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01物质分类STSE化学用语含解析
展开 解密01 物质的分类 STSE 化学用语
考点热度 ★★★☆☆
【考纲导向】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的概念。
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3.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4.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科技和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
7.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8.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表示方法。
【命题分析】
本节内容在高考命题中是热点,也是必考点。主要以生产、生活中的物质为载体或以传统文化、古籍中的描述等为素材,以反映环境保护、重大科技成果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制备、用途及变化。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难度较小。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有语言,是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频考点,主要出现在Ⅱ卷非选择题中。预计2023年高考考查侧重考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信息整合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会略有增加。
核心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与胶体
1.分子、原子、离子(是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①部分非金属单质(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HX、H2O、NH3、H2S等);
③酸性氧化物(SO2、CO2、SO3、P2O5、N2O5 等);
④酸类(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
⑤部分有机物(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其他(CO、NO、N2O4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等。
(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绝大多数盐、强碱、金属氧化物、部分有机物(醋酸钠等)。
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性质
(1)常见混合物:
①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
②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
③同分异构体(如二甲苯总是混合物)。
(2)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粉精、碱石灰、福尔马林、天然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钢铁、黄铜(含Zn)、青铜(含Sn)、铝热剂、黑火药等。
4.物质的分类
(1)氧化物的两种分类及相互关系。
(2)按酸分子中H原子数来决定几元酸,是不科学的。对于某些含氧酸如H3PO3(分子结构为),其中只有2个—OH直接与中心原子成键,故为二元酸。又如CH3COOH分子中虽有4个H,但根据—OH 数确定它为一元酸。
5.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考法1 判断物质的组成,能对物质进行分类(题型预测:选择题)
1.(2022·北京·高三学业考试)2021年5月,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着陆。“祝融号”火星车的车身选用高强韧性的新型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碳化硅(SiC)属于
A.单质 B.化合物 C.酸 D.碱
【答案】B
【解析】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SiC含有Si、C2种元素,故A错误;
B.SiC是由Si、C2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B正确;
C.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SiC不能电离出氢离子,SiC不是酸,故C错误;
D.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SiC不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SiC不是碱,故D错误;
选B。
考法2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题型预测:选择题)
2.(2022·广东·高三学业考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 B.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C.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 D.胶体是纯净物,外观透明
【答案】D
【解析】A.胶体粒径在10-9~10-7m之间,大于溶液但小于浊液粒径,A项正确;
B.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独有的性质,所以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B项正确;
C.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可以,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C项正确;
D.胶体是混合物,D项错误;
答案选D。
1.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纯净物时,要看实质,不能只看表面字眼或名称
(1)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盐酸、漂白粉、碱石灰属于混合物;淀粉溶液属于胶体。
(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
(3)分子式(化学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C4H10 的结构有两种: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
2.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首先要看是不是化合物,其次看自身是否电离
(1)氯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SO2、SO3、C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SO2、SO3、CO2、NH3是非电解质。
3.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要注意氧化物的性质
(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MnO2是不成盐氧化物。
(3)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
(4)部分酸性氧化物也可以和酸反应,如SiO2+4HF===SiF4↑+2H2O、SO2+2HNO3(浓)===H2SO4+2NO2。
4.看到“胶体”就注意的6个易误点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 nm)。
(2)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3)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4)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的电荷。
