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一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32分,每小题2分)
1.(2分)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2.(2分)以下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学生课桌高度约为2m
B.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学生步行进入考场的速度约为5m/s
D.目前考场环境温度约为37℃
3.(2分)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像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2分)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小芳自制了“水瓶琴”。她往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关于“水瓶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瓶琴”的“琴声”因为振动产生
B.敲击不同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敲击同一个瓶子,用力越大响度越大
D.“琴声”通过水传播到小芳的耳朵
5.(2分)起床后,你开始洗漱,洗完脸照镜子,镜子里出现了你的像。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的像是实像
B.成像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
C.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D.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6.(2分)夜晚的红梅公园,悬挂在高处的灯筒在地面上投射出红花绿叶的美丽图案。灯筒结构如图所示:不透明外壳内有一白炽灯,灯筒底部为带有彩色图案的玻璃。若将灯筒内白炽灯更换为红色光源,灯筒将在地面上投射出( )
A.红花黑叶 B.黑花红叶 C.红花红叶 D.黑花黑叶
7.(2分)2022年4月16日,中国航天太空出差“三人组”乘坐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结束了他们在“天和核心舱”6个月的太空驻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内的“卧室”睡觉时,相对于地面,航天员是静止的
B.航天员把自己的手机从地球带到太空后,手机的质量变小了
C.在太空驻留期间,航天员做实验时不能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
D.航天员在太空驻留期间主要通过举哑铃来锻炼身体
8.(2分)2022年2月6日,不服输、敢拼搏、懂团结的中国女足第9次捧起亚洲杯冠军奖杯(如图)。在比赛过程中( )
A.静止在水平草地上的足球只受重力
B.将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在空中运动到最高点的足球速度不一定为零
D.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因不受力而逐渐停下
9.(2分)移动重物时,把重物一端稍微往上提起一些会更容易推拉,原因是( )
A.重物对地面的压力变小,导致摩擦力变小
B.重物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变小,导致摩擦力变小
C.重物的重力变小,导致摩擦力变小
D.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小,导致摩擦力变小
10.(2分)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
B.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C.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小轿车行车时司乘人员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
11.(2分)如图所示,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重为G,受到的空气阻力小于G.篮球在竖直上升过程受到的合力( )
A.等于G B.大于G C.小于G D.等于0
12.(2分)如图所示,小红正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棋子A、B完全相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选用茶色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茶色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C.若B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等大
D.在B位置放上光屏能接收到A的像
13.(2分)用天平测量一张邮票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相对比较简单而又正确的是( )
A.把一张邮票直接放在天平上,测量一次,并记录
B.把一张邮票放在天平上,反复测量,再求平均值
C.先测出100张邮票的质量,再将测得结果除以100
D.先测出一本书的质量,把一张邮票贴在书上,测出其总质量,再减去书的质量
14.(2分)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B.物体间如果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就一定存在摩擦力
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有时还垂直于接触面
15.(2分)下列关于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由 v=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可近似看成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通过的路程与它的时间成正比
D.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16.(2分)如图所示,光在玻璃或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玻璃
D.入射角为30°,界面右侧是玻璃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2分)
17.(2分)如图所示,校运动会上,短跑比赛正在紧张的进行着, 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上用 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均选填“观众”或“裁判”)。
18.(2分)如图所示,将一只启动了的小电铃放在连通着抽气机的玻璃罩内: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会 ;
(2)抽气机工作一定时间后,玻璃罩内 真空(选填“成为”或“接近”),仔细听电铃的声音也几乎听不见。
19.(2分)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智慧的民族,如图甲所示,人们很早就会使用日晷判断时间,这是利用了光的 ;如图乙所示,现代技术中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
20.(2分)影视剧拍摄中,倒塌的房屋、滚落的石块等道具通常采用泡沫塑料制作,是因为泡沫塑料比真正的砖石的密度较 ,在相同体积下,泡沫塑料道具比砖石质量 。
21.(2分)如图是小聪配戴一次性口罩时按压金属条后的形状,可见该金属条的形变 (选填“是”或“不是”)弹性形变,戴上口罩后,耳带对耳朵的压力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弹力。
22.(2分)如图所示,墨子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烛焰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 (选填“实”或“虚”)像,保持木板和墙的位置不变,让蜡烛逐渐靠近小孔,发现像的大小将逐渐变 (选填“大”或“小”)。
三.作图题(共2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2分)
23.(2分)如图中,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牙齿的背面,请在图乙中画出能反映此过程的光路图。
24.(2分)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的重力和拉力示意图。
四.简答题(满分4分)
25.(4分)小颖带着拉杆箱坐公交车,在平直道路匀速行驶的公交车突然加速时,车内的拉杆箱会向后运动(如图所示),这是为什么?
