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滕州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线上)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山东省枣庄滕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中(线上)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将某种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测定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下图中的曲线①表示在各种温度下该酶活性相对于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该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下图中的曲线②。据此作出判断,正确的是( )
A.由曲线①可知80 ℃为该酶的最适温度,应该在30℃以下保存该酶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测定酶活的温度,因变量是相对酶活性和残余酶活性
C.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70-80 ℃
D.测定②曲线的各数据应在该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下进行
【答案】D
【分析】曲线①表示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后下降,最适温度大约80℃。曲线②表示,随着温度升高酶的热稳定性降低,70℃后下降更快;综合两个曲线,该酶使用时应该是在活性较高,热稳定性也较高的温度范围,即是60到70℃。
【详解】A、由曲线①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80℃,但在30℃以下保存数据未测定,不能确定是否适合保持该酶,A错误;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测定酶活性的温度以及保存该酶的温度,因变量是相对酶活性和残余酶活性,B错误;
C、曲线②显示,酶的热稳定性从30℃开始不断下降,在70℃后,急剧下降,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C错误;
D、在不同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测定②曲线的各数据应在该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下进行,D正确。
故选D。
2.萤火虫尾部发光器的发光机理如图所示。ATP快速荧光检测仪中含有荧光素、荧光素酶等物质,可用来快速检测食品表面的微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储存着大量ATP,保证了生命活动的能量之需
B.荧光素接受ATP水解产生的磷酸基团后形成荧光素酰腺苷酸
C.检测仪只能检测是否有微生物残留,不能检测微生物含量多少
D.检测仪既可检测残留的需氧型微生物,也可检测厌氧型微生物
【答案】D
【分析】1、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
2、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3、ATP快速荧光检测仪中含有荧光素、荧光素酶等物质,用来快速检测食品表面的微生物,原理是荧光素与ATP接触形成荧光素酰腺苷酸,后者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发光。
【详解】A、ATP是细胞中的能量货币,但细胞中储存的ATP较少,需要ATP与ADP不断转化,A错误;
B、荧光素接受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后形成荧光素酰腺苷酸,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微生物残留量越多,产生的ATP越多,所发荧光强度越强,C错误;
D、ATP快速荧光检测仪能检测残留的所有能产生ATP的微生物,D正确。
故选D。
3.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阶段A为需氧呼吸第一阶段,该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和物质①
B.阶段B为需氧呼吸第二阶段,该过程产生大量ATP
C.阶段A和阶段B为阶段C提供[H]和ATP
D.阶段C为需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阶段A为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阶段B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阶段C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图中物质①为CO2,物质②为水
【详解】A、阶段A为需氧呼吸第一阶段,该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和[H]、ATP,物质①为CO2,A错误;
B、阶段B产生少量ATP,B错误;
C、阶段A和阶段B为阶段C提供[H],不提供ATP,C错误;
D、阶段C为需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D项正确。
故选D。
4.某含乳饮料的配料有水、白砂糖、全脂奶粉、食用香精、甜味剂、碳酸钙、维生素A、维生素D等。成分检测结果显示该含乳饮料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约为牛奶的三分之一,糖含量约为牛奶的两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含乳饮料和牛奶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B.含乳饮料中脂肪含量较少,儿童大量饮用不会引起肥胖
C.含乳饮料中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D.含乳饮料为青少年提供的营养更多更全面,能替代牛奶
【答案】C
【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和核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牛奶中含有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A错误;
B、含乳饮料中脂肪含量较多,长期大量饮用使得糖类过剩,也会转化为脂肪,从而导致肥胖,儿童大量饮用会引起肥胖,B错误;
C、维生素D的生理作用是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C正确;
D、含乳饮料含有白砂糖、食用香精、甜味剂、糖类过剩也会转化为脂肪从而导致肥胖,D错误。
故选C。
5.下列有关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
B.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C.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
D.人体内Na+缺乏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
【答案】C
