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高考化学重难点专题特训学案(全国通用)——07 小实验+小流程 (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命题猜想
本题注重思维的开放性与创新性,尤其关注探究性实验。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训练。
难点重点热点
小流程形式的考查,突出主干知识,同时兼顾实验方法的选择。面对探究式实验,一定要多留意条件与结果的逻辑关联,强调变量的控制。
¨重难录 重难点击 蓄势而发
1.【2022·广东佛山·一模】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制备并进行相关性质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中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C.装置c中最终有沉淀生成 D.装置d中反应:
【答案】C
【详解】A.装置a中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装置b是安全瓶,作用是防止倒吸,B正确;
C.二氧化硫与氯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没有沉淀生成,C错误;
D.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反应,D正确;
故选C。
2.【2022·全国·模拟预测】价类二维图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模型和工具。图1为某常见金属单质及其部分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b,c均可与氢碘酸反应,但反应原理不同
B.h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还原产物可以净水
C.可通过图2装置制备物质e,且较长时间不易被氧化
D.a→f→g→d的每步转化均可一步实现
【答案】C
【分析】根据该金属元素的价类二维图,该元素的化合价有0、+2、+3、+6价,可知该元素为Fe,a为铁单质、b为FeO,c为Fe(OH)3、f为亚铁盐、d为Fe(OH)3、e为Fe2O3,g为铁盐,h为高铁盐。
【详解】A.根据分析,b、e分别为FeO和Fe2O3,HI与FeO的反应为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而HI与Fe2O3反应时,由于Fe3+可以氧化I-,还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不同,A正确;
B.根据分析,h为高铁盐,+6价的铁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还原产物Fe3+可以形成Fe(OH)3胶体,可以净水,B正确;
C.图2装置A管中的导管没有插到液面以下,生成的FeSO4无法压入B管中,不能形成Fe(OH)2,C错误;
D.Fe与硫酸或盐酸反应可以生成亚铁盐(Fe2+),可以被Cl2、H2O2等氧化剂氧化为铁盐(Fe3+),铁盐中加强碱(NaOH等)可以生成Fe(OH)3,均可以一步实现,D正确;
故选C。
3.【2019·北京】探究草酸(H2C2O4)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已知:室温下,0.1 mol·L−1 H2C2O4的pH=1.3)
实验
装置
试剂a
现象
①
Ca(OH)2溶液(含酚酞)
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②
少量NaHCO3溶液
产生气泡
③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④
C2H5OH和浓硫酸
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
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H2C2O4有酸性,Ca(OH)2+ H2C2O4CaC2O4↓+2H2O
B.酸性:H2C2O4> H2CO3,NaHCO3+ H2C2O4NaHC2O4+CO2↑+H2O
C.H2C2O4具有还原性,2+5+16H+2Mn2++10CO2↑+ 8H2O
D.H2C2O4可发生酯化反应,HOOCCOOH+2C2H5OHC2H5OOCCOOC2H5+2H2O
【答案】C
【分析】草酸(又称乙二酸)为一种二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因此能发生中和反应,具有还原性,因为乙二酸中含有羧基因此能发生酯化反应,据此解题;
【详解】A.H2C2O4为二元弱酸,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草酸钙和水,因此含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碱性逐渐减弱,溶液红色退去,故A正确;
B.产生气泡证明有CO2 产生,因此可证明酸性H2C2O4>H2CO3,反应方程式为:H2C2O4+2NaHCO3=Na2C2O4+2CO2 +2H2O 或,H2C2O4+NaHCO3=NaHC2O4+2CO2 +2H2O,故B正确;
C.0.1 mol·L−1 H2C2O4的pH=1.3,说明草酸为弱酸,故在其参与的离子方程式中要写其化学式,不能用草酸根表示,故C不正确;
