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 简答,选择类,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临沂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只此青绿》是一个好的舞剧文本,它的创意和结构为编导创造了表达空间。“舞蹈诗剧”这个概念本身并不是我所看重的,因为舞蹈就是舞蹈,舞剧就是舞剧,不太需要用别的艺术门类来界定。“只此青绿”这四个字远远大于“舞蹈诗剧”这四个字,它创造了属于舞蹈、属于这个作品本身的独特的表达方式。
《只此青绿》的出现对于中国古典舞蹈创作来说,在原来的基础上进入了一个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较大的启示:古典舞蹈的创作或者说传统舞蹈的创作在今天需要的是想象而不是迷思。
《只此青绿》没有背负传统的包袱,在古典舞的创作上、在样式的开掘上完全进入了自己的轨道。舞蹈从展卷人和画卷背后无数人的付出的角度进入,摆脱了从画卷本身的样式进行模仿的创作模式,进入到情感和精神的层面,这样舞蹈的表达空间一下就出来了。其中有两个令我感动的地方。一个是入画,最让人称道的就是把“江山”和“人民”这两个概念融到了一起——不是用文字去表达的“江山即人民”,而是通过入画舞蹈的视觉样式去表达,通过舞蹈完成了立意的舞台转化。还有一个是古今两个时空的对话,展卷人和王希孟之间隔着长卷的对望是一个动情点。这两个感动点一个从横向上把工匠群体和艺术精神都融进舞剧里,一个从纵向上跨越时空达到了今天和古代的共情。这两个维度构成了精妙的舞蹈立意和叙事方式。所以好的舞剧一开始的创意都是由一个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初始点生发出来的,《只此青绿》创造了一个新的叙事表达方式,充满想象,不是纠结于旧的、原来的传统,不是纠结于己有的古典舞本身的动作体系和样式。
(摘自《:创新表达让古典舞焕发光彩》《中国文化报》2022年2月11日)
材料二:
《只此青绿》是一个现代人的“脑洞”。用时空交错的叙事,讲了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因对《千里江山图》的潜心钻研,走入了画家的内心世界。他陪伴王希孟,呕心沥血绘制《千里江山图》,最终与这位“天才少年”心心相印,探寻出了《千里江山图》能够“独步千载”的缘由,也读懂了现代人与古文物之间的情感连接。
元代书法家溥光形容它“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这句话也像是在说王希孟。据传,他在20岁就英年早逝,史书对于他的身世记载寥寥,但,今人却对千年之前的传奇展开美妙的无限想象。《只此青绿》选用的视角,是一次古今对话的过程,也是一次传达民族记忆的创作。这种创新的舞蹈诗剧,让观众拥有了沉浸式赏画的视角。
这种演绎古画的节目形式,此前也有过尝试——《此画怎讲》。这个节目通过让“古画活过来”的创新模式,以画中人物的动态和口吻,诠释了14幅中国美术史上的人物画。画中人物互动聊天的过程还会结合当下热议话题,科普艺术的形式,新颖又有趣。近年来,古今对话的盛行之风从《中国诗词大会》开始,刮起了一阵全民温习中华传统文化之风。而后无论是《经典咏流传》,还是《如果国宝会说话》,都是出一部火一部。今年又出现了《典籍里的中国》。这种古今对话的沉浸式戏剧给大众普及《尚书》《楚辞》等流传千古的典籍故事,对话古代先贤,体会历史的厚重。今年屡次出圈的河南卫视继《唐宫夜宴》之后,又创作了“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夜”“端午奇妙游”和“七夕奇妙游”,他们对传统节日的文化概念进行现代化的创意表达。因此,凭借神仙级的国风舞台,迅速包揽热搜,并有称霸卫视收视率之势。“国潮”一词随之流行,“国潮”的出现意味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成为当下艺术呈现的潮流。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此进入大众的视野,成为流行的文化现象。“国潮”也成了年轻人的新宠。
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创作自己理解的国潮。B站一个音乐UP主“自得琴社”把古琴和古风服装结合,收获无数网友的点赞。其代表作《醉成都》,上演了中国传统乐器大合奏,再配上考究的服饰、卷轴的创意拍摄手法,构成了如同画卷般的画面。传统文化元素的视听语言,又融入年轻人喜爱的说唱元素,俏皮地呈现出鲜活的成都市井风貌。宋代人说Rap和大熊猫同框的画面你想象过吗?严苛考据,大胆结合才成就如此大胆的远古乐舞。另一首《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则用古琴唐服让听者仿佛“梦回大唐,与君笑醉三千场”。“自得琴社”的最大特色是不拘泥于传统演奏题材,把中国传统乐器作为一种音乐语言,去创作更多元的文化作品。文化传承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无论是卫视节目还是个人创作,基底都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表演形式却很多样。
这些爆火的文化节目有一个共同点——没有炒作。“不喧哗,自有声。”
它们的底气是什么?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传承者让大众发觉,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同样可以引领新时代的潮流。只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古典艺术也能焕发生机。对传统文化艺术进行解构与再创造,赋予其时代生命力,正是当下潮流。
