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分)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 )
A.声速逐渐减小 B.频率逐渐减小
C.振幅逐渐减小 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
2.(2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冰箱保鲜室中的温度约为﹣15℃
B.1000m跑步用时4min
C.正常人脉搏1min跳动10次
D.立定跳远成绩为10m
3.(2分)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4.(2分)下面是“水”的几条“旅行”路线:a.水→冰→水蒸气 b.冰→水→水蒸气 c.水蒸气→水→冰 d.水蒸气→冰→水,你认为“水”的这几条“旅行”路线中可行的是( )
A.只有c B.只有b
C.只有b和c D.四条路线都可以
5.(2分)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6.(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实像
B.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成像越大
C.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
D.潜望镜是由平面镜制作成的
7.(2分)如图中能正确描述人看到水中A点的鱼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8.(2分)截至2022年3月24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工作306个火星日,如图所示是导航地形照相机拍摄到火星车在火星巡视的图片。照相机所成的像是火星车( )
A.缩小的实像 B.缩小的虚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9.(2分)12﹣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长时间上网、玩手机等都有可能导致近视。为了加强全民爱眼意识,我国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如图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的示意图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2分)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水 B.桥 C.人 D.地面
11.(2分)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分别为15m/s和10m/s,则两车都运动10s时间后的路程之比为( )
A.1:1 B.3:2 C.2:3 D.1:3
12.(2分)小明利用分度值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3cm、2.36cm,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5cm B.2.357cm C.2.36cm D.2.4cm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3.(2分)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 发现昆虫。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 不能传声。
14.(4分)小明家新买了一台冰箱,小明告诉妈妈,冰箱是通过制冷剂的 和 来实现制冷的(填物态变化名称)。冰箱使用一段时间后,内部侧壁上会由于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出现白霜,妈妈为冰箱除霜的时候先断电一段时间,等白霜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再用毛巾擦拭就清理干净了。
15.(4分)如图1所示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的量程是 ℃,它的分度值为 ℃。
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但因液柱太细难以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2所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 方向观察(“A”、“B”或“C”),这是利用了 的原理。
16.(3分)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一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 nm. 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 cm。
17.(3分)兔斯基站在平面镜前3m处,它的像到镜子的距离为 m;然后它向镜子靠近了0.5m,则它的像到它的距离为 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 (选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18.(4分)如图,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56门礼炮整齐划一地排列在红地毯上,侧面看如同一门,这是利用光的 原理排列的;地毯是红色的,是地毯 (选填“吸收”或“反射”)红光;礼炮弹采用二次破膜发声原理,可产生低沉而响亮的声音,说明炮声的 低、 大。
19.(3分)小明是集邮爱好者,他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为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 (大于/等于/小于)10cm,此时他观察到的应该是 (正立/倒立)、放大的 (实/虚)像。
20.(2分)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①潭清疑水浅;②林荫下的圆形光斑;③杯弓蛇影;④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鱼。其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的是 ;所成的像是虚像的有: (均选填序号)。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1.(2分)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22.(2分)如图所示,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对应的折射光线。
23.(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水面,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7分)
24.(6分)小龙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
(2)如图甲所示,选取两只相同的棋子做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把棋子放在玻璃板前20cm处,在玻璃板后移动另一只棋子恰好在距离玻璃板 cm处与像完全重合;撤去玻璃板后的棋子,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3)如图乙所示,在三只棋子的正面贴上黑色的大小相同的半圆形图案,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将棋子 (选填“B”或“C”)在玻璃板后方移动可以使半圆形图案重合;实验过程中发现棋子A成的像不够清晰,小龙同学想到两种方案:方案一:用手电筒照射到玻璃板上;方案二:用手电筒照射棋子A正面。你认为 效果更好(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25.(7分)小吴将水充入一个透明塑料模具中,制成“水凸透镜”,并用此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将水凸透镜固定到光具座上,用平行光照射透镜,前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测出水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实验前,将蜡烛置于光具座上,并让烛焰、透镜和光屏中心处于 。
(3)若将蜡烛、水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上时,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与生活中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4)保持图乙中各物体位置不变,将装水的注射器连接上水凸透镜,如图丙所示,缓慢向透镜中注水,水凸透镜厚度增加,光屏上的像逐渐模糊,为使像变清晰,应当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重新呈现的像与之前的像相比 (选填“更大”“更小”或“大小不变”)。同组的小南认为,如果不移动蜡烛和光屏,而将一个度数适当的老花镜紧贴着放在水凸透镜左侧,也能使光屏上的像重新清晰,你认为小南的说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6.(14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 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4+4+5+5=18分)
27.(8分)一辆轿车在广深高速公路上行驶。
(1)如果这辆轿车以图乙的速度行驶,从标志牌处开到广州需要多少时间?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最少需要多少分钟才能到广州?