五.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满分30分,每空1分)
26.(3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应该控制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可以减小测量的误差。
(2)小车通过全程s1所用的时间为t1,通过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为t2,则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用s1、s2、t1、t2表示)。
(3)如果在实验中释放小车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27.(4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小红和小刚一起做了下列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如果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28.(4分)如图甲所示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的实物图,图乙为其示意图。纸板由A、B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NO翻折。
(1)先将平面镜放在水平台上,再将纸板AB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为了使光线在纸板上径迹更加明显,实验应在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下进行;
(2)实验中,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选填“镜面”或“漫”);
(3)图甲为某次实验情景的照片,由示意图乙可知该次实验中入射角和反射角均为 ,由此他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最终结论,请你对此过程做一评估: 。
29.(5分)如图是茹霖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是点燃的蜡烛,B是与A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
(2)茹霖同学选取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确定了像的 。
(4)实验中若无论怎样移动B蜡烛都无法使其和A蜡烛像完全重合的原因是玻璃板未放正。
(5)选用两支等长的蜡烛A、B,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如果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则像将 (选填“靠近玻璃板”、“不变”或“远离玻璃板”)移动。
(6)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观察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填“虚”或“实”)。
(7)此实验应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像更明亮。若有A:5mm和B:2mm厚的玻璃板应选用 (填“A”或“B”)。
30.(5分)现有如下器材:光具座、焦距为12.5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小明根据上述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应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 。为了验证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等于12.5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刻度线处,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 cm刻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等大、清晰的像。经验证,凸透镜的焦距准确;
(2)分别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在 点所成像的性质与眼睛成像的性质相同,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3)实验结束后,小明又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31.(5分)用如图甲所示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50g、20g、10g、5g等,估计待测物体的质量在30g左右。请将以下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 ,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端调节,使天平平衡。
(2)把物体放入左盘,用镊子夹取20g、 g砝码各一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 g砝码,加上 g砝码,同时调节游码,直到天平平衡。此时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m= g。
32.(4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一个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式匀速拉动木块,此时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木块受到摩擦力大小。
(2)实验中,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应该沿 、 拉动木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等于拉力的大小。
(3)一个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大小还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将两个材质和平滑程度均相同、体积不同的木块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让两个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他对这个环节的设计是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六.计算题(共3小题,满分18分)
33.(6分)元宵节晚上,爸爸开车带着小明去公园,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总质量为1.8×103kg,经过一立交桥桥头时,看到如图的交通标志牌:
(1)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受到总重力大小是多少?
(2)若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0m/s,并以此速度通过该立交桥,这辆汽车是否超速?
34.(6分)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绳拉的小铁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虚线圆形轨迹运动,已知绳长为1m。
(1)标出小球从A点运动一圈时,其影子在地面MN上的位置范围。标出影子的位置M1N1,其影子M1N1的长度为多少?
(2)若小球运动一圈时间为0.5s,则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多少?