(《国潮新宠》摘编自知乎,2021年9月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此青绿》大胆摆脱了模仿画卷本身样式的创作模式,其创意和结构为编导创造了表达空间,意义远远超过了“舞蹈诗剧”这个概念。
B.《只此青绿》不拘泥于已有的古典舞的动作体系和样式,创造了一个新的叙事表达方式,标志着古典舞蹈创作进入了一个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
C.屡次出圈的河南卫视把传统节日的文化概念进行现代化的创意表达,推出了一系列神仙级的国风舞台剧,俘获了不少观众的心。
D.“自得琴社”的作品把中国传统乐器作为一种音乐语言,结合古风服装,并且都融入年轻人喜欢的说唱元素,多元化地弘扬了传统文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入画环节通过舞蹈完成了立意的舞台转化,从横向上联系工匠群体和艺术精神,体现了“江山即人民”的主题。
B.《只此青绿》采用古今对话的形式,进入到画卷内外的情感和精神层面,跨越时空达到了今天和古代的共情。
C.《只此青绿》用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陪伴王希孟呕心沥血绘制《千里江山图》的过程,真实地还原了王希孟的创作过程。
D.古今对话的盛行之风从《中国诗词大会》开始,刮起了一阵全民温习中华传统文化之风,成为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创意形式。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属于对传统文化采用古今对话式创新表达的是( )
A.“数字敦煌”对敦煌石窟和相关文物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采集、加工和存储,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共享。
B.王兆鹏教授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上线,从中既可以查出唐宋时期某位诗人的足迹与作品,也能查出某地曾经接纳过的诗人。
C.《国家宝藏》用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讲述“大国重器”们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D.《百心百匠》让明星嘉宾拜师民间非遗匠人,学习传统技艺,带领观众沉浸到具体的工艺制作过程中。
4.请梳理材料一第三段的论证思路。
5.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倡导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如何拿来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创新表达?
【答案】1.D 2.C 3.C 4.①首先提出观点,《只此青绿》在古典舞的创作上和样式的开掘上完全进入了自己的创新轨道;②再从“入画”和“古今时空的对话”两个方面论述其精妙的舞蹈立意和叙事方式;③最后总结好的舞剧来源于好的创意。 5.①要敢于想象,大胆开创新思路,不纠结于旧的、原来的传统。②要与时俱进,采用类似古今对话这样的创新视角进行创意表达,让观众能够沉浸式欣赏,达到今古共情;③要调动年轻人个人创作的积极性,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采用多样的表达形式,赋予传统文化时代生命力。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并且都融入年轻人喜欢的说唱元素”以偏概全,原文是“其代表作《醉成都》……又融入年轻人喜爱的说唱元素”,融入说唱元素的是原文里提到的《醉成都》,并非所有作品都这样。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真实地还原”错,原文是“今人却对千年之前的传奇展开美妙的无限想象”。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材料中提到的古今对话是指借助想象,采用今人和今人扮演的古人进行对话交流,达到相互理解的一种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
A.是现代技术用于传统文化的保护;
B.是现代技术用于传统文化的保护;
D.是向民间非遗匠人学习,不是古今对话。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开头“《只此青绿》没有背负传统的包袱,在古典舞的创作上、在样式的开掘上完全进入了自己的轨道”提出观点。
中间“入画,最让人称道的就是……通过舞蹈完成了立意的舞台转化。还有一个是古今两个时空的对话,……这两个感动点一个从横向上把工匠群体和艺术精神都融进舞剧里,一个从纵向上跨越时空达到了今天和古代的共情。这两个维度构成了精妙的舞蹈立意和叙事方式”,从“入画”和“古今时空的对话”两个方面论述其精妙的舞蹈立意和叙事方式;
最后“所以好的舞剧一开始的创意都是由一个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初始点生发出来的……”,总结好的舞剧来源于好的创意。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古典舞蹈的创作或者说传统舞蹈的创作在今天需要的是想象而不是迷思”“《只此青绿》创造了一个新的叙事表达方式,充满想象,不是纠结于旧的、原来的传统,不是纠结于己有的古典舞本身的动作体系和样式”可知,要敢于想象,大胆开创新思路,不纠结于旧的、原来的传统。
根据材料一“古今两个时空的对话”“从纵向上跨越时空达到了今天和古代的共情”,材料二“古今对话的盛行之风从《中国诗词大会》开始,刮起了一阵全民温习中华传统文化之风……这种古今对话的沉浸式戏剧给大众普及《尚书》《楚辞》等流传千古的典籍故事,对话古代先贤,体会历史的厚重”可知,要与时俱进,采用类似古今对话这样的创新视角进行创意表达,让观众能够沉浸式欣赏,达到今古共情。
