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赏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赏析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赏析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赏析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赏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赏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赏析归纳
    赏析角度一:修辞手法
    (1)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填本体) 比作(填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描绘或说明)了(本体)(怎样的特征或哪些内容),表达了对(本体)(怎样)的感情。
    (2)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了(事物)(怎样)的情态(或样子、特点),突出了(表达的内容),表达了对(事物)(怎样)的感情。
    (3)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用形象化的语言,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突出了(事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对(事物)(怎样)的感情。
    (4)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有力地突出了(表达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对偶: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匀称,音律和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音乐美。
    (6)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表达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7)设问: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肯定(或否定)语气,强调了(表达的内容),表达了强烈的(什么样)的感情,令人深思,耐人寻味。
    (9)引用:
    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引用名言,增加语言的说服力、权威性。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练,含蓄典雅。
    (10)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得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11) 铺陈:从……不同的角度,反复渲染,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的情景;富有表达上的激情美和形式上的音韵美。用语典雅,含蓄地表现了……的情感;为下文……做铺垫(与上文……相呼应;与……形成对比,突出了……)
    (12)反语:褒词贬用(贬词褒用),该词原指……,在文中指……;讽刺揭露了……的情感(赞扬了……的情感,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3)通感: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化抽象为形象,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描绘了……的情景,表达了……的情感,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14)对比:将……和……进行比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突出强调……,加强了读者的印象,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15)双关:
    语义双关:表层含义是……,深层含义是……,表达(表现)了……
    语音双管:“……”(字)表面上是指……,暗中却又是在说……,一语双关,表达了……的情感。
    (16)呼告:增加抒情效果,表达了……的情感,加强感染力,同时引发读者思考。

    赏析角度二:描写方法
    人物描写
    (A) 外貌描写:通过对……的外表的描绘,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的情景;表达人物怎样的情感(塑造怎样的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突出人物怎样的特点;烘托人物怎样的心情;塑造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成长;与……对比,突出了……);表现了文章……主题。

    (B)心理描写:通过对……的内心世界的描绘,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的情景;表达人物怎样的情感(塑造怎样的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突出人物怎样的特点;烘托人物怎样的心情;塑造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成长;与……对比,突出了……);表现了文章……主题。

    (C)神态描写:通过对……的神态的描绘,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的情景;表达人物怎样的情感(塑造怎样的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突出人物怎样的特点;烘托人物怎样的心情;塑造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成长;与……对比,突出了……);表现了文章……主题。

    (D)动作描写:通过对……等动词,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的情景;表达人物怎样的情感(塑造怎样的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突出人物怎样的特点;烘托人物怎样的心情;塑造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成长;与……对比,突出了……);表现了文章……主题。

    (E)语言描写:通过对……的对话(独白),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的情景;表达人物怎样的情感(塑造怎样的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突出人物怎样的特点;烘托人物怎样的心情;塑造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成长;与……对比,突出了……);表现了文章……主题。

    (F)细节描写:通过对……等细节的描绘,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的情景;表达人物怎样的情感(塑造怎样的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突出人物怎样的特点;烘托人物怎样的心情;塑造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成长;与……对比,突出了……);表现了文章……主题。

    (G)侧面描写:通过对……(环境的烘托、另一个人的衬托、作者的议论、他人的评价的具体分析)的描绘,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的情景;表达人物怎样的情感(塑造怎样的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突出人物怎样的特点;烘托人物怎样的心情;塑造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成长;与……对比,突出了……);表现了文章……主题。