35.(6分)如图甲所示,装有部分水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360g,向杯子中放入一个不吸水的金属块后,液面刚好与杯口齐平,杯子、水和金属块的总质量为680g,如图乙所示,取出金属块,然后擦干玻璃杯,再向杯子中加满水,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440g。求:
(1)金属块的体积;
(2)金属块的密度;
(3)该金属块是空心的,且空心部分装满水后金属块总质量为360g,则制造该金属块所用金属材料的密度。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一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32分,每小题2分)
1.(2分)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所选的参照物是船。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2.(2分)以下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学生课桌高度约为2m
B.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学生步行进入考场的速度约为5m/s
D.目前考场环境温度约为37℃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学生课桌高度约为0.8m,故A不符合实际;
B、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B符合实际;
C、学生步行进入考场的速度约为1.1m/s,故C不符合实际;
D、考场的温度要让人感到舒适,人感到舒适的温度为16℃~26℃,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能力,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物理量单位、大小有所认识。
3.(2分)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像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解答】解:
①图像中线段与时间轴平行,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此图像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此图像表示汽车速度保持不变,一直在匀速直线运动;
④此图像的意思是汽车加速行驶。
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②③,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将物理规律以函数或统计图表的形式呈现,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4.(2分)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小芳自制了“水瓶琴”。她往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关于“水瓶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瓶琴”的“琴声”因为振动产生
B.敲击不同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敲击同一个瓶子,用力越大响度越大
D.“琴声”通过水传播到小芳的耳朵
【分析】(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由于瓶中水的质量不同,敲击瓶子会发出不同的音调;
(3)响度和振幅有关;
(4)“琴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小芳的耳朵;
【解答】解:A、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所以“水瓶琴”的“琴声”因为振动产生,故A正确;
B、敲击不同的瓶子,由于瓶中水的质量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正确;
C、响度和振幅有关,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正确;
D、“琴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小芳的耳朵,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5.(2分)起床后,你开始洗漱,洗完脸照镜子,镜子里出现了你的像。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的像是实像
B.成像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
C.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D.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像的特点有: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
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故B错误;
CD、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平面镜成像习题中应用很广泛,要熟练掌握。
6.(2分)夜晚的红梅公园,悬挂在高处的灯筒在地面上投射出红花绿叶的美丽图案。灯筒结构如图所示:不透明外壳内有一白炽灯,灯筒底部为带有彩色图案的玻璃。若将灯筒内白炽灯更换为红色光源,灯筒将在地面上投射出( )
A.红花黑叶 B.黑花红叶 C.红花红叶 D.黑花黑叶
【分析】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其他色光都吸收。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灯筒底部的玻璃图案是红花绿叶,白炽灯发出的是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照射到红色的花,只透过红光,绿色的叶上只透过绿光,所以会出现红花绿叶的图案;当白炽灯更换为红色光源时,照射到红色的花上,透过红光,所以能看到红花,照射到绿叶上时,红光被吸收,没有色光透过,所以叶成了黑色,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光学知识,要知道是透明物体颜色是由什么决定。
7.(2分)2022年4月16日,中国航天太空出差“三人组”乘坐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结束了他们在“天和核心舱”6个月的太空驻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内的“卧室”睡觉时,相对于地面,航天员是静止的
B.航天员把自己的手机从地球带到太空后,手机的质量变小了
C.在太空驻留期间,航天员做实验时不能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
D.航天员在太空驻留期间主要通过举哑铃来锻炼身体
【分析】(1)天和核心舱带着宇航员在绕地球高速旋转的;
(2)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与位置无关;
(3)托盘天平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在太空无重力时,物体对天平没有压力,无法比较物体和砝码的质量大小;
(4)太空舱中无重力,举哑铃不需要用力,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解答】解:A、天和核心舱带着宇航员在绕地球高速旋转,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内的“卧室”睡觉时,以舱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故A错误;
B、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与位置无关,手机带到太空时位置改变,质量不变,故B错误;
C、托盘天平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在太空无重力时,物体对天平没有压力,天平永远是平衡的,则无法比较物体和砝码的质量大小,故C正确;
D、太空舱中无重力,举起哑铃不需要用力,达不到锻炼的目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太空舱是处于失重状态,在没有重力作用时,物体对支持面没有压力,使得许多仪器不能使用。
8.(2分)2022年2月6日,不服输、敢拼搏、懂团结的中国女足第9次捧起亚洲杯冠军奖杯(如图)。在比赛过程中( )
A.静止在水平草地上的足球只受重力
B.将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在空中运动到最高点的足球速度不一定为零
D.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因不受力而逐渐停下
【分析】(1)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3)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改变。
(4)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解答】解:A、静止在水平草地上的足球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将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错误;
C、在空中运动到最高点的足球,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受力不平衡,此时水平方向的速度不一定为零,故C正确;