根据材料二“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创作自己理解的国潮……其代表作《醉成都》,上演了中国传统乐器大合奏,再配上考究的服饰、卷轴的创意拍摄手法,构成了如同画卷般的画面。传统文化元素的视听语言,又融入年轻人喜爱的说唱元素,俏皮地呈现出鲜活的成都市井风貌”“只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古典艺术也能焕发生机”可知,要调动年轻人个人创作的积极性,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采用多样的表达形式,赋予传统文化时代生命力。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屋顶上的轻骑兵(节选)
[法]让·吉奥诺
年轻的医生向昂热洛叙述了霍乱是怎样在锡斯特龙爆发的。他讲了在人心惶惶中,专区政府如何尽力做工作,他们如何被一个骑马跑来的宪兵告知,在这山谷里发生了可怕的事;他如何被授予全权来到一个难以名状的死人堆里。他派了一个牧童去送信,让派十个士兵带些生石灰来掩埋尸体。
“不过,谁知道这孩子能不能走到锡斯特龙。他也许兜里揣着我的信,倒在一棵染料树底下了。”年轻人说,“最难的是找到吃的,一切都已污染,屋里的任何食品都不能吃。宁愿忍饥挨饿,只是不能没完没了地饿下去。”
“喂!”他说,“我耳朵里听到有声音,您也听到了吗?”那是牲口棚里的声音。“这又是件麻烦事,”年轻人说,“这些牲口三天没吃东西了。我去把它们放出来,关在屋里活活饿死,这不是件愉快的事。那些猪得打死,它们吃死人。”
昂热洛先猛吸一口雪茄:“我不想装得比别人勇敢,我很容易被意外的事吓得魂飞魄散。可我思考十五分钟后,就对危险无动于衷了。如果您不觉得有什么不便,我就和您一起留下来,直到您刚才说的十个士兵来到这里。我可以给您帮帮忙,我不想让您不愉快,不过,您显得精疲力竭了。”
“第一眼看到您,”年轻人眨着眼说,“我就打赌,您十有八九是个大傻瓜。我这赌看来是打赢了。我要是您,就给我这个若扎法山谷握有全权的傻瓜两支雪茄,然后朝德龙方向逃跑,您有可能逃过这场灾难。无论如何,我会试一试,一个人只活一次。我不想瞒您,我实在害怕一个人再在这种鬼地方多呆一夜。您显然比我健壮,我不会强行赶您走的。您无法想象,同人说说话,听人说说话,是多么惬意,我就可以睡着……”
“您休息一下吧。”昂热洛说。“不,”他说,“喝口药就走,有些人临终时会躲到令人难以置信的角落里,我很想救活一两个人……走吧。”
畜栏门一打开羊儿便奔向田野,奔向山里。至于马,绳子一砍断,就奔向小溪,不一会儿,只见它们成群结队,朝羊群的方向奔去了。昂热洛用枪打死了三头发疯的大猪,猪圈的门已被它们咬去一半。年轻人站在一堵小墙上,用刀砍死一头母猪。
“嘿!现在安静极了。”年轻人说。除了鸟儿轻轻飞来飞去,不再有别的声音,也听不到鸟儿喳喳叫。
“我到里面去看看,”年轻人说,“您呆在这里。”“您把我当什么了?”昂热洛说,“再说,我都进去过了;我就是在这里打死老鼠的。”“请原谅,我的王子。”年轻人说。“您在嘲笑我这件干净的紧腰中大衣。”昂热洛心想,“等着瞧,我也会和你一样把它弄脏的。”
“毫无疑问,他们全完了,”年轻人看看面前的尸体说道,“拐拐角角您都看过了吗?”他打开所有的壁橱和洗碗间的矮门,打着打火机,在里面乱翻乱寻。“您在找什么?”昂热洛说,他需要说说话。“最后一个,”年轻人说,“这最后一个可能会爬到不知什么暗角里。这一个可能被救活,应该找到这个人,我来这里不是为了扫一眼的。他们要是有力气,就会藏进意想不到的地方。让我说说话,这样我就有事做了。昨天,我自言自语了一整天。在蒙福罗克村,我在鸽子棚找到一个,就差一刻钟,否则我可以为他做些什么。他藏得太好了,我也许救不活他,但可以为他做些什么,他死的样子也许会好看一些。咳!这里什么也没有,除了一样非常宝贵的东西。”
他拿着一瓶白色液体从洗碗间出来。“烧酒,”他说,“名牌,这是可以偷走的。我已好久没有一滴阿片酊和乙醚了,只剩一丁点儿吗啡。我什么也不对您隐瞒,我有点凑合着给他们治疗。不管怎样,有了这个,就可以好好给他们擦擦身子。我倒是很想找到些填肚子的东西,当然,这是禁忌的。说说话吧。”他说。
他们把屋里上上下下搜了个遍,年轻人连旮旯儿也都搜索了。
他们在其中一所房子里发现一个人,他躲在贮藏室的谷袋后面,缩成一团,不停呕吐,膝盖上满是白乎乎的粥状物。“算我们倒霉!”年轻人说,“我们不是来这里玩的。抓住他的肩膀。”他们把他放到贮藏室的地上。他的腿抽搐着,必须使劲把它们按住。“在这欧石南扫把上,给我砍下一小块木头来。”年轻人边说边从鞍囊上拉出些棉絮,擦那人嘴巴。昂热洛一直还没碰过病人,他非常厌恶地把他拉出躲藏的地方。“把他的裤子解开,”年轻人说,“脱下来。用酒精擦他的小腿和大腿,使劲儿。”他在病人的嘴里已倒了些烧酒,病人发出极其刺耳的喘息声和极其干涩的打嗝声。昂热洛急忙照办。从他的胃里嗳出大口大口的气体,他的脸颊随之一鼓一鼓。他竭尽全力,用烧酒擦揉病人的小腿和大腿,但它们依然发青和冰冷,最后,他听见年轻人叫他停下来,说是无济于事了。
“没有一个能让我救活。”年轻人说了。昂热洛没发觉自己跪在尸体旁,双手平放在布满牛奶大米粥状物的大腿上。“许多人不想得病都得了,”年轻人说,“您以为我的顾客还不够多吗?倒点烧酒在手上。过来。”他打着打火机,将昂热洛满手的烧酒点着。
他们躺到一颗桑树下的枯草上。“见鬼!我累得连抽根您这蹩脚雪茄的劲儿都快没了。”他躺下后说道。“睡吧。”昂热洛说。“您以为这么容易睡着吗?”年轻人说,“除非有位奶妈握住我的手,否则,我这辈子恐怕不可能再睡觉了。”昂热洛看见年轻人泪水盈眶,不禁目瞪口呆。当然,他既不敢把手给他,甚至也不敢继续看他。下午即将过去,一片灰雾笼罩着大山,堵住了道路通往的远方,四周一片岑寂。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轻的医生孤身一人奔波在疫区的村落,从死人堆里全力寻找幸存者,瘟疫、劳累、饥饿、痛苦也使他挣扎在死亡的边缘。