28.(10分)小马的外婆在外地,端午节小马和爸爸坐火车一起去探望。他们所坐火车长为360m,当火车通过一条隧道时速度为72km/h,如图所示。小马测得火车全部在此隧道内运行的时间为72s。假设火车一直匀速行驶,求:
(1)这条隧道有多长?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多少时间?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分)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 )
A.声速逐渐减小 B.频率逐渐减小
C.振幅逐渐减小 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
【分析】(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但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
(3)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音调和音色不变。
【解答】解:A、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故A错误;
B、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音调不变,故频率也不变;故B错误;
C、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过程中,响度变小,振幅也变小;故C正确;
D、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速度不变,音调不变,频率也就不变;响度变小,振幅也就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综合性较强,考查声音的传播速度和特征等知识;结合对声音特征的认识、传播的速度,可解答此题。
2.(2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冰箱保鲜室中的温度约为﹣15℃
B.1000m跑步用时4min
C.正常人脉搏1min跳动10次
D.立定跳远成绩为10m
【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此题就是估测题题型,知识覆盖面广,应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解:A、冰箱保鲜室中的温度约为3℃,故A错误;
B、1000m跑步用时4min左右,故B正确;
C、正常人脉搏1min大约跳动60次,故C错误;
D、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为2m左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度、速度、脉搏跳动次数、立定跳远成绩的估测,注重学生对理论与实际差异的应变能力的培养。
3.(2分)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解答】解:常温常压下氮是气态的,将牛奶杯内倒入液态氮,液态氮迅速吸热汽化,导致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4.(2分)下面是“水”的几条“旅行”路线:a.水→冰→水蒸气 b.冰→水→水蒸气 c.水蒸气→水→冰 d.水蒸气→冰→水,你认为“水”的这几条“旅行”路线中可行的是( )
A.只有c B.只有b
C.只有b和c D.四条路线都可以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水凝固变成冰,冰升华可以变成水蒸气,“水﹣冰﹣水蒸气”这条路线可行;
b、冰熔化变成水,水汽化变成水蒸气,“冰﹣水﹣水蒸气”这条路线可行;
c、水蒸气液化变成水,水凝固变成冰,“水蒸气﹣水﹣冰”这条路线可行;
d、水蒸气凝华变成冰,冰熔化变成水,“水蒸气﹣冰﹣水”这条路线可行。
故选:D。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5.(2分)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分析】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两者的特点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利用红外线做电视机的遥控器,利用紫外线可以做验钞机。
【解答】解:紫外线可以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做成验钞机。
红外线可以用在遥控器上。遥控器发出红外线,实现了无线控制家中的用电器,方便人们的生活。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平时要注意观察身边的现象。
6.(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实像
B.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成像越大
C.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
D.潜望镜是由平面镜制作成的
【分析】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
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故C错误;
D、潜望镜是由两块互相平行的平面镜制作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7.(2分)如图中能正确描述人看到水中A点的鱼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分析】人看到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判断。
【解答】解:
A、图中光的传播方向反了,应该是从水中到空气中,故A错误;
B、图中光的传播方向从水中到空气是对的,但传播方向不变,故B错误;
C、图中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C正确;
D、图中光的传播方向反了,应该是从水中到空气中,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看清题干,要明确光是从水中射入空气,还是从空气射入水中,避免低级错误。
8.(2分)截至2022年3月24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工作306个火星日,如图所示是导航地形照相机拍摄到火星车在火星巡视的图片。照相机所成的像是火星车( )
A.缩小的实像 B.缩小的虚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分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9.(2分)12﹣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长时间上网、玩手机等都有可能导致近视。为了加强全民爱眼意识,我国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如图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的示意图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
。
【解答】解: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①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③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形成原因和矫正措施。
10.(2分)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水 B.桥 C.人 D.地面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桥流水不流”可以理解为“桥动水不动”,意思就是说桥在运动,研究对象应该是桥。
A、以水为参照物,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桥是运动的,与题意相符,故A正确;
B、以桥为参照物,则桥是静止的,而水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水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
C、以人为参照物,因为人在桥上走,人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桥是运动的,而水与人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
D、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与桥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桥是静止的,水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故D也是错误的。
故选:A。
