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统编版(2019)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统编版(2019)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1页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统编版(2019)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2页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统编版(2019)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统编版(2019)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统编版(2019)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共11页。
    单元检测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48分1.《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B.全球化会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C.全球化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D.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2.下列表述属于《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的是(  )A.成立处理难民问题的难民署 B.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C.决定每年的620日为世界难民日 D.实施《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3.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的表现不包括A.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混合B.居民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的多元性和多样性C.饮食文化、艺术生活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因素D美利坚人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4.学者蓝琪认为,印欧人离开草原向外迁徙,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公元前18世纪到公元前15世纪为印欧人的第一次大迁徙,从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为第二次大迁徙,从公元前7世纪至5世纪为第三次大迁徙。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攻陷罗马城,属A.印欧人的第一次大迁徙 B.印欧人的第二次大迁徙C.印欧人的第三次大迁徙 D.日耳曼人反抗罗马统治的正义战争5.根据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这些史实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唐朝实行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比较频繁唐朝仅仅同日本、印度有来往遣唐使回国促进了该国的进步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据如图日尔曼人迁徙过程中建立的诸多王国可以推知,日耳曼人的迁徙(   A.打断了欧洲的农耕文明进程 B.直接原因是阿拉伯人扩张C.促进了区域文化交流与发展 D.强势征服了罗马帝国文化7.下图为亚欧民族大迁徙地图。据此可知A.亚欧民族迁徙推动区域文化发展B.西哥特人不断南迁灭亡东罗马帝国C.当时中国没有大规模的人口迁移D.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形成  8.如图是16—19世纪美洲人口构成的变化。其中美洲土著人口的变化(   A.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统治 B.导致美洲纳入到世界市场C.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D.促使东方迅速从属于西方9.近代美国女作家海伦·亨特·杰克逊撰写了《可耻的世纪》,书中对西进运动揭露说:只要我们的边疆还剩下一平方英里掌握在弱小的、孤立无援的主人手里,就会有一个壮实无耻的移民企图去夺取它,而且还有一个文质彬彬的政客为了获得选票和金钱在背后支持他。由此可知,美国西进运动中原住民遭受灾难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B.印第安人的落后C.西部土地资源的丰富 D.白人移民的贪婪10.如图是日尔曼人迁徙过程中建立的诸多王国的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日耳曼人的迁徙(   A.打断了欧洲的农耕文明进程 B.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C.促进了区域文化交融与认同 D.征服了古代罗马帝国的文化11.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区域出现了一股较大的民族迁徙浪潮,现代学者称这些移民为海上民族。对这一民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他们的构成相当复杂        B.他们被赫梯人雇佣充当雇佣兵C.他们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D.他们的冲击是造成赫梯帝国瓦解的重要原因121850年,一些失意的淘金者集居于此(萨克拉门托三角洲),种植糊口。及1870年,中国工人于建造了中央太平洋铁路后,又接受低工资担任开垦三角洲地区的工作。他们推着单轮车筑起提防,逐渐全部四十二万五千英亩水草丛生的沼泽地被开拓了。结合所学,下列关于这段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有(   华工主要来自中国东南沿海  华工为加州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该铁路由林肯总统批准修建  华工在美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13.欧洲难民危机,指自从2010年起,主要从叙利亚、阿富汗和厄立特里亚进入欧盟国家寻求居留而产生的移民潮。欧洲难民危机是欧债危机以来西方遭遇的又一次严重挑战,规模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罕见,西亚、北非成为难民来源的重灾区。应该说,在这场难民危机中,美国是罪魁祸首,欧洲则是助纣为虐。欧洲难民危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主要是因为战争和地区冲突  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  冷战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43-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下列历史现象的出现与之相关的是(   波斯帝国的灭亡    中国北方形成民族大交融罗马帝国的建立    日耳曼人建立一系列王国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5.如果为下图标注一个题目,最恰当的是(   A.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B.全球航路的开辟与奴隶贸易C.资本主义在世界的扩展 D.二战以后劳动力的全球流动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为260万人左右,19001910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21-1932年,近5000万的欧洲人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   A.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B.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C.说明世界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 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材料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英国的工会积极地帮助和组织本行业的成员进行移民,移民具有一定的规模。受当时社会上弥漫的移民思潮的影响,工会普遍认为移民能够减少行业内部的竞争,因而在面对本行业的危机时,工会一次又一次地将目光投向对外移民。比如陶业工会,18445月陶业工会内部成立了“陶业联合基金移民协会”,筹划移民的事情。1846年年末,失业人数剧增,尽管陶业工会本身的资金紧张,但是《陶工报》主编伊凡斯仍旧筹措了足够的资金送8个家庭总共40个人去美国的威斯康星,因为当时由工会组织的移民活动还比较少,所以陶业工会的这一举动在社会上引起了一阵轰动。1847年年初,这些人启程准备去往美国,有人奏乐陪他们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从斯塔福德郡到利物浦的运河上,沿途站满了成千上万欢呼的群众,场面颇为壮观。