B.昂热洛坦率而又勇敢,他毫不掩饰内心对瘟疫的惧怕,却又主动留下来帮助年轻的医生,即使被年轻人讥笑为“大傻瓜”也不在意。
C.救人的同时,他们也没有忘记被关在牲口棚里的动物,将羊和马放归自然,又把那些发疯的猪打死,表现了他们的善良与理性。
D.一方面要搜寻可能的幸存者,另一方面又缺医少药,这种抢救低效而又徒劳,虽然最终没能救活一个人,却也不是毫无意义。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年轻人不停地说话,有时啰里啰嗦,甚至自言自语,这种描写有力塑造了人物形象,突出展现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B.文中对遭受霍乱而死去的村民家的惨状没有多少具体描写,但是两个年轻人的交谈以及牲口棚里动物三天无人喂养等情节,却从侧面表现了瘟疫为害之甚。
C.文章注重伏笔与照应的运用,如年轻人从洗碗间翻出烧酒的情节为下文作了铺垫,呼应了后文用烧酒救治危急病人以及点着烧酒为昂热洛消毒等情节。
D.结尾短短几句,以灰雾弥漫吞噬一切的阴沉、昏暗、苍茫的薄暮景象,渲染了冷寂、沉重、凄凉的氛围,简洁的景物描写更增添了小说浓重的悲剧色彩。
8.文末写到“昂热洛看见年轻人泪水盈眶”,请分析年轻人此时内心的感受。
9.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寂静的山村”还是“年轻的医生”?为什么?
【答案】6.B 7.A 8.①村民感染霍乱集体死亡的场景让他悲痛、恐惧、压抑; ②没能救活一个人的结果让他无奈、愧疚。 9.选《寂静的山村》。理由:①以地点为标题,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 ②山村因村民染病死亡而“寂静”,表现了瘟疫肆虐造成的灾难之重。 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选《年轻的医生》。理由:①以人物为标题,明确了本文的主人公,可突出人物形象。 ②串起了主要故事情节,本文所写的“放生、搜寻、救人”等情节主要围绕“年轻的医生”展开。 ③体现小说主旨,寄托了作者对灾难面前明知无望却又恪尽职守的“年轻医生”的崇敬之情。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B.“即使被年轻人讥笑为‘大傻瓜’也不在意”说法错误,原文为“我就打赌,您十有八九是个大傻瓜。我这赌看来是打赢了。我要是您,就给我这个若扎法山谷握有全权的傻瓜两支雪茄,然后朝德龙方向逃跑,您有可能逃过这场灾难。无论如何,我会试一试,一个人只活一次”,表面上似乎年轻人讥笑昂热洛为“大傻瓜”,其实是在赞扬昂热洛的勇敢。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甚至自言自语”说法错误,原文为“昨天,我自言自语了一整天”,“自言自语”是没有遇到昂热洛之前的状态,选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都是年轻医生对昂热洛说的,并不是自言自语。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人物心理的能力。
结合“他如何被授予全权来到一个难以名状的死人堆里。他派了一个牧童去送信,让派十个士兵带些生石灰来掩埋尸体”“我不想瞒您,我实在害怕一个人再在这种鬼地方多呆一夜”“毫无疑问,他们全完了”“除非有位奶妈握住我的手,否则,我这辈子恐怕不可能再睡觉了”可知村民感染霍乱集体死亡的场景让他悲痛、恐惧、压抑;
结合“没有一个能让我救活”可知没能救活一个人的结果让他无奈、愧疚。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可以选《寂静的山村》。
“年轻的医生向昂热洛叙述了霍乱是怎样在锡斯特龙爆发的”“嘿!现在安静极了”,“寂静的山村”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他如何被授予全权来到一个难以名状的死人堆里。他派了一个牧童去送信,让派十个士兵带些生石灰来掩埋尸体”“嘿!现在安静极了”“毫无疑问,他们全完了”,山村因村民染病死亡而“寂静”,表现了瘟疫肆虐造成的灾难之重。
“寂静的山村”设置了悬念,山村为什么会寂静?引发读者好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可以选《年轻的医生》。
“年轻的医生”是本文的主人公,选文讲述了他来到一个发生瘟疫的村庄救助病人的故事,以人物为标题,明确了,可突出人物形象。
该标题可以串起主要故事情节,“畜栏门一打开羊儿便奔向田野,奔向山里。至于马,绳子一砍断,就奔向小溪,不一会儿,只见它们成群结队,朝羊群的方向奔去了”“这最后一个可能会爬到不知什么暗角里。这一个可能被救活,应该找到这个人,我来这里不是为了扫一眼的……他藏得太好了,我也许救不活他,但可以为他做些什么”“。他竭尽全力,用烧酒擦揉病人的小腿和大腿,但它们依然发青和冰冷,最后,他听见年轻人叫他停下来,说是无济于事了”,本文所写的“放生、搜寻、救人”等情节主要围绕“年轻的医生”展开。
该标题能更好体现小说主旨,“只剩一丁点儿吗啡。我什么也不对您隐瞒,我有点凑合着给他们治疗”“这最后一个可能会爬到不知什么暗角里。这一个可能被救活,应该找到这个人……我也许救不活他,但可以为他做些什么”,虽然明知希望渺茫,可是年轻的医生还是恪尽职守,尽力搜寻可能活着的人,尽力给与治疗,寄托了作者对“年轻医生”的崇敬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光熊,浙江嘉兴人。乾隆十二年举人,考授中书,充军机章京。累擢户部郎中。三十二年,从明瑞赴云南,授盐驿道。母忧归坐失察属吏科派夺职服阕以员外郎起用仍官户部。历江西按察使、甘肃布政使。四十九年,石峰堡回民作乱,筹画战守,储设饷需具备。以前江西巡抚郝硕迫索属吏事觉,同官多获谴,光熊亦缘坐夺官,留营效力。事平,用福康安荐,起为安徽按察使。荐擢湖南巡抚,调山西。
