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9852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98524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98524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30 分)
以下 1~10 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合30分。
1. 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 )
A. 2m
B. 2dm
C. 2cm
D. 2mm
2. 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发射升空。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搭载“夸父一号”卫星加速升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夸父一号”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 “夸父一号”相对于运载火箭是运动的
C. 运载火箭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 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下运动的
3. 如图所示是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人能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在,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大约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蝙蝠发声时,声波振动幅度大于人类
B. 蚱蜢发出的声音,猫总能听到
C. 狗听觉频率范围比狗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 猫发声时,发声器每秒钟振动次数高于蚱蜢
4.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在城市街道两旁多种植树木花草,能减弱噪声的传播
D. 火山爆发前,动物通过接收超声波得到信息,及时躲避
5. 图中甲、乙分别是温度计和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B. 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最好增大细管内径
C. 使用前,把体温计放入的沸水中消毒
D. 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量程是
6. 关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
B. 江河、湖海中的水,可以通过汽化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的
C. 得益于自然界的水循环,地球上能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丰富,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
D. 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了云
7. 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滴,后者是水蒸气
B.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熔化形成的
C.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温度较高处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8. 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光现象,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透过树丛的光 B. 激光准直
C. 手影 D. 水中倒影
9. 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A点,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的种类以及对光线起的作用分别是( )
A. 凸透镜会聚 B. 凹透镜会聚 C. 凸透镜发散 D. 凹透镜发散
10. 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2019年爱眼日的主题是“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下列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60 分)
把答案写在答卷相应的空白处。(15 题 12 分,其余每空 1 分,每图 3 分。)
11.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如果小车没到B点就停止计时并读数记录,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选填“大”、“小”;
图中AB段的距离______cm,测得时间,则AB段的平均速度______;
若小车以中AB段的平均速度在水平面上,以该速度沿直线匀速运动,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小车
运动规律的图像有______。
12. 把频率为256Hz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示波器展示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若把频率为512Hz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其波形可能是图中的______。
监测器测得某一发声体发出声音的数据如图1、图2,从物理学角度看,该声音属于______选填“噪声”或“乐声”,0至过程中,发声体______选填“音色”、“音调”或“响度”变低。
13. 如图,一束光从空气射到水面O点,反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A,折射光线在水底形成一光点B。
画出反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标出反射角r;
画出该入射光线进入水的折射光线,标出折射角;
在水中的像到A的距离为______ cm。
若仅使水面上升,则A点的位置会______选填“上升”、“下降”、“不变”,B点位置会______选填“左移”、“右移”、“不变”。
|
14.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时间 | 0 | 1 | 2 | 3 | ||||
温度 | 90 | 98 | 100 | 100 | 100 |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______。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表明此时外界的大气压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图______选填“乙”或“丙”能反映水沸腾时产生气泡的情形。
15. 如图是马路上两辆车运动时的图像,请根据图像信息回答:
内,甲车相对于地面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内,甲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根据图像分析,乙车内做匀速直线运动,试通过计算比较:甲、乙两车完成400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哪个更大?
