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铁岭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科学探究题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科学探究题,共14页。
【提出问题】白色块状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同学们猜想该固体有CaO、Ca(OH)2中的一种或两种。你认为还可能有 。
【实验验证】
【反思评价】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Ca(OH)2,样品中不一定含有Ca(OH)2。理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拓展应用】(1)若证明实验2滤液中Ca(OH)2的存在,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填字母)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A.稀硝酸
B.酚酞溶液
C.碳酸钠溶液
(2)实验室中,易与空气中某些物质反应的药品更要 保存。
2.(2021•铁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验证硫酸的性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图一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 。
【实验二】溶液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
图二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 (填“A”或“B”),由此可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腐蚀性不同。
【实验三】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小组同学按图三进行实验。
(1)试管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试管2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向试管3中滴加了足量的稀硫酸仍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二者已经发生反应,可选用 (填字母序号)继续进行实验,以达到实验目的。
A.酚酞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硫酸铜溶液
(4)小组同学将4、5两支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白色沉淀。同学们对白色沉淀的成分产生了兴趣,继续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
猜想二:BaSO4、BaCO3
【实验与结论】
实验结束后,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废液缸中的固体物质进行了回收。在检验废液时发现硫酸过量,为防止其污染环境,从实验成本的角度考虑,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的 (填一种具体物质),处理后再排放。
3.(2020•铁岭)在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之后,某实验小组选用稀盐酸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烧杯中,铜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原因是 。
(2)能产生气泡的是 (填字母序号)。
(3)写出C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D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 色,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同学们进一步对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探究,对其溶质的成分(除酚酞外)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只含有一种溶质;猜想二:含有两种溶质。为了验证上述猜想,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表格。
小组同学选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重复实验,证明了硫酸与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
4.(2019•铁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查阅资料】a.硫酸钠溶液呈中性;b.氢氧化镁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1)甲实验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因此需补充一个对比实验,请简要写出补充的实验: 。
(2)乙实验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
(3)丙实验观察到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上层溶液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了化学反应。
(4)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丙实验试管中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猜想二: 。
【设计实验】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石蕊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氯化镁溶液
【拓展延伸】小组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又联想到学过的氢氧化钙,发现二者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在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用符号表示)
5.(2018•铁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一中,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B两支试管中共同的实验现象是 。
(2)实验二中,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 (填化学式)。D试管中无现象,为了探究通入二氧化碳后D试管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溶质是NaOH。
猜想2:溶质是NaOH和Na2CO3
猜想3:溶质是Na2CO3
【反思与评价】I.小军评价实验操作②中加入Ca(OH)2溶液不正确,理由是 。
若要验证猜想2成立,需将Ca(OH)2溶液换成 溶液。
Ⅱ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用文字叙述)
辽宁省铁岭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科学探究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科学探究题(共5小题)
1.(2022•铁岭)在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如图)。如果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纸袋内的白色固体颗粒黏在一起成为块状。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纸袋内的物质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块状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同学们猜想该固体有CaO、Ca(OH)2中的一种或两种。你认为还可能有 CaCO3 。
【实验验证】
【反思评价】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Ca(OH)2,样品中不一定含有Ca(OH)2。理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aO+H2O=Ca(OH)2 。
【拓展应用】(1)若证明实验2滤液中Ca(OH)2的存在,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BC (填字母)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A.稀硝酸
B.酚酞溶液
C.碳酸钠溶液
(2)实验室中,易与空气中某些物质反应的药品更要 密封 保存。
【解答】解:猜想假设:Ca(OH)2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水,则还可能有碳酸钙;故答案为:CaCO3;
实验验证:实验1:样品中有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则会观察到试管外壁发热;故答案为:发热;
实验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会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则滤液变浑浊,则通入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实验3:滤渣中有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加入的盐酸足量,将碳酸钙完全反应,则会观察到固体全溶,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固体全溶,有气泡产生;
反思评价:滤液中的氢氧化钙,有可能是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钙,方程式是:CaO+H2O=Ca(OH)2,所以样品中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钙;故答案为:CaO+H2O=Ca(OH)2;
拓展应用:(1)证明实验2滤液中Ca(OH)2的存在,
A、硝酸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硝酸钙和水,没有现象;故A错误;
B、因为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酚酞溶液遇到碱性溶液会变红,如果滴入酚酞溶液后溶液变红,则有氢氧化钙,反之则没有氢氧化钙;故B正确;
C、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氢氧化钙,则会有沉淀产生;反之,则没有沉淀产生;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
(2)易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的药品,需要将其与空气隔绝,则要密封保存,故答案为:密封。
2.(2021•铁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验证硫酸的性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图一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 放热 。
【实验二】溶液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
图二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 B (填“A”或“B”),由此可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腐蚀性不同。
【实验三】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小组同学按图三进行实验。
(1)试管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
(2)试管2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合理即可) 。
(3)向试管3中滴加了足量的稀硫酸仍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二者已经发生反应,可选用 AC (填字母序号)继续进行实验,以达到实验目的。
A.酚酞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硫酸铜溶液
(4)小组同学将4、5两支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白色沉淀。同学们对白色沉淀的成分产生了兴趣,继续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 BaSO4
猜想二:BaSO4、BaCO3
【实验与结论】
实验结束后,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废液缸中的固体物质进行了回收。在检验废液时发现硫酸过量,为防止其污染环境,从实验成本的角度考虑,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的 熟石灰(合理即可) (填一种具体物质),处理后再排放。
【解答】解:【实验一】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说明石蜡受热熔化,说明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出热量;故填:放热(合理即可);
【实验二】浓硫酸浓度大,腐蚀性强,且具有脱水性,因此首先变黑的是滤纸B;故填:B;
【实验三】(1)试管1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故填:Zn+H2SO4=ZnSO4+H2↑;
(2)试管2中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溶液为黄色,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故填: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合理即可);
(3)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可使无色酚酞变红,若氢氧化钠与硫酸不反应,滴加酚酞溶液则溶液变红,因硫酸足量,若反应滴加酚酞不变色;故A合理;