时议河东盐课①改归地丁②,光熊疏言:“河东盐行山、陕、河南三省,商力积疲,易商加价,俱无所济。若课归地丁,听民贩运,无官课杂费、兵役盘诘、关津留难,较为便宜。”允之。五十七年,上幸五台,各疆吏先后奏陈,自盐课改革后,价顿减落,民便安之。诏嘉光熊调剂得宜,赐花翎、黄马褂,署工部侍郎。五十九年,署云南总督。明年,大塘苗石柳邓叛扰铜仁,光熊赴松桃防御,苗匪急攻松桃、正大,不得逞。旋赴铜仁治饷需,偕总督福康安治军设防,规画称旨,命留贵州巡抚任。
嘉庆二年,事平,奏请铜仁、正大改建石城,以资捍卫,从之。会仲苗又起,偕总督勒保督率镇将,联合滇、黔、楚、粤诸军剿抚。仲苗平,偕勒保奏上善后四事,请随征武举、武生及乡勇,就近补充弁兵余丁,给难民栖止、牛具费用,清釐田亩,靖苗、汉之争。自军兴以来,凡所措置,多邀嘉许。勒保移师入川,善后专任光熊。三年春,复疏请申禁汉民典买苗田,及重债盘剥,驱役苗佃;禁客民差役居摄苗寨;酌设苗弁,以资管束。悉报可。五年,诏光熊治理有声,年近八旬,召授兵部侍郎,寻擢左都御史。六年,卒,上念前劳,赐祭一坛。
(节选自《清史稿·冯光熊传》)
【注】①盐课:盐税。②地丁: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忧/归坐/失察属吏科派/夺职服阕/以员外郎起用/仍官户部
B.母忧归/坐失察属吏科派/夺职/服阕/以员外郎起用/仍官户部
C.母忧归/坐失察属吏/科派夺职/服阕以员外郎/起用/仍官户部
D.母忧/归坐/失察属吏/科派夺职/服阕以员外郎/起用仍官户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书,官名,清沿明制,于内阁置中书若干人;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等;由举人考授,或由特赐。
B.花翎,清朝以孔雀羽制成拖在帽后表示官品的冠饰;花翎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以三眼花翎为最贵。
C.嘉庆,清代仁宗皇帝年号;因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故后世常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谓,如嘉庆皇帝。
D.赐祭,古代葬制,高级官吏死后,皇帝按照其官阶或功劳大小赐给祭品、祭文,或遣使往祭,规格不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光熊曾受贪官牵连,亦得名臣赏识。他曾因江西巡抚郝硕向下属索贿事发而被免去官职,后来又因福康安举荐而起用为安徽按察使。
B.冯光熊进行盐税改革,取得不凡业绩。他在任职山西期间,上奏将河东盐税改归地丁获准,施行之后颇见成效,皇帝赞誉其调剂得宜。
C.冯光熊参与平定苗乱,安定边疆有功。西南苗民几次起兵作乱,冯光熊每当受命参与剿抚,总是积极谋划,主动出击,取得不俗战绩。
D.冯光熊体恤苗乡百姓,善于化解矛盾。他提出的严禁汉人私买苗地、盘剥奴役苗人及苗人治苗这些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举措,均被采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上幸五台,各疆吏先后奏陈,自盐课改革后,价顿减落,民便安之。
⑵自军兴以来,凡所措置,多邀嘉许。
14.《清史稿》有论曰:“冯光熊治苗疆善后,皆一时疆臣之能举其职者。”请根据原文,概括分析嘉庆二年冯光熊“治苗疆善后”的措施。
【答案】10.B 11.C 12.C 13.(1)皇帝亲临五台,各地方官吏陆续上奏陈述,自从盐税改革后,盐的价格立刻降低,百姓稳定安适了。
(2)自从开战以来,凡是(冯光熊做出的)安排处置,大都取得(皇上的)称赞。 14.①加强军事力量,改建石城以加强防守,随征乡勇以补充军丁;②安抚地方百姓,给难民提供栖息之地、生产之具,清釐土地;③加强民族团结,弥合苗、汉纷争。(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因为母亲的丧事回家,因为下属摊派钱财疏于督查,被夺去官职。守丧期满除服,以员外郎的身份被起用,仍担任户部郎中。
“母忧”是“归”的原因,中间不用断开,据此排除AD。
“坐”是“因……犯罪”的意思,“失察属吏科派”是“坐”的内容,不能断开;而“夺职”是“坐”的结果,要单独成句,据此排除C。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错,元朝之前的汉,唐,宋三朝及一些割据政权的皇帝,都非常喜欢用多个年号,比如汉武帝一生有11个年号,唐高宗一生也有14个年号。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主动出击”错,与文无据。原文是“旋赴铜仁治饷需,偕总督福康安治军设防,规画称旨,命留贵州巡抚任”“会仲苗又起,偕总督勒保督率镇将,联合滇、黔、楚、粤诸军剿抚”,没有说“主动出击”。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幸”,皇帝亲临;“疆吏”,守卫边疆的小吏;“奏陈”,上奏陈述;“便安”,便利安稳。
(2)“军兴”,军事行动的开始,可翻译为“开战”;“措置”,安排处置;“邀”,取得;“嘉许”,称赞。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嘉庆二年冯光熊‘治苗疆善后’的措施”“的提示,答题区间在原文的“嘉庆二年,事平,奏请铜仁、正大改建石城,以资捍卫,从之。会仲苗又起,偕总督勒保督率镇将,联合滇、黔、楚、粤诸军剿抚。仲苗平,偕勒保奏上善后四事,请随征武举、武生及乡勇,就近补充弁兵余丁,给难民栖止、牛具费用,清釐田亩,靖苗、汉之争。自军兴以来,凡所措置,多邀嘉许”。然后分点作答即可。
根据“事平,奏请铜仁、正大改建石城,以资捍卫”“请随征武举、武生及乡勇,就近补充弁兵余丁”,这两点建议都是从加强军事力量角度提出的。
根据“给难民栖止、牛具费用,清釐田亩”,意思是:给难民栖息、耕牛和农具的费用,清查田地数量,可见这是安抚地方百姓的措施。
根据“靖苗、汉之争”,弥合苗族和汉族的战争,这是加强民族团结的措施。
