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第一轮复习专项提升卷(卷二)
展开【中考化学】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第一轮复习专项提升卷
(卷二)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按要求填写好个人资料。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題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全卷共20小题,请考生检查题数。
6.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一、选择题
1.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出尾气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A.2种 | B.3种 | C.4种 | D.5种 |
2.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进行铁的锈蚀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1min后温度计读数上升,8min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锥形瓶,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前的体积 | 实验后的体积 | |
锥形瓶内空气(含导管内空气) | 烧杯内水 | 烧杯内剩余水 |
246.0mL | 100.0mL | 51.5mL |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铁的锈蚀是放热反应 |
B.使用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加快铁的锈蚀 |
C.此实验能推断出铁的锈蚀需要水的参与 |
D.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19.7% |
3.不同元素在相互结合形成化合物时,呈现的化合价有所不同。在以下四个选项中,元素表现+3价的是
A.SO2 | B.Al2O3 | C.NaCl | D.NH3 |
4.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Ca(OH)2 | B.H2CO3 | C.H2O2 | D.H2 |
5.铅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铅原子核内有82个质子 | B.相对原子质量为207.2 |
C.铅有毒,儿童不能使用铅笔 | D.铅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
6.防疫期间常用酒精消毒,在消毒过程中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
A.分子的体积很小 | B.分子间有间隔 |
C.分子在不断运动 | D.分子可以再分 |
7.如图所示,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利用数字化设备采集瓶内气压,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如曲线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后,稀盐酸可能有剩余 |
B.曲线①表示锌粒与稀盐酸的反应 |
C.比较b、c两点,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是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
D.a、b、c、d四点处的溶质成分相同 |
8.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开设的“天宫课堂”进行了泡腾片(由碳酸氢钠、酸和香料等组成)实验。下列对应解释错误的是
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解释 |
A | 从水袋中挤出水,形成水球漂浮在空中 | 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
B | 将水溶性颜料溶于水球,水球呈美丽的蓝色 | 颜料溶于水形成溶液 |
C | 将泡腾片放入水球,水球充满气泡并变大 | 发生化学变化生成CO2气体 |
D | 靠近水球,闻到阵阵香气 |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
A.A | B.B | C.C | D.D |
9.富氢水指富含氢分子的水,在医学、体育等领域有重要用途。下列有关富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纯净物 | B.含氢、氧两种元素 |
C.所含氢分子不运动 | D.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
10.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玻璃管上方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
B.a玻璃管与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8 |
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 |
11.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结合表中信息,不能得出的是
物质 | 分子个数 | 体积 | ||
0℃/101kPa | 20℃/101kPa | 0℃/202kPa | ||
17g氨气 | 约6.02×1023个 | 22.4L | 24.1L | 11.2L |
A.氨分子质量很小 | B.闻到氨水的气味是分子在运动 |
C.温度升高,氨分子体积变大 | D.压强变大,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
1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A.氩气 | B.氮气 | C.二氧化碳 | D.氧气 | |||
| 二、填空题 | |||||
13.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是______(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是______;汽油是_____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
(2)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过多排放到空气中,会增强________效应。新能源的利用可有效缓解该问题,目前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之一是_________。
| 三、简答题 |
1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端午节人们有吃粽子的习俗,制作肉粽的原料主要有糯米、瘦肉、食盐,原料中可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有______,其中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有______种。
(2)洗洁精除掉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对油污的______作用。
(3)“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生活垃圾提倡分类处理。“生锈铁管、矿泉水瓶、果皮”中属于不可回收垃圾的有______。
| 四、实验题 |
15.气体制取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活动,请根据给出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A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的氧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收集好的氧气应正放在桌面上是因为_______。
(3)在实验室中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这种方法制得的氧气常含有少量水蒸气,若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水蒸气,气体应从_______(填“b”或“c”)端进入。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将_______放到集气瓶口来判断是否已集满CO2气体,实验室不适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理由是_______。
| 五、科学探究题 |
16.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灭火器原理示意图如下:
(1)装置正立时,放在小试管中的浓盐酸与放在吸滤瓶中的碳酸钠溶液不能接触,因而不能引发反应。装置倾斜倒置时;①浓盐酸会与碳酸钠溶液接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②强大的气压使二氧化碳气体夹带液体一并从装置中溢出,喷射在可燃物表面将火扑灭。
①装置倒置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将火扑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
(2)小组同学对反应后残留废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残留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HCl
猜想三: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向盛有刚刚制得的氢氧化铜固体的试管中,滴加残留废液 | ________ | 猜想二正确 |
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拓展与应用】若残留废液中的溶质是NaC1和HC1.根据盐酸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残留废液进行______操作,即可从残留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
| 六、计算题 |
17.学习化学后,小红同学知道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她收集了干燥的鸡蛋壳拿去实验室,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 反应后 | |
烧杯和稀盐酸总质量 | 鸡蛋壳的质量 | 烧杯和剩余物总质量 |
150g | 6.25g | 154.05g |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多少g。
(2)请你帮助小红同学计算她收集的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中考化学】人教版2022-2023学年第一轮复习专项提升仿真卷(二):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人教版2022-2023学年第一轮复习专项提升仿真卷(二),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人教版2022-2023学年第一轮复习专项提升检测卷(卷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人教版2022-2023学年第一轮复习专项提升检测卷(卷一),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共20小题,请考生检查题数,下列四个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改善环境质量,倡导绿色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人教版2022-2023学年第一轮复习专项提升检测卷(卷二):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人教版2022-2023学年第一轮复习专项提升检测卷(卷二),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共20小题,请考生检查题数,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关注健康,预防疾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