【分析】无机盐:(1)存在形式: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还有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2)功能: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PO43-是合成核苷酸原料;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动物Ca2+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③血浆中含有多种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渗透压、酸碱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详解】A、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还有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A正确;
B、无机盐不能燃烧,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B正确;
C、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也可参与有机物的合成,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C错误;
D、无机盐可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人体内Na+缺乏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D正确。
故选C。
6.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独特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根据上述材料进行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砷元素可能存在于细菌蛋白质、脂质、葡萄糖等物质中
B.该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主要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
C.砷对多数生物有毒可能是因为砷能够代替磷参与生化反应,制造混乱
D.该发现将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
【答案】A
【分析】细菌属于原核细胞,主要元素是碳、氢、氧、氮、磷、硫;糖类的元素组成是碳、氢、氧,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是碳、氢、氧、氮,绝大部分含有硫,DNA、RNA、ATP和磷脂的元素组成是碳、氢、氧、氮、磷,另外需要抓住题干信息中“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
【详解】A、砷元素可以代替磷元素,葡萄糖的元素组成为C、H、O,不含砷元素和磷元素,故砷元素不能存在于葡萄糖中,A错误;
B、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元素有碳、氢、氧、氮、磷、硫,同时根据题干可知,砷元素可以代替磷元素,说明体内含量较多的是碳、氢、氧、氮、砷、硫,B正确;
C、由于题干已强调“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因此对多数生物来说,砷之所以有毒,是因为砷与磷化学性质相似,它能够代替磷参与的生化反应,制造混乱,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本材料“颠覆”了教材的个别说法,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D正确。
故选A。
7.蛀牙是由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变形链球菌分泌葡聚糖蔗糖酶会催化蔗糖合成为葡聚糖(一种多糖),葡聚糖像胶水一样将唾液中的细菌吸附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乳酸杆菌进行乳酸发酵,降低牙齿表面的pH,使牙釉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形链球菌分泌葡聚糖蔗糖酶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运输
B.蔗糖为非还原糖,无法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C.果汁中富含蔗糖等,人体摄入过多会导致龋齿
D.漱口可使细菌吸水涨破,有效防止蛀牙的发生
【答案】B
【分析】1、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2、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详解】A、变形链球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有高尔基体这一细胞器,A错误;
B、斐林试剂能够鉴定还原糖,蔗糖不是还原糖,所以无法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正确;
C、蛀牙是由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的共同作用引起的,人体摄入过多的果汁不会导致龋齿,C错误;
D、细菌含有细胞壁,细胞壁能够维持细胞的形状,因此细菌不能吸水涨破,D错误。
故选B。
8.下图为核膜的电镜照片,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由四层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共同组成
B.②对大分子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RNA是核质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媒介
D.细胞核是细胞内代谢的中心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核膜的电镜照片,其中①是两层核膜,每一层核膜都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②是核孔,是某些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择性。
【详解】A、图示为核膜的电镜照片,其中①是两层核膜,应该由四层磷脂分子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
B、②是核孔,核孔是某些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核孔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B正确;
C、细胞核中的DNA通过转录形成RNA,mRNA通过核孔出细胞核并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因此RNA是核质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媒介,C正确;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的代谢中心在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D。
9.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待荧光分布均匀后,在细胞膜上选定需进行漂白的部位,用激光照射使荧光分子内部结构发生不可逆改变,从而使此部位的荧光消失。一段时间后,漂白部位荧光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荧光在膜上一般不呈均匀分布状态