16. 如图甲所示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某凸透镜的光路。画出该凸透镜及其主光轴,并标上刻度用cm作单位,如图乙所示。
物体要通过该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应该满足什么条件?______。
一条形物体AB,可用“”表示,把它放在图乙中凸透镜左侧,且垂直主光轴。图乙中两条光线由A点发出,通过作图确定A点。
作出这两条光线经过该凸透镜后的光路。
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与AB比较,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7. 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两个实验小组分别选择了如图1中甲和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图1乙所示采用______法进行加热,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______。
下表为实验过程中所记录的数据,请在图2坐标系中画出内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加热时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石蜡的 | 40 | 41 | 42 | 44 | 46 | 47 | 48 | 49 | 51 | 52 | 54 | 56 | 56 |
海波的 | 40 | 42 | 44 | 46 | 48 | 48 | 48 | 48 | 48 | 48 | 50 | 53 | 59 |
由中数据可知海波熔化过程经历了,在此过程中,海波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放出”,温度______选填“上升”、“下降”、“不变”;石蜡在熔化过程中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放出”,温度______选填“上升”、“下降”、“不变”。
海波所代表的这类固体叫______,石蜡所代表的这类固体叫做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晶体”、“非晶体”。
18. 如图1所示,小龙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和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像。他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略测量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小龙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______与广告牌重合;
记下______的位置P点;
用______填一种测量仪器量出小龙所站位置到玻璃屏蔽门的距离l。
这个距离l即等于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其物理依据是______。
如图2所示用箭头AB“”模拟小龙,请你画出他通过玻璃屏蔽门所成的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大拇指一般长度在5厘米到8厘米左右,图中百山祖角蟾的长度接近大拇指长度的一半,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长度的估测,在不了解物体长度时可以用熟知的物体长度做对比,结合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来解决问题。
2.【答案】B
【解析】解:
A、火箭上升过程中,“夸父一号”相对于地面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故A正确;
B、火箭上升过程中,“夸父一号”相对于运载火箭相对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B错误;
C、火箭上升过程中,运载火箭与地球有位置变化,运载火箭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C正确;
D、火箭上升过程中,地面相对于运载火箭没有有位置变化,地面相对于运载火箭是向下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B。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3.【答案】C
【解析】解:A、图中给出的是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不能看出蝙蝠发声时声波振动幅度和人类声波振动幅度的关系,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蚱蜢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范围大于猫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所以猫并不是总能听到蚱蜢发出的声音,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狗听觉频率范围比狗发声频率范围要大,故C正确;
D、由图可知,猫发声时,发声器每秒钟振动次数低于蚱蜢,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题中图表分析解题。
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能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但传播速度不变,故A错误;
B、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在城市街道两旁多种植树木花草属于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火山爆发前,动物通过接收次声波得到信息,及时躲避,故D错误。
故选:C。
音调的影响因素是频率,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种类及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许多自然灾害,例如风暴、飓风、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都会发出次声波,科学家可以根据它来预报这些自然灾害。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和传播、噪音的预防、次声波,属于基础题。
5.【答案】A
【解析】解:A、它们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A正确;
B、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最好减小细管内径,故B错误;
C、体温计的量程是,使用前,不能把体温计放入的沸水中消毒,故C错误;
D、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量程是,故D错误。
故选:A。
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体温计的玻璃管很细,读数更精确,侧壁呈圆弧形,相当于放大镜,便于看清液柱表面位置;量程是,分度值是;使用前甩一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量程是,分度值是,由温度计旁边的数字可以知道,液柱的液面在以下,读数时不可以离开人体。
掌握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结构、使用等相同与不同之处。
6.【答案】C
【解析】解:A、自然界中水的物态变化使得云、雨、雾、霜、雪形成,故A说法正确;
BD、江河、湖海中的水受热后汽化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的,在天空中发生液化、凝华,便形成了云,故B、D说法正确;
C、地球上能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且存在分布不均匀、水体污染等问题,使得人类存在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故C说法错误。
故选:C。
自然界中水的物态变化是形成水循环的基础。
虽然淡水资源可以从水循环中持续获取,但人类能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匮乏,且存在分布不均、水资源污染等问题。
本题考查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过程与水资源危机,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低。
7.【答案】C
【解析】解: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碗里冒“热气”,是碗里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由此可见,“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温度较高处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选:C。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8.【答案】D
【解析】解:
A、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激光准直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
C、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平静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9.【答案】D
【解析】解:放上透镜的会聚点A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B更要远离透镜,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该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故选:D。
根据题目中放透镜与不放透镜的会聚点位置的变化确定该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然后再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得到此题的答案。
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是发散了还是会聚了,其判断标准就是看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和不经过透镜折射沿直线传播的光线相比,其范围大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若变大了就是发散了,若变小了就是会聚了。
10.【答案】B