参考译文:
冯光熊,是浙江嘉兴人。乾隆十二年中了举人,以举人身份考取功名,被授予内阁中书,担任军机处章京一职。多次提拔为户部郎中。三十二年,从明瑞到云南任职,被授予盐驿道官职。因为母亲的丧事回家,因为下属摊派钱财疏于督查,被夺去官职。守丧期满除服,以员外郎的身份被起用,仍担任户部郎中。历职江西按察使、甘肃布政使。四十九年,石峰堡的回民发生叛乱,他为交战和防守出谋划策,储备粮草和军用设备一应俱全。因为前江西巡抚郝硕迫害下属的事情曝光后,同官僚的人多遭受贬谪,冯光熊也因此被夺去官职,但仍留在军营效力。事情平息后,因为福康安的推荐,启用为安徽按察使。被推荐提拔为湖南巡抚,调任山西。
当时商议把河东的盐税改归到地丁税里,冯光熊上书说:“河东盐税的范围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商力疲惫,动不动就加价,没有什么好处。如果把盐税归到地丁税里,允许百姓私自贩卖,没有官税杂费,兵役盘问,渡口刁难,是比较方便的。”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五十七年,皇帝亲临五台,各地方官吏陆续上奏陈述,自从盐税改革后,盐的价格立刻降低,百姓稳定安适了。皇帝诏见嘉奖了冯光熊,认为他改革得很合理,赐给他花翎和黄马褂,代理工部侍郎。五十九年,代理云南总督。明年,大塘苗石柳邓叛扰乱铜仁,冯光熊前往松桃防御,苗匪又急着攻打松桃、正大,没有得逞。冯光熊又立刻到铜仁整治军资,和总督福康安一起整治军队设置防御,出谋划策符合上意,命令他留在贵州担任巡抚。
嘉庆二年,苗族事件平息后,冯光熊又上奏请求把铜仁、正大改建成石城,来帮助防御,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适逢仲苗又起兵,他和总督勒保一起率领军队镇压,联合滇、黔、楚、粤各路军队一起围剿安抚。仲苗平定后,和勒保一起上奏需要妥善处理的四件事,请求直接征收武举、武生和乡勇,就近补充弁兵余丁,给难民栖息、耕牛和农具的费用,清查田地数量,弥合苗族和汉族的战争。自从开战以来,凡是(冯光熊做出的)安排处置,大都取得(皇上的)称赞。勒保转移军队进入川地,专门任用冯光熊来妥善处理事情。三年春,又上奏请求禁止汉民抵押买卖苗人田地,以及通过重大债务利加利地剥削苗族佃户;禁止外地百姓差使居住代理苗寨;酌情设置苗族首领,来帮助看管约束苗族。皇上回复都同意。五年,皇上下诏,因为冯光熊治理有名望,年龄将近八十,授予兵部侍郎官职,不久又升官左都御史。六年,去世,皇上念他身前有功劳,皇帝敕使前往祭奠。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中,对“春花秋月”之美好景象,作者却一反常情,期盼它早日“了”却,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不仅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而且暗示此情此景多次出现,深切表达出词人的欣慰之情。
C.李煜在“应犹在”与“朱颜改”的矛盾旋涡中越陷越深,在物是人非的落差对比中难以自我救赎,亦在此过程中演绎着人生的“突围”之美。
D.“月明中”的“故国”只属于江南的那些较少忧虑的日子,最多也只是浮现在李煜“不堪回首”的记忆中,而且是他不忍心“触碰”的回忆中。
16.请简要赏析尾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答案】15.B 16.①使用比喻修辞,将忧愁比作江水,化抽象为具体,点出忧愁之多、之深;②使用设问修辞,有问有答,突出情感,引人深思;③以间接抒情作结,表达心中的忧愁;④语言上,生动形象。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 “深切表达出词人的欣慰之情”错误。应该是深切表达出词人的亡国 之痛。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能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但显示了愁恨的悠长长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句不直接言“愁”,却以奔腾的江水比喻,这样以间接抒情结尾,更加含蓄蕴藉,仿佛这愁绪太多、太深也太广,无法用语言表达,只留下百般滋味在心头。
全句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诗人经常在作品中用猿的叫声来烘托凄清、孤寂的氛围,唐诗中这样的例子就有不少,如“_______,_______”。
【答案】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皆、须臾、蜉蝣、渺、沧、粟、啸、渚、鹃。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
除夕的日子要重新封窗。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机。过了年,春天就到了,是应该______地开着花迎接它。于是,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风景、传说、戏文都搬到窗上。
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有一年,竟也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____________。
去年我买了一套胶州秧歌人物的窗花,共十二张,有小嫚、扇女、翠花、鼓子等,人物____________,动作鲜活动感。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小区喇叭里响着热闹的《春节序曲》,屋角的红灯笼在风里晃动着。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____________。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红红火火 大快人心 栩栩如生 容光焕发