B.根据荧光恢复速度可推算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子运动速度
C.漂白部位荧光一定程度的恢复是因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漂白部位荧光的恢复是因为被标记蛋白质恢复空间结构
【答案】D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的糖脂。
【详解】A、绿色荧光标记的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蛋白质在细胞膜上呈现不均匀分布,因此绿色荧光在膜上一般不呈均匀分布状态,A正确;
B、从荧光消失到恢复的这段过程可以计算出荧光恢复的速率,同时也可以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膜中蛋白质的运动速度,B正确;
C、用激光束照射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的荧光消失后逐渐恢复,说明被荧光标记的某种化学成分在运动,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
D、题中提到用激光照射使荧光分子内部结构发生不可逆改变,因此漂白部位荧光的恢复不可能是因为被标记蛋白质恢复空间结构,D错误。
故选D。
10.细胞核中富含热胁迫敏感蛋白,在热胁迫条件下会发生错误折叠。为探究错误折叠蛋白的修复机制,研究者让融合蛋白L-G在细胞中表达,该蛋白分布在细胞核中,其中L是受热胁迫易错误折叠的部分,G是能发出绿色荧光的热稳定部分。研究发现,错误折叠蛋白在热胁迫条件下进入核仁,若破坏核仁,错误折叠的蛋白将不能修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融合蛋白在细胞质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核仁可能具有修复错误折叠蛋白的功能
C.修复好的热胁迫敏感蛋白主要在核仁内发挥作用
D.正常温度和热胁迫条件下融合蛋白均能发出绿色荧光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错误折叠蛋白在热胁迫条件下进入核仁,若破坏核仁,错误折叠的蛋白将不能修复,说明错误折叠蛋白的修复与核仁有关。
【详解】A、融合蛋白是大分子物质,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A正确;
B、据题意可知,若破坏核仁,错误折叠的蛋白将不能修复,说明核仁可能具有修复错误折叠蛋白的功能,B正确;
C、融合蛋白L-G在细胞中表达,该蛋白分布在细胞核中,核仁是错误折叠蛋白修复的场所,修复好的热胁迫敏感蛋白应该回到细胞核内发挥作用,故修复好的热胁迫敏感蛋白主要在核质中发挥作用,C错误;
D、融合蛋白L-G中,G是能发出绿色荧光的热稳定部分,因此正常温度和热胁迫条件下融合蛋白均能发出绿色荧光,D正确。
故选C。
11.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作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无色针状晶体,可用有机溶剂(乙醚)进行提取。它的抗疟机理主要在于其活化产生的自由基可与抗原蛋白结合,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其生物膜系统遭到破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蒿素属于脂溶性物质
B.青蒿素可以破坏疟原虫细胞的完整性
C.青蒿素可破坏疟原虫的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
D.青蒿素的抗疟机理不会破坏线粒体的功能
【答案】D
【分析】细胞中的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详解】A、根据题干中,用有机溶剂(乙醚)进行提取青蒿素,可知青蒿素能溶于乙醚,属于脂溶性物质,A正确;
B、根据题干中“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核膜及质膜破坏”可知,青蒿素可以裂解疟原虫,破坏疟原虫细胞的完整性,B正确;
C、根据题干中“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核膜及质膜破坏”可知青蒿素可破坏疟原虫的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C正确;
D、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核膜及质膜破坏,可见青蒿素破坏膜结构,线粒体具有膜结构,青蒿素的抗疟机理会破坏线粒体的功能,D错误。
故选D。
12.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它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
A.磷脂和蛋白质 B.多糖和蛋白质
C.胆固醇 D.胆固醇和蛋白质
【答案】B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上的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还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密切关系。
【详解】根据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可知,细胞膜上的糖类和蛋白质在一起构成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而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是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因此被镶嵌的物质很可能是多糖和蛋白质,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将一个从清水中取出的成熟植物细胞放入某种溶液中,其原生质层对细胞壁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B.细胞失水只发生在t0~t1,吸水只发生在t2~t3
C.放在一定浓度的乙二醇溶液中,也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D.t0~t1,时间内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答案】B
【分析】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原生质层对细胞壁的压力减小,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原生质层对细胞壁的压力逐渐增大。
【详解】A、据图可知,t0~t1这段时间内,原生质层对细胞壁的压力逐渐减小,此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没有大液泡,没有原生质层,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因此该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A正确;
B、t0~t1细胞失水,t1时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完全分离,t1~t2还可能发生细胞失水,t1~t2时段中靠近t2时会发生细胞吸水,t2~t3细胞吸水,B错误;
C、图中t0~t1时段,压力逐渐减小,说明原生质层逐渐和细胞壁分离,t2~t3时段,压力逐渐增大,说明原生质层逐渐靠近细胞壁,则该溶液中的物质能进入液泡,该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然后自动复原,乙二醇溶液中能发生该现象,C正确;
