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环境的保护巩固练习
展开【精编】第三节生态环境的保护-2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1.桑基鱼塘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建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如图为某桑基鱼塘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桑树.蚕.鱼等生物成分
B.桑基鱼塘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
C.与热带雨林相比,桑基鱼塘自我调节能力弱
D.该生态系统的建立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越好
B.比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
C.设计的主要原理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D.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
3.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 D.系统整体性原理
4.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很多地区在桑园中种植大豆运用了轮种技术
B.“过腹还田”可实现能量的良性循环和多途径利用
C.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属于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
D.屠宰场利用废血提取生产凝血酶属于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
5.“生物围2号”是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下列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A.农田秸秆作为动物的饲料 B.人与动物类尿分解后返回农田
C.生活污水处理后循环利用 D.人工照明满足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6.下列观点不符合农业生态工程设计思路的是( )
A.循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 B.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
C.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 D.以高能耗获得农业的高产量
7.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B.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物种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C.北京窦店村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建立了良好的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程序
D.我国的生态工程应该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
8.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原理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有关实例 |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
A | “无废弃物农业” | 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B | “三北防护林” | 违反物种多样性原理 |
C | 过度放牧 | 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 |
D |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 违反系统整体性原理 |
A.A B.B C.C D.D
9.根据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系统工作最可靠的是 ( )
A. B.
C. D.
10.位于胶东半岛的昆嵛山林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曾大规模营造马尾松纯林,结果遭到松干蚧的毁灭性打击。这一事例说明,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必须遵循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 D.整体性原理
11.沼气工程是我国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推广的一种生态工程,它遵循的原理是 ( )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2.长期使用化肥可使土壤酸碱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并污染环境。下列修复和改良酸碱化土壤的措施中,不属于生物工程措施的是( )
A.设计构建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的现代农业种植体系
B.增施有机肥,种植耐酸碱的农作物,秸秆还田
C.施用化学改良剂或一些矿质肥料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D.分离和筛选耐酸碱的微生物作为功能菌制成微生物肥料
13.下列不符合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说法是( )
A.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
B.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是土壤微生物群的构建和植被恢复
C.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人类提供游览胜地
14.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 )
选项 | 有关实例 |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
A | 无废弃物农业 | 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B |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 | 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
C |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 | 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 |
D |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 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
A.A B.B C.C D.D
15.有位农民在自家庭院里搞了一个小生态农业,使0.25亩的庭院创收达几万元。其物质和能量流动如下图所示,下列对该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系统中,葡萄一蚯蚓一鸡一猪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B.该系统体现了物质.能量多级利用
C.该系统内蚯蚓和甲烷菌为分解者
D.该系统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6.下列现代生物科技所依据的原理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全能性 B.基因工程技术——基因重组
C.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细胞核移植 D.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
17.如图是我国北方“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日光温室的增温效应对蔬菜等作物和猪禽的生长都是有利的
②温室内的植物为动物提供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③温室的高温会抑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不利于沼气的产生,所以需适当降温
④沼液和沼渣是蔬菜的良好肥料,有助于减少蔬菜的病虫害
⑤如果使用可以用燃料加热的玻璃温室,则农业的综合效益会更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生态工程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废弃物农业”主要遵循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珊瑚虫和藻类通过共生实现“1+1>2”,主要遵循的是协调与平衡原理
C.“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现象,违反的是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
D.太湖中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违反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解答: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而蚕.鱼属于消费者,A错误;
B.桑基鱼塘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B正确;
C.与热带雨林相比,桑基鱼塘的组成成分分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弱,C正确;
D.桑基鱼塘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故选A。
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农业是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
解答: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不是越多越好,且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越多,A错误;
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B正确;
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C正确;
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D正确。
故选A。
3.【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解答:
由于单一人工林中物种种类太少,而天然人工混合林中物种种类多,所以前者抵抗力稳定性差,易受害虫危害,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故选B。
4.【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5.【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圈2号是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是如何运作,并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态环境的条件。