D、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因受到滚动摩擦力而逐渐停下,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理解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间的关系、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可解答此题。
9.(2分)移动重物时,把重物一端稍微往上提起一些会更容易推拉,原因是( )
A.重物对地面的压力变小,导致摩擦力变小
B.重物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变小,导致摩擦力变小
C.重物的重力变小,导致摩擦力变小
D.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小,导致摩擦力变小
【分析】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答】解:移动重物时,把重物一端稍微往上提起一些,重物对地面的压力变小,导致摩擦力变小,所以会更容易推拉。此过程中,重物的重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重物和地面的接触面积无关。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
10.(2分)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
B.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C.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小轿车行车时司乘人员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是指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解答】解: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故A错误;
B、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故B正确;
C、牛顿第一定律给出了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同时也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错误;
D、小轿车行车时司乘人员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伤害,但不能减小惯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熟悉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得出方法,了解惯性的含义,并会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1.(2分)如图所示,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重为G,受到的空气阻力小于G.篮球在竖直上升过程受到的合力( )
A.等于G B.大于G C.小于G D.等于0
【分析】先对篮球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力的合成方法求篮球受的合力,最后做出判断。
【解答】解:在篮球竖直上升的过程中,篮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下的空气阻力f,
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
所以篮球受到的合力F合=G+f>G。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合成,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出篮球所受阻力的方向。
12.(2分)如图所示,小红正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棋子A、B完全相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选用茶色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茶色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C.若B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等大
D.在B位置放上光屏能接收到A的像
【分析】(1)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2)平面镜成像特点:像距等于物距,物像等大;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解答】解:A、选用茶色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来探究,既能看到B棋子又能看到A棋子的像,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而便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故A正确;
B、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棋子都不可能与前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故B正确;
C、棋子B与棋子A的像能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故C正确;
D、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属于虚像,无法利用光屏承接,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3.(2分)用天平测量一张邮票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相对比较简单而又正确的是( )
A.把一张邮票直接放在天平上,测量一次,并记录
B.把一张邮票放在天平上,反复测量,再求平均值
C.先测出100张邮票的质量,再将测得结果除以100
D.先测出一本书的质量,把一张邮票贴在书上,测出其总质量,再减去书的质量
【分析】一张邮票的质量很小,直接用天平测是测不出准确的质量的,可以先测出多张邮票的总质量,查出张数,然后用总质量除以张数,算出一张邮票的质量。
【解答】解:A、一张邮票质量小于天平的分度值,直接测是测不出来的,故A错误;
B、由于天平直接测不出来,反复测也测不出来,更不用说求平均值,故B错误。
C、依据分析,可以先测出100张邮票的总质量,再再将测得结果除以100,可求得一张邮票的质量,故C正确;
D、把一张邮票贴在书上,测出其总质量,是分辨不出书的质量与加一张邮票质量的差别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当被测物理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时,我们常采用测多算少的办法,即累积法。例如测一张纸的百度、细钢丝的直径、一枚大头针的质量,都可以用到这种方法。
14.(2分)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B.物体间如果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就一定存在摩擦力
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有时还垂直于接触面
【分析】(1)对摩擦力的方向的判断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有时会与运动方向相同,有时会与运动方向垂直,通过举实例可判知各选项的正误。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为: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3)重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物体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解答】解:A、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有时会与运动方向相同,当摩擦力为动力时,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同。故A错误;
B、物体间有相互作用的弹力时,如果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或接触面光滑,则物体也不受摩擦力;故B错误;
C、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中空的球的重心不在球上。故C错误;
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当接触面水平时,则重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重力及摩擦力的相关知识,要注意准确把握相关物理量。
15.(2分)下列关于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由 v=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可近似看成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通过的路程与它的时间成正比
D.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分析】(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
(2)根据生活常识解答;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通过的路程会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