D、据图可知,t0~t1这段时间内,原生质层对细胞壁的压力逐渐减小,此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正确。
故选B。
14.下图表示被转运的溶质以易化扩散方式排出细胞的过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人体成熟红细胞以该方式吸收葡萄糖
B.载体结合位点与被转运的溶质之间具有专一性
C.转运蛋白构象发生改变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D.被转运的溶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具有载体饱和效应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图表示被转运的溶质以易化扩散(即协助扩散)方式排出细胞过程,转运过程中载体蛋白由构象A变为构象B。
【详解】A、据图可知,该图表示运输物质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人体成熟红细胞也是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A正确;
B、载体蛋白对被转运的溶质具有高度专一性,可以借助于其上的结合点与被转运的溶质进行暂时性地、可逆地结合,B正确;
C、题图表示被转运的溶质以易化扩散(即协助扩散)方式排出细胞的过程,该过程不消耗能量,所以转运蛋白构象发生改变的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据图可知,该图表示运输物质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被转运的溶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参与,具有载体饱和效应,D正确。
故选C。
15.甲状腺激素结构如下图1。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I-浓度是血浆中I-浓度的30倍。血浆中I-进入滤泡上皮细胞是由钠碘同向转运体(NIS)介导的。钠钾泵消耗ATP(能量)将细胞内多余的钠离子逆浓度梯度运出,以维持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如图所示。哇巴因是钠钾泵抑制剂;硝酸根离子(NO3-)可以与I-竞争NIS。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钠碘同向转运体运输I-的方式与其运输Na+的方式不一样
B.可推知哇巴因能够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C.NO3-能够影响I-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D.甲状腺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钠钾泵消耗ATP将细胞内多余的钠离子逆浓度梯度运出。可见钠离子进入细胞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为协助扩散,同时将血浆中I-运入滤泡上皮细胞。而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I-浓度是血浆中I-浓度的30倍,可见I-进入滤泡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I-浓度是血浆中I-浓度的30倍”,说明钠碘同向转运体运输I-是顺浓度梯度,为协助扩散;而其运输Na+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钠钾泵消耗ATP将细胞内多余的钠离子逆浓度梯度运出,以维持细胞外的高钠环境,血浆中I-进入滤泡上皮细胞是由钠碘同向转运体(NIS)介导的,哇巴因是钠钾泵抑制剂,故哇巴因能够使细胞内的钠不能运出细胞外,从而不能保持细胞外的高钠环境,抑制NIS的功能,从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硝酸根离子(NO3-)可以与I-竞争NIS”,故NO3-能够影响I-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C正确;
D、甲状腺激素不是蛋白质类激素,不是核糖体上合成的,D错误。
故选D。
16.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细胞器之间主要通过囊泡连接。然而最新成像技术发现,成对的细胞器仅相隔10~30纳米,距离足够近,即使是最小的病毒也难以在它们之间通过。它们之间的结合点形成了交换脂类、离子和其他分子物质的连接,甚至有科学家拍到了大鼠细胞内线粒体与内质网直接接触的相关照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能形成囊泡
B.线粒体和内质网直接接触可能与蛋白质的运输有关
C.内质网只与线粒体直接接触,与其他细胞器都是间接接触
D.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与其自身的结构息息相关
【答案】C
【分析】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器;为双层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内质网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器,为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在植物细胞中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详解】A、细胞中能 形成囊泡的结构有细胞膜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正确;
B、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推测线粒体和内质网的直接接触可能与蛋白质的运输有关,B正确;
B、题干中只提到了内质网与线粒体的直接接触,不能说明内质网只与线粒体直接接触,C错误;
D、结构决定功能,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信息交流等功能与其自身的结构息息相关,D正确。
故选C。
二、多选题
17.下图为某核苷酸链(部分)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在该链不同的单体中代表的物质不同
B.图中“”代表脱氧核糖,仅含C、H、O三种元素
C.图示核苷酸链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无该分子
D.在部分病毒中可检测到图示核苷酸链(部分)
【答案】B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该核苷酸链含有碱基T,可推测题图为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链(部分片段)。
【详解】A、图中“〇”在该链不同的单体中都代表相同的物质——磷酸,A错误;
B、该核苷酸链含有碱基T,可推测题图为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链(部分片段),则图中“ ”代表脱氧核糖,仅含C、H、O三种元素,B正确;
C、题图所示核苷酸链(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也有少量该分子,C错误;
D、有些病毒,如天花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可检测到题图所示核苷酸链(DNA),D正确。
故选BD。
18.血液中的胆固醇分子大多数装载在尺寸不同的载脂蛋白里,分别是尺寸较大的低密度脂蛋白和尺寸较小的高密度脂蛋白。如图表示低密度脂蛋白转运至细胞内的过程,进入细胞后低密度脂蛋白被转运到溶酶体中,被其中的水解酶除解,胆固醇被释放并逸入细胞质基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低密度脂蛋白进入细胞内,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特定的截体蛋白
