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01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02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佳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卷(选择性必修上、中)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含蓄”之美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是中国古诗多为四、五、七言,四、八句的短制,不能不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蓄大;另一方面则与儒、道两家的思想有关。儒家诗教主张的“美”“刺”,都要求委婉曲折,温柔敦厚,乐而不淫,怨而不怒。道家则认为“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并认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儒、道两家上述思想有相通之处,即都重视“无”与“有”、“虚”与“实”、“内”与“外”、“言”与“意”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相通之处反映到诗学上面,就都以“含蓄”“蕴藉”“空灵”为美,以直语、铺排语、说尽语为不美。

    “含蓄”这一说法,较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文约,其辞徽,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所谓“文约”“辞微”,指诗里说出来的比较简约;所谓“指大”“义远”,指所暗示出来的意味丰富深远。到了唐代,探讨“含蓄”美成为诗学发展的时尚,如皎然《诗式》中“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白居易《文苑诗格》中“为诗宜精搜,不得语剩而智穷,须令语尽而意远”等。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他把“含蓄”作为其中的一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唐后,像梅圣俞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苏轼的以“一点红”表现“无边春”、王士祯的“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尾”等说法,都未超出司空图的概括。对“含蓄”美的重视,成为中国诗学的一大传统。

    含蓄的艺术之美,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诗人面对的社会生活和心中涌动,的感情是丰富多彩的,诗人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生活和流动多变的感情全部直说出来。诗人所采取的“策略”,必然是以个别概括一般,即“以少总多”“万取一收”,企望在“言外”建立起一个以有限表现无限的艺术世界。

    含蓄的艺术之美,又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其心理机制就是读者对诗作中空白的填充与投射。相信读者能充分地把握诗歌字面以外的景象和意味,对作品的“思而得之”,会获得再创造的愉悦。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追求含蓄之美是诗人成熟的标志。郑板桥说过:“始余画竹,能少而不能多;既而能多矣,又不能少此层功力,最为难也。近六十外,始知减枝减叶之法。”(《郑板桥集》)所谓“减枝减叶之法”就是含蓄之法。这是以切身体会来说明含蓄美是艺术的高格和极致,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可能要花毕生的精力才能够追求到它。

    (取材于童庆炳《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

    材料二:

    文学作品大概可分为三种,情尽乎辞,情溢乎辞,或是辞溢乎情。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指出与此类似的分别,不过他把“情”叫做“精神”,“辞”叫做“物质”:物质恰足表现精神的是“古典艺术”,例如希腊雕刻,体肤恰足以表现心灵;精神溢于物质的是“浪漫艺术”,例如中世纪“哥特式”雕刻和建筑,热烈的情感与崇高的希望似乎不能受具体形象的限制,磅礴四射;物质溢于精神的是“象征艺术”,例如埃及金字塔,以极笨重庞大的物质堆积在那里,我们只能依稀见出它所要表现的精神。

    黑格尔最推尊古典艺术,就常识说,情尽乎辞也应该是文学的理想。“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和顺积中,英华外发”,我们的古圣古贤也是如此主张。不过,情溢乎辞也未尝没有它的好处。语文有它的限度,尽情吐露有时不可能,纵使可能,意味也不能很深永。艺术的作用在于暗示,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不尽,意味才显得闳深婉约,读者才可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拿绘画来打比,描写人物,用工笔画法仔细描绘点染,把一切形色,都尽量地和盘托出,结果反不如用大笔头画法,寥寥数笔,略现轮廓,更来得生动有趣。画家和画匠的分别就在此。画匠多着笔墨不如画家少着笔墨,这中间妙诀在于能以有限寓无限,抓住精要而排去秕糠。

    在普通情境之下,“辞溢乎情”总不免是一个大毛病。我们看到一大堆漂亮的辞藻,期望在里面玩味出来和它相称的情感思想,略经咀嚼,就知道它索然乏味,心里仿佛觉得受了一回骗,作者原来是一个穷人要摆富贵架子!不过“辞溢乎情”有时也别有胜境。汉魏六朝的骈俪文就大体说,都是“辞溢乎情”。固然也有一派人骂那些作品一文不值,可是真正爱好文艺而不夹成见的虚心读者,必能感觉到它们自有一种特殊的风味。我曾平心静气地玩味庾子山的赋、温飞卿的词、李义山的诗和商籁、弥尔顿的长短诗,觉得他们的好处有一大半在辞藻的高华与精妙,而里面所表现的情趣往往很普通。我最初无法在理论上找到一个圆满的解释。我放眼看一看大自然,天上灿烂的繁星,大地在盛夏时所呈现葱茏的花卉,我们就不能借它们娱目赏心么?再看一看艺术,中国古瓷上的花鸟,波斯地毡上的图案,不也都“美丽”得令人欣喜?我们欣赏它们所表现的情趣居多呢,还是欣赏它们的形象居多呢?我因而想起,辞藻也可以供人欣赏。“辞溢乎情”的文章如能做到这地步,我们似也毋庸反对。