    (H)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的描写和……(侧面描写),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的情景;表达人物怎样的情感(塑造怎样的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突出人物怎样的特点;烘托人物怎样的心情;塑造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成长;与……对比,突出了……);表现了文章……主题。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通过对……的景色的描写,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背景; B、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成长;与……对比,突出了……;C、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D、塑造怎样的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突出人物怎样的特点;烘托人物怎样的心情;塑造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怎样的情感; E、揭示文章主题。(注意:不能堆砌描写的作用)F、暗示之后情节的发展,暗示人物命运。(五点可能有可能没有,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环境描写的角度:感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动静结合;上下远近;俯仰平眺;虚实;点面;形声色等等。
    作用:通过……等角度描写了……的环境,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的情感,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成长;与……对比,突出了……);表现了文章……主题。
    赏析角度三:词语选用
    1:具有特殊含义: 本义+语境义+情感+铺垫

    2:叠词: 作用: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2起强调作用。3. 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义丰富。有些叠词渲染气氛,令人如临其境4.是表达更生动形象。

    3:副词: 作用:(连续)使用副词“ ”,表达了怎样的含义,加强了怎样的语气,表达了怎样的情

    感。(可能还有为下文怎样的情节做下怎样的铺垫。)

    4:形容词: 一要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二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三要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四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活泼、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写出态度、心理等。

    5:动词: 使用动词“ ”(连用动词“ ”、“ ”、“ ”),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怎样

    的情景,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或情感),为下文做铺垫(也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6:贬词褒用: 原是“ ” 的意思,表示贬义;在文中是“ ”的意思,赞扬了…… (往往

    是人物);还有表示亲密的意思。 为下文做铺垫(也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7:褒词贬用: 原是“ ” 的意思,表示赞扬;在文中是“ ”的意思,批判了…… (往往

    是人物);还有表示讽刺的意思。 为下文做铺垫(也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8:大词小用:将一个概念、范围较大的词……用在一个概念、范围较小的事物……上,令语言风趣幽默,以突出渲染,强化……的印象,表达了……的情感。

    9:小词大用:将一个概念、范围较小的事物……用在一个概念、范围较大的……词上,对于表情达意来说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表达了……的情感,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情色彩。

    10:语义矛盾:两部分语义相互矛盾,合并使用有悖常理,所以矛盾修辞强烈;碰撞读者的神经思维,起到意想不到,启发思维的作用;语义矛盾不仅符合逻辑,而且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意蕴丰富且深刻。

    11:关联词:使用关联词……,表达了……的含义(句子),表示递进(选择、转折);表达了……的情感;为下文……做铺垫。

    12:数量词:使用数量词……,表达了……的含义(句子),突出事物……的特征,用以区分那些本质相同而外部形态不同的事物。

    13:拟声词:是模仿……声音构成的词,准确地使用拟声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情、动作……的状态),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14:叹词:表示惊讶(赞美、埋怨、叹息等)感情,表达了……的情感,使情感传达得更准确、更充分;起呼唤、应答的作用。


    赏析角度四:句式运用
    1:插叙:补充交代了怎样的情况,解释说明了……的原因,衬托了人物怎样的特点;为下文情节做下了……的铺垫,使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整,使事情发展得更合理,更好地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2:倒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3:独句成段:其突出强调的作用,长段节奏比较舒缓,短段节奏比较急促,而独句成段更是简捷、明快、有力;抒发了……的情感;渲染……的气氛;为下文……做铺垫(贯穿始终的主线、前后照应、过渡、承上启下)

    4:整句:(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反复句、顶真句、回环句,也使用具有同一关系的复句。)作用: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可以起到强调……意义的作用,加强语势;为下文……做铺垫。

    5:散句:(散句是指结构不同、句式长短不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作用:能使语句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避免单调呆板,散句能使语气舒卷自如;为下文……做铺垫。

    6:整散句:作用:使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恰当地交替使用整句和散句,可以收到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而又节奏鲜明、气势贯通的效果。为下文……做铺垫。

    7:长句:(长句多用定语状语,联合成分多,某些成分含量复杂,内容含量大)作用: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意欲表达较为复杂的……的思想感情;且有精确、严密、细致、庄重的效果。为下文……做铺垫。

    8:连用短句:(用词少,结构简单的句子)节奏短促,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能简明扼要的叙述……的事实,简洁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反映了事物的迅速变化,表现作者……的情绪或者果断肯定的语气,渲染了……的气氛,表达了……的情感。为下文……做铺垫。