D.草酸(又称乙二酸),其中含有羧基,因此其能发生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正确,故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应选C。
【点睛】本题考查草酸的性质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
4.【2022·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百悦成龙学校一模】无水四氯化锡(SnCl4)可用于制作FTO导电玻璃。实验室可用熔融的锡与氯气反应制备SnCl4,装置如图
已知:①Sn、SnCl2、SnCl4有关的物理性质如下表所示:
物质
熔点/℃
沸点/℃
颜色、状态
Sn
232
2260
银白色固体
246
623
无色晶体
114
无色液体
②Sn的性质与Fe相似;SnCl4在空气中极易水解;Cl2易溶于SnCl4。
下列关于上述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A装置不能换成启普发生器,C中盛放浓硫酸,F中盛放浓NaOH溶液
B.收集器中收集到的液体略显黄色,是因为有部分Cl2溶解在了SnCl4中,可加入饱和Na2SO3溶液萃取提纯SnCl4
C.当观察到装置F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现象时才开始点燃酒精灯,待锡熔化后适当增大氯气流量,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D.本实验装置有缺陷,需要改进,应在装置E、F之间添加一个装浓硫酸的洗气瓶
【答案】B
【分析】A制备氯气,B装置除氯气中的氯化氢,C装置干燥氯气,D中锡和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SnCl4蒸气,E装置收集SnCl4,F装置吸收氯气,防止污染。
【详解】A.KClO3晶体不是块状固体,它和浓盐酸反应的发生装置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B中盛放饱和食盐水,除去中的氯化氢气体;C中盛放浓硫酸,除去中的水蒸气;F中盛放浓NaOH溶液,用于尾气的吸收,故A正确;
B.极易水解,故除去中的部分应选择蒸馏操作,故B错误;
C.当观察到装置F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现象时,此时装置中的空气被排空,才开始点燃酒精灯,则可防止锡被O2氧化,待锡熔化后适当增大氯气流量,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故C正确;
D.为防止F装置中的水蒸气进入收集器,使水解,产品变质,在装置E、F之间添加一个装浓硫酸的洗气瓶,故D正确;
选B。
5.【2022·河南·模拟预测】某同学设计下列装置制备少量(沸点为128.7℃,能与水、乙醇以任意比混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乙醇与浓硫酸混合液的方法是:在不断搅拌下向浓硫酸中加入乙醇
B.装置b中可盛放酸性溶液以除去杂质
C.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为
D.最后用分液的方法从装置c中分离出
【答案】C
【详解】A.浓硫酸的密度比乙醇的大,应在不断搅拌下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A项错误;
B.装置b中应盛放浓的溶液,因高锰酸钾溶液可氧化乙烯,B项错误;
C.先与水反应生成,再与乙烯加成,C项正确;
D.与水互溶,应先中和再蒸馏,D项错误;
答案选C。
6.【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实验室中利用洁净的铜片和浓硫酸进行如下实验,经检测所得固体中含有和白色物质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溶液显无色 B.NO和Y均为还原产物
C.浓硫酸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和酸性 D.NO与Y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2mol
【答案】C
【分析】由图知,铜与足量浓硫酸反应生成Cu2S和白色物质X,无气体生成,生成Cu2S时铜元素从0价升高到+1价、硫元素从+6价降低到-2价,则按得失电子数守恒、必定存在其他产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按元素质量守恒只能为CuSO4,则白色物质X为CuSO4,配平得到该反应方程式为:5Cu+4H2SO4(浓)3CuSO4+Cu2S+4H2O,据此回答。
【详解】A.据分析,白色物质X为CuSO4,溶液为蓝色,故A错误;
B.Cu2S和白色物质CuSO4加稀硫酸和稀硝酸时溶解,存在反应:3Cu2S+16H++4NO=6Cu2++3S↓+4NO↑+8H2O,Y为S单质,则NO为还原产物、Y为氧化产物,故B错误;
C.由5Cu+4H2SO4(浓)3CuSO4+Cu2S+4H2O可知,硫元素从+6价降低到-2价时表现氧化性,有硫酸铜生成表现出酸性,故C正确;
D.由5Cu+4H2SO4(浓)3CuSO4+Cu2S+4H2O知,3molCu生成0.6molCu2S,0.6molCu2S发生反应3Cu2S+16H++4NO=6Cu2++3S↓+4NO↑+8H2O得到0.8mol NO与0.6mol S,NO与S物质的量之和为1.4mol,故D错误;