    (取材于朱光潜《谈文学》)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诗有字句长度的限制,多为四、五、七言,四、八句的短制。要追求“含蓄之美”,就不能不要求以“有尽之言”蓄“丰富之意”。

    B.儒、道两家思想有相通之处,如都重视“无”与“有”、“言”与“意”、“虚”与“实”的辩证关系。

    C.诗人要追求“含蓄之美”所采取的“策略”,必然是以个别概括整体,即“以少总多”“万取一收”,企望在“言外”建立起一个以有限表现无限的艺术世界。

    D.郑板桥的切身体会说明了含蓄美是艺术的高格和极致,作为艺术家,即使花毕生的精力也未必能够追求到它。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相较于希腊雕刻而言,黑格尔更推尊中世纪的“哥特式”雕刻。

    B.情溢乎辞的作品虽意味不深永,却能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空间。

    C.“情溢乎辞”与“言有尽而意无穷”意思接近,也具有艺术的“暗示”作用。

    D.画家用大笔头画法描画人物,比画匠工笔细描的更显生动有趣。因为但凡画家都能够做到“以有限寓无限,抓住精要而排去秕糠”。

    3.材料中的下列论述,与“含蓄美”无关的一项是(    )(3分)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但见情性,不睹文字

    C.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D.和顺积中,英华外发

    4.在追求文学辞藻上,两则材料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8题。

    文本一:

    非攻

    鲁迅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擦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还是讲空话的多……”

    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

    ……

    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

    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文本二:

    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执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

    (摘编自崔军艺《浅析〈作攻〉》)

    文本三:

    《墨子·公输》结尾: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注:在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旧版)课文时,本段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

    B.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收的”,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

    C.公输般先后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引发了读者的深刻思考。

    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B.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则是为了衬托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

    C.“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词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D.小说没有瑰丽诡异的想象,但行文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

    7.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对《非攻》中的“墨子”进行评点。(4分)

    8.对待文本三中所说的墨子《公输》“因不合主旨而删掉”的结尾,鲁迅在《非攻》中却保留了,且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李特,巴西宕渠人,其先廪君之苗裔也。秦并天下,以为黔中郡。及魏武克汉中,特祖武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北土复号之为巴氏。特少仕州郡,见异当时。元康中,特随流人将入于蜀,至剑阁,箕踞太息,眄险阻曰:“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同移者咸叹异之。

    水雨将降,年谷未登,流人无以为行资,遂相与诣特。特乃结大营于绵竹,以处流人。时益州刺史罗尚贪残,为百姓患,而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尚频为特所败,乃阻长围,水作营,自都安至犍为七百里,与特相距。

    太安元年,特自称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改年建初,赦其境内。于是进攻张征。征依高据险,与特相持连日。时特与荡分为二营,征候特营空虚,遣步兵循山攻之,特逆战不利,山险窘逼,众不知所为。罗准、任道皆劝引退,特量荡必来,故不许。征众至稍多,山道至狭,唯可一二人行,荡军不得前,谓其司马王辛曰:“父在深寇之中,是我死日也。”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特议欲释征还涪,荡与王辛进曰:“征军连战,士卒伤残;智勇俱竭,宜因其弊遂擒之。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特从之,复进攻征,征溃围走。生擒征子存,以征丧还之。

    二年,建平太守孙阜已次德阳,特遣荡距阜。罗尚遣大众奄袭特营,连战二日,众少不敌,特军大败,收合余卒,引趣新繁。尚军引还,特复追之,转战三十余里,尚出大军逆战,特军败绩,斩特及李辅、李远,传首洛阳。

    (节选自《晋书·李特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

    B.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

    C.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

    D.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顾眄险阻曰”与“相顾无言”(《江城子》苏轼)两句中的“顾”含义相同。

    B.“流人无以为行资”与“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两句中的“无以”含义相同。

    C.“特乃结大营于绵竹”与“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两句的句式不同。

    D.“缘水作营”与“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缘”含义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特见识非凡,异于常人。他年轻时在州郡为官,当时的人都称其与众不同,后经过剑阁时,同行的人更为他的非凡见识而感叹。

    B.李特赈济施舍,关心百姓。将到雨水季节,谷物还未成熟的时候,流民无法筹集路费,就相互结伴到李特那里去,李特安置了他们。

    C.李特沉毅果决,颇有见识。先前与罗尚对阵多次击败对方;与张征相持数日凶险异常,部下劝其退位,李特不答应,后果然打败张征的军队。

    D.李特治军严整,但寡不敌众。其部队受到百姓的拥护,他自领益州牧第二年,罗尚率大军来袭,并击败李特的军队,最终李特兵败被杀。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魏武克汉中,特祖武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北土复号之为巴氏。