(5)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胶体与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
(6)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变式1 物质的分类
1.(2022·陕西·武功县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一模)“分类”思想能帮助我们寻找物质的通性,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CO、CO2为酸性氧化物 B.84消毒液、洁则灵为混合物
C.盐酸、氢硫酸为强电解质 D.NH4Cl、AlCl3为共价化合物
【答案】B
【解析】A.CO2为酸性氧化物,CO不能与碱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A不正确;
B.84消毒液为NaClO、NaCl、H2O的混合物,洁则灵是HCl的水溶液,为混合物,B正确;
C.盐酸、氢硫酸都为混合物,不属于强电解质,C不正确;
D.AlCl3由分子构成,为共价化合物,NH4Cl由和Cl-构成,为离子化合物, D不正确;
故选B。
变式2 物质的主要成分
2.(2022·上海黄浦·二模)对抗疫情离不开化学。下列抗疫物资中,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医用酒精 B.塑料护目镜
C.漂粉精 D.医用橡胶手套
【答案】C
【解析】A.医用酒精的主要成分为乙醇,属于有机物,A错误;
B.塑料护目镜的主要成分为树脂,树脂是指尚未和各种添加剂混合的高分子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B错误;
C.漂粉精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和氯化钙,为无机物,C正确;
D.医用橡胶手套的主要成分为橡胶,是高分子材料,为有机物,D错误;
答案选C。
变式3 物质的所属类别
3.(2022·河南洛阳·模拟预测)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混合物
电解质
酸性氧化物
化合物
A
氯水
乙醇
N2O5
CaCl2
B
氨水
冰醋酸
Mn2O7
NaOH
C
水玻璃
石膏
SO2
HD
D
水银
氟化氢
CO2
HCl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乙醇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则乙醇不是电解质,A项错误;
B.氨水由一水合氨和水组成的混合物,冰醋酸即CH3COOH在水溶液能导电则是电解质,Mn2O7是酸性氧化物,NaOH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项正确;
C.HD表示氢气,是单质,不是化合物,C项错误;
D.水银化学式是Hg,属于单质,不是混合物,D项错误;
故选:B。
变式4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4.(2022·青海·海东市第一中学二模)下列关于文献记载、古诗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烟”是弥散在空气中的pM2.5固体颗粒
B.《清波杂志》卷十二:信州铅山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这里的“胆水”是指CuSO4溶液
C.“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中“柳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不是焰色反应
【答案】A
【解析】A.“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意思是说由于瀑布飞泻,水汽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香炉峰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由此可见这个“烟”实际上是水产生的雾气,A错误;
B.“胆水”是指CuSO4溶液,“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指的是铁与硫酸铜发生的置换反应,置换出了铜单质,B正确;
C.植物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柳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正确;
D.诗中“烟花”的意思是“柳絮如烟、繁花似锦”,和焰色反应无关,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1.(2022·安徽·安庆市第七中学一模)分类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SO2、SiO2、NO2
B.弱电解质:CH3COOH、BaCO3、Fe(OH)3
C.纯净物:铝热剂、漂粉精、聚乙烯
D.无机物:CaC2、石墨烯、HCN
【答案】D
【解析】A.SO2、SiO2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
B.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属于弱碱是弱电解质,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B错误;
C.铝热剂是铝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漂粉精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聚乙烯是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C错误;
D.、石墨烯为碳的单质、HCN,组成和结构上与无机物相近属于无机物,D正确。
答案选D。
2.(2022·吉林吉林·模拟预测)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
A.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可分为9种分散系
B.天然气、水煤气、裂解气、高炉煤气都是混合物
C.CO2、C6H12O6、CH3CH2OH、HCOOH都是非电解质
D.塑料的老化、橡胶的硫化、石油的裂化、铁铝的钝化、油脂的硬化均属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A. 分散剂和分散质都存在3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每一种状态的分散剂能够与3种不同状态的分散质组成3种分散系,共可组成3×3=9种分散系,A正确;
B.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乙烷、丙烷、丁烷等,水煤气是CO、H2的混合气,裂解气是乙烯、丙烯等的混合气,高炉煤气是CO、CO2等的混合气,B正确;
C. HCOOH是电解质,C错误;
D. 塑料老化是塑料被氧化造成,橡胶的硫化是天然橡胶与硫发生反应生产硫化橡胶、石油的裂化是将长链烃断裂为短链烃、铁铝的钝化是在铁铝表面形成钝化膜、油脂的硬化是油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均属化学变化,D正确。
故选C。
3.(2022·黑龙江·哈尔滨三中三模)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诗词解读不正确的是
A.“朝坛雾卷,曙岭烟沉”,雾有丁达尔现象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有散射作用
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利用金和泥沙密度不同而进行淘洗分离
C.“章山之铜,所谓丹阳铜也。今有白铜,盖点化为之,非其本质”,纯铜比白铜硬度大,熔点低
D.“错把陈醋当成墨,写尽半生纸上酸”,陈醋里的醋酸是弱电解质
【答案】C
【解析】A.雾有丁达尔现象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有散射作用,形成光亮的通路,A正确;
B.淘金利用的是金的密度比较大,B正确;
C.白铜为合金,合金比纯铜的硬度大,熔点低,C错误;
D.醋酸是弱电解质,D正确;
故选C。