B.红红火火 皆大欢喜 栩栩如生 神采飞扬
C.风风火火 大快人心 惟妙惟肖 神采飞扬
D.风风火火 皆大欢喜 惟妙惟肖 容光焕发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把风景、传说、戏文都搬到窗上,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
B.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风景、传说、戏文都搬到窗上。
C.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把风景、传说、戏文都搬到窗上。
D.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把风景、传说、戏文都搬到窗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
20.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
【答案】18.B 19.A 20.语句中运用了三个设问,从而引出了本文的写作对象窗花,强调了作者对窗花的喜爱之情。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红红火火:形容旺盛或经济优渥的生活。风风火火:①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②形容很活跃、很有劲头。本处是说春天花开的颜色和状态,所以选用红红火火。
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心里非常痛快。皆大欢喜:大家都很满意、高兴。常用来表示圆满的结局。本处指自己剪的窗花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大家都很高兴,所以选用皆大欢喜。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本处指这套窗花中的人物非常的逼真,所以选用栩栩如生。
容光焕发:脸上发出光彩。形容人身体健康、精神振奋。神采飞扬:形容精神饱满、神情昂扬的样子。本处指窗花上的舞者精神饱满,所以选用神采飞扬。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句话有三处语病:一,“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结构混乱,前面句子的主语为“人们”,所以这句话的主语应也应为“人们”,可改为“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二,“风景、传说、戏文都搬到窗上”结构混乱,前面句子的主语为“人们”,所以这句话的主语也应为“人们”,可改为“把风景、传说、戏文都搬到窗上”;三,“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风景、传说、戏文都搬到窗上”语序不当,应该为“把风景、传说、戏文都搬到窗上,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
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本语句运用了三处设问,即“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通过这三处设问从而引出了本文的写作对象“窗花”。窗花能够“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表达了作者对窗花的喜爱之情。
七、选择类
2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B.礼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六经”,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没有《论语》。
故选D。
2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①自牧归荑(赠送) ②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为) ③苍山负雪(背)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贤明)
B.①士大夫之族(类) ②举酒属客(嘱咐) ③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④而绝江河(横渡)
C.①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②一尊还酹江月(酒杯) ③却坐促弦弦转急(紧、促) ④极天云一线异色(天边)
D.①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 ②术业有专攻(攻克) ③而闻者彰(彰显)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过来)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我欲因之梦吴越”的“因”:依据。句意: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
“苍山负雪”的“负”:覆盖着。句意:苍茫的大山被积雪覆盖。
B.“举酒属客”的“属”:通“嘱”,致意,引申为劝酒。句意: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
C.正确。
D.“术业有专攻”的“攻”:学习、研究。句意:学问技艺各有专长。