解答:
ABC.农田秸秆作为动物的饲料.人与动物类尿分解后返回农田.生活污水处理后循环利用,体现了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利用等方面,ABC正确。
D.“生物围2号”中的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光能来自太阳光,D错误。
故选D。
6.【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7.【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8.【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
A.无废弃物农业使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
B.三北防护林中部分地区种植了单一品种的植株,出现大面积死亡的现象,违反了物质多样性原理,B正确;
C.过度放牧超过了草原的环境承载力,违反了协调与平衡的原理,导致草原荒漠化,C正确;
D.前面造林,后面砍林违反了整体性原理,D错误。
故选D。
9.【答案】D
【解析】
分析结构示意图,A表示集中式,B.C表示环式,D表示分布式,而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可以使系统结构和功能优化。
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①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②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解答: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物种多样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大规模营造马尾松纯林,物种数量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容易受虫害的威胁,这种做法违背了物种多样性原理,B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
实施沼气工程,主要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是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故选D。
1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工程是利用生物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设计和改造生物的结构与功能,以便绿色.高效.经济地制造各种产品的新型学科,是生命科学从实验室研究通向工业生产的桥梁。生物工程包括五大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生物反应器工程。
解答:
A.设计构建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的现代农业种植体系,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属于生态工程,A正确;
B.增施有机肥,种植耐酸碱的农作物,秸秆还田,符合生态工程所遵循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正确;
C.施用化学改良剂或一些矿质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轻或消除盐碱危害作用属于化学修复方法,不属于生物工程,C错误;
D.分离和筛选耐酸碱的微生物作为功能菌制成微生物肥料,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功能菌作为分解者,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属于生物工程,D正确。
故选C。
13.【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解答:
A.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A正确;
B.土壤微生物群的构建和植被恢复是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的关键的措施,B正确;
C.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正确;
D.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D错误。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
A.无废弃物农业使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
B.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使物种数目增加,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B正确;
C.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是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
D.前面造林,后面砍林是违反了整体性原理,D错误。
故选D。
15.【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解答:
A.该生态系统中,葡萄→蚯蚓→鸡→猪不是捕食食物链,蚯蚓属于分解者,A错误;
B.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B正确;
C.蚯蚓.甲烷菌等都直接或间接从枯枝败叶中获得能量,均属于分解者,C正确;
D.该系统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正确。
故选A。
16.【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生态工程的原理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解答:
A.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A正确;
B.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
C.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生态工程的原理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D正确。
故选C。
17.【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四位一体”模式把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及日光温室有机结合在一起。人畜粪便及时进入沼气池,解决了沼气发酵原料,而且净化了环境;沼气池为棚菜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料,蔬菜日光温室和与之相连的暖畜禽舍间,又形成了CO2和O2的互补;日光温室的适宜温度为猪禽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保证沼气池正常运转,常年产气。从而在有限的土地上,科学.高效地利用时间.空间.小气候.人力.物力等资源,实现了能源生态系统中物流和能流的良性循环,达到了能源.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解答:
①日光温室的增温效应促进分解者的活动,为植物提供了矿质元素,同时为猪禽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①正确;
②温室内的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②正确;
③温室的高温会促进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③错误;
④沼液和沼渣是蔬菜的良好肥料,有助于减少蔬菜的病虫害,④正确;
⑤使用可以用燃料加热的玻璃温室,不符合我国国情,⑤错误。
故选C。
18.【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含义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例如“无废弃物农业”。(2)协调与平衡原理的含义是: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容纳量),即环境所能养活的种群数量。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3)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的含义是: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个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的含义是: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变系统功能的目的。例如我国南方水网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4)整体性原理的含义是: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例如: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及收入等。
解答:
A.“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主要遵循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
B.珊瑚虫和藻类通过共生实现“1+1>2”,主要遵循的是系统整体性原理,B错误;
C.“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现象主要是农民的生计得不到保证所致,违反的是整体性原理,C 错误;
D.太湖中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说明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违反的是协调与平衡原理,D错误。
故选A。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4章 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第三节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4章 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第三节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后测评,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后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俗话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4章 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第三节 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4章 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第三节 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某农户家庭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