4.(2022·河南·预测)磷酸(H3PO4)、亚磷酸(H3PO3)和次磷酸(H3PO2)都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已知:1 mol磷酸、亚磷酸、次磷酸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依次为3 mol、2 mol、1 mol。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磷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2种盐
B.NaH2PO4、NaH2PO3、NaH2PO2都是酸式盐
C.H3PO4是三元酸、H3PO3是二元酸、H3PO2是一元酸
D.H3PO3是三元酸,又是还原性酸
【答案】C
【解析】1 mol磷酸、亚磷酸、次磷酸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依次为3 mol、2 mol、1 mol,说明磷酸是三元酸、亚磷酸是二元酸、次磷酸是一元酸。
A.磷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Na3PO4、Na2HPO4、NaH2PO4,共3种盐,故A错误;
B.磷酸是三元酸、亚磷酸是二元酸、次磷酸是一元酸,NaH2PO4、NaH2PO3是酸式盐,NaH2PO2是正盐,故B错误;
C.H3PO4是三元酸、H3PO3是二元酸、H3PO2是一元酸,故C正确;
D.H3PO3是二元酸,P显+3价,所以H3PO3是还原性酸,故D错误;
选C。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全面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
2.识记易混淆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九化”变化:
变化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①蒸馏 ②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① 显色反应 ②颜色反应 ③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① 分解 ②电解 ③水解 ④裂解
十九化
① 熔化 ②气化
② 液化 ④酸化
⑤升华
①氢化 ②氧化 ③水化 ④风化 ⑤炭化 ⑥钝化
⑦催化 ⑧皂化 ⑨歧化 ⑩卤化 ⑪硝化 ⑫酯化
⑬裂化 ⑭油脂的硬化
微提醒:(1)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CuSO4·5H2O的脱水、蛋白质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浓硫酸脱水、煤的气化和液化。
(2)物理变化:金属导电、盐析、活性炭吸附、渗析。
考法 物质的反应过程中的变化(题型预测:选择题)
1.(2022·天津·高三学业考试)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氮肥厂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B.钢铁厂用热还原法治炼铁
C.化工厂用电解法制备氯气 D.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
【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氮肥厂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有新物质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钢铁厂用热还原法治炼铁有新物质铁生成,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化工厂用电解法制备氯气有新物质铁生成,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用分馏法生产汽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1.明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判断的3误区
(1)同位素原子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因为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2)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
(3)金属导电、吸附、胶体聚沉等属于物理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煤的气化和液化等属于化学变化。
变式1 物质的变化类型
1.(2021·四川·高三学业考试)下列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石油裂化 C.高炉炼铁 D.煤的干馏
【答案】A
【解析】A.海水晒盐是利用太阳的热能将海水蒸发,然后析出食盐晶体,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符合题意;
B.石油裂化是将重油加热分解为含碳原子数较少的轻质油的过程,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不合题意;
C.高炉炼铁是将Fe的氧化物通过CO还原为Fe的过程,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不合题意;
D.煤的干馏是将煤在隔绝空气中加强热进行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变式2 物质的变化与用途
2.(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磺化、硝化、风化、钝化都是化学变化
B.甘油不是油,纯碱不是碱,干冰不是冰
C.水煤气、裂解气、焦炉气、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D.蒸馏、干馏、常压分馏、减压分馏,都是物理变化
【答案】D
【解析】A.磺化、硝化、风化、钝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故均是化学变化,A正确;
B.甘油是丙三醇,故不是油,纯碱是碳酸钠,故是盐不是碱,干冰是二氧化碳,故不是冰,故B正确;
C.水煤气是CO和H2的混合物;裂解气是乙烯、丙烯等混合物;焦炉气是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氢气(55%~60%)和甲烷(23%~27%),另外还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5%~8%),是混合物;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还有其他杂质,是混合物,故C正确;
D.蒸馏、常压分馏、减压分馏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都是物理变化,而煤的干馏有新物质生成,故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D
1.(2022·江西·临川一中高三阶段练习)下列过程或者变化组合中,均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风化、钝化 B.焰色反应、颜色反应
C.石油的分馏、海水蒸馏获得淡水 D.油脂的硬化、皂化
【答案】C
【解析】A.钝化是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在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A;
B.颜色反应指浓硝酸可使含有苯环的蛋白质分子显黄色,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B;
C.石油的分馏、海水蒸馏获得淡水都没有生成新物质,均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D.油脂的硬化是植物油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皂化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都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D;
选C。
2.(2022·辽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阶段练习)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天工开物》中“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丝、麻”的主要成分分别是蛋白质和纤维素