【点评】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看所选取的参照物,二者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是运动,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的。
11.(2分)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分别为15m/s和10m/s,则两车都运动10s时间后的路程之比为( )
A.1:1 B.3:2 C.2:3 D.1:3
【分析】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和运动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变形s=vt分别求出10s经过的路程,然后比较即可。
【解答】解:由v=得:
甲车经过的路程为s甲=v甲t=15m/s×10s=150m;
乙车经过的路程为s乙=v乙t=10m/s×10s=100m。
∴==。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速度公式,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2.(2分)小明利用分度值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3cm、2.36cm,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5cm B.2.357cm C.2.36cm D.2.4cm
【分析】(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
(2)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确定准确值。
【解答】解:
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2.63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准确值不同,此测量数据是错误;
物体的长度L=≈2.36cm,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在求取长度测量平均值时应注意:最后的结果除不尽时要四舍五入;最终结果仍保留与原测量值相同的位数,即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3.(2分)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 超声波 发现昆虫。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 真空 不能传声。
【分析】(1)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发现昆虫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但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推测出真空时的情况,这种方法称为理想推理法或科学推理法。
【解答】解:
(1)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
(2)由实验现象可知,把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当罩内空气接近真空时,虽然还能听到极微弱的声音,但可通过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超声波;真空。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超声波,二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要会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的实际现象。
14.(4分)小明家新买了一台冰箱,小明告诉妈妈,冰箱是通过制冷剂的 汽化 和 液化 来实现制冷的(填物态变化名称)。冰箱使用一段时间后,内部侧壁上会由于水蒸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出现白霜,妈妈为冰箱除霜的时候先断电一段时间,等白霜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再用毛巾擦拭就清理干净了。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放出热量。
【解答】解: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成气态,迅速汽化,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气态工作物质在冰箱外液化成为液态,同时放出热量;
冰箱使用一段时间后,内部侧壁上会由于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为固态而出现白霜;
白霜变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熔化。
【点评】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15.(4分)如图1所示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的量程是 35~42 ℃,它的分度值为 0.1 ℃。
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但因液柱太细难以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2所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 A 方向观察(“A”、“B”或“C”),这是利用了 放大镜 的原理。
【分析】(1)即便是生病,人的体温一般也不会超过35~42℃的范围,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2)学会温度计的读数:明确是零上还是零下,明确一个大格和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读数时从绝对值小的向绝对值大的读。
(3)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很细的弯管和体温计有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起到放大镜的作用。
【解答】解:人的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5~42℃的范围,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体温计的一个大格是1℃,一个小格是0.1℃;
体温计的读数与一般的温度计方式不同,它有特殊的结构,即很细的弯管和体温计有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起到放大镜的作用,便于观察体温;所以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A方向观察。
故答案为:35~42,0.1,A,放大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温计的特殊构造以及读数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6.(3分)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一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 90 nm. 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 3.10 cm。
【分析】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解答本题的关键,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9×10﹣8m=9×10﹣8×109nm=90nm;
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应读到mm的下一位,故物体的长度为:3.10cm;
故答案为:刻度尺,90,3.1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以及长度的单位换算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7.(3分)兔斯基站在平面镜前3m处,它的像到镜子的距离为 3 m;然后它向镜子靠近了0.5m,则它的像到它的距离为 5 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 能 (选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解:(1)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当兔斯基到镜面的距离为3m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3m,
(2)若兔斯基向平面镜靠近0.5m,则她与镜面的距离是3m﹣0.5m=2.5m,则它和像的距离是2.5m+2.5m=5m;
