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二轮专题复习】2023年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备考学案——古诗文填空默写(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
古诗鉴赏意境分析(原卷版)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4.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 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4.答题示例:
早 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古诗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左迁”的意思是 。
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3.赏析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阅读
听流人水调子①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释】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②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③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4.首句用“孤舟”“微月”和“枫林”三种景物,营造了 的意境。
5.尾句的“泪痕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说说你是如何理解题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壮词”的?
8.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壮观场面,并说说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9.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诗中画线句子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
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的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12.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唐)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请为上面这首诗歌设计微电影镜头脚本。
镜头脚本设计 | ||||
镜头 | 画面内容 | 拍摄技巧 | 配乐 | 预期效果 |
1 | ① | 固定镜头,人物出场 | 告别声 | 表达②之情。 |
2 | 两岸绵延的高山之间,小舟顺水疾行而去。 | 摇动镜头,由近及远 | 水流声 | 表现友人远去时的景象。 |
3 | 主人公酒醉微醒,由近及远,望向友人的方向。 | 固定镜头,人物出场 | 水流声 | 表达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 |
4 | 乌云密布,画面逐渐模糊。 | 摇动镜头,逐渐虚化 | ③ | 营造出黯淡、凄清之景。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暮春即事
周敦颐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3.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14.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古诗文阅读
过山农家
顾况①
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③焙茶④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顾况(727-815) ,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15.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按走访顺序,依次选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等镜头。
B."莫嗔”二字,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表现了山农的爽直性格。
C.“却喜”二字,道出了山农对雨后天晴,能翻晒谷子的喜悦。
D.作者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
16.抖音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
抖音脚本(部分)
| 画面内容 | 画面声音 | 预期表达效果 |
板桥人渡泉声 | 山溪、木板桥、诗人 | ① | 山间的幽静和诗人的心旷神怡 |
茅檐日午鸡鸣 | 茅屋、阳光、人、鸡 | 悠长的鸡鸣声 | ② |
1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小题。
小园(其一)①
陆游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②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
【注释】①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陆游在浙江山阴三山居住时,写的一首田园诗。②柘(zhè):树名,其叶可养蚕。
(1)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 ”“斜径”等景物,营造一种 的氛围。
(2)“卧读陶诗未终卷“中“卧”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3) 请你从下面两个选项中选择.项填入尾句□□处(填序号),并说出理由。
A.捉虾
B.锄瓜
你的选择是( ),理由:
阅读许浑①的《夜归丁卯桥②村舍》,完成各题。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③低水槛④,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释】①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②丁卯桥:地名。③紫蒲:紫色的蒲草。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18.“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赏析。
19.“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虞山王石谷
恽格
东望停云结暮愁,千林黄叶剑门秋。
最怜霜月怀人夜,鸿雁声中独倚楼。
20.下列哪首诗歌与本诗所描绘的意境相似?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渔家傲·秋思》 B.《野望》 C.《月夜忆舍弟》
答:我选( )
理由:
21.“最怜霜月怀人夜”一句中的“怜”字饱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2.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①地白②树栖鸦,冷露③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①中庭:即庭中,庭院中。②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③冷露:秋天的冰冷的露水。
(1)诗歌前两句写 (景),后两句写 的心情,营造出一种 的氛围。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的画面。
23.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题。
《春日五首》其一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 晓枝。
(注)霁:雨过天晴。
(1)下列诗句中,与“一夕轻雷落万丝”所描绘的雨的情态最相近的一句是( )
A.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为诗句空缺处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并结合诗歌加以说明。
A.憩 B.卧
2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赤壁登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 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
(1)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
(2)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2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展现的画面。
(2)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26.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从炼字的角度,简要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的妙用。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27.诗歌鉴赏
赠少年 (唐)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注释】淮阴市:是商业交换场所,古称“市”,碑立于淮安老城府市口。
(1)这首诗写出了洞庭湖秋天景物 的特点。
(2)从这首诗的第一、二句来看,诗人是如何表现“客恨”的?
28.诗词鉴赏。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注】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荆谷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瀾水。参见《水经注·渭水》《长安志》卷一六。一作“溪清”。
(1)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描绘了 、 、 等景物。
(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这句话的意境。
【中考二轮专题复习】2023年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备考学案——模考金卷(二)(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二轮专题复习】2023年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备考学案——模考金卷(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中考二轮专题复习2023年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备考学案议论文阅读之论点分析概括解析版docx、中考二轮专题复习2023年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备考学案议论文阅读之论点分析概括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二轮专题复习】2023年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备考学案——模考金卷(一)(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二轮专题复习】2023年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备考学案——模考金卷(一)(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中考二轮专题复习2023年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备考学案模考金卷一解析版docx、中考二轮专题复习2023年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备考学案模考金卷一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二轮专题复习】2023年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备考学案——基础考查之病句修改(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二轮专题复习】2023年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备考学案——基础考查之病句修改(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中考二轮专题复习2023年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备考学案基础考查之病句修改解析版docx、中考二轮专题复习2023年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备考学案基础考查之病句修改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