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本草纲目》中记载:“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此处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蒸馏
D.《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此处描述为升华
【答案】D
【解析】A.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麻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选项A正确;
B.青蒿素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正确;
C.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蒸馏操作,选项C正确;
D.升华和凝华均属于物理变化,“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水银又变为HgS,该过程均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不属于升华,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 D。
3.(2022·辽宁丹东·高三期中)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晶,下列诗文中隐含化学变化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石灰吟》“千锤万丵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诗词中所涉及的“石灰”变化
C.《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诗词中所涉及的焰色试验
D.《劝学》“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答案】B
【解析】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涉及肉的腐烂,属于化学变化,且为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隐含的化学变化是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C.“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诗词中所涉及的焰色试验,不是化学变化,错误;
D.“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涉及将木材把它弯曲做成车轮,为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4.(2022·天津·南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下列有关物质分类及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②CO2和NO2均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故二者都是酸性氧化物
③石墨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④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⑤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⑥面粉中禁止添加CaO2、过氧化苯甲酰等增白剂,其中CaO2属于碱性氧化物,也属于离子化合物,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⑦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⑧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有丁达尔效应
⑨BaSO4虽难溶于水,其饱和溶液导电能力差,但是BaSO4是强电解质
⑩向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A.①③⑤⑨ B.④⑥⑨⑩ C.①②⑥⑧ D.③⑤⑦⑧
【答案】A
【解析】①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如偏铝酸根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都是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故正确;
②酸性氧化物是与水反应只生成酸的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所以二氧化氮不是酸性氧化物,故错误;
③石墨和C60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正确;
④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在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时破坏化学键,但没有化学键的形成,所以氯化钠在溶液中的电离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⑤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利用的是渗析操作,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不涉及化学变化,故正确;
⑥过氧化钙是由钙离子和过氧根离子形成的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错误;
⑦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⑧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颗粒直径不同,故错误;
⑨硫酸钡虽难溶于水,但是溶于水的硫酸钡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正确;
⑩向浓氨水中滴加氯化铁饱和溶液可制得氢氧化铁沉淀,无法制得氢氧化铁胶体,故错误;
①③⑤⑨正确,故选A。
考点三 化学用语
1.常用的四种符号、八种图式、三种模型
(1)四种符号
(3)三种模型
2.“电子式”书写的一般程序
(1)一判断:首先要判断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2)二注意:①共价化合物仅有电子对的偏移,没有电子的得失,所以不能用“[ ]”,而离子化合物有电子的得失,所以阴离子和复杂阳离子应用“[ ]”;②根据原子的成键规则,要注意判断原子的连接顺序及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考法 化学用语(题型预测:选择题)
1.(2022·北京·高三学业考试)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是Ca B.属于短周期元素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D.最高正化合价是+2价
【答案】B
【解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可知,该元素为Ca元素。
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元素为Ca元素,故A正确;
B.Ca的原子序数为20,位于第四周期第IIA族,属于长周期元素,故B错误;
C.C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变为+2价的钙离子,故C正确;
D.钙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易失去2个电子变为+2价,其最高正化合价是+2价,故D正确;
答案选B。
1.书写电子式时,容易犯错的5个方面
(1)书写化合物的电子式时首先要正确判断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2)不能错误合并离子,如过氧化钠的电子式是
(3)不能混淆化学键的类别,如H2O2的电子式是
(4)离子(或根)带电荷,基团不显电性,如
。
(5)不能漏写没有参与成键的电子对,如氨气的电子式是
2.书写有机物结构简式时谨防漏掉官能团
如CH2===CH2,不能写成CH2CH2,还要注意有机物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如
变式1 化学用语
1.(2022·天津·高三学业考试)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示不正确的是