(3)由于成的像是虚像,在镜面后放置物体是不影响成像的,故在镜后放一物体并不妨碍光的反射,同时也不会妨碍成像,所以这时兔斯基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故答案为:3;5;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和特点。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形成,是人的主观感觉形成,镜面后方是没有实际光线的,成的是虚像,所以在镜后放一物体并不妨碍光的反射,同时也不会妨碍成像。
18.(4分)如图,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56门礼炮整齐划一地排列在红地毯上,侧面看如同一门,这是利用光的 直线传播 原理排列的;地毯是红色的,是地毯 反射 (选填“吸收”或“反射”)红光;礼炮弹采用二次破膜发声原理,可产生低沉而响亮的声音,说明炮声的 音调 低、 响度 大。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或通过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解答】解: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56门礼炮整齐划一地排列在红地毯上,侧面看如同一门,这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排列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地毯是红色的,是地毯反射红光;
礼炮弹采用二次破膜发声原理,可产生低沉而响亮的声音,说明炮声的音调低、响度大。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反射;音调;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物体的颜色、声音的特性,是一道基础题。
19.(3分)小明是集邮爱好者,他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为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 小于 (大于/等于/小于)10cm,此时他观察到的应该是 正立 (正立/倒立)、放大的 虚 (实/虚)像。
【分析】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之内时,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正是应用了这一原理。
【解答】解:因放大镜成像时,须将物体放在焦点之内,焦距为10cm,即这时放大镜与邮票之间的距离应小于10cm,此时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小于;正立;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0.(2分)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①潭清疑水浅;②林荫下的圆形光斑;③杯弓蛇影;④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鱼。其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的是 ①④ ;所成的像是虚像的有: ①③④ (均选填序号)。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①潭清疑水浅,水底反射的光线经过水面后发生折射,看到的水底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②林荫下的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太阳的实像;
③杯弓蛇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④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故属于折射的是①④;成虚像的是①③④。
故答案为:①④;①③④。
【点评】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并能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与辨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1.(2分)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时,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就能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一定要掌握这种技巧。
22.(2分)如图所示,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对应的折射光线。
【分析】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
【解答】解: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点评】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3.(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水面,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
【解答】解:先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再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点评】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折射和反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不同种介质中。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7分)
24.(6分)小龙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反射 (选填“反射”或“折射”)。
(2)如图甲所示,选取两只相同的棋子做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把棋子放在玻璃板前20cm处,在玻璃板后移动另一只棋子恰好在距离玻璃板 20 cm处与像完全重合;撤去玻璃板后的棋子,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选填“实”或“虚”)像。
(3)如图乙所示,在三只棋子的正面贴上黑色的大小相同的半圆形图案,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将棋子 C (选填“B”或“C”)在玻璃板后方移动可以使半圆形图案重合;实验过程中发现棋子A成的像不够清晰,小龙同学想到两种方案:方案一:用手电筒照射到玻璃板上;方案二:用手电筒照射棋子A正面。你认为 方案二 效果更好(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分析】(1)平面镜的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选取两只相同的棋子做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
(1)平面镜的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选取两只相同的棋子做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由于像距等于物距,所以当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0cm时,棋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0cm;撤去玻璃板后的棋子,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由于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将棋子C玻璃板后方移动可以使半圆形图案重合;
由于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的虚像,所以想要像清晰,就需要物体反射的光线多,所以需要用手电筒照射棋子A正面,即选方案二。
故答案为:(1)反射;(2)大小;20;虚;(3)C;方案二。
【点评】考查平面镜成像,难度不大。
25.(7分)小吴将水充入一个透明塑料模具中,制成“水凸透镜”,并用此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将水凸透镜固定到光具座上,用平行光照射透镜,前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测出水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2)实验前,将蜡烛置于光具座上,并让烛焰、透镜和光屏中心处于 同一高度 。