B.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出现缺陷时,可能会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
C.推测被溶酶体中合成的水解酶降解后释放出的胆固醇可供新膜合成之用
D.科学家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低密度脂蛋白来研究受体蛋白的合成途径
【答案】ACD
【分析】1、图中低密度脂蛋白和受体结合,细胞膜向内凹陷,将低密度脂蛋白转运至细胞内。
2、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详解】A、由题图可知,低密度脂蛋白与受体识别后通过胞吞的形式进入细胞,不借助细胞膜上特定的载体蛋白,A错误;
B、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出现缺陷时,血浆中的胆固醇无法运送至细胞内,会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B正确;
C、溶酶体内的水解酶不是溶酶体合成的,而是由核糖体合成的,C错误;
D、科学家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低密度脂蛋白来研究低密度脂蛋白的去向,但不能研究受体蛋白的合成途径,蛋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内,D错误。
故选ACD。
19.科学家用超声波震碎了线粒体之后,内膜自然卷成了颗粒朝外的小囊泡。这些小囊泡具有氧化[H]的功能。当用尿素处理后,小囊泡不再具有氧化[H]的功能。当把F1小颗粒装上去之后,小囊泡重新具有了氧化[H]的功能(如图1)。F0-F1颗粒后来被证实是线粒体内膜上催化ATP合成的蛋白质(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F0-F1颗粒是线粒体内膜上的酶
B.F0-F1颗粒中F0具有疏水性、F1具有亲水性
C.实验中[H]指的是还原型辅酶Ⅱ
D.图2中H+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答案】AB
【分析】由题意可知,含F0-F1颗粒的内膜自然卷成了颗粒朝外的小囊泡,具有氧化[H]的功能,用尿素处理后,氧化[H]的功能消失,装上F1后,又具有了氧化[H]的功能,说明F0-F1颗粒是线粒体内膜上的酶。
【详解】A、由题意可知,含F0-F1颗粒的内膜自然卷成了颗粒朝外的小囊泡,具有氧化[H]的功能,用尿素处理后,氧化[H]的功能消失,装上F1后,又具有了氧化[H]的功能,说明F0-F1颗粒是线粒体内膜上的酶,A正确;
B、由图可知,用尿素处理后F1颗粒丢失,未处理前F1颗粒在外侧,说明该颗粒具有亲水性,而F0颗粒具有疏水性,B正确;
C、实验中[H]是呼吸作用中产生的,指的是还原型辅酶Ⅰ,C错误;
D、由图示可以看出,H+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没有消耗能量,所以判断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AB。
20.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低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答案】AD
【分析】实验前长度与实验后长度的比值为1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平衡;比值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且比值越小花冠吸水越多,则吸水量a>b>c;比值大于1表明细胞失水,且比值越大,花冠失水越多,则失水量d<e<f。
【详解】A、据图可推知a组吸水多于b组,因此实验后a组细胞液中溶质浓度低于b组,A正确;
B、根据分析,实验前长度与实验后长度的比值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说明abc三组均吸收水分,没有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
C、细胞的吸水或失水都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
D、由c组吸水,d组失水知细条细胞液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D正确。
故选AD。
三、综合题
21.胶原蛋白是动物体中的一种结构蛋白,广泛分布于人体的皮肤、骨骼和血管壁等组织器官,可保护皮肤黏膜、增加组织弹性和韧性。研究人员提取了一种主要含图1中三种氨基酸的胶原蛋白用来制作手术缝合线。
(1)据图1氨基酸分子式可知,组成这种胶原蛋白的化学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
(2)这三种氨基酸分子通过____________反应,形成一条包含“-甘-赖-脯-”序列重复200次的肽链,此肽链所含游离的氨基(一NH2)个数至少为________个,连接相邻氨基酸的化学键是________键。
(3)上述三条同样的肽链螺旋缠绕在一起形成三螺旋结构(图2所示),称为原胶原蛋白。其中,甘氨酸的R基为________,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赖氨酸和脯氨酸的R基被修饰而具有较强的亲水性。由此推测,机体内原胶原蛋白的结构俯视示意图为图3中的______(填选项前字母),原胶原蛋白可进一步聚合,形成胶原蛋白。
(4)作为手术缝合线的胶原蛋白能被人体组织吸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H、O、N
(2) 脱水缩合 201 肽
(3) -H C
(4)胶原蛋白被分解为可以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
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4、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详解】(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据图1氨基酸的分子式可知,组成这种胶原蛋白的化学元素是C、H、O、N。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三种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一条包含“—甘—赖—脯—”序列重复200次的肽链;由于只有赖氨酸的R基上有1个氨基,所以此肽链所含游离的氨基(-NH2)个数至少为200+1=201个,相邻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
(3)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甘氨酸的R基为-H。由于甘氨酸的R基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而赖氨酸和脯氨酸的R基被修饰而具有较强的亲水性,故甘氨酸应该在内部,赖氨酸和脯氨酸应该分布于外部,其结构俯视示意图为图3中的C。
(4)由于胶原蛋白被分解为可以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所以作为手术缝合线的胶原蛋白能被人体组织吸收。
22.201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发现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三位科学家。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内填数字)