移民的费用是巨大的,单靠工会本身向成员征收的微薄会费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不景气的年代。工会组织有时候向公众或者慈善团体请求捐赠……甚至联系移民目的地,而移民目的地缺乏劳动力,大部分时候会进行援助,像棉纺业、铁业、矿业等许多工会的移民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摘编自谭娴娴《19世纪英国人口对外迁移问题探析》(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叶英国工会组织移民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英国工会组织移民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材料一 技术通过扩散对霸权的兴衰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是荷兰、英国,还是美国,技术扩散都在其崛起阶段提供了主要的推动力,并为之自主技术创新提供了基础。霸权兴衰更迭的不同阶段对于技术扩散的态度是迥然不同的。1750年开始的工业革命时代,更是建立在众多他国技术的基础之上。这一时期,来自意大利、德国、法国的先进技术大量涌进英国,并被整合与补充,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在权鼎盛阶段往往会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如英国),这种政策有助于推动霸权国商品、资本等的自由流动,支撑霸权国家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会导致各种专业技术知识的扩散,导致潜在的党争对手从技术扩救中获利。而在霸权的维系与衰落阶段,则往往会采取较严格的管控政策。——据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等整理材料二 民族国家的出现,技术扩散逐步受到国家的主导。英国造船业的兴起,是从模仿荷兰的先进造船技术开始的。特别是在1688年荷兰总督威廉就任英国国王后,大力鼓励荷兰熟练工人去英国工作,进一步加速了造船技术向英国的扩散。1790年,英国的“叛国者”——塞尔斯莱特将英国新式纺纱机的每一个技术细节与相关知识熟记于心后移民到美国,并在美国成功仿制出新式纺纱机,成为美国近代棉纺工业的先驱。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将一定的技术转移给东道国的中间品供应商帮助他们改善生产技术,甚至为之提供工人的技术培训。无论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还是工业化国家对不发达国家,技术通过进口对进口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较大的正效应。——摘编自赵朝龙《近代霸权兴衰与护持的技术因素研究》(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在霸权兴衰更迭阶段对于技术扩散的不同态度,并说明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现代不同时期国际技术扩散的基本路径并分析国际技术扩散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政府即把依托城市发展工业,再向乡村辐射,最终实现国家工业化,变农业国为工业国作为国策。在其影响之下,一些城市附近的乡村地区成为轻重工业区和家属生活区所在地,并因此很快成为城市的一部分。离城市较远的很多乡村地区也因为采矿、采油、军工、修水库等建设活动而日益繁荣,达到一定规模与程度后成为了新兴城市。与此同时,作为乡村主体的农民其青壮年中有相当一批人被招进工厂当了工人。这其中又有很多人安家于城市,逐渐成为都市居民,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上述两种模式是大陆乡村都市化的最主要的模式。——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使农业生产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农副产品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为城镇吸收更多的人口和城市轻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知青与下放的城镇干部、居民大批返城。城乡集市贸易开放,吸引了一大批农民进城开店办厂。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农村非农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农村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旧的工农业、城乡二元分割发展格局被打破,新兴小城镇迅速发展起来。——摘编自叶明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及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前中国城镇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    三、论述题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材料  人们居住的地方通常有许多不同的民族,这些不同民族的人们各自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域中生息繁衍,共同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语言、服饰、生活习惯、亲属制度、社会组织、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共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共同的认同感和对故土家园深厚的感情。然而,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因受到外界压力而被迫改变居住地点或者出于谋求发展而主动改变居住地的现象十分常见,在表现形式上也是多样的。——摘编自于艳波《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迁徙及其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阐述有理有据)
    参考答案:1B  2B  3D  4C  5D  6C  7A  8A  9A10C  11C  12B  13A  14D  15D  16B17(1)原因:机器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生产力行业劳动力过剩;失业现象严重;行业内部竞争日益激烈;社会上移民思潮的影响。(答出三点即可)(2)影响:缓解了就业压力和行业内的竞争压力;有利于改善部分工人的生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洲等地(或移民目的地)的开发。18(1)不同态度:在霸权的崛起阶段和鼎盛时期都会对技术扩散持较为开放的态度;在霸权衰落阶段,则往往会采取较严格的管控政策。原因:霸权崛起阶段,因技术落后需要学习、吸收他国的先进技术促进本国崛起;霸权鼎盛阶段,需要通过自由主义政策,促进本国产品销售而忽略其先进技术的扩散;霸权衰落阶段,技术的扩散为挑战国提供了动力为维系自身技术优势和霸权故而进行技术管控。(2)基本路径:技术模仿、技术移民、政府扶持是早期投术扩散的重要途径;工业革命时期,国际自由贸易也推动了技术扩散;全球化时代,国际技术扩散的主要依赖下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等渠道。影响:国际技术扩散推动了世界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改变了西方国家综合实力对比,加速了西方国家霸权的兴衰更迭;对国际秩序和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19.(1)特点:以政府为主导,由工业化带动。原因: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2)来源:原来城镇人口的返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乡镇企业助推农村城镇化。3)认识:工业化推动的城镇化,城镇化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20.示例:论题:中国古代民族迁徙因素具有复杂性。阐述:古代民族的迁徙,从总体上来看,一种是举族由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迁徙;另一种是一个的一部分由原居住地迁移到另一个地区。不论是举族迁徙还是部分迁徙,都有其一定的原因。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往往会引起游牧民族一部分的迁徙。物质环境的变别是自然灾害的发生,是民族迁徙的重要原因。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期,衣食无着、濒于死亡边缘的被迫扶老携幼向无灾或少灾地区迁徙。战乱往往是大规模民族迁徙的直接原因。两晋之际永嘉之流民南迁、唐代安史之乱后的流民南迁和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后的流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力我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总之,民族迁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极其复杂的,但是民族迁徙的却推动了文化和经济的交融,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