    2)征候特营空虚,遣步兵循山攻之,特逆战不利。

    13.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罗尚和李特采用的治民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闲行

    曾巩

    草软沙匀野路晴,竹枝乌帽称闲行。

    鸟啼绿树穿花影,风出青山送水声。

    转觉所忧非己事,似从多难见人情。

    闲中我乐人应笑,忙处人争我不争。

    【注】唐时贵族戴乌纱帽,后成闲居常服。明朝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郊野之外的小路上草软沙乐,天气晴好,诗人拄着竹杖戴着乌帽悠闲出行。

    B.鸟啼、风声、水声从听觉着笔,生动形象,“穿”和“送”二字尤为传神。

    C.“转觉”意为突然觉得,诗人于郊外闲行之时顿悟人生,两字领起后四句。

    D.诗的前两联写出诗人惬意愉悦的心情,而后两联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失落。

    15.本诗的“闲”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1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分)

    1)《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______”。

    2)《老子》四章中,告诉我们不失去为人之根本的人能长久,死而不朽的人能长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李白《将进酒》中“______”一句,用借代的手法,表达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

    4)碣石山是自古以来的海滨名胜,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和高适《燕歌行》中都曾提及此地,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5)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______,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

    6______,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

    7)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艺与神奇魅力,其中表现老鱼为之跳跃的一句是______

    8)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列锦手法,用六个名词简洁却巧妙地写出了战斗的情形和作者想抗金杀敌的心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5小题,15分)

    17.下列各项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日克己复礼 克:约束 天下归仁焉 归:归附

    B.自矜者不长 矜:夸耀 强行者有志 强:勉强

    C.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卖 客得之,以说吴王 说:通“悦”取悦

    D.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需要 不可以不劝爱人者 劝:勉励

    18.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臣子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人皆有不忍人

    B.何不虑以为大樽浮乎江湖 不仁

    C.壹是皆修身为本 剖之为瓢

    D.自见不明 楚左尹项伯,项羽季父也

    19.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自者无功 摐金鼓下榆关

    B.边庭飘飘可度 早岁知世事艰

    C.越有难,吴王使之 呼儿出换美酒

    D.大漠秋塞草腓 乡僻壤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我之成而实五石 ②夫子固拙于用 ③大学之道,在明德

    ④其不能自举也 ⑤欲治其国者,先其家 ⑥见思齐

    ⑦自者也 ⑧请斯语 ⑨故父而自利

    ⑩就有道而 闻道,死可矣

    A.①④⑧/②⑥⑦/③⑩/⑤⑨/ B.①⑦⑧/②④⑥/③⑩/⑤⑨/

    C.①⑦⑧/②④⑥/③⑨/⑤⑩/ D.①④⑧/②⑥/③⑦/⑤⑨⑩/

    21.下列选项句式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凌万顷之茫然

    A.请买其方百金  B.当察乱何自起

    C.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无数人______,逆行而战。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面对______的新冠肺炎疫情,党员在前,群众紧随,体现了国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价值得到彰显;“人心齐,泰山移”,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面对疫情有担当,文艺工作者在行动!文艺向来是(    )。“封城”期间武汉同胞的生活,抗疫一线逆行者的故事,病毒横行之际科学家的工作,怎能不令文艺工作者动容?在抗疫时期,我们发现:电视上、手机里,喜气洋洋的节目少了,加油鼓劲的歌曲多了;令人捧腹的节目少了,歌颂英雄的诗篇多了。无论是一线见闻,还是诗词朗诵、歌曲,抑或是莲花落、京韵大鼓、快板等民间文艺作品,都将目光______到抗击疫情上,文艺工作者正和全国人民一道,______、同气相求,全力声援一线,潜心创作新篇。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披坚执锐 肆虐 聚焦 同声相应

    B.厉兵秣马 肆虐 聚焦 同舟共济

    C.披坚执锐 暴虐 聚集 同声相应

    D.厉兵秣马 暴虐 聚集 同舟共济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证明了“人心齐,泰山移”,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体现了国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彰显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价值。

    B.证明了“人心齐,泰山移”,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体现了国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彰显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价值。

    C.体现了国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彰显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价值;证明了“人心齐,泰山移”,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D.体现了国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彰显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价值;证明了“人心齐,泰山移”,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2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B.“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C.“博学以文,约之以礼” D.“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邀约,呼吁彼此相依,奔向未来。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同行”一直是鲜明的主题:无论是“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的壮歌,还是“如果你想走得远,一群人走”的谚语,抑或是“与智者同行,必得智慧”的箴言……都传达出携手并进,不惧荆棘、共赴前路的意愿。