B、因硫酸与硫酸钠与氯化钡均能产生白色沉淀;故B不合理;
C、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若氢氧化钠与硫酸不反应,滴加硫酸铜溶液则产生蓝色沉淀,因硫酸足量,若反应则无沉淀产生;故C合理;
故选:AC;
【做出猜想】试管5中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因此反应后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硫酸钡;故填:BaSO4;
【实验与结论】猜想二成立,则沉淀中含有BaSO4、BaCO3,取少量白色沉淀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硫酸钡与盐酸不反应,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观察到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常用酸碱中和来处理废液中的酸性物质,因此选择碱性物质,从经济的角度常用熟石灰来处理废液中的酸;故填: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合理即可);熟石灰(合理即可);
3.(2020•铁岭)在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之后,某实验小组选用稀盐酸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烧杯中,铜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原因是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
(2)能产生气泡的是 BE (填字母序号)。
(3)写出C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
(4)D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 无 色,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同学们进一步对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探究,对其溶质的成分(除酚酞外)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只含有一种溶质;猜想二:含有两种溶质。为了验证上述猜想,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表格。
小组同学选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重复实验,证明了硫酸与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氢离子 。
【解答】解:(1)A烧杯中,铜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原因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故填: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2)能产生气泡的是BE,B中产生氢气,E中产生二氧化碳。
故填:BE。
(3)C烧杯中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4)D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进一步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用玻璃棒蘸取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7,说明溶液显酸性,即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猜想二正确;
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
故填:无;二;氯化钠、氯化氢;氢离子。
4.(2019•铁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查阅资料】a.硫酸钠溶液呈中性;b.氢氧化镁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1)甲实验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管内液面上升 ,此实验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因此需补充一个对比实验,请简要写出补充的实验: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重复上述实验 。
(2)乙实验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OH+H2SO4=Na2SO4+2H2O ,其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证明反应的发生 。
(3)丙实验观察到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上层溶液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了化学反应。
(4)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丙实验试管中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猜想二: 硫酸钠 。
【设计实验】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C (填字母序号)。
A.石蕊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氯化镁溶液
【拓展延伸】小组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又联想到学过的氢氧化钙,发现二者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在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OH﹣ (用符号表示)
【解答】解:(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甲实验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液面上升,二氧化碳也溶于水,简要写出补充的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重复上述实验;
(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所以酚酞溶液的作用是: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证明反应的发生;
(4)【猜想假设】丙实验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后上层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铜,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所以猜想二是:硫酸钠;
【设计实验】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选:AC;
【拓展延伸】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所以原因是在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故答案为:(1)试管内液面上升,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重复上述实验;
(2)2NaOH+H2SO4=Na2SO4+2H2O,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证明反应的发生;
(4)【猜想假设】硫酸钠;
【设计实验】AC;
【拓展延伸】OH﹣。
5.(2018•铁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一中,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Na2SO4+Cu(OH)2↓ 。A、B两支试管中共同的实验现象是 产生蓝色沉淀 。
(2)实验二中,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 CaCO3 (填化学式)。D试管中无现象,为了探究通入二氧化碳后D试管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溶质是NaOH。
猜想2:溶质是NaOH和Na2CO3
猜想3:溶质是Na2CO3
【反思与评价】I.小军评价实验操作②中加入Ca(OH)2溶液不正确,理由是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
若要验证猜想2成立,需将Ca(OH)2溶液换成 氯化钙 溶液。
Ⅱ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用文字叙述)
【解答】解:(1)实验一中,B试管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
故填:2NaOH+CuSO4═Na2SO4+Cu(OH)2↓。
A、B两支试管中都能够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因此共同的实验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
故填:产生蓝色沉淀。
(2)实验二中,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
故填:CaCO3。
【提出猜想】
①取D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反思与评价】
I.小军评价实验操作②中加入Ca(OH)2溶液不正确,理由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若要验证猜想2成立,需将Ca(OH)2溶液换成氯化钙溶液。
故填: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氯化钙。
Ⅱ.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密封保存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故填: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试管外壁 ,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
样品中一定含有CaO
实验2
将实验1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 气体。
滤液变浑浊
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
实验3
取少量实验2中的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样品中含有你猜想的物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白色沉淀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猜想二成立。
实验操作
测定结果
得出结论
用玻璃棒蘸取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pH<7
猜想 正确,溶液中的溶质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D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猜想1不成立
②取D中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取滤液加入酚酞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2成立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试管外壁 发热 ,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
样品中一定含有CaO
实验2
将实验1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 二氧化碳 气体。
滤液变浑浊
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
实验3
取少量实验2中的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固体全溶,有气泡产生
样品中含有你猜想的物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白色沉淀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合理即可) 。
猜想二成立。
实验操作
测定结果
得出结论
用玻璃棒蘸取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pH<7
猜想 二 正确,溶液中的溶质是 氯化钠、氯化氢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D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猜想1不成立
②取D中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取滤液加入酚酞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2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D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猜想1不成立
②取D中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取滤液加入酚酞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2成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选择题(基础题),共7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填空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化学用语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共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