A.HCl的电子式是: B.反-2-丁烯的结构简式:
C.SO3的VSEPR模型: D.A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A.HCl为共价化合物,故HCl的电子式是 ,A正确;
B.反-2-丁烯的结构简式为: ,B正确;
C.SO3中心原子S原子周围的孤电子对数为:=0,故其VSEPR模型为:,C错误;
D.As是33号元素,故A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D正确;
故答案为:C。
1.(2022·河南南阳·高三期中)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驱动电催化,生成具有经济价值的一氧化碳对实现碳中和有重要意义,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低压高效电催化还原的新方法,其总反应为。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B.的结构示意图:
C.的比例模型: D.NaClO的电子式:
【答案】C
【解析】A.氯的原子序数是17,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则质量数为37,A正确;
B.钠的原子序数为11,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的结构中原子核外10个电子,B正确;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C>O,C错误;
D.次氯酸钠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D正确;
故选C。
2.(2022·四川雅安·模拟预测)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F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乙醇的空间填充模型:
C.的电子式: D.次氯酸的结构式:
【答案】B
【解析】A.F原子的结构示意图:,A错误;
B.乙醇的空间模型表示正确,B正确;
C.过氧化氢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应为:,C错误;
D.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D错误;
答案选B。
3.(2022·江苏·常熟市海虞高级中学高一期中)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乙酸的结构简式: B.聚氯乙烯的结构简式:
C.乙醇的核磁共振氢谱: D.一氯甲烷的电子式:
【答案】B
【解析】A.题图是丙酸的键线式,乙酸分子含两个碳,结构简式:CH3COOH,A错误;
B.聚氯乙烯由氯乙烯加聚得到,结构简式:,B正确;
C.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含有三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其核磁共振氢谱应具有三种峰,C错误;
D.一氯甲烷的电子式,氯原子应写成8电子:,D错误;
故选B。
4.(2022·河南安阳·高三阶段练习)下列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
A.含127个中子的Bi原子:
B.葡萄糖的结构简式:
C.H3O+的电子式:
D.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
【答案】B
【解析】A.Bi是83号元素,含127个中子的Bi原子可以表示为:,故A正确;
B.葡萄糖是对羟基醛,其的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题给是结构式,故B错误;
C.H3O+的电子式:,故C正确;
D.熔融状态只断开离子键,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5.(2022·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43、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
B.氯化氢的电子式:
C.NaHS水解反应
D.乙酸的结构简式:
【答案】D
【解析】A.中子数为143,质子数为92,质量数为143+92=235,表示为,A错误;
B.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没有阴阳离子,应为,B错误;
C.该反应是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为,C错误;
D.乙酸的结构简式为,D正确;
故选D。
6.(2022·北京·汇文中学高二期中)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炔的结构简式:CHCH
B.聚丙烯的链节:
C.苯的分子结构模型
D.二氯甲烷有2种结构,其结构式分别为 和
【答案】C
【解析】A.乙炔的结构简式为,A项错误;
B.聚丙烯的链节为 ,B项错误;
C.给出的是苯的分子结构模型,C项正确;
D.在立体结构中,甲烷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所以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D项错误;
答案选C。
核心考点四 化学与STSE
1.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1)常见环境污染类型
污染名称
主要污染物及形成原理
PM2.5
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雾霾
SO2、NOx和可吸入颗粒物与雾气结合的混合物。
酸雨
SO2、NOx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2NO+O2═══2NO2,3NO2+H2O═══2HNO3+NO。
光化学烟雾
机动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光照条件下生成复杂的污染物。
臭氧空洞
NOx、氟氯代烷等与臭氧发生作用,导致了臭氧层的损耗。
水体污染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水体富营养化可引起“水华”或“赤潮”。
温室效应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中CO2气体的大量增加,使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
白色污染
各种废弃塑料制品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它们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
(2)生活、生产中的材料
①金属材料:常见的是合金,其硬度比各组成成分大,熔点比各组成成分低。
②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陶瓷和水泥、光导纤维。
③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纤维和橡胶。
(3)能源: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潮汐以及柴草等。
①新能源:利用先进技术所获得的能源。如核聚变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
②可再生能源:在短时间内可连续再生利用的一次能源。例如水能、风能。
③不可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2.六大工业尾气的主要成分
硫酸工厂尾气
SO2、O2、N2等,一般用氨水吸收
硝酸工厂尾气
NO、NO2、N2、O2等,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
高炉煤气
CO、CO2、N2等,一般回收利用
炼钢烟气
Fe2O3烟尘、CO等,一般回收利用
焦炉气
CH4、CO、CO2、C2H4、N2等,可用作燃料
氯碱工业
Cl2,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
考法1 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方法(题型预测:选择题)
1.(2022·天津·高三学业考试)近期,天津大学张兵教授等人通过将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与辛胺氧化反应耦合,实现了两电极体系中甲酸和辛腈的高选择性合成.反应体系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b与电源负极相连