(1)囊泡膜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甲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并非漂浮于细胞质中,而是存在支持它们的网架结构,该结构被称为____________。
(2)以细胞“货物”分泌蛋白一胰岛素为例:首先在某一种细胞器上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该细胞器一起转移到 [ ]__________上继续合成,如甲图所示,包裹在囊泡_____(填X或Y)中离开,到达[ ]______________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其中的蛋白质再进一步加工、折叠。接下来,然后再由该细胞器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转运到细胞膜,最后经过乙图所示过程,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
(3)图乙中的囊泡能精确地运送“货物”,据图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图甲中结构⑤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据此可知该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__;结构⑤除了具有上述功能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脂质和蛋白质(磷脂和蛋白质) 细胞骨架
(2) ③内质网 X ④高尔基体
(3) 囊泡膜上的蛋白A可以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特异性识别并结合 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
(4) 溶酶体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2、分析题图: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其中①是细胞核,②是细胞质,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溶酶体;
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表示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机制。
【详解】(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和细胞膜相同,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细胞骨架具有锚定支撑细胞器及维持细胞形态的功能,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2)以细胞“货物”分泌蛋白一胰岛素为例: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囊泡X由③内质网经“出芽”形成,到达④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
(3)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囊泡上的蛋白质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特异性结合,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和信息交流的功能。
(4)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溶酶体。溶酶体能够分解很多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车间”。
23.下图所示为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示意图。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微绒毛,上有钠葡萄糖共运载体,基底侧细胞膜上有葡萄糖转运体(GLUT)和Na+—K+泵。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微绒毛,以增多细胞膜上____________数量,高效地吸收来葡萄糖等物质。由图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伴随着____________内流。
(2)小肠上皮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说明膜蛋白具有_________功能。这些膜蛋白与葡萄糖转运体功能不同,从氨基酸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施用某种物质处理离体的小肠上皮细胞,结果葡萄糖的吸收量明显减少,而K+的吸收不受影响,则该物质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载体蛋白##钠葡萄糖转运体 Na+
(2) 催化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3)该物质能抑制钠葡萄糖共运载体的活性,而对运输K+的载体无影响
【分析】分析题图:小肠上皮细胞膜上运载葡萄糖的载体有GLUT(运载葡萄糖出细胞)、钠葡萄糖共运载体(运载葡萄糖进细胞)。
【详解】(1)由图可知,小肠上皮细胞膜上运载葡萄糖的载体有GLUT(运载葡萄糖出细胞)、钠葡萄糖共运载体(运载葡萄糖进细胞)。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微绒毛,以增多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高效地吸收来葡萄糖等物质。由图可知,葡萄糖通过钠葡萄糖共运载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伴随着Na+内流。
(2)水解二糖需要酶的催化,小肠上皮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说明该膜蛋白具有催化功能。从氨基酸角度分析,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所以这些膜蛋白与葡萄糖转运体功能不同。
(3)由图可知,葡萄糖通过钠葡萄糖共运载体进入细胞,K+通过Na+-K+泵进入细胞,若施用某种物质处理离体的小肠上皮细胞,结果葡萄糖的吸收量明显减少,而K+的吸收不受影响,则说明该物质能抑制钠葡萄糖共运载体的活性,而对运输K+的载体没有影响。
24.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植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抗寒力逐渐加强,该过程称为抗寒锻炼。我国北方晚秋及早春时,寒潮入侵,气温骤然下降,会造成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冻害。某科研团队对冬小麦在不同时期细胞内水的含量及呼吸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在细胞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随着抗寒锻炼过程的推进,小麦体内水分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有利于小麦抗寒性的增强。