    请以“说同行(xíng)”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开学考试答案

    1C    2C    3D

    4.材料一,辞藻贪多求全(或“铺排说尽”)是技艺不高(或“不成熟”)的表现。材料二,重辞藻有时也别有胜境(或“自由一种特殊的风味”),毋庸反对。

    5A    6C

    7.从人物形象角度评点:①埋头苦干、不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②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

    从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角度评点:①正面描写(可从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细节等方面分析。)②侧面描写:可以从学生表现、环境烘托等方面分析。

    8.结尾写为宋国奔波的墨子归来时,却在宋时遭遇搜身,募捐,避雨不得以致鼻塞的尴尬经历。①从人物塑造上,使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②从主题表现上,深化了小说主旨,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③从艺术效果上,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长。

    9A    10C    11C

    12.(1)等到魏武帝攻克汉中,李特的祖先李武率领五百多家人归顺魏国,魏武帝任命他为将军,北方又把他们称作巴氏。

    2)张征侦察到李特大营空虚,派步兵顺着山路攻击他,李特迎战失利。

    13.罗尚贪婪残暴;李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救济百姓,礼贤下士,提拔人才,军政肃然。

    14D

    15.①出行之闲,作者手握竹枝,头戴乌纱帽,悠闲地走在野外。

    ②景致之闲,作者行于山野所见之景,充满闲情逸趣。

    ③心境之闲,作者从繁忙事务中解脱出来,不再为忧烦之事劳心。

    ④处世之闲,作者悠闲为乐,与世无争,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

    16.(1)致知在格物

    2)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3)钟鼓馔玉不足贵

    4)碣石潇湘无限路    旌旆逶迤碣石间

    5)振长策而御宇内

    6)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7)老鱼跳波瘦蛟舞

    8)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7C    18C    19B    20B    21D

    22A    23D    24B

    25.作文略

    参考译文:

    李特,巴西宕渠人,他的祖先廪君是苗族的后裔。秦朝吞并天下,把巴西设置为黔中郡。等到魏武帝攻克汉中,李特的祖先李武率领五百多家人归顺魏国,魏武帝任命他为将军,北方又把他们称作巴氏,李特年轻时在州郡做事,被当时的人称为与众不同的人。元康年间,李特随着流亡的人准备到蜀地去,到了剑阁,两腿张开坐着叹息,望着那些险要阻塞的地势说:“刘禅有这样险峻的地方,却被人俘虏,难道不是庸才吗?”和李特一同流亡迁移的人都对他感叹惊异。

    将到雨水季节,谷物还未成熟,流民无法筹集路费,就相互结伴到李特那里去,李特于是在绵竹城外构建大营,来安置流民。当时益州刺史罗尚贪婪残暴,成为百姓的祸患,而李特则和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救济百姓,礼贤下士,提拔人才,军政肃然。老百姓流传的歌谣说:“李特尚可,罗尚杀我。”罗尚的军队经常被李特的军队打败,于是在险要的地方设置围墙,沿着河水安扎营盘,从都安到犍为绵延七百里,与李特的军队相持。

    太安元年,李特自称益州牧,统领梁州、益州诸军事,改年号为建初,大赦境内。于是向张征发动进攻。张征依伏高山,占据险要,和李特相持多日。当时,李特和李荡分为两个大营,张征侦察到李特大营空虚,派步兵顺着山路攻击他,李特迎战失利,又被山险所困迫,众人不知道怎么办。罗准、任道都劝李特退兵,李特估计李荡必定会来救援,所以不同意。张征的军队来得渐多,山道非常狭窄,只可一两个人通过,李荡的军队不能前进,李荡对他的司马王辛说:“父亲在敌人包围之中,这是我以死效命的时候。”于是身穿重铠,手持长矛,高喊着向前冲去,凡挡道者必死,杀死十多人。张征的军队来救援,李荡的军队都拼死作战,张征军队于是被打败。李特主张放张征回涪陵,李荡与王辛进言说:“张征的军队连续作战,士兵伤残甚多,智勇都已穷尽,应当趁着他们溃败的时候便捉住他。如果放走了他,张征恢复了元气,招收逃亡的人,其余的士兵再聚集到一起,那时想攻打他就不容易了。”李特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又向张征发起进攻,张征溃败,突围而去。李特活捉了张征的儿子张存,后来因给张征发丧,又放了他。

    太安二年,建平太守孙阜引兵驻扎在德阳,李特派李荡阻挡孙阜。益州刺史罗尚派大军分多路攻击李特的大营,连战两日,李特的兵少,抵抗不住,大败而退,李特召集余下的士兵,迅速逃到新繁。罗尚的军队退去,李特又领兵追击,转战三十余里,罗尚派出大军迎战,李特全军溃败,罗尚杀死了李特及李辅、李远,将他们的首级送到洛阳。李特在位只有两年。


     

    相关试卷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zip: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zip,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文件包含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