故选C。
7.【2022·河北·霸州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化学振荡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出现其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均匀一致地随时间而来回振荡的现象。碘钟反应是常见的振荡反应,在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酸性KIO3溶液、MnSO4和丙二酸的混合溶液、少许可溶性淀粉试剂后,碘钟反应正式开启,初始颜色为无色,溶液颜色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色变为琥珀色过程中,已知涉及反应2HIO+2Mn2++2H+=I2+2Mn3++2H2O,则氧化性:HIO>Mn3+
B.反应由琥珀色变为蓝色过程中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C.出现蓝色,是因为此时反应生成了大量I2
D.该碘钟反应的振荡周期与温度无关
【答案】D
【详解】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在反应2HIO+2Mn2++2H+=I2+2Mn3++2H2O中,氧化剂是HIO,氧化产物是Mn3+,所以氧化性:HIO>Mn3+,A正确;
B.反应由琥珀色变为蓝色过程中会发生反应:5H2O2+2HIO3=I2+5O2↑+6H2O,该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会发生变化,因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溶液中含有淀粉溶液,由于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故出现蓝色,是由于此时反应生成了大量I2,C正确;
D.H2O2不稳定,温度升高,H2O2发生分解反应,导致H2O2的浓度降低,浓度降低,会使反应速率减慢,故该碘钟反应的振荡周期与温度有关,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8.【2020·北京】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I
将NH4Cl固体加入试管中,并将湿润的pH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对试管底部进行加热
试纸颜色变化:黄色→蓝色(pH≈10)→黄色→红色(pH≈2);试管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
II
将饱和NH4Cl溶液滴在pH试纸上
试纸颜色变化:黄色→橙黄色(pH≈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I中试纸变蓝,说明NH4Cl发生了分解反应
B.根据I中试纸颜色变化,说明氨气比氯化氢气体扩散速率快
C.I中试纸变成红色,是由于NH4Cl水解造成的
D.根据试管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说明不宜用加热NH4Cl的方法制备NH3
【答案】C
【分析】实验I中对NH4Cl固体试管加热,湿润的pH试纸黄色→蓝色(pH≈10)→黄色→红色(pH≈2),说明加热过程中生成了氨气,氨气遇水形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为弱碱,使试纸变蓝,同时产生了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形成盐酸,中和了一水合氨恢复到黄色,最后变为红色,该过程可证明氯化铵受热发生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试纸先变蓝后变红,说明氨气扩散的速度比氯化氢快;试管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说明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氨气和氯化氢在扩散过程中由化合生成氯化铵;
实验II中将氯化铵溶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颜色变化:黄色→橙黄色(pH≈5),说明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显酸性,会使湿润的pH试纸变红,根据I中试纸变蓝,说明NH4Cl发生了分解反应,故A正确;
B.根据分析,根据I中试纸颜色变化,说明氨气比氯化氢气体扩散速率快,故B正确;
C.根据分析,I中试纸变成红色,是由于NH4Cl分解产生的氯化氢造成的,故C错误;
D.根据分析,根据试管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说明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氨气和氯化氢在扩散过程中由化合生成氯化铵,则不宜用加热NH4Cl的方法制备NH3,故D正确;
答案选C。
9.【2018·北京】验证牺牲阳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溶液)。
①
②
③
在Fe表面生成蓝色沉淀
试管内无明显变化
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