(3)若将蜡烛、水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上时,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倒立、 放大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与生活中 投影仪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4)保持图乙中各物体位置不变,将装水的注射器连接上水凸透镜,如图丙所示,缓慢向透镜中注水,水凸透镜厚度增加,光屏上的像逐渐模糊,为使像变清晰,应当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重新呈现的像与之前的像相比 更小 (选填“更大”“更小”或“大小不变”)。同组的小南认为,如果不移动蜡烛和光屏,而将一个度数适当的老花镜紧贴着放在水凸透镜左侧,也能使光屏上的像重新清晰,你认为小南的说法是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分析】(1)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让平行光射到凸透镜上,调出最小最亮的光斑为凸透镜的焦点,亮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
(2)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让烛焰、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处于同一高度;
(3)物距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据此得出物距;f<u<2f,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4)凸透镜越凸,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成实像时,若物距一定,则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像距越小,像越小;老花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解答】解:(1)用平行光照射透镜,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从图中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60.0cm﹣50.0cm=10.0cm;
(2)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让烛焰、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处于同一高度;
(3)蜡烛如图乙所示位置放置时,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u=50.0cm﹣35.0cm=15.0cm,此时f<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实像,这与生活中投影仪原理相同;
(3)保持图乙中各物体位置不变,将装水的注射器连接上水凸透镜,如图丙所示,缓慢向透镜中注水,水凸透镜厚度增加,折光能力增强,光屏上的像逐渐模糊,为使像变清晰,应当向左移动光屏,此时像距变小,重新呈现的像与之前的像相比更小;
老花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不能使光屏上的像重新清晰,则小南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3)放大;投影仪;(4)左;更小;错误。
【点评】本题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及实验操作等知识。
26.(14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v=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 3 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80.0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0.16 m/s。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B 。
【分析】(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
(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的坡度应较小。
(3)根据秒表和刻度尺得出时间和距离,运用速度公式得出平均速度的大小。
(4)若所测时间偏小,则速度偏大。
(5)根据横纵坐标的意义,结合图线的形状,可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解答】解:(1)实验原理是v=。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3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80.0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0.16m/s。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因为测得的时间偏小。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B,因为B表示小车做加速运动。
故答案为:(1)v=;(2)减小;(3)3;80.0;0.16;(4)偏大;(5)B。
【点评】知道测平均速度的原理,熟练运用速度公式,会分析实验误差,可解答此题。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4+4+5+5=18分)
27.(8分)一辆轿车在广深高速公路上行驶。
(1)如果这辆轿车以图乙的速度行驶,从标志牌处开到广州需要多少时间?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最少需要多少分钟才能到广州?
【分析】(1)方形标志牌表示汽车距离广州的路程s=40km,由图乙可知轿车行驶的速度,根据t=求出从此标志牌处开到广州需要的时间;
(2)如果不违反交通规则,汽车在此路段行驶允许的最大速度是120km/h,根据t=求出汽车按照这个速度行驶,需要时间最少。
【解答】解:(1)方形标志牌表示汽车距离广州的路程s=40km,由图乙可知轿车行驶的速度v=80km/h,
根据速度公式可知:从标志牌处开到广州需要多少时间t===0.5h;
(2)如果不违反交通规则,汽车在此路段行驶允许的最大速度v'=120km/h,
到广州需要的最少时间t'===h=20min。
答:(1)如果这辆轿车以图乙的速度行驶,从标志牌处开到广州需要0.5h;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最少需要20min才能到广州。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让学生会看图、会读图,明确标志牌的含义。
28.(10分)小马的外婆在外地,端午节小马和爸爸坐火车一起去探望。他们所坐火车长为360m,当火车通过一条隧道时速度为72km/h,如图所示。小马测得火车全部在此隧道内运行的时间为72s。假设火车一直匀速行驶,求:
(1)这条隧道有多长?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多少时间?
【分析】(1)知道火车的运行速度和行驶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火车全部在此隧道内运行的,隧道长等于全部在此隧道内运行的加上火车长;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运行的路程等于隧道长与火车长之和,根据速度公式就会求出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v=72km/h=20m/s
由v=得,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
s=vt=20m/s×72s=1440m,
则s隧道=s+s车=1440m+360m=1800m;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
s′=s隧道+s车=1800m+360m=2160m,
由v=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
t′===108s;
答:(1)这条隧道有长度为1800m;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108s。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要分清火车完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和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是不同的。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题,文件包含盐城市大丰区八年级物理期中试题docx、大丰区2023期中八物理检测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