B.转移1mol电子可消耗11.2LCO2(标况下)
C.Al与Ga是相邻的同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相差8
D.该反应装置能有效利用CO2,从而减弱因CO2导致的酸雨问题
【答案】B
【解析】A.根据从左向右迁移,可知a是阴极,b是阳极,则b应该与电源正极相连,A错误;
B.,可知每转移电子,消耗,即标况下,B正确;
C.原子序数为13,的原子序数为31,其原子序数差18,C错误;
D.不会引起酸雨,D错误;
故选B。
考法2 绿色化学(题型预测:选择题)
2.(2020·海南·高三学业考试)以下不符合“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理念的是
A.含酶洗衣粉代替含磷洗衣粉
B.含汞废旧电池有毒,应直接掩埋
C.用秸秆、粪便生产沼气,实现垃圾资源化
D.实现原子利用率100%
【答案】B
【解析】A.含酶洗衣粉代替含磷洗衣粉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等水污染,A不符合题意;
B.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金属离子,直接掩埋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B符合题意;
C.植物秸秆、枝叶、杂草含有生物质能,可通过发酵制取甲烷,从而有效利用生物质能,实现垃圾资源化,C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中产物只有一种,实现了原子利用率100%,符合绿色化学理念,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掌握“绿色化学”的4个特征
绿色化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化学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开展的,因此化学反应及其产物具有以下特征:
(1)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包括催化剂、溶剂)下进行。
(3)产品应该是环境友好的。
(4)具有“原子经济性”,即反应具有高选择性、极少副产物,甚至实现“零排放”。此外,它还应当满足“物美价廉”的传统标准。
2.常考的物质用途
物质
用途
明矾
净水剂
硫酸铝、小苏打
泡沫灭火器灭火
FeCl3溶液
印刷电路板回收铜
氢氟酸
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硅胶
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物质
用途
二氧化硫
纸浆的漂白剂
甘油
护肤保湿剂
铁粉
食品袋内脱氧剂
热的纯碱
洗涤油污
活性炭
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浸泡KMnO4的硅藻土
保鲜水果
液氨
制冷剂
乙烯
水果催熟剂
氢氧化铝
胃酸中和剂
变式1 环境污染的防治
1.(2021·湖南·高考真题)下列有关湘江流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措施中,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
B.化工企业“三废”处理后,达标排放
C.利用微生物降解水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答案】A
【解析】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保证河流畅通,没有涉及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
B.工业生产中得到产品的同时常产生废气、废水和废渣(简称“三废”),常涉及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如石膏法脱硫、氧化还原法和沉淀法等处理废水,废渣资源回收利用等过程均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尤其复杂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简单的、无害物质,所以微生物法处理废水有新物质的生成,涉及的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适合焚化处理的垃圾,利用现代焚化炉进行燃烧,消灭各种病原体,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同时可回收热能,用于供热和发电等,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2 绿色化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2021·海南·高三学业考试)下列做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不相符的是
A.改进锅炉的燃料空气比
B.工业生产中的废热自然散失
C.使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
D.使用NH3处理硝酸生产尾气中的NOx
【答案】B
【解析】A.改进锅炉的燃料空气比,使燃料充分燃烧,节约资源,A不符合题意;
B.工业生产中的废热自然散失,浪费热能源,B符合题意;
C.使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C不符合题意;
D.使用NH3处理硝酸生产尾气中的NOx,避免对空气造成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022·吉林·长春十一高模拟预测)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和环境等联系密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可以与医用酒精混合使用增强消毒效果
B.葛洪所著《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是可逆反应
C.颁奖礼服内胆里添加的导热系数高的柔性石墨烯发热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燃煤中加入CaO主要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酸雨的形成
【答案】C
【解析】A.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有强氧化性,酒精有还原性,两者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混合使用不能增强消毒效果,故A错误;
B.“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故B错误;
C.石墨烯发热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正确;
D.燃煤中加入CaO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不会引起酸雨,故D错误;
故选C。
2.(2022·河南开封·模拟预测)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一届科技冬奥、绿色冬奥。下列冬奥会期间实行的措施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的是
A.“飞扬”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
B.冬奥会所有场馆100%采用太阳能、风能供电
C.“冰丝带”制冰用二氧化碳代替传统的氟利昂作制冷剂
D.冬奥会使用以玉米、秸秆等为原料合成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作餐具
【答案】D
【解析】A.“飞扬”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不选;
B.冬奥会所有场馆100%采用太阳能、风能供电,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不选;
C.“冰丝带”制冰用二氧化碳代替传统的氟利昂作制冷剂,减少氟利昂对臭氧层空洞造成的影响,故C不选;
D.冬奥会使用以玉米、秸秆等为原料合成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作餐具,减少塑料的使用,可防止白色污染,故D正确;
故选:D。