B.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
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
D.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
【答案】D
【详解】分析:A项,对比②③,②Fe附近的溶液中加入K3[Fe(CN)6]无明显变化,②Fe附近的溶液中不含Fe2+,③Fe附近的溶液中加入K3[Fe(CN)6]产生蓝色沉淀,③Fe附近的溶液中含Fe2+,②中Fe被保护;B项,①加入K3[Fe(CN)6]在Fe表面产生蓝色沉淀,Fe表面产生了Fe2+,对比①②的异同,①可能是K3[Fe(CN)6]将Fe氧化成Fe2+;C项,对比①②,①也能检验出Fe2+,不能用①的方法验证Zn保护Fe;D项,由实验可知K3[Fe(CN)6]可能将Fe氧化成Fe2+,将Zn换成Cu不能用①的方法证明Fe比Cu活泼。
详解:A项,对比②③,②Fe附近的溶液中加入K3[Fe(CN)6]无明显变化,②Fe附近的溶液中不含Fe2+,③Fe附近的溶液中加入K3[Fe(CN)6]产生蓝色沉淀,③Fe附近的溶液中含Fe2+,②中Fe被保护,A项正确;B项,①加入K3[Fe(CN)6]在Fe表面产生蓝色沉淀,Fe表面产生了Fe2+,对比①②的异同,①可能是K3[Fe(CN)6]将Fe氧化成Fe2+,B项正确;C项,对比①②,①加入K3[Fe(CN)6]在Fe表面产生蓝色沉淀,①也能检验出Fe2+,不能用①的方法验证Zn保护Fe,C项正确;D项,由实验可知K3[Fe(CN)6]可能将Fe氧化成Fe2+,将Zn换成Cu不能用①的方法证明Fe比Cu活泼,D项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通过实验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考查Fe2+的检验、实验方案的对比,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用对比分析法。要注意操作条件的变化,如①中没有取溶液,②中取出溶液,考虑Fe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要证明Fe比Cu活泼,可用②的方法。
10.【2022·河南·模拟预测】遇会生成蓝色沉淀,因此常用于的检验。文献显示: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还原性Fe大于。
某科研小组探究Fe与能否直接反应的实验如下:
实验1:取加热至沸腾并快速冷却的溶液(加热、冷却过程中溶液颜色无变化)于试管中,并加入1mL的苯,再加入铁粉,长时间无蓝色沉淀出现。
实验2:在“实验1”中,若使用砂纸打磨过的铁粉,一会儿就出现蓝色沉淀。
实验3:在“实验1”中,若加少量NaCl,立即出现蓝色沉淀;若换成加入或;则不出现蓝色沉淀。
实验4:在“实验1”中,若将铁粉换成在稀硫酸中反应一段时间的铁片,立即出现蓝色沉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1中长时间无蓝色沉淀出现,可能是因为铁粉表面有氧化膜
B.可能起破坏铁粉表面氧化膜的作用
C.Fe与可以直接反应
D.在Fe、C、NaCl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通过直接滴加溶液至电解质溶液中的方法,可以检验是否发生原电池反应
【答案】D
【分析】实验2、3、4说明铁与铁氰化钾溶液能直接反应,实验1说明铁粉表面氧化膜阻碍了铁与铁氰化钾溶液的反应,实验3说明氯离子能破坏铁粉表面的氧化膜,有利于铁与铁氰化钾溶液的反应。
【详解】A.由分析可知,实验1中长时间无蓝色沉淀出现能是因为铁粉表面的氧化膜阻碍了铁与铁氰化钾溶液的反应,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氯离子能破坏铁粉表面的氧化膜,有利于铁与铁氰化钾溶液的反应,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实验2、3、4说明铁与铁氰化钾溶液能直接反应,故C正确;
D.铁、碳、氯化钠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氯化钠溶液电离出的氯离子会破坏铁表面的氧化膜,若直接向原电池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铁与铁氰化钾溶液能直接反应,无法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亚铁离子,不能检验是否发生原电池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热点集 热点点击 核心猜想
11.【2022·江苏·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模拟预测】侯德榜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将氨碱法和合成氨工艺联合起来,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氨碱法中涉及的反应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Ⅱ:
下列制取少量相关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
B.除去中HCl
C.制取并收集氨气