(4)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解答】解: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不变,其速度与时间和路程不成比例,故A错误;
B、根据生活常识可知,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在做减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根据速度公式v=可推导出 s=vt,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通过的路程会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即通过的路程与它的时间成正比,故C正确;
D、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选项中缺少时间相同这个条件,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速度公式、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掌握,熟练掌握匀速直线运动所代表的含义是解这道题的关键,是一道好题。
16.(2分)如图所示,光在玻璃或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玻璃
D.入射角为30°,界面右侧是玻璃
【分析】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已知CD是界面,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则由图可知,∠AOC=60°,则∠BOD=60°,所以入射角为90°﹣60°=30°而∠COE=45°,则折射角为90°﹣45°=45°;
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CD的右边是空气,左边是玻璃;
;
综上所述,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此题已经告诉界面和光的传播方向,再根据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确定介质即可。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2分)
17.(2分)如图所示,校运动会上,短跑比赛正在紧张的进行着, 观众 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上用 观众 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均选填“观众”或“裁判”)。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用时越少,运动越快;
(2)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经过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得快。
【解答】解: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即观众是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在物理学中,是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相当于相同的时间比路程,与观众的方法相同。
故答案为:观众;观众。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的掌握与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
18.(2分)如图所示,将一只启动了的小电铃放在连通着抽气机的玻璃罩内: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会 逐渐减小 ;
(2)抽气机工作一定时间后,玻璃罩内 接近 真空(选填“成为”或“接近”),仔细听电铃的声音也几乎听不见。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本实验中的玻璃罩内的空气不可能完全抽干净。
【解答】解:(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会逐渐减小;
(2)抽气机工作一定时间后,玻璃罩内接近真空,仔细听电铃的声音也几乎听不见。
故答案为:(1)逐渐减小;(2)接近。
【点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真空不能传声。
19.(2分)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智慧的民族,如图甲所示,人们很早就会使用日晷判断时间,这是利用了光的 直线传播 ;如图乙所示,现代技术中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
(1)人们很早就会使用日晷判断时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工作的;
(2)现代技术中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的知识。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信息。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和声音的利用,是一道基础题。
20.(2分)影视剧拍摄中,倒塌的房屋、滚落的石块等道具通常采用泡沫塑料制作,是因为泡沫塑料比真正的砖石的密度较 小 ,在相同体积下,泡沫塑料道具比砖石质量 小 。
【分析】根据ρ=可知,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越小,质量越小。
【解答】解:根据ρ=可得m=ρV可知,泡沫塑料的密度比真正的砖石的密度小,在相同体积下,泡沫塑料道具比砖石质量小,所以影视剧拍摄中,倒塌的房屋、滚落的石块等道具通常采用泡沫塑料制作,以防伤人。
故答案为:小;小。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的应用与物质,属于常考题目,难度不大。
21.(2分)如图是小聪配戴一次性口罩时按压金属条后的形状,可见该金属条的形变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弹性形变,戴上口罩后,耳带对耳朵的压力 属于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弹力。
【分析】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做形变,不受力时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塑性形变,由于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力是弹力。
【解答】解:按压金属条后的形状,金属条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恢复原来形状,不是弹性形变,耳带能恢复原状,是弹性形变,产生的力是弹力。
故答案为:不是;属于。
【点评】本题考查弹性和塑性的区别,知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称为弹力。
22.(2分)如图所示,墨子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烛焰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 实 (选填“实”或“虚”)像,保持木板和墙的位置不变,让蜡烛逐渐靠近小孔,发现像的大小将逐渐变 大 (选填“大”或“小”)。
【分析】小孔成像实验中,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而与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并且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成像的大小与像到小孔的距离、物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解答】解: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烛焰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实像,保持木板和墙的位置不变,让蜡烛逐渐靠近小孔,发现像的大小将逐渐变大。
故答案为:实;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孔成像的特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三.作图题(共2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2分)
23.(2分)如图中,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牙齿的背面,请在图乙中画出能反映此过程的光路图。
【分析】由于光在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所以牙齿和在平面镜形成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先确定像的位置,连接像与人的眼睛确定入射点,可得反射光线,进一步得出入射光线即可完成光路。
【解答】解:先作出牙齿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像的位置,连接像A′和眼睛B与平面镜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连接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考查的是我们对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的应用,这是光现象中的重点。
