了,要不停地刷题,要死记硬背,要用填鸭式教育逼孩子走出贫困和大山,要考上浙大、武大、厦大和川大。”她们,一个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一个是华坪女中的老校长、2020年感动中国的张桂梅老师。
    即将参加高考的你,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题目以清华大学刘瑜副教授、“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作为引发考生思考的写作情境,刘瑜强调教育要松弛,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引领孩子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张桂梅强调教育要严格,要用填鸭式的方式逼迫孩子走出贫困与大山:两者的站位不同、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教育观自然不同。考生要立足于此展开思考联想。题目要求考生针对两种教育观去思考,若仅写其中一种则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若忽视材料而只写“尊重个性”“奋斗”“应试教育”等则容易落入话题写作窠臼,是泛化写作。考生应按照要求从高中生的角度写作。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两种教育观并不存在非黑即白的关系,两者也,不存在对错优劣的区别。它们一是“精英阶层”为消除内卷化而做出的多维度实现个体价值而不是仅仅聚焦于考名牌大学的努力,一者是“底层”为提升成功几率、实现自我价值而进行的奋斗。从这个角度上讲,考生需要去分析两种教育观之间的差异及其产生的背景、适用的对象以及各自存在的不足,而不能进行孰优孰劣的定论。考生应在此基础上关注、思考这个问题。考生只要围绕这两种教育观,从任何一个角度入手分析都可建构文章。比如,考生可以分析两种教育观提出的背景、适用的对象、存在的隐患,等等;也可以综合论述;还可以高屋建瓴,站在教育大局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两种教育观的共同指向,即两种教育观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只不过途径、方法存在不同,而方法不存在好坏,只有合适与否的差别。
    立意:
    1.环境不同,教育方法不同;
    2.立足环境的教育更现实、更客观;
    3.填鸭式教育背后也是人性关怀;
    4.以快乐教育缓解教育的内卷化;
    5.“因境施教”是对“因材施教”的发展。



    相关试卷

    新高考语文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语文(八)教师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语文(八)教师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语文(四)教师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语文(四)教师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语文(五)教师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语文(五)教师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有人评价梁晓声的作品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