D.制取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装置中试剂是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装置中长颈漏斗未插入溶液,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长颈漏斗处逸出,不能制得二氧化碳气体,故A错误;
B.除去CO2中HCl,可以把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导气管应长进短出,装置图正确,可以达到除杂目的,故B正确;
C.氯化铵受热分解,但在试管口又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利用氯化铵分解制取氨气,则不能完成实验,应利用氯化铵和碱共热制备氨气,故C错误;
D.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过程中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装置中生成的水会倒流炸裂试管,应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D错误;
故选:B。
12.【2022·青海·海东市第一中学一模】1971年,John.J.Bishop等通过3Mg2++4ClO-+2Cl-+2H2O=Mg(ClO)2·2Mg(OH)2+2Cl2↑反应制得Mg(ClO)2·2Mg(OH)2(BMHs,微溶于水),而1921年,Georg.Kereszty等将Cl2通入Mg(OH)2悬浊液进行制备BMHs却宣告失败。用下列装置制取BMHs,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向装置a烧瓶中滴入浓盐酸之前,应打开K
B.装置b的广口瓶盛放的是饱和食盐水
C.开始时,不断搅拌下先向三口烧瓶中加入MgCl2溶液,然后通入Cl2
D.从反应完成后的三口烧瓶中分离得到BMHs,需经过过滤、洗涤及干燥等操作
【答案】C
【详解】A.打开K可使浓盐酸顺利滴入烧瓶并使气体进入后续装置,A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得到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杂质,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B正确;
C.先加入会生成悬浊液,由题给信息,难以与反应,几乎得不到,C错误;
D.由于微溶于水,先过滤,再经洗涤和干燥得到产品,D正确;
故选C。
13.【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实验室从废定影液[含和等]中回收和的主要步骤为:向废定影液中加入溶液沉银,过滤、洗涤及干燥,灼烧制,制取并通入滤液氧化,用苯萃取分液。其中部分操作的装置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分离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用装置乙在空气中高温灼烧制取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滤液中的
D.用装置丁分液时,从下口放出有机相
【答案】C
【详解】A.用装置甲过滤分离硫化银时,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会容易损坏滤纸,故A错误;
B.蒸发皿不能用于高温灼烧固体,否则会受热不均而炸裂,应选用坩埚灼烧,故B错误;
C.高锰酸钾与浓盐酸不需加热就能反应生成氯气,则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滤液中溴离子的氯气,故C正确;
D.苯的密度比水小,溴的苯溶液在上层,则用装置丁分液时,先放出水相,再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有机相,故D错误;
故选C。
14.【2022·江西江西·模拟预测】氨基甲酸铵()可用于生产医药试剂、发酵促进剂、电子元件等,是一种可贵的氨化剂,某化学小组用下列实验装置模拟工业制备少量氨基甲酸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查阅资料:氨基甲酸铵的性质及工业制法如表所示。
物理性质
白色粉末,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
化学性质
水解生成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尿素
工业制法
A.装置Ⅰ中胶皮管a的作用为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滴下
B.装置Ⅱ、Ⅲ、Ⅴ中盛放的试剂依次为饱和溶液、浓硫酸、碱石灰
C.装置Ⅳ的反应温度过高,会导致氨基甲酸铵的产量降低
D.装置Ⅵ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B
【详解】A.装置Ⅰ中胶皮管a的作用为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滴下,选项A正确;
B.装置Ⅱ的作用为吸收中的HCl,应盛放饱和溶液,因为二氧化碳也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装置Ⅲ的作用为吸收中的水蒸气,应盛放浓硫酸,装置Ⅴ的作用为吸收中的水蒸气,应盛放碱石灰,选项B错误;