(2)进一步研究表明,冬小麦抗寒锻炼前后细胞质膜的变化如图2所示:该变化的基础是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锻炼后冬小麦抗寒能力增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提高细胞液的浓度可使植物的结冰温度降低。推测在抗寒锻炼过程中,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____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与此同时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糖分____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从而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综合上述研究,请提出一条预防大田作物冻害发生的可行方案____________。
【答案】(1) 良好溶剂、参与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构成液体环境、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组成细胞结构(写出两点即可) 总含水量减少和结合水含量相对增多(或自由水含量相对减少)
(2) 流动性 质膜内陷形成向细胞外排水的通道,细胞质内水分减少避免结冰
(3) 增多 减少 在晚秋和早春时减少作物的水分供应
【分析】1、 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1)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
(2)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种物质溶解在这部分水中,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有水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确的液体环境中。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
2、细胞中结合水和自由水比例不同,细胞的代谢和抗逆性不同,当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相对增高时,细胞的代谢减慢,抗性增强;反之代谢快,抗性差。
3、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若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如高温、干旱、寒冷等)。
【详解】(1)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良好溶剂、参与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构成液体环境、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当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相对增高时,细胞的代谢减慢,抗性增强,故随着抗寒锻炼过程的推进,小麦体内自由水含量相对减少,总含水量减少,结合水含量相对增多。
(2)由图2可知,抗寒锻炼前,液泡中的水较多,容易进入细胞质中结冰;但是抗寒锻炼后细胞质膜内陷形成向细胞外排水的通道,细胞质内水分减少避免结冰,则冬小麦抗寒能力增强,质膜内陷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提高细胞液的浓度会导致植物的结冰温度降低,故在抗寒锻炼过程中,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增多,与此同时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糖分减少,细胞中积累的糖分增多,细胞液的浓度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增强。细胞中水分的含量较高,可溶性糖含量较低,生长迅速,将导致抗寒能力低,故大田种植可以采取在晚秋和早春时减少作物的水分供应。
25.如图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小麦种子CO2释放总量与O2浓度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Q点时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写出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
(2)O2浓度≥10%,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
(3)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则有氧呼吸强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无氧呼吸。
(5)根据图中曲线,说明粮食在____点下能延长贮存时间,原因是________
(6)若将实验材料换为等量花生种子,在只进行有氧呼吸时O2的吸收量将____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答案】 细胞质基质 C6H12O6酶→C2H5OH+2CO2+能量 线粒体基质 浓度逐渐增大的氧气抑制无氧呼吸,有氧呼吸还很弱 小于 R 有机物的分解量最少,即呼吸作用最弱 增加
【解析】观察曲线可知,在氧气浓度小于P点时,氧气的吸收量曲线低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曲线,表明植物既在进行有氧呼吸又在进行无氧呼吸;Q点对应氧气的吸收量为零,则说明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R点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现为最低,则有机物的分解量最少,即呼吸作用最弱,此时无氧呼吸得到了的抑制而有氧呼吸还很弱。P点时两曲线重合,氧气的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则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而无氧呼吸受到了完全的抑制。
【详解】(1)图中Q点对应氧气的吸收量为零,则说明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反应式为:C6H12O6酶→C2H5OH+2CO2+能量。
(2)O2浓度≥10%,进行有氧呼吸,CO2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3)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浓度逐渐增大的氧气抑制无氧呼吸,有氧呼吸还很弱。
(4)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大于无氧呼吸,故CO2释放量相等时,则有氧呼吸强度小于无氧呼吸。
(5)图中R点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现为最低,则有机物的分解量最少,即呼吸作用最弱,该点的对应浓度,更有利于蔬菜、水果储存。
(6)花生的脂肪含量高,脂肪比糖类H多氧少,在只进行有氧呼吸时O2的吸收量将增加。
【点睛】正确鉴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八中高一上学期1月线上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八中高一上学期1月线上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高二3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高二3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