“去来江口守空船”的“来”:留下。句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
“而闻者彰”的“彰”:清楚。句意: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故选A。
23.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①郯子之徒(徒弟)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所思慕的人)
③樯橹灰飞烟灭(挂帆的桅杆) ④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
⑤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⑥不知东方之既白(天明)
⑦越陌度阡(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⑧曲罢悯然(怜悯的样子)
⑨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色单衣,唐代官职高的服色为青) ⑩采之欲遗谁?(留下)
A.①④⑥⑨ B.②④⑥⑩ C.②③④⑥ D.①⑤⑦⑨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徒:一类人,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句意:郯子这些人。
⑦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句意: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
⑧悯然:忧郁的样子。句意:她弹完后,露出忧郁的样子。
⑨青衫:唐代官职低的服色。句意: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⑩遗:赠送。句意: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
排除①⑦⑧⑨⑩。
故选C。
八、材料作文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赫尔博斯说:“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黑塞说:“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阅读经典对每个人来说,是如此重要和美好的一件事,对青年尤其如此。然而,在忙碌功利而多元化的今天,阅读经典似乎不再那么重要。
复兴中学要开展一次以“经典长伴,书香润心”为主题的读书报告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说说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本次作文与“阅读经典”有关。首先分析三则名言。赫尔博斯把“图书馆”与“天堂”关联,表明他认为阅读是件幸福的事,的确,在图书馆安安静静地读自己喜欢的书,谁能说这不是一种幸福呢?卡尔维诺则告诉我们,要阅读“经典”,而且要“重读”,这就把阅读的对象明确为经典作品,并且明确了阅读经典的方式之一——重读。我们还需要思考为何他提倡要“重读”,这表明经典非常有价值,值得我们反复读。黑塞提倡读“杰作”,“杰作”当然包括“经典”,他还用对比的方式告诉我们读杰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读那些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算不得阅读,那种文章内容和思想价值与经典不可同日而语。黑塞也告诉了我们阅读杰作的方法,首先态度要认真,其次要舍得花力气、下功夫,这与卡尔维诺的“重读”经典异曲同工。
接着材料对上述内容做了总结,前一句话中的“重要”“美好”是对阅读经典价值和感受的概括,这里特别提到了青年,青年正是养成阅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培养阅读经典的习惯,学会阅读经典的方法,一定会让我们受益无穷。第二句话表明了阅读经典的现状,“忙碌”“功利”“多元”,这些都阻碍着人们对经典的阅读,但其实“忙碌”是借口,我们总能抽出时间玩手机;“功利”是短视,阅读经典虽然不能够帮助我们得到金钱权势,却会丰富我们的精神,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富有;“多元”需要选择,经典应当成为你永远不变的热爱。
任务要求是写一篇发言稿,注意发言稿的格式。注意发言主题是“经典长伴,书香润心”,关键词“经典”,一定要突出出来;“长伴”“润心”是阅读经典的意义,行文中要有所体现。还要注意是“读书报告会”,也就是要结合你自己阅读经典的体会来写。
行文构思上,可以谈当下的阅读现状,用数据显示我们中国人阅读的数量少,尤其是经典阅读更少,在十大读不下去的书籍中,很多经典赫然处在榜首。接着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分析经典的价值,阅读经典的意义,尤其是对自己的影响,呼吁同学们要多读经典。然后可以给出阅读经典的方法,如自己是如何阅读的,重读、做读书笔记、写心得等都是阅读经典的好方法,明确阅读经典是需要花时间、下功夫才能有所得的。最后将阅读经典与青年成长乃至国家振兴联系起来,号召大家阅读经典,让经典长伴,书香润心。
立意:
1.岁月沧桑变,经典永流传。
2.阅读经典,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3.经典长相伴,书香我润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6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