C.制备氨基甲酸铵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为提高其产量,应降低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同时也可防止其受热分解生成尿素,选项C正确;
D.装置Ⅵ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5.【2022·青海·模拟预测】实验室可用 KNO3固体与酸反应制取硝酸,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已省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装置不用橡皮塞和橡皮管,可避免被酸腐蚀
B.制取硝酸时曲颈甑中盛放的是硝酸钾和稀硫酸
C.用流水冷却,可促进硝酸蒸汽冷凝,避免酸雾
D.该装置用于制取液溴时,可在曲颈甑中加入 NaBr、MnO2及浓硫酸
【答案】B
【详解】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皮塞和橡皮管,A项正确;
B.该反应的原理是利用高沸点浓硫酸制备低沸点的硝酸,则曲颈甑中盛放的是硝酸钾和浓硫酸,B项错误;
C.硝酸沸点低,用流水冷却,可促进硝酸蒸汽冷凝,避免酸雾,C项正确;
D.NaBr、MnO2及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溴单质、硫酸锰和水,溴单质易挥发,则可用该装置制取液溴,D项正确;
答案选B。
16.【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室温下,某同学用下图中装置在通风棚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现象
试管Ⅰ中开始无明显现象,后逐渐有微小气泡生成,反应越来越剧烈,试管口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溶液呈蓝色。
试管Ⅱ中剧烈反应,迅速生成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呈绿色:之后向溶液中持续通入,溶液又变为蓝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Ⅰ中浅红棕色气体为,由铜还原硝酸生成
B.等质量的Cu完全溶解时,Ⅰ中消耗的更少
C.试管Ⅱ中反应后溶液颜色与试管Ⅰ中的不同,可能是由于溶有
D.蓝色的呈平面四边形结构,中心离子不可能为杂化
【答案】A
【详解】A.试管 Ⅰ 中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然后NO与氧气反应生成浅红棕色气体NO2,A错误;
B.3mol Cu消耗8mol稀硝酸,1molCu消耗4mol浓硝酸,则等质量的Cu完全溶解时,I中消耗的HNO3更少,B正确;
C.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则II中反应后溶液颜色与试管I中的不同,是由于溶有NO2,C正确;
D.蓝色的呈平面四边形结构,中心离子应是sp2杂化,D正确;
故选A。
17.【2022·四川攀枝花·模拟预测】由含硒废料(主要 含S、Se 、Fe2O3、CuO 、ZnO 、SiO2等)制取硒的流程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时得到含硫煤油的方法是蒸馏
B.“酸溶”时能除去废料中的全部氧化物杂质
C.“酸化”的离子反应为:+2H+=Se↓+SO2↑+H2O
D.若向“酸溶”所得的滤液中加入少量铜,铜不会溶解
【答案】C
【分析】由流程可知,煤油溶解S后,过滤分离出含硫的煤油,分离出Se、Fe2O3、CuO、ZnO、SiO2后,加硫酸溶解、过滤,滤液含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铁,滤渣含Se、SiO2,再加亚硫酸钠浸取Se生成Na2SeSO3,最后酸化生成粗硒。
【详解】A. 煤油溶解S后,过滤分离出含硫的煤油,滤渣为Se、Fe2O3、CuO、ZnO、SiO2,“分离”时得到含硫煤油的方法是过滤,故A错误;
B.加硫酸溶解、过滤,滤液含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铁,滤渣含Se、SiO2,“酸溶”时能除去废料中的部分氧化物杂质,二氧化硅不溶于硫酸,故B错误;
C. Na2SeSO3酸化生成粗硒,“酸化”的离子反应为:+2H+=Se↓+SO2↑+H2O,故C正确;
D. 若向“酸溶”所得的滤液中加入少量铜,滤液含硫酸铁,铜会溶解,2Fe3++Cu=Cu2++2Fe2+,故D错误;
故选C。
18.【2022·吉林·抚松县第一中学模拟预测】向碘水、淀粉的混合液中加入AgNO3溶液,蓝色褪去。为探究褪色原因,实验如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后溶液pH明显变小
B.过程③中加入NaCl溶液的目的是除去Ag+
C.综合上述实验,过程①中蓝色褪去的原因是Ag+氧化了I2
D.不能判断4H++4I-+O2=2H2O+2I2是过程④中溶液变蓝的原因
【答案】C
【分析】在碘水中存在如下平衡:I2+H2OHI+HIO,I-与Ag+反应生成AgI沉淀,促进I2与水的反应不断正向进行;过滤,所得滤液1中含有HIO和HNO3,还有未反应完的AgNO3,加入NaCl溶液,Ag+与Cl-生成AgCl沉淀,往滤液2中加入KI溶液,发生I-、HIO、H+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反应4H++4I-+O2=2H2O+2I2,生成I2,使溶液再次变蓝色。
【详解】A.由分析可知,过程①后,溶液的主要成分为HIO、HNO3及未反应的AgNO3,所以pH明显变小,故A正确;