3.(2022·河北保定·二模)20世纪40年代,传统法合成己二酸工艺就已成熟,一直沿用至今。2020年我国科学家利用8种酶采用“一锅催化法”高效绿色合成了己二酸,其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越高,上述2种方法合成己二酸的速率越快
B.传统法合成己二酸会产生大气污染物,原子利用率低
C.“一锅催化法”属于绿色化学工艺
D.1mol己二酸与足量NaHCO3反应生成88gCO2
【答案】A
【解析】A.温度升高,催化剂-酶会失活,反应速率会减慢,故A错误;
B.传统法合成己二酸过程中浓硝酸被还原生成了二氧化氮气体,为大气污染物,且原子利用率低,故B正确;
C.一锅催化法”没有副产物生成,属于绿色化学工艺,故C正确;
D.羧基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羧基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1mol己二酸与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2mol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故D正确;
故选A。
4.(2021·全国·模拟预测)绿水青山是习近平总书记构建美丽中国的伟大构想,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图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CO3
B.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
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D.处理含NH废水时,发生的反应为NH+5NO+4H+=6NO↑+4H2O
【答案】C
【解析】A.固体还包括CaSO3及过量的Ca(OH)2,A错误;
B.通入空气,2NO+O2=NO2,NO+NO2+2NaOH=2NaNO2+H2O,如氧气过量,则NO全部转化成NO2,发生NO2+2NaOH=NaNO2+NaNO3+H2O,B错误;
C.通过分析可知,气体2为CO和N2的混合气体,N2无污染,所以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C正确;
D.和发生氧化还原及应生成N2,离子方程式为+=N2↑+2H2O,D错误。
故选C。
5.(2022·山东·模拟预测)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CO2它能引起温室效应
B.化石能源中的煤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碳单质,石油是各种烃类混合物
C.发展氢能、核能等新能源是能源转化的重要方向
D.CO2催化加氢合成甲酸,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有效措施
【答案】B
【解析】A.“碳达峰、碳中和”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故碳是指二氧化碳,它能引起温室效应,A正确;
B.煤是由C、H、O、N、S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煤中碳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B错误;
C.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C正确;
D.CO2催化加氢合成甲酸,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有效措施,D正确;
故选B。
【考点拓展】化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的高考题中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考查颇多,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查:
1.经典史籍中的化学成就。
认真阅读题干中的文言文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如描绘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性质,描述化学操作的动作要领,然后与现代化学中的专用名词进行比对。
2.考查我国古代化学成就及相关化学史。
3.根据古代典籍中的材料,考查有关物质的名称、成分、用途等。
拓展一 考查物质的成分及性质
1.(2022·湖北·武汉市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我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其中碱是指氢氧化钾
B.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C.“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这里的“玉”即玉石,其主要成分含有硅酸盐,熔点较高
D.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含结晶水的硫酸盐
【答案】A
【解析】A.“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灰指草木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用水溶解时碳酸钾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A错误;
B.洧水可燃,指的是石油,选项B正确;
C.“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这里的“玉”即玉石,玉的主要成分含有硅酸盐,“试玉要烧三日满”的意思是检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日,说明“玉”的熔点较高,C正确;
D.“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矾是各种金属(如铜、铁、锌)的硫酸盐,D正确;
答案选A。
2.(2022·湖北·高一阶段练习)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本草经集注》中有“孔雀石(碱式碳酸铜)投入苦酒中,涂铁皆作铜色”。碱式碳酸铜属于碱类
B.“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中“剪刀冷”说明金属熔点低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A.碱式碳酸铜属于盐,故A错误;
B.“剪刀冷”说明环境温度低,故B错误;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硫酸铜和铁的置换反应,故C正确;
D.“玉不琢不成器”,该过程为物质形态改变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拓展二 考查化学反应类型及原理
3.(2022·辽宁大连·高三期中)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诗文中也有化学思想渗透,下列诗文对应的相关内容及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古诗文
相关内容
相关描述
A
《抱朴子》“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2Fe+3Cu2+=2Fe3++3Cu
此过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
《本草经集注》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是真硝石也”
焰色试验
鉴别过程发生物理变化
C
《本草纲目》“冬月灶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
“碱”是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烧薪柴之灰”利用碳酸氢钠热稳定性低的性质
D
《梦溪笔谈》“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铁合金的硬度比纯铁的大