24.(2分)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的重力和拉力示意图。
【分析】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然后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和拉力的方向。
【解答】解: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小球的重心上,绳子的拉力作用点也可画在小球的重心上,方向沿绳子向上,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要注意所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并注意在线段末端标明所画的力。
四.简答题(满分4分)
25.(4分)小颖带着拉杆箱坐公交车,在平直道路匀速行驶的公交车突然加速时,车内的拉杆箱会向后运动(如图所示),这是为什么?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答:原来拉杆箱随公交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公交车突然加速时,拉杆箱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向后运动。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惯性现象的解释,确定前后两种情况下拉杆箱的状态变化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五.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满分30分,每空1分)
26.(3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应该控制斜面的坡度较 小 (选填“大”或“小”),这样可以减小测量的误差。
(2)小车通过全程s1所用的时间为t1,通过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为t2,则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用s1、s2、t1、t2表示)。
(3)如果在实验中释放小车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分析】(1)斜面坡度如果太大,小车将会运动过快,测量时间时将会有较大的误差;
(2)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下半段的路程除以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3)如果在实验中释放小车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时间偏小,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将会偏大。
【解答】解:(1)斜面坡度如果太大,小车将会运动过快,测量时间时将会有较大的误差,所以实验中应该控制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可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2)下半段的路程s3=s1﹣s2,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3=t1﹣t2,则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3)如果在实验中释放小车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时间偏小,利用v=计算出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故答案为:(1)小;(2);(3)偏大。
【点评】本题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主要考查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选择、平均速度的计算、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对实验误差的分析,题目综合性较强。
27.(4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小红和小刚一起做了下列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空气 可以传声,如果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回答: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利用转换法将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泡沫小球不能被弹起,原因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不能。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分析解答。注意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
28.(4分)如图甲所示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的实物图,图乙为其示意图。纸板由A、B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NO翻折。
(1)先将平面镜放在水平台上,再将纸板AB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为了使光线在纸板上径迹更加明显,实验应在较 暗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下进行;
(2)实验中,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漫 反射(选填“镜面”或“漫”);
(3)图甲为某次实验情景的照片,由示意图乙可知该次实验中入射角和反射角均为 40° ,由此他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最终结论,请你对此过程做一评估: 只有一组数据不足以说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分析】(1)光线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光线越清晰。
(2)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
(3)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多做几次试验,然后才可以得出结论。
【解答】解:(1)光线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光线越清晰。所以为了使光线更加明显,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2)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纸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3)由图乙可知该次实验中入射角和反射角均为40°,这样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合理;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
故答案为:(1)暗;(2)漫;(3)40°;只有一组数据不足以说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通过分析实例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29.(5分)如图是茹霖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是点燃的蜡烛,B是与A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光的反射 。
(2)茹霖同学选取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确定了像的 位置 。
(4)实验中若无论怎样移动B蜡烛都无法使其和A蜡烛像完全重合的原因是玻璃板未放正。
(5)选用两支等长的蜡烛A、B,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如果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则像将 远离玻璃板 (选填“靠近玻璃板”、“不变”或“远离玻璃板”)移动。
(6)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观察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像(填“虚”或“实”)。
(7)此实验应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像更明亮。若有A:5mm和B:2mm厚的玻璃板应选用 B (填“A”或“B”)。
【分析】(1)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5)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6)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7)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物体越亮,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成像越清晰;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解答】解:(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3)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问题;