    9:长短句相结合:使文章错落有致,语言变化多姿,读起来朗朗上口,表达了……的情感。为下文……做铺垫。

    10:倒装句:前置(后置)了……,突出强调了……,表达了……的情感。为下文……做铺垫。

    11: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意思,起到不容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效果,加强了肯定的效果,加强感染力,更具说服性,表达了……的情感。为下文……做铺垫。

    12:用韵:作用: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串,以成为完整的声调,使诗歌的节奏更鲜明,更和谐,吟诵起来,令人觉得铿锵悦耳;便于形成记忆,诗之有韵,使人读之朗朗上口,即使篇幅较长也易于背诵。






    赏析角度五:表现手法
    1:对比:强调了……突出了自己想要表现的对象,并且给人一种极鲜明的形象对比和强烈的差异感受。使作品主题更加突出,人物形象更鲜明,思想感情更深刻,并且能收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表达了……的情感。

    2:先抑后扬: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作者充沛的……感情,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先写坏的,后写好的,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

    3: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为……感情铺垫,突出……(喜欢批评讽刺)的情感。

    4: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5:借物喻人: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

    6:一语双关: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那两层都要说清楚),既说明……,又说明……;读起来更耐人寻味,给人深刻印象,使人捉摸很久,可以隐晦的表达……意思。

    7:以大见小: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8: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9:托物言志:抒发作者……真挚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0:联想: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表达了……的情感。。

    11: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12: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

    13: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

    14:衬托:用……表现……,是突出本体的……特征。

    15:照应:……照应……,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16:虚实结合:……是实写,……是虚写;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7: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抒发了……的情感。

    18:伏笔: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合的实际给予呼应。

    19: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

    20: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对事物、景物作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21:以静衬动:……对事物、景物作动态、……对事物、景物作静态的描写,突出了事物的动态特征,表现了其生机勃勃。

    22:以动衬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对事物、景物作静态的描写,突出环境静谧、安静、寂静的特点。

    23:用典:使用了……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4:白描:用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鲜明……生动的形象。

    25: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表达了……的主旨。

    26: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二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

    27: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




    赏析角度六:标点符号
    1:逗号:表达一般停顿的意义,表示强调……的作用,表达了……的情感。

    2:句号:表示句子的结束;表示……的含义。

    3:感叹号:表达强烈的情绪;表示……的含义,表达了……的情感。

    4:问号:表示疑问;引发读者思考,表示……的含义;表达了……的情感。

    5:省略号:一、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二、表示列举的省略;三、表示说话的中断;四、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五、表示引文的省略;六、 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七、表示沉默。

    6:破折号:一、表解释说明;二、表话题突转;三、表语意递进(破折号后面的比前面的递进一层);四、表因果关系(破折号后面的是原因);五、表声音的停顿或延长;六、表示话语的中断。

    7:引号:一、表示引语,直接引用;二、表示特定称谓;三、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四、表示否定和讽刺。







    赏析角度七:语言特色

    1:诗化的语言:诗化的语言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使文章具有韵律美、节奏明快的特点,拨动着孩子的心弦,启迪着孩子的心智。

    2:儿化音:儿化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的功能;还有一类儿化是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还可以表示少、小、轻等状态和性质,也常常用到儿化。

    3:使用方言:传递蕴涵其中的文化信息和价值;还蕴含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蕴涵的深刻的社会人情风貌;还具有珍贵的史学及语言学研究的导航价值。



    常用术语

    (1)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2)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3)体物人微: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4)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5)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6)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7)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

    (8)含蓄蕴藉: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9)整散结合:既匀称整齐,又错综变化。

    此外,还有清新、平淡、淡雅、华丽、明快、含蓄、蕴藉、委婉、含而不露、简笔勾勒、诗情画意、富有哲理、情韵悠长、耐人咀嚼、引人回味等。





























































    赏析归纳
    赏析角度一:修辞手法
    (1) 比喻:

    (2) 拟人:

    (3) 夸张:

    (4) 排比:

    (5)对偶: 。
    (6)反复: 。
    (7)设问: 。
    (8)反问:

    (9)引用:
    引用诗句,  
    引用故事, 引用名言,
    (10)借代:  
    (11)铺陈:


    (12)反语:

    (13)通感:

    (14)对比:

    (15)双关:
    语义双关:
    语音双管:
    (16)呼告:
    赏析角度二:描写方法
    人物描写
    (A)外貌描写:


    (B)心理描写:


    (C)神态描写:


    (D)动作描写:


    (E)语言描写:


    (F)细节描写:


    (G)侧面描写:


    (H)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通过对……的景色的描写,


    。(五点可能有可能没有,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环境描写的角度:感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动静结合;上下远近;俯仰平眺;虚实;点面;形声色等等。
    作用:
    赏析角度三:词语选用
    1:具有特殊含义:

    2:叠词: 作用:



    3:副词: 作用:



    4:形容词:



    5:动词:



    6:贬词褒用:



    7:褒词贬用:



    8:大词小用:



    9:小词大用:



    10:语义矛盾:



    11:关联词:



    12:数量词:



    13:拟声词:



    14:叹词:



    赏析角度四:句式运用
    1:插叙:



    2:倒叙:



    3:独句成段:



    4:整句:



    5:散句:



    6:整散句:



    7:长句:



    8:连用短句:



    9:长短句相结合:



    10:倒装句:



    11:双重否定句:



    12:用韵:



    赏析角度五:表现手法
    1:对比:



    2:先抑后扬:



    3:先扬后抑:

    4:托物言志:

    5:借物喻人:

    6:一语双关:



    7:以大见小:

    8:借景抒情:



    9:托物言志:

    10:联想:

    11:铺垫:

    12:悬念:



    13:象征:

    14:衬托:

    15:照应:

    16:虚实结合:



    17:直抒胸臆:

    18:伏笔:



    19:衬托或渲染:

    20:动静结合:



    21:以静衬动:



    22:以动衬静:



    23:用典:

    24:白描:

    25:开门见山:

    26:点面结合:



    27:以小见大:

    赏析角度六:标点符号
    1:逗号:表达一般停顿的意义,表示强调……的作用,表达了……的情感。

    2:句号:表示句子的结束;表示……的含义。

    3:感叹号:表达强烈的情绪;表示……的含义,表达了……的情感。

    4:问号:表示疑问;引发读者思考,表示……的含义;表达了……的情感。

    5:省略号:一、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二、表示列举的省略;三、表示说话的中断;四、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五、表示引文的省略;六、 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七、表示沉默。

    6:破折号:一、表解释说明;二、表话题突转;三、表语意递进(破折号后面的比前面的递进一层);四、表因果关系(破折号后面的是原因);五、表声音的停顿或延长;六、表示话语的中断。

    7:引号:一、表示引语,直接引用;二、表示特定称谓;三、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四、表示否定和讽刺。


    赏析角度七:语言特色

    1:诗化的语言:




    2:儿化音:




    3:使用方言:




    常用术语

    (1)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2)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3)体物人微: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4)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5)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6)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7)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

    (8)含蓄蕴藉: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9)整散结合:既匀称整齐,又错综变化。

    此外,还有清新、平淡、淡雅、华丽、明快、含蓄、蕴藉、委婉、含而不露、简笔勾勒、诗情画意、富有哲理、情韵悠长、耐人咀嚼、引人回味等。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第3讲+现代文阅读——词句赏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第3讲+现代文阅读——词句赏析,共9页。

    专题43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43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43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43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3:记叙文阅读之句子的理解与赏析【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3:记叙文阅读之句子的理解与赏析【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3记叙文阅读之句子的理解与赏析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13记叙文阅读之句子的理解与赏析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