B.过程③中加入NaCl溶液,可与Ag+反应生成AgCl沉淀,排除Ag+可能对后续实验产生的干扰,所以目的是除去Ag+,故B正确;
C.过程①中蓝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Ag+氧化了I2,也可能是Ag+促进了I2与H2O的反应,故C错误;
D.过程④中,加入KI,发生HIO、H+、I-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反应4H++4I-+O2=2H2O+2I2,因此氧化I-的物质不只有O2,故D正确;
答案选C。
19.【2022·湖南·石门县第一中学二模】燃煤烟气中含有SO2和SO3等物质,用如图装置测定SO3含量。已知异丙醇溶液可选择性吸收SO3并转化为SO,也可溶解少量SO2.实验中应尽快除去S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空气吹出异丙醇溶液中溶解的SO2 B.通过测定BaSO4的质量检测SO3含量
C.该过程中涉及到反应:H2O2+SO2=H2SO4 D.0℃冰浴不可以减少异丙醇的挥发
【答案】AD
【分析】0℃的冰浴可减少异丙醇的挥发,烟气通过80%异丙醇后SO3被吸收,烟气再通过双氧水后SO2被吸收。
【详解】A.空气中的氧气能将溶解的SO2氧化为SO,不能用空气吹出异丙醇溶液中溶解的SO2,A错误;
B.根据S原子守恒可通过测定BaSO4的质量计算SO3的质量,从而检测SO3含量,B正确;
C.未被异丙醇溶液吸收的SO2和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SO2=H2SO4,因此过程中涉及到H2O2+SO2=H2SO4,C正确;
D.异丙醇易挥发,0∘C冰浴温度较低,可减少异丙醇的挥发,D错误;
答案选AD。
20.【2022·河北·霸州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铼(Re)是一种极其稀少的贵金属。一种以辉钼矿(主要含有MoS2以及少量ReS2、CuReS4、FeS、SiO2等)为原料制备铼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氧化焙烧”后成分有:SiO2、Re2O7、MoO3、CuO、Fe3O4,其中Re2O7、MoO3与氨水反应分别生成NH4ReO4、(NH4)2MoO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焙烧”时,ReS2反应后的氧化产物为Re2O7和SO2
B.若改用NaOH溶液代替氨水“浸出”,滤渣成分不变
C.由MoS2生成1mol MoO3,转移14mol电子
D.“电沉积”后,金属铼在阴极生成
【答案】B
【分析】辉钼矿(主要含有MoS2以及少量ReS2、CuReS4、FeS、SiO2等)在空气中氧化焙烧,生成SO2和SiO2、Re2O7、MoO3、CuO、Fe3O4等;用氨水浸出,Re2O7、MoO3转化为NH4ReO4、(NH4)2MoO4,SiO2、CuO、Fe3O4成为滤渣;浸出液采用离子交换、解吸,可得到NH4ReO4,重结晶去除杂质,进行电沉积,在阴极得到铼。
【详解】A.ReS2中Re显+2价、S显-1价,“氧化焙烧”时,Re2O7中Re显+7价,SO2中S显+4价,则ReS2反应后的氧化产物为Re2O7和SO2,A正确;
B.若改用NaOH溶液代替氨水“浸出”,则SiO2也会溶解在NaOH溶液中,滤渣成分将发生改变,B错误;
C.由MoS2生成MoO3,Mo由+2价升高到+6价,S由-1价升高到+4价,则生成1mol MoO3,转移14mol电子,C正确;
D.“电沉积”后,NH4ReO4中+7价铼将获得电子,所以在阴极生成金属铼,D正确;
故选B。
【备考2023】高考化学重难点专题特训学案(全国通用)——【备战2023】高考化学重难点专题特训(全国通用)——01 化学与STSE(原卷版+解析版)(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备考2023】高考化学重难点专题特训学案(全国通用)——【备战2023】高考化学重难点专题特训(全国通用)——01 化学与STSE(原卷版+解析版)(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01化学与STSE解析版docx、01化学与STSE进阶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3】高考化学重难点专题特训学案(全国通用)——14 有机推断 (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备考2023】高考化学重难点专题特训学案(全国通用)——14 有机推断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14有机推断解析版docx、14有机推断测试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6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3】高考化学重难点专题特训学案(全国通用)——12 化学反应原理 (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备考2023】高考化学重难点专题特训学案(全国通用)——12 化学反应原理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12化学反应原理解析版docx、12化学反应原理测试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