(5)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远离玻璃板。
(6)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7)为了使像更清晰,要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故答案为:(1)光的反射;(3)位置;(5)远离玻璃板;(6)虚;(7)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操作相关问题,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30.(5分)现有如下器材:光具座、焦距为12.5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小明根据上述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应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 同一高度 。为了验证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等于12.5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刻度线处,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 75.0 cm刻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等大、清晰的像。经验证,凸透镜的焦距准确;
(2)分别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在 A 点所成像的性质与眼睛成像的性质相同,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倒立 放大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3)实验结束后,小明又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 近视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分析】(1)实验前应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同一高度,目的是为了使像成有光屏上;当物距等于像距时成等大、清晰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2倍焦距,据此分析回答;’
(2)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眼睛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根据光的可逆性回答;
(3)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据此确定透镜的类型,矫正近视眼要用凹透镜。
【解答】解:(1)为使像成在光屏上,实验前应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同一高度;
若凸透镜焦距f=12.5cm,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即为25.0cm时,像距也等于25.0cm,故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
50.0cm+25.0cm=75.0cm刻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等大、清晰的像。经验证,凸透镜的焦距准确;
(2)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即大于25.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易知A点的物距为30.0cm,故在A点所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性质与眼睛的成像的性质相同;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此时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根据光的可逆性,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该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75.0;(2)A;放大;(3)近视。
【点评】本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实验器材调试、成像规律及应用和对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31.(5分)用如图甲所示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50g、20g、10g、5g等,估计待测物体的质量在30g左右。请将以下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 零刻度线上 ,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填“左”或“右”)端调节,使天平平衡。
(2)把物体放入左盘,用镊子夹取20g、 10 g砝码各一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 10 g砝码,加上 5 g砝码,同时调节游码,直到天平平衡。此时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m= 27.4 g。
【分析】根据天平使用前的调节原则、称量时加减砝码的原则、读数原则解答本题。
【解答】解:(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左端上翘,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天平称量时加砝码要由大到小,最后调节游码使横梁平衡,根据事先对其质量的估测,在称量时应先把物体放入左盘,用镊子夹取20g、10g砝码各一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10g 砝码,加上5g砝码,同时调节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此时物体的质量m=25g+2.4g=27.4g。
故答案为:(1)零刻度线上;左;(2)10;10;5;27.4。
【点评】天平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要从调节、称量、读数等方面掌握牢固,操作上还要熟练。
32.(4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一个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式匀速拉动木块,此时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木块受到摩擦力大小。
(2)实验中,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应该沿 水平方向 、 匀速 拉动木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等于拉力的大小。
(3)一个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大小还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将两个材质和平滑程度均相同、体积不同的木块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让两个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他对这个环节的设计是 不合理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分析】(1)(2)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3)用控制变量的思路分析解答。
【解答】解:(1)(2)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目的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使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图中拉力没沿水平方向,所示的方式错误,此时不能得到木块受到摩擦力大小;
(3)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关系,需要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接触面的大小不同,故“将两个材质和平滑程度均相同、体积不同的木块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让两个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没有控制压力相等,故他对这个环节的设计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不能;(2)水平方向;匀速;(4)不合理。
【点评】本题考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要掌握实验中测量摩擦力的方法及实验的研究方法,注意控制变量法时的运用。
六.计算题(共3小题,满分18分)
33.(6分)元宵节晚上,爸爸开车带着小明去公园,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总质量为1.8×103kg,经过一立交桥桥头时,看到如图的交通标志牌:
(1)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受到总重力大小是多少?