“剂钢”“柔铁”都是纯净物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抱朴子》“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是Fe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产生FeSO4、Cu,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2+=Fe2++Cu,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KNO3中含有K元素,焰色试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显紫色;而Na2SO4中含有Na元素,焰色试验显黄色,二者的焰色试验现象不同,因此可以鉴别;但由于焰色试验呈现的颜色变化是化合物灼烧时电子发生跃迁时的能量变化,没有新物质存在,因此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
C.《本草纲目》“冬月灶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 “碱”是碳酸钾,碳酸钾溶液显碱性,C错误;
D.剂钢为铁的合金,合金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其硬度比纯铁的大,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4.(2022·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或原理不正确的是
A.《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提取青蒿素属于化学变化
B.《梦溪笔谈》中:“石穴中水,所滴者皆为钟乳”,该现象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荷塘月色》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是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为1~100nm
D.《抱朴子》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属于离子反应
【答案】A
【解析】A.《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提取青蒿素运用了萃取原理,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石穴中水,所滴者皆为钟乳,涉及的反应为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胶体的本质分散质离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C正确;
D.“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是铁置换出铜,属于离子反应,D正确;
答案选A。
拓展三 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5.(2022·河南信阳·高三阶段练习)古代化学源远流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外化而内不化”,说明外部的铁比内部的铁活泼
B.“欲试药金(铜锌合金),烧火有五色气起”,通过焰色反应可检验某些金属元素
C.“龙泉水,可以淬刀剑”,高温的铁与水反应生成
D.“取朴硝(含有)以温汤溶解,次早结块”,该过程为重结晶
【答案】A
【解析】A.古法炼铜“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反应中,是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铜覆盖在铁表面,无法继续置换,A错误;
B.不同元素的焰色反应颜色不同,可以通过焰色反应可检验某些金属元素,B正确;
C.高温条件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故C正确;
D.“取朴硝(含有KNO3)以温汤溶解”是指配置KNO3热饱和溶液,“次早结块”待一段时间后溶液温度降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所以该过程为重结晶,故D正确;
答案选A。
6.(2022·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阶段练习)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东风扑酒香,吹醒殊乡愁”,“酒香”是因为含有酯类物质
B.“高奴县出脂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述“脂水”就是现在的地沟油
C.“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疏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矾”是金属硫酸盐
D.“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答案】B
【解析】A.酒放置时间长,少量乙醇被氧化成乙酸,乙酸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等酯类物质具有香味,所以产生香味主要是因为酒中含有酯类物质,故A正确;
B.所述“脂水”是石油。地沟油是酯类,成分不同,故B错误;
C.矾是各种金属(如铜,铁,锌)的硫酸盐,故C正确;
D.“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涉及用到加热的方法,将被提纯物质气化、冷凝为固体的过程,为升华操作,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拓展四 诗词歌赋成语中的化学
7.(2022·湖南·攸县第一中学高二期中)小郡同学在做“典籍里的化学(能量单元)”项目研究时,收集到四个素材,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这个素材是
A.煮豆燃豆萁——曹植,《七步诗》
B.爆竹声声一岁除——王安石,《元日》
C.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D.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淮南王刘安,《淮南万毕术》
【答案】C
【解析】A.豆秸在锅底下燃烧是化学变化,A错误;
B.燃放爆竹是化学变化,B错误;
C.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物理变化,与其余三个明显不同,C正确;
D.向胆矾中加入铁可以得到金属铜是化学变化,D错误;
答案选C。
8.(2022·湖北宜昌·高一期中)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答案】B
【解析】A.梅花凋零了,被碾作泥土,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涉及分子运动,故不选A;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指花掉落后变为绿肥,花朵发生氧化反应,故选B;
C.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香炉冉冉升起的团团紫烟,没有生成新物质,故不选C;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涉及水由液体变为固体,属于物理变化,故不选D;
选B。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01传统文化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01传统文化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含答案,共2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高考解密,解题指导,变式训练,速解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05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05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含解析,共5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纲导向,命题分析,考点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突破(一)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综合计算(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突破(一)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综合计算(含解析),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