【解析】解:
近视眼的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①为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③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示意图。
故选:B。
本题要抓住近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
11.【答案】大
【解析】解:如果让小车没到B点就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公式知,平均速度会偏大;
由图可知,AB段的路程:;
AB段的平均速度:=;
由题意知,小车以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匀速运动,
A、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小车的速度:=,故A符合题意;
B、小车做加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大小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故答案为:大;;;。
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平均速度会偏大;
由图可以读出AB段的路程,根据AB段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AB段的平均速度;
已知小车以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匀速运动,在图像中,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在图像中,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该题主要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变化。
12.【答案】乙 噪声 响度
【解析】解:大于256Hz,音叉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的次数是原来的2倍,即振动频率变大,由图可知,乙符合题意;
读图1可知,该声波的振动杂乱无章,属于噪声;由图2可知,0至过程中,声音的强弱等级变小,则声音的响度变小。
故答案为:乙;噪声;响度。
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把另一种频率为512Hz的声波信号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可知频率变大,据此分析;
从物理学角度,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用dB来量化,据此分析图2中声音
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通过波形图对声音的音调、响度等的辨析,对噪声与乐音的区分,属声学基础题。
13.【答案】上升 左移
【解析】解:
由题知,光从空气射到水面O点,反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A,连接OA即为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
由图知,A到水面距离,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A点在水中的像距离水面也是,则A在水中的像到A的距离为。
当水面上升时,入射点向上移动,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B点位置会向左移动,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见解答图;见解答图;;上升;左移。
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根据光的折射定律作图可知。
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作图、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以及刻度尺的读数,掌握基础题知是关键。
14.【答案】温度不变 100 等于 丙
【解析】解: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温度不变;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表明此时外界的大气压等于标准大气压。
水在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气泡上升变大;图丙能反映水沸腾时产生气泡的情形。
故答案为:温度不变;;等于;丙。
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水在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水在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气泡上升变大。
知道水的沸腾特点;知道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15.【答案】解:内,甲车的图象是一条水平直线说明物体静止;
由图可知,内,甲车运动的距离是400m,
内,甲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由图可知,内,乙车通过的距离是400m,
乙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由计算可知,甲、乙两车完成400米全程的平均速度,甲车的较大。
答:内,甲车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的图象是一条水平直线说明物体静止;
内,甲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甲、乙两车完成400米全程的平均速度,甲车的较大。
【解析】物体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图象是一条水平直线说明物体静止;
根据图中甲车在内的运动距离,根据计算平均速度;
乙车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每时每刻的速度都是相同的,根据图中数据求出乙车的速度,然后进行比较。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正确读取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正立 放大 虚
【解析】解: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反向延长两条光线,其交点即为点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如图所示;如图所示;正立;放大;虚。
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反向延长两条光线,其交点即为点A;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和应用;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水浴 能使固体均匀受热 吸收 不变 吸收 上升 晶体 非晶体
【解析】解:固体受热不均,会出现加热部分熔化,非加热部分温度还很低,所以一定要均匀受热采用乙方案的水浴法,能使固体均匀受热;
根据表中数据,描点,再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如图所示:
从数据可以看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海波的熔点是;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石蜡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持续上升;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
故答案为:水浴;能使固体均匀受热;吸收;不变;吸收;上升;晶体;非晶体。
采用乙方案的水浴法,能使固体均匀受热;
根据所给表格数据,进行描点,用一根平滑的线将各点连接起来;
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并且持续吸热;特点: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熔化条件: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但熔化过程中也要持续吸热;特点: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也不断上升。
主要考查了对熔化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实验,需熟记晶体与非晶体的特点。
18.【答案】自己的虚像 自己站立的位置 刻度尺 平面镜成像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解析】解:玻璃屏蔽门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小龙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虚像与广告牌重合;
根据物体和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和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自己的像落在广告牌上时,并记录此时自己站立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自己站立的位置到玻璃屏蔽门之间的距离。
分别作出A、B的对称点、,然后用虚线连接,为AB的像,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自己的虚像;
自己站立的位置;
刻度尺;
平面镜成像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见解答图。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和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和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连接、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共8页。
广州市执信初中2020-2021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广州市执信初中2020-2021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9页。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主观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