(2)若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0m/s,并以此速度通过该立交桥,这辆汽车是否超速?
【分析】(1)利用G=mg计算该汽车的总重力;
(2)交通标志牌已经标出了最快速度,进行速度换算,再比较大小,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由G=mg得,该汽车的总重力:G=mg=1.8×103kg×10N/kg=1.8×103N;
(2)此时速度v=10m/s=10×3.6km/h=36km/h<40km/h,所以不超速。
答:(1)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受到总重力大小是1.8×103N;
(2)这辆汽车不超速。
【点评】此题考查重力、速度的计算,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重点是学会认识交通标志牌,但难度不大。
34.(6分)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绳拉的小铁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虚线圆形轨迹运动,已知绳长为1m。
(1)标出小球从A点运动一圈时,其影子在地面MN上的位置范围。标出影子的位置M1N1,其影子M1N1的长度为多少?
(2)若小球运动一圈时间为0.5s,则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多少?
【分析】(1)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圆形轨迹运动时,小球运动到圆的任何位置,影子都在小球的正下方。
(2)已知小球的运动时间,求出小球运动一圈小球影子的路程,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影子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1)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太阳光被小球挡住,小球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时,小球在每一点的影子,都是小球与地面的垂线与地面的交点,小球在竖直平面内
沿圆形轨迹运动时,小球影子的范围,在圆形轨道的水平直径在地面上的投影之间,小球影子的范围和影子的位置M1N1如下图所示:
影子的长度应该为绳长的2倍,即L=2×1m=2m;
(2)小球运动一圈,小球影子运动的轨迹是先从右到左再从左到右做直线运动,所运动的路程s=2L=2×2m=4m,影子的平均速度=8m/s
故答案为:(1)影子在地面MN上的位置范围和影子的位置M1N1如图所示,其影子M1N1的长度为2m;
(2)8m/s。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沿直线传播以及平均速度的计算等问题。
35.(6分)如图甲所示,装有部分水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360g,向杯子中放入一个不吸水的金属块后,液面刚好与杯口齐平,杯子、水和金属块的总质量为680g,如图乙所示,取出金属块,然后擦干玻璃杯,再向杯子中加满水,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440g。求:
(1)金属块的体积;
(2)金属块的密度;
(3)该金属块是空心的,且空心部分装满水后金属块总质量为360g,则制造该金属块所用金属材料的密度。
【分析】(1)取出金属块后,再向杯子中加满水时,所加水的质量等于总质量减去装有部分水时杯子的总质量,根据V=求出所加水的体积即为金属块的体积;
(2)根据题意求出金属球的质量,然后利用ρ=求出金属块的密度;
(3)空心部分装满水后水的质量等于金属块的总质量减去金属的质量,根据V=求出水的体积即为空心部分的体积,然后求出金属块中金属的体积,利用ρ=求出制造该金属块所用金属材料的密度。
【解答】解:(1)取出金属块后,再向杯子中加满水时,所加水的质量:
m水=m总′﹣m总=440g﹣360g=80g,
由ρ=可得,所加水的体积:
V水===80cm3,
因金属块浸没在水中,
所以,金属块的体积:V=V水=80cm3;
(2)金属块的质量:
m=m总″﹣m总=680g﹣360g=320g,
金属块的密度:
ρ===4g/cm3;
(3)空心部分装满水后水的质量:
m水′=m总金﹣m=360g﹣320g=40g,
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水′===40cm3,
金属块中金属的体积:
V′=V﹣V空=80cm3﹣40cm3=40cm3,
则制造该金属块所用金属材料的密度:
ρ′===8g/cm3。
答:(1)金属块的体积为80cm3;
(2)金属块的密度为4g/cm3;
(3)制造该金属块所用金属材料的密度为8g/cm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密度公式的灵活应用,根据题意求出金属球的体积和质量是本题关键,属于易错题目。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物理试卷,共8页